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第一主播-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拓跋继琴认真地说道,
“找我?不,琴儿,我看你不是找我吧?”
拓拔继棒若有所思的笑了笑,指着陇西的方向笑道。
“琴儿,其实大将军人还是可以的!”
“大哥!”
拓跋继琴瞬间便闹了个大红脸,不过拓拔继棒倒是说中了她的心思。
拓跋继琴最讨厌的就是惹她的人,而李行周就算一个,头一个嵬名道已经死了,还是死在她的手中。
。。。。。。
太平公主淡淡地道:“先搁着吧,我去书房整理些东西。”
书房里面,太平公主把灯烛移近了些,静静地看着她收集的情报,仔细地思忖着:“张潮议死了,陇西少了一员大将,这个空缺必然有人觊觎,只是太后登基在即,这时提出来显然不合时宜。
那些人在等机会,这个机会很可能就是母亲正式登基的时候。
新皇登基,有功之臣各有封赏,那时把这军权交给一个保她登基立下大功的人,正是顺理成章。”
狄仁杰之意,是把这兵权夺回来,不让它落在武承嗣手中,眼下最合适的人选,唯有娄师德。
但太平公主的胃口却不止于此,她想把整个陇右的武装力量全部整合在一起,于陇右各道大使之上,设陇右诸军州大使,节制整个河陇西域军政大权。
于公来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河西诸军力量,抵御吐蕃与突厥的联手入侵,确保河西安全。
于私,可以让她控制、影响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而这,无疑需要更细更深的谋划。
角逐之地虽在朝堂,可这功夫还是要着落在陇右,只有那里大局底定,才能一箭双雕。
想到这里,太平公主的眼睛微微地眯了起来,灯光映着她的眸光,像波斯猫儿似的闪耀出诡谲的光芒。
“咣当!”
果然鄯州大捷的消息传入洛阳,还没等李行周的奏章到达,洛阳就立刻下了诏书,传薛讷和李行周进京面圣。
李行周在党项大寨安排了一番人事,让大熊继续掌左翊卫兵权,郭士衡继续发展西北部。
他好不容易在这边积蓄了一些实力,当然不可能因为回京就完全放弃。
作为大胜吐蕃的主要功臣。
李行周此次也是获利颇丰。
郭士衡出任鄯州太守。
卫伯玉出任鄯州副将。
虽然郭士衡一直表现的忠心耿耿,但是李行周还是把他调走了。
他要的是左翊卫完全的成为他个人的私军。
在陇西,李行周还留下了两股军队。
一股是一部分的左翊卫。
左翊卫副将军熊延福
行军长史张守珪
录事参军王行俭
一股是陇右军。
陇右兵备将军燕顺
行军长史杨景晖
录事参军邢君牙
剩下的崔安柿、王思礼、朴景泰、舞阳、李白狮、林云、严挺之、王难得、马燧、王行衍随着他一起进洛阳城。
………………………………
第227章 武皇登基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风景好时节。
离开的时候冷若寒霜。
回来时杨柳已经开始吐出新芽。
洛阳城里,一片旺盛的景象,西市依旧是那么的繁华。
李行周骑在马上,看着那熟悉的街道,熟悉的人流,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洛阳,终于回来了。
能够回到洛阳,李行周的心里更多的是感激,感激那些将生命留在陇西高原的将士,是他们的死换取了别人的生。
。。。。。。
随着这一声怒吼,则天门上敲响了钟声。
满城钟声回荡,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
……
上书劝进的人开始多起来。
朝廷的各级官员、皇室的成员、百姓的代表、僧侣道人纷纷进言,促请陛下登基。
一个多月后,他们发动了第二次“劝进”。
这一次还有一些听到大唐消息后匆忙遣使表态效忠的四夷酋长。
然而,武则天依旧淡淡地回绝了他们的请求。
……
在山呼海啸般的劝进声中,武则天稳稳地坐在龙椅上。
直到山呼之声完全静下来,才缓缓地站起来。
她的神色很严肃、很庄重,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忽然意识到。
原来他们早就知道一定会来的那一天,就是今天!
