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帝国之纵横天下-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樽,高呼喊道:“臣等恭喜王上,贺喜王上,祝公子辛才高八斗,文武双全,载我大魏万古不衰!”

    “在下风国典客农玉谨代风王,恭喜魏王得子,贺喜魏国得公子!”

    “在下鹿国典客陈平谨代鹿王,恭喜魏王得子,贺喜魏国得公子!”

    “在下翰国典客吴来谨代翰王,恭喜魏王得子,贺喜魏国得公子!”

    “在下敏国典客呃斗谨代敏王,恭喜魏王得子,贺喜魏国得公子!”

    “在下竹国典客赵功谨代竹王,恭喜魏王得子,贺喜魏国得公子!”

    五国典客陆续发出恭贺之词。

    看到五国典客如此,不少魏国大臣心中感叹,曾几何时,魏国能有现在这地位,得一个公子,就让诸国派出典客来贺喜,当初先王诞下大公子琅时,曾邀请邻国来乐一乐,结果邻国鸟都不鸟。

    而现在,他们全都是主动来的,并且其中还有三个伯爵国!

    魏国大臣这是第一次感受到,国家强大的好处,心中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

    而王椅上的魏琊却不满足,他以后不光要五国来贺喜,还要让天下诸国一起来贺喜,达到万国来朝伟大宏愿!

    “多谢诸位使臣贺喜,孤,甚是高兴!”魏琊再也没有自称本王,而是自称孤!

    “魏王高兴便好!”五国典客笑眯眯着弯腰作辑回道。

    “诸君入座,今日,不论国事,诸君把酒言欢!”魏琊入座王椅,对着殿下群臣道。

    话音一落,百官陆续入座,刚才离开的十几名舞女,也重新走了进来,又开始载歌载舞,歌舞升平!

    宴会一直持续到亥时,才终于结束,结束之后,已经喝醉的文武百官在下人的搀扶下,陆续离开了王宫,五名典客更是喝的多,风国典客农玉,都吐了三次,没办法,魏国百官一个个上去敬酒,活生生干趴了。

    至于魏琊,抱歉,他偷偷倒掉不少酒,根本没有喝多少,这不是不想喝,而是不敢喝,身为君王,无论身处何地,都要保持最高警惕,这是魏琊当了一年多久的君王,总结出来的。

    魏琊晚上夜宿太宁殿,第二天一早又去藏书阁批阅奏简。

    午时!

    午时之时,魏琊刚不久用了午膳,又继续批阅奏简,批阅了两三道奏简之后,小李子弯着腰从殿外走进来,恭敬的对着魏琊作辑禀道:“启禀王上,风国典客农大人正在殿外求见!”

    “进!”魏琊丝毫没有感到意外,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他相信,五国来使都是带有目的的,不止贺喜自己得子那么简单。

    小六子得到答复,便走着小碎步来到殿外,礼貌有佳的对着农玉做出请的姿势道:“农大人,请!”

    “多谢小公公禀报!”农玉也回了一个礼,轻轻踏步走进藏书阁。

    农玉一进来,魏琊便收起奏简,神情带着淡淡笑容道:“农大人来了,司忠,赐座!”

    PS:“冲榜啊,榜都上不了,最近有点透支了,体力透支,精神透支,我现在的时间是凌晨两点半!”


………………………………

第一百四十二章 推广货币! 1/3

    “诺!”司忠点头应了一声,对着小六子使了一个颜色,小六子得意,马上拿出一个木凳出来,放在农玉屁股下面,这个时代是没有木凳的,全都是蒲团,所以说,这木凳是魏琊发明的,已经普及王宫了,并且不少大臣看到木凳,感觉新奇,也令下人们去坐木凳。

    “哦?这是何物?”农玉第一次见木凳,感到新奇,然后尝试着坐了上去,一坐上去,农玉感觉舒服多了,很舒畅。

    “此物为木凳,坐后腿脚不酸麻!”魏琊淡淡笑道。

    一般坐久了蒲团,腿会很酸,甚至发麻,走不动路。

    “好东西,好东西啊,这次回去,不知魏王可赐在下两张?”农玉坐在木凳上作辑笑道。

    “当然,这又不是什么稀罕物,先说说,不知农大人此次见孤,不知所谓何事?孤这里,刚好也有件事情要跟农大人商议!”魏琊神情依旧带着笑意道。

    “哦?魏王也有事?那不如魏王先说吧!”农玉面露疑惑道,不知道这位魏王有什么事要跟自己谈,莫非也是因为联亲之事?

