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顺皇朝-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显祉躬身说道:“臣永受圣训!”

    “你先退下吧!”

    “臣告退,陛下圣安!”

    几日后,长安城中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而且是从《大顺民报》这样权威的报纸传出来的。

    “什么?考中了进士,还要再考?”

    “可不是吗,这简直是玩弄人啊!”

    “嘘,别乱说,这可是陛下亲自拟定的。听说是闲散的十品官太多了,一时间没有那么多官职。你想啊,上面不退些人,你们哪能升得上去?”

    “可这俸禄不再升,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说,闲散十品官的俸禄是定的了,要想升俸禄,就要努力,考个官职……”

    “这……我都把经典史籍忘得差不多了,怎么办?”

    “这也没关系,听说不考这些,反倒是考些经世致用的学问。比如农耕,种桑,养蚕,算学,器物等等,还是各个衙门主官出的题目,全都是日后做了官后要懂的事。”

    “苦也,我这些全都不懂啊!”

    “这很好办啊,考农耕的话,去看《齐民要术》,考算学的话,学《九章算术》,考器物的话,《木经》、《营造法式》、《冶铁全书》……不过你也要看清楚了,只能报考一个衙门,好好复习的话,应该没问题的。”

    “可有三千多人,争几百个官职啊?”

    “额,这就要看谁的学问好了。不过也没关系,报纸上还说了,一年有夏冬两季都有考试,要是考不中,还能再考,俸禄也照发的。”

    “多谢了,兄台,我这便去买书看……”(未完待续。。)
………………………………

第九百七十八章:高丽内乱和东瀛州

    “陛下,御医传来消息,林婕妤身子不太舒适。”

    一个宫女求见陆承启,慌乱地说道。

    陆承启一愣,“她怎么了?”

    “听御医说,是肝火郁结……”那宫女不敢隐瞒。

    陆承启沉吟了一下,说道:“朕去看看,来人,摆驾仁明殿!”陆承启知道,人吃五谷,难免会有一病。但要是医治不及时,那就不好了。

    其实在宫中,没有谁知道林茏的真实身份,知道内情的,唯有监察司的寥寥几人。林茏的秘密档案,也被销毁了。可以说,除了监察司,世界上就只有陆承启知道林茏的真正身份,是高丽王亲封的玲珑公主。

    别人还道是这个清倌人祖坟冒了青烟,召入宫中后被皇上看中了,飞上枝头做了凤凰。大顺是一个极爱讨论男女情事的时代,哪怕是皇帝的爱情,也被人津津乐道,甚至还冠于书籍之上。

    清倌人和皇帝?陆承启曾经看过这样的小报,摇头苦笑:“我居然和宋徽宗是一个德行?宋徽宗可是亡国之君啊!不过宋徽宗喜爱的李师师,有没有玉玲珑这么美呢?”

    当然,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而已,不会再想。

    既然玉玲珑是他的女人了,那他就要肩负起一个丈夫的责任。玉玲珑有病,陆承启绝对不可能袖手旁观的,再薄情绝义之人,也不可能这样做吧?

    来到仁明殿,陆承启眉头一皱。殿中充斥着苦涩的中药味,“难道玲珑的病情,真的这么重?”

    陆承启连忙绕过屏风,却看见玉玲珑病怏怏地倚在窗口,看着北方的景色。

    “玲珑,你病了怎么还吹风?”陆承启关切地说道,“快下来!”

    玉玲珑不为所动,甚至眼神里没有陆承启的存在。

    陆承启愣住了,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玉玲珑。“玲珑,下来好吗,有事咱们商量着来,你一个人生闷气,不值当啊!”陆承启温柔地扶上玉玲珑的肩膀,想让她下来,可是玉玲珑勐地挣扎,甚至连陆承启都惊呆了一会。

    “怎么了,有人欺负你?谁这么大胆,朕可不能轻饶!”

