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顺皇朝-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调入火枪队之后,他再也碰不到弓箭,为此还闹了情绪,被狄青当做典范,全军通报批评,还关了三日禁闭。

    待他出了小黑屋之后,才发现不少禁军中的弓箭好手都进入了火枪队,他开始琢磨了:“难道狄教习所说的步枪,真的要比弓箭强?不可能啊,我看过刚刚分发过来的神臂弩,能射出四百步远。这什么步枪,能比得上?”

    等到他亲眼看到步枪的威力之后,这个念头被彻底推翻了。洪祥式步枪的威力,远超他的想象。神臂弩能射出四百步远是事实,可两百步后,准头几乎没有了。哪怕彭青,也不敢保证在两百步外,箭箭命中敌人要害。神臂弩能在三百步内穿透衣甲,也不是吹的。可箭枝射出三百步之后,穿透力已经不甚理想了。稍厚的甲胄,如禁军的精良锁子甲,便不能穿透。哪怕侥幸穿透了,杀伤力也有限。

    而洪祥式步枪的威力,在远距离打击上面,远远超过了神臂弩。射程上面,最精良的洪祥式步枪能在六百步之内,造成有效伤害,这是神臂弩比不了的。威力上面,采用圆锥形铅弹的洪祥式步枪,精良的制造,比之历史上的原型米尼枪的威力也相差无几,能在四百步的距离内精确打击,五百步内穿甲不成问题,六百步内命中要害,一样也能造成杀伤。

    这样一对比下来,彭青彻底爱上了洪祥式步枪,哪怕它不是最完美的,燧石点火率仅仅在七成左右,有时候也会因此误事。可它超越时代的无与伦比的威力,还是让彭青深深地爱上了它。在火枪队的日子里,彭青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如何打得准的问题,哪怕吃饭睡觉也在想。很快,他的射击水平成了整个火枪队第一,也因此获得了狄青亲自授予的,威力最大的一杆洪祥式步枪,就是现在他手里拿着的那把。

    “嘭”远处的木靶子上立即腾起了一阵白烟,而枪管里面冒出的黑烟,也同时袅袅升起。

    虽然早有准备,可黑火药点燃之后的声响还是太大,朱大光忍不住用手揉了揉耳朵。彭青对自己的枪法很有信心,打完一枪之后,清理一下火药槽和枪管,便收好了步枪。这时候,早有士卒把靶子拿了过来。

    朱大光和王韶一看,登时惊讶得合不拢嘴。一指厚的木板上面,一颗变形了的铅弹,深深地嵌在了里面。如果是命中了穿着甲胄的人,恐怕也抵挡不住这一枪的威力。

    彭青笑道:“这杠枪,能在五百步内破甲,但我的射击精度就只能去到四百步远,再远的话就不知道子弹飞去哪了。超过了五百步,那穿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不是命中要害,对穿着甲胄的人0几乎没什么伤害。”

    其实,这也是陆承启为什么大力发展炼钢术的缘故。没有了坚硬而有韧性枪管和拉出来的膛线,根本不能将火药的威力发挥出来。如果用熟铁制作枪管,恐怕十枪过后,膛线就要被磨平了,几乎没什么用。就算是用了钢,这等低质钢,也仅仅够这写洪祥式步枪发射五百发左右。一场大战过后,恐怕很多步枪都需要回炉重做枪管,毕竟不是高强度的钢铁。

    朱大光感叹道:“若是给我一万支这样的步枪,我能横扫整个契丹”王韶不似朱大光这般口直心快,却很认同这句话。但他是知道步枪制作的不易,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大量供应得上。

    王韶摇了摇头,说道:“难啊,难啊朱将军,天快亮了,我们还是回城再说吧,敌军尚有两万骑兵不知去向,若此刻冲杀出来,我军已是疲惫之师,恐怕不敌。”此刻禁军已经集合完毕,可以开拔了。

    朱大光点了点头,说道:“回城”

    边军和禁军们这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艳羡地看着彭青手中的步枪。从他们渴望的眼神中,看得出他们对步枪的喜爱。没办法,哪一个军人不爱威力大的武器?

