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顺皇朝-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表忠心的话听多了,也就没什么感觉了。陆承启反而越来越觉得,许景淳这个老好人,恐怕真的不适合这个情报头子的职务。但问题是,除了许景淳,没有人镇得住这些边军,若是贸贸然换一个情报头子,恐怕会让庞大的监察司瘫痪。
陆承启心中暗叹一声,发现近来,什么事情都不在他的掌控之下,颇有寸步难行的感觉。监察司越来越臃肿,贪官污吏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后,好像又有冒头的趋势。杀鸡儆猴,好像没有什么效果,这让陆承启觉得被打脸一样,火辣辣的生疼。
非得像明代锦衣卫那样子,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贪官,弄得君臣关系紧张得好似随时要造反一样?陆承启不是不想,而是有些踌躇。面对庞大的文官武官集团,陆承启还真的怕他们集体起来反抗,这股力量不可小觑。
文官还好,有道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武官想要造反,还是非常危险的。哪怕现在兵权都掌控在枢密院和皇帝手上,陆承启也有点不踏实的感觉。他不知道那些士卒,到底会听谁的话。他对于军队的掌控,远没有旁人想得那么好。现在唯有维稳,把中低层军官。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上,这样才能通过这些中低层军官,影响最底层的士卒。军队换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有道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枪杆不够硬,想要强力推行新法,弄不好就是一场动乱。
“看来一开始的步子迈得太大,有些扯着蛋了。现在很是蛋疼”陆承启心中叹道,嘴上却说道:“这件事做完,有功的监察士,该赏的要赏,该升官的要升官,许卿,你还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向朕说。朕能给的,都会给你”
许景淳激动地说道:“陛下给监察司的权力太大,臣有些惶恐。深怕带不好那些少不更事的兔崽子们。”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这些时日来,监察士里面有些个害群之马,朕都列在这里了。你把他们拿下狱罢,按监察司的规矩办,该罚的罚,该撤职的撤职,该杀的杀。”
陆承启把一封藏了已久的折子丢给了许景淳,淡淡地说出这句话,好像几十条人命在他眼中算不得什么一样。可谁又知道。陆承启挣扎了这么久,还是下定了这个决心?
许景淳听得陆承启话里面的杀气,吓得双手都不听使唤起来。他近些时日识了些字,已经看得懂大致的姓名了。颤巍巍地打开折子一看。第一个人的名字赫然是他最要好的同袍,黑子。
许景淳不敢置信,猛然抬起头来,说道:“陛下,黑子不会做出这等事的,他不会做出这等事的”
他摊开的折子上写着。洪祥二年十二月初五,于庆阳府查抄县衙冯珏家产时,贪墨金子五两……后面写着,逐出监察司,永不叙用。
“陛下,黑子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他这么老实的一个人,怎么会贪墨?就算他贪墨,这样的惩罚,是否太重了些?”许景淳忍不住求情道。
陆承启叹道:“人是会变的,不是每一个人,在金山面前都不动心。许景淳,你要记住了,你的手下,不会全都是好人。朕也是最近才明白这个道理,这个现象,由来已久,小错不惩,则酿大乱。朕不希望,监察司里面会出这样的人。朕就不明白了,监察士的俸禄已经够高的了,养得活一大家子,为何还要动些小手脚?”
许景淳无言以答,见求情无望,心情沉重之下,默默地告辞出了垂拱殿。他心中很不好受,一些人他也是知道的,确有取死之道。可是他一手带进监察司的,他怎能不失落?