    见陆承启装模作样的,玉玲珑还是“扑哧”笑了出声,转眼却又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陛下,你曾答应过林茏的,有生之年,不能加诸一刀一枪于高丽。可现在,现在……”

    “就是因为这事?”陆承启明白了,原来是因为高丽的事。这应该就是心病了,心病用药是医不好的,毕竟心病还须心药医啊。“朕绝对遵守了诺言啊,没有派一兵一卒到高丽去。至于高丽内乱,怎么能怪到朕的头上来?”陆承启叫苦连天,这真的不关他的事。女真的残余流窜入了高丽后,与当地贫苦百姓相勾搭,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反活动。这些年,高丽被大顺封锁得厉害,粮食一直不够吃,百姓苦朝廷久矣。而高丽的贵族们,一个个花天酒地,鲜少有人关心百姓的死活,百姓造反,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女真残余流窜入高丽,也是陆承启的过错,但现在他打死都不会承认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陆承启已经深得做一个政客的精髓,那就是“避重就轻”。

    “那陛下为何不出兵帮助高丽?”玉玲珑回过头来,认真地看着陆承启。

    陆承启无语了,当初不让出兵的是你,现在让出兵的也是你,这算什么事啊?见到陆承启无奈的模样,玉玲珑那绝美的脸蛋上倏地一红,看得陆承启内心直道:“怪不得世人皆爱天上掉下的林妹妹,原来西子捧心,真的很美!”

    “陛下,你出兵吧,我不会怪你的了。”玉玲珑哀求道。

    “你先把药喝了,朕才能答应你。”陆承启立即打蛇随棍上地说道。

    “好!”玉玲珑把药碗端来,几口不断地喝了下肚,陆承启连忙给她递了一个蜜饯:“为甚喝得这么急!”

    玉玲珑苦得直皱眉,把蜜饯含了含,才算是缓解了过来:“臣妾喝了,陛下也要遵守诺言啊!”

    “估计还得等几个月,现在大军正在讨伐着回鹘、黑汗,一时间抽不出身来。”陆承启苦恼地说道,“朕想着,不过是贫民造反,高丽应该可以抵得住吧?”这话不是瞎说的,解决完辽国之后,禁军开始回国休整,让另外的四十万禁军出征。禁军才刚刚出到西域,哪怕现在要去高丽,一时间也到不了,这一来二去是要时间的。

    而玉玲珑虽然聪慧,但她也只是道听途说,根本不了解高丽现在的形势。其实高丽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烽火四起,除了京都之外,三京的其余两京、四都护、八牧、五十六知州郡事、二十八将、二十县令。四京、八牧、十五府、一百二十九郡、三百三十四县、二十九,五道两界:杨广道、庆尚道、全罗道、交州道、西海道、东界、北界……全都烽烟四起,百姓响应者无算。

    在陆承启看来,高丽已经没救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等高丽国内快要决出胜负之后,强势介入,然后把高丽纳为版图之内。陆承启早就让边军严阵以待,而这就是陆承启的高丽州计划,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东瀛州计划。这个计划在大体上也和高丽计划差不多。现在倭国处于平安京时代,算得上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但是,世界上是没有绝对和平的。陆承启早就暗中下了密旨,指示监察司暗探,在倭国内煽动了贵族作乱,心中倭国也如同高丽一样,内乱了起来。

    而大顺的水军,已经把战船开到了托罗岛(济州岛)之内,只要半月就能到达倭国,平定“内乱”。

    当然,这些是不能和玉玲珑说的,陆承启首先是一个要对天下百姓负责的皇帝,然后才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国事和家事上,陆承启认为家事再大,也大不过国事。玉玲珑一个人的意志,是做不了什么的。

    现在就看高丽和倭国,哪个先撑不住了。

    哄得玉玲珑喝了药后,陆承启再等候玉玲珑睡去,才出了仁明殿。

    “唉,不是我有心骗你,而是大顺的利益,不允许一个高丽在旁边啊!”陆承启心中说道,这是实情。现在的高丽,已经被大顺包裹住了。朝鲜半岛,就好像一枚钉子一样,嵌在长白山和黑水之前,这样怎么能让陆承启放心?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高丽都必须纳入版图之内的。

    这是帝王所以思考的东西,玉玲珑怎么能理解呢?

