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俏郎君-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恳请皇上以大唐基业为重,下旨征伐无量宫……”
众臣分相进言,逼迫皇上征伐无量宫。
李世民听得火冒三丈,当堂暴怒道:“混账,你们这是在逼宫,居心何在?
难道朕不知道时不我待,理当尽快整军平乱,迟则生变吗?
但朕此时去招惹无量宫,就背信弃义了,纵然拿下无量宫,也会失去仁心德性,失去天下。
因为王浪军转移家人,有可能是诱敌之计,懂吗?
朕岂能让他当敌人诱出来失信于天下人。
所以朕宁愿派兵去追杀王浪军的家人,也不能去攻伐无量宫……”
“报,前线急报,追击王浪军转移家人的队伍,遭遇对方射杀,死伤惨重……”
李统领携带信笺来报,惊得满朝文武惊慌失措的进言:“皇上,王浪军公然阻杀朝廷将士,实为造反啊……”
“王浪军射杀将士,大逆不道,恳请皇上派兵追杀王浪军……”
………………………………
第74章危机临头
面对王浪军麾下的人射杀朝廷将士的情报,震惊人心。
一下子激怒了群臣的气焰,纷纷上奏皇上下旨征伐王浪军。
一时间闹得金銮殿内嗡嗡作响,炸堂了。
乌鸦,都是乌鸦嘴,烦死朕了?
李世民抓狂的怒视着跪在殿上争相进言的群臣,强忍着一股杀人的怒火呵斥:“尔等咆哮金銮殿,成何体统?
都给朕闭嘴,谁敢多嘴杀无赦!”
他气坏了,现已动了镇杀满朝文武之心。
如其困死,烦死,他巴不得杀了眼前这些饭桶,落一个清静无为,等待死亡时刻的降临。
其实事已至此,他比谁都清醒,清楚其中的症结所在。
对他来说,这是一场豪赌。
只不过他赢的几率微乎其微罢了。
而为了增加赢的几率,他不得不派兵,派人去追回王浪军转移出去的家人,希望扣下王浪军的家人,迫使王浪军协助他平乱,稳固大唐基业。
当然,他也曾暗示牛进达,事若不成,伺机镇杀王浪军的家人,嫁祸于人,挑起王浪军与敌人的死磕,促使他渔人得利。
他还为王浪军备下一道圣旨,笼络其心。
这都是他的后手,增加赢的几率。
由此可见,他早就预料到自己被人架空的局面,也料到敌人对他的江山势在必得,刻意为之。
要知道他可不傻,早已从江南走水的情况当中,猜测出内部出了问题。
否则正如满朝文武所言,这整个李唐天下的官员与公差,以及将士都是吃干饭的吗?
他们对敌人犯案,挑唆生事的动向,迹象一无所知,谁信?
这特么的显然是内部出了问题。
那么谁是内奸?
这才是他急需抓住的人。
为了抓人,锄奸,他把得力的文武大臣派出去了,留下不信任的文武参政,他想看看这些人耍什么把戏?
以便他从中揪出内奸,杀之而后快。
因为他不斩杀内奸,就无法做到上下一心对敌的程度。
还会让内奸及时地出卖他,协助敌人算计他,这仗没有开打就败了。
所以他不得不冒险一试了。
当然,他也曾怀疑过王浪军就是背后的黑手,主谋。
可是当王浪军转移家人出去的时候,他就打消了这种猜疑。
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直白。
其一,王浪军带给他的压力,实质上比敌人带给他的压力还要大无数倍。
这是他在王浪军手上吃败仗,积累下来的恐惧心理。
单凭他杀不死王浪军,还会被王浪军与金银双鹰随时袭杀致死的危机下,证明了他对王浪军的忌惮。
由此可见,他不到生死存亡时刻,是不会与王浪军撕破脸决生死开战的。
其二,他虽然派遣探子骚扰无量宫,以及派兵追杀王浪军的家人,看似与王浪军撕破脸,拉开决战的架势。
实则也是一种试探虚实的行为。
同时以此诱导敌人上当,从而反制敌人获胜。
即便敌人没有上当,他也可以从中试探出王浪军的动态,判断局势。
而王浪军转移家人,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王浪军为什么转移家人?
