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败家子-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这一次再攻打进来的话,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吐谷浑国内,一片动荡,好多边境的百姓,纷纷逃离。

    而此时,吐谷浑的可汗伏顺,也是又惊又俱。

    伏顺此人,是亲近大唐,对大唐有畏惧的。

    他不像是他父亲那样,野心勃勃。

    说穿了,就是这个人性格有点软。

    因此,在听到吐蕃将要入侵他们吐谷浑的时候,伏顺十分畏惧。

    上次和吐蕃一战,他们的三万兵马,几乎全军覆没。

    而大唐的进攻,再次让他们损失了一万多士兵。

    而他们吐谷浑,满打满算,也就五万多兵马。

    两场战役,已经让他们死的差不多了。

    现在吐谷浑内部,倒不是没有青壮。

    但是已经非常稀少了。

    如果再将这些青壮全部都拉出去打仗的话,一旦败掉,他们吐谷浑就真的没有青壮了,那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伏顺忧心忡忡,十分惧怕。

    这时候,伏顺的妻子对伏顺说道:“可汗,吐蕃要来攻打我们,既然我们抵挡不了,为什么不向大唐求救呢?要知道,我们是大唐的附属国啊!”

    听到妻子的话,伏顺的眼睛一亮,不过很快便沮丧地说道:“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等到大唐发兵,只怕已经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到时候,只怕我们早就已经亡国了啊!”

    额,大唐发兵,的确做不到那么快。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吐谷浑就是这么亡国的。

    而伏顺的妻子则是微微一笑说道:“可汗怎么把剑南道节度使蜀王殿下给忘了呢?”

    这一次,伏顺脸上,终于露出欢喜之色。

    没错,蜀王殿下和他们,近在咫尺,如果蜀王肯发兵援助他们的话,一定没有问题的。

    于是,伏顺马上准备了一份厚礼,然后派遣使者,迅速赶往益州,向蜀王求救。

    这一次,伏顺是真的害怕。

    派出的使者,日夜兼程,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来到了益州,向益州发出了求助。

    而接到吐谷浑可汗伏顺的书信之后,上官仪脸上不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这一切,只怕都是殿下的手笔吧?

    嗯,散布消息说吐蕃要攻打吐谷浑。

    而此时吐谷浑境内,根本就没有多少士兵,根本就没办法抵挡吐蕃的攻势。

    如此一来,吐谷浑势必要向他们求救。

    然后他们顺理成章地派遣士兵,进入吐谷浑境内,帮助他们抵御吐蕃的进攻。

    不过,我们既然出兵了,难道吐谷浑能白白让我们出兵不成?

    兵饷还有粮草,要由你们来负责吧?

    这一次,还真的是吐谷浑主动把他们给请进去的。

    但是,等到吐谷浑境内安全之后,他们就要退军了吧?

    怎么能做到长期驻扎在吐谷浑境内,让吐谷浑一直出钱帮他们练军呢?

    尽管上官仪足智多谋,仍然想不到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

    不过既然殿下想出了这个主意,就肯定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自己只要拭目以待就好了。

    接到吐谷浑的求助之后,剑南道方面,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他们的请求。

    如果答应的太痛快的话,反倒是不会让他们感觉到珍贵。

    等吐谷浑的使者,再三恳求,许诺下种种好处之后,剑南道方面,才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吐谷浑使者大为惊喜,连忙回去向他们的可汗回复这一好消息去了。


………………………………

第467章 吐蕃上当

    令伏顺和吐谷浑国民无限惊喜的是,大唐蜀王真是信人。

    人家说了要帮助他们,只用了三天时间,大军就直接开拔进了他们吐谷浑境内。

    原本他们以为,大唐能出动一万兵马就不错了,甚至五六千兵马都有可能。

    但是人家大唐,现在整整派出来五万兵马啊!

    这才是打过胸襟啊!