    陆承启先前不过是顾虑她的感受,才没有明刀明枪地征伐高丽。但他要是想打高丽的话,有太多手段了。比如这次的内乱,也是陆承启想使的计谋。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还没动手,高丽自己就先乱起来了。

    (今天完本了,求几个完本订阅,谢谢大家一路支持!这里解释一下创世,其实也是阅文集团旗下的,只不过主打qq阅读。新书《兼职风水师》呢首先是投起点内qian签的,但是改了五遍稿都没过,我就投创世了,一次过,所以也不想折腾了。愿意在起点看的同学,一样可以直接在站内搜索《兼职风水师》,书是同步更新的。新的笔名:不定型喱水。虽然同一个集团,但是两边笔名不能互通,这个有点伤。但没事,大家知道是我写的就行了。)(未完待续。。)
………………………………

第九百七十九章:东方巨人(大结局)

    半年之后,禁军凭借着缉拿“叛国贼”方腊、王虎的名义,攻破西州回鹘的都城,俘虏了国王毗伽布的斤以及皇室,迫使黄头回鹘归降,国主禄胜举国内附。而黑汗国也在两个月后被大军长驱直入,直接兵临城下。汗王纳赛尔汗,也在城破之后,不得不选择了投降。

    至此,陆承启内心的帝国版图已经勾勒了一大半。不仅后世的蒙古、新(xin)疆都成了大顺的版图,甚至还大了不少。

    而就在冬季即将到来的时候,高丽先撑不住了。

    农民起义军已经攻破了西京、东京,已经来到了开京城下。在寒冷的冬季中,高丽都城被破,国王王徽身死,而太子王勋被大臣拼死护送出了开京。

    就在这时,大顺强势介入了高丽,在新年之前就平定了叛乱。还放出了消息,说要迎接高丽太子王勋回来即位。

    可是王勋始终没有出现,那高丽也之后“暂时”纳入大顺的版图之中了。

    倭国那边,也是差不多。

    贵族的争权,让大顺水军有机会趁虚而入,打着保护藩国的旗号,迅速平定了“叛乱”。而倭国的白河天皇,也在这一役中,不知为何染上了恶疾,溘然长逝。太子继位后,不知为何,隔了几个月后又染了恶疾。据大臣说,倭国的东京皇都里,是有恶鬼索命。

    果不其然,天皇一个个死去,最后竟然没人敢再做天皇了。

    经过倭国大臣的“商议”下,在洪祥十九年,正式并入大顺,成为大顺的东瀛州。

    至此,大顺的版图已经过于庞大,需要好好消化消化了。

    大顺洪祥三十四年,天下承平,四夷来朝。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大顺的商品,海运至世界各地,单单是海贸,就占了国库十分七八的税入。

    西域丝绸之路也再次开通了,各地的黄金、香料不断地涌入大顺之中,而大顺的瓷器、漆器、丝绸、茶叶和各种新奇玩意也传到了西方。

    十五年的时间,大顺的人口不断增加。

    幸亏大顺现在版图够大,开垦出来的良田也不少。甚至东北那肥沃的黑土,也被利用了一半。要不是东北的天气实在太冷,农作物生长不了,恐怕还要继续往北耕种。

    现在大顺的粮仓在江南,而江南的经济潜力也彻底发挥了出来。大顺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草原早已没有了动乱,牧民各守着自己的草地,如果有新丁成年的话,还能向州府,再申请多一块草地。草原这么大,人口却很少,足够发展很多年了。草原是越来越离不开朝廷了,不仅粮食、钱财、生活用品等等全都是来自中原,甚至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语言,忘记了自己的文字,全都只认汉字,只说汉话。或许再过五十年,草原上的牧民,就是“纯正”的汉人了。

    大运河开通了,水患没有了。水利兴修了不少,灌溉的地区更广了。田地更广,那粮食也充足了,十五年的时间里,大顺的经济、文化蒸蒸日上。

    在蒙学制度下,大顺的百姓很多已经清扫了文盲,几乎人人都识字,算数了。新生一代的孩童,更是没有一个不认字,不识数的。

    识字人数多了,科举也越来越难考,但在经济发达的大顺,遍地都是机会,读书人也不用拘泥于科举一途。在大顺的社会中,不知道有多少门路,比当官赚钱要快,要多。虽然当官还是读书人首要的选择,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认识到有些人确实不适合当官,所以就放弃了这条路,或从商,或从工,或研究学说……

    《大顺律》不断完善,守法观念深入人心。

    吏治清明之下,办事效率也提升了不少。一旦地方出了问题,朝廷能很快就反应过来,着手处理。

    陆承启也渐渐开始放权给内阁,只是把握大方向而已。

    这几年,他致力于将监察司一分为二,成立了一个军情局,专门负责收集情报,还要配合各地县衙州府破案。监察司还是那个监察司,有这监察百官之权,却无拿人的职权。在监察司的威慑下,官员没有一个胆敢伸手的。