    “来者是客,农大人先说!”魏琊抬了抬手。

    农玉点了点头,随即笑道:“在下这次前来魏国,不光是恭贺魏王得公子,还有与魏王商议我风国八公主茵何时与魏王公子辛大婚,公主茵之比公子辛大一个月,天作之合,不知魏王怎么看?”

    “待孤公子辛弱冠之时,即娶之公主茵如何?”魏琊没有反对这门亲事,因为这事是之前答应好的,再说了,魏国也不亏啊,又不是自己女儿出嫁。

    “如此甚好!”农玉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次出使魏国,也算圆满结束了。

    “在下说完了,不知魏王要与在下所说事为何事?”农玉再次出声问道。

    魏琊没有回话,而是向司忠使了一个眼色,司忠得意,当即从怀中掏出一个金元宝,一个银元宝,一枚铜钱,然后放在案桌上,供农玉观看。

    农玉见到这些财物,不禁皱起眉头,这事什么意思?贿赂自己?不对啊,自己有什么好贿赂的。

    “这是?”农玉指了指金银铜钱。

    “此乃魏国货币,金为金元宝,银为银元宝,铜为铜钱,孤要跟你说的就是这个,孤想让风国也使用金元宝、银元宝、铜钱作为通用货币!”魏琊神情肃穆,语气不紧不慢道。

    他的目的,就是让风国承认魏国的货币,以后好用金银铜到风国购买粮食,扩大货币市场!

    农玉听完这些,眼睛瞪了瞪,随手拿起一枚铜钱仔细观看,当看到铜钱上的花纹和字之时,农玉不禁赞叹道:“区区一枚铜钱,竟然蕴藏如此美丽的图案!”

    “图案不光是拿来看,也是为了防止伪造,造一枚铜钱,成本为三枚,这样,没有谁能蠢到伪造了!”魏琊露出自信的笑容。

    这句话当然是唬他的,造一枚铜钱的成本不是很高,因为有失蜡法,可以直接灌铜水,等凝固之后,稍微打磨一下,一枚铜钱就出来了。

    “不知一枚铜钱能买什么东西?”农玉谨慎的问道。

    “一枚铜钱,也可称之为一文铜钱,一石粮食,三十文铜钱,一两白银,折算一百文钱,一两黄金,折算十两白银!”魏琊开口解释道。

    “一石粮食三十文钱?其中涨幅最大为多少?”农玉一脸认真的问道。

    “没有涨幅,统一价位,一石粮食三十文钱,除朝廷允许上涨,不论是谁,都不得私自抬高物价,违令者,不饶!”魏琊神情肃穆,不苟一笑道。

    农玉听了这个,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起身弯腰作辑道:“魏王,此事事关重大,不是在下可以断绝的,需要回禀风王,他做抉择!”

    “自然!”魏琊淡淡一笑。

    他相信,风王会接受魏国的货币,不为什么,因为魏国的货币,都是货真价实的金银铜,有极高的保留价值,而不像齐国那种粗糙的刀币,又不方便,又没有保留价值,只要不承认它是货币,他就是一块青铜片!

    一段时间之后,农玉离开王宫,正式踏上回国的路,然而农玉一走,其余四国典客都来见魏琊,都想着联亲,但都被魏琊一一拒绝,理由自然是公子辛还小,说婚配为时过早!