    这一次带兵的是薛仁贵将军。

    席君买留在益州驻守。

    现在,以前的折冲府的一万士兵,统一归席君买统领。

    最近席君买要进行练军。

    有一万折冲府士兵,足以保证剑南道的安全。

    并且现在王方翼还带领一万募兵,安全上,绝对不在话下。

    吐谷浑的可汗伏顺,隆重接待了薛仁贵,然后宰牛杀羊,犒劳五万大军,并且每个士兵,都发了一百文的辛苦费。

    有了这五万大军,吐谷浑的安全,绝对能够得到保障。

    而薛仁贵并没有在吐谷浑的都城停留太久,三日之后,薛仁贵就带领五万大军,直接开拔到吐谷浑和突厥的边界之地。

    伏顺看到人家大唐的大军,如此实在,根本就没要求他们吐谷浑的军队跟随,或者是打先锋。

    而是自己直接就来到最前沿。

    一旦吐谷浑的大军进宫过来的话,他们必然是首当其冲。

    大唐,真的很够意思啊,伏顺被感动的热泪盈眶。

    ……

    这时候,吐蕃也得到了这一情况。

    大唐的五万大军忽然进入吐谷浑,就在吐谷浑和他们的边疆之地驻扎。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不由的不让松赞干布和吐蕃的国师张江河警惕起来。

    额,吐蕃国师张江河,在撤退出吐谷浑的关键时刻,被李愔坑了一把。

    张江河带领突厥大军,自己跳进坑里,被大水所淹。

    八千突厥士兵,几乎伤亡殆尽。

    而张江河真的是命大,被大水冲走,居然没有被淹死。

    一直被冲出几十里地,然后被冲到岸边的浅水处。

    一个时辰过后,张江河自己幽幽醒来,失魂落魄的回到突厥。

    回去之后不就,张江河就得到情报,原来在他们突厥大军被大水冲走之后,大唐军队突然从吐谷浑军队背后出现,将他们几乎屠杀殆尽。

    大唐军队更是攻入吐谷浑的都城,将他们的可汗伏允杀死,立伏允的儿子伏顺为新的可汗。

    吐谷浑成为大唐的附属国。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张江河不由紧紧的皱起眉头。

    张江河不由的想起了大唐的一个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并且张江河总感觉,这一切,似乎有人在背后操控。

    然后,张江河命人搜集了大唐蜀王李愔的书法。

    和树叶上的上苍的指示一对比,张江河险些被气的吐血。

    这特娘的哪里是上苍的指示?这分明就是大唐蜀王的笔迹!

    至此,张江河终于明白。

    合着这一切都是大唐蜀王捣的鬼啊。

    明白这一切之后,张江河牙都快咬碎了。

    ……

    这一次,大唐再次派遣五万兵马,陈兵吐蕃边境,引起了吐蕃的高度警惕。

    上一次,他们一下子就损失了五万兵马。

    这可是他们吐蕃三分之一还要多的兵马了。

    现在大唐想要干什么?

    难道准备从吐谷浑和益州,两面夹击,进攻他们吗?

    松赞干布和张江河密谋了许久,始终不得要领。

    如果真要进攻他们的话,就这么点兵力,似乎并不够吧?

    如果不是进攻他们,你把兵马就放在边疆,难道不需要吃军饷的吗?

    但是,人家都陈兵边疆了,他们也不得不防备啊。

    于是,吐蕃派遣了三万兵马,就在边疆附近的城镇布防,死死盯着大唐兵马的一举一动。

    而这一情况,再次的让吐谷浑的可汗伏顺后怕不已。

    幸好他们求援的早啊,你看看,吐蕃果然在边疆陈有重兵吧?

    如果不是大唐军队来的及时的话,说不定他们已经攻入他们吐谷浑了。

    于是,根本不等薛仁贵开口,伏顺就主动提出负责大唐军队的一切开销,并且就连军饷都要加倍。

    甚至他们还能提供给大唐军队五千匹上好的战马。

    反正吐谷浑就产马,现在他们根本没那么多军队,这么多战马他们也用不上。

    接下来,薛仁贵在边疆之地,开始训练新军。

    这边的伙食,都是吐谷浑提供的,牛羊肉管够。

    他们别的都缺,就是不缺肉食。

    军饷是在大唐的两倍。

    这样的待遇,简直不要太好。

    原本大唐的新军,对来到这边塞之地,还是颇有怨言的。

    但是现在,他们觉得他们已经喜欢上了这里。

    ……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了炎热的七月、八月。

    几度芳草绿,又见枫叶红。

    八月,是收获的季节。

    整个剑南道的百姓种植的地瓜、花生和玉米,都开始丰收。

    现在走在剑南道的野外,到处都能看到热火朝天的忙着收获的场景。

    和去年相比,今年可以说是风调雨顺,绝对是个大大的丰收年。

    那些百姓,虽然因为劳作,额头上都挂着汗水,但是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抑制不住的喜气。