望着他萧条个背影,陆承启何尝不是心情复杂?他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可要求不严格,难保监察司以后不会成为第二个锦衣卫,第二个东厂西厂,为祸一时。只有严格监管,才能杜绝此类现象。
“这许景淳是边军出身,斗心眼不行。看来,我得物色一个好人选了,谁合适呢?”陆承启接到他手中监察士的暗报,把监察司里面的小头目都过了一遍眼,发现除了一个乐荃,其他的人,好像都不够格。
只是乐荃这人,权力野望太大,给权过重,难保他不会成为第二个纪纲。“头疼啊,还是等等看吧,说不定以后会有一个这样的人……”
既然监察司还是有效的运转,打击贪污还是卓有成效,那就让它再继续存在吧
陆承启把这个念头抛开之后,开始细细思索这一连续的弹劾背后,到底是谁搞的鬼。御史台绝不会是始作俑者,祸乱的根源没找到,以后还是会继续存在的。
一些高官?不可能,陆承启在心中已经排除了这些重臣。按理说,御史台是一只疯狗,逮谁咬谁,这些重臣,恐怕也不是家底很清白。要是牵连到他们,岂不是引火烧身?
那是一些低级官员?也不可能,陆承启大量启用新人,低级官员更容易晋升了,他们不会反对这样的做法的。毕竟他们当官,很多都是冲着升官而来。官升了,俸禄自然也增加了,即无风险,又能安稳做一辈子的官,捧着一只铁饭碗,谁要反对新政了?
贪官?更不可能,现在明面上敢贪污的官员,都锒铛下狱了,谁敢在这风头正盛的时候,顶风作案?要是御史台参他们一本,吃不了兜着走哪怕陆承启新法失败,整饬官场的监察司也是不会撤销的。贪官比一般的官员看得更远,看得更透,自然不敢明目张胆挑战陆承启。
除了官员集团外,还有谁对新法不满?武人集团吗?更不可能,大顺朝对于兵权的掌控,远超历代。出兵不仅需要皇帝的兵符,还需要枢密院的兵符,两者合一,才能调兵遣将。再加上陆承启早就全军通报,更改晋升机制,底层士卒更容易晋升,军功也有赏赐保障,陆承启想不出他们为何要反对新法。更何况,这般隐秘的做法,不是这些直肠子的大头兵能想出来的,幕后黑手,肯定另有其人
只是他隐藏得太深,陆承启一时间察觉不了。这些人,对朝堂之事了如指掌,更洞悉御史台的弱点。神不知鬼不觉地利用御史台的特性,进行无差别攻击,扰乱陆承启的视线。这么做的目的是攻击新法,还是图谋不轨?陆承启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不把这个居心叵测之人找出来,简直是如芒在背,食不知味。躲在阴暗处的敌人,往往是最可怕,最阴险的敌人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一章:高丽使团的招数?
陆承启挺立身子,注视着他龙椅后面墙壁上悬挂着的地图,眼光突然聚集到朝鲜半岛之上。细想了一下此事收益最大的人,非高丽国莫属。陆承启先前强硬地回绝了高丽国使者崔介安重开边贸的请求,可能是高丽国使者怀恨在心,暗中想搞些破坏。