    边军压着那些契丹俘虏,一个个趾高气扬地牵着马,先前走着。偶尔一些俘虏不听话,这些粗鲁的边军可没有禁军那般军纪,立即就是一脚过去,把那契丹俘虏踹倒在地。一边还骂骂咧咧:“你们这些契丹狗,也算害得爷爷惨了,好几日都没睡过好觉合该你们今日倒霉,碰到了你家爷爷,叫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打仗不然你们都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你家爷爷有多厉害”

    如此俏皮的话,直叫禁军们笑得打跌。好在禁军军纪甚严,倒也没有乱来阵形。

    五里地不过几刻钟时间,便走到了。而这时候,幽州州牧刘源昌,已经穿好官服,列队欢迎这些打了胜仗的勇士凯旋归来。
………………………………

第九十八章:战后总结

    求收藏推荐啦,有支持才有动力啊我都怕自己撑不下去,这些都是在存稿箱定时发布的,没时间立即更新,还望大家见谅……

    幽州地区最高官员刘源昌,此刻也是喜不自胜。他原以为能守得住幽州城就很不错了,从来没想过要把契丹人打败。

    但这天夜里,震天的喊杀声,就连幽州城内的州牧府上都能听得见。被惊醒的刘源昌赶紧让亲卫去查看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契丹人打进城里了。同时他命亲眷收拾细软,他把官印一揣,都准备潜逃了。

    正当州牧府里乱成一团的时候,亲卫回报,刘源昌才放下心来。原来不是契丹人打进来了,而是有人劫了契丹大营,幽州游击朱大光已经率领两千余骑冲出城去,助友军一臂之力了。

    刘源昌闻言后,突然痛哭起来。他寒窗苦读十余年,一朝金榜题名时。辗转官场,从八品小官做起,三十余年终于混到了州牧这个位置,眼看还有两年,就能调回京城,担任一部尚书或者正二品高官了。却不料契丹年年发了疯,岁岁都犯边。眼看小皇帝对他的感观越来越差,就差没有撤他职了。对于回京任高官,刘源昌已经没什么指望了,只盼能好好做完这两年,然后调离这个鬼地方,不用整日担惊受怕。他今年已经五十一了,还能做多久官?平平安安退下去,已经是奢望了。

    今日这般杯弓蛇影,也是被契丹人打怕了的缘故。刘源昌一度认为自己的官途走到了尽头,悲悲戚戚。看见原配和小妾们在争家产,儿女也加入其中,更是悲从中来。

    冷不丁地听亲卫说,不是契丹人打进城来,而是有人劫了契丹大营,而且都快要打赢的时候。刘源昌真的是悲喜交加,一下子痛哭出声,吓得亲卫不知所措。

    哭了一阵的刘源昌,终于记起他此刻要做什么事了。他是个官场老手,自然懂的争取利益最大化的道理。

    于是,便有了出城迎接这一幕。这样的话,刘源昌给陆承启的奏折上面,就能提到自己的功劳了,这是在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刘源昌堆满笑容,对着朱大光嘘寒问暖,也没有冷落了王韶。他原以为王韶只是一般的禁军统领,但看到齐整的禁军队伍之后,他立即改变了态度。问了王韶的职位之后,更是恨不得把王韶夸上天去,让一旁的边军听得老不是滋味。

    王韶也听得皱了眉头,说道:“刘大人,请为末将这些士卒准备住处,如果没有,请给我们不扰民的一片空地,我们自己扎营。”

