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又告诉大家,金军已无退路,今天必须全力对宋军发动攻击,要么冲过对岸,击败宋军抢回大营,要么全军南下抢占香河城,只要任何一战成功,将士们就还有饭吃,如果都不能成功,就只能饿死在这里!

    众将终于明白了他们现在的处境,顿时陷入沉默之中。

    但片刻之后,帅帐内又开始了激烈的争论,他们对是进攻对岸宋军夺回他们自己的大营,还是进攻香河城,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所有将官分成了两派,谁也不能说服谁。

    完颜希正作为大军统帅虽然有权威,但他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听他的命令。

    军中关系错综复杂,这些统兵官几乎都有一定的背景,不少人是直通辽阳城的,还有一些本身就是皇室宗亲,立场不同,便有派系之分。如果这支大军五万人全都完全听他一人命令,那么这支军队他也不可能带出燕京城,正是因为他们能互相牵制,他完颜希正才能领兵出征。

    现在,面对几路宋军围困,粮草又突然断绝,军中将官之间的分歧便随即出现。

    完颜希正虽然在军中资历很深,跟燕京、辽阳府都有不错的关系,也能深得辽阳府信任,但毕竟能力有限,也没有名震天下的战功,最重要的是他在山东一路失败之后,为逃避责罚才投奔燕京,投奔完颜雍。

    若在平常,众将肯定会给他面子,认可他的权威,但现在没了粮食,没有补给,随时都会丢掉性命的时候,他们自然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完颜希正没能说服全部将官,也无法拿权威压住他们,更不敢以军法杀了违抗帅令之人。

    于是最终全军一分为二,其中一万五千人决心攻破对岸宋军沿河防御,另外两万六千余人在统帅完颜希正率领下准备南下进攻香河。

    两个时辰之后,一万五千余金军从通运大营出发,避开运河对岸宋军视线,迅速向北边行军,打算从北边某一点突然渡河,突破宋军防线。

    就在那支金军离开大营之后,另外两万六千余人携带所有能随身带走的军资武器南下,直向香河方向扑去。

    由于通运大营和原本的金军大营之间相距五里,运河河岸距离对方大营也有两里多远,再加上一些临时建筑物遮挡,宋军即使有望远镜,也很难发现金军刻意掩饰过的行军动向。

    不过即便金军刻意掩饰,宋军还是从通运大营方向的烟雾变化发现了金军可能的动向。

    随着通运大营方向的烟雾越来越稀薄,直至消失不见,宋军很快判断出金军很有可能已经撤出通运大营,要么躲在宋军看不到的地方准备突然对运河防线发动进攻,要么已经南下进攻马头村或是香河。

    当杨丛义得知金军异动的消息,便知他们很可能已经发现通运大营内粮仓的秘密。

    于是立即命令骑兵加强对运河沿线巡视,同时将消息送往明复处,让他做好迎敌,重申若金军南下,务必挡住他们去往香河的路,如果实在难以挡住金军冲击,也得将他们死死咬住,决不能任他们攻陷香河、逃回燕京!

    金军即将对运河防线发起大规模偷袭的消息,很快传遍运河沿线五十里,传到每一个宋军将士耳朵里。

    虽然他们心里担心害怕金军忽然从他们面前出现,向他们所在的阵地发起攻击,但他们推一推身前的四五尺厚、纹丝不动的冰墙,看看墙外河中尚未凝结成冰层的河水、断冰,心底顿时生出不少底气。

    况且在距离他们阵地不到十里远的地方,还有一支无人可以撼动的精武重骑兵,数量虽然不多,只有一千人,但足以以一当十,并且如果有必要,另外一支驻守在十几里外的精武重骑兵也能迅速赶来支援,到时候两千骑兵追逐围杀趟水过河,又没有马匹的金军,肯定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容易。