“天子是这个意思……”
武则天悠扬的声音在金殿上回荡,每个人都听出,一向镇定自若的陛下,今天的声音隐隐有些颤抖。
“文武百官是这个意思……”
“天下臣民也是这个意思……”
“朕,如果继续拒绝皇帝、群臣和百姓的意愿,那就是对昊天的大不敬!”
“所以,朕应皇帝、群臣、天下百姓所请,谨受天命,接受禅让!”
“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声从金殿上荡漾开来,就像则天门上的晨钟,把它的声浪传向四面八方……
武则天站在御案后面。
以君临天下的姿态俯瞰着向她膜拜叩头的儿子和百官。
她早就在接受整个天下的膜拜了。
可今天的意义截然不同。
以前,她是替儿子当这个家!
现在,她是自己当自己的家!
她,就是皇帝!
前无古人的女皇帝!
……
大唐的国号被易为大周,三天之后,武则天正式登基,定年号“天授”。
加开国皇帝尊号为“大周圣神皇帝”。
大唐皇帝李旦,改从母姓,变成了武旦,成为大周皇朝的皇武三思。
武则天身着衮冕礼袍。
在万象神宫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祭祀众神,接受百官朝拜。
大周帝国从此正式开始,她,正式成为大周圣神皇帝。
李唐的皇旗从高高的城楼旗杆上降下。
升起了赤色的武周朝的大旗,神都洛阳成为周朝的皇都。
洛阳成为陪都,将武氏祖宗的灵位请进了太庙。
从万象神宫到则天门,白色的甬道上铺着朱红的地毯。
仪仗肃立两则,长长的红毡地毯上。
武则天身着十二章纹的皇帝龙袍,头戴十二旒冕的皇冠。
独自走在这漫长的通道上。
她,十四岁入宫,成为太宗皇帝李世民身边的一个才人。
她,六十七岁称帝,成为中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女皇帝!
多少风波险恶,多少坎坷不平。
思绪像激荡不息的黄河水,在她的脑海中汹涌着。
女皇登上了则天门。
则天门外的欢呼声顿时山呼海啸,此起彼伏!
大周圣神皇帝站在则天门上。
目光从向她叩头膜拜的人群上空压严地扫过,极目远方。
时近黄昏,夕阳如血。
血色的夕阳照在华丽巍峨的宫墙上。
华丽而森然,令人有一种畏怖的美。
现在,她是这里的主人了!
不是女主人,而是主人。
现在她就是这座宫殿的主人,这大唐的主人!
随着这一声怒吼,则天门上敲响了钟声。
满城钟声回荡,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
……
狄仁杰知道武则天乾纲独断,她下定决心的事情很少会改变。
一个新朝的建立,不是一个人的事。
这个人只是一个代表,真正更迭的是一个新的统治集团。
这个新的统治集团中,有人需要别人为他腾出位子。
有人希望为新朝的统治者立下更大的“功勋”,爬上更高的位置。
也有人一旦得志,有怨报怨,有仇报仇。
而这一切,都藉为新帝登基扫清障碍之名而进行着。
。。。。。。
对于武则天称帝的念头,狄仁杰自然也早看了出来。
对于武则天,狄仁杰心中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
狄仁杰忠于大唐,但他的这种忠,不是忠于李唐一家一姓,而是忠于整个大唐国度,所以他对武则天称帝并不排斥。
在狄仁杰看来,谁当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国家依旧平稳、强大,这个国家的万千黎民百姓能够太太平平地过日子。
而目前来说,确实没有人比武后更具备统治这个庞大帝国的能力。
然而,他又清楚地认识到,几千年来都是男子当国。
武后称帝将比男人改朝换代阻力更大。
所以她若以太后身份统摄大权实是最好的选择。
一旦她想称帝,就不可避免的要实施杀戮,从而必然对这个国家造成莫大的损失。
从他个人来说,他忠于这个国家,也折服于武后的魄力,因此忠于武后这个人。
他拥戴由武后来统治这个国家。
但国家已在武后的统治之下。
他对武后非要争得皇帝这种尊号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并不认同。
同时,他更清楚,武后年事已高,一旦武后过世。
这个帝国终究还是该回到李唐宗室的手中。
如果由武氏继承这个帝国,必将为这个帝国酿成更大的动荡,原因是武氏子孙中没有一个堪为一国之主的人杰。
另一方面,李唐已历经三代帝王,对大唐的统治根深蒂固。
这种影响绝不是武后这个李家的媳妇称帝区区数年就可以抹杀的,哪怕她杀戮的再狠也不可能,除非给她三五十年的时间来统治这个帝国。
用至少十年的时间培养一位继承人。
可她还能活那么久么?