    其实聪明的官员早就不用贪渎了,他们自己去办一个商行,有着朝廷的风向,随便做些什么,都能赚不少。何必去贪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洪祥二十年的时候,有些地方开始了官商勾结,官员明目张胆地入股当地商行,利用职权之变谋取私利。陆承启亲自下旨,让监察司拿人,将此事定性为贪腐。此后,再也没有官员敢这么做了。

    时间匆匆而过,很快就到了洪祥三十五年的夏季。

    这一日,陆承启召集内阁大臣,首次透露了自己想要禅位的念头。

    毕竟陆厚旭已经三十岁了,这些年辅佐陆承启处理朝政,已经有了自己的执政观念。陆承启也五十岁了,要是再赖在皇位上,陆厚旭什么时候才能坐上皇位?还不如趁现在,激流勇退,当个太上皇,好放手让陆厚旭自己去闯。他应该也还有时间,能给陆厚旭一些建议。

    温室里的花朵,是永远不能成材的。

    只有顶风傲雪,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在禅位仪式上,陆承启只对陆厚旭说了几句话:“我儿要谨记,百姓才是朝廷根基,如果百姓饿了,他们就会造反,这是皇帝的失责。朕不要你开疆拓土,因为也没有什么地方好去开拓疆域的了,你要做的,是一个守成之君。创业容易守业难,你的担子,比朕还要重。好好善待百姓,要让他们人人有书读,人人有饱饭吃,人人有工做,明白吗?”

    陆厚旭哽咽地说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好了,都是要当皇帝的人了,别哭,让臣子笑话。朕这些年来,只用心教了你一件事,那就是用人。你是皇帝,很多事情不用你去做,但你要学会用人。史上的昏君,并非他们过于昏庸,而是识人不明罢了。朕设立的内阁,能最大限度减免决策失误,望我儿善用!”

    陆厚旭抹了抹眼泪:“儿臣记得了……”

    陆承启没有任何留恋,在禅位之后,立即协同太后妃子,离京而去。

    新皇登基,次年改元永康。陆厚旭记得陆承启的吩咐,没有大赦天下,只是说了句:“农税永不加赋!”就足以让天下百姓归心,拥立新皇。

    一月后,松江府上,一个新奇的名字出现了东方巨人公司。

    据说这什么公司,背后的靠山是皇庄,由太上皇把持着。

    三年后,松江府一处偌大的庄园内,陆承启正在悠闲地享受着清茗,哼着小曲。

    风韵犹存的周芷若在一旁给他剥着橘子,突然问道:“夫君,你为何要成立这个公司,还要遣人下南洋?”

    陆承启一愣,然后笑道:“娘子看不出来吗,南洋的那个满刺加海峡(马六甲海峡)位置多险要?我派人去抢先占了,日后也不会落于下风啊!”

    周芷若“扑哧”一笑:“我还不知道你吗,朝廷讨伐南洋,没有正当名义。可是以公司之名,那就正当多了,对吧?”

    “还是娘子聪明!”陆承启笑道。

    “那我还有一事不明,为何夫君非得要遣船队到什么美洲去?”周芷若闪烁着大眼睛,奇怪地问道,“航海处处充满危险,而美洲又隔了千万里远……”

    陆承启笑道:“我们大顺的船只你还信不过啊?十年前都是铁皮船了,万料(一料相当于后世一吨)都是小事,现在还装上了蒸汽机,哪有那么容易翻船!至于我为何派人去美洲,很快娘子就明白了……”

    话音未落,一个人自外面匆匆而进:“陛下,码头来报,我们远航美洲的船只,回来了!”

    陆承启从躺椅上跳了起来,急切地说道:“高镐,准备车,我们快去码头,快去!”

    见陆承启这么跳跃,周芷若埋怨了一声:“都这么大年纪了,还不悠着点,你还以为是年轻那会啊?”

    陆承启把这话当做了耳边风,神秘地说道:“娘子不是想知道我派人去美洲做什么吗?跟我来,很快你就知道了。”

    “真的?”周芷若半信半疑,跟着陆承启坐上了一辆蒸汽机车,“吐吐吐”地像台后世的拖拉机一样,往码头驶去。

    而码头上,停着二十余艘万料大船,一个个水手,在滑轮吊机的帮助下,搬动着一箱箱东西。

    车驶入码头,陆承启和周芷若下了车,陆承启已经迫不及待了,三步并作两步,激动得差点摔倒。

    “参见太上皇!”