    绝大多数的百姓,都是第一次种植这些新型农作物。

    然后他们发现,这些新兴农作物,是真的高产。

    尤其是地瓜,产量高到让他们惊讶的地步。

    一亩地,往往能收获两千多斤的地瓜。

    就算很差很薄的地,都能收到一千多斤。

    这在以前,是他们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

    有了这么多的粮食,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挨饿了。

    额,现在虽然是整个剑南道的百姓,就好都种植了新型农作物。

    家家丰收,这么多粮食,肯定是吃不完的。

    但是他们也完全不用担心粮食价格会降低。

    因为整个大唐范围内,都将推广这三种新型农作物。

    他们今年的收入,只要是没磨损的,肯定都将作为种粮卖出去。

    价格方面,肯定是低不了的。

    今年一年的收入,能抵得上他们往年两三年的收入,甚至更多。

    因此,整个剑南道的百姓,都是一片欢跃之色。


………………………………

第468章 十娘出手

    今年是个丰收年,收获之后,整个剑南道,几乎每个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喜气。

    往常的时候,秋收之后他们就没有事情做了。

    女人会编制草鞋,男人会编制背篓或者是上山猎兔子下河抓鱼。

    农闲时候,他们会用这种收获甚微,但是对他们的生活多少有所帮助的方式,来添补他们的生活。

    但是现在,他们还有事情要做。

    那就是种植冬小麦。

    冬天也能种植小麦了啊!

    并且到明年的五月份就能收割,收割完成之后,还可以栽种玉米、地瓜或者花生。

    本来有了这三种新型农作物,他们的收入就大大增加。

    而现在有了冬小麦之后,他们两年就能够多守城一季的庄稼。

    这样他们,对以后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不用说以后了,就算是今年,日子都会比往常好过许多。

    而播种完冬小麦之后,那些青壮,也不用像往年一样编制背篓,或者山上打猎下河捕鱼。

    到益州城里,只要肯干,就不愁找不到活计。

    虽然现在的工钱,比修建铁路的时候,要低了一些,但是仍然十分可观。

    甚至干上一个冬天,外加年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都能赶得上他们一季的收入。

    不得不说,自从蜀王来到益州之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有的百姓,心里都念着蜀王的好。

    ……

    不过最近,剑南道的百姓,碰到了烦心事。

    原来在李愔没来剑南道之前,剑南道的百姓为了增加收入,许多的百姓家里都会养蚕。

    而他们养的蚕,乃是八辈之蚕。

    就是一年能够成熟八次。

    炕珍蚕三月绩,柘蚕四月绩,朊蚕四月末绩,爱珍五月绩,爱蚕六月末绩,寒珍七月末绩,四出蚕九月初绩,寒蚕十月绩。

    这蚕,到了十月还能再成熟一次。

    播种完冬小麦,再收一次蚕也不迟。

    以前,剑南道的人家,好多就是靠着养蚕来过年,置办年货。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自然是不需要了。

    但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技艺,他们自然是不舍得丢掉。

    但是今年的蚕茧价格格外的低,低到几乎是白给的地步。

    以往多少都能卖几百钱的蚕茧,现在居然只能卖到几十钱。

    百姓们纷纷咒骂不已,他们和那些收购蚕茧的商人谈条件,要求上涨价格。

    哪怕涨到往年的一半也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有往年十分之一的价格。

    但是,他们的要求,被那些商人断然拒绝了。

    这里是买家市场,只能按照他们的价格去卖,或者你选择不卖。

    至于蚕茧的价格为什么会如此低廉,这些商人的解释是,因为现在整个剑南道的粮食大丰收的缘故。

    三种农作物再加上冬小麦的出现,让淮南道江南道一代的地主,感觉以后种庄稼会赔钱了。

    粮食越来越多,甚至会多到吃不了的地步。

    到时候粮食的价格必然会下降,种庄稼肯定是要赔钱的。

    既然如此的话,他们就想发展副业,于是,他们选择了种桑养蚕。

    正因为今年养蚕的人多了,所以蚕茧的价格才会如此低廉。

    这么算起来的话,蚕茧的价格降低,倒是因为蜀王的缘故。

    竟然是因为蜀王吗?