狄仁杰轻轻吁了口气,忽然想起前几日太平公主设宴相邀的事来,心中不由一动。
“李唐宗室不兴,想要振作宗室的,都被陛下杀光了,但是……太平公主作为陛下最宠爱的女儿,却没有被陛下看作一个威胁,这就是‘灯下黑’了。”
“武三思与庐陵王怯懦平庸,皆非大才。”
“数遍李唐宗室,如今只有这位太平公主颇具才干。太平邀老夫赴宴,诸相作陪,看来她是有心涉足朝政了,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啊!”
“武后谋取帝位,不得不倚仗武氏一族,太平争权,所恃者也只能是李唐宗室,如此一来,她就得尽最大可能保护李唐宗室。”
“那么……李室复兴便有了一线希望……”
狄仁杰想到这里,暗暗地点了点头,心中已然拿定了主意。
。。。。。。
大周朝建立了。
武则天追封五代,整个亲族鸡犬升天。
由于武则天自己都有六十七岁高龄了。
武家已没有她的长辈,平辈的早被她杀光了。
所以便大封其侄及侄孙为王。
武三思封梁王,武承嗣封魏王,武攸宁为建昌王,武攸归为九江王,武攸望为会稽王,武懿宗为河内王,武嗣宗为临川王……
武氏诸姑姊妹皆封公主。
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免除天下所有武姓人家全部赋役……
武则天正在万象神宫召开一场盛大的家宴,召集所有皇亲国戚共庆太平。
万象神宫,也就是明堂。
明堂是天子朝会,讨论国家军政大事之所在,用来召开家宴,载歌载舞,酒肉飘香,未免有失庄重。
但是武则天就是要在这里开。
开耀元年也就是高宗李治驾崩的前一年。
武则天曾想在大明宫宣政殿宴请百官和命妇。
但是太常博士率领一群文武大臣严辞反驳:宣政殿是正殿,是天子朝政之所在,庄严肃穆,岂可用来吃吃喝喝!
虽然那时武则天早已大权独揽,但高宗李治毕竟还活着,太常博士等众大臣理直气壮,她也不敢一意孤行,只得强忍被拂逆的羞怒,改在麟德殿设宴。
这件事她没有忘,九年后的今天,她做了皇帝。
她偏要在这座比当年的宣政殿更恢宏、更庄严、更耀煌的万象神宫举行宴会,谁还敢说三道四!
。。。。。。
武则天方下肩舆,却见一个宫女领着太平公主前来。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与前朝高宗皇帝最小的女儿,武则天一生共育有四子两女。
大女儿被其亲手掐死后嫁祸于王皇后,而后王皇后被废去位,武则天顺势登上皇后宝座。
四个儿子中的前两个也被武则天所杀。
三儿子被废掉皇帝位后远贬房什已近十载。
最小的儿子李旦虽在京中,却被吓破了胆,终日大不出二不迈,对这位母亲只有畏惧。
说来说去,生下的六个子女中。
唯一一个敢于主动亲近这位母亲的就只有最为晚生的太平公主。
而武则天亦将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在了这个小女儿身上,对其宠爱溺爱到了极处。
除了不允许太平公主干预政事之外,其凡有所请,武则天从未拒绝。
自去岁以来,太平公主患病在身后缠绵榻多时,这一年多来鲜有进宫。
直到半个月前才渐渐的好利索了。
眼见是太平公主到了,武则天脸上顿时有了笑意。
太平公主扶着母亲下了肩舆,两人言笑晏晏的向内宫走去。
那情形真是好一番母女天伦图。
回到屋内坐定之后,眼见今日的太平公主特别的乖巧逢迎。
武则天欢笑之余转过身对太平公主道。
“这不是个好相与的,今日如此,必定又是瞧上了朕的什么好物件?”
