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顺皇朝-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太史局官员的话音还没落地,就听见了一股很奇怪的声响。再看向底下的深池,只见黄沙滚滚,差点扬到了半空中。幸亏池子造得很深,不然弥漫开来,这挖池子的黄土弥漫开来,都可以遮天蔽日了。
那个太史局的老官叹了口气,拍了拍那个年轻官员的肩膀,低声说道:“陈监正是布局成了,不然是不会这般的……”
“那适才是我等错觉么?”这个年轻的官员并不服气,质疑地说道。
“并非错觉,但这恰恰是陈监正的高明之处。至于为何这般,还是由陈监正自个说罢,老臣不敢越俎代庖……”这个老官还是很会做人的,并没有抢了陈荀的风头。陈荀很承他的情,对他笑着点了点头,遥对着陆承启解释道:“陛下,臣虽动用了皇宫龙气,但并非要伤其根本,而是为了驯服这条山龙。至于为了纵其逃窜,只不过受了东汉末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启发,方才如此。”
众人也隐隐猜出来了,说是欲擒故纵,其实那里早就布下了陷阱,应该是一件威力极大的法器,不然怎么吓得那山龙,居然肯低头回来?
“不管做人做事,总是要留一线才行的……”老官似乎自言自语,其实何尝不是在点醒旁人?那个年轻的太史局官员听了这句话,默默地点了点头,再也不敢张狂了。须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陈荀既然能做到钦天监监正,必定是有他的本事。他一个后进小辈,竟敢当众奚落他,真的是昏了头啊!
就在这时,冷不防传来轰隆隆的声响,随之阵阵闷雷就响了起来。但是在不久之后,众人就发现,这不是什么雷声,而是疏通了两条水渠,那渠水汹涌奔腾而来。此时此刻,衔接水渠的泥闸突然人为弄塌了,围得高高的渠水顺势而入,直接没入了空旷的池子中。外面地势高,池子地势低,这渠水汹涌而来,自然与滚滚黄沙相遇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是水遇黄沙呢?
只见阵阵水涛声中,两股肉眼可以看到的气流,就在池子中纠缠了起来。不过却没有众人想象中的发生了剧烈的争斗。恰恰相反,两股庞然气流竟然在瞬间交融起来,然后化成了一蓬巨大的雾气,与天空的云气汇聚在一起。
风一吹,淅淅沥沥的水珠子就顺势撒落了下来。小雨微寒,如牛毛,似针尖,不断的随风飘荡,无声无息的落在广场地面上,然后渗了进去。天上的乌云,不知何时彻底散了去,阳光又洒落在大地上……
“陛下,这雨有些大了,不如去避一避吧?”
高镐忍不住出言相劝道,陆承启却被这神奇的一幕吸引了,怎么都叫不醒。
幸亏这“雨”没有下多久,停了之后,半空中一道虹桥从郊外横空跨来,直接落在池子中三座仙山上。山中的花草经过了雨水的洗礼,变得绿油油的,隐约泛起一些晶莹露珠之光,充满了生机活力。
当然最漂亮的还是这池子,渠水已经缓缓地注满了整个池子,在阳光照射下,湖面十分平静,波光粼粼,还有一些白雾飘渺盘绕,十分清新自然。而又有两条出水渠,将池中的清水,缓缓地注入到皇宫的引水系统当中,真个是巧夺天工。
湖光山色,烟雨朦胧。或许这三座仙山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水中无鱼、没有植被。但皇家嘛,弄这个东西还不简单?只要陆承启一声令下,这池子里养满鱼都不是问题,到时候再移植些荷花过来,届时荡舟在这池——哦不,应该是湖面上,绕山而行,欣赏湖山景观,绝对十分赏心悦目,惬意之极。
呼吸清新的空气,望着清新的景致,在场众人多少有几分沉醉。不是沉醉景观之中,而是沉醉于弥漫空中的庞然生机里……
过了良久,高镐才从震撼中回过神来,脱口而出地问道:“这……成了?”
因为四周过于安静,所以陈荀也听到了,缓缓地点了点头,说道:“应当是成了,陛下你试着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之处……”
其实不用陈荀提醒,陆承启早就体会到其中的好处了。风水局布成的那刹那间,陆承启就猛然感受到一股生机扑面而来,原先酸麻的胳膊和腿,竟然没有了累的感觉,而是充满了精力,就连精神,也变得更加饱满了。
“这……这真的是风水的效果,而不是错觉?”
