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顺皇朝-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镇中一时间不明所以,但稍加思索,拍手称妙:“陛下果然是天纵奇才啊,如此妙法,实在是臣等的福音”古代的人最烦的就是做帐了,因为一不小心做错之后,老是找不到错的地方在哪,账做不平,坏账就多。更要命的是,一些户部小吏,仗着自己做帐水平“高明”,竟敢明目张胆偷窃国家财务,偏生谁也查不出来。但这个方法一旦加以雕琢,全国推行,那些不法小吏则再也没有漏洞可以钻了。
陆承启还打算,让户部把收钱的和记账的支出的官员分开,既互不相干,又紧密联系,缺少哪一环节都不行。陆承启把这个想法一说,登时引起了户部内的大地震。慑于陆承启的威严,才不敢反抗。
林镇中倒是没什么,一来他任户部尚书的时日尚短,还没建立起自己的班底。既然如此,打乱重组也是可行的手段。林镇中说道:“臣明日便把户部整改奏折呈给内阁。”
陆承启就欣赏林镇中这雷厉风行的作风,毕竟一个肯用心做事的干吏,比一个只会夸夸其谈,却不会动手的庸官强多了。
陆承启等到中午,京兆府的商税才收录完毕,林镇中颤抖着,把账目递给陆承启的时候,自己都激动得不行。本来还以为国库空虚的他,暗自恼恨徐崇光扔个他一个烂摊子,却不料剧情开始神反转。
陆承启稍一过目,便吓了一跳,哪怕他已有心理准备,可这数目实在是太惊人了:“一个月的商税居然有二百万贯以上?”
林镇中激动地说道:“陛下鸿福啊,陛下圣明啊这商税竟如此之高,还仅仅是京兆府,若全国三十六州,十二府全都开征商税,岂不是月入近千万贯?一年就上亿贯啊,陛下果然高瞻远瞩,臣所不及也”
陆承启从震惊中恢复过神来,也没听进去他的马匹,反而是摆了摆手道:“不然,依朕看来,不可能有这么多。首先,京兆府乃全国最繁华地区,月入两百万贯不足为奇。但大同府辽州燕云十六州银州夏州绥州等地,却是贫瘠不堪,哪来那么多商税?倒是西域边境,可征得不少。你要想一想,我朝关税要怎么设置。”
林镇中不明所以,问道:“陛下,这关税是何物?”
陆承启回想了一下关于关税的知识,说道:“关税,乃外国商品进入我国的时候,向我国缴纳的税。关税在于保护本国商品,比如外国商品很便宜,一贯钱可以买千个;而我国商品一贯钱只能买百个。这时候,征了关税之后,外国的商品可能就要升价到一贯钱买八十个左右了,那样岂不是保护了本国的商品,还增加了税收吗?”
林镇中恍然大悟,说道:“陛下圣明”
陆承启不悦地说道:“莫要溜须拍马,朕不吃那一套。朕给你十日时间,要成立一个海舶司,隶属户部,专征关税。海舶司内部也需三权分立,不得一家独大。你先拟好条例,便呈给内阁,完善之后,再由朕过目,下旨以告天下。不过,铁器粮食等战略物资,若有谁敢出售外国,必不能饶,一旦查获,打入监狱,审清案情,秋后处斩。”
林镇中领旨,陆承启则心情大好地走出了户部衙门,回到了皇宫,歇也不歇,径直走向文德殿。内阁十二大臣有六人轮值,今日恰好是徐崇光主持,见到陆承启到来,连忙施礼。
陆承启说道:“今日朕去看了看户部的商税征收情况,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
徐崇光心中一咯噔,心道:“难道是商税征收不顺利,小皇帝来发脾气了?”抬头看了看陆承启的神情,并没有怒气上涌,也没有兴高采烈,好像面无表情一样。他提着心,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发现了什么问题,不妨提出来,与内阁一并商议?”