    刘源昌哪里敢怠慢?幽州城里面民房不甚多,可空地多了去。他也不敢强征民房,不然潜伏在幽州城的监察士参他一本,也够他受的。刘源昌早就知道了监察士的厉害,上一次契丹犯边打草谷,他的奏折都没递到陆承启面前,监察士的报告已经呈给了陆承启,这如何不让他心惊胆战?想在陆承启眼皮子下面做手脚,他也吃到了陆承启一通训斥,直言道:“如果还敢欺君罔上,那你刘源昌的脑袋就要搬家了。”

    前事之鉴,让刘源昌不敢再逾雷池一步。他经过深思熟虑,把禁军安排在边军最少的东门瓮城里面,一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二来也避免某些边军不长眼,与禁军起了冲突。

    安顿好王韶之后,刘源昌乐滋滋地回到了州牧府内,心道:“人生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快,我还以为今日必死无疑,却不料为今后平步青云捞了个够本”

    却说禁军扎了营帐之后,王韶立即召开了战后总结会议,各级军官都要参加。一时间,不大的中军营帐之中挤满了人,甚至于没地方转身,一些粗鲁的军官,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还有不少人效仿起来。

    而随军文书也参加了会议,主要是记录这次袭营的得失,为以后作战提供借鉴。

    王韶率先发言道:“这次袭营,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但这次成功的偶然因素还是很多的,我们不能因为打了一个胜仗,而对敌人掉以轻心。这次能袭营成功,我认为最大的功劳,在于严谨的军纪,在靠近敌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不然就只能强攻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决攻击了敌人的马厩,用敌人的战马来冲乱敌人的阵脚,这一举是做得最好的。”

    王韶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说道:“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做得完美了作为统帅,我第一个检讨自己的错误。一,我作为主帅,却出现在冲锋第一线,若我战殁,整支军队群龙无首,这次作战必定失败;二,我没能在战前命令你们狙杀敌方军官为主,导致让许多契丹将领逃脱;三,若没有朱将军的增援,我们恐怕没这么容易打完这一战,我身为主帅,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后,我会牢记今日犯下的错误,避免这样的失误再次出现”

    随军文书记下王韶说的话后,其余军官也扯开了话匣子。这样的战后总结,是陆承启下旨规定禁军必须这么做的,班师回京之后,陆承启要亲眼过目随军文书记载的战后总结。如此一来,哪个军官都不敢怠慢。陆承启也是苦恼,如果每个军官都识字,那么先让他们自己把总结写出来,交给陆承启看就是了。

    在王韶的带领下,许多军官开始发言了。其中率领五都步卒攻打马厩的军都指挥使说道:“属下在作战中犯下了轻敌和应变不足的错误。首先,属下低估了敌人防守马厩的兵力,只率了五都步卒进攻马厩,结果和敌人对峙了非常久。甚至于有一些契丹士卒,后来加入了抵抗的队列之中。属下在指挥的时候,因循守旧,不懂变通,只会一味硬攻。若不是部下聪敏,懂得使用火攻,恐怕敌人的马厩没法这么快攻破。属下犯下的错误,足以影响这场战事的走向,属下一定好好反省,以后绝对不会再犯”

    王韶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胜不骄,败不馁,才为强军。”

    而其余军官开始争着发言了,负责点火的步卒指挥使说道:“属下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没有预算风向,点火之时,差点烧到了自己人。对此,属下深感惭愧,以后一定避免这种情况”

    而马都指挥使说道:“属下犯下的过错更为严重,不懂率军冲击,反而是分散而战,没能发挥出骑兵的威力。若不是朱将军及时赶到,契丹人就要转败为胜了……”

    ……

    王韶一一听完了他们的战后总结,最后才说道:“不错,你们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说,今日这场偷袭,胜的侥幸,若不是敌人先前攻城已经消耗了不少体力,我们不一定能打得赢。我们不能因为幸运的因素打了胜仗,就自满了。我们的不足还是很多,若是正面对决,我们一万战兵不一定打得过契丹一万骑兵。要认清自己和敌人的差距,才能进步。这些用友军鲜血得出来的教训,我们一定要牢记”

