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多时辰之后,前军袁华营就已到达凉山城东门外将近一里处,远远的能看到城头灯火,大军在此停下。随后的柳时营也赶上前来,两营几乎并齐,等待城头发出进攻的号令。
深夜一阵风过,汗透衣背,打湿的衣甲,带走身上的体温,脸冷,手冷,脚也冷。
然而,望着不远处灯火的眼睛,充满渴望与热切,心中思绪翻滚,全身热血沸腾。
焦急等待大半个时辰之后,袁华忽见远处城头的一处最灯火熄灭,几息之后又亮起,随后又熄灭,连续明灭三次。
“出发!”袁华低喝一声,提枪在前,带领一营兵士迅速朝一里外的城池奔去。
眼见号令出现,前一营宣威军直奔城池,柳时营一声低呼,迅速跟上。
两营身后的姚昶营、章岱营、苏仲营依次跟上,亲卫营落在最后。
整支宣威军三千余人在黑夜里,如脱缰野马般,朝凉山城东门冲去。
不肖片刻,袁华已带人冲到城下,眼见城门大开,城内灯光昏暗,毫不犹豫立即进城。
一进城门,就见苏仲持刀站在城门不远处,另有十几人站在一边,小心戒备,一见宣威军进城,立即脱掉身上穿的李越人衣裳。
“北门、西门,在哪儿?带路!”顾不得寒暄,袁华一声喊,便有一人立马上前,跟上他的脚步。
“快快快,速度速度!”苏仲看着奔跑的宣威军,不停的催促急呼,他现在恨不得赶紧跟他们杀过去,无奈他的队伍不在这里。
袁华营队尾刚进城门,就见柳时出现在苏仲眼前,同样喊道:“带路,南门!”
苏仲一挥手:“带路!”一士兵应声上前。
柳时营前部迅速赶往南门,后部接手控制东门。
随之而来的便是姚昶营、苏仲营、章岱营。
“带他们去军营!”不等询问,苏仲立即下令。
士兵上前带着姚昶营向城北方向跑去,随后章岱营、苏仲营紧紧跟上。
等杨丛义亲自带领的亲卫营全部进城,由等在一旁的士兵带着朝州府衙门冲去,城东门立即关闭。
深夜的行军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人,但在边境重镇,这是十分常见的事情,前线在打仗,经常会有兵马调动,经凉山前往郁林,军情紧急,半夜有军队进城也并不稀奇。并没有几个好奇心重的人会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穿衣出门。
沿城中大街直行便是西门,往北拐个弯便是北门,袁华营被带到路口之后,前五队奔西门而去,他则带领剩下的五队冲向北门。
城并不大,一刻钟不到,袁华便已到北门附近,火光之下,依稀能见几十人守在城门前,或在城上,或在城下。
火光中的守军暴露在宣威军面前,而奔行在黑暗中的宣威军并没被守军看到。
百步开外,已列好箭阵宣威军,只听一声“放箭”,便手指一松。
黑暗中,一轮箭雨破空而去,一息之后,从天而降,落在疑惑不解的李越守军头顶,毫无准备的守军顿时便有十几人中箭。不等慌乱中,哇哇乱叫的守军做点什么,第二轮箭雨又到,瞬间城上城下便只有寥寥数人。
“杀!”袁华收起弓箭,提枪向城下奔去,身后的士兵们不甘人后,一哄而上。
面对忽然杀过来的宣威军,仅剩的几个守军,情急之下,想要打开城门。
然而袁华等人近在眼前,哪里容他们逃走。刚刚合力把门栓取下来,城门连一条缝隙都没拉开,便被冲到近前的宣威军乱刀砍死。
城上的几个守军眼见对方人多势众,逼上城来,难以抵挡,一咬牙纷纷转身爬上城垛,往城外跳去。
冲上城墙的宣威军,立即张弓搭箭,瞬间便将城下摔的半死不活仍在爬动的几个守军射杀当地。
通往大南关的北门被顺利拿下,没有逃走一个守军。
与此同时,东门、南门发生着类似的情况,几十个守军或被从天而降的利箭干掉,或在短兵相接间,被杀的血肉横飞,毫无准备的各门守军面对突然杀过来、好几倍于他们的宣威军,没有一点还手之力,很快被拿下,逃脱不了一个人。
姚昶、章岱、苏仲三营的遭遇却是大不相同,此刻他们正在敌营正面搏杀鏖战。
