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顺皇朝-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事,陆承启都是心知肚明的。当初答应开榷场,顺辽两国互通商贸,很大原因也是基于这一点。不过更重要的是稳住契丹人,让他们不至于每年南下打草谷。大顺获得发展的良机,得以整军备粮,伺机一雪前耻。
见陆承启陷入了沉思,周芷若扬起秀气的面庞,柔声问道:“陛下在想些什么?”
陆承启回过神来,笑道:“朕在想,皇庄在梓童手中可算是找对人了。以后朕的开销,可就全赖梓童‘打赏’了……”军国大事,不需要让周芷若知道。陆承启转移话题,不过是想旁敲侧击一番,得知皇庄近况罢了。
周芷若闻言,掩嘴偷笑道:“臣妾怎么敢打赏陛下?不过皇庄这一年来,确实赚了不少,单单是海贸一项,便有四百万贯的进项……”
“四百万贯?!”陆承启被吓了一跳,他可是对经济最敏感的,四百万贯,几乎等同于之前的盐税了。单单是皇庄,便有四百万贯的收入,那整个大顺的海贸,又有多少收入呢?陆承启现在期待舶司的账本奏疏了,这说明大顺的海贸,扎扎实实地往前踏出了一步!
“其实按照实际贸易量来说,并没有这么多。只是倭国那边银贱铜贵,才有如此收益。”周芷若淡淡地说道。
陆承启倒是知道日本有个石见银矿,是现在最易开采的银矿,也是开采量最大的银矿。因为铜钱匮乏,日本的白银泛滥,才导致银贱铜贵的现象。与日本贸易,可谓双赢。大顺得到了较贵的银子,日本得到了较贵的铜钱。日本的银子流入大顺后,又会被铸成银币,再流入日本去。说来也怪,银子在日本不值钱,可银币在日本可不得了,价值远远高过银币本身的币值。
没办法,日本的铸币太粗糙,连日本人自己都不认可,到头来只能使用大顺的铜币。现在有比铜币更加搞币值的银币,金币,在物以稀为贵的至理下,流入日本的银币金币也因此升值了,其价值远远高于本身的币值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32/html
………………………………
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庄事宜 下
大顺的银币是一枚制作极其精良的银币,是大顺朝廷着令钱监制造,并由大顺天子陆承启下旨,着令户部发放给文武官员作为俸禄,以及禁军边军和厢军饷银的正规货币。( )︾頂︾点︾小︾说,x
这银币,由银白铜和锡等金属制成的合金,约重五钱六分七厘。正面由大顺龙旗的图案,以及“大顺银币”四个正体楷书字;背面则是长安城中皇宫的宣德门图案,还有“大顺洪祥二年制”的字样。银币的边上,还有防磨的突起,摸上去很有手感。想要仿冒,可不容易。
大顺一推出这样的银币和金币,立时被周边国家疯狂追捧。奈何这样的银币金币被大顺管控得很严,发行量又不大,流出的实在太少。物以稀为贵,自然就成了稀罕之物了。
这些情况陆承启都是知道的。随着监察司的壮大,不少暗探进入了别的国家,掌握了许多一手资料。听了周芷若的话,陆承启也能第一时间明白是怎么回事,又是欣慰又是怜惜地说道:“都是梓童的功劳,说吧,要朕赏些什么给朕的好皇后?”
周芷若幽幽地说道:“臣妾哪里敢讨赏,陛下说棉纺厂能赚钱,可在臣妾手里,棉纺厂一直亏钱啊……”
陆承启一愣,这个他倒是没有预料到。不过转念一想,陆承启也就明白了。棉花的好处,陆承启是知道的,可天底下的百姓不知道啊!哪怕是上了《大顺民报》,在产量没上来前,也是白搭。这个年头。百姓们习惯了丝绸和麻布。棉纺的衣裳还没有普及。只有广南西路滇黔的人知晓有这种东西可以做衣服。这般一来,受限于产量和销路,亏损也是情理之中。
想通了这一点,陆承启哈哈大笑道:“梓童何必苦恼,不过是亏损些钱银罢了。做生意嘛,便是这样,有赚有亏。要是稳赚不赔,怎么算得上是生意呢!”