    驻守在河岸冰墙后的宋军将士,看着眼前对岸白茫茫一片的荒野,虽然多少有些紧张,但一想到在他们附近还有实力强大的援军,心里顿时踏实很多。

    而杨丛义为避免金军趁黑夜发动攻击,发生紧急情况部下找不到他的踪迹,他决定驻守大营,居中指挥。

    是夜,金军果然从距离大营北方十五里左右发动渡河攻击。

    提前从通运大营出发,埋伏在运河附近的金军等到天黑一个时辰之后,随着一声号角声响起,他们不顾一切的冲至运河岸边,而后在各级将官督战下,纷纷踏上冰层朝对面河岸冲去。

    黑暗中,值守在河岸的宋军将士听到对岸传来突兀的号角声,马上便知道金军要从此地发动攻击,于是躲在冰墙后面的将士迅速起身,四五人合力将一丈外修筑的另外一道冰墙推至河岸,堵住河岸两道冰墙之间的缺口,又在冰墙根下钉进几根木桩,以防金军从外面将冰墙推动。

    等他们在不到半刻钟之内做好这一切,耳朵便听到了金军靠近的声音,纷纷张弓开弩朝对岸射击。

    与此同时,在附近站岗巡守的骑兵迅速将此处遭遇金军攻击的消息向距离此地最近的精武禁军通报,以便骑兵能迅速赶来支援。

    反观金军,就在他们冲上冰层,刚过运河中线没过几丈远,冰层便如他们自己预料一般碎裂,黑暗中金军纷纷跌落冰水混合的运河之中。

    这次金军早有心理准备,并不像之前那般慌张,落入之后他们冒着稀疏的箭矢迅速往岸边扑去。

    不是他们不怕冷不怕死,而是在战前他们便得知军中已经没有粮食可吃,而在对岸他们自己的大营中,正堆放着数不清的粮食,还有他们的战马和其他物资,只要趁黑暗冲过运河,分散在运河沿岸的宋军绝对挡不住他们!

    宋军驻守在河岸的兵力确实过于分散,金军几千上万人一同涌来,同一区域内的宋军将士堪堪不过百人,他们的弓弩射的再快,也无法抵挡金军拼命冲击的脚步。

    不过多时,冲在队伍最前边的金军士兵便已靠岸,抵近冰墙。

    运河岸边与冰墙之间的距离尚有一丈多远,而运河水面与冰墙所在的地面之间的落差也有数丈,黑暗中想要从河边的陡坡顺利爬上河岸并不简单。

    但在死亡威胁面前,一道陡坡又算得了什么?

    第一批金军士兵手脚并用,很快爬上河岸。

    然而刚上河岸不到五尺距离,他们前进的道路便被冰墙挡住。

    冰墙经过宋军将士这几天不停的加固,厚度早已达到五六尺,高度也已经高过头顶,冰墙的重量已经不是简简单单三五个人就能推动的。

    再加上冰墙与河岸之间的空地十分有限,前后也只能站得下两人而已。

    所以在巨大的冰墙面前,金军纵使人多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他们推不动冰墙,刀砍枪戳,也是一样。

    上岸的金军被冰墙完全挡住去路,一时之间无计可施。
………………………………

第784章 防线坚固

    当发现用上全身力气,也拿身前的冰墙毫无办法,金军士兵马上就想翻墙过去。

    然而,当他们的双手搭上冰墙之后,瞬间便放弃了,因为那冰墙顶上没有棱角,实在太过光滑,根本无法着力。

    后面河中金军不断涌来,身后河岸下也在不停的催促,怎么通过这道冰墙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原本也不是没有办法通过这道冰墙,只需要有人趴下身子,后面的人踩上前人的肩膀,就有可能翻上冰墙,只是如果是这样,给旁人垫脚的士兵就只有死路一条,黑暗中他们一旦趴下去,就再也不可能站得起来,会很快死去,是以根本没人愿意这样牺牲自己。