    近两百个军官雷鸣般应道:“胜不骄,败不馁”

    王韶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解散”

    已经劳累了一天的军官们立时便撑不住了,他们早已经体力透支,只不过是由胜利的喜悦强自撑住而已。宣布了解散后,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填饱肚子,然后美美地睡个好觉。

    殊不知,他们其中大部分人在随后用饭的时候,连拿筷子的手都是颤抖的……
………………………………

第九十九章:捷报传来

    如果还算可以,那就收藏推荐一下吧

    快马自驿道飞驰而来,这就是所谓的“飞马急报”。这是大顺朝的独创,把送战报的探马唤作“飞马急报”。如果是正史上的明代,会叫做“流星报马”,宋代亦是作“探马”,与一般斥候没什么区分。

    千里边关传急报,一骑绝尘入都城。

    飞马急报一路换马不换人,把装着战报的封了火漆的木匣子,贴身藏着。飞马急报自驿道而来,身后插着“报”字战旗,不论何人,都需要退避。如有阻挡,被撞死了,也只能说自己倒霉。军情十万火急,哪能耽搁一刻?

    于是乎,长安城的百姓都很自觉地让出了一条道路。这年头有三类人不太讲道理,一种是对官员太狠的监察士,一种是宣读圣旨的内侍,还有一种就是这般传军情的飞马急报了。被这三类人盯上了,告你一个阻碍办差,你哭都没地方哭。当然,监察士陆承启盯得很紧,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监察士对待百姓身上,陆承启第一个会饶不了的是那些个监察士,同时还会在心里狠狠地骂道:“你们这般混蛋,后世城管我管不着,你们这群丘八我还治不了你们?”

    飞马急报进了长安城的玄武门,穿街过巷后,抄近道疾驰到宣德门。皇宫城楼上的侍卫们早就远远地看见了飞马急报,也没有阻拦,让他一路冲进了皇宫。自宣德门进大庆门,一路策马疾驰到垂拱殿前才勒马停下。

    也只有飞马急报有这个特权,不然就是开国功勋,也没见有谁能在皇宫里面跑马的。

    陆承启此刻正在对内阁呈上来的奏折披红,忽闻“啲嗒啲嗒”的马蹄声,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见一个探马模样的边军,闯进了垂拱殿。要不是陆承启神经大条,此刻早就从龙椅之上跳将起来,大喊“护驾”了。

    被惊出一声冷汗的陆承启,直到听到那边军模样的探马说道:“陛下,边关急报”

    陆承启这才想起来,大顺朝最重军报,飞马急报不需要通报,便能直呈面圣。陆承启让内侍把封好火漆的木匣子拿过来,内侍挑开火漆后,才恭恭敬敬地从用锦缎包裹的木匣子中掏出一封急报,递给陆承启。

    陆承启迫不及待地拆开一看,看得急报上面两个大字,“大捷”,心中便已大定。这二十余日来,陆承启食不知味,为的不就是契丹犯边?此刻得了大捷的边关急报,陆承启立时“龙颜大悦”,连道:“好,好,好三军用命,打出了我大顺的威风,朕要大赏诸位将士,并昭告天下”看着那飞马急报满脸风尘之色,和那被风沙刮得异常粗糙的皮肤,陆承启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只得说道:“你且去内库领十贯赏银,算是朕的一些心意……”

    那飞马急报大喜,说道:“谢陛下厚赏”说罢,便转身出了垂拱殿。

    陆承启把木匣子放在旁边,一时间出了神。只见那边关急报上面写着“禁军万人夜破契丹大营,与幽州边军两相夹击,斩首八千余人,俘虏一万六千余人……”

