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败家子-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完徐惠的话,李愔不由的更加黯然。

    对于徐孝德,这位前隋的臣子,李愔真的十分敬重。

    隋朝已经灭亡这么多年了,对前隋皇帝,至今仍然忠心耿耿。

    而他选择离别的方式,更是如此的独特,甚至就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没有见最后一面。

    这样人物的一生,真的可以让许多人为之敬仰。


………………………………

第487章 世家惊恐(三更毕)

    又是一年新年到。

    这一次过年,李愔将徐惠接到了家里。

    对于徐惠,王妃秦梦心所知道的并不多。

    只知道她是因为患病,被想攻救了回来,然后,现在徐惠的父亲去世。

    而徐惠,似乎在为殿下做事。

    虽然并不知道做什么,但是对殿下极为有帮助就是了。

    过年的时候,武媚娘也回来了,几女在一起,倒是相安无事,让李愔也不由的松下一口气来。

    ……

    过完年之后,武媚娘已经筹备好了建立钱庄的事宜,开始在益州城和长安城中,开始组建钱庄。

    先期的话,李愔决定先在整个剑南道,将钱庄彻底铺设完成。

    然后再慢慢的,将钱庄开遍整个大唐。

    当然了,这个是个慢活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剑南道现在可是在李愔的辖下,自然不怕有人来捣乱。

    长安城是皇城,也没有人敢动。

    但是在五姓七望的地盘上,他们肯定会使用这样那样的绊子,绝对不可能一帆风顺。

    然后,李愔命益州月报的总编夏云天,对钱庄进行了重点宣传。

    钱庄的开设,对于那些平头百姓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

    反正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钱存入钱庄里面,这种事情,也就随便看看而已。

    但是对那些商人来说,钱庄的开设,真的是太好了!

    有了钱庄,以后他们就不用携带这么多钱出门了。

    虽然目前只能在中华商行通用,但是对那些大商人来说,那个不需要和中华商行打交道?

    有些大商人,当即心动,他们先准备实验一下,这纸钞到底好不好用。

    他们在长安城中,兑换出几百贯的纸钞,决定拿到益州城试试。

    如果好用的话,接下来购买商品就省事多了,直接拿着纸钞交易就好了。

    如果不好用,大不了再回长安兑换出来。

    就算不能兑换,也不过是几百贯的事情,他们还亏的起。

    当然了,他们不认为中华商行会这么没有信誉。

    毕竟,这背后站着的,可是堂堂蜀王。

    而这大唐钱庄的开设,他们就不相信,会和大唐皇上没有丝毫的关系。

    有不少的商人,开始在长安城中兑换纸钞,然后前往益州城。

    或者在益州城兑换纸钞,前往长安。

    或者干脆先兑换处纸钞,就在中华商行内使用。

    结果他们发现,这纸钞,真的好用。

    中华商行的人,对纸钞是来者不拒。

    无论购买什么商品,都可以用纸钞来付账。

    并且,这纸钞也不知道是用什么纸印制出来的。

    面额分为一千贯、五百贯、一百贯、五十贯、十贯、五贯、两贯和一贯这些面额。

    一千贯和五百贯的纸钞,上面的画面是唐皇李世民。

    一百贯和五十贯的画面,是长安城。

    十贯及其以下的,画面是大唐的百姓。

    这纸钞所用的纸张精美,不容易损坏,印制清晰,印刷出来的,还是彩色画面。

    这种印刷水准,目前的大唐,根本就没有其他人能够仿制出来。

    这纸钞,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之后,很快就流传起来。

    实在是以前的大宗交易,支付起来太过不方便。

    而现在有了纸钞之后,支付起来太方便和快捷了。

    用过一次的人都说好,渐渐的,使用纸钞的人越来越多。

    甚至,那些一贯两贯,五贯十贯的纸钞,现在不仅仅是在中华商行内部流传。

    有人拿着这些纸钞去其他的商铺购买东西,渐渐的也能够使用了。

    这主要还是因为,中华商行的信誉很好,而十贯以下的纸钞,数额不是太大,他们也不是很担心。

    逐渐的,小额的纸钞,在长安城和剑南道,逐渐有开始流行,成为主要货币的趋势。

    毕竟,你带着一把纸钞,轻轻松松就能上路。

    而带着十贯八贯的钱,还需要背着,要么就找车,十分麻烦。

    ……

    崔家,崔十娘找都崔知机,蹙眉对崔知机说道:“哥,蜀王成立大唐钱庄,我五姓七望等世家,恐怕以后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在此之前,世家的力量无比庞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以暗中操控一切。