“陛下是没有本。自然不知道亏了多少。单单是买田地,便用去了百万贯钱。虽说幽云十六州的田地便宜,且不甚肥沃。但数量一多,钱银定是少不了。再加上雇佣种地农户纺织棉花的女子,每月工钱都要倒贴过万贯钱。再加上兴建厂房等,算下来,一年亏损不在两百万贯之下……”
周芷若的幽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皇庄钱不少,可花钱更厉害。先前监察司的所有经费,便是从皇庄支出。还有军器监也要补贴一些。现在监察司有了自己的门路,所需经费也不是太多了。军器监的投入又大了。本来皇庄就养着几万号人,还有十余个福利院的拖累,现在又加上棉纺厂的亏损,似乎都有些入不敷出了。
陆承启抚摸着周芷若的秀发,安慰道:“即便是亏了,又如何?会赚钱不是本事,会花钱才是本事呢!朕这么会花钱,梓童应该很崇拜朕才是。”
周芷若听了,又好气又好笑:“陛下!”
“好了,好了,朕知错了。你这九阴白骨爪是谁教的,该不会是梅超风吧?”在周芷若使出女人必杀技,掐人这一招后,陆承启不得不投降了。女人似乎天生就会这一招,掐起人来简直痛不欲生。好在周芷若还算贤惠,顾及陆承启的面子,没有很用力。陆承启的表情也很到位,周芷若见状也是乐不可支。
两人闹了一会,陆承启才说道:“梓童,其实亏钱不一定是坏事。”
周芷若不明所以,眨着明亮的眼睛,无声地询问着。陆承启是皇帝,的角度自然是不同的:“你想啊,皇庄现在养活着几万号人。这几万号人里面,起码有着几万户百姓对吧?”
周芷若点了点头,似乎也明白了陆承启的所指。“皇庄养活了几万户人家,便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了。这几万户人家的生活开支,又会养活许多人。像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这些行当,哪家哪户不用?带动起了消费,就能让更多人有了活计,这可是大功德一件啊!”
周芷若从未想过这个问题,陆承启的话无疑给她莫大的震撼。“幽云十六州,朕决意改成种棉花的和养马场,如此一来,田地便不产粮食了。江南地区则开垦良田,专职种田养蚕。届时南北互通有无,赶车的,装卸的,跑船的,卖粮的,卖棉花的,卖马的……这些人,都托了皇庄的福,才有了生计活下去。这样一来,皇庄肩负的,可就是几十万百姓,甚至过百万百姓的活计了。梓童把皇庄打理成这样,帮朕稳住了民心,大顺社稷的稳定,梓童可是第一功臣啊!”
周芷若听了,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么厉害。可她还是有疑虑:“可若是皇庄不赚钱,那几万人都养不活啊?”
陆承启笑道:“投资的第一年,总是要花费多一些的。买地建厂,总是要花钱的。可现在汇通银行慢慢有了起色,丝绸厂也在盈利中,更别说与辽国倭国的商贸了。熬过今年,下一年便开始盈利。届时,朕还有更多东西,需要皇庄去研发生产呢……”
周芷若听了,那些不高兴都抛到脑后,开始计算起能赚多少钱。陆承启笑道:“梓童都变成小财迷了!”
“小财迷不好吗?”周芷若听了,嘟起嘴,别过头去,佯作不理他。
陆承启笑道:“怎么会不好,朕的钱袋子可是梓童管着的,自然是越多越好了。要是哪天梓童不给朕钱银,朕可是一穷二白的了……”
听得陆承启说得凄惨,周芷若“扑哧”一笑,说道:“陛下,别说这皇庄,天下都是你的,你怎么会一穷二白?”
