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个时辰之后,全军四十队在校场外宽阔的土地上集合列队,等待入场。

    “第一队,入场!”

    姚昶在场中一声高喊,手中旗帜一挥,便见一队士兵在押官带领下齐步入场。

    等全队四十多人在评判组正对面划定的表演区域站定,姚昶随即下令:“开始!”

    “向左看齐!”

    “向右看齐!”

    “立正!”

    “稍息!”

    “里正!”

    “报数!”

    。。。。。。

    全队精神高度集中,甚至都不敢看一眼三丈之外的评判组成员,在押官口令下,依次按指令做完动作。

    “立正!”

    “向右转!”

    “向左转!”

    “向后转!”

    “齐步走!”

    在评判组面前展示过所有训练内容之后,押官将几个复杂的口令再展示一遍,才带着队伍向场边走去。随后在陆游指引下,队伍一直走到校场最边缘方才停下,后续队伍留足表演空间。

    评判组八人依次对第一队的表现,从口令是否熟练、士兵反应是否准确整齐、展示内容是否有遗漏,一共三个方面进行评判。

    由于这是第一队,没有其他对作参考,八人的评判结果差别很大。

    但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他们坚持自己的评判标准不变,对整体结果便不会有太大影响,第一队评判结束后,杨丛义向他们提出了这个建议和忠告。

    “第二队,进场!”

    令旗一展,第二队从场外齐步走来。

    “向右看齐!”

    “向左看齐!”

    “立正!”

    “报数!”

    。。。。。。。。。。

    “向后转!”

    “齐步走!”

    第二队将士在押官口令下,做完每一个动作后,转身向场边走去。

    评判组随后对第二队的表现作出评判,这一队与上一队的表现有差距,马上就在评判中表现出来。

    “第三队,入场!”

    令旗一展,又一队入场。

    。。。。。。

    “第二十三队,入场!”

    “第二十四队,入场!”

    。。。。。。

    “第四十队,入场!”

    。。。。。。

    “向后转!”

    “齐步走!”

    最后一队展示完毕,转身离去。

    放眼望去,整个校场几乎全部被宣威军占据,一队队站的整整齐齐,夕阳下,挺力如松!

    四十队展示完毕,评判组一一作出评判,沈缙很快将结果汇总。

    八人评判、三项考核,选取得优最多的三支队伍,第一名、第二名明显领先于其他队,毫无争议,但第三名有三队并列,却是难以取舍,不得已便只能加试一场。

    并列第三名的三支队伍全部上前,杨丛义当场宣布,加试内容便是唱《从军歌》,一队一遍,轮流唱给全军听。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

    三队依次唱完《从军歌》,唱的好坏优劣,清晰明了。

    “第一队、第九队、第三十二队出列!”

    杨丛义在全军面前高声叫出前三名队伍,三队依次出阵,列于全军之前。

    “选将营三天集训,今天告一段落,三天所学所练,全军展示,有优又劣,认真训练,刻苦进取的将士,当得奖赏。你们面前这三支队伍在集训中表现优异,记功赏一次!希望全军将士以这三队将士为榜样,继续训练,再接再厉,拼搏进取,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勇夺第一!”

    稍一停顿,杨丛义再道:“集训展示结束前,请全军共唱一遍《从军歌》,我来起头,大家跟我一起唱!君不见,汉终军!预备,起!”

    全军齐声高唱:“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匈奴不顾身!”

    两千人齐声吼,歌声扬四野,震荡山林!
………………………………

第461章  学习兵法

    三天集训结束,当晚一众将校、参军聚众议事,众人分坐左右。

    先将集训过程和结果成效总结了一番,而后开始商议布置后面的差事。

    “朝廷为何设立选将营,几天前已经跟你们说过,今天不再赘述。但要说明的是,把你们调来此地组建选将营,不是因为你们是精锐,只因为我们曾经共事过,我对你们较为熟悉。选将乃军中头等大事,有一点我现在就可以跟你们明说,此次选将结果将决定五年之后,跟你们一起共赴战场都是哪些人,如果你们不好好训练,选不出真正优秀的将校,到时候上了战场拖了你们的后退,那也怪不得别人。征调你们来选将营,我就是希望经由你们的手,选出五年后可以在战场上托付性命的战友!这一点,我希望你们都要明白,时时刻刻记在心里!”杨丛义看着一众将校,神情肃然。