    爬不上去又推不动冰墙,金军便只有用手里的刀枪,一刀一刀砍,一枪一枪戳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随着上岸的人越来越多,翻不过冰墙的金兵纷纷加入刀砍枪戳冰墙的行列。

    一时之间,不绝于耳的凿墙之声在嘈杂的冰河中响起。

    河岸上空间有限,加之夜间昏暗,视野不清,拿着兵刃的金兵互相推搡掣肘,并不能形成统一的凿墙力量。

    就在墙外金兵不能翻墙,疯狂挥舞手中的刀枪之时,冰墙内的宋军将士马上退后,因为当金兵不顾一切淌水过来的时候,他们守在墙下已经没有多大的用处。

    一道四五尺厚的冰墙足以抵挡金兵一时半刻,墙下零散的宋军将士面对数万金兵,他们能对对方造成的杀伤极为有限,此时他们只需要护住冰墙,等到重甲骑兵赶来支援便好。

    于是在他们退后之时,随便燃起了距离冰墙两丈来远的篝火。

    篝火一起,顿时将冰墙附近照的一片通明,视野全在宋军将士之中,一旦有金兵越过冰墙,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无情的箭矢。

    宋军退后六七丈远,隐藏在黑暗中,双眼紧紧的盯着不远处的冰墙,等着敌方露头。

    约一刻钟之后,在金兵疯狂的攻击下,一道冰墙砰然破碎。

    摧毁冰墙的金兵顾不得脚下的碎冰,跌跌撞撞从河岸抢进荒野之上,可没等站稳脚跟,便被迎面飞来的利箭射中,当即摔倒在地。

    冰墙一破,金兵纷纷挤向破开的缺口,争先恐后向墙内挤。

    淌水之后,全身湿透,在冰墙之下挨了一刻钟,早已冻的浑身发抖,冰墙一开,他们只想用最快的速度冲回大营,生起篝火,除了取暖,他们没有其他诉求。

    利箭纷纷射向冰墙缺口,倒霉的金兵一个个中箭摔倒在荒野上,而紧跟他们身后挤进来的人根本顾不得看他们一眼,更别说拉他们一把,为了早一步赶回大营,他们甚至踩着尚未死去的倒地金兵,从他们身上直接踏过去。

    这一刻,他们什么也顾不上想,只想跑回大营。

    于是一个个从缺口挤进来的士兵,迅速朝黑暗中跑去。

    篝火映照下,两丈之外一片黑暗,但他们知道大营的方向。

    然而,不等他们跑进黑暗之中,一支支利箭再次射进他们的身体,火光中,纷纷扑到在地。

    几丈外的宋军将士此时异常紧张,手里的弓弩虽然在不停的发射,敌兵一个个倒下,心里却很是心慌,若不是附近的将校坚持没有离开,他们很可能转身便要逃。

    此时他们的处境非常危险,敌军攻破了冰墙,而援军却仍然不见踪影,一旦敌军攻破更多冰墙,潮水般一涌而上,瞬间便会将脆弱的防线冲垮,踩死他们,逃进黑暗之中,冲出宋军花了大力气布下的包围圈。

    就在坚守的宋军将士几乎绝望,内心深处压制不住的想要转身离开时,远处沉重的马蹄声飘进他们耳中。

    援军来了!

    黑暗中坚守的将士心中顿时生出无限底气,连手中张弓搭箭的速度都快了很多,在精武禁军赶到战场之前能多少几个敌兵就多杀几个,因为禁军一旦赶到,他们就得撤出战场,想杀敌也不可能了。

    几个呼吸之后,只听一声号响,坚守在黑暗中的宋军将士迅速撤退,向一里之外撤去,这个战场得让给精武禁军了。

    没了利箭压制,通过冰墙缺口的金兵很快多了起来,他们在火光映照下看不到宋军的身影,纵使有心跟宋军一拼,手中的兵刃也找不到对手。

    何况他们此时只想突围回营,根本无心与宋军厮杀,能跑回去,留一命,便是胜利。

    但随着马蹄声传来,刚刚跨过冰墙的金兵心中大惊,两条腿哪里跑得过四条腿?