陆承启叹道:“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若是朕真的对百姓索求过度,天下百姓不揭竿而起才是怪事。陈胜吴广,犹在昨日;黄巾之乱,哪敢忘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朕既然做了大顺天子,便要对百姓负责。梓童知书识礼,定然懂得这个道理。朕有梓童为贤内助,定能成就中兴大业!”(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32/html
………………………………
第四百一十六章:天子脚下
周芷若听了,又是感动,又是欢喜,低声说道:“臣妾哪有陛下说得这般好,不过是陛下所托,臣妾便用心打理罢了。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
陆承启笑道:“怎么,梓童不喜欢听朕的夸奖吗?”
“不是的,臣妾只是……只是……”
陆承启说道:“朕知道,朕都知道。好了,时候也不早了,再不睡一会,恐怕朕又要去忙了,睡吧……”
“哦……”周芷若乖巧地挪开了压在陆承启怀中的身子,躺了下去。上午消耗了太多脑细胞的陆承启,也抵挡不住一阵阵袭来的困意,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周芷若因为心情紧张,只是闭上了眼,却毫无睡意。等了半天,都感受不到枕边人的动静,直到传来轻鼾声,周芷若才睁开美目,转过头承启的面庞。又是如释重负,又是一阵失落,周芷若心情复杂地望着陆承启,几次想伸手抚摸,却在紧要关头缩了回来。
时间悄然过去,陆承启也不知睡了多久才醒过来,睁开眼睛一旁的可人儿也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陆承启轻手轻脚地下了床,再温柔地帮周芷若盖好被子,穿上黑舄后,慢慢地出了仁明殿。
刚一开门,便见到高镐倚着仁明殿前的柱子,睡得正香。听到开门声,这个小太监才猛然醒过来,见到陆承启盯着自己,高镐吓得连忙跪在地上:“小的不知道皇上醒来,自己却贪睡误事,请皇上责罚!”
陆承启白了他一眼。问道:“起来说话。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高镐爬将起来。不知如何作答。他也是睡得迷迷糊糊的,哪里知道现在什么时辰了?好在高镐脑子转得快,伸手到背后唤来了一个宫女,问道:“今个是什么时辰了?”
那宫女答道:“是申时一刻了。”
高镐连忙对陆承启挤出一个笑脸说道:“回禀陛下,现在是申时一刻。”
陆承启没好气地说道:“朕的耳朵没聋,听得到。你啊你……”用食指对着高镐晃了晃,却没有说出什么来。
高镐也满肚子委屈:“陛下,可不能怪小的啊。小的才睡了那么一小会。先前小的可是把一干大臣都阻拦了下来。要不是听说陛下在午憩,他们能把垂拱殿拆了呢。陛下你是不知道,这些大臣好似疯了一样,一个劲吵着要觐见陛下,小的拦都拦不住,好在御前侍卫及时赶到,才把这些大臣隔开了。陛下你的手上都被他们推搡出黑块来了……”
“哦,竟有此事?”陆承启没想到,昔日御史台堵垂拱殿一事。又再次发生了。这次似乎更加严重一些,听高镐这么说。这次可比上次大阵仗多了。不仅有御使官,谏议大夫,便是满朝文官,都来了过半。势,是想要逼迫陆承启放弃这十品官制,不达目的势不罢休。
“可不是,陛下,这些臣子好生过分。陛下为国事操劳,殚精竭虑,这些臣子不仅不为皇上分忧,反而质疑陛下的新政,实在该杀……”高镐愤愤不平地说道。
陆承启瞪了他一眼,高镐连忙止住声音,开始掌嘴道:“小的该死,竟妄议国事,小的该死……”
陆承启没好气地说道:“念你是初犯,朕就不罚你了。今日你阻拦这些大臣有功,功过相抵。去,把朕的常服拿来,朕要出宫。”
高镐是有经验的,大臣们一开始堵截陆承启,陆承启就要开溜,用捉迷藏一样的方式避开这些烦人的大臣。是以他早有准备,衣衫都备好了,就等陆承启发话。
为什么陆承启不舍得撤换高镐?虽然他有时候是有些迷糊,但服侍人的本事真不是盖的。极其用心地把陆承启的生活习惯都记住心中,便是遇到大臣堵截一事,他也牢记在心。这样的贴身小太监,不好找啊!