“难道是高丽使团的招数?哼,也太小儿科了吧,我可不是宋神宗,弄个变法天怒人怨的。现在商人阶级慢慢成长,只需要再维稳住两三年,把闲钱都吸引出来之后,商人阶级就壮大了。我的新法,代表了最广大的人民利益,又怕这些人弄出些什么幺蛾子?想用这等低劣的手段,逼迫我就范,没这么简单我设定的新法,必须落实下去,要是有人不服,那就见点血吧。改革,总是要触动某些人的利益的,不见血,是没有震慑效果的。惹恼了我,哼,等着瞧”陆承启心中冷哼一声,仿佛几百条人命在他眼中,不算什么似的。突然,他醒觉过来,有些慌乱,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心肠变得这般硬了。
就在这时,一个小黄门慌慌张张地闯进垂拱殿,躬身急道:“陛下,不好了,御史台的四十七名御使官,在殿门长跪,声称要死劾工部尚书黄锡时”
陆承启闻言,心中巨震。他没想到,历代御史台逼迫皇帝就范的样式,出现在他身上。中国的古话里说,“法不责众”,御史台这般做,不就是为了以人数压倒陆承启,为的不就是逼迫陆承启就范吗
“……臣孤直罪臣,蒙天地恩,超擢不次。夙夜祗惧,思图报称,盖未有急于请诛贼臣者也。方今外贼惟契丹,内贼惟黄锡时。未有内贼不去,而可除外贼者……”
一阵死劾书自殿外传来,陆承启立即明白,这是御史中丞李然的声音。看过一些明代史的陆承启。知道这些人简直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不论软硬皆不吃,一心钻牛角尖,看见哪个人都像奸臣,他们就是天大的清官。他们死劾逼迫皇帝就范。就是为了博取声名,皇帝还不敢拿他们怎么样。若是陆承启敢施以廷杖,那就等于捅了马蜂窝了。他们的乡党朋党父党母党妻党同科等,都会群起而攻之,把陆承启骂得狗血淋头。若是这人不幸挂了,那就更好看了,这些个官员天天披麻带孝,堵住皇帝出行的道路,谋求公道。
这些御使,简直就是天底下第一顽固。水泼不进。任凭你劝,都不会改变他们认定的东西。陆承启最怕这一招,或者说皇帝最怕的也是这一招。
陆承启缓缓转过身来,深吸了一口气,说道:“他们想要死劾,那就死劾吧。跟他们耗着,看着他们,不要他们出了什么事情。”
小黄门领旨出去后,面对这些御使,也不说话。只是定定地站着,若是看见有人受不了烈日,这些内侍就要赶紧上去扶他们到殿檐下面遮蔽阳光。同时还有内侍端来茶水,点心。以防止这些人肚子恶。
一些意志力不算坚强的御使官吏,见待遇这般好,赶紧装晕。御史中丞看着他们,紧皱眉头,也不说话。他也算硬气,硬是靠着意志力。生生在太阳底下站了一个多时辰。
五月的太阳,直把他晒得口干唇裂,也没有叫苦一声。最后实在撑不住,头一晕,差点直直倒在地上的时候,被内侍扶着,坐在了殿檐下面,用冷水丝巾敷脸之后,才算活转过来。
陆承启则毫不理会,自从吩咐内侍如何对待中暑症状之后,他便稳坐钓鱼台,细细审阅内阁递上来的票拟。这些时日,国家大势安稳,除了偶有匪患,百姓安居乐业。
陆承启知道,这个只是表象,大顺平静的湖面下,其实波涛暗藏。这一次毫无预测的连续弹劾,便是一个征兆。如果不是有心人想要闹事,御史台的信息,怎么会这般神通广大?
此刻,许景淳满腹心事回到了监察司之中,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捉拿陆承启给他折子上的那些执法不当的监察士。
乐荃被陆承启的大手笔给吓了一跳,惊愕地问道:“头,这真的是陛下的授意?一下捉拿那么多弟兄,下面的人怎么想?”