    这是继文宗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胜仗啊这怎能叫陆承启不激动?禁军出征前,他还是很担心的。虽然禁军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了,一些重步兵连头盔上都带有铁罩更别说威力奇大的神臂弩和洪祥式步枪了,那些都是大杀器啊。可武器再厉害,也要看使用的人。陆承启对于这些从未上过战场的禁军,其实不抱太大的希望的,只是没想到王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他立即动口,让小黄门记录下圣旨内容:“制曰:边关大捷,禁军配合边军歼敌俘虏万余契丹士卒,实乃文宗以来最大胜仗。此役,乃三军用命,将士浴血,才打出的大顺的铁血军风,可喜可贺。朕不吝赏赐,有军功之人皆升一级,余者赏赐一月饷银。同时昭告天下,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洪祥三年四月二十九。”

    待得圣旨颁布后,《大顺民报》也第一时间摘录了这则圣旨,还放在了头版头条之上。这则消息一出,举国震惊。

    多少年了,大顺的汉民,在游牧民族的铁骑下面,惨遭蹂躏;多少年了,大顺军队在契丹骑兵前面抬不起头来;多少年了,大顺的汉民似乎已经认定,大顺就是打不过契丹人……可此刻,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

    一时间,长安城内的鞭炮脱销,声声不绝的鞭炮声,似乎在尽力地发泄着积郁了百年的闷气。一些老兵听闻捷报,更是流出了英雄之泪。

    大顺朝内,不论认识与否,不论贵贱,此刻都是狂喜的。哪怕是被陆承启整治得很惨的官员,他们也第一次衷心希望这样的日子能长久一点。举国沸腾,可以用来形容现在的大顺朝境内的盛况。

    与大顺朝不同的是,辽国境内,却是阴郁一片。听闻耶律重元大败,连自己的儿子都被大顺掳了去,耶律洪基大发雷霆,一连撤了好几名办事不利的官员。

    此刻谁也不敢触耶律洪基的霉头,连一向宠信的耶律乙辛都被狠狠训斥了一番,认为他当初耶律重元一力要求出征的时候,没有尽力阻拦,以至于丢了契丹人的积威百年对大顺的心理优势。

    耶律洪基还差点在暴怒的情况下,想御驾亲征。但在耶律乙辛西平郡王萧阿剌北府宰相萧虚烈南院枢密使耶律燕哥等重臣的极力劝阻下,耶律洪基才消了怒气。

    可经过这一役,辽国对大顺隐隐有了一层戒备之心,原以为大顺不过两脚羊,谁知道是不叫唤的狗,一咬起人来,连皮带肉都撕咬下来。耶律洪基心中隐隐作痛,辽国几近三万精锐士卒,或被杀,或被掳,或走失……更让他心疼的是,近十万匹马受惊,虽然竭力收拢了近万匹,还是有九万多匹马不知所踪。

    契丹人口不比汉人,他们每一个族人都是极其宝贵的,更不用说一下子损失三万人了。超过三万青壮的损失,直接让辽国大伤元气,耶律洪基就算想要报复一下,也得自己掂量掂量了。辽国全民皆兵,哪怕是现在也有超过六十万的军队,但要布防在西北北部和东北三地,兵力就捉襟见肘了。要想报一箭之仇,调兵也需要时日,粮草也需要备齐,耶律洪基这才愤愤地作罢,大骂耶律重元是蠢货,不仅败光了自己的家业,连带族人都死了那么多。

    其实最郁闷的要数高丽了,他们刚刚转换了宗主国,以为这一下高枕无忧,却不料辽国战败的消息传来,高丽国王王徽一下子就懵了,回过神来之后,连忙召集大臣,开秘密会议。

    此时出使辽国的崔介安尚未回到高丽,仍在路上,王徽能信任的大臣不多,一手就能数得清。
………………………………

第一百章:残敌肆虐

    努力码字,为的是更多的人的认可,求收藏推荐了。

    除了崔介安之外,王徽能信任的大臣,只有被称为“海东孔子”的老狐狸崔冲;一个也是姓崔的,是一个极度排佛的高丽“上柱国”,崔承老;最后一个则是在正史上面名不见经传的林哲,恐怕也是异时空的蝴蝶效应吧,此人乃是靖宗时期的状元,深得高丽国王王徽的喜爱。