陆承启有点不肯定,毕竟二十多年来的三观,不是一下子可以扭转的。只是他不得不承认,这风水局一成了之后,他身体的某处,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这是风水局还是伟哥?”
陆承启有点无语,幸亏这时候的衣裳宽厚,不然的话他就要当众出丑了。
陈荀缓缓地来到陆承启面前,躬身行礼道:“陛下,臣幸不辱命,侥幸得以成功……”
陆承启神色有些复杂地望着他,半晌才缓缓地说道:“陈卿大才,是朕先前小用了。钦天监陈荀,于朕有大功,赏钱千贯,锦缎五十匹。”至于官职,嘿嘿,没有生下子翤前,陆承启都不会松口的。
陈荀微微有些失望,但他也知道,小皇帝不是这么好糊弄的。但他对这个风水局很有信心,也不急在这一时。要是某个妃子怀上了龙种,他都当属第一功,说不定以后东宫冼马之类的官职,他都做得。做人要看得远一点,是吧!
“谢陛下隆恩!”陈荀装作感激的模样,又再拜了拜。
陆承启索性一鼓作气都赏了:“今日在场之人,各赏钱百贯。至于出力之人,再赐锦缎三十匹。”
这一下皆大欢喜,个个争着谢恩。但也有明白人,知道小皇帝这是在警告众人,拿了钱就不要乱说话,万一这风水局的妙处泄漏出去了,监察司就要挨个调查了。万一你说漏了嘴,对不起,可能你就要遭毒手了。朝堂上就是这样,有些话是用很隐蔽的方式说出来的,哪个倒霉鬼不走运碰到了,只能说他缺心眼……(。)
………………………………
第七百五十一章:无立足之地
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真的密不透风的,就算陆承启封住了所有人的口,却还是有人旁敲侧击,搞到了皇宫里的秘密。想想看也是,引动龙气的动静这么大,要是没人好奇,那才是真正的怪事。
但民间版本传说不一,有说当今圣上为祈求国祚千年布下的风水局的;有说是在发挥镇国神器功效,为皇宫风水局服务的;还有的说是当今圣上引动四方龙气,增强国运的……众说纷纭,但没有人能证实哪一种说法是对的。
时有人记载:京师地震,有声如雷。蓝田山裂水涌,尘灰蔽天,所幸无人伤亡,亦无房屋倒塌……
星斗市民,对于这些传闻,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至于真正知晓内情的人,是打死都不肯开口的。毕竟事关国祚,要是泄露了出去,引火烧身是小事,祸及一族才是灭顶之灾。这时的人极其重视家族绵延,是不会为了图一时口舌之快,给全村族人带来灾祸的。再说了,在场的多是风水师,谁都知道“行业规矩”,要是谁不守规矩的话,恐怕世上几无立足之地。
说到立足之地,逃往吕梁山的方腊,现在真正有些个后悔了,悔不当初这么孟浪,眼见朝廷赈灾得力,还妄想挑动事端。却不料没打着狐狸,反而惹了一身骚。监察司全力出动下,不到半月,就把他的底细给掏光了。海捕文书一发,方腊便天下闻名,再也无容身之所。
这时的方腊,举目茫然,有家不能回,有城不能进,有店不敢住,有村不敢留……
落魄得蓬头垢面,一路逃亡,才堪堪来到吕梁山,寻到王昰。这对难兄难弟,一见面之下,差点没有抱头痛哭。王昰现在的海捕文书都没撤,小皇帝又不会来个什么“大赦天下”,就算有,他们犯的罪都是造反罪名,属于“十恶不赦”里面的,赦免也赦免不到他们。
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头换面,更名易姓,躲在穷乡僻野,才能苟延残喘了。
“方小哥,没想到你也失手了……”王昰感慨一番,倒也不是奚落。想当初王家这般权势,晋阳城都尽在掌控之中,还是挡不住朝廷大军。方腊以几百人的力量,就想控制青州城,确实孟浪了些。
方腊掩面自叹道:“唉,谁曾想到,朝廷居然动作这般快,我还未曾调齐人手,那禁军便涌入青州城,大肆戒严了。若不是我家有暗道通往城外,恐怕早就成了瓮中之鳖……”
王昰安慰他道:“方小哥,胜败乃兵家常事,无需介怀。要说这吕梁山,也是得你资助甚多,方有今日盛况。别地不曾收留你,我王昰绝不会抛下你不管的。且不论其他,我等今日一醉方休!”