    他们的底蕴,完全可以影响到皇朝的兴衰甚至更迭。

    前隋的覆灭,世家的力量功不可没。

    可是现在崔十娘却说,钱庄的出现,只怕以后世家将会失去这样的掌控力。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世家可以说是畸形的毒瘤,吸收整个皇朝的血肉,来不断的壮大自己。

    难道李朝历代的统治者,就甘心让他们存在吗?

    其实还是世家的底蕴太深厚了,就算是那些统治者,也不敢轻易对他们下手。

    不然的话,其后果,是他们承受不起的。

    但是,如果世家一旦失去了这样的能力呢?

    他们就完全变成了一大块毫无自保能力的肥肉啊,到时候,他们还跑的掉吗?

    听到崔十娘的话,崔知机一时之间难以接受,忍不住说道:“十娘,不过区区一钱庄而已,你这么说,未免太危言耸听了吧?”

    崔十娘幽幽地说道:“哥,可能后果会比十娘所说,更加的严重。你想想,钱庄一开设,有无数的商人兑换了纸钞,甚至好多百姓都兑换纸钞使用。”

    “纸钞实在是太方便了,它完美的解决了现在携带现金不方便的问题。这样一来,蜀王就等于将这所有的商人,还有那些使用纸钞的百姓,都拉入到了他的阵营之中,这是一股,多么庞大的力量。”

    听了崔十娘的话,崔知机不由骚了骚脑袋。

    在五姓七望年轻子弟一倍,崔知机算是聪明人了。

    但是和十娘交流,崔知机感觉自己就跟傻子差不多。

    “十娘,没有你说的这么严重吧?”

    崔十娘心寒地说道:“哥,你说如果我们要对付蜀王,蜀王要是倒台的话,这些纸钞,有没有可能成为一张废纸?那些手里有纸钞的商人,还有那些百姓,他们会同意吗?”

    听到这番话,崔知机的脸上,终于变色。

    这纸钞为什么会流行这么快?

    还不都是因为,他背后站着的,是蜀王吗?

    因为蜀王的信誉良好,所以,纸钞才会流传这么快。

    那么,一旦蜀王完蛋,这些纸钞,可能一夜之间就会变成废纸。


………………………………

第488章 崔十娘的毒计(四更)

    当然了,这种可能不是很大。

    毕竟,如果真的一夜之间成为废纸的话,恐怕会引起动荡。

    但是蜀王倒台,纸币之后不能使用的话,也必定会引起动荡的啊。

    这种事情,无论是那些商人,还是那些百姓,甚至就连唐皇李世民,都不愿意看到这一点。

    可以说,通过这些纸钞,无形中蜀王就将这些人统统拉到了自己的阵营。

    蜀王这是集合除了他们五姓七望之外所有的力量啊!

    甚至,就连他们五姓七望,都有兑换纸钞……

    崔知机不由惊恐地问道:“十娘,难道就没有解决的办法吗?或许,我们五姓七望也可以推出钱庄?凭我们的实力,钱庄一定比他们的更加兴隆!对的,我们就这么干!”

    “咦?这钱庄,难道不是在抢钱吗?只需要印刷一些纸钞,就能兑换到大把大把的铜钱。而这些纸钞本身,其实一文不值啊!这不就是在抢钱吗?蜀王这脑袋到底是怎么想的?”

    听到崔知机的话,崔十娘不由心累地说道:“哥,可是这些纸钞,人家在你的钱庄里面,是可以兑换铜钱的啊!如果你没有节制的印制纸钞的话,到时候人家兑换不出铜钱来,你这钱庄就该倒闭了!纸钞和兑换的铜钱是等价的。”

    “咳咳……”

    崔知机不由脸上一红,这才明白自己太过想当然了,还没弄明白钱庄的内涵。

    崔十娘接着说道:“而我觉得,无论是蜀王还是唐皇,都不会允许我们开设钱庄的。因为一点我们五姓七望开设钱庄的话……”

    说道这里,崔十娘不由摇了摇头。

    如果他们五姓七望开设钱庄,势必要比大唐钱庄规模更加庞大,流通更加广泛。

    这样一来,整个大唐的经济,可真的几乎都要掌控在他们手里了,唐皇,又怎么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呢?