    崔冲的资格比较老,毕竟是四朝元老了,他好似有气无力地说道:“中原王朝一时困顿,不见得以后都是困顿的。现在那个在长安城中的小皇帝,想来也是野心颇大,敢于隐忍这么久。登基三年才一鸣惊人,果然厉害不过,现在的大顺,应该还是打不过大辽的。只要一日有大辽在,他大顺就不敢来攻高丽。”

    崔承老也同意这个说法,只听他说道:“不错,只要大辽还在,大辽的威胁就远比高丽大得多。如果大顺那个小皇帝有眼光,此刻就不会挑拨我高丽国,甚至还可能继续装作不知道,和我高丽国交好。”

    林哲向来与他们政见不合,此刻听了他们的“高见”,忍不住驳斥道:“看来两位对大顺了解还不够啊,两位老大人,你们可知道现在大顺已经对高丽的贸易全面锁死了吗?我高丽一向土地贫瘠,出产不丰,许多生活器具倚赖大顺商人输入。可现在大顺朝廷已经不准大顺商人同我高丽有任何来往,发现一个当叛国罪处决。我们高丽国,除了一些高丽人参,软玉,金银制品之外,还有什么比得过大顺的?大顺不与我们通商,我们不出两年,就会穷困潦倒”

    高丽国王王徽眉头微皱,说道:“林卿,此话可有失偏颇之处?大顺不与我们通商,他们也会吃亏啊?”

    林哲苦笑道:“大王,非臣危言耸听,事实确是如此。大顺地广物博,能自给自足,哪怕不与我们通商,亦能一切如常。可我们高丽不同啊,没了商贸,高丽很快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很快便会穷困潦倒了。”

    崔冲和崔承老虽然平日里与林哲政见不合,但此刻也默认了这个后果的可能性,没有说话。王徽急切地问道:“林卿,依你之见,如今该如何是好?”

    林哲沉默片刻,说道:“唯今之计,便是出海与日本国进行商贸了。只是我高丽和日本国一向关系不好,臣怕一时间没有太大进展。如果可以,大王请派人去大顺,求见大顺皇帝,说明苦衷,或许还有转机。”

    王徽叹道:“崔卿尚未回国,派谁去都不一定说得动那小皇帝啊。他的心太狠,我们当初也想得太简单了。”

    林哲很想包揽这个差事,但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太易冲动,如果冲撞了陆承启,别说完成任务了,恐怕自己的人头也会落地。王徽也算知人善用,不敢叫林哲轻易冒险。反正高丽国还能支撑一时,此事等崔介安回来后再做安排,也不迟。

    此时,在幽州城内,朱大光和王韶再次见面,讨论今后的战事走向。王韶把自己探马探知的消息告诉了朱大光,朱大光沉思了一会,说道:“王统领的意思是,现在幽云十六州之内,遍布两万余室韦奚族女真等骑兵,正在抢夺边民财物,掳掠人口?”

    王韶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朱将军,你认为此事该怎么处理?”

    如果是没有那场大胜仗,朱大光肯定会说这些游牧民族骑兵犀利,我骑兵不足一万,恐怕不敌云云。但每次游牧民族前来犯边,拥有远超他们人数的边军,却不敢拧成一股绳和他们正面一战,朱大光心中也是憋了一股闷气。整个幽云十六州的边军,加上辅兵,人数不下三十万。可三十万人却打不过十万契丹骑兵,说起来也是窝囊。

    这是边军不敌契丹骑兵吗?这可不一定,三十万人,如果配合得好,肯定能战胜十万契丹骑兵。只是战果不大而已,毕竟人家四条腿,跑得忒快。要是他们想逃,边军只有两条腿,怎么追?