陆承启叹道:“仅仅京兆府一府之地,便月入两百万贯商税,朕恨啊,为何当初没有魄力,全国开征商税,以至于国库少收入了几百万贯钱银”
徐崇光被“月入两百万贯”这个庞大的数字给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说道:“老臣有罪,当初不应阻止陛下……”
还没说完,陆承启就打断了他,说道:“徐卿哪里话,稳着点也没有错,是朕心急罢了。这样吧,大顺朝的商人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他们的子弟急需功名,而朕也急需人才,内阁立即拟旨,全国开征商税,优惠与先前一样。”
徐崇光也是当过户部尚书的,哪里不知道当家难的道理?先前是抱着金鸡去向要饭的讨东西吃,却混不知道自己守着金山。他感叹一声,若是这政绩落入他手里,青史上又会留下他浓重的一笔。
可他也知足了,内阁首任首辅,也足以青史留名。做官做到他这份上,也算是到头了,若再往上加,就是太子冼马太子太保太师太傅这一类虚职了。这些虚职,就和国公王爷一样,都没有实权,空有品阶,皆享一品官俸,却是虚职。
徐崇光等阁臣立即开始拟旨,给陆承启过目之后,陆承启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属于我的时代,终于到来了华夏百年屈辱,我决不会让它出现的”
………………………………
第二十六章:皇家军校
翌日,全国开征商税的圣旨一出,全国哗然。同时伴随出台的,是减免土地税的圣旨。陆承启亲自拟定,一亩地仅抽收成之一成。先前的税制实在是太不合理了,农户一亩地如果达不到国库的要求,则需要补足差额。大顺天下疆土如此广袤,土地有肥有瘦,哪里能产出皆相同?
陆承启知道,先前这般也是被迫无奈。太祖重农抑商,原本是为了恢复生产,打压不法商人。可时代变迁,旧时的低度未必适合今天。陆承启的大胆改革,把徐崇光吓了一跳。但一想到仅京兆府一府之地,一年商税就可以达到两千四百万贯,足以抵掉少收的两成农税,他也没有了反对的底气。
这道圣旨一下,哪怕是在偏远的乡下,都有驻地方监察士来回宣传,这也是陆承启亲自下旨,一定要执行的。
那些监察士原本极不乐意,但看到乡间农户箪食壶浆,像迎王师一般夹道相迎,皆泪涕纵横,高喊皇上万岁的时候,他们的不满也被那质朴的感激给抹去了,不由地感慨道:“圣上乃今世圣人也”
这些细节,都被监察司一一呈送给陆承启。陆承启看罢,感慨道:“朕原本只是觉得农税不比商税,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下定决心弃之,却得到天下农户民心,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这句话被内阁首辅得知后,徐崇光那小老头也感慨道:“吾自幼家贫,一家六口仅一亩三分地,若有此良政,家严又何至于英年早逝?时也命也”
而就在全国都陷入一片欢腾的时候,陆承启悄悄来到了兵部衙门,径直去见了年已六旬的兵部尚书秦怡康,劈头就问:“秦卿,军中今年晋升军官,年岁约几何?”
秦怡康正待施礼,却被陆承启这一句无头无脑的话问得哑口无言,旁边的侍郎,也是一般六旬的老头说道:“启禀陛下,今年晋升军官共一百零五人,其中裨将十五人,中郎将五人,其余皆是校尉。”
陆承启再接着问:“全**中,老弱病残有几人?”
那六旬老头说道:“约有五万之数。”
陆承启点了点头,他心知全**队不过四十多万,五万老弱病残已经是很好了。他唤来后面的小太监,拿出一道圣旨,就在兵部尚书的官桌上,站着写了一道圣旨:“制曰:今边军禁军厢军,凡身有残疾年岁高于三十五尚未晋升小校者,当即勒令退役回乡。退伍费用每人十贯钱,三亩地。若军功突出者,按军功多得一到五亩田地。当日执行,不得有误。监察司全程监察,务必使从军者退伍费与军功田落入退役士兵手中。同时,今年晋升的军官,立时进京面圣。洪祥二年九月初三。”
陆承启写完后,把圣旨递给秦怡康,说道:“朕需要一个月之内,看到没有老弱病残的军队。秦卿,你需要多些用心了,不要再招厢军了,朕要募兵,宁缺毋滥,懂吗?钱银与田地,与户部协作完成,朕不想看到六部互相疏远。”
秦怡康没想到陆承启对于军队的插手,来得这么突然,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只好说道:“臣遵旨”
陆承启瞥了一眼面若死灰的他,知道他还寄希望于喝兵血,冷冷地说道:“朕的监察司若查出有人再喝兵血,吃空饷,朕就要他人头落地秦卿,你应该明白怎么做了,是不是?”
秦怡康本来是文人,哪里见过如此铁血的手段?吓得伏倒在地:“陛下明鉴啊,臣已将不法所得全都上交给国库了啊,臣……”
陆承启不耐烦地说道:“朕不是来翻旧帐的,只是让你知道,朕的眼里容不下沙子。只要你现在奉公守法,朕绝不会拿你怎么样。”
说罢,他看了一眼正平视远方,从未斜视秦怡康的那个高大老头,陆承启看得出来,此人乃行军出身,可能还真正见过血的老将军,不由来了兴趣:“这位卿家,叫什么名字,官居何位?”