须知王浪军把家人安置在无量宫内,由阵法保护,再加上珩贤子的守护,谁伤的了他的家人?
这似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王浪军为什么还要冒险转移家人呢?
难道王浪军不知道转移家人,会遭遇朝廷大军的追杀,与敌人的陷害算计吗?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王浪军想得到,但还是这么做了。
这让李世民意识到王浪军感触到死亡危机,或者说王浪军夹在他与敌人中间很尴尬,又不能破局,不得不转移家人来破局,实为诱敌之计。
这是很直白的事情。
王浪军一旦把家人转移出去了,就与李唐,与敌人没有任何干系了,谁也算计不到王浪军了。
首先,王浪军与家人跑路了,让敌人挑拨王浪军与他之间的战争泡汤了,迫使他与敌人开战。
其次,他也不能再算计王浪军替他背锅,承受瘟疫与走水祸害天下人,闹的民怨沸腾的罪名。
同时让他面临绝境,与敌人争夺江山。
这是他自保求存的唯一出路,没得选择的余地。
最后,王浪军转移家人跑路,迫使他与敌人竹篮打水一场空,相互残杀起来,便于王浪军伺机渔利。
这才是王浪军转移家人的最终目的。
要不然,王浪军傻啊?
当然,他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完全排除王浪军谋朝篡位的嫌疑。
或者说王浪军与敌人联合起来谋夺李唐江山。
为的只是寻找一个更为强大的伙伴。
毕竟王浪军没有心思打理江山社稷,一心惦记着天书传承与闲云野鹤的生活,根本不在意皇权帝位。
这是他与王浪军一再打交道,得出来的结论。
纵然他看出王泰有反心,不能排除王浪军替其父王泰谋夺他的江山,但他觉得王浪军不会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掠夺他的江山社稷。
因为这样做会让天下人大伤元气,与王浪军的仁义不符,得不偿失的事情,王浪军不会傻到去干。
说到底王浪军需要一支强大的军团征伐世界,追寻光团开启天书传承。
这就迫使王浪军不会残害天下人,伤筋动骨。
因此,如今的局势让他肯定了第三方敌人作祟的存在。
所以他现在确定了一件事情,一切都是敌人在谋算他的江山社稷。
其中不排除王浪军协助敌人的可能。
若真是这样,王浪军可能面对的问题很严重,遇上强敌,不得不屈服了。
那么,李世民现在该怎么办呢?
面对满朝文武逼宫,内奸尚未浮出水面之际,怎么办?
“皇上,臣斗胆启奏,至此存亡时刻,再不派兵遏制局势,平乱,只怕国将不国啊!”
兵部尚书冒死跪奏,豁出去了。
大有死谏的架势,忍不下去,不如死谏寻死,或是奏请皇上发兵追杀敌人,死在战场上来的干脆。
李世民冷哼一声说道:“你是想让朕的大军奔赴疫情之地,前去送死吗?”
“皇上,王浪军转移家人之疫情区域,必有克制瘟疫的方子。
这正是我们从王浪军手中夺回方子,救治天下人的唯一机会啊!
否则拖延下去,人心就散了。
反而成全了王浪军伺机救人,笼络人心篡位……”
兵部尚书反驳,各位大臣相继附议。
李世民眼见压不下去了,意动的说道:“好,既然各位爱卿一致启奏,朕准许你们调兵遣将,伺机而动。
但不可冒进,让敌人钻了空子,退朝!”
“臣遵旨,不负皇上厚望!”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
第75章局中局
骄阳普照在退朝的文武大臣身上,显得分外的炫目。
他们三五成群行走在一起,让值守在岗位上的锦衣卫看到双目放光,不知道在想什么?
至少在锦衣卫的眼里,绽放出一道道冷芒。
聚焦起来,与文武大臣身上散发出炙热的气息,形成一股焦灼的杀机。
其中,以兵部尚书为首的一队人,边走边议论纷纭。
“尚书大人,如今皇上生疑了,我们该怎么办啊?”
“是啊大人,恐怕有些事情已经引起了皇上的注意,只怕瞒不过去了。”
“原本就瞒不过去的事情,你们还想隐瞒皇上,那是作死……”
“你们别争了,依本官看来,还是启动二号方案,让瘟疫二号肆虐大唐天下……”
“闭嘴,这种计划是我们最后的依仗,不能轻易动用,你们不明白吗?”