许景淳面无表情地说道:“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进来监察司的时候,本官就不止一次宣布纪律了。本官不信,他们会不记得他们一个个都是明知故犯,你叫本官如何偏袒,如何保得住?皇上说了,该撤职的撤职,该杀的杀,特别是那个江陵府被告的那个巫笠,居然敢奸淫妇女,简直是有辱我监察司的招牌该杀”
乐荃无话可说,心道:“巫笠还不是你自己带进来的,现在出事了,却把责任推卸在一旁”
许景淳阴沉沉的脸,此刻总算有了些特务头头的气质,阴森森地说道:“皇上说了,这叫杀鸡儆猴。不然的话,日后监察司还不知道怎么祸害百姓本官不希望,监察司变成那个模样”
乐荃闻言,心中一凛,他暗中私藏了一些金银,毕竟成了监察司司丞以来,他取了四房小妾,俸禄不够开支。好在他做得很隐秘,根本没有其他人察觉。
看到此刻阴森的许景淳,乐荃突然间感觉到,这个许景淳,没他想象中那般好骗。这种事情,以后还得少做。乐荃打定了主意之后,恭恭敬敬地把陆承启的折子看了一遍,熟烂于心之后,下去捉人了。
一时间,监察司里面,掀起了一阵恐怖的浪潮。世人皆道监察士好威风,天子亲军,享八品官禄。可这也让监察士自己翘起了尾巴,连陆承启亲自制定的章程都敢触犯。
殊不知,这一切都被陆承启安插在监察士里面的暗报,窥探得一清二楚。现在秋后算账,这些人后悔莫及了。特别是黑子巫笠等,他们都是第一批监察士,最早追随许景淳的。被拿下大狱之后,此刻总算明白什么叫恐怖了。他们身为监察士,自然知道监察司如何拿口供。要是不想受些活罪,还是老老实实把事情说清楚,或许还能获得赦免。
招供之后,许景淳出现在大狱之中,这些被捉拿的监察士,一个个都摇晃着栏栅,想要求情。可是许景淳只是前来宣告他们的下场的。
当大多数监察士听得追回不法所得,永不录用之后,悲从中来,不少人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晕倒在地。一些仗势抢夺民田,奸淫妇女,罪大恶极之徒,要被秘密处决。巫笠更是惊恐地瞪大了眼睛:“许头,你不能这样,你不能这样,我知错了,我知错了啊”
执行的人是赵贯达,许景淳最能信任的心腹。他大声说道:“来世再做个好汉子吧,今世莫再玷污监察司了”
手起刀落,一颗死不瞑目的人头,掉落在狱中。一股污血,洒在了墙上,不久便黑成一团……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五十二章:堵门
时近午时,周芷若照常让御膳房把午膳端到垂拱殿之中,要与6承启一同用膳。要┡╟╟┡看书。ww。┝还未踏进垂拱殿的末端长廊,便能看到各色官袍在太阳之下,倒成一片。
周芷若惊讶地说道:“这些臣子,是怎么了?”
一些内侍前来答道:“这些都是御史台的老爷,好似要死劾工部尚书,陛下不受,他们便一直在门外堵着。说是要等到陛下出来,等到陛下应承他们才肯散去。”
周芷若更是惊讶,她认识的大臣不多,黄锡时是一个。这个老好人,一生都未得罪过人。就算位置一部尚书,待人也是和和气气,难道这样的好人,也要被人弹劾?真不成应了那句老话,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此刻,唯有监察御史贺礼曾在那里读那篇被诵读了十几遍的死劾书,当听到“……其兴修水利,无一能成;劝课农桑,不见所获;烟火总造,险酿大祸;军器改良,毫无建树……岂不是尸位素餐,倚老卖老耳?此大罪三也……”
周芷若听到此处,实在听不下去了,凤颜一怒,娇喝道:“一派胡言!”
贺礼曾呆呆地看着周芷若,半晌回不过神来。要┝┞┠看╟书1。┢好在另一个监察御史皇甫亶醒过神来,带头说道:“参见皇后娘娘凤驾!”
余人皆施礼后,御史中丞李然这才缓过气来,不满地说道:“太祖有制,后宫不得干政。娘娘此举,不合礼制。念初犯,臣不弹劾也。娘娘日后须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勿乱言矣!”
周芷若凤眼圆睁,却找不到词句反驳。好在她被6承启宠溺了,也没有多少皇后的架子,拂袖一摆,淡淡地说道:“把午膳送进来,让这些御史台的清官们,在这里吃些点心罢!”