那老头愣了一下,恭恭敬敬地答道:“微臣狄青,乃兵部员外。”
陆承启心中震惊不已,按照历史来说,狄青应该已经去世了才对。但历史上狄青是因为遭受排挤才郁郁而终的,在这个时空,他并未爬到宋代枢密副使那般高度,自然所受到的排挤会少很多,现在才得以保持健康。
狄青是什么人?宋代战神啊一生战功无数,所向披靡,在评话书里,他可是能和杨家将打成平手的人物。陆承启早已经神往已久,没想到居然能见到他真人
陆承启感慨道:“可惜卿生不逢时啊”
狄青却微微一笑,道:“廉颇六十尚能饭,臣虽不才,亦能骑马上阵,随军出征。”
陆承启也笑了,说道:“老将军果然英雄,可朕已舍不得你再次上战场了。朕今日本想处理军中**问题,没想到今日见到将军,那朕的下一步计划就有人选了。”
狄青突然间扬起了头颅,那花白的胡子,看得出他内心的激动:“陛下请示下,老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陆承启用手托着狄青年迈的身躯,叹息道:“若卿二十年前遇到朕,那该多好不过,现在仍未迟。朕欲成立皇家军校,召集禁军边军厢军,三军军官,逐一进行培养。而这教习的人选,朕始终举棋不定。但一看到将军,朕便知道,朕之廉颇已经来了”
狄青疑惑地说道:“陛下,狄青声名不响,为何这般笃定老臣?”
陆承启笑道:“朕相信自己不会看错人的,老将军,那些大顺军队的未来,就交由你培养了。朕在这里,拜谢老将军”
狄青的确被感动了:“陛下折杀老臣了,老臣定会为陛下培养出最好的军官”
陆承启哈哈大笑道:“有将军如此人才,我大顺何愁不兴旺?老将军,不日圣旨将下,你需做好准备,随时前往皇家军校任教。”
狄青大声说道:“老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陆承启又再与狄青探讨一番,如何训练军官,两人都共同意识到,军纪才是一支军队的战斗力。陆承启则很无耻的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搬了过来,惊得狄青大呼陛下圣明。
陆承启强调了军纪之后,再把培养的宗旨说了一遍,狄青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陆承启是要用这一招收拢军心。但这军队本来就是天家的,他也不过是为天子服务而已,自然会用心教导。
谈了良久,陆承启才回转宫里,留下狄青一个人怔怔地呆在那里,好似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秦怡康则用酸溜溜的语气说道:“恭喜你了,狄教习,看来你的仕途要一飞冲天,不需要在本官这里龙困浅滩了。”
狄青回过神来,说道:“大人折杀狄青了,狄青有大人照拂才得见陛下,大人是狄青的贵人,狄青日后定涌泉相报。”
秦怡康听闻这句,才脸色好了一点,拂袖而去。狄青心中说道:“你这等大贪官,陛下没杀你是仁慈,若你还这般糊涂,日后必死无疑。狄青帮你收尸,也算是尽了同僚情分。哼,还想插手皇家军校,做那校长,那是你能做的吗?校长除了圣上,又有谁能做得了?十足蠢货一个”心中不屑,狄青也不表现出来,他需要尽快回家,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他狄青,终于要有所作为了
………………………………
第二十七章:老将出马
内阁接到陆承启成立皇家军校的旨意时,提高了警惕,哪怕他们再高风亮节,可对于武人,他们还是极为忌惮的,尤其是当皇帝准备重用武人之时。而这,就是文官集团眼光的局限性了。
徐崇光小心翼翼地觐见了陆承启,旁敲侧击地问道:“敢问陛下,这皇家军校的成立,是为了何事?”
陆承启心中的小算盘,就算他不说,徐崇光都明白了七七八八。但他明白是明白,可心中却不愿坐以待毙。好不容易文官集团才慢慢爬到了武官的头上,若是再一次被打落凡尘,那该如何是好?