    “接下来我说说关于此次选将的事。这次选将是在殿前司兵案策划的选将章程上具体实施,可以告诉大家,选将章程正是由我亲自编写,在我的计划里,整个选将过程中都要体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实战!能打敢打的留下,不能打又不敢打的,直接淘汰。”

    杨丛义此话一出,众将校哗然。

    “实战?选将怎么实战?真刀真枪杀一场?”

    “死了人怎么办?”

    “我们就两千兄弟一场场打下来,最后怕剩不下多少人了,这么选将也太惨了!”

    杨丛义听得摆手道:“先听我说。我所说的实战跟你们想的稍有不同,长枪去掉枪头,刀剑不要开刃,其他的全部要向实战靠近,当成真正的仗来打,具体怎么打,完全由你们自己做主,我不干预。”

    听这解释,众将心中仍然疑惑不解,怎么打?真能把禁军当成敌人来打?这怎么下得去手。

    见他们似乎不是很明白,杨丛义也再多做解释,继而宣布一个决定,只听他说道:“从明天开始,我会就武学所学结合历史上的经典战例给你们讲课三天,随后由你们带领四个指挥进行一对一实战对抗,胜次多的两支队伍作为试金石部队,两个月后迎战前来参加选将的所有禁军队伍,胜次少的两支队伍留守选将营,负责整个选将营卫戍和后勤供应。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众将忐忑,沉默不言。

    杨丛义看了他们一眼,又道:“能作为试金石部队跟大部分禁军精锐交手,绝对是难得的一次经历,获得全军嘉奖、殿前司奖励,甚至是朝廷恩赏,都不在话下。名额有限,希望你们好好准备,争取拿到这次机会。”

    “沈参军既然已经决定从军,那么从明天起,你跟他们一样训练、上课。至于陆参军,建营物资采购、粮草运输和工匠人员招募等差事繁杂,就不用参与训练了,你们以为如何?”杨丛义看看二人问道。

    沈缙抱拳道:“是,大人,但我个提议。”

    杨丛义随即问道:“什么提议?”

    沈缙回道:“我也想随军参加实战,望大人应允!”

    杨丛义认真想了想,而后说道:“等讲完课,我们再说吧。”

    他没有应承下来,但也没有拒绝,是不是可以让沈缙去,他拿不定主意。

    沈缙见此,也就没再多说什么。

    而陆游也应承了一声,没有多的言语,在军中待一段时间是一段不错的经历,但要让他留在军队显然不可能,因为他还得考科举。

    “全军后面几天如何训练,你们自己回去安排好,从明天开始,每天申时一刻来这儿上课。如果没其他事,都先回去好好休息。”

    他们在太阳底下训练三天,确实有些累了,既然杨大人早有计划,已经将后面的事情安排妥当,那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直接按要求执行就是了。

    众人起身告退,很快散去。

    “大人,你不给我安排差事?”这几天清尘一直提剑跟随杨丛义左右,即使在校场也未曾远离超过一丈距离,经上次江口村一事,她便开始担心夫君的安全。

    杨丛义笑道:“军中都是男儿事,你安心在营中把金银看好就行了,不必跟着我风吹日晒。”

    清尘一听这话,马上就有些不高兴了,只听她回道:“那我也应该有点事做吧,大家都在忙,就我一人无所事事,让人看到我在营中闲来无事,普通士兵怎么想?还是给我找点事做吧,要不我去伙房帮忙?”

    “别。”杨丛义一听这话,急忙摆手道:“伙房烟熏火燎的,你去那等地方也帮不上忙。这样吧,既然让你看管金银,那以后物资采购费用、征地费用、工匠雇佣费用就由你来发放。怎么样?”