敌营虽被轻松破开,惊慌失措的敌人也没有多少战力,但敌军数量与他们相当,甚至还要多出一些。前半部分,宣威军杀的顺风顺水,可一刻钟后,敌人回过神来便开始反击,战况瞬间胶着起来,原本一边倒,敌我泾渭分明,立马陷入混战之中,黑暗中,甚至都难分敌我。
宣威军将士奋勇拼杀,敌军也不甘示弱,来不及呼喊,来不及惨叫,微弱的火光中,一个个倒在刀枪之下。
敌营在陷入苦战时,州府衙门的战斗也不太顺利,光打开大门就花了不少时间,冲进府衙内之后,虽然很快就把赶来的守军消灭,但里面房屋很多,要一一把屋内的人全部找出来,也要花费不少时间。
面对这种情况,想要速战速决,杨丛义给亲卫营下达命令:除妇孺外,一律就地解决。
五百亲卫营士兵一拥而上,前院很快被斩杀殆尽,留下两队人巡查漏网之鱼,其他人迅速从前院向后院扫去,胆敢走出房间的,直接就被刀枪加身,黑暗中看不清男女,也没人想花时间去分辨。
一刻钟后,兵士来报,后院已被清理干净,抓获妇孺四十多人。
杨丛义下令将妇孺就地看管在后院,随后派出五队宣威军,前往四门及敌营,查探各处战果、敌情。
府衙内灯火燃起,通明如昼,留下的亲卫营将士,则开始清理尸首和战果,全面控制府衙内外的一切。亲卫营驻守在安远县衙一个多月,接手府衙轻车熟路,半刻钟不到,便把与县衙差异不大的凉山府衙摸索的清清楚楚。
杨丛义坐在大厅中,等待各路传回消息,而亲卫营士兵则正把官员书房中的账册、文书和书信一批批送来,这是他特意交代的,这些东西里或许就有十分有价值的信息,必须保护起来,免得被随意烧毁。
不多时,兵士来报,库房也已经打开,里面堆放有金银珠宝无数,足足有十几口箱子。
杨丛义回复,就地封存,不得轻动。
两刻钟之后,四门及敌营传令兵来报,四门全部拿下,未走失一人,敌营正在收尾,消息送到时,应该就已经结束。
听到这些信息,杨丛义心里才稍稍一轻,拿下凉山本就在意料之中,拿不下来才叫有问题。
又一刻钟后,姚昶进入府衙,亲自来报,敌营守军已经被全部拿下,尚未打扫战场,不知斩杀敌军多少人,此时除四队人留守敌营收尾外,其他人都已上街巡查,捕杀漏网之鱼,清理重点目标附近驻守的敌军。
“去告诉苏仲,城中重点目标要派人日夜看守,特别是粮仓和军械仓库。”听完姚昶的汇报,杨丛义放心大半,这座城池还算坚固,只要粮草军资充足,驻守十天半个月没有一点问题。
四门安安静静,城中别处的杀戮还在继续,半夜能在外面行走的,不是逃跑的敌军,便是逃跑的官吏,当然不排除个别好奇心重,大半夜不怕冷,也要起来看热闹的人,他们都是斩杀对象,潜在的会对宣威军造成损伤的敌人。
偶尔响起的惨叫声,直到一个多时辰之后,才彻底消失,凉山城陷入了前所唯有的寂静中,而府衙却刚好相反,迎来的是一番十分热闹的场景。
………………………………
第314章 再取两关
各营营指挥齐聚府衙大厅,争抢汇报战果。
柳时道:“南门斩杀守军三十五人,无一人逃脱。”
袁华道:“北门斩杀敌军四十三人,西门斩杀敌军三十七人,无一人逃脱!”
苏仲道:“东门斩杀敌军二十四人,巡查时斩杀七人,敌营不清楚,应当有几百人。”
看其他人也想吹嘘一番,杨丛义立即打断:“好了,守城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有什么好说的。现在凉山已被拿下,接下来怎么守城,怎么攻取大南关,这才是我们该商议的。”
苏仲道:“监军,大南关我去拿。在城里几天,我发现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朝大南关方向运送粮食,我们可以假扮李越人运粮进关,将大南关一举拿下。”
袁华抢道:“监军,刚刚一战我们就打了个城门,杀的一点都不过瘾,大南关我去夺下来!”
柳时也道:“监军,我也去!”
杨丛义微微点头,而后道:“都别挣,拿下大难关重要,防守凉山城同样重要。苏仲,你来城里有几天了,李越通往凉山的主要通道有几条,有没有险地可守?”