陆承启白了他一眼,说道:“朕想要做的事情,你们内阁只需要拟好章程就行了,不必多问”
徐崇光心中一惊,知道陆承启决心已下。这小皇帝的性情他也算摸了个十之六七,只要是小皇帝下了决心的事情,就算十头牛也拉不回来。若是先帝,他们文官还会通过死谏的方式,逼迫先帝退让,久而久之,先帝也就慢慢被日渐庞大的文官集团所架空了。
而这一招对小皇帝却是行不通的,小皇帝心中所想的事情,与他们皆不同。小皇帝心中打的算盘,哪怕他们都知道,但在他独断朝纲的积威下,谁敢多言?这也是小皇帝敢明目张胆地建立军校,提升武人地位的最大倚仗了。
徐崇光心中叹了一声,知道此事已不可挽回,只好慢慢再与之周旋了。无奈中只好说道:“老臣这就去拟定章程,选定军校位置。”
陆承启说道:“这军校位置,要设在近郊,位置一定要大。如果征用了农田,则要按照市价补偿给农户。如果朕知道,有强征农地的,监察司有报告的,那就是你们内阁的失职,朕要一一追究责任。”
徐崇光心中一凛,说道:“陛下放下,老臣绝不会侵犯农户利益的。”
陆承启叹声说道:“徐卿,你莫要眼光短浅。眼下虽无大战事,可孟子说的好啊,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在朕看来,忘战必危。军人的天职是什么?不就是保家卫国吗只要法律军纪得当,军队在我们手中,才是真正的国之盾牌,才能做到保家卫国。朕的眼中,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的事情,朕就会去做,不管你们是怎么看的。徐卿,你明白朕的苦衷吗?”
徐崇光内心也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是他极其看重的文官集团,另一方面,则是江山安危。终于,他说服了自己,向小皇帝请退之后,便去拟旨了。
而就在此刻,不时有身着戎装的军官进京,去到兵部报到。一时间,长安城中的驿站人满为患。这些军官都在讨论,小皇帝一道圣旨召他们进京到底是为了什么。
过了两日,便有宫中内侍前来驿站宣旨:“诏曰:诸位将军保家卫国,功绩可见,朕心甚喜。今设皇家军校,召集尔等,充当第一批学员。学成之后,朕要在皇宫城楼,亲自检阅。此次乃新式练军,若现在有退出者,当请自便。若明日到军校报到,尚有人言退,朕便拿尔等军法从事,做逃兵处置……”
一众军官接旨之后,皆面面相觑,不明所以。他们本身就是大老粗,哪里听得懂这一半都是文绉绉的话?这还是陆承启考虑到他们没读过书,才特地让内阁尽量写些白话。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听得糊里糊涂。
一捱到那宫中内侍宣完旨意,便一窝蜂地冲上去,围住那小内侍问道:“敢问公公,这圣旨是什么意思?”
“皇上是要我们做什么啊?”
“我只听到军校这个词,什么是军校啊,小公公,你解释一下呗?”
……
那个小内侍哪里见过如此粗鄙的武人,就差没被挤成肉酱,好不容易挣脱他们,但一身内侍服饰已经皱得不成样子了。他狼狈地说道:“皇上的意思是,要让你们去训练,若不去,则当逃兵处置……”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他就带着一干小内侍赶紧跑路了,剩下那群军官在驿站中挠着脑袋,他们实在想不通,小皇帝找他们来训练做什么。但想到小皇帝这一个月以来的大动作,好像都得了民心,想来也没什么事,心中略略安心一点。
但他们没想到,自己被那个小内侍坑了,因为他没有把圣意传到,而那些大老粗也不明旨意,便傻乎乎的一个都没逃。因为圣旨中写了,逃跑的话,做逃兵处置。后来,他们也庆幸自己没有逃,不然就真的错过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了。
翌日,这群军官来到城郊,却见一块占地几百亩的空地上,除了匆匆堆放的一堆砖石与木料,其他什么都没有,那空地中央只是插了一面龙旗。
一个身材魁梧的校尉疑惑地说道:“怎么这什么都没有,是不是来错地方了?”
一个禁军中的裨将说道:“没错啊,我记得就是这里了。”
这时候,一行人自远处缓缓走来,那群军官也有出身探子的,自然很早就发现了,大家都朝那个地方望去。
那行人走近之后,大伙才看清楚,原来是一个老将军,带着一群监察士。军官们纷纷行了军礼,老将军也威风凛凛地下了马,说道:“你们所有的问题,老夫都没时间回答,所以不要问这么多。圣上给老夫的命令,就是把你们训练成一个合格的军官。从现在起,老夫就是你们的头,你们可以叫老夫狄教习。”
那群军官不敢怠慢,连忙说道:“狄教习”
狄青缓慢地说道:“你们叫错了,要叫狄教习好,重新来一遍,没吃饭吗?”