    时间缓缓流逝,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公子辛也正在茁壮成长。

    当农玉回到风国,来到风王面前复命之后,风王大喜过望,也承认并允许魏国货币流通风国,正如魏琊所说,风王没有必要拒绝,都是真金白银,就算不是货币,也能流通。

    大山岭银铜矿也扩大了规模,采矿劳动力达到一千人,一千匹战马作为充当马车,每天都要三百多匹战马,拖着大量银铜矿石运到练银司和练铜司。

    自五月开始,练银司每月可炼制一百万两白银,练铜司每月炼制一万石青铜,源源不断的白银流入魏国国库,使魏国财力上升到恐怖的地步。

    五月底,风王掏出三十四万石粮食,运往魏国,换取十万两白银,这是第一次风魏进行交易,当风王得到十万两白银之后,感觉粮食会烂,而钱不会,随即又从国库掏出一百一十二万石粮食,运到魏国,换取三十万两白银。

    两次交易,让魏国流失了四十万两白银,但也收获了一百四十六万石粮食,或许对于风王来说,这不亏,但对于魏琊来说,这些粮食简直是白得的。

    随着风魏两国通用货币流行,诸国也都渐渐使用魏国的金银铜货币,也拿出国库的存粮,运往魏国换取真金白银。

    魏国来者不拒,不论是陈仓还是新谷,照单全收,只不过,陈仓的价格要比新谷便宜五文钱,毕竟是陈仓老谷,比不上新谷。

    正云十三年、九月三日!

    九月份,无数百姓开始进行秋收,而魏国的百姓,又疯狂了!

    PS:“怎么回事,收藏增加,推荐票不加,王上们,推荐票走起啊!”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再次迎来大丰收! 2/3

    “丰收,又是大丰收,比去年还要多,天啊,我从未见过足足有一丈高的稻禾,这谷粒。。。。”

    “天佑大魏,天佑大魏!”

    “大魏丰收,一年比一年好!”

    “哈哈,发财了,这么多粮食,不知道可以换多少钱,等把这批粮食卖了,我就要盖个大房子!”

    “哈哈,我也有此意!”

    在系统700%加成下,整个魏国的粮产,是去年的两倍,无数百姓为之激动,干起活来全身都是力气。

    一晃数天,魏国百姓都收割掉了稻禾,开始晒谷,将水分晒干,等着朝廷派人下来把粮食买了换钱,造大房子!

    魏国又一次大丰收,引得无数邻国为之震撼,震撼的同时又是羡慕嫉妒,眼红者数不胜数!

    正云十三年十月二十日,流离城、王宫、太正殿!

    魏琊高居王椅,面容平静,文武百官站在殿下,脸上都挂着一丝笑意,今日朝会,公孙信等诸多大将也都在此!

    “启禀王上,今年又是一番大丰收,是去年的两倍,真是天佑大魏啊!”贺秋满脸笑容的弯腰作辑道。

    “是啊,又是大丰收,本官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

    “如今我大魏,兵马强盛,粮草富足,国力鼎盛!”

    “都是王上的功劳啊,王上天命之人,降下大魏,得而天助也!”

    文武百官陆续笑哈哈的说道。

    “好了,孟爱卿,汇报一下你这数月的努力,另外,各郡都上缴了多少粮税!”魏琊挥手轻喝道,神情波澜不惊。

    孟歌闻言,当即从文官队列中站出,神情恭敬的弯腰作辑禀道;“启禀王上,臣这数月时间,总计招募十八万饥民流民,现已全部为魏国百姓,现魏国总计六十六万百姓,其中青壮人口占据十六万!”

    “今年清河郡上缴一百七十万石粮食,南阳郡上缴一百四十万石粮食,南郡上缴一百二十六万石粮食,郑南郡上缴一百二十万石粮食,西河郡上缴一百二十七万石粮食,五郡共上缴六百八十三石粮食,是去年的三倍!”

    魏琊听到这些,不禁惊讶,在自己预料之中,今年差不多能收五百万石左右,没想到,却收了将近七百万石!