苏仲笑道:“监军问对人了,这几天我在城里城外转悠遍了,整个凉山城就修建在环山低谷中,南门、西门外是几十丈宽的河流,但南门、西门都能直通李越富庶的升龙地区,其中主要通道在西门外,向南十里就有一处关隘,跟大南关一样,都有上千年了,主要防守方向也是李越,但由于凉山一直在李越人手里,那处关隘并不受重视。我亲自去看过,那处关隘修建在东西都是高山的谷地中,也十分坚固。南门外的通道一路向南,会经过一个有千余人口的小镇,从小镇再向南,也能通往升龙地区,但这条路年久失修,荒废的厉害,已经很少有人走。所以只要守住西门外那个关口,就能把李越人挡在凉山外。”
这倒是个好消息,自古中原对边荒之地都是防御为主,不会想着要去占领,所以在通往中原的路上,会修建层层关隘,加以阻挡,若边荒小国势力不够,拿不下一个个关隘,就别想染指中原。
李越之地自秦时就归中原王朝直接统治,秦汉从未间断,三国两晋之时,中原内乱,李越之地短暂脱离中原控制,隋唐时重新纳入中原统治,到强大的唐王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脱离中原自立,大宋统一天下后,因燕云十六州与辽国征战不断,根本不暇顾及南边蛮荒之地,李越自此彻底脱离,并在百年中,一步步将大宋广南地区难以控制的区域蚕食占据,大南关外的凉山一带便是近百年才被占据之地,这等不毛之地多一块少一块,对朝廷来说根本无所谓,地方州府不上报,朝廷也不会管,他们眼里只有富庶的川陕和燕云。
凉山已在李越手中百年,经营成了边境重镇,这才谋划攻占郁林地区。但这一个个原本防御他们的关隘,一旦到了他们手中便成了无用之物,这对宣威军来说却是好事。
“城西关隘,派两营人马看守,凉山留三营人马,大南关由两营人马去攻占。守城与攻城同样重要,攻下大南关就是为了防守凉山,我们守住凉山一个月,此战必胜。你们自己领取任务。”杨丛义几句话一说,便让他们自己选择。
“监军,大南关还是我去吧,我这队人马差不多刚好两营人,在静州攻城也有经验,防守也还行,拿下大南关还要防备郁林城里的敌军来攻,我们去,肯定行!”苏仲毫不犹豫,第一个领取大南关任务。
眼见苏仲领了大南关任务,袁华便放弃了,攻占城池关隘,苏仲确实比他有经验,于是说道:“不能攻取大南关,那我就去镇守城西关隘,谁跟我去?”
柳时立即回道:“袁兄,我跟你去。”
“监军,我就跟柳时去镇守城西关隘。”袁华高声禀报。
杨丛义点头:“好,那就这么定了,苏仲带两营宣威军明天天黑之前,攻占大南关,袁华、柳时共带两营宣威军明日一早出城西,控制关隘。两处关隘若有不超过一千人的小股敌军要入关,可伺机放入关内消灭,若需要协助,可派人回城禀报,务必量力而行!”
“是。”苏仲、袁华、柳时抱拳领命。
杨丛义接着下令:“章岱看守南门、西门,姚昶看守北门、东门,与我的亲卫营一起驻守凉山。”
章岱、姚昶高声应是。
“章岱、姚昶,你们即刻带人接管四门。苏仲、袁华、柳时,你们四营人马好好休整几个时辰。”
任务分派完毕,众将离去,杨丛义又派了两队人跟去接管粮仓和军资军械库。
当夜,又经过一阵忙碌之后,凉山城里才渐渐安静下来,大部分宣威军进入睡梦中。
一阵风来,满城飘散血腥气,这座城池里的百姓,今夜再也无法安心入睡。
天亮了,凉山城所有街道上除了巡查的宣威军,见不到一个本地百姓,这座两三万人的小城,似乎变成了一个军营。
驻守凉山城的宣威军趁夜清理敌军尸体,将他们全都集中在城西,天刚刚亮便搬运丢弃到城外一里多远的一处水塘。
经过一夜风吹,城里的血腥气渐渐淡了,等尸体全部丢出城外,又将军营、城门附近清理一遍,城里便没了血腥气。
等太阳升起,城里除了少了一些人,又多了一些人,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
宣威军埋锅造饭,好好饱餐一顿。
阳光照向城头,袁华、柳时各领一营装扮过的宣威军,带着粮食和军资军械,出西门渡河南去,直下十里外的关隘。
苏仲领两营宣威军,装扮过后,带着大批粮草、军械,直奔三十里外大南关而去。
宣威军调走了大半,但凉山城的防守未曾松懈,看守城门的宣威军,营帐就扎在城门十丈之内,轮番值岗巡守。亲卫营四队人在城中主要街道,来回巡视,遇到可疑人员,立即捉拿,若遇反抗,当即格杀。
整整一天,凉山城内除了一早出去的四营宣威军,四门紧闭,未再放一人进出。城内也一片死寂,百姓闭门不出。
当天下午,袁华、柳时传来消息,他们已经顺利占据关隘。据说那处关隘完好,砖石修建,十分坚固,高两丈有余,一千人足可抵御万人攻击,若粮草、军资充足,驻守三五个月都没问题。
这倒是个好消息,南边的关隘守住,凉山便不会有自升龙方向的攻击,城防压力,减轻不少,现在就看大南关如何了?