    “并且,我们开设钱庄,还有一个最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防伪。”

    说道防伪的事情,崔知机脸上不由的一僵。

    上次他们五姓七望开办彩票,就被蜀王给狠狠地耍了一把。

    先是当场检验出,他们根本就没把一二三等奖放到里面,狠狠地惩罚了他们。

    然后,又暗中印制了好多一二三等奖,而他们,根本就验证不出来真伪。

    现在也是一样啊,只要不能够印制出其他人做不了伪的纸钞,那么他们就没办法开设钱庄。

    不然的话,就真的要成为别人的提款机了。

    而防伪这一项上,他们还真的很难做到。

    至少崔知机相信,蜀王是一定能够伪造成功的……

    想到这里,崔知机不由叹了口气说道:“十娘,那我们怎么办?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蜀王发展壮大,一步步将我们世家逼入绝境之中么?”

    听到崔知机的话,崔十娘神色变得复杂起来。

    挣扎了许久,崔十娘才艰难地说道:“为今之计,只有趁着钱庄才刚刚兴起,还没有形成规模,将蜀王先行废掉了!”

    闻听此言,崔知机先是眼前一亮,不过很快就沮丧地说道:“十娘,我们无时无刻不想废掉蜀王啊,可是我们出手过多少次了,一次都没成功过!废掉蜀王,尤其是这么轻松的事情?”

    崔十娘幽幽地说道:“那是你们,没有找到蜀王的死穴!找到他的死穴,就可以一击致命!”

    崔知机眼睛猛地一亮,然后忍不住问道:“十娘,你的意思,你找到废掉蜀王的方法了?”

    崔十娘不由缓缓地说道:“蜀王曾经说过,我大唐,不和亲,不下嫁,君王守社稷,皇子守国门!而现在大唐逐渐发展壮大,对周边的那些小国家,形成了严重威胁。”

    可是,这一切和除掉蜀王有什么联系吗?有吗?

    就听崔十娘接着说道:“西域大小国家,五十多个,名气大一些的,有三十六国。可以从中挑选出实力最强的几个国家来,连同吐蕃、吐谷浑,向他们宣传大唐威胁论,然后怂恿他们向大唐公主求婚。”

    “试问,如果这些周边的国家都向大唐求婚的话,大唐应该怎么办呢?像以前一样拒绝吗?可是,一点拒绝的话,如果十几个国家,甚至五十多个西域诸国,同时起兵的话,大唐承担的起这后果吗?”

    “而如果大唐答应的话,那当初提出不和亲不下嫁,君王守社稷,皇子守国门的蜀王,又该如何处置呢?”

    “妙啊!”

    听完崔十娘的办法,崔知机不由兴奋地击掌赞叹。

    不得不说,十娘的这个办法,简直就是无懈可击啊!

    十个大国同时前来求婚,就问你大唐答应不答应吧?

    不答应的话,有可能立马兵戎相见。

    而一旦答应的话,那么当初提出不和亲不下嫁的蜀王,又该怎么处置呢?

    到时候根本就不需要他们出手,只怕太子和李泰这两位皇子一派系的人,就绝对不会放过蜀王的。

    这条计策,绝对能够置蜀王于死地啊!

    崔知机马上兴奋地说道:“十娘,放心吧,我这就将你的计策告之老太爷。然后我们五姓七望会执行这条计策,将蜀王置于死地!”