    不过好在宋军骑兵尚未到来,他们还有时间冲进黑暗之中,在夜色掩护下,逃得性命。

    于是当先冲过冰墙缺口的金兵完全忘记了战前部署,把牵制宋军,为后续金军登岸争取时间的命令,抛之脑后,他们第一时间越过篝火,拼命跑进了黑暗中,就连手中拖累他们奔跑的的刀枪都丢在地上。

    马蹄声迅速靠近,火光中,一道移动的黑墙出现在惊慌失措抢进冰墙之内的金兵视野之中。

    全副武装的披甲重骑兵接替明亮晶莹的冰墙,阻挡在拼命登岸出现在冰墙之内的金兵面前,随手挥下手中的刀枪,火光中,血光飞溅。

    一千骑兵到了,瞬间接管了防御战场。

    好不容易凿开冰墙,从缺口挤进来的金兵,还没来得及多跑几步,便身首异处,扑倒在地。

    骑兵很快将火光映照下的冰墙河岸占据,仅有的几个缺口附近骑兵更是聚集在一起,几乎是抢着击杀挤进来的金兵。

    不多时,盲目往冰墙里抢的金兵便发现了墙内的血腥,于是纷纷躲在墙外,再不敢轻易越过缺口。

    冰冷的运河中泡着成千上万的金兵,他们眼看不远处就是河岸,灯火通明,上岸了有篝火,便不再冷,冲过去回到大营,便有饭吃,这是他们此时的念想,谁挡他们的路,他们便要从对方身上踩过去。

    “冲!”

    “杀出一条血路!”

    “都在河里等死吗!杀!”

    身在河中的将官高声怒吼,他亲眼看着冰墙已经攻破,但前兵的士兵却畏畏缩缩不敢前进,真是恨不得冲上前去,杀了临阵畏敌的士兵,可以他无法越过拥挤而混乱的河中人墙。

    “冲!临阵不前者,杀!”

    将官仍然在声嘶力竭的高声怒吼,但在混乱的运河中却显得异常无力,此时根本没人听令,不在附近的士兵也听不到他的命令。

    “要想活命。。。。。。”

    将官的喊声戛然而止。

    运河中的金兵乱了,为了活命,他们必须往前冲,谁挡他们的路,谁就得死,不巧的是高声呼喊的将官就在冻得意识模糊的金军士兵前边。

    一顿推搡之下,许多人在水中跌倒,再也没能站起来,包括前方领兵督战的将官。

    黑暗中发生的一切,无人知晓,士兵只想上岸活命。

    “冲啊!”

    “杀啊!”

    。。。。。。

    在伴随着推搡,黑暗中响起金军士兵异口同声的呼喊,不多时,成千上万的士兵一起呼喊起来。

    在暗夜中,他们感觉到了彼此的存在,在响彻夜空,声嘶力竭的呼喊中,他们心底生出了为活命为冲锋的勇气。

    冰墙之外,已经登岸的士兵瞬间被身后传来的滚滚声浪激起无限勇气,同时被他们推搡着越过冰墙缺口,冲向宋军骑兵。

    黑暗中被冲杀呐喊声激起勇气的金军士兵,从缺口处蜂拥而入,举着手中的刀枪,步伐僵硬的扑向火光映照中黑暗的铁墙。

    一场激战,或者说是杀戮,随即在几十上百丈长的篝火映照地带展开。

    在寒夜中冻了许久的金兵,手脚麻木,失去知觉,意识模糊,他们面对冬装在身、身披重甲的精武重骑兵,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一个照面便扑倒在地,不是命丧刀枪之下,便是死于铁蹄之下。

