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书发出的同时,皇帝赵昚在张浚、陈康伯等激进主战派大臣支持下,不顾杨存中、史浩等群臣反对,绕过三省和枢密院,直接向张浚和诸将下达北伐诏令。
宋隆兴元年,南金正隆八年,北金大定三年,五月初五,大宋老相老将张浚接到诏令之后,于扬州调江淮军八万,号称二十万,直上徐州。
五月十五,张浚亲率大军至徐州。
召诸将议事之后,命李显忠领兵三万取兰陵县,命邵宏渊领兵三万取藤县。
而名义上拥兵四万,驻守宿州、亳州、陈州的杨丛义未得张浚调令。
只在李显忠、邵宏渊两路大军从徐州北上十天后,接到北伐统帅张浚的一个口头命令:严守宿州,不得让金人南下,断徐州后路!
至此,张浚完全把杨存中的殿前司旧将、异军突起的宋军新人杨丛义排除在他主导的北伐之外。
杨丛义自接到沈缙送来的八万山东义军攻济南府的消息之后,就一直在筹备挥军北上,直取济州之事,如今终于等到朝廷下诏北伐,他有七万军队,却被排除在北伐之外,这是何等郁闷!
不过杨丛义很快就平静下来,张浚、李显忠、邵宏渊等人虽有八万大军,但若想攻占中原,根本不可能,从徐州到济州,再从济州到兴仁府,而后再到汴京,没有二十万精兵,不可能打到汴京,要想北伐成功,他的宿州大军必然会被调动。
就让他们先取济州吧!
等他们从济州西进,攻打兴仁府时,肯定要调宿州大军北上,牵制归德府金军,要是胜上一两场,他的机会或许就来了。
随后杨丛义向苏仲、潘诚、袁华、薛望下令,命他们积极备战,做好随时北上的准备。
五月二十日,李显忠率部抵达兰陵县城下,休整两天之后,对县城展开猛攻,城内一万余金军殊死抵抗。
五月二十五日,兰陵县守军损兵折将,援军迟迟不到,出城投降。
自淮北失陷于金人之手三十五年来,大宋军队首次收复兰陵。
战报送至徐州,张浚大喜,北伐第一仗旗开得胜,是个好兆头,于是以八百里急递,星夜将兰陵战报送回临安。
而邵宏渊率领的另外一路大军,在五月二十四日抵达藤县之后,很快展开猛攻,但收效甚微。
大军猛攻三天不但没能攻陷藤县,反而损失惨重,伤亡三四千人。
五月三十日,李显忠率军从兰陵北上,见邵宏渊部迟迟攻藤县不下,于是派遣兰陵降兵前去劝降,藤县守将放弃抵抗,藤县重归大宋手中。
而后两军同在藤县境内休整,等待后勤补给。
攻取藤县之后,李显忠建议趁胜取济州,邵宏渊以将士疲惫,需要继续休整为由,按兵不动。
实则是邵宏渊以藤县战功不出于己为耻,对李显忠心怀怨恨。
李显忠无奈,只能独自率部北上攻打济州。
苦战五日,城将破,邵宏渊率部姗姗来迟,投入战斗。
一刻钟之后,济州守军败退,突围而去。
六月初十,济州重归大宋。
战报经徐州星夜送回临安,大宋君臣得知消息,大受鼓舞。
由于李显忠在夺取兰陵、藤县、济州之时,功勋卓著,皇帝赵昚升任李显忠为淮北、京东、河北招抚使,以邵宏渊为副,命他二人继续收复失地。
然而就在李显忠筹划继续北进之际,邵宏渊以其资历不低于李显忠,而耻居于李之下,并且明确向北伐统帅张浚表示拒绝接受李显忠节制!