换过常服,陆承启从拱宸门出了皇宫,进了延福宫后,再从延福宫到长安城大街上,都用了近小半个时辰。高镐问道:“黄公子,我们这是要去哪?”
陆承启望了望身后那些以极快速度换了常服的御前侍卫们,心情大好。今日早上在大庆殿中就已经被他们弄得头昏脑胀的了,难得避开了他们,怎么都得庆贺一番。
只是还有一件事,陆承启放心不下。
“去大顺民报馆。”
高镐的聪明之处在于,陆承启的旨意他从来不问为什么,而是先做了再说。不过高镐这个小太监,对长安城也不熟悉,他这么问,完全是代替身后御前侍卫们问的。那些个御前侍卫也是感激,对高镐投去一个感谢的眼神,便在前面领路了。
一路走去,陆承启发现在主街上,一群身穿工部官吏,在督导着一群只穿着单薄麻衣的工匠,在用铁凿一下一下地开凿青石板。不消说,这定是在为铺设驰道铁轨做准备。
好在长安城的主街够宽,足以容得下五辆大马车并排同行,至于驰道的铺设,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陆承启瞧得有趣,停下来驻足观/br>;这时,一阵秋风吹来,饶是陆承启穿得够厚,都觉得有些凉意。陆承启刚想过去问一下那些工匠冷不冷的时候,一个工部胥吏,挥着手中的皮鞭,作势要打一个工匠。
陆承启瞧得真切,这工匠嘴唇都冷得发青,整个身子都哆哆嗦嗦的,是生了病。
鞭子毫不留情地挥打在那工匠的身上,承启紧咬牙齿,双拳紧握,青筋都出来了。
“高镐,拿我的令牌过去,敢放肆!”陆承启咬牙切齿,一字一句地说道。
其实莫说陆承启,便是路人都去。这些工匠本就衣裳单薄,又劳着死力气。出了汗都没时间擦,被秋风这么一吹,感染风寒是迟早的事。这些胥吏不仅不体谅他们,反而一个劲地鞭打,哪一个有同情心的百姓去?
路人的指指点点,那胥吏挥动起鞭子来更加起劲。陆承启杀气毕露:“天子脚下,都有这般恶吏。大顺境内,又哪里少得了去?”
身后的御前侍卫们听了,皆缄默不语。高镐则拿了令牌,走过去大声喝道:“住手!”(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32/html
………………………………
第四百一十七章:大快人心
高镐到底还是稚嫩了点,这一声大喝,连自己的底子都泄了出来。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頂點小說,x他面目清秀,再加上自幼净了身,声音尖且刺耳,怎么像是一位女扮男装的女子。虽然他竭力扯着嗓子,可还是有那么一股阴柔的劲透在里面。
为首那恶吏正待再挥动鞭子,被高镐这么一喝,似乎吓到了。不过这恶吏似乎有些犯浑,又踹了一脚那不知道是疼还是冷得直打哆嗦的工匠,然后才咧着嘴,收回了皮鞭。那恶吏走上来,右手拿着皮鞭,颇有节奏感地往左手上,一下又一下地轻打着,歪着头把高镐从头到脚打量一番后,才邪邪一笑道:“哟呵,哪里来的小娘皮,竟敢多管闲事啊?,也不像是这老小子的个小娘子嘛,难道是这老小子的女儿?”