    被激起作战勇气的金军,很快凿开更多冰墙,于是更多的士兵跨过冰墙,加入混战之中。

    然而在寒风和冰水中浸泡多时,金军早已失去绝大部分战斗力,不论他们如何努力,冲的如何无所畏惧,结果也只有一个,留下一道血光,命丧当场。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金兵运气足够好,抓住骑兵交错的空隙与其他人缠住了对方的机会,直接跑进黑暗中。

    骑兵不会为了个别逃跑的人放弃整个防线,所以跑了也只能让他们跑了,毕竟他们要做的守住防线,挡住绝大多数金军,跑几个敌兵,对战局并没有影响,何况他们还不一定跑得掉。

    随着步兵与骑兵混战展开,虽然精武重骑兵占据绝对优势,但无奈金军登岸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战线逐渐拉长,隐隐有失去对整个防线控制的趋势。

    可就在防线快要被疯狂冲击的金军冲破之时,另一支千人骑兵赶到战场,加入混战之中。

    两支骑兵会合,战场形势瞬间逆转,疯狂的金军被彻底阻挡在数道骑兵防线与冰墙河岸之间,进不得,退不得。

    眼看宋军援军赶到,再无突破宋军防线的可能,继续冲杀,也只是送死而已,要想活命,金军只能往运河中退去,再次回到运河。

    突破运河防线,夺回大营的妄想,在留下数千条性命之后宣告失败。

    金军退回河中,宋军没有追击。

    这一战胜负已分,金军再无从运河防线突围的可能。
………………………………

第785章 大阵吃人

    退回运河,逃回对岸的金兵,又饿又冷,士气极为低沉。

    突围之败的金军混乱不堪,夜间根本找不到将帅,也找不到统兵官,于是在有人高呼回通运大营之时,无所适从的乱军随即掉头南下,也不管发令的到底是何人。

    金军退走了,趁夜直奔通运大营而去。

    那里虽然没有粮食,管不饱肚子,至少可以保证他们不被冻死。

    而坚守在运河防线附近的宋军将士,在精武重骑兵击退企图突围的金军之后,迅速清扫战场,回归本来的岗位,连夜将毁坏的冰墙恢复。

    捷报传至帅营,杨丛义终于轻松了一些。

    这场战役最困难的地方便是运河,因为防线实在太长,五十里只有两万多人,兵力过于分散,而敌军又能从任何一个点发动攻击,防不胜防,防也很难防得住。

    实话说,杨丛义对这场阻击战是没有多少信心的,他已经做好了将突围而来的金军阻挡在大营之外的准备,至于挡住敌军之后,敌军是趁夜逃回燕京城,还是四散逃往别处,都只能任由他们逃走,天亮之后能不能追上,就要看敌军意志力有多强。