    “启禀王上,如今国库已存有九百三十石粮食,白银四百五十万两,铜钱八千六百万文!”

    孟歌禀报完,贺秋也站出来禀报道。

    除了收取粮税的六百八十三万,其余粮食都是风国等国家运过来换白银得来的。

    “呼!”魏琊深深吐了一口浊气,内心颇为兴奋,有了这么多钱粮,足以撑起数场大战了!

    “启禀王上,按照周天子规定,下属国必须上贡宗主国,不知王上准备上贡多少钱粮给予风国?”

    这时,典客田楠站出来作辑问道。

    魏琊陷入沉思,上贡。。。。说实话,他是不想上贡的,因为上贡对他来说,是耻辱的,但形式不同,再加上风国意交好魏国,虽然魏国是风国下属国,但风国从未摆出宗主国的架子。

    “上贡十万两白银吧,田爱卿,这事交给你办吧!”魏琊财大气粗道。

    “十万两?王上,是不是太多了?”贺秋一脸肉疼的说道。

    虽然魏国现在有钱,但一分钱也是钱,更何况十万两,十万两相对于三十四万石粮食,差不多是一个子男国的全国粮产。

    “孤这十万两,岂是那么好拿,孤欲东进,一东进难免要灭掉竹国和敏国,这两国,都是风国下属国,这十万两,算是一种补偿!”魏琊语气深长道。

    俗话说的好,打狗也得看主人,若是这次上贡只交个百两千两,然后魏国把风国两国下属国给灭了,风王不怒才怪。

    听到魏琊的解释,贺秋才终于明白王上的深意,随而退回自己位置,不言一语。

    这个时候,文官末尾一名身穿深蓝色“??”图案朝服的臣子,神情带着哀求走出来,面朝魏琊弯腰作辑道:“启禀王上,微臣斗胆进言,恳求王上莫要妄造杀孽!”

    此人年龄已至花甲,两鬓白发生,背部驼起,面容憔悴,带着一股悲天怜人的意境,这名臣子,名为孔仁,官职太中大夫,铜印白绶,年俸一百二十两!

    “放肆!”

    不等魏琊放话,廷尉犴铤当即站出呵斥一声,魏琊则是饶有兴趣的看着。

    “孔公,你在朝为官四十余年,本官尊老,尊称汝为孔公,但汝污蔑王上妄造杀孽,恕本官大言不惭称汝为孔匹夫,汝今天不解释清楚,哼,本官你跟你没完!”犴铤冷哼一声,面色颇为不善。

    “对,必须解释清楚,否则,本官必弹劾汝!”贺秋也冷喝道!

    “孔公,您口中的妄造杀孽,不知从何处来?王上自登基以来,视百姓为爱子,常常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此等圣君,何来妄造杀孽乎?”孟歌也站出来说道,只不过相对于犴铤和贺秋,语气要平缓些。

    对于孔仁,孟歌是比较尊敬的,不是因为孔仁能力而尊敬,是因为孔仁的品德,值得孟歌尊敬,孔仁,名副其实,十分仁慈,平常只要看到饥民和流民,都会拿出俸禄来救济,不图回报,并且无论有人犯了什么事,他不会惩罚,会口头教育,引人向善。

    其余百官也都将目光看向孔仁,眼中都带着不善之意,如今他们所拥有的,都是靠战争夺来的,若是不打仗,还玩什么,特别是以公孙信为首的将领,更是面露不快。

    面对朝廷大员质问,孔仁丝毫不慌,面容平静,随即不紧不慢道;“王上是圣君,老夫承认,可圣君不代表不会犯错,自王上登基以来,总计发动五次战争,灭南之战、灭青、盛之战、魏鲁之战、魏越之战、灭郑之战!”

    PS:“诸位王上,我们魏国也有邦交啊,能不能帮助推广一下,本王多谢诸位大王了,支援一点推荐票,再来一点打赏支援,保证我大魏一统天下,开拓万世安宁!”