那群军官立即说道:“狄教习好”
“不够整齐,再来”
“狄教习好”
“不够大声,再来”
“狄教习好”
“再来”
……
如此七八遍之后,狄青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心道:“皇上教给我这招下马威还真不错,起码这群小兔崽子也算是有点敬畏之心了。”殊不知,那群来自边军的军官已经咬紧了牙关,心中恨得牙痒痒。
狄青这才说道:“很好,老夫自我介绍一番,老夫叫狄青,原先是兵部员外郎。承蒙圣上看得起老夫,让老夫升至官二品,食一品俸禄,做这个皇家军校的第一个教习。你们肯定很疑惑,这皇家军校是怎么回事,老夫实话告诉你们,这皇家军校,就是为了培养军官而设立的,校长乃是当今圣上你们到这里来,是修了三辈子的福气,自此军中仕途一路平坦但前提是,你们要撑得过去这次残酷的训练,因为老夫绝不容情”
此话一出,那群军官都惊呆了,好半晌才开始议论纷纷。狄青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大声喝道:“老夫还没让你们说话,都给老夫闭嘴”
………………………………
第二十八章:魔鬼训练
狄青虽老,中气尤足。这一嗓子,直接让那些军官噤若寒蝉。狄青板着脸,说道:“毫无纪律可言,难道你们在军中也是这般吗?”
一个军官说道:“狄教习,我们……”
狄青喝道:“说话前,要喊报告,老夫准许你们说话了,才能说话,你懂规矩吗?”
那个军官脑子也算是敏捷,立即说道:“报告”
狄青说道:“说”
“我们在军中,并没有这种规矩……”
狄青冷笑一声,说道:“在这里,老夫说的话,就是规矩,你们现在想退出已经来不及了,若不想被军法处置,那就老老实实训练。这里,老夫的话,就是命令,懂了吗?”
那些军官都是热血青年,哪里见过这般和他们毫不客气的人?一个个捏紧了拳头,咬牙切齿。
就在双方关系紧张的时候,远处传来一句:“皇上驾到……”让那些军官一下子就懵了:“什么,皇上来了,怎么会……”
不多时,陆承启便已经身着紫袍,来到了这群军官的面前,皱着眉,说道:“这些便是朕的军队了吗?”
狄青也知道,这些军官肯定不符合要求。他硬着头皮说道:“启禀陛下,微臣还未曾开始训练……”
陆承启制止了狄青的话,沉声说道:“你们算什么军队,连统帅的命令都不听,还算什么军人你,来告诉我,军人的天职是什么?”
被点名的军官,犹豫了一下,说道:“启禀陛下,卑下不知道……”
陆承启大声地说道:“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现在起,你们已经不是军官了,你们是我皇家军校的一名学生,一名小兵,而你们的上司,是狄将军去,给朕围着这个操场,跑五圈,最后一名,加跑三圈”
那些军官不敢迟疑,立即你争我抢,围着操场跑了起来。陆承启把狄青叫到跟前,批评说道:“这些人,都是有军功在身,桀骜不驯,狄将军,你对他们太仁慈了。有道是,慈不掌兵,训练时多吃苦,上了战场就少流血。你不要怜惜他们,都给朕往死里训朕已经吩咐了户部,膳食方面你不用担心,营养肯定跟得上。”
狄青心中也有气,好歹自己也算是年高德勋,在军中却毫无威望。好在陆承启的到来,给他撑住了场面,不然刚刚那样,一个不好就会引起炸营。狄青暗暗下定决心,要把这些人训成绝对服从命令的军人,不然他的老脸就没法搁了。
不多时,五圈已经跑完了,最后一名是由三人同时到达的,陆承启也不去惩罚他们了。从内侍手中接过皮鞭,在空中用力一抖,便是一声脆响,同时喝道:“站起来,谁要是敢躺下去的,朕的鞭子绝不容情”
那些倒在地上的军官,哪里敢不听,立即一个翻身,站了起来。陆承启喝道:“由高到矮,排成五列,给你们一盏茶时间,快”
那些军官哪里见过这等命令,可陆承启的命令,谁敢违抗,不多时,队列已经排好。陆承启才说道:“记住你们的位置,狄教习会不定时吹哨集合。如果半刻钟仍未到,每人跑十圈。听懂了吗?”