    好在这场战斗骑兵支援及时,将缺口堵上,把企图突围的敌军赶回运河对岸。

    相信敌军品尝过运河中冰冷刺骨的寒冷之后,再也不敢轻言下水,再也不敢尝试第二次。

    一战过后,运河防线应当再无被敌军突破之忧。

    撤回运河对岸的敌军除了南下寻找出路,别无他途。

    一道命令连夜从帅营发出,直飞马头村。

    运河防线自击退敌军之后,一夜无事,及至天亮,再也没有发现过敌军企图渡河的意图,对岸更是见不到半个敌兵。

    而在南边几十里外,一场大战即将展开。

    率领两万五六千兵力南下的完颜希正没有选择在夜间发起进攻,因为他不知道宋军给他设下了什么样的陷阱,夜间盲目的进攻只会消解他们有限的兵力,只有白天才能有一战的可能。

    可真正等到白天,完颜希正亲自上前看过宋军为他布下的阵势之后,顿时连半点信心都没了。

    在他眼前的是高低不同的无数冰墙、雪墙,有横有纵,有直有曲,密密麻麻,一眼望过去,根本看不清到底有多少,绵延多少里。

    纵使完颜希正并不精通阵法,他也能大致猜到,一旦他的军队进入阵中,很快就会被分割在阵中,逐个被杀死,也许连一个人都出不去。

    这样的阵势他见所未见,更别说如何破解。

    当然办法也不是没有,那就是用蛮力将眼前的冰墙、雪墙全部击碎、推倒,破坏掉宋军布下的阵势。

    如果要这么做,蛮力破阵,他们还是会身在阵中,毕竟这个阵势十分庞大,根本不知宋军在何处布下更恶毒的陷阱,蛮力破阵,依然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完颜希正领兵三十多年,他清楚的知道,一旦一支军队伤亡到一定程度必定会士气全无,任何军令将令都不可能听得进去,到时候手下的士兵会怎么做,不管是将帅还是统兵官,都无法掌控。

    所以蛮力破阵是一个办法,却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完颜希正亲率的两万余人僵在了明复布下的杀阵之前。

    双方相距仅仅两里,一场大战一触即发,但谁也没有派兵上前叫战。

    布好杀阵的明复显然不会让将士出阵挑衅,金军想拖下去,他自然愿意等,着急的是金军不是他们。

    完颜希正不敢贸然派兵冲阵,只能召集各军将官商讨破阵之法。

    然而,匆忙之间,众人跟本就拿不出多少办法,除了冲阵,便是避开宋军阵势,避开能去哪里?

    马头村浮现在众人脑海中,那里有一座桥,此时依然没有拆毁,而宋军在那里的驻军也并不算多,在他们看来完全可以去试一试。

    但这个建议很快被完颜希正否决,因为马头村并没有将士们需要的粮食,即使冲破马头村,将士们依然要饿肚子,对于全军当下的处境并无益处。

    在完颜希正看来,更为关键的是,一旦他们冲破马头村宋军包围圈,军队很可能会一分几部,有些人要回燕京城,有些要去香河,还有人要去海子村大营碰碰运气,他作为统帅,此时的权威因为之前分兵已然受损,若再有统兵官要求分兵,他也无力拒绝,如果一再分兵,等待他们的只有全军覆灭一个结局。

    完颜希正不想看到他亲自率领的这两万多人走向这样的结局,所以此时绝对不能再分兵。

    就在他难以说服一众想要改变突围方向的将官时,留守在通运大营方向的斥候传来消息,说金军趁夜突围运河失败,已返回大营,很可能会南下寻找出路,尝试从马头村突围。

    得知这个消息,完颜希正便劝说众将官等一等,不防让他们先去砰砰马头村宋军,如果他们能突破防线,大军跟上便是,如果不能突围,再闯眼前宋军布下的大阵。

    手里有兵,便有权势和地位,如果有人替他们杀开一条路,谁又愿意拿自己手下的兄弟去拼。

    众将官被安抚住了,回军中静等马头村消息,时刻准备着调转方向,突围马头村。

    午时左右,马头村方向传来消息,从通运大营匆忙南下的金军遭遇驻守马头村的宋军阻击,双方交战不到半个时辰,金军死伤惨重,部分将士已脱离战场,向北方逃遁。

    完颜希正召集众将官把马头村的消息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宋军在马头村部署有重兵,妄想从那里突围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于是众将官果然不再提调转突围方向,但如何通过眼前的宋军大阵,却还是压在众人心上。

    军中已经没有粮草,继续拖下去显然不是办法,眼前这个大阵到底如何,得有人去试试才行,如果这个阵势并不像外面看起来那么恐怖,他们多在这儿耽搁半个时辰,便减少一分突围的可能性。