………………………………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东进 3/3

    “五次大战,总计十几万生灵灰飞烟灭,十几万户人家,数十几万百姓为之哀痛,痛失爱子、家父、爱夫,天都为之哀痛,如今王上要东进,又得让无数百姓家破人亡,试问,这不是杀孽,又是什么?”

    “微臣再次恳求王上,莫要东进,即安养生息,抚恤天下百姓,保魏国万世安宁!”

    说完,孔仁深深一鞠,神情带着满满的恳求之意。

    孟歌、犴铤、贺秋等诸臣听到这番话,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感觉对,又感觉不对,有种怪怪的感觉。

    魏琊从王椅起身,面无表情的从高台中间的小楼梯走下,一步一步缓缓走到孔仁身前,静静的看着低着头的孔仁,随开口道:“你说孤妄造杀孽,的确,孤承认,但倘若孤不发动战争,你还能安然无恙的站在这里谏言吗?”

    “世人皆知,软柿子好捏,当初的魏国,虽无战争,但百姓如何?想必你比孤更清楚,也更深刻,如今呢?百姓安居乐业,人人有衣,人人有食,有吃不完的粮食,有穿不完的衣服,天下诸国,对魏国又敬有畏!”

    “孤靠战争,孤靠杀孽,让魏国名声大噪,国力昌盛,你说让孤莫要东进,安养生息,保魏国万世安宁,孤问你,孤如何保魏国安宁?就靠你所谓的仁慈吗?”

    “就算孤不发动战争,总有人会发动,天下诸侯无数,每日都有战争,都有人死去,孤平定南、青、盛、郑,集四国之地合一,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这四国再也不会有战争,这四地,再也不会受到战争的摧残!”

    “一直痛,不如来一次剧痛,这样,以后就不会再痛,天下为何战乱不止?就是因为诸侯太多,到处都是自立为王,永远都有打不完的仗,而孤就是要灭掉天下所有诸侯,一统天下,平定天下战乱,令天下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

    “本来这句话,孤是永远不想说的,但今日有人质疑,孤不得不说出来,你们都记住了,你们身为魏国官僚,无论身处何职,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那就是一统天下!”

    魏琊压着嗓子,气势凛然,特别是说一统天下之时,一身王者之气,浩然迸发,令群臣为之震撼!

    魏琊说完,便怒甩大袖,走到群臣面前,环视众臣,目光犀利的喝道:“唯有一统天下,才能开拓万世安宁,于后世千秋万代,每一户百姓家的窗台,我大魏明月比能朗照之!尔等可明白!”

    “明白!”群臣齐齐弯腰作辑喝道。

    “你们谁做不到,现在可以辞官,现在大魏有用不完的官!”魏琊再次喝道!

    灭了四国,四国不少旧臣都是可以用的,所以说,魏琊不怕有人辞官没人顶替。

    “臣等必当以一统天下为己任,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群臣再次齐声喝道,场面壮观且大气,令人感到无边的霸道和野心。

    最为激动的是公孙信、古兀等将领!

    魏琊转身走回高台,面容肃穆的坐上王椅,群臣也挺直腰板,目光恭敬又敬畏的看向魏琊,至于孔仁,仿佛老了十岁,更加显的无力。

    “微臣辞官,请王上恩准!”孔仁有气无力的弯腰作辑道。

    “准!”魏琊毫不犹豫喝道。

    魏琊希望,整个朝堂之上,君臣齐心,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任何有异心之臣,必须驱逐,就算其品德高尚,满怀仁慈,也不得留!

    听到魏琊的答复,孔仁落寞的脱去朝服,卸下官印白绶,放下笏板,转身离开太正殿。

    “孟爱卿听令!”魏琊轻喝一声。

    “臣在!”孟歌神情肃穆弯腰作辑应道。

    “立即招募青壮,扩军十万,同时继续招收流民饥民,告诉他们,大魏打下每一块土地,都有他们的份,先到先得!”魏琊当机果断下令道。

    “诺!”孟歌沉声应道!