兵部尚书眼见几位辅臣肆无忌惮的透露计划消息,警惕的巡视着周边的情况,压低声音呵斥。
说到瘟疫二号,那是漠北爆发瘟疫的加强版。
其危害程度,他也不清楚。
他只知道自己若想保全名节,保全家族子嗣安然无恙,就必须按照神秘人的指示行动。
时至此刻,他都不知道神秘人是谁?
这个神秘人来无踪去无影,总是在夜幕下捎来指示。
而且每次与他想见,一句话也不说,就像是一阵风刮过,留下指示行动的信笺,人早已消失在夜幕下。
这让他们一党毫无办法。
介入家人与自身性命全被人拿捏着,他真心不敢反抗。
何况这种实施瘟疫二号害人的计划,天知道有多少人在执行?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满朝文武不仅仅只是他们几个人,可是其他的文武大臣,也没有人向皇上通报军情。
仅凭这一点,就能看出朝中不少人都在执行神秘人的计划。
这证明一点,他不按照神秘人的指示行动,自有其他人去执行,少他一个没有什么影响。
相反,他不执行神秘人的计划,就死定了。
其次,眼看着瘟疫二号即将祸害天下,还是无解的那种疫情,怎么办?
关键是瘟疫二号的实施区域,设在江南涌入各地的民众身上,带入其他郡城,祸害天下人。
这种情况何其可怕?
证明他无路可逃,可走了。
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免不了染上瘟疫,死在痛苦之中。
这种情况迫使他不敢妄动,纵有一颗忠心,他也不敢向皇上明言其中内幕消息。
最后,这个神秘人是不是王浪军呢?
毕竟王浪军拥有来无踪去无影的本领,再加上珩贤子这个陆地神仙,足以让普通人捕风捉影。
何况王浪军没有遏制疫情,更让人怀疑了。
那么问题来了。
若是王浪军在天下实施瘟疫害人,所图匪浅。
这是要一举败坏皇上在民众心神上的形象,让皇上失去民心,从而失去天下。
而王浪军在适当的时机,拯救天下人,赢得民心,王浪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夺取李唐江山。
届时,皇权尊威形同虚设,王浪军在民心的拥护下上位,谁敢不服?
未来若是这样的局势,他该怎么办?
显然,他们在王浪军没有成事之前,是不可能帮王浪军做什么的。
相反,他们还要极力阻止王浪军转移家人。
一旦他们抓住王浪军的家人,就能要挟王浪军就范,自救了。
最不济也是逼迫王浪军与敌人死磕的局面。
总之,他们怀疑敌人有可能是黑衣人一党,在暗中挑拨离间,或是王浪军就是暗中作祟的主谋。
亦或是王浪军与黑衣人联合起来的行动。
因此,他们不能放走王浪军与其家人,陷自己于绝境之地。
这就难办了。
为什么呢?
第一,现在派兵去抓王浪军的家人,是不是晚了点?
抓不到人,大家岂不是死定了?
第二,唯有实施瘟疫二号害人,才能逼迫王浪军现身说法。
或者说是促成决战的局面早点来。
虽然其中的风险很大,但是不这么做又能怎么办?
毕竟他们现在已经被皇上怀疑了,随时都会被皇上下旨斩杀,以儆效尤的阶段,没有时间耗下去了。
说白了,他们夹在中间为难。
“大人,你说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谁不知道这个理啊?
问题是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以及没有时间耗下去了,否则大家都得死啊!”
“就是,如今,江南一带的人潮逐渐形成规模,隐有冲击其他郡城的趋势。
一旦前面铺开,那将是堪比蝗灾一样的恐怖景象。
所过之处寸早不生。
也就是说,江南一带的人濒临饥饿发狂的程度,已经死了不少人了。
在这个时刻,我们若是投放瘟疫二号,迫使王浪军出面救人,其实是间接的拯救天下人……”
“对啊,这是善举。
何况皇上下令开仓放粮,平息江南涌入的乱民,冲击天下,但被相关的官员压下来了,根本没有向饥民放粮。
这会害死很多人的。
若是我们尽早平定叛乱,救人救民,实施瘟疫二号刻不容缓啊!”