    领队的人,正是当年的火炮教习,邹游。

    他认得陆承启,连忙长揖见礼。

    见到太上皇到来了,水手们一个个躬身,不敢稍稍出一口大气。

    “平身,快,把东西拿来给朕看看!”陆承启急不可耐地说道。

    “遵旨!快,打开箱子!”邹游说道,他也已经五十多岁了,但长年的军事生涯,让他的身体还很健硕,中气也很足。

    箱子一个个被打开了,陆承启激动地扑了上去:“这是玉米,这是番薯,这是土豆,还有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咦,这是烟草!”

    陆承启太激动了,三年以来,日思夜想的东西就在眼前,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

    见陆承启这样,周芷若十分不解,皱眉道:“陛下,这有什么的?不就是稀奇的植物么,虽然第一次见,还不至于这样吧?”

    陆承启拿起一个番薯,恰好阳光刚刚照到它,深情地说道:“梓童,你不知道,这东西看起来不起眼,其实产量高得吓人,而且适应性极强,不论旱地还是贫地,都能高产,亩产甚至能去到千斤。有了它,大顺再也不怕饿死人了!”

    周芷若立即明白了:“陛下,你……你这是为旭儿着想?”

    陆承启没有否认,只是心满意足地看着这满满一床的农作物,突然大声宣布道:“从今日起,划出一半皇庄田地,种植这些作物!”

    周芷若点了点,有了皇庄推广,甚至比朝廷推广还有用。不出两年时间,这些作物就能传遍大江南北了。如果真的像陆承启说的那样,这些农作物真的那么高产的话,那么大顺绝对不会再因为饥荒、天灾而造反。人心思定之下,大顺朝廷定可代代传承!

    恰在此时,太阳升到了高空中,巳时的阳光普照大地……

    (全书完)

    (今天完本了,求几个完本订阅,谢谢大家一路支持!这里解释一下创世,其实也是阅文集团旗下的,只不过主打qq阅读。新书《兼职风水师》呢首先是投起点内qian签的,但是改了五遍稿都没过,我就投创世了,一次过,所以也不想折腾了。愿意在起点看的同学,一样可以直接在站内搜索《兼职风水师》,书是同步更新的。新的笔名:不定型喱水。虽然同一个集团,但是两边笔名不能互通,这个有点伤。但没事,大家知道是我写的就行了。)(未完待续。。)
………………………………

完本感言

    当我打下“全书完”三个字的时候,心中感慨万千。

    从15年的11月1号到17年的3月1号,跨时一年四个月,从不断更,我挺过来了。

    我写书不算快,一天雷打不动的两章,相信很多书友都无可奈何。不是我不想写多,而是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写什么,我也要承认,确实有些灌水的嫌疑。

    但总体的剧情,还是按照我最初的思路来写的。

    15年还在读大学,所以我是一个愤青,也没有多少社会阅历,一开始的剧情有点想当然,于是乎就崩了。

    16年出来社会工作了,才慢慢发现自己的不足。想回头修改,但已经锁定,修改不了了。而自己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改文,不仅要上班,还要保证不断更。

    其实我很感谢能从头看到最后的书友,你们的支持,真的很重要很重要。虽然写书一直是我的兴趣,但不赚钱的兴趣,是不能持久的。

    还有投月票、打赏的书友,万分感谢你们!

    当然了,还有我的编辑大大,也给了我很多建议。

    说回剧情,一开始确实太快了,那是因为我开始写的时候,看过一篇指导文章,叫黄金三章定律。

    看过我几本书的书友都知道,我开头写得最差,然后慢慢才好一点。

    这本是顾及到爽点,想要签约,剧情才赶得这么快。

    书中的杨太师,是一个宰辅,没有兵权,其实他暗中积蓄了死士,准备在主角一命呜呼之后夺权篡位的。但后来陆承启“还魂”了,他就没有这个机会了。毕竟陆承启是皇帝,手掌天下兵权。

    毕竟是正常人的话,是不会和杨太师弄权谋的,你一个愣头青,跟人家玩权谋之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唯有的办法,就是快刀斩乱麻,用绝对的武力,获取绝对的权力。理由就是这么简单。