这话说罢,他身后的那些胥吏都哈哈大笑,笑声里的**亵意味不言而喻。更有人起哄道:“依我这小娘皮是来救父了,哈哈哈……”
高镐听了,一张白秀的脸涨得通红,更像是一个女子了。他如此年少,便做了天子的贴身侍卫。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更何况是天子跟前的红人?高镐自从做了陆承启的贴身小太监后,哪里被人如此奚落侮辱过,登时也顾不得掩饰了:“放肆,竟敢消遣咱家?”
“咱家”这个自称,可是内侍宦官们的专用,全身零件齐备的男人,是不屑用这个自称的。那恶吏一听,“不得了。惹着大人物了!”
他们在长安城中。也算是地头蛇了。知道长安城中,有两种人是他们这些胥吏惹不得的。一种是官,一种便是宦官。宦官出宫,那是得经过特别批准的,通常都是传递圣旨,或者圣上口谕之类,再不济也是奉了某个娘娘的口谕,出宫采办些事物。得罪了官员还好说。不过是罚些俸禄,最多也是被清退而已,没伤到筋骨。可若是得罪了宦官,他们这些没卵蛋的可小心眼了,记住你之后千方百计整死你都不算是奇事。毕竟太监嘛,心理扭曲很正常,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也不过是为长安城的百姓们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陆承启没有拙劣的表演,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了那被鞭打的工匠身上。先前那工匠还哆嗦着身子,到现在似乎都没动静了。
“你。去工匠怎么了。”陆承启转过头,对身后的一个御前侍卫说道。
那御前侍卫得了旨意。一拱手便往高镐那边走去。到底是皇宫出来的御前侍卫,武功暂且不说如何,倒是挺会审时度势。知道陆承启的本意是微服私访,他怕自己说漏嘴了,泄露了陆承启的身份,坏了小皇帝的大事,他便是有几条性命都保不住了。索性什么都不说,陆承启叫做什么就是什么好了。
高镐正想说什么的时候,见到这御前侍卫带着朴刀走上前,一句话都不说,便扶起了那工匠。陆承启远远地那工匠紧闭着眼,脸白口唇青的模样,似乎危在旦夕。
御前侍卫不敢再乱动,向高镐询问道:“怎么办?”
高镐到了嘴边的话被硬生生地打断了,一时间也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周遭围观的百姓渐多起来,对着他们开始指指点点。
那些个恶吏见来了一个年轻的小公公后,又来了一个带刀的便衣,纷纷猜测是不是捕快来了。他们平日里也就有欺负一下这些工匠的本事,哪里见过如此阵仗,心惊胆战之下,哆哆嗦嗦地都快要给高镐他们跪下了。
高镐稍稍一转身,回过头以目光询问陆承启。陆承启点了点头,高镐心中大定。服侍了小皇帝这么久,高镐还是知道一些小皇帝的习惯的。这个时候,该是以救人为主。
“去太医局,请太医过来救治。”高镐淡淡地说道。
那些个恶吏,似乎得了大赦一般,正待争前恐后往太医局跑去的时候,高镐发话了:“你们作甚,统统留下!做了恶事,便能逃之夭夭吗?”
那些个恶吏快要哭了:“小的不是想为公公效劳,去太医局请太医过来嘛……”
高镐冷笑着,尖声说道:“你们老实站好了,请太医的事,自然有人去办!”