张浚以北伐大计考虑,迁就了邵宏渊的要求,让他独领一军,不受李显忠节制。
但随后在济州府库赏赐的问题上,李显忠与邵宏渊产生纠纷。
连打胜仗的两路北伐军队,粮草物资充足,都是吃饱拿足的骄兵悍将,一经有心人挑唆,立刻人心浮动,俱为利益分配相争。
与此同时,金将纥石志宁从兴仁府率先头部队万余人来攻济州,李显忠率军于嘉祥将其击败。
一天后,金军主力五万余人赶到,李显忠率部与金军激战嘉祥附近。
李显忠部与金军苦战,邵宏渊因为心怀怨恨,于济州城内按兵不动。
对于李显忠连番派人让他率军出战,共击金军的请求,邵宏渊拒不理会,还口出风凉话:“这大热的天,摇着扇子还嫌不凉快,何况在大日头下披甲苦战!”
风言风语传出,济州城内的宋军当即人心溃散,原本心怀斗志的一众将领,心气泄地。
信使带回消息,李显忠大怒,却无济于事。
金军势大,李显忠独军难支,无奈之下,不得不撤回济州城。
当夜,邵宏渊部中军统制周宏私下密聚诸将。
“从徐州北上一来,我们虽然连胜几场,但现在邵宏渊躲在城里乘凉,根本无心再战,而李显忠一心立功,要继续北进,想拿兄弟的性命换取功勋,如今两个主将不和,北伐必然会败,此时金军又大举来攻,如果不及早撤离,我们的性命都会丢在这里!”周宏鼓噪道。
“周统制这话不错,这邵宏渊历来如此,一到打仗的时候拖后腿。记得当初镇守真州,他每日醉酒,根本不管军务,等到金军来犯,他才醉醺醺的聚将,领兵接敌。结果可想而知,刚跟敌军打个照面,他就坠于马下,幸亏兄弟们拼死抵抗,才将他从乱军中救出来,此事一出,全军士气当即涣散,各自逃命,哪里还顾得上阻击敌军。”一统制叹道。
“原来当初真州那么快就丢了,累得刘帅下令让我们匆忙撤退,就是因为邵宏渊醉酒误事?”另一统制惊问。
“他娘的,你们不知道,当初我们在淮阴跟金军大战几场,杀的难解难分,先是忽然听说淮西丢了,金人长驱直入庐州,逼近和州,刘帅不得不让我们撤退。当时准备退守扬州,在扬州跟金人死战,谁知还没进扬州,就听说真州丢了,急的我们匆忙退守瓜洲,在瓜洲建造大营,镇守瓜洲渡口。就是因为真州失守,我们的大军没进扬州城,扬州城守军一见金人先头部队来攻,直接弃城逃跑了。原来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邵宏渊!亏他娘的还有脸拿走一半府库战利品,恶心!”另外一个统制官顿时破口大骂。
“好了,既然大家都知道邵宏渊的为人了,就不要再犹豫了吧,等金军来攻济州城,他肯定第一个逃跑,要我们给他殿后保命,与其如此,不如先走一步!”周宏继续鼓噪。
“临战丢弃主将逃跑,就算活下来,也是要杀头的。就这么先跑,我们怕是一个都活不了。”一统制官犹豫道。
………………………………
第671章 溃逃
“金军不是已经到济州城附近了吗?待到午夜时分,我们就扬言金军来攻。到时候大家一起走,我就不信邵宏渊不走,只要他跑,朝廷要治罪也是先治他的罪,哪里轮得到我们。”周宏再次鼓噪。
此话一出,众人顿时觉得有理。
以邵宏渊的性子,再加上跟李显忠不和,两人又同处一城,况且这金军也是李显忠引来的,只要听说金人来攻,他肯定是要跑。
他逃跑一定不会通知属下一起逃跑,必然是要先逃,留下军队替他抵挡金人,与其如此,确实不如先走一步,到时候他以为手下将士都在城里抵挡金人,自然不会想到他们早已第一时间出城,他不知道,朝廷又怎么会追究?