她把“清官”咬得特别重。羞煞得李然那张瘦脸,一阵青一阵红,偏生也反驳不了。要┢┞┠┞看书┢两人打过锋机之后,周芷若毫不理睬这些人。径直推开垂拱殿的殿门,走了进去。
此时,6承启正好起身活动一下,做几个俯卧撑什么的。见周芷若来了之后,笑着说道:“看来是朕又忘了去用膳了……”
周芷若以往肯定会道:“陛下是故意遣臣妾前来送饭的吧?”此时被李然坏了心情。周芷若就没有和6承启开玩笑的意思了。在6承启的龙椅上坐下,嘟着嘴,不讲话。
6承启察觉到周芷若的异常,停住运动,走过去轻轻按住她的肩膀,问道:“梓童,怎么不高兴了,是谁激怒了你吗?”
周芷若把头靠在他的胸膛之上,说道:“还不是殿门那些御使,真把自己当回事了。皇上你也是的。怎么就不把他们给赶出去?”
6承启苦笑道:“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要┝┞┡看书┟若是今日赶了他们,明日朕的名声就臭遍大顺了。这些人,别的本事没有,拉党结派还是用得非常好的。好了,不说这些了,朕要与梓童一同用膳!”
周芷若这才笑了,如同那三月桃花,与6承启一同来到茶几前面,嗔道:“那皇上你以后岂不是要被他们烦死了?”
6承启苦笑道:“那有什么办法。他们想烦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吧,反正朕有时间跟他们耗着。朕就想不明白了,黄锡时这么好一个老臣,他们也不肯在人家退休……额。告老前放过人家。”
周芷若赞同道:“就是,这些人实在可恶!”
“不说了,说到这些,影响食欲。梓童,朕倒要看看,今日你为朕准备了什么菜?”6承启笑着劝道。
“陛下你猜猜看?”
“莫不是梓童又亲自下厨了吧。┠要看┞╟┝书。ww。。┠朕可不想再……”6承启做惊恐状,自从上一次周芷若兴致勃勃地端来她亲自做的一道“羊血羹”,6承启试过之后,差点没吐出来。惹得周芷若对于厨艺一道,赌誓要练好。
此时的菜肴,多是以羹为形式,其实就是把肉煮烂了,溶在汤中,称之为羹。这样的羹,古人认为最是补人,所以从西周到后世,羹都是一种很常见的烹饪方式。
周芷若没好气地锤了两下6承启,嗔道:“臣妾没有练好厨艺,是绝对不敢再给陛下尝的了。这些可都是御厨的拿手好菜,保证陛下没吃过!”
这句话倒是很正确,不同于其他朝代,此时的大顺,已经有了炒菜这一烹饪方式,而一些古老的烹饪方式也保存了下来。这就形成了一道奇观,6承启可以天天品尝到不同风味的食物,还不带重样的。
这里固然有皇室奢华的因素,但中国传承几千年的饮食文化,也是主因。6承启说道:“哦,这倒要仔细尝尝看。”
说罢,让内侍端上菜肴,果然是6承启未曾见过的菜式。雕龙画凤的雕工,把一个装饰的萝卜都刻的栩栩如生,让人食欲大增。
一顿午膳,在愉快的时光中很快便过去了。周芷若见6承启被堵在垂拱殿之中,暗觉好笑。可她也没有办法帮6承启解围,唯有等到酉时,宫门即将关闭,才能把这些人驱离皇宫。
午膳过后,再逗留了一会的周芷若,恋恋不舍地叮嘱6承启不得太过劳累,才施施然出了垂拱殿。此刻太阳正猛,周芷若身后的宫女都撑起了凤罗伞,遮蔽阳光。
周芷若径直从这些御使官身旁经过,连正眼都不带瞧的。这些御使官也算是坚韧,兀自念着死劾书。周芷若心道:“这些人,脑袋里面真的有问题。遮莫别把黄尚书整不倒,还把自己搭了进去!”
御史台四十七名御使官,除了正在念着死劾书的皇甫亶,皆看着气场庞大的周芷若,莫不赞叹周延华生了个好女儿,这么快就抓住了帝心。
这些御使,你道他们真的没有七情六欲,好似圣人一般?其实他们心中,肮脏污秽的想法,未见得就比别人少了。眼看着同僚一个个升官,他们哪里不急。被李然一再教唆之下,立马鞍前马后,上窜下跳起来,为的不就是增添点政绩,不让监察司独占鳌头吗!