    “古兀、??!⒐?镄拧?倮锖辍⑾暮畹隆⑼鹾蔡?睿蔽虹鹪俅吻岷纫簧?

    “臣在!”五名将领齐齐应道。

    “积极备战,随时东进,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夏侯德,孤给你五十万石粮草,由你大军携带军粮,开赴竹、敏二国边境!”魏琊当机果断的下令道。

    “诺!”众将弯腰作辑应喝道。

    魏琊再次从王椅起身,目光睥睨,傲视天下,“以往攻伐,往往寻求名义,而今后我魏军出征伐战,勿论他人之口舌,和天下,止杀戮,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孤今日立下训诫,即日起,文死谏,武死战,血不流干,誓不休战,兴我大魏,一统天下!”

    庞大的气势和野心,影响到每一名大臣武将,忽然,文武百官齐齐单膝跪地,面容恭敬敬畏作辑喝道:“臣等谨遵训诫,文死谏,武死战,血不流干,誓不休战,兴我大魏,一统天下!”

    “退朝!备战!”魏琊如猛虎呼啸!

    “诺!”文武百官齐声喝道,随即各个充满激情的离开太正殿,为一统天下而努力!

    今日朝堂的事,百官也都自主闭上了嘴巴,决口不提,一统天下的宏愿,隐藏心中即可,以目前魏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与天下诸侯对抗!

    时间飞速流逝,整个魏国又开始一波募兵狂潮,无数青壮投身军营,成为大魏武卒,古兀等各级将领也加大训练力度,争取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新兵,训练成悍卒!

    魏国大规模募兵,引起诸国的注意,最为之惶恐的莫过于鲁国,鲁国因为魏国大规模募兵,不得不强征五万青壮,充入军中,引得不少鲁国百姓为之皱眉唾骂!

    诸国的惶恐,直至夏侯德兵马到达竹、敏二国边境,才安定下来,诸国安定了,竹、敏二国就不安定了,吓的连忙派出使臣前往风国和魏国,去风国请求风王调和,去魏国请求魏王休兵止战。

    PS:“我又来了,烦不烦?嘿嘿,我是来求推荐票的!”


………………………………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东进前夕 1/3

    风国、王宫、养心殿!

    “魏国欲伐竹、敏二国?这是为何?”风王皱着眉头,手中拿着刚刚有人传上来的凑简,凑简的内容就是魏国大军兵至竹、敏边境。

    就在风王始终想不明白魏国动向之时,殿外走进来一名宦官,宦官走到风王面前,毕恭毕敬道:“启禀王上,魏国典客田楠求见!”

    “哦?魏国来人了?正好,孤也要问问魏国究竟想干嘛!”风王颇为不悦道。

    要是竹、敏二国灭了,风国每年就少很多上贡了。

    一段时间之后,田楠匆匆走进来,对着风王弯腰作辑行礼道:“魏国使臣田楠,拜见风王!”

    “平身!”风王面无表情抬了抬手道。

    田楠平身,挺直腰板,直接开门见山道:“我王派使臣见风王,有两件事!”田楠说的同时,也伸出两根手指。

    风王隐隐猜到了什么,皱着眉头轻喝道:“别卖关子,说!”

    “我王欲东进,东进意味着竹、敏二国必灭,我王派使臣前来所谓两件事,这是其中一件!”田楠神情肃穆,不苟一笑弯腰作辑道。

    “什么?东进?开什么玩笑!”风王一下子从王椅上站了起来,神情带着不可思议之色,同时也有些愤怒。

    “难道魏王不知道,楚国帮衬魏国,是为何目的吗?魏国这么做,就是自掘坟墓!”风王脸色阴沉的握紧拳头。

    楚国是向让魏国牵制齐越,他风国也是如此,魏国现在要东进,谁去牵制,这岂不是要毁了楚、风二国大计!