    尽管因为蜀王的到来,使的他们的生活好过了很多。

    他们的收获,要远远大于现在的这点损失。

    但是好多百姓心里,对蜀王仍然有着一丝的怨恨。

    因为都是蜀王的缘故,让他们损失钱财。

    这样的价格,百姓们自然是不肯卖的。

    他们准备联合起来,看那些收购蚕茧的商人,最终肯不肯让步,提高一些价格。

    ……

    这里的情况,很快就落入五姓七望耳朵之中。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卢勇不由击掌赞叹道:“十娘果然好谋划,对人心的算计,妙到毫巅。这些愚民,见小利而忘大义,怪不得只能被愚弄而难成大事。”

    “这样一来,下面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愚民对蜀王的怨恨做文章了。现在就可以让那些世家暗中出面,怂恿那些愚民搞事情了。”

    听到卢勇的话,崔十娘微微一笑。

    卢勇刚才说,这些愚民,见小利而忘大义。

    其实,他们世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只不过,作为世家的一员,所站立的立场不同,她也只能选择世家这一边。

    崔十娘微微一笑说道:“现在还早,那些百姓对于蜀王的怨念,还很轻微,不足以让他们铤而走险。且等这股怨念再酝酿一段时间,也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了。”

    听到崔十娘的话,卢勇不由赞叹道:“原来十娘还有下一步的计划,倒是我太着急了。不知十娘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呢?不妨说来听听?”

    崔十娘微微一笑说道:“现在时机未到,说来言之尚早,且等几日再说也不迟。”

    见崔十娘不肯再说,卢勇也没有追问。

    不过心里对十娘的爱慕之情,更甚了几分。

    十娘真的是女诸葛啊,如果能娶回家里的话,有了这样的贤内助,说不定家主之位,都可以谋划一二。

    ……

    这一日,徐惠找到李愔,向李愔汇报最近的情报。

    先是长安城中,那些国公大臣们的动向,还有太子、李泰等人的情况。

    接下来,就是吐谷浑还有吐蕃的情报了。

    有了资金和中华商行的支持,织梦发展的很快。

    现在触角基本已经遍布整个大唐,凡是重要的情报,都能及时传递回来。

    等这些情报统统汇报完毕之后,徐惠才对李愔说道:“殿下,现在剑南道的蚕茧价格,降低到了去年的十分之一,百姓们对这个价格极为不满意,绝大多数的百姓都将蚕茧压在手里没有出手。”

    听完这个消息之后,李愔只是笑笑,并没有说话。

    实在是李愔觉得,这件事情,根本就没有回报给他的必要性。

    蚕茧价格降低,这是市场的问题。

    自己就算身为节度使,也不能强硬地干预市场吧?

    如果自己压着收购商提价的话,人家岂不是要亏本了嘛?


………………………………

第469章 赔得起吗?(三更毕)

    看到李愔的神色,徐惠便猜出李愔心里的想法,不由说道:“殿下,根据情报分析,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五姓七望在背后捣鬼。”

    听到五姓七望,李愔顿时来了兴致,不由问道:“哦?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徐惠接着说道:“因为这些收购商解释价格为什么这么低,最后都将理由推到了殿下身上。”

    说罢,徐惠将那些收购商的解释,向李愔讲述了一番。

    “可是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河南道和淮南道虽然养蚕的人家多了一些,但是并没有到他们所说的那种地步。并且,淮南道和河南道的蚕茧价格,大约是去年价格的一半,远远要高于剑南道这边。而他们故意将缘由推到殿下身上,这很有可能是五姓七望在后背操纵。”

    听完徐惠的话,李愔不由皱眉问道:“可是,这么做,他们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五姓七望,现在就这点手段了嘛?