    说罢,崔知机就兴奋地走了出去。

    而等崔知机离开之后,崔十娘脸上,却是没有半点整倒蜀王的喜悦之情,而是悠然发出一声长叹。

    而当崔知机将崔十娘的计策告诉老太爷之后,老太爷马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接下来,迅速联系五姓七望其他世家。

    这些世家,很快就统一思想,一致赞同。

    然后迅速派出人手,开始联络这些国家,怂恿他们同时向大唐求婚。

    ……

    现在大唐钱庄的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在益州城,几乎所有的,身上有钱出门需要花钱的百姓,身上都兑换了一贯两贯五贯十贯的纸钞。

    身上只用带少量的铜钱就可以了,大额支付,统统用纸钞来支付。

    甚至还有人觉得不太方便,认为应该印制五百文,一百文的纸钞。

    毕竟,五百文钱带在身上,也十分不方便。

    而李愔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准备采纳这个建议。

    一旦出现五百文和一百文的纸钞,那么纸钞就真的能够流传开来。


………………………………

第489章 益州又出神迹

    冬天过去,天气开始逐渐变暖。

    先是河里厚厚的冰层开始融化,接着河边的柳树开始冒出黄绿不均的嫩芽,池塘内长出了绒绒绿色的草芽。

    因为季节的原因,这个时节前来益州的游客其实并不多。

    不过,百花潭是平时他们最喜欢踏青的地方。

    春天到了,来百花潭踏青的人也有不少。

    在百花潭前,看着碧绿的湖水,不由给人一种极度舒畅的感觉。

    忽然间,有人指着湖面喊道:“快看!”

    众人顺着他的手指指点的方向看去,忽然看到,在湖水之中,多出来一大片的鱼群。

    而这些鱼群,有全身红色的,有黑红相间的,还有全身发黑的,还有纯黑颜色的。

    这些鱼,体型不过巴掌大小,但是颜色各异。

    并且它们和普通的小鱼完全不一样,它们身上的鱼鳍很长,在水中犹如彩带一般飘摇。

    看上去实在是太漂亮,太可爱了。

    而这些五颜六色的鱼群,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实在是太大了。

    “天呢!这是天上的神鱼吗?太漂亮了!”

    “百花潭里,很多这种鱼嘛?”

    这句话,是一位前来益州游玩的游客问出来的。

    他以为百花潭里以前就这种鱼。

    “并没有呢!去年都没有,就是今年开春,忽然间就冒出来的!”

    “这么多鱼,到底是从那来的啊?”

    “咦?你们快看!你们看前面领头的那条大鱼!”

    众人忍不住向前看去,果然在前面,看到了一条足足有两尺多长的一条大鱼。

    这条鱼,全身都是红色,正在前面引领着鱼群。

    “这不是去年蜀王放生的那条鱼么?”

    听人这么一说,人群之中,顿时有人回想了起来。

    是的呢!

    去年的时候,蜀王花费千钱买了一条鱼,然后到这百花潭中放生。

    不过,当时蜀王买下的那条鱼,仅仅只有尾巴是红色的而已。

    没想到现在通体都是红色的,变的更加漂亮了!

    “蜀王放生的鱼,怎么会领着一群鱼出现了呢?”

    “难道这条鱼,是专门来报恩的吗?”

    “是的呢!你们不知道吧?去年蜀王放生的时候,这条鱼就不肯走,冲着蜀王磕了三个头才走的呢!”

    “真的这么神奇的么?咦?不对啊,鱼没有手没有脚,它怎么磕头啊!”

    “那条鱼,当时鱼头冲着蜀王,连点了三下!这不就是在磕头谢恩吗?”

    “这个,好像还真是这样啊!嘿!这条鱼,还真的有灵性啊,太神了这也!”

    一时间,游客们对着百花潭中的鱼群指指点点。

    而这一幕,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

    一时之间,百花潭的鱼群,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人群之中的李愔,看到这一幕,不由微微一笑,悄然离开。

    这些游客之中,其实就有李愔派出的人,专门引领话题。

    而现在,李愔的目的,圆满完成。

    ……

    额,如果有现代人在场的话,肯定能够认的出来。

    这些五颜六色的鱼,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这不就是金鱼呢么?