“行,那我就听周统制的,今晚一起走!”
“好,一起走!”
“我可不愿死在这儿,我也走!”
“我也走!”
。。。。。。。。
二十多个统制官很快达成共识。
最后商定,子时三刻,准时在南门附近汇合。
当晚,是时,二十余名统制官各带亲卫聚于南门。
负责镇守济州南门的统制官命令守军打开城门,放下吊桥。
“金军杀过来了,快跑啊!”
“金军来了,快跑啊!”
“金人来了,快跑啊!”
。。。。。。。。。。
南门昏暗中,不知是谁,一嗓子喊过,随后多人放开嗓子应和。
喊完之后,一众统制官在亲卫掩护下,策马出城,直奔南边而去。
城内宋军深夜熟睡之际,忽听金人杀来,害有人呼喊逃命,哪里会多想,翻身坐起,拔腿就往城门跑,连武器都弃之不顾。
“金人杀来了,跑啊!”
“快跑啊!”
热心的士兵们边跑边高声呼喊,提醒还在熟睡的人赶紧起来逃命。
片刻之间,济州城南就乱了,昏暗中无数人空着手直奔城门,想要夺门而去。
然而城门就那么宽,由于逃命的人太多,推搡争抢,城门为之不畅。
在不停的呼喊、提醒下,几万人几乎同时从睡梦中醒来,这其中也包括右路军都统制邵宏渊。
他从喧嚣吵闹声中醒来,由于好梦被搅,怒问:“何事喧嚣?”
亲卫校尉急忙答道:“大人,金人杀来了!”
“什么!这么快就来了?快召集众将迎敌!”一听金人杀来,邵宏渊昏昏沉沉的脑袋顿时清醒过来。
“营里都乱套了,找不到人了!赶紧走吧,大人!”亲卫校尉急道。
“吩咐下去,把东西都给我带上!”
邵宏渊在亲卫帮助下,很快将盔甲穿戴好,迅速出营,走时不忘营内堆内的个人战利品。
“大人,来不及了,金人马快,带上东西我们就跑不了!”亲卫校尉急道。
“那就只带这五个箱子,千万别我弄丢了!”邵宏渊很是不舍,但还是很快选了五个大木箱,其他的只能忍痛放弃。
亲卫校尉无奈,只得应是。
片刻之后,邵宏渊在亲卫护卫下策马直奔南城门。
昏暗中,南城门数万人拥挤在一处,争相逃命,都想先一步逃出城去,在数万人面前不足两丈宽的大门显得十分狭窄。
就这不足两丈宽的大门,不知什么原因,其中半边还给关上了,由于所有人都在往外挤,被关上的这半边门顶的死死的,不论后面的人如何喊叫开门,大门附近的人只差几步就能出城,全都在争抢,根本无人理会,就算有个别人听到了呼喊,也无能为力,因为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敌的过一心逃命的数百人、数千人。
邵宏渊在亲卫队护卫下快马来到南城门,一见城门堵的全是要出城的人,顿时心慌不已。
“都统制大人到!闪开!闪开!”亲卫催马于乱军中高声呼喊。
此时乱军都想着逃命,谁还会理会什么大人不大人,是以根本无人让路,全都在拼命往前挤。
“都统制大人在此!闪开!闪开!闪开。。。。。。”亲卫仍在焦急的大声呼喊。
乱军之中依然无人理会,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逃出城!
“闪开!闪开!闪开。。。。。。”焦急无比的数名亲卫出手了,他们的马鞭奋力朝背对他们往前挤的乱军劈头盖脸抽去。
正在拥挤的乱军士兵,忽然被人从背后猛抽,吃痛之下,顿时大怒。
一回头,就见马鞭再次抽到,想也不想,抬手就将马鞭抓在手里,使劲一拉,就把对方的马鞭夺了多来。
“找死!”亲卫马鞭被夺,当即拔刀在手,举刀直劈下去。
士兵出营匆忙,急着逃命,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取武器,手中只有刚刚夺来的马鞭,哪里挡得住对方的一刀!