    清尘一愣,连忙摇头拒绝道:“我又不会对账,这么多钱,我可不敢给,给错了怎么办?还是大人自己来吧。”

    杨丛义笑道:“不会我可以教你,对账有得是时间,只要账目不错,给钱的时候细心点,就不会出错,即使真错了,查证核实以后,多给的追回,少给的补上,其实也没什么。”

    清尘还想再说什么,杨丛义又道:“就这么定了,这件差事就由你来负责,过几天我就教你对账。”

    “那行吧,要真出错了,你可别怪我。”跟来义乌,能帮夫君做些事,也不算白来一趟,清尘心里挣扎一番,最终还是应下此事。

    “这几天也累,回去房休息吧。”二人熄灭灯火,起身离开。

    天明,号角响起,全军带着武器走上训练场,在将校、押官带领下,开始正常的军事操练。

    杨丛义、清尘也早早的起来,找到一个僻静的所在,一个练剑,一个练枪。

    一个时辰之后,各队押官带着普通士兵继续操练,苏仲、罗聪等将校来到营房中听主帅上课。

    没有教材,没有教具,也没有黑板,只见杨丛义站着讲,众将坐着听。

    “时间有限,这三天时间,我们只学《孙子兵法》中的三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这三篇是行军打仗的基础,对我们来说也较为实用,可以活学活用。今天我们先学行军篇。”

    杨丛义言罢,稍作停顿,马上背诵道:“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提前做了准备,杨丛义一口气背完,众将茫然不解,完全不知道他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有沈缙面色不变,微微点头,似是听懂了一些。

    这等情形在杨丛义预料之中,他们都是一帮从军多年的粗人,能识几个字就不错了,要让他们看懂《孙子兵法》,那是强人所难,目前来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马上解释道:“这行军篇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顾名思义,这一篇主要讲的是行军之时注意事项。那么具体怎么理解呢?听我跟你们一一解释,行军篇里孙子说:凡军队行军作战和观察判断敌情,应该注意:在通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谷地;驻扎时,要选择生地,居高向阳;如果敌人占据高地,不要仰攻。这些是在山地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半渡时予以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果要与敌军交战,那就不要靠近江河迎击它;在江河地带驻扎,也要居高向阳,切勿在敌军下游低凹地驻扎或布阵。这些是在江河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

    如此一解释,众将点头,他们都是打过仗的人,从过往经历来看,行军打仗确实应该如此。

    解释完,杨丛义又道:“孙子在兵法中是这么说的,那我们在打仗时是怎么做的?不说远的,就说去年在广南抗击李越之战,大家都想想,我们的行动是不是跟这篇行军兵法相合?通过山地时,是不是尽量沿着有水源的谷底行军,宿营驻扎的时候,是不是选在进退都方便的生地,而不是难以进退的绝地?那么在有河流的地方行军打仗,我们又是怎么做的?谁来说说。”

    话音一落,只听姚昶说道:“我们去年在钦州打了两场胜仗,都在河流附近,前一场我们埋伏在一条河流对面,在敌人渡河之时,利用他们渡河较慢,行军部队前后不能相连的时机,把提前渡河的敌人全部消灭,而后全军逼近河流,利用河流把他们困在河岸,一举将他们全部消灭。这应该就是大人刚才说的等敌人渡河一半,趁机攻击的道理吧?”
………………………………

第462章   山中实战

    杨丛义点头道:“不错,那一战确实算是半渡而击,所以我们赢了。长江以南,江河众多,自古南下的草原强兵无不饮恨长江,纵使过了长江,也很快退走,就是因为他们难以适应多江河的地形。我们去过广南,都知道在河流众多的地方,行军打仗有多难,三十里路程,五条河流纵横,两千人的队伍,走一天都走不完。但长江以北不同,北方河流不多,除了淮河、黄河,没有其他太大的江河,在北方行军作战怕的不是河多,而是怕找不到河,北方水少,找不到河流,就没有水源,缺少水源是行军打仗的大忌。所以对待河流,我们在不同地区作战,要区别对待,北方就要尽量靠近河流,方便取水,而南方水多,驻扎行军就要远离。”