太平公主闻言一笑,却没多言ā话。
她虽然深受武则天器重,但是这种皇家事故,她还是不便插嘴。
武则天说完,伸手点了点太平公主。
“乖儿,说吧,你又想要什么了?是金珠,香粉,还是园子?”
“这些东西母亲赏赐实多,女儿若是再要岂非就是贪而不知足了……”
太平公主展颜一笑,那模样像极了年轻时的武则天。
而这也正是武则天如此宠溺她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日,女儿既不要金珠香粉,也不要园林田亩却是来向母亲求一个人的……”
“谁啊,值得你如此惦记?”
“清河李行周!女儿府上正好缺着一个文辞之臣,我看他就最为适宜“
“我要李行周……”
太平公主此言一出。
太平公主虽然尽力保持着神情不变,但眼神却猛然一紧。
原本面è和乐的武则天眉头一紧。
“李行周?自你去岁染病后便少有外出,什么时候见过他了?”
太平公主容貌美但这种美貌却并不以柔弱取胜。
尤其是那双剑眉令人过目难忘,此时猛一扬眉,顿时就有一股英气勃勃而出。
“李行周的名号如今洛阳城谁不知道。”
“母亲!”
太平公主一声嗔怪,随即接着说道。
“女儿知道李行周在科举上的举动,心有好奇,于是便去了三碗倒,想看看那李行周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居然敢在神都如此狂妄……”
闻听此言,太平公主心中一动,武后没说错。
这位太平公主可真不是好相与的。
武则天挑了挑眉头。
“如何?”
“女儿赶得倒是巧,方到园处就正听着有一个乐伎在唱词,那词……”
脸上有了淡淡笑容的太平公主说到这里时竟然有些词穷,往日伶牙俐齿的她居然不知该如何形容那首《生僻字》了。
略一停顿之后,她索将那首让人一听之后便过目难忘的曲子词给轻了出来。
唱完之后,太平公主悠悠一声叹息。
“这茕茕孑立,这字宇句句就像都说到了人心,能听到这样的曲词,不瞒母亲。”
“纵然是女儿也不免为之心弛神摇原本满腔的怒气竟被这一首曲子词给浇灭了不少……”
“确实好词!婉儿,你且记下了,稍后着乐师们用心习练改日咱们也好生听听……”
“还不止于此。那乐伎方唱完这首曲子词,李行周又唱了一首《沧海一声笑》的歌诗,亦是绝妙神品让人一听之后便再难忘怀……”
言至此处,太平公主起身从御案上拿了一支紫毫御笔,就那么敲着身前的刑窑白瓷茶盏。
循着李行周当夜的语调将《沧海一声笑》写了一遍。
完之后,太平公主看也不看那被她敲出了许多小缺口的茶盏。
双眼闪动着亮晶晶的光芒说道。
“女儿府上竟无一个文词之臣能与这李行周比肩的,母亲……”
不容太平公主再多言,武则天先已把话给堵死了。
“你要别的皆可,但这李行周不行……”
“李行周在陇西是有功劳的,朕怎么可能让他跟你去做文臣”
这许多年来,太平公主凡有所求,武则天还真没有不答应的。
………………………………
第228章 一官半职
太平公主心中满是委屈,苦求着只是不依。
看着这个跟自己年轻时几乎一模一样的小女儿,武则天难得的心软了一下,但也只是一下而已。
李行周是断不能给她的,随着太平公主求肯愈多。
武则天心里慢慢有了些烦躁,脸è也随之yin沉下来。
便在这时,太平公主突然轻咳了两声。
待太平公主看过来时,太平公主向她打了个眼
这时,太平公主终于注意到武则天脸色的不对了,当下住口不再多说。
有四位兄长的遭际在前。
尽管太平公主独得宠爱多年,但当面亲眼母亲脸沉时心中难免有些忌惮。
李行周没要到。
心堪称骄纵的太平公主自然快活不起来。
勉强陪着母亲说了一会儿话后,便起身告辞。
“算了,就让李行周到时陪你说说话吧。”
良久,武则天缓缓开口道。
从宫中出来,太平公主的心情就一直不好。
直到鞭打了两个眼è不到,词候不周的随行从人后,才勉强觉得爽利了一些。
“公主,是回府,还是去园子?”