献血飞溅,那夺了马鞭的士兵,惨叫一声,瘫倒在地。
“闪开!都统制大人在此,再不闪开这就是下场!”那亲卫骑在马上,昏暗中举着沾血的刀嘶吼。
“杀了人!”
“金军奸细进城了!”
“金军杀进城了!”
“金军进城了!”
。。。。。。。。
挣挤着逃命之时,不知谁沾染了鲜血,紧张之下当即大喊,其他不明所以的人为了逼迫前边的人赶紧出城,好给他们让开一条路,马上附和高呼。
南门附近的场面,因为亲卫杀了一个士兵,一时间更加混乱。
与此同时,邵宏渊身后的街道上越来多的人从梦中醒来,朝城门方向蜂拥过来。
“杀开一条路,让大人先走!”邵宏渊的亲卫校尉眼见身后的人越来越多,正在迅速靠近,若不能马上出城,他们肯定要被困在城里,紧张之下,向手下亲卫下达了疯狂的命令。
亲卫眼里只有邵宏渊,谁威胁到他们的主人,谁就得死。
于是一场杀戮在城门前的混乱与喧嚣中开始了。
亲卫冲锋在前,手中长刀不择目标,直接斩向身前背对他们的任何一个人。
他们一边挥刀乱砍,一边高喊:“闪开!闪开!都统制大人在此!”
片刻之间,亲卫身前躺倒数十人。
一心逃命的士兵,听到身后惨叫和呼喊,心下极为震动。
回头一看,见邵宏渊的亲卫正在挥刀乱杀,顿时心悸。
他们如今吃手空拳,若不把城门让开,不等金人杀到,他们马上就会死在自己人手中。
于是机警的士兵匆忙之间,拼命向左右挤去,避开邵宏渊亲卫正前方向。
但由于城门前拥挤的人实在太多,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让开多少。
邵宏渊的亲卫见路不够宽,况且前方还有人挡路,故而他们没有丝毫手软,也没有留对方一命的意思,时间就是生命,早一刻出城就多一些活命的机会,他们的刀,刀刀致命。
眼见邵宏渊的亲卫为了抢到逃命之路,疯狂杀人,争抢的士兵们,迅速清醒过来,他们的只有肉脖子,哪里争的过对方的钢刀?
不到一刻钟,疯狂的亲卫队在万人争抢出城的南城门为邵宏渊杀开了一条血路。
而后,邵宏渊在亲卫队护送下,催马出城,急往南方逃去。
南城几万士兵,眼见都统制邵宏渊不惜从宋军里杀开一条血路逃跑,可见金人来势凶猛,根本不可能有半点抵抗的能力。
于是,在邵宏渊离城之后,几万为了活命的士兵再次想先恐后,争相逃命,拥挤向关上了半边大门的南城门。
就在南城混乱之际,邵宏渊带兵逃跑的消息传到北城,同时宋军从南城撤退的消息也送到数里外扎营的金军手里。
得知消息的李显忠愤怒至极,当即带领军队来城南弹压逃兵。
可城南聚集两三万人,他们亲眼看着他们的主将不惜杀自己人跑路,如今又见左路大军主将到来,以为城北已被敌军攻破,李显忠也要从城南逃走,是以根本无人听李显忠等人呼喊,闷头往城门口挤。
李显忠看着身前直至南城门数百丈距离内,全是黑压压的人群,他的人根本上不去,前边也没人听他们的呼喊,无可奈何之下,顿时气急败坏,当即大骂邵宏渊无耻。
刚刚骂完,就听属下来报:“金人逼近,快马攻来,先头部队距离城北已不到一里!”
无奈之下,李显忠只得恨声叹息:“邵宏渊误国啊!”
“走!回城北御敌!”