    潘诚道:“大人放心吧,去年在广南,我们全军驻扎在山上,在上游拦河蓄水,放水之后水淹敌军四五千人,是我们亲眼所见,以后我们行军打仗,不会跟李越人一样驻扎在河边,肯定会吸取教训,离的远远的。”

    杨丛义摇头道:“我刚说了,是远离还是靠近,要看身处何地,在北方雨水少的地方,河流很少,河流水源就是生命,不用离太远,也不能离太远,如果不出意外,以后我们主要作战方向便是北方,长江淮河以北,要水淹敌军几乎不可能,反而寻找水源是件大事。以后有时间,我再给大家讲讲大宋各地地理,说说各地地形。”

    稍稍一停,思绪马上回到《孙子兵法》上,接着说道:“好,我们接着讲行军篇,看孙子在行军篇里对军队在山地、江河以外的地方行军作战怎么讲。我们看到,他在兵法中说道,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宜停留;如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军遭遇,那就要占领有水草而靠树林的地方。这些是在盐碱沼泽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在平原地带驻军,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最好背靠高处,前低后高。这些是平原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

    “孙子在行军篇里说了军队在山地、江河、沼泽、平原四种地方该怎么行军,怎么驻扎,这四种行军作战原则的好处,就是古代轩辕黄帝能够战胜其他四帝的重要原因,千年过去,我们如今这么行军,也不会有错,依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你们都在北方打过仗,在平原地带是不是这么行军的,你们应该很清楚,很好理解,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接着往下看。”

    见众将神情轻松,杨丛义接着讲道:“大凡驻军,总是喜好干燥的高地而厌恶潮湿低洼的地方,要求向阳,回避阴湿,驻扎在便于生活和地势高的地方,将士就不至于发生各种疾病,这是军队致胜的一个重要条件。丘陵、堤防驻军,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要背靠着它。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举措是得自地形的辅助。河流上游下暴雨,看到水沫漂来,要等水势平稳以后再渡,以防山洪暴至。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须迅速避开而不要靠近。我远离它,让敌军去接近它;我面向它,让敌军去背靠它。这又是什么意思,我们该如何理解?”

    讲解、讨论继续,众人开动脑筋。

    在讲解兵法中,杨丛义时不时的会提问,让众将参与其中,以他们的经历来印证兵法所述,加深他们对兵法的印象。

    整整三天时间,每天从申时一直学到日暮,众人终于将三篇兵法学完。

    这三天每个人都收获不小,众将从军多年,一直按上级指令行军打仗,很少考虑为何是那样,很多时候队伍打散了,他们凭借本能逃出升天,根本不会去追究原因。但他们在军中所历所见还是有限,三天课听下来,他们懂了很多,但要全部吃透理解,还得以后一一在实践中历练。

    “好了,三天课程所讲的《孙子兵法》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就是这些内容,虽然不多,但兵法所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你们回去之后还要好好理解、好好揣摩,争取在以后真正行军打仗时不要犯错。大家一定要记住,任何一次失误,都有可能葬送你们自己!”

    课程结束,杨丛义做课终总结,他以前从没教过课,但他的上课方式却比此时太学、武学教授生动多了,但讲课之时十分生硬这个缺点,他一时之间却是没法改,得讲得够多才能,课堂才能生动活泼。

    “是,大人!”众将异口同声,他们以前没有机会读书听课,更不会有将帅教他们兵法,这次杨大人亲自给他们讲解兵法,每个人都受益良多,自然感激不尽。

    杨丛义微微点头,这些将校能学到多少,能不能学到心里去,用到实践中,他不敢肯定,因为他们都是打过仗,见过生死的人,很多时候凭借的还是本能,真到危机时刻,哪里还会记得曾经学过的兵法,只能是各凭本事,各尽本能,能打赢,能逃命,在他们看来就够了,要强求他们做的多好,通过三天学习个个都变成百战百胜的将军,那是不可能的。

    他站在众人前面,又道:“我们都还年轻,五年之后宋金大战,我们都会是主力,关键之时只要能打、敢打,很有可能就各领一军,到时候你们的身份就不再是执行将令的人,而是下达指令的人,你的每一个命令都事关战斗胜败,全军存亡。所以,我希望你们从这次实战挑选试金石部队开始,就把你们自己当成一军统帅,由你们自己下达行军和战斗命令,为整支部队前途负责!”