“就是,反正瘟疫二号与王浪军脱不开干系,早点实施瘟疫二号害人,怕什么?”
“握草,你们这么一说到是变成大善人了?
难道你们不知道漠北爆发瘟疫,死了多少人吗?
若是再投放瘟疫二号,根本没有克制疫情的方子,岂不是作茧自缚,作死吗?”
兵部尚书不想自己背责任,不想成为他们的替死鬼,说着话就加速前进,跑路了。
“切,假清高,他指不定回去派兵向民众投放瘟疫二号……”
“是啊,既然兵部尚书带头,我们害怕什么?”
“有道理,我们理应帮助兵部尚书一把……”
几位大臣看着兵部尚书离去的背影,奸笑不已。
眼看着他们就要向民众投放瘟疫,祸害天下人,助纣为虐,却没有人知晓?
此时,边关隔离区。
王泰吞服药粉,在一番吐血翻滚至静默不动,状若死人。
看得边关将士心如死灰,又无限恐慌不安的议论纷纭。
“完了,王泰死了,我们没有活路了……”
“早死早投胎,老子不活了……”
“不,不可能,这不是真的,王泰怎么可能会死?”
眼见将士们吵吵起来,晁通心惊莫名而自责的说道,自己错了,中了敌人的奸计?
那两个外族人送来药粉救人,没安好心?
………………………………
第76章好大一口黑锅
正当王泰生死未卜,边关将士陷入恐慌绝境之际,王浪军夫妇正在向保安队奔近中。
而保安队面临着朝廷大军的追杀,抵达瘟疫区域。
这是,朝廷大军停在一处死伤惨重的关隘上,俯瞰着前方田野里的死尸,与保安队一行人缓行在正午的阳光下,汇成一道恐怖的风景线,人人色变。
纵然艳阳高照,温暖了大地人群,但散发出一股阴冷到骨髓里的气息。
这一刻,似乎人人打心底里发寒,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以至于在这种无风生波的日子里,站在关隘上的人就像是一个个雕塑人一样,凝固在关隘上,一动不动,吓傻了。
因为关隘下面死了不少人,散发出一股阴冷的血腥气息。
或者说散发出瘟疫的恐怖气息,令人心神不安。
所以没有人能够保持平常心看待眼前的一幕惨景。
绕是魏征见过世面,经历了无数大阵仗,也被这种惨景吓得面无人色,遍体微颤着呢喃细语:“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他一遍一遍的问自己。
只不过这个答案,对他来说,暂时无解。
可是他这会儿真的迷茫,心疼,恐慌,又后悔人生了。
早知如此,他就不该向皇上献出上中下三策,让皇上派兵追杀王浪军的家人,或许情况不一样了。
因为他这会儿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为什么王浪军要大张旗鼓的转移家人呢?
难道这不是告诉他朝廷无能,还在一味地盘剥王浪军的余热,为朝廷效死命?
王浪军凭什么为朝廷效死命?
以前没有过,现在依然不会发生。
那么王浪军大张旗鼓的转移家人,实质上在逼迫朝廷做出选择,让王浪军看见朝廷的诚意,才会帮助朝廷对抗敌人。
否则王浪军就不会造势。
大可悄然无觉的转移家人,走得干脆岂不更好?
大不了通知珩贤子事后给朝廷捎句话,王浪军已经离开大唐境内了,你们爱咋地咋地,看着办吧。
届时,朝廷与敌人又能拿王浪军怎么样?
又能把珩贤子怎么样?
这是一石三鸟,暗度陈仓之计。
同样可以达到反击朝廷与敌人的效果,岂不更好?
因为这样做就避免了正面冲突,不与朝廷结仇,以免惹上麻烦事。
毕竟与朝廷大军对战,难免落人口实。
而现在,几位大臣都在声讨王浪军大逆不道,公然造反的罪行。
这就是弊端,会引来无数后患。
所以王浪军悄然离去最有利。
但王浪军选择造势,张扬的离去方式,还不惜以命相博,图什么?
在他看来,王浪军是在敲打朝廷,该雄起了。
拿点诚意,气魄与勇气,统筹天下人对抗敌人,王浪军才会向朝廷伸出援助之手,就这么简单。
否则就是现在这种局面。
现在是朝廷大军追到瘟疫区域,不敢前进了。
眼睁睁的看着保安队两千多人,缓行在瘟疫区域,无能无力,算什么?