要是政绩拿到了,人人都有官升,那就是皆大欢喜了。这也是为什么这几次来,御史台都出奇一致的缘故。说白了,还是利益使然。他们不见得就真的是要死劾,为的只是一块垫脚石罢了。
一个白日的时光,匆匆流逝,待得酉时三刻,宫门关闭,这些御使官员才在内侍的扶持下,出了皇宫。他们即不饿又不渴,主要是晒得头昏眼花,半天没缓过劲来。
李然还想第二日再来,有些官小的御使,已经开始打退堂鼓了。(未完待续。)
ps:成绩有点惨淡啊,是不是写的真的不好?我自己读起来,还是觉得很有可读性的啊……
。。。
………………………………
第一百五十三章:三司制
听得内侍报告,那些御使官已经被“赶出”了皇宫,在垂拱殿憋了一日6承启,总算把这群瘟神送走了。要┞┢看┢┠书。ww。┞松了一口气之后,才从龙椅上站起身来。只是坐了许久,坐得腰酸背疼。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得想个法子,让这些茅坑里的石头,知难而退才是……”6承启在内侍、御前侍卫的簇拥下,一边走向仁明殿,一边思索着这个问题。
“难不成,真的个要与他们躲猫猫?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6承启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好似偷了人家地里玉米的少年一样。
此刻天尚未黑,只是已然近黄昏。太阳依旧毒辣,好似在最后的一个时辰内,要挥散着一日的热量。仁明殿之中,周芷若已经在翘等待了。┡┟┝要看┡书1。┞
6承启推开仁明殿的朱门之后,周芷若从一篇报告中回过神来,对着进殿的6承启笑道:“皇上,你可算是把那些顽固御使官给熬走了,真是苦了你了。”说罢,“扑哧”地笑出声来。
6承启得意地说道:“这些人,还想用这一招逼朕就范,简直是痴心妄想。若是比耐心,可没有一个人比得过朕!”
周芷若假装奉承地说道:“是啊,陛下是有耐心,耐心大了去了。有耐心,才会动作这般大,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都规划好了。不然的话,这些御使啊,怎么会想方设法,旁敲侧击陛下的新法?”这样的反话,6承启是要反着来听的,周芷若这不是在讥讽他施政的过错吗!
6承启愕然,说道:“梓童,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难道是又有人乱嚼舌根?”他还真不信,前一个内侍被他杖毙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谁敢这般大胆。┟要┝┠看┠书。ww。1。╟不及生死依旧乱嚼舌根?
周芷若叹道:“陛下,你的疑心病太重了。臣妾并不是有谁告诉这样的道理,而是自己想通的。想必陛下也忘了,大顺民报馆。还是臣妾在操持着。这些个消息,已经被那些文人举子,写烂掉了。只是臣妾过审的时候,不准他们而已。陛下,臣妾认为。他们说得并不是没有道理,你确实是操之过急了。就拿盐税来说,突然把官营的盐变成民营,可知这一举动,已经引起动荡了吗?”
6承启从未听过这方面的暗报,心中诧异不已,也许是他的观念出了偏差。灵魂来自后世的他,怎么会知道盐这个在后世几乎不值钱的东西,在这个时空,居然是奢侈品?
6承启不解地问道:“引起了什么动荡?”
周芷若叹道:“看来陛下真的一无所知。┡╟╟┠要看书1。┞大顺朝里面。原是二府三司制,陛下总该有了解吧?”