    扫视众人一眼,而后再道:“提前告诉你们,此次实战我作为评判,不会参与实战部署,只会公布规则、发布实战开始和结束命令,期间的一切全部由你们自己做主。可听明白了?”

    众将一听这话,顿时心下一慌,面面相觑,整支队伍的前途都在他们身上,这压力也太大了,真能做好吗?

    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没底,何曾经历过一支部队全部由他们自己做主的时刻?

    “你们也不要有太大压力,只要多思考、多想想,提前部署,打有准备之仗,结果就不会太差。选将营初建,你们表现的机会很多,只要踏踏实实,每个人都会有用武之地。给你们五天时间准备,明天一早,我公布实战规则,五天之后,实战正式开始。”杨丛义微微笑道。

    罗聪转眼看看其他人,而后问道:“大人,我们在哪里实战?就在校场、训练场吗?”

    杨丛义摆手道:“不,真正的实战都是在敌我双方没遭遇之前,相互看不到的地方,训练场、校场一览无遗,无遮无挡,没法进行实战操练。我们的实战场地就在背后的大山里,那里天地广阔,可任由你们排兵布阵,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

    众人心里一惊,脸色突变,山里情况复杂,如果要在山里实战,那可真是实战了!

    姚昶略一思索,马上问道:“大人,山里地形复杂,情况多变,如果在山里实战,必然不少布置各类陷阱埋伏,造成将士伤亡怎么办?”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其他人纷纷应和,不知是否真是关心将士性命。

    杨丛义道:“既然是实战,伤亡就难以避免。但我们要尽量避免无谓的伤亡,比如陷阱埋伏时,就应该考虑怎样布置会造成大量实际杀伤,怎样布置可以点到为止,滚石垒木换成小石头和朽木、树皮行不行?想的越多,想的越清楚,等以后宋金之战,上了真正的战场,就能游刃有余。所以在山中实战时,要避免伤亡,若真有人恶意制造伤亡,军法处置便是。”

    苏仲道:“大人,如果考虑这么多的话,在山里实战也太麻烦了,还不如就在山下找一个地方,正面干一场!大家说是不是?”

    这个提议有人应和,有人默然不理。

    杨丛义道:“不行,复杂的地形,多变的情况,才能检验出军队的战斗精神是否强大,检验出军队是否真能打战,如果在复杂地形下都能作战,那么在一般地形下自然也不在话下。况且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出兵作战,未胜要先虑败,没打之前就要想好,如果此战失败会怎么样,是保命还是拼个全军覆没,在平原地形,胜就活着,败就只有死路一条,而在山地作战就大不相同,变数非常多,胜败互易,转瞬之间,所以每支军队都要会打山地战。此议已决,不容更改!”

    一听此话,营房中顿时沉默下来。

    “如果没有其他异议,你们就回去准备,刀剑要藏刃,长枪去枪头,行军粮草也可以提前领取。”

    “是,大人!”

    众将起身抱拳,应声离去。
………………………………

第463章  评判入山

    五天后,清晨,随着杨丛义一声令下,第一支队伍由罗聪任主将、周平任副将从营地出发,向东边的山上开去。

    午时,再一声令下,第二支队伍随后进山追击前军,主将苏仲、副将张富。

    杨丛义、沈缙作为评判,随同进山,清尘提剑护卫。

    当天下午,苏仲营一路打听,探知了前军行进方向,苦追三十余里,不见罗聪营的踪迹,日暮时分,在一山脚就地扎营,埋锅早饭。

    杨丛义、沈缙二人作为实战观察员,在清尘保护下于苏仲营半里之外的一处高地安营休整。

    他们吃着干粮,喝着凉水,望着不远处的冲天浓烟。

    “沈兄,你觉得苏仲与罗聪谁胜谁败?”杨丛义忽然问道。

    沈缙一愣,随后回道:“以我所见,苏仲很难撑过今晚。”