那些个恶吏听了,往周边一不难从人群中发现陆承启他们。御前侍卫们都带着刀,把陆承启围在中央,周遭的百姓都离得远远的,想不注意到他们都难。
不一会,一个御前侍卫便领着一个太医局的大夫来到了,两人合力把那工匠抱到街边一间脚店里,那大夫打开药箱,拿出一个垫子,开始诊脉。
高镐见这些恶吏也不敢跑,便回到陆承启的身旁,询问怎么处置。陆承启也头疼着呢,《大顺律》里面也没说,胥吏殴打工匠,该受到什么处罚。要是交给京兆府衙门的话,恐怕黄玮颐那老小子也是杖责了事,根本起不到什么震慑性的效果。要是砍头嘛,似乎也量刑过重了些。这时可不是乱世,乱世用重典无可厚非,可平和年间量刑过重,那便是人人自危了。个中的力度要把握得好,可没这么容易。
“先去把许景淳唤来吧。”陆承启头疼之下,总算记起了这个他亲手培养的情报头子来。许景淳不仅是陆承启的耳目,更是他最好用的利剑。现在眼品官制就要掀起轩然大波,这个黑锅还是由监察司来背着比较好。毕竟监察司身上背着的黑锅也不少了,朝廷上下的官员,哪一个不把监察司恨之入骨?债多了不愁,虱多了不痒,监察司背多两个黑锅,也是圣眷使然,旁人还求之不得哩。雷霆雨露,皆是圣恩嘛!
高镐到底是机灵的人物,这等跑腿的事,自然是交由御前侍卫去做了。见到如此情形,这些个恶吏也明白了,原来高镐身后还有人哪!他们聚在一起,低声商议一番,便一同向陆承启这边走来。
陆承启现在对高镐有些刮目相见他连令牌都没亮出来,便慑服了这些恶吏,本事倒是不小。瞥眼群恶吏躬着身子走来,便是一阵厌恶。再群似乎已经麻木了的工匠们,他们眼中已无什么神采,呆呆地态的发展,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更是让陆承启揪心不已。(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32/html
………………………………
第四百一十八章:私吞工钱
“这位官爷,就饶了小的们吧,小的们也是有苦衷的啊!”
这些个恶吏,“扑通”一声便给陆承启跪下了,一边磕头一边声泪俱下地说道。‘陆承启丝毫不为所动,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这些恶吏有的苦衷,便是他们随意欺压别人的理由?
不过他们倒是有些眼力,顺着高镐的态度,便知道陆承启才是真正主事的人。但如果他们更聪明一些的话,就能把陆承启的身份猜的**不离十了。
高镐是什么人?太监。太监会跟在谁后面?皇室中人。当今陆家皇室之中,唯有小皇帝一根独苗,陆承启的身份这不是昭然若揭吗!
陆承启可没有搭理他们,而是径自走向了那群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工匠们。陆承启蹲下身子,轻声问道:“你们到这里开凿街道,可有工钱?”
这些工匠似乎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连忙伏地道:“官人,我们还算好的,做完之后能领到一贯钱。要是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朝廷征召我们来,我们便要做,哪里敢谈钱的事……”
“嘘,噤声,你怕那些官老爷都听不到啊?”另一个工匠见他口不遮拦的,连忙捅了捅他的腰,提醒道。
陆承启笑道:“莫怕,在这我的官最大,他们都得听我的,你们但说无妨,有什么问题,我给你们做主!”
刚刚也见识到了陆承启的威风,这一点工匠们倒是相信的。那些胥吏多威风啊,结果连陆承启的一个仆人都给吓趴下了。现在还跪在那。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呢。
一个稍微年轻点的工匠。试探性地问道:“官人,你要把我爹怎么样?”
陆承启轻轻转动了一下头,发现了躲在众人身后的这个小工匠,与陆承启差不多一样的年龄,皮肤黝黑,一身腱子肉,看起来倒是挺健康的。只是衣裳单薄,深秋季节。还只是穿着麻质短褐,嘴唇都冻得紫了。
“刚刚那个是你爹?”陆承启问道。
少年点了点头,说道:“我爹今天病了,本来不能出工的。那些官老爷说,要是不出工,误了工期,我们都得砍头。没办法,我爹便只能来了……”说罢,陆承启发现他眼角开始淌下泪水,后面的话都说不出声来。
陆承启皱起了眉头。他什么时候规定过工期了?便是工部,也未曾上过奏折啊!驰道一事。他虽然很在意,但也不能因为这样,不拿工匠的性命当回事啊!