    从正史上看,明清两朝朝对文官的管控更严,亡国之君崇祯都能对大臣打的打,杀的杀,更别说其他皇帝了。做了明朝皇帝的,没有一个是蠢货,说昏君只是不想理朝政而已。嘉靖三十年不上朝,还不是一样处理朝政?他们欠缺的是打破坛坛罐罐的勇气,总算怕得罪既得利益集团,出什么乱子。皇帝最关键的是掌控平衡,害怕别人造反。但知道历史进程的人,会跳出这个藩篱,从大局考虑,该打压的打压,该整治的整治,该摧毁的摧毁,该新建的新建,这才是穿越者的优势。不管古人多聪明,他们还是有历史局限性。越是简单的手段,其实就越奏效。崇祯也是杀了魏忠贤,才夺得最大的权柄。一力降十慧,拥有绝对兵权的人,才会在政治上胜出。为什么宋明清对武将防备多多?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武将一旦参与政治,那文官根本不是对手。康熙要杀鳌拜,雍正要杀年羹尧,一样的道理。但凡有武将涉政了,他们不会跟你来虚的,一出手就是雷霆万钧。看看唐朝中后期各地的节度使吧,不明白的,还可以去看看明朝为什么朱棣要反,宁王要反?汉朝还有七国之乱,周朝更不用说了,八百诸侯。

    说回本书,我写的这个大顺,其实就是可以看作是大宋,一样的拼音开头。

    宋朝的兵制,是历朝历代最完善的。我想大家都明白一件事,控制军队是巩固统治地位的先决条件。所以大顺也是这样,由皇帝本人直接统帅禁军,并把禁军分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部分,提拔一些资历浅、易控制的将领为都指挥使分别统军,使其分别听令于皇帝本人。又设枢密院,行使调兵权,使“三帅”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形成互相牵制的作用。

    当然,后来又建立了皇家军校,这个制度更是完善了,再也不怕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这本书的毒点在前面,挺过前面三十章,也就好很多了。

    从文笔上看,我是逐渐在进步的,不知道大家感觉到了没。后面越写越好,但因为还是经验太浅,让主角的出场到后面竟然越来越少。其实这也是种田争霸文的弊端。一个人再厉害,他也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一个篱笆还有三个桩,一个好汉还得三个帮呢。

    有书友说代入感不强,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我还是决定要这样写,这样才能写出点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要全篇幅度保持爽文,我自认为是做不到的。或许有人能做到,水平问题而已。

    在我看来,爽是一个比较低层次的阅读享受,高层次的阅读享受,我认为是读过之后有所启发,引起共鸣的篇章。

    确切来说,这就是我想夹带的私货,也是个人对历史的感悟。其实你可以看到的,写这本一年多以来,我的历史观也会发生一点点的偏移,当然,民族大义的主题不会变,但更加多了人性的思考。

    或许还很肤浅,但我认为,这样写并没有错。或许因此丧失一部分市场,我也认为是值得的。毕竟一本它不是人民币,人人都爱。再厉害的大神,也有被喷的一天。我写好我的,我认为是值得写的,那就行了。当做是我任性吧,爽文起点很多,不差我这一本,但我写出了我想写的东西,我认为就足够了。

    这一本其实写得挺纠结,一来文笔不够,二来资料难找,三来吃力不讨好,四也是阅历问题。不过写到这种程度,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个人会打及格分数。

    作为写手,写一本比较有深度的书,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

    或许它差强人意,或许它太过深沉,或许它在市场上并不算太讨喜,但我认为它传递了我想传递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地自私自利,打打杀杀,我就认为值得了。

    还是那句话,爽文起点有很多,不差我这一本。慢慢看,或许你的价值观也会因此改变。

    现在的中国人,就是太浮躁了些,静不下心来。

    如果各位书友能静下心来慢慢看,能从中学到不少历史知识。

    当然,我不保证我写得完全没有错,肯定会有争议的地方。

    最后结尾仓促了点,是因为我本来就没打算写大航海时代,没打算写地理大发现。至于去美洲,不过是想搞高产的农作物罢了。在古代,想要统治美洲太难了,毕竟隔得一个太平洋,实在太过遥远。统治美洲,还不如帮助印第安人崛起,对抗西方有看头,你说对吧?嗯,这是一个思路,要是我认为能写的话,我可能会写的。不过外国历史,受众一直不太多,我又不是什么厉害的写手,写这个有点冒风险。

    下本书的下本书,还是写中国历史吧,汉唐宋明,四个朝代,都在我考虑的范围内。只是我现在还没确定写哪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