    这么大的,也就几块钱一条。

    这一大片金鱼,也不过就几万块钱而已。

    不过,在唐朝,可是没有专门人工饲养的金鱼。

    有颜色的鱼,在当时其实是有的。

    甚至再往前追溯几百年就有。

    但是这些鱼基本都是天生的,而不是人工培养的,数量也极为稀少。

    人工培养金鱼,在唐朝是没有的。

    他们更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个金鱼群。

    因此,百花潭中的金鱼群,才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才能吸引到这么多的游客。

    而这些金鱼群,自然不是天生长出来的,也不是李愔放生的那条鱼自己带出来的,它哪里有那么大的本事。

    这些金鱼,都是李愔用败家值,从商城里面购买出来的。

    如果不能定期推出新鲜事物的话,不能让游客产生新鲜感。

    那么以前来过的游客,可能以后就不会再来了。

    这里可不是像后世那样,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

    实际上,能够有心思随便出去旅游的,肯定不会是那些百姓。

    都是那些世家或者官宦子弟或者是富豪之家。

    这些潜在的人群,其实并没有太过庞大。

    来益州旅游的人群之中,一年年的,基本上还是老游客居多。

    而不时的推出新鲜事物,就能够吸引的这些人,经常到益州城来游玩了。

    接下来的时候,李愔更是让人民日报大肆报道这件事情。

    然后报纸上,配上一幅幅高清图片。

    这些图片,顿时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之心。

    天呢!

    这些鱼,也忒漂亮了吧?

    怎么可能一下子出现这么多漂亮的鱼呢?

    它们是怎么聚集在一起的?

    难道,它们真的是被蜀王放生的鱼带过来,报恩的么?

    于是,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到益州城内。

    而这些游客迫不及待的来到百花潭之后,发现里面的鱼群,果然和益州月报上报道的那样,实在是太漂亮了。

    ……

    而接下来的时间,李愔准备干一件大事。

    那就是在整个剑南道,召开新的科举取士。

    以前的时候,剑南道的士子,是在参加大唐的科举。

    而现在呢?则是剑南道的科举。

    这一次,李愔决定扩充剑南道官僚规模。

    为什么要扩充呢?

    那就是因为,以往的时候,朝廷对于底层的掌控力非常之弱。

    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就是因为,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仅仅到县这一级。

    一个县里,除了县令、县丞、主薄、县尉和典史这五位官员,乃是吏部任命之外。

    其他的官吏,都是不入流的,都是由地方的世家人手,填补上来的。

    这些人都是地头蛇,关系根蟠节错。

    可以说,一个县里的主官,离了他们,根本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而在后世呢?

    基本官员,一直延续到乡一级别。

    直到具体到村里,才是村民自治。

    这样的话,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力度,就大大加强。

    这样一来,世家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就将进一步削弱,世家的影响力,也将会越来越小。

    而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李愔也是提前和李世民通过气的。


………………………………

第490章 十五国求亲(一更)

    其实,为什么古代的官吏,止于县一级呢?

    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的制度,在唐朝之前,大概是皇上与世家共同治理。

    在宋朝以后,大概是皇上于士大夫共同治理。

    元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不在讨论的行列之中。

    所以县以下的单位,都是世家或者士大夫阶层,帮助皇上行使权力。

    第二个原因就是,如果县和乡一级也添置官员的话,那么所需要的官员数量就忒多了,所需要发放的俸禄也十分高昂。

    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情况。

    而现在因为粮食的丰收,还有旅游业和商业的兴旺,现在整个剑南道的发展十分迅速。

    如果不能将县乡一级纳入到管理之中的话,恐怕还会生出乱子。

    当然了,李愔这里,有后世很成熟的管理经验。

    他对做这件事情,当然是有着极大的把握的。

    而李世民对这件事情,也是颇为心动。

    李世民非常清楚,这件事情一旦做成的话,那么他对整个大唐帝国的掌控,将会大大加强。

    也会将世家的影响,再次降低一个档次。

    但是贸然在整个大唐实施的话,阻力太大,并且还要提防世家的反扑。

    最关键的一点,李世民也不确定,这种变革,到底能不能成功。

    所以,当李愔提出这种变革之后,李世民很痛快地答应下来。

    就让愔儿在剑南道先建立一个试点吧,如果能够在剑南道行得通的话,那就不妨在整个大唐进行推广。

    得到李世民的允许之后,李愔就放出了这个消息。

    这个考试的名字叫做公务员考试,额,这个公务员,和后世的公务员当然是不一样的。

    这个公务员,只是负责县里和乡里的具体事务。

    而公务员考试的内容,除了一些基本的四书五经的考核之外,其他的就是公文、唐律、判断等方面的考核。

    有一些内容,也借鉴了后世公务员考试的试题。

    当然了,不可能全部照搬过来,不过还是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的。

    当然了,并不是原来岗位上的那些官吏全部都被剔除。

    他们一样可以参加考试,考试合格的,将会优先录用。

    考试不合格的,对不起,直接辞退。

    以后,所有县乡一级的官吏,全部都通过公务员考试。

    考试合格的,才能培训上岗。

    他们的薪酬,全部都由剑南道节度使府,直接发放。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在整个剑南道,引发地震式的轰动。