这是朝廷强行驱离了王浪军的麾下,在给未来树立强大的敌人的行为,简直就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魏征这会儿只恨自己没有死谏皇上,统筹天下人对抗敌人,懊悔不已。
相对来说,他的话是在责备其他大臣,不该强势逼迫王浪军麾下的人,导致满盘皆输。
“魏丞相,王浪军什么意思啊?
他这是揣着克制瘟疫的方子,转移家人,不顾天下人的死活,算怎么回事?
难道这一切害人的计划都是他王浪军整出来的好事?”
绕是房玄龄才高八斗,也被眼前的景象吓着了。
吓得他遍体直哆嗦,害怕王浪军就这么离去之后,染上瘟疫,连带家人死绝种了。
这是一种无形的恐慌,冲击着他睿智的头脑,动怒了。
好像失去王浪军这根救命稻草,全天下人都得死,在心神上形成一股龙卷风肆虐起来,惊悸不止。
这太可怕了。
毕竟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乎?
在死亡面前,特别是牵连家族香火传承断绝的前夕,没有人扛得住这种死亡带来的恐惧。
而他的言行,刺激着其他的大臣,分向聚集到魏征的圆脸上,张嘴欲言。
魏征不待他们开口,便冷哼一声说道:“本相怎么觉着王浪军是被你们逼出大唐的呢?
是谁一上来就吵吵着让将士进攻保安队的?
结果呢,反被保安队一轮箭雨给灭杀了一半的追兵,丧失了与保安队一决生死的实力。
绕是如此,你们还拿出皇上事先备下的圣旨,召唤王浪军回去抗敌。
理论上没有什么错处。
但诚意不见丝毫,反倒像是死皮赖脸的,以仁义道德绑架王浪军就范,救治天下人?
殊不知王浪军不耻这一套,失败了吧?
最后,牛进达率领小分队绕行到保安队前面,阻击保安队,还是被保安队一轮射杀打败了。
以本相看来,这是皇上授意牛进达将军追杀王浪军的家人,生死勿论,栽赃到敌人身上,挑唆敌人与王浪军之间的战争。
可惜没有实现。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你们想过没有?”
其实他想说,这不是合作伙伴该有的姿态。
也没有半点诚意的影子。
反到像是背后动刀子,图穷匕见的小人行径。
如此做派,还想让王浪军帮衬朝廷渡过难关,想多了吧?
这是小孩子都会选择的道理,怨谁呢?
总之怨不上人家王浪军不够仁义,实在是朝廷逼人太甚所致,等着自食恶果吧!
“魏相,说这种话,争辩是非是不是不合时宜?
须知大家都被王浪军抛弃在瘟疫的威胁下,苟且偷生,朝不保夕。
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想想一致对外,怎么才能让王浪军回心转意的问题?”
杜如晦不满的说道,气坏了。
面子上过不去,到目前为止,他还在心里看不起王浪军一家人,认为王浪军就该为朝廷服务。
而至此存亡时刻,他的这种心智更上一层楼。
包括其他大臣都一样,相继符合起来,吵吵着要把王浪军追回来救治天下人,否则王浪军就是祸害天下人的罪魁祸首。
吵得魏征心烦意乱的说道:“你们有本事别哔哔,大可追上去捉拿王浪军的家人,要挟王浪军现身救人。
别冲着本相说事……”
“魏相,这是脱卸责任,不顾天下人的死活……”
“莫非魏相与王浪军是一伙的,正在利用瘟疫祸害天下人,败坏皇上的威信,伺机夺取皇上的帝位……”
………………………………
第77章灾祸不断
房玄龄与杜如晦等大臣,一致论定王浪军图谋李唐江山。
说的头头是道,愤懑不平的。
绕是魏征肚里能撑船,也被他们的无耻气到了,当场呵斥:“够了,你们既然认定王浪军图谋李唐江山,敢问你们意欲何为啊?”
他是忍无可忍了。
言外之意是:你们说那么多废话有用吗?
有本事来真格的,别哔哔行吗?
关说不练假把式。
反倒像一群乌鸦嘴,吵吵个没完没了,烦死人了。
他气坏了,真想知道这些大臣想干什么?