“听懂了”
陆承启环顾了一下四周,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很好,朕现在就给你们说说,你们这一年的任务。”
那些军官听说要在这军校里面呆一年,都忍不住咽了咽唾沫,但不敢打断陆承启的说话,只听见陆承启继续说道:“这里什么都没有,但有砖木材料,你们要自己建房子。房子建好后,你们的训练才开始。你们的课程,是由朕亲自拟定的。白天是队列行进,体力训练,突击动作练习,武器操练,骑术箭术练习;晚上是认字,战术学习,地图作业,后勤保障……”
那些军官瞪大了眼睛,他们没有上过私塾,一个个都是大老粗,一箩筐的字都不认识一个,哪里见过这样的要求?陆承启说道:“其中,前面那些,是你们回到军队,必须给朕按方抓药,训练全军的。而后面,是朕最为看重的,一个没有文化,不识字的将军,朕也不需要。如果学不会,朕就送你回家,不必在军队里面呆着。朕不怕老实告诉你们,不管是军官也好,小卒也罢,都要给朕识字,若一年后,你们仍然不识字,就一个个都给朕回家吧”
说到这,陆承启把一个小本子递给了狄青,说道:“狄将军,麻烦你要找些识字先生来教他们了。这个是朕的训练计划,必须严格执行。朕对这皇家军校可是抱有很大希冀的,军队能不能就此改革,就看你教得好不好了”
狄青听到这,斩钉截铁地说道:“陛下,哪怕老臣还有一口气在,就肯定会完成这个任务的”
陆承启笑道:“也不可太过于拼命,你是总教习,手下是需要一点的。只要你开口,兵部的人,你随便调遣。你可是朕的瑰宝,朕可不许你就这么倒在这里了,朕还需要你带出更多的合格军官来”
狄青感动得老涕纵横,说道:“陛下知遇之恩,老臣唯死相报”
陆承启最见不得这个,连忙逃开了,说道:“狄将军,你就好好练兵吧,朕等你的好消息走,我们回宫”
刚刚回到垂拱殿,内阁就递上刚刚呈上来的急报,陆承启一看,喃喃地说道:“工部刚刚发生了爆炸,怎么回事?他们不是在为春节制造烟火吗,怎么会爆炸了?难道……”
陆承启说道:“来人,摆驾工部衙门”
长安大街上,围观百姓已经挤满了,好在监察司得力,保证了工部不受冲击。陆承启才得以进入工部衙门,看着刚刚被火烧过的残垣断壁,和一群黑不溜秋的工部官员,陆承启皱了皱眉,说道:“这是怎么回事?黄锡时,你过来给朕说说”
工部尚书黄锡时是一个老头子,已经在工部呆了三十多年了,是两朝元老,陆承启平时也算是尊重他的,没想到居然会弄出这种事情来。
黄锡时苦笑道:“陛下,这是唐侍郎弄得事,他自己也差点受了伤……”
这时,一个被熏得堪比包公的人跪倒在地,说道:“罪臣唐勋,惊扰陛下,罪该万死”
陆承启瞅了几眼被毁掉的工部衙门,皱眉道:“不仅起了火,还有爆炸的痕迹,唐勋啊,你给朕说说,你这是要干嘛?”
唐勋头伏得更低了,说道:“罪臣只是想找到一种更绚丽的烟火,好为陛下祈福的,没想到却发生了爆炸……”
陆承启眼前一亮,说道:“你是说,你在造烟花吗?”
唐勋说道:“回陛下,罪臣的确是在造烟火。”
陆承启命令左右:“立即封锁周围,无关人等,一律不许放进来。非工部官员,立即退出工部衙门,若有人靠近,给朕拿下大狱”
监察司立即执行了这个任务,陆承启才放心地走进了刚刚被毁的房间,却被黄锡时死死拉住,哀求道:“皇上,不可,里面危险”
………………………………
第二十九章:惊世发明
陆承启也知道,这黑火药极不稳定,一点点火星都可以引起剧烈爆炸。虽然威力比黄色火药小得多,但在这个时代,也算得上是一件大杀器了。陆承启是死过一次的人,对于生命更加珍惜,自然不会轻易涉险,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嘛
陆承启沉吟了一会,问道:“唐卿,你们制造烟火之时,所用的是何种材料,给朕说说。”
唐勋低着头,说道:“启禀陛下,罪臣发现,用硫磺硝石木炭混制而成,烟火会更加绚烂。只是不知道是个工匠,放错了比例,恰好又有点火星落地,才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