大南关对凉山来说,位置十分尴尬,纵使拿下,也没法有效抵御来自郁林的攻击,不过幸好郁林只有三千守军,想来他们也不敢派大军出击,攻取大南关。
还有,游奕军应当已经动身,游奕军不管到不到郁林,只要他们到达桐棉,进入郁林敌军探子的视线,敌军便不敢轻易出城。
天黑了,杨丛义并没有睡觉,他现在还在担心大南关,不知道苏仲是不是已经顺利拿下。按说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但没有前方战报,他始终放不下心。
城里的粮仓、军械库,他亲自去检查过,粮食虽然不多,只有不到一万担,但军械却有满满一仓库,成捆成捆的箭矢,没有上弦的强弓,一堆一堆的长刀、短刀和长矛等,具体有多少难以估计,看样子都是近期才放进仓库,还没来得及运抵前线,要是李越人把邕州拿下,这批军械应该就会运到宁明,从宁明沿江而下,直入邕州,但现在不可能了。
杨丛义将城中清查过的物资,一一登记在册,这些东西他们虽然不能带走,但销毁之后,也要留下账册,当作报功佐证。
提心吊胆一夜之后,第二天上午,传令兵终于从北门进来,直入府衙。
“监军,宣威军昨天傍晚顺利拿下大南关,斩杀四百六十七名敌军,缴获粮食一百多担,军资少许,已经完全控制大南关。如今正在设伏,等待郁林敌军自投罗网。”传令兵声音很大。
杨丛义这颗吊了一夜的心,听到这话,方才真正放下来,点头道:“好,回去告诉苏仲,守好大南关即可,不要盲目出击,若敌军倾巢而出,势要夺取大南关,大南关给他们就是,不要硬拼,宣威军兵力有限,不要做无谓牺牲。”
“是。”传令兵高声应是,意气风发而去。
自从来到钦州,苏仲营已经打过多次胜仗,在李越攻占静州城,在凉山击破敌营,接着又攻陷大南关,在整个宣威军中,他们表现出来的战力最强。在这场大胜之后,若是论功行赏,苏仲营上下得到的赏赐也应当是最多的,传令兵如此神气,也在情理之中。
但一个高傲的士兵或将军,一旦遭遇失败,恐怕就再也站不起来了,等这仗结束,该找苏仲谈一谈了。
看着离去的传令兵,杨丛义多多少少有些忧虑。
………………………………
第315章 破局之计
第三天开始,城中巡守逐渐松懈下来,由四队减少为两队,并且在城里贴上告示,告诉城中百姓,他们可在城里自由活动,但不许出城。
李越虽然说汉语的人不算多,还有各种听不懂的口音,但所有要写出来的东西,全是中原文字,读书的、识字的,不可能看不懂杨丛义亲自写的标语。
一天之后,街上渐渐开始出现本地百姓,但人数依然不多,城里的店铺也只开了数家。
杨丛义严令,不得骚扰普通百姓,虽然他们现在是李越人,谁能说,他们以后不会是大宋人呢?
面对依然小心翼翼,不敢出门的百姓,杨丛义决定开仓放粮,每人五斤。
告示张贴出去之后,宣威军将五百担粮食全部摆放在府衙门口,做足了姿态,每一个出现在粮食发放处的百姓,均可领取五斤粮食。
半天之内,便发放出去将近十担粮食,在之后一天内,摆放出来的粮食全部发放完毕,但等待领粮百姓依然很多。
杨丛义随即又贴出告示,愿意帮他们做事的,每人发放十斤粮食。
很快便有一个店铺掌柜模样的人站出来,走到宣威军面前,小心翼翼说道:“军爷,不知道我能帮你们做些什么?”