令出,李显忠调转马头,带着亲卫往城北而去。
一路上,他亲眼看到无数士兵还在往城门急奔,却已不想再劝说,或是命令他们回去。
逃跑的士兵,士气已经涣散,纵使逼他们回去,也是送死。
李显忠带着自己的部队回到城北,没有据城死守,而是下令打开城门,出城迎敌。
敌军五万人若倾力攻来,以济州城眼下的混乱情况,必然不可守,但在也不能让他们轻易围困济州城,不然几万军队全都得葬送在济州。
李显忠火速带领军队出城,在城北不到一里处,与金军先头部队相遇。
两军来不及布阵,当即在昏暗的月光下展开激战,混战一团。
金军先头部队不到三千人,与李显忠所部交战不到一刻钟,便发现宋军源源不断的从城里出来,由左右两侧直扑过来,意图将他们包围,顿时心惊不已。
………………………………
第672章 精武军出动
是夜,李显忠率部众与匆忙赶来济州城北的金军激战一个时辰,杀敌两千余。
之后金军主力赶到,人多势众,宋军不敌,选择退回济州城。
敌军得知宋军撤退,方才连夜追赶,如今被阻城北,不知对方是阴谋诡计,还是真在撤退,一时间之间难以定夺,不敢猛烈攻城,更不敢分兵去城南追击。
在金军看来,如今的宋军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在城里坚守,一部分南撤,如果他们分兵去追正在撤退的宋军,那支宋军忽然回头,与济州城内的宋军形成前后夹击,或是在撤退的路上设置陷阱埋伏,那么深夜贸然追赶,必败无疑。
追至济州城下的金军,未敢在继续靠近,更没有贸然攻城。
金军主将以为,不管宋军是真撤退,还是阴谋,只要他们撤出济州城,等到天亮,再想回城就不可能了,到时候城内宋军力孤,除了弃城而去也不会有其他办法,如此一来,他就能轻轻松松夺回济州城。
于是下达将令:全军天亮之前不得主动攻击,小心戒备,以防宋军偷袭!
月光下,远远望去,济州城上人影绰绰。
两个多时辰后,黑暗散去,黎明到来。
抵近城下探查的士兵飞马回报:“大人,城上都是假人!”
“什么?再探再报!”金军主将一惊。
“大人,宋人肯定是怕了我们,逃了!我们马上追击,兴许还能半路追上他们。”有将领提议赶紧去追宋军。
“不能贪功,我们兵力有限,后无援军,粮草补给也是问题,若追击途中遇伏,麻烦就大了。拿下济州城,能守住就是胜利。”金军主将不为所动。
一众将领见此,只能恨声叹息。
片刻之后,前去探查的士兵飞马回报:“济州城已经是一座空城,城里没有宋军,他们撤退匆忙,许多粮草辎重还在城里!”
“大人,追吧!”一听回报,有将领再次请命追击。
金军主将主意已定,没有理会追击的请求,反而下令:“全军进驻济州城!”
一刻钟后,济州城重新回到金军手中。
金军主将即刻派出小股骑兵向宋军撤退方向追去,探查敌情。
半日后,骑兵回报:“宋军一路难逃,路上丢弃粮草辎重无数!”
傍晚,骑兵回报:“宋军过藤县不入,直奔徐州而去!藤县守军也撤退,藤县已重归大金!”