    只是为了诋毁他一下,对自己无关痛痒,对他们也没什么好处,未免太小家子气了。

    而徐惠则是郑重其事地说道:“殿下,属下认为,这件事情不可小视。所谓愚民愚民,那些百姓是不知道好歹的。殿下给他们带来天大的好处,但是就因为一点蝇头微利,他们便对殿下心生怨怼。”

    “而属下认为,五姓七望必然还有后手。必然会用种种手段,让百姓对殿下的怨恨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然后他们就可以联合世家,操控百姓,在剑南道不断的制造麻烦,会对殿下极为不利。”

    听完徐惠的分析,李愔不由悚然而惊,然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这一手,的确很高明。

    如果在他们的挑拨之下,百姓对他心生怨怼,不再信任的话。

    只要加以利用,的确可以搞出很多事情来。

    后世有太多这样的经验教训了,很多坏人做坏事,就是先从这一步来的。

    沉思半晌之后,李愔点头说道:“好了,我知道了,这件事情,多谢你提醒。”

    徐惠嫣然一笑说道:“能够为殿下做事,是属下的荣幸,殿下又何须向属下道谢呢!”

    回眸一笑百媚生!

    看到徐惠的笑容,李愔忽然间就想到了这句诗句。

    那一刹那,真的是如同百花绽放,刹那芳华,惊心动魄。

    一时间,李愔竟然看的痴了。

    看到这一幕,徐惠不由羞红了脸,底下臻首,羞涩地跑了出去。

    ……

    想了想,李愔直接命人将小六子和武媚娘找来。

    夏云天是益州月报的主编,将他找来,自然是要在益州月报上刊登一则消息。

    这次李愔要刊登的消息就是,鉴于今年蚕茧的价格极为低廉,蜀王殿下不忍心看到百姓们遭受损失。

    所以,蜀王殿下决定以平价购买蚕茧,外面有多少,蜀王殿下将会统统收购。

    听完蜀王的纷飞之后,夏云天深深地看了蜀王李愔一眼,然后郑重其事地说道:“殿下请放心,我一定会将这件事情做好。”

    等夏云天离开之后,李愔不由微微一笑。

    想必,夏云天被自己的做法所深深打动了。

    而坐在旁边的武媚娘,则是若有所思地问道:“殿下叫我来,是不是要组建一个抽丝厂和织布厂?”

    霍,果然是个妖孽啊。

    只是在旁边听了几句话,马上就被她猜出自己想要做什么。

    李愔不由伸出手来,拍了拍武媚娘的脑袋,无奈地说道:“媚娘,你为什么这么聪明啊?我还没说话呢,你就猜出来我想做什么了,你这样让我很没有成就感好不好?”

    武媚娘皱起可爱的小鼻子,嘻嘻笑道:“殿下,人家聪明难道不是好事吗?如果殿下嫌弃人家太聪明的话,那人家以后笨一点好咯!”

    武媚娘的话,惹得李愔哈哈大笑起来。

    笑过之后,李愔不由对武媚娘说道:“媚娘,你猜的没错,不过我可不仅仅是要你组建抽丝长和织布厂,甚至我们还可以做成衣进行销售。厂房的具体要求,我会告诉你如何制作,然后我会将一批机器运送到哪里去,这件事情,我就交给你来做了。”

    武媚娘点头说道:“殿下放心好了,媚娘一定会将这件事情做好的。”

    ……

    很快,蜀王以正常价格收购蚕茧的消息就随着益州月报传播了出去。

    当剑南道的百姓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完全被惊呆了。

    这,这——

    蜀王太仁义了,对他们太好了!

    为了让他们免受损失,蜀王不惜自掏腰包,用平价来收购蚕茧。

    这让剑南道所有养蚕的百姓,都为之感激涕零。

    同时内心愧疚难当。

    要知道,先前的时候,他们听说蚕茧价格的降低,和蜀王有关系的时候,他们可是怨恨过蜀王。

    虽然并没有说出口,更没有骂过蜀王,但是总归是想过的。

    这让他们心里有一种罪恶感。

    和蜀王的仁义相比,他们简直就是,猪狗不如啊!

    有一些脾气刚烈的,甚至伸出手来,猛抽自己的耳光,以此来赎罪。

    接下来,蜀王果然派出人手,以平价来收购蚕茧。

    那些百姓很快就将手头的蚕茧卖出,获得了和往年一样的金钱。

    但是今年,他们格外的感激。

    因为要不是蜀王的话,他们的收入,只会有往年的十分之一。

    现在可不止是剑南道的百姓,愿意将他们的蚕茧出售给蜀王。

    就连淮南道和江南道的那些养蚕户,也都愿意将蚕茧出售给蜀王。

    虽然两地之间,路途十分之遥远。

    但是价格相差了一倍,数量多的话,他们还是有的赚的。

    这时候,反倒是五姓七望等世家开始为难了。

    这个时候,他们到底要不要提高价格呢?