二府三司制,指的是宰相掌政,枢密院掌兵权,三司指的是财政机关,最高长官原是三司使,职权不在参政知事之下,号称“计相”,乃是从二品大官。三司建立的初衷,为的是分割相权。后来三司展成了一个几乎无所不管的部门。它的职权范围涉及了原来的兵户工礼吏部的事务,甚至连监察部门的职权也受到了侵犯,而且还包办了地方州县的所有财政事务。
三司制度虽然在开始的时候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朝廷的财政的能力,但时间久了必然导致机构的过分臃肿。┠╟要┞看┢书1。┞行政效率低下,这种垄断全国经济命脉的局面,不符合先皇的分权制衡,防止任何一种势力做大的治国理念,所以在先皇时候,已经废了三司使。把三司分成三个部门。
第一个是盐铁司,长官是盐铁使,正五品官。盐铁司总的来说就是做一些官营的买卖,掌管掌全国茶、盐、矿冶、河渠及军器之事。第二个是度支司,掌统筹财政收支及粮食漕运,长官为度支司,也是正五品官。第三个是掌户口及赋税,长官为户部司,同样是五品官。只不过户部司隶属户部,其余两司互相**,把财政大权一分为三,有效地削弱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6承启当然是知道二府三司制的,点了点头,等待周芷若的下文。只听周芷若继续说道:“二府已经被陛下拆分成内阁和枢密院、军事参谋部,可以算是三府制度了。而三司,却是动荡的根源。陛下一下子把官营的盐,放权到民间,可是让天下盐商,都恨死了陛下。他们手里的盐钞,已经不值钱了,他们能不闹事?或许陛下还不知道,京兆府、川蜀一带的盐商,已经怨恨久矣。现在盐价一跌再跌,这些人走投无路,肯定要闹事的。”
6承启非常不理解:“盐价跌了不是好事吗,难道要像先前那般,每斤食盐,皆要百多文钱,还只是粗盐。精盐的价格,堪比黄金,百姓如何受得起?”
周芷若叹道:“陛下,这是因为先前国库无余钱,才没有能力调理盐价而已。若是文宗时期,但凡盐价过三十五钱,就敛藏入库而不卖,以使盐价上涨;如果过了四十钱,就大批放库存的食盐,以抑制商人的暴利,使盐价保持稳定。而盐钞的放是有定额的,推行数十年,朝廷赖以为利。可陛下一刀切之后,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现在每斤盐不过十二文钱,连运费都比不了,各地百姓吃盐更是困难……”
听了周芷若的话,6承启宛若被人敲了一记闷棍。他原以为,这是为天下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却不料现实与他的想象,差了十万八千里。盐价是降了,可百姓吃盐更难了。6承启感觉脸被扇得火辣辣,不知说什么好。
良久,6承启才说道:“朕不曾想,没有调查就施以新政,危害居然是这般大。多亏了梓童提醒,朕才没有酿成大错!”心中也是很心悸,若是引起民怨,后果不堪设想。
周芷若幽幽地说道:“陛下可能不知,臣妾掌管皇庄,已经在各地调运了不少食盐,进行贩卖。虽然供不应求,价格还是上不去。每运一次,都要损失千贯钱财。若没有这样的拖累,以皇庄远洋贸易的之利,何致一月仅入六十万贯?陛下,你可要好好思虑一下,如何调理盐政了。”她掌管皇庄,果然见识是比6承启多了很多。哪怕6承启是学金融出身,也比不上有实践的周芷若。实践出真知,乃是天下至理!(未完待续。)
ps:也许是股市惨淡,影响了订阅的数量……
。。。
………………………………
第一百五十四章:朕之窦后
看着已经嘴唇上长出了点点绒毛,原先有些稚气的脸庞因为亲自掌权了大半年之后,已经隐隐有了些皇帝喜怒不定的特质。╟┡┢┝要看书。ww。。┡但眉宇间的稚嫩,还是看得出来的。
周芷若微叹一声,说道:“陛下,有些话,臣妾原本不应该说的。只是……你太容易被人看穿了,臣妾忍不住,需要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