得知此等消息,金军主将顿时有些懊恼。
早知宋军溃逃,就该趁胜追击,现在再想追已经晚了,徐州城可不比济州,宋军已经占了一年多,五万人去打徐州肯定要吃亏。
如此一想,只得作罢。
好在他们已经夺回济州,挫败了宋军北伐的势头。
于是金军主将,当晚便派人飞马回汴京,将击退北犯宋军,夺回济州、藤县的消息送回朝廷。
话说从济州城一路溃逃的宋军,路上不吃不喝,日夜兼程,一日逃窜两百里,从济州城逃到藤县,又逃到兰陵县境内,路上没有任何停留,直到第三日逃回徐州城。
这一路溃逃从济州城开始,数万士兵互相拥挤踩踏夺路,死伤近万人,难逃徐州的路上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抢渡河流,被推入水中淹死。
济州治所为任城,此次溃败史称“任城之溃”。
五月十五由李显忠、邵宏渊分兵两路北上的六万宋军,等六月二十二回到徐州城,只有三万余残兵,死伤溃散近半。
徐州城内,残余的北伐将士以及守军,士气衰落,再无半点斗志。
愤怒之极的李显忠在北伐主帅张浚面前历数邵宏渊罪状八条,提议将邵宏渊在北伐众将面前以军法斩首示众,以谢北伐战死的无数将士!
张浚闭营独坐数个时辰。
而后令李显忠接管徐州防御,率军两万在此阻击金军,以防金军再入江淮。
他自己则在两天后,带着邵宏渊退回淮河以南的盱眙驻守。
张浚在新皇赵昚大力支持下主持的北伐,不足两个月,即以他率军退回盱眙,宣告失败。
北伐失败的消息传回临安,朝野震动。
主和派势力再次抬头,以杨存中、史浩为首的主战保守派,也对陈康伯、张浚大肆批判,指责他们不顾群臣劝阻,在尚未准备完全之际便匆忙北伐,不但将无数粮草辎重葬送敌手,还损失三万大宋将士,若敌军南下,恐怕徐州也要丢。
六月二十六日,赵昚下令降张浚为江淮宣抚使,督视两淮防线,阻止金人南下。
同时降邵宏渊为武义大夫,军中职务未变。
“任城之溃”其则不在李显忠,故其官职、军职未有变动,为嘉奖其忠勇,赐钱万贯,以激励徐州守军士气。
就在大宋君臣为是战是和再起激烈争论之时,身在亳州的杨丛义开始了他的冒险一击。
六月二十三日,杨丛义命三千精武军一人双马北渡涡河,向东到永城县,而后从丰县和砀山县之间北上司马镇,绕过成武县,奇袭兴仁府。
整个行军路线由西向东,看似支援徐州、兰陵,实则绕过归德府,直击北边的兴仁府。
六月二十五日,三千精武军在向导指引下,一路疾驰至成武县北边二十里外的南鲁集。
此地距离兴仁府所在的定陶县已不足八十里,快马加鞭,一个半时辰便能到达兴仁府城下。
“张指挥,你率一营三百人北上巨野,不要入城,只在周围拦截济州与兴仁府之间的传令兵,保证两地之间半个月之内不得互通任何军情!”精武军统领陈冲在南鲁集,聚将分派任务。
“得令!”张暮林抱拳领命。
“韩指挥,你率二营三营六百人北上,先取鄄城县,拿下之后,不要过多停留,迅速向东进军,取郓城县。待拿下郓城之后,可以亮明宋军身份,召集城内百姓建立城防,而后守城待命。期间若有强敌攻城,实在抵挡不住,可与敌军周旋,不必力拼,拖到七月初十左右,大军便会赶去支援。”陈冲继续部署。
“得令!”韩松抱拳接令。
“其余各营分兵两路,一路由我率领从兴仁府东门入城,夺东门和北门,另一路由王皓率领从南门入城,夺取南门和西门。夺四门之后,潜伏在城内的宋军会配合我们拿下州府衙门。夺下兴仁府,坚持到七月初十左右,大军北上巨野,我们的任务就算完成。明白了吗?”陈冲迅速按照杨丛义的规划,对各营做好安排部署。
“明白!”王皓等一众将校指挥齐声应是。
“好,再休整半个时辰,各营分头行动!”