来,说出你们破局的方式?
这才是关键。
杜如晦眼见魏征展露在正阳下的圆脸,铁青黯然,感觉魏征不会再牵头追杀王浪军的家人了,有些挫败的叹息道:“魏相,我们同朝为官,理当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打住,本相早就奉劝过你们,不要追杀王浪军的家人,可你们偏偏不信邪,失败了吧?
时至此刻,你们还不知捡点,意欲栽赃陷害王浪军背锅,那是你们的事情。
你们爱咋地咋地,一切与本相无关。”
魏征看都懒得看他们一眼,一味地注视着行走在残肢断骸之中的保安队的背影,既气愤又落寂的呵斥。
看着王浪军的保安队,越发让他心里不是滋味。
以前只知道保安队很厉害。
他也见过保安队对阵朝廷将士,上演生死大战。
可是那种战法,似乎是保安队依据无量宫里各种地道,壕沟,在刺藤城墙与机关的协防下进行的。
可以说没有展现出保安队的战力。
然而,他今日见证了保安队的战斗力,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现如今,保安队员人均一把连射弩弓,弩箭三百,外加一柄唐刀与一把匕首,展现出所向披靡的战斗力。
单论保安队以连射弩弓应敌,足以抵挡数万大军的进攻。
这种情况已经从保安队射杀了一万多朝廷将士,得以证实。
那是弩箭锋矢阵,差点没把他吓死。
好在当时的他被秦琼守护在身后,要不然,他早就死在保安队的锋矢阵下,变成刺猬了。
相对来说,保安队射杀朝廷大军,激怒了将士与众臣,引起公愤,一路追杀不止。
可是就在追杀的途中,显露出保安队员的体力与行军战阵。
那是急缓不定,有条不紊的撤离方式。
一路上打破了数万将士的围追堵截,无论将士们用火攻,烟熏,还是赶到前方设伏,都被保安队洞察破局。
屡战屡胜,无一伤亡。
反倒是保安队把将士们拖垮了。
这算什么事情?
又证明了什么事情?
很显然,他发现如今的保安队就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
虽然保安队的人数不多,但是保安队的战斗力强的一匹。
那根本不是朝廷大军可以匹敌的存在。
由此可见,他才明白了王浪军有恃无恐,才会让保安队转移家人造势,刺激朝廷做出正确的选择。
可惜朝廷再次犯下大错。
关键是这个错误,是他可以死谏皇上阻止的,但……
往事不堪回首,他悔不当初,又在考虑王浪军想干什么?
王浪军真的会转移家人,躲避战乱,来一个不问世事逍遥于外的做法吗?
难道王浪军不知道这会让有心人栽赃陷害,让王浪军背上黑锅,染上污名吗?
不,他不相信这是王浪军的选择。
相反,他觉得王浪军在行动,而王浪军睚眦必报的性格,势必要报复朝廷,让他懊悔不失,怎么办?
他不知道该怎么善后,迎接王浪军的怒火了?
更别说还要面对敌人的算计,以及饥民浪潮与瘟疫的冲击了?
这一切祸事足以让人头疼的了。
不知道该怎么办。
可他还要面对众臣的算计,勾心斗角,自是气坏了。
这时,秦琼听不下去了,冷哼一声,环视着一个个声讨王浪军的人的嘴脸呵斥:“枉为人子,一群贪生怕死之辈,不足与谋。”
他是看透了这些大臣的嘴脸。
一个个私心泛滥,在生死存亡之际,唯求自保。
在这一刻,除了魏征心里还惦记着民众的利益,他就没有看见第二个人为他人着想的?
哪怕是为别人的利益多说一句话,都没有人提起过。
这算什么事?
当然,秦琼并不认为这样子的众臣是坏人,只是为众臣在存亡之际陷害忠良求自保的行为,感到悲凉而已。
也许这就是现实。
人类的本性,天性使然?
在生死存亡面前,卸去一切伪装,展露出人的本性。
关键是这种本性是那么的扭曲,残忍,无情与疯狂了。
他不能接受,恨不能持刀杀尽这些表面大仁大义,却在做害人勾当的大臣,为天下百姓讨还一个公道?
闹出这么大的风波,害死了无数百姓,不都是这些高高在上的人一手造成的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