负责发放粮食的押官,一惊:“你会说大宋话?”
那人小心陪笑道:“小人原本就是宋人,之前犯了事,无奈之下流落到凉山来。”
“那你稍等。”押官跟身旁的兵士交代一声,那士兵迅速进了府衙。
不久之后便出来将那人带了进去。
那人一被带到杨丛义面前,立即笑道:“小人见过大人。”
杨丛义道:“听说你以前是宋人,哪里人,为何会在凉山,在这儿做什么?”
那人回道:“小人的确是宋人,原本家住邕州,年少时遭受恶霸欺压,家里出了变故,一气之下杀了人,一路潜逃到了凉山。小人在凉山已经生活了三十年,经营一家米店,对这里颇为熟悉。不知道能帮大人做些什么?”
杨丛义道:“米店掌柜,姑且算你说的是真话。我且问你,这城里还有多少李越官员,都住在何处?”
米店掌柜道:“城里的确还有不少官员,住在何处,小人不是太清楚,但只要打听打听,很容易就能知道,大人要杀了他们?”
杨丛义笑道:“城里的百姓想他们死吗?”
米店掌柜道:“想啊,都是些吃人不吐骨头的主,杀了好,最好全杀了!”
“好,那就依掌柜所言,把他们抓起来全部处死。”杨丛义笑道。
米店掌柜一愣,惊声道:“大人,这可不是小人的意思,是百姓们都恨他们啊!”
杨丛义道:“不管是谁的意思,这些欺压百姓的贪官酷吏,都该杀就是了。你把他们的名字都写出来,便算你一功。”
米店掌柜稍稍犹豫了一下,问道:“大人,小人不要什么功,能让小人回大宋就行。”
“回大宋?我可以考虑为你说情,但能不能成,我不能保证。”杨丛义稍稍一考虑,觉得问题应该不大,毕竟过去几十年了,案底应该已经消了吧。
“多谢大人!”米店掌柜纳头便拜。
随后便在纸上写下十多个姓名,交到杨丛义手中。
杨丛义看着名单不语,随后收起名单道:“还有一事,我们在南边关口收缴了一批粮食,你去告诉城中百姓,每搬回一担粮食,便奖励五斤,上不峰顶。只要愿意帮我们做事,以后就有大大的好处。”
米店掌柜一听这话,面有难色,问道:“让他们搬粮,大人不怕他们把粮食偷走了,或是藏起来?”
杨丛义笑道:“我们手里有刀,怕什么,胆敢藏私,就地格杀,这是军法。”
米店掌柜脸色一变,立即答道:“小人这就去办。”
“来人,跟掌柜的去把这些人都抓来。”杨丛义叫来一个押官,将名单交到他手里。
押官迅速带了两队人出府,在米店掌柜陪同下,直奔城内各处,搜捕此地官员。
发放粮食,给凉山百姓一些小小的实惠,只是取得他们好感的第一步,要从心里打动他们,不说让他们心甘情愿跟宣威军一起,至少不能给他们捣乱,便需要第二步,情感认同。要做到与他们普遍的情感认同,最好的办法便是要公开处刑凉山的贪官污吏,为他们出一口恶气。
在此之后,让百姓跟宣威军一起做些事情,并兑现承诺过的利益,如此便能顺利取得他们的信任。不管以后是守城,还是逃命,城中两三万百姓对宣威军来说都是不小的助力。
自打进城之后,杨丛义一直在想如何破局的问题。
宣威军拿下凉山,切断远在邕州的敌军粮草,断粮一月,不管是郁林的敌军,还是邕州的敌军,必然会返回凉山,重振旗鼓再战,而宣威军区区三千人,不可能守住大南关和凉山,五万敌军一到,宣威军唯一的活路便是望风而逃,原路返回桐棉。而敌军重新占据凉山后,马上就可以回头拿下大南关和郁林,绝对不会超过一天时间,甚至会在返回凉山的路上,顺便就将郁林和大南关拿在手里,补充粮草之后,转头继续兵发邕州,如此一来,这一战短期内绝对不会结束,而宣威军所做的一切并不会多大的意义。
就在等待苏仲送来大南关战报的夜里,杨丛义脑中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凉山击溃李越撤退回来的五万大军!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瞬间把杨丛义吓了一条,据城以三千人硬撼五万大军,这完全就是把宣威军置之死地,如此一个小城,五万大军能轻松包围,猛攻之下,坚持不了一天就得城破,全军覆灭。
但又冷静想了想,邕州城外的大宋军队不堪大用,即使李越大军撤退,他们估计也不敢追击,敌军会从容退去,而李耕的一万余游奕军,很可能会在得知李越大军撤退后,退出郁林,主动避战,李越大军还是不会有丝毫损伤,若宣威军不做些事情,广南战事绝对不会结束。
宣威军已经做了不少大事,风头正盛,若是能击败敌军,结束战事,广南之战,所有功勋,将尽归宣威军!