抛开这个问题,陆承启又问道:“你们说做完后有一贯钱,是日结,还是月结?”
“官人说笑了,哪有甚么日结,月结!都是全部开凿完了之后,才能拿钱的。。”一个中年工匠,握着铁锤,苦笑着说道。
“那你们做了多久了?”
“估摸着有两月了吧?”
陆承启惊讶地说道:“这两个月来,你们没有收入,如何能撑下来?”
“先前尚有些余粮,实在不行,便让浑家去挖些野菜,将就着过日呗……”
闻得此言,陆承启沉默了。他明明记得先前有过一道旨意,凡是以后征集工匠,不得再无偿为朝廷做事,须得发放工钱。工钱要月结,不得低于一贯钱一人每月。
户部发放的钱银,都是足兑一贯钱,相当于市面上一贯多钱,对于普通工匠家庭来说,这一贯多钱,足以让工匠的一家子花上三个月了。
可如今看来,陆承启的旨意并没有落实到位啊!天子脚下,便有人这般弄虚作假,要是离长安城再远些,工匠又能拿到什么钱?说不定和之前是一样的,分文不得!
陆承启心中一阵愤怒,又是一阵无力。官场的黑暗便是这样,层层克扣下来,到工匠手里的,能有一半都是天地良心了。
“皇上的圣旨,你们不知道吗?自从元宵起,凡是朝廷征集工匠,都可以得到工钱,月结一贯!”
“啊,竟有这等事,可官老爷们不是这么说的啊!”工匠们吃了一惊,要是有一贯钱,他们何必衣裳单薄,连过冬的衣裳都没有一件?
“我们怎么不知道啊?”
“是啊,官老爷单纯和我们说,做完后便有一贯钱,我们可开心了……”
……
听着工匠们的话,陆承启明白了,又是这些恶吏们造的孽!他们居然敢把工匠的工钱给私吞,真的以为没人知道吗!若是旁人也就罢了,毕竟不是谁都明白工匠对社会进步的意义的。可陆承启作为重生人士,最看重的便是工匠。这一下,陆承启是被彻底激怒了。他紧咬牙关,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们等着,我去给你讨公道!”
刚想起身,感觉背后有人扶了一把。蹲得久了,双腿是有些麻了。陆承启不用看都知道,是高镐扶的他。
这时,一个声音在背后说道:“黄公子!”
陆承启扭头一看,原来是太医局的大夫。看他身穿的官服模样,应当是从六品的成安大夫。他称呼陆承启为黄公子,自然也是有人教的。陆承启也没有兴趣知道这些细节,只是问道:“那工匠怎么了?”
这成安大夫连忙说道:“此人受了风寒,原本并无大碍,去药铺看一看,抓一剂汤药,修养三日便能痊愈。偏生今日又吹了风,邪寒再次入体,病情便复杂了。好在救治及时,我开了方子,等抓药回来,煎服一剂,再静养半月,应当无事。但如若再感染风寒,恐有性命之忧。”
陆承启点了点头,对高镐说道:“他没什么衣裳,你且去成义坊,买件襦袄给他。”
高镐领了命令,转身便走。陆承启招了招手,把那少年工匠唤来:“你去照看你爹爹吧,记住,他不能再受风了。你,给些钱银给他。”
身后的御前侍卫,连忙掏出一个银币,递给那少年。少年虽然淳朴,涉世不深,可到了这个境地,自然明白陆承启是有意帮助他们的。他接过银币,跪了下去,对着陆承启拜了三拜:“恩公,我石头日后有了钱,肯定会还的。”
陆承启不知为何,很喜欢这个少年的淳朴,也许是他的眼睛,也许是他笨拙的动作,也许是他的坚忍。扶他起来后,柔声说道:“你爹爹好了之后,去大顺民报馆找一个叫张元崇的人,他会把你带到我面前的。你要是想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