随从小心翼翼的来问行程,却惹得太平公主又是一阵心烦,少不得又是两鞭子过去后方才烦躁声道。
“回什么府?去园子……”
车马拼耕,沿途所遇之车驾无论士庶官宦莫不闻风避让,太平公主一路出城顺利的返回了公主府的园子里。
在园子中闲走了一回后心里还是安静不下来。
自小叛逆心就极强的太平公主最终咬了咬牙。
此时李行周刚刚看完快马从崇文馆里拿出来的书序。
刚走到口,却不防户猛然被人从外面推开。
这下子,那扇椎开的就结结实实的撞在了李行周的鼻子上。
一阵剧痛袭来,迈步而入的太平公主刚一进就见到李行周捂住鼻子,眼中被刺激的泪水直流的尴尬模样。
刹那之间,太平公主的心神一阵恍若时光倒流,她又回到了十年前。
十年前,在洛阳,她推开了一扇户,撞上了在里面不安的等待着她到来的那个人。
那一年,那个人一如李行周这般的年纪……如李行周这般的俊朗。
那一年,那个人也是因为紧张在屋里走来走去,正走到边时却被她猛然推开的户给撞住了。
那一年,那个人被他撞中的同样也是鼻子。
也就在那一年,在无数次拒绝之后,她终于放弃了,最终那个人没有成为她的驸马。
那个人的名宇叫李行周,早已病逝的李行周。
太平公主伸手掏出绢帕,走到李行周面前递过去。
“你没事吧?”
与十年前一模一样的问话。
甚至连太平公主自己都没有察觉,她说这句话时语调里居然带着一丝温柔。
久违的温柔!
。。。。。。
“李将军,请随我来。”
宦官从前引路,两旁兵甲林立。
宫殿辉煌威严庄重,让人进入这里就忍不住要屏息凝神小心翼翼。
所谓龙威煌煌,从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现。
可是李行周完全安之若素。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两年多,他早已练成了荣辱不惊。
他早已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思维。
因此现在就算是“附身”在了李行周身上,生活在了一个等级森严的新环境中,就算是面对皇帝给他下跪了,心中仍是只有一视同仁的淡漠。
御书房,武则天凭案而坐正在处理一些来自河东与河北的灾害奏折。
武则天眉头微拧凤颜带霜,很显然心情并不十分美丽。
“启奏陛下,李行周到了。”
近侍宫人小心的道。
武皇后没有搭理,聚精会神眉头不展。
近侍宫人不敢再奏,小心翼翼站到了一旁。
过了良久,武则天看完了手中的折子才悠然道。
“何事?”
“李行周到了。”
武则天仿佛想起了这回事。
“叫他进来。”
李行周走进了御书房,目不斜视站立于御案前,拱手而立。
“臣李行周,参见陛下。”
除非是在朝会庙堂的那种正式场合之中,大唐的礼仪倒是并不繁琐。
奴化的现象也没有明清时代的明显。
见了皇族和上官未必就一定要下跪。
武则天生了一对不怒而威的龙睛,居高临下的看了李行周一眼。
突然感觉之前胸中所压的那一股抑郁之气至少淡去了一半。
男人喜欢看美女,常用“秀色可餐”来形容一名漂亮女子带来的视觉享受。
出于异性相吸的原则,女人又何尝不喜欢看帅哥,同样是一种赏心悦目。
更何况,这是武则天第二次见李行周。
。。。。。。
当日武则天见了李行周就有些意动。
甚至她还问过李白狮。
“以你之见,那李行周与冯小宝相比,孰美?”
这一问却是让李白狮难答的很,想了片刻后才道。
“二人难比”
武则天笑了。
“是,小宝粗鲁无文,李行周士子出身,又确有才华,两人诚然不好比。那依你之见,李行周与沈南谬相比,孰美?”