下定决心要在凉山击败李越大军之后,杨丛义便开始苦思冥想败敌之道。
要想打败敌人,首先兵力不能差距太大,三千对五万,绝对没有胜算,于是便把主意打到凉山城里两三万百姓身上,他们也许是不错的助力。
经过一番思考,反复推演之后,杨丛义便设计了发放粮食、杀贪官污吏、运送粮食,这三步收买人心的连环计。
一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从收买的百姓中,挑选一万人出来应该不成问题,城里弓箭军械一堆堆,简单训练一下,只要拉的开弓,便能变成一个弓手,李越大军攻城之时,就能以弓箭压制,给他们以极大杀伤。
一万三千人据坚城而守,军械足够,粮草充足,而敌军无遮无挡,缺吃少喝,时间一久,军心思变,即使不溃败,也要撤回大凉山南边去,只要撤回去,再想回来,就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做到的事情。
城中粮仓原本有粮食一万余担,袁华、柳时镇守的关隘,最近几天又放进关内好几批粮草,消灭了押运的敌军,将粮食全部收缴,几天时间就收获两千多担,关内都快装不下了。
由此可见,升龙方向正在大规模急速往凉山、郁林、扶绥一带运送粮草,解决前线敌军粮草紧缺问题。
杨丛义打算趁凉山被攻占的消息还没传到南边去,再收缴几批粮食,为长久据守凉山储备足够的粮食。
宣威军现在分散三个地方,凉山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一旦派人去运粮,城防力量减弱,要是发生意外,那就得不偿失,因此,杨丛义迫切需要收买城中百姓,让他们去把粮食都运回来。
在米店掌柜指引下,宣威军不到半天时间,就把名单上的贪官污吏全部抓获,押至府衙大门外,就连他们的亲属也一并带来。
随后,米店掌柜带人在全城大肆宣传“天军到凉山,抓尽大贪官,衙门口上挨一刀,百姓俱欢颜”。
紧闭院门、房门连免费领取粮食都没出门的百姓,一听到杀贪官,陆陆续续打开房门、院门,出来相互打听询问,求证真伪。
领取过粮食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就在府衙附近等着继续领取粮食,经他们一说,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半天时间,宽敞的府衙门口被围的水泄不通,可见城中百姓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与憎恶。
当然,也许有不少人只是来看个热闹,但朴素的正义感,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围观杀贪官一样可以引起他们的心理共鸣,获得他们的好感。
眼看府衙门前聚集越来越多的百姓,叫嚷不断,维持秩序的宣威军士兵被一步步挤往门口,原本两丈宽的空隙,只剩一丈有余,再挤就要挤进府衙里了,现场情绪已经积蓄到顶点。
就在这时,杨丛义身穿明亮干净的盔甲,手提长剑,从门内出来,慢步登上门口临时搭起的七尺高台。
………………………………
第316章 两关敌情
在高台站定之后,一举手中长剑,前排围观的百姓便看到他的身影,现场逐渐安静下来。
“乡亲们,这些贪官污吏,鱼肉乡里,肆意妄为,平日里做尽坏事,却因为手里有打手爪牙,我们有苦难言,有恨难消,殊不知,善恶到头终有报,今日便是他们报应到了!”杨丛义举剑高呼,声震一里。
衙门前大街上,顿时便只有杨丛义一个人的声音,百姓们听到这个声音,彻底安静下来,但说的什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根本听不懂。
米店掌柜在人前站了出来,立即用本地语言,大声向围观百姓解释杨丛义所说那番话的意思。
听懂之后,人群瞬间沸腾起来,或跳或叫,又叫又笑,一时之间,激动无比。
不一会儿,围观的百姓中出现了几个声音,又过几瞬,便形成了一个声音,一声声,洪亮整齐,整个凉山都能听到他们的呼声。
虽然听不懂,但杨丛义看他们群情激奋的神情,也知道是在喊什么。
当即高声道:“天军杀贪官,凉山换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