    最大的问题是,各州牧守都不敢担这个责任。他们只要守住了城,虽说没有功劳,可也没有过错啊,他们还是做自己的牧守,游击还是当自己的游击。只要守好城,他们的官位就四平八稳,一点事情都没有。

    既然如此,谁还会冒险出城迎战来势汹汹的契丹骑兵?这也是为什么契丹骑兵如入无人之境,从长城缺口处长驱直入了。都是这些各扫门前雪的边军惯出来的

    想到这,朱大光握紧了拳头,黑膛的脸上青筋隐现,看得出他内心天人交战中。王韶即便身为禁军统领,对边军的猫腻也是知道一些的,他此刻默不作声,等着朱大光做决定。

    朱大光突然间抬起头,望着王韶的脸,咬了咬牙,说道:“我朱大光没啥本事,就烂命一条,算是报效圣上的了。幽州城不能有失,我让昭武校尉昭武副尉代我领兵,我亲自率两千骑兵,出城干他娘的我朱大光这些年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受的气也受够了,这回我要全部还给那些狗娘养的狗崽子们犹记得当年韩帅,幽州城下伏击成功,那一战才是带把男人该打得仗我朱大光虽然没啥本事,也要学一学韩帅的风采”

    王韶等得就是朱大光这句话,拍掌叫好道:“好,末将就是在等朱将军这句话果然是大好男儿,功名当自马上取。只是敌人两万骑兵,现在不知道在哪里,如何能克敌制胜?”

    朱大光叹道:“的确,幽云地区地势复杂,想要全歼这股敌人,非常不易。不过,要是能把他们引到一处,预先伏击就好了。”

    王韶听得这句话,灵光一闪,问道:“将军可知,长城缺口在何处?”

    朱大光也不是傻子,一听就明白了王韶想做什么,但他摇了摇头,说道:“不成,不成,长城缺口多达好几处,我们兵马不足,堵不上的。”

    王韶请朱大光在地图上指出长城所有的缺口之后,神秘地笑道:“将军,兵书上有句话叫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将军可明白?”

    朱大光摇了摇头,说道:“王统领不要在我面前掉文了,我朱大光大字不识一个,什么意思你就直说吧”

    王韶附在朱大光耳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朱大光闻言眼前一亮,击掌叫好道:“这个计策好,这个计策好唉,你们读书人的脑瓜子就是转得快,我老朱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么好的法子来”

    王韶笑道:“都是将军你提醒末将的啊,不然末将也想不出这个办法了……”
………………………………

第一百零一章:虚虚实实

    谢谢书友天空幻想狂100起点币的打赏,再次求收藏推荐啦

    听闻朱大光要出城作战之时,幽州州牧刘源昌差点没给朱大光跪下,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论述了幽州城没有了朱大光会如何如何,却被朱大光轻轻一句话抵了回去:“州牧大人,你只是管民政的,管不到军事。我作为幽州城职位最高的军官,有权决定是否出击。”

    刘源昌被这一句话噎得两眼翻白,对于这般坚决的朱大光,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谁叫为君者最忌讳文官和武官勾结呢?于是太祖在建国之初,便把军政分了开来,算是比较好地杜绝了这个隐患。

    见朱大光不听劝阻,率领两千余骑绝尘而去,追上了禁军的步伐,气得刘源昌脸色一阵铁青。好在朱大光也算是明白人,把五万多边军和近五万辅兵留在了幽州城,不然刘源昌肯定要骂娘了。

    刘源昌见朱大光没有回转的心思,也不敢打开城门多久。听得王韶说外面还有残余的游牧骑兵,刘源昌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听得后面吊桥升起,城门紧闭的声音,朱大光苦笑地叹了叹气,追上了王韶,却没有说话。王韶跟他相处这两天,已经知道他朱大光这个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虽然没有读过书,亦不识字,却自有一股豪气,这让王韶与他真的是以心相交,惺惺相惜。

    此刻见他如此落寞,王韶劝道:“朱将军,这世上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