沈南谬本是一御医,最近才成为武则天新的男宠。
这人是世代医家出身,书自然是读过的,人也是公认的白脸型美男子。
李白狮略一沉吟之后,又道了:
“二人难比”
“噢?。”
“薛左卫与沈御医可解陛下之孤寂。那李行周有胆有才,将来或可解陛下政事之忧。两类人用途不同,如何可比?”
武则天听了这番言语没多评说什么,片刻后道。
“婉儿你这就回去,且看看李行周别被那些个他得罪下的权贵给生吃了。待其入崇丈馆之后你也多留意些,这个小人儿还是值得好好调教一番的,若是早早被人毁了未免可惜”
”是。”
李白狮答应之后摇了摇牟中的那只金铃,天子车驾随即应声而停。
她正要下车时,却听身后武则天随意慵懒的声音传来道。
“李行周美则美矣,可惜太瘦弱黑了些。罢了,你去吧!”
李白狮微笑着离开。
。。。。。。
武则天早就遗忘了少女怀春、青涩懵懂的那种感觉。
从来就不会以貌取人的去评定一个人的才学品德。
可是这不妨碍她对英俊男子的一番审美情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武则天也概莫能免。
她对李行周的第一印象很不错。
特别是经过与吐蕃的鏖战之后,李行周更是多了一些铁血之气。
“真乃天人仪表龙凤之姿,怪不得太平见了他就心如撞鹿念念不忘……”
“豆寇年华的少女,又如何能抗拒此等美男子的吸引呢?”
武则天心中暗忖。
她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还不露声色的略微点了一下头。
李行周不卑不亢的低眉顺目立于御陛之下。
却将武后脸上稍闪即逝的这一抹微表情失之于眼底。
挺好,这是个好的开始!
虽然武则天现在还没有成为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只不过眼下审视李行周,她就像是许多女孩儿的母亲一样。
用的是一种“未来岳母”的心态与眼神。
单从外表来讲,李行周无疑很让武则天满意。
但这个时代的女子、尤其是出身高贵的豪门女子选择夫家,首先看重的不是外表,而是男方的门第与血统。
武则天要给自己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择婿,非但不能免俗而且更为挑剔。
当然,光有血统门第和出色外表是远远不够的,武则天从来就是一个“实干家”。
她绝不会全凭一些道听途说的传言和虚妄的东西就定下宝贝女儿的终生。
否则就不会有前面那么多的落选驸马了。
今天的召见,差不多就相当于是武则天这个未来丈母娘。
给李行周来的一个机会。
有陇西战功的加持,武则天看李行周的眼神更加不一样了。
此前,也不知道有多少出身高贵、外表出众更兼才学过人的“准驸马”。
被这位挑剔又严苛的未来丈母娘给淘汰了。
“李行周,你雪夜破鄯州,立下殊功,理当赏赐。”
“随军破吐蕃,更是大功劳一件。”
武则天的声音是很平静很威严的那种“官方口吻”仿佛不带一丝个人情感,说道。
“你自行说来,想要什么样的赏赐?”
李行周明白,身为执掌权柄、日理万机的陛下。
要如何封赏一个微功之人都犯不着亲自来操刀。
眼下这个问题,无疑是在考察备选女婿的“三观”。
“回陛下,臣想要一官半职。”
李行周的回答也是相当的简洁,不加任何思索。
武则天不由得眉梢略微一扬。
“永不殊用李行周。”
可是她当时说的。
虽然在吐蕃大战的时候,李行周被任命为左翊卫大将军。
但是,在这都是暂时的。
李行周的回答完全出乎了她的意料之外。
按理来说,九成九的文武官员都会对这种赐赏当面的客气推诿一番。
说上一通“忠君报国份内之事”的客气话。
然后以一种受之有愧的姿态,不得不接受赐予的奖赏。
更少会有人当真主动开口,索要奖赏的名目。
武则天顿时对眼前这个英俊的年轻男子多了几分好奇,言道。
“你想要何等的官职?”
李行周很平静的说道。
“臣想要策马扬鞭,为陛下保境安民尽诛来犯之敌;或披坚执锐值守京都宫掖,尽效犬马之劳。”
求任武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