    杨丛义转头笑道:“哦,为何?愿闻高见。”

    沈缙面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大人不要挖苦我,我哪有什么高见,不过是以常理来推测罢了。”

    “那也说说看,是否跟我想的一样。”杨丛义笑道。

    沈缙思索片刻,而后回道:“罗聪营先行半日,后苏仲进山之后一直跟着他的行军路线,就双方相互掌握的行军消息来看,苏仲营一举一动一定是在罗聪监视之中,而苏仲却不一定能得到罗聪营的准确消息。罗聪先行半日,他能从容布置埋伏陷阱,若他料到苏仲今晚在此扎营,很可能就会在这山上埋伏,就算没有料到,以他们对这条进山路的熟悉程度,要想趁夜回来偷袭也不是难事,罗聪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以我所见,胜败就在今晚,而战败的一方,必是苏仲无疑。”

    杨丛义点头道:“沈兄言之有理,若罗聪有心在此地交战,苏仲确实必败无疑,对手在前面,他却在山脚下扎营,两军交战,对方顺势而下,势如破竹,他只能转身逃跑,若是半夜突然袭击,苏仲无处可逃,恐怕连回去的路都找不到。”

    沈缙见杨丛义的判断与他相同,心下一喜,马上回道:“确实如此。”

    不过,杨丛义随后又说道:“如果罗聪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等明天苏仲翻过这座山,恐怕局势又要逆转,罗聪不敢战,他便要拼命往前跑,寻找有利地形,借用地形地势之利与苏仲一战,前方探路,寻找地形,必要花去不少精力和时间,而苏仲埋头赶路,沿着罗聪的行军路线一路追赶,两军之间的距离会很快缩短,到时候着急的就该是罗聪了,一个跑,一个追,两军士气一盛一弱,胜败不言自明。所以,若苏仲今晚无事,明天翻过这座山,战场胜利便是他的。”

    沈缙细细一想,抬手道:“还是大人思虑周全,我只看到苏仲败,却没看到苏仲胜,佩服佩服!”

    杨丛义呵呵笑道:“哪里,没想这么多,那是你对他们了解还不够多,等你跟他们真正相处的时间够长,了解他们的行事风格,看清他们性格优劣,便能做出合理的判断。”

    沈缙点头道:“大人说的是,虽说我认识他们已经三年,可真正跟他们相处的时间确实不多,以后一定多抽些,多了解他们一些。”

    “我们坐看今晚是热热闹闹的一晚,还是安安静静,无事发生吧。”

    杨丛义一语罢,三人于树下抬眼望云烟,坐看双方胜败输赢。

    山中,天很快暗了下来,不远处苏仲营地还能看到点点火光,在夜里异常明亮。

    两方小小的帐篷在树下撑开,清尘在一丈之外洒下驱虫药粉,今晚就要在山中露宿,上次在山野露宿还是在三年之前。

    暗夜无事,杨丛义与沈缙在树下又聊到《梦溪笔谈》,追忆回易南洋西洋诸事,谈起海外诸国所见的各种技艺,杨丛义暗示沈缙还是多研究研究应用技术。

    但对方如今的心思都在军中,技术研究早就放到一边去了,一心想着如班定远一般,投笔从戎,为国效力,征战沙场,建不世之功。

    见沈缙眼下无心技术研究,杨丛义也就不再强求,以后有得是机会,再慢慢引导吧,毕竟打仗也是需要技术的,军器监各大作坊,哪里不是技艺精湛的工匠,只要时机合适,他一定会重新对技术研究感兴趣。

    跟着军队走了半天山路,沈缙早就累了,不到二更天,便回了帐篷休息。

    杨丛义睡不着,独自一人在树下坐着,望着山间的明月星辰。

    不多久,清尘从旁边的帐篷里出来,靠树站着。

    “外边蚊虫多,进入休息吧。”杨丛义抬头轻声说道。

    清尘没有回话,片刻之后,再杨丛义身旁的石头上坐下。

    “你说这儿像哪儿?”清尘望着天空轻声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