    “使臣不知,我王知晓与不知晓,使臣也不知,使臣只知道,魏国要东进扩大疆域!”田楠不卑不亢道。

    这若是换在以前,给他一百个脑袋都不敢当着风王面前这么说话,但现在不同,魏国实力,不下于风国,甚至,已经超越!

    “混账!”风王顿时怒斥一声,感到田楠的放肆,这是一点都不把自己这个宗主国君王放在眼里。

    田楠丝毫不理会风王的愤怒,当即浮出淡淡笑意道:“我王的第二件事,就是上贡,奉我王之命,携带十万两白银上贡宗主国风国,请风王笑纳!”

    “什么?”风王顿时一懵,愤怒之气顿时消失无影无踪。

    十万两,相对于三十多万石白银啊!

    “魏王的意思是?”风王好像知道魏琊的意思了,十万两,绝不是上贡那么简单,否则根本不可能上贡这么多。

    “这十万两的确是上贡给风王,并且只要灭了竹、敏二国之后,还会给予十万两白银为补偿,不知风王意下如何?”田楠露出自信的笑容,他不相信,总共二十万两白银,风王不动心。

    “呼!”风王深深吐了一口气,陷入沉思,二十万两白银,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好,魏国东进,孤允了,上贡的十万两白银在哪?”

    他最终还是没能忍住二十万两白银的诱惑。

    “就在殿外,风王可以查检!”田楠淡淡回道。

    风王点了点头,随即便走到殿外,当看到殿外一箱箱银光闪闪的白银之后,眼睛都发光了!

    解决了风王这里,田楠便带着人返回魏国!

    时间飞速流逝,当楚国得知魏国东进,楚王熊奈怒砸御碗,感觉养了一头白眼狼,老子养你是让你咬齐越,结果你到东进,特么的!

    楚王熊奈一怒之下,撤掉了齐国边境二十万大军,楚国撤兵,齐国的压力减少了很多,当齐国得知魏国东进,不禁大喜,齐王姜非子深知楚王熊奈的用意,随而也没有发兵伐魏,否则,齐国就是自己跳进楚国的圈套,齐王没有那么傻!

    一场无形的暗流,就因为魏国东进,而破碎!

    正云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流离城城外,魏军军营!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十万青壮已经脱变成合格的士卒,魏国的兵力也因此上升至十五万四千!

    十五万四千大军中,玄魏军骑兵占一万八,弩兵六万六千,长戈兵三万、短戈盾兵四万。

    弩兵的武器,一半为十二石强弩,一半为十石连弩。

    军械司耗时七月,足足打造了十二石强弩四万两千把,十石连弩也是四万两千把,总计八万四千把,去掉用掉的六万六千把,军械司还存了一万八千把,并且现在每天还在制造。

    不光制造强弩,战车也在开始制造,只是规模太小,现在也不过打造了一百辆战车而已,不堪重用。

    另外,这次东进,军械司足足制造了四百万支箭。

    “杀!刺!”

    “弩兵,射!”

    “咻!咻!咻!”

    “玄魏军听令,人字阵冲锋,杀!”

    “步兵压阵!”

    “模拟攻城,步兵压阵!”

    “你们听着,你们的盾牌,一定要靠拢,不要露出一个两个拳头的空隙,否则,城墙上的敌人扔下一块石头,就有可能把你砸死!”

    军营一片火热,各将领亲自带兵训练,甚至还超前的进行模拟攻城,模拟对抗,这当然是魏琊从前世模拟作战得到的经验,增加士卒对战场的熟悉感,以免战时太过于慌乱。

    与此同时,距离流离城二百里外的竹、敏二国边境线,名为古元坡地带,夏侯德率领的一万余短戈盾兵,驻扎与此,守护着此次东进的五十万石军粮。

    而在古元坡对面不足五里处,竹、敏两国联军总计两万兵力驻扎,竹、敏二国虽是子男国,但国力却不弱,常备军队也达到一万多,如今他们结成联军,攻抗魏国。

    不光如此,竹、敏二国也在进行强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