    尝试闯阵的意见得到众人一致赞同,但谁去闯阵,便成了问题。

    完颜希正希望有人能主动请缨,担起这个重任,可惜在未知的危险面前,没有将官不顾惜自己的性命,不痛惜自己的部下军队,因为谁也不知道,一旦进阵,还能不能从容退出来。

    无奈之下,完颜希正不得不采用抽签的办法,随机选出一名将官,带一千人闯阵,深入阵内探查,看看宋军到底是布下了何等阵势。

    只有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大阵,才有破阵的可能。

    众将官和完颜希正都明白这个道理,为了顾全大局,突围成功,没人对抽签提出异议,只希望中签的千万不要是自己。

    一刻钟后,抽签结果出来,一名三十多岁的将官不幸中签,众人只能祝他好运,愿他能活着回来,带回来好消息。

    两刻钟之后,那将官哭丧着脸,亲自率领一千金兵离开大军,慢慢朝两里之外的宋军大阵走去。

    这一千人心中绝望又忐忑,等待他们的是什么结局,其实不用想,也大致能猜到,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肯定是要死在阵中的,同时也会有一些运气极好的人能活下来,带着消息,回到军中。

    此时他们无不期望,最终能活下来的人是他们自己。

    然而他们要闯的是宋军精心布置的杀阵,一旦进阵,怎么可能给他们冲出大阵,或者退出大阵的机会。

    半个时辰之后,捷报传回宋军大营:闯阵金军全军覆灭,抓获俘虏九人,无一人脱阵!

    明复大喜,看来他们花了大力气布下的杀阵,真的是名副其实,入阵必死,不由得对杨丛义更加信服。

    与此同时,金军统帅、将官仍然在军中焦急等待闯阵的将士带回好消息,无人不期盼他们能成功。

    但斥候带回来的消息让他们绝望:宋军大阵中初时有战斗哀嚎声响,一段时间之后,声息皆无,也没人能从阵中走出。

    毫无疑问,尝试闯阵的一千金军没有泛出多少水花,便彻底陷落在宋军大阵之中。

    一时之间,绝望的气氛在众将官之中蔓延。

    现在他们统统知道了,宋军布下的大阵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大阵,大阵摆在这里,就是让他们死啊!

    完颜希正没了办法,宋军布下的冰雪大阵实在恐怖,探阵的一千人死的让他们提不起冲阵的勇气。

    统帅、将官拿不出办法,闯阵失败的消息却在整个大军之中迅速传播,短短时间内,便人心惶惶,军心动摇,士气大丧。

    不久前,统帅和将官还在告诉他们没有粮食只是暂时的,只要一举冲破宋军阻挡,夺下香河,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要什么有什么,此时却告诉他们,前边宋军布下的大阵在吃人,正等着他们去送死,试问谁能受得了这样的打击?

    普通将士们受不了,他们又冷又饿,统帅和各军将官一样受不了,因为他们想活着回到燕京,他们该享的福还没有享尽。

    弥漫的不甘心与绝望,充斥金军之中。
………………………………

第786章 出路

    两万多人的性命此时全部悬在完颜希正一人手中,然而进退无路,上天入地无门。

    为何会弄到这般田地?

    轻取刺猬河、海子村大营之后,四路宋军退走两路,整个燕京城从上到下,无人不说宋军必败,再集中五万兵力一举攻下通运大营,击退宋军第三路大军根本费不了多少力气。

    拿下通运大营之时,也确实跟战前预期相符,除了耽误了几天时间,的确没有损失太多兵力,当然那五千失踪的骑兵,并未计算在内。

    可谁知在刚刚拿下通运大营,只过了一个晚上,整个局势便急转直下,不但大营被占,粮草战马物资丢失,四万余大军还陷入宋军包围之中,陷入绝地。

    细细一想,这一切好像都是宋军早已布置好的陷阱,就是在等待或者说是引诱燕京城内的大军出城作战。

    这个想法很快就在完颜希正脑中形成,刺猬河大营三万宋军一击即溃,败退涿州,闭城不出,海子村大营三万余宋军更是忽然撤退,连留在大营内的粮草物资都没运走,撤退之匆忙,事后想来真是令人生疑,宋军以两路共六万大军放弃大营南撤,引诱金军从燕京城下直奔通运大营,而后再悄悄北上,趁金军攻占通运大营之时,一举抢占金军大营。

    宋军的意图非常明显,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