陈冲一声令下,众将应声散去。
半个时辰之后,三千换装金军衣甲的精武军策马而去,分头行动。
当天午时之后,烈日骄阳之下,精武军赶到兴仁府。
而后,趁城防松懈,陈冲率一千余精武军将士由兴仁府东城门入城,片刻之间将城门附近几十名金军守军斩杀,夺取东城门,而后分一营将士直奔北城,顷刻夺下北城门。
与此同时,王皓率一千精武军将士由南门入城,迅速夺取南城门和西城门。
夺取四门之后,吊桥拉起,城门关闭,城内城外消息断绝。
而后王皓率军直奔军营,将营门挡住,稳住营内守军,等待陈冲的消息。
陈冲则率军冲进兴仁留守府,一举将兴仁府留守徐童抓获。
“你们是谁的兵?想造反吗?”徐童怒斥眼前的金军。
“我们是谁不重要,只想问徐大人,你是汉人还是蛮夷金人?”陈冲不苟言笑。
“徐某虽是汉人,如今身在金国,也是金国官吏,你们受谁指使,如此胆大妄为?难道不怕朝廷砍你们脑袋吗?”徐童毫无俱意。
“徐大人知道自己是汉人就好,我们也是汉人。自从中原沦陷于蛮夷金人之手,百姓受尽盘剥、屈辱和杀戮,我们在金人面前,当真是猪狗不如,这样的日子,徐大人身居高位想必没有亲身经历过,不过应该也见过汉人百姓凄惨的模样,不知徐大人对此作何感想?”话说到这里,陈冲双眼微微泛红。
徐童沉默了。
“如今金人擅自撕毁和议,横征暴敛,挥军南下,再次侵扰江淮百姓,已失天下民心!徐大人张开眼睛看看,山东、河北、淮北哪里不是民怨四起,哪里不是抗击金人残暴统治的义军?我们都是汉人,整个兴仁府也没有多少真正的金人,如果徐大人想做回真正的汉人,你就来领导我们起义,汉人必须要汉人统治!北方蛮夷,必须赶回北方去!”陈冲双眼泛红,神情激动。
他盯着徐童看了一会儿,见徐童面现犹豫之色,马上又道:“如果你担心家人亲眷,我们可以马上派人把他们接来兴仁府汇合。”
说完,稍稍停顿后,威胁道:“如果徐大人执谜不悟,一心想做金人的走狗,置汉人百姓性命于不顾,那我们只能自己起事。不过要是这样,留徐大人在世上也就没什么用了。”
………………………………
第673章 大军北进
“起义之后如何?如何保证我们不被金人镇压?”
沉默许久的徐童终于再次开口,身上已无之前的一身胆气。
“徐大人不用太担心,我们已经跟山东义军取得联系,也跟宿州、亳州宋军联系,南面和东面有他们策应,只要他们有所动作,金人就不敢调集大军来打兴仁府。”听对方这么一问,陈冲马上透露了一些信息,但有所保留。
“驻守兴仁府的五万大军十天前才将进犯济州的六万宋军打败,他们要是回来,我们还哪有命在?”徐童疑虑之下又问。
“宋军虽从济州败退,但未伤筋骨,他们是主动撤退,大军回撤徐州城,随时都能再次北上,留在济州的金军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回来。”陈冲随即为其解惑。
“要是他们以后从济州回来,我们又如何?”徐童再问。
“没有以后,十天半月之后,身在济州的金军就没了。到时候徐大人携完整的兴仁府投宋,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功勋,升官加爵,高官厚禄,荣耀加身,可比大人在金国虽有留守之名,却无留守之实要好的多!”陈冲没有明言,并以名利相诱惑。
“半个月后济州的金军为何会没了,将军能否说的明白些?”徐童追问,似乎他很怕济州的那支军队。
陈冲摇头道:“现在还不是告诉徐大人的时候,如果大人振臂起义,半个月后,自然见分晓。要是到时候济州金军不灭,在下献上这颗头颅,让大人送到金人手中邀功,再继续做你的金人便是。”
“不敢不敢,将军此话严重了!”徐童急忙摆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