    因为这公务员考试,将会直接动摇世家对地方的掌控。

    这是在进一步削弱世家的力量啊!

    所以,当剑南道的世家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们出离愤怒了,他们——忍了!

    额,没办法啊。

    想当初蜀王刚到益州,担任益州大都督的时候,益州城,也有两个世家不听话,现在怎么样呢?

    还不都全部被灭族了么?

    所以,等蜀王接任整个剑南道的节度使之后。

    虽然整个剑南道的百姓,都如同过年一般,弹冠相庆。

    但是剑南道的那些世家,都是如丧必考。

    但是有前车之鉴,他们根本就没有和蜀王对着干的胆量啊。

    不过还好,蜀王担任整个剑南道的节度使之后,并没有对他们动手。

    这不由的让他们松下一口气来,原本他们还以为就此逃过一劫了呢。

    没想到,蜀王是在这里等着他们的呢!

    只不过,明知道蜀王是在削弱他们,他们也敢怒不敢言。

    现在,蜀王的声威,在整个剑南道如日中天,谁敢和蜀王对着干啊?

    不要命了啊?

    考试定在一个月之后,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剑南道的好多人都在魔掌擦全,跃跃欲试。

    ……

    而五姓七望等世家,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里就更不好了。

    于是世家不由的加快了合纵连横的步伐。

    半月之后,大唐周边大小十五个国家,忽然全部都派遣使者团前往长安。

    而这些使者的使命,居然全部相同,都是为了要迎娶公主。

    这十五个国家,距离大唐有远有近,距离不一。

    但是他们却是同一天进入的长安,还都是要迎娶公主。

    若说这十五个国家之间,事先没有商议过,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这十五个国家,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这件事情,让整个大唐,都开始暗生波澜。

    此时,李世民在皇宫之内,大发雷霆。

    上一次松赞干布前来求亲,是愔儿回来说过。

    我大唐不和亲,不下嫁,天子守社稷,皇子守国门。

    这才过了几年的时间,居然有十五个国家一起前来求婚,他们到底想干啥?

    可是,这可是十五个国家啊!

    真的全部拒绝了吗?

    很明显的,这是有人从中做局啊!

    如果全部拒绝掉这十五个国家的求婚的话,如果他们联合起来伐唐,那该怎么办呢?

    难道,就真的要答应他们吗?

    可是,前面才刚刚拒绝了吐蕃,后脚就被迫答应他们?

    更何况,如果现在真的被迫答应他们的话,那么当初提出不和亲,不下嫁君主守社稷,皇子守国门的愔儿,又该怎么办?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由被这个冒出来的想法吓了一跳。

    卧槽,这十五个国家,不会就是专门为了愔儿来的吧?

    不过随即,李世民又哑然失笑。

    他觉得这个情况,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因为这件事情,第二日的早朝,顿时陷入一片剧烈的争吵之中。

    文官体系和武将体系,泾渭分明的分成两个阵营。

    文官体系,就请求皇上答应他们的请求,和这十五个国家进行和亲。

    只要和亲,就能换来和平,不会在边疆大动兵戈。

    而如果不答应的话,一旦这十五个国家一起伐唐,必然会让大唐陷入到战争的泥潭之中。

    而那些武将,则是大声嚷嚷着,绝对不能答应他们的和亲要求。

    我唐唐大唐,怎么能让牺牲那些弱女子来保全呢?

    更何况,我大唐也没那么多的公主啊!

    是的,大唐的公主虽然也不少。

    但是有一些是已经出嫁了的,还有一些,虽然还未出嫁,但是已经许配于人,总不能将这些公主再拿来和亲吧?

    大唐,丢不起这人啊!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