    如果不提高价格的话,很有可能他们今年就收购不到足够的蚕茧。

    可是如果提高价格的话,会让他们之前的谋划落空。

    此时,卢勇不由微微皱眉说道:“这位蜀王,莫非是疯了不成?我们可以用蚕茧,自然也可以用其他物品,难道只要我们出招,他就会向里赔钱吗?那倒是要看看,他能赔得起赔不起。”


………………………………

第470章 神犬豆豆

    而崔十娘则是没有卢勇这么乐观,她微微蹙起眉头,半晌才说道:“事情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呢!这位蜀王,难道是要进军布匹的生意么?”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是因为十娘的缘故,为我崔家和郑家,招惹了一个强敌呢!”

    听到崔十娘的话,卢勇不由哈哈笑道:“崔家和郑家,传承千年,其是区区一个暴发户所能比拟的?想和你们两家掰腕子,他蜀王还差得远呢!”

    没错,在这些世家眼中,就连皇家都是暴发户而已,还真的不曾放在他们眼里。

    但是崔十娘却是恰恰相反。

    她所鄙夷的,倒是卢勇这种世家子弟。

    他们,也不过是因为出身自世家而已,如若不是如此的话,他们其实什么都不是。

    但是蜀王呢?就算他不是出身皇家,必然也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

    小彩在上次的战争中,可以说立下赫赫战功。

    如果它是人的话,就凭这份功劳,绝对能够封爵。

    回到节度使府之后,众人都知道了它的功劳,然后这只鸟就更加骄傲了。

    而上次因为它胡说八道,险些被烤了吃掉,这次这鸟也学聪明了,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

    有了这样的转变,无论是王妃还是薛小小等人,就更加喜欢它了。

    因此,这只鸟越发的狂傲,一发而不可收拾。

    它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去欺负豆豆,搞的豆豆烦不胜烦,但是又无可奈何。

    人家会飞的,它根本就够不到。

    并且这鸟十分可恨,自己只要敢瞪它一眼,它马上就会跑到王妃哪里去告状。

    然后添油加醋的,说豆豆要爬到它窝里咬死他。

    然后王妃就会狠狠地训斥豆豆一顿。

    在这只贱鸟还没来之前,整个节度使府里,那个不喜欢它?

    那时候过的,真的是天堂一般的日子啊。

    现在呢?

    自从那只贱鸟来到之后,他的生活,直接掉进了地狱之中。

    在节度使府里,豆豆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

    然后,豆豆索性溜出府去,一直到天黑才回来。

    结果,豆豆恋爱了!

    它和城内的一只黑妞好上了,每天两只狗都好的如漆似胶,难分难舍。

    得到爱情的滋润,豆豆不由的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但是可惜好景不长,它们的恋情,很快就被黑妞的主人发现,然后无情地棒打鸳鸯。

    那天要不是豆豆跑的快,险些把狗腿都给打舍了它的。

    从那以后,黑妞被关了起来,豆豆和黑妞天各一方,往笼兴叹。

    这一日,豆豆又出门,准备再看一眼黑妞。

    不料,这一次他老远的,就看到黑妞所在的家里,冒出滚滚浓烟,应该是失火了。

    邻居们连忙拿着水桶,提水救火。

    不过火已经烧起来了,实在是太大了,只怕是救不下来了。

    他们只能用水泼湿附近的房子,不让大火蔓延到四周去。

    而就在此时,外面忽然冲进来一个势若疯狂的男子,扒开救火的人群,就要冲进大火之中。

    这个男子,正是当初棒打鸳鸯,险些将豆豆的狗腿给打断的男主人。

    幸好救火的人,手疾眼快,把他给拉住。

    如若不然的话,只怕他就会被活生生给烧死了。

    “你干什么啊?这么大的火,你不想活了啊?你找死啊?”

    这个男人一边疯狂地挣扎着,一边歇斯底里地喊道:“放开我!放开我!我儿子还在屋里!快点放开我啊,我要救我儿子!”

    原来,这个男人有个还不满一周岁的儿子。

    怕儿子冷,他屋里放了一个火盆。

    然后这个男子见儿子睡着了,上街上去买东西。

    谁料东西还没买回来,就看到家里冒出滚滚浓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