方腊情绪低落,哪里有甚么兴趣?
王昰见他有一蹶不振的势头,连忙低声说道:“方小哥,这不过是一时失意罢了,我等并非没有机会的……”
方腊环顾了一下四周,这吕梁山人烟罕至,除了他们这些人之外,还能有甚么力量?要不是走投无路,方腊是绝不会到这里来的。只见他的脸上露出了淡淡失望的神色,却没有说话。王昰笑道:“方小哥无须如此,我已经买通了一个监察司里面的大官,他愿作为内线,把朝廷抄没王家的钱财,吐回一些给我。不瞒方小哥,王家原先在晋阳城,那是真正的富可敌国。就算是现在,也有万斗精盐在盐库之中。王府里面,还有一个钱窖,朝廷并未搜查得到。只要我等齐心协力,偷进王府之中,撬开钱窖,便能获得东山再起的钱银。到时招兵买马,等候时机,再一举定乾坤!”
方腊听了这话,眼前一亮:“你说得可是实话?”
王昰之所以肯招募方腊,一是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情,另一方面他也确实少一个帮手,更重要的是,万一方腊被捉了,供出他来,这最后的栖身之地都会危在旦夕。基于这些考虑,王昰便决意把这个在心中盘桓良久的计划告诉方腊,邀他入局。
方腊正愁野心无法实现,这正值瞌睡便有人送来枕头,那是正中下怀啊!不过,他也很精明,先示弱一番:“王大哥既然胸有成竹,兄弟怎好贪功?此事王大哥亲自办便是了,我在山上,恭候大哥佳音……”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方腊便是过江龙,也要掂量一下。他此番上吕梁山,不过带了十几个心腹,焉能敌得过王昰经营多年的老巢?
王昰不疑有他,恳切地说道:“要是我有此等本事,就不会搁置到今日了。不瞒方小哥,我虽是摩尼教话事人,但并非能做一切的主。若不是方小哥今日到来,我还不敢有这个念头哩!”
王昰劝了一番,方腊装模作样推却了一阵子之后,才“不得不”入局了。两人狼狈为奸,一拍即合,立时开始制定起计划来。
“方小哥,这钱窖除了王家嫡系,无人知晓。埋藏之深,非一般人能想得到。我这支虽是旁出,但也因缘际会,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来王家分崩离析,老太爷仙去后,王家竟无人再知此事,白白便宜了我等。我原先还等着风声小了,才去起出来。但不曾想,这朝廷禁军,一直留在晋阳城,无从下手。加上人手不足,若是强行入府,怕是会全军覆没。幸亏方小哥来了,不然的话,这事不知要拖到甚么时候……”
方腊没有搭话,而是仔细研究了一番王府内的布置,才惊讶地说道:“这钱窖,居然放置在后堂地底?”
也难怪方腊很惊讶,这后堂多为禅堂,或是供奉祖宗的地方,把钱窖放在后堂地底,确实有点匪夷所思,怪不得抄没的时候,挖地三尺都找不到这个钱窖。
王昰叹息一声,说道:“是啊,这钱窖原先是王家未曾兴旺发达时挖的,后来王家日进斗金,也就不在意这点小钱了……”王昰的语气间,满是落寞。王家先前一时风光无二,到现在分崩离析,世事弄人,根本猜测不透……(。)
………………………………
第七百五十二章:买通
(ps:很多人吐槽说时间太晚,所以改成中午和傍晚,每天两章不变,时间稍微提前一点)
那王大哥要怎么进得去王府呢?虽然王府外,并无兵丁把守,可正门还是有衙役在看门的。城中还有监察司,不知躲在哪个角落盯着
方腊皱起了眉头,觉得其他倒没什么,就是监察司最为棘手。而他也正是栽在监察司的手中,要不是监察司这么快弄清他的底细,他何至于今日这么狼狈?看不见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方腊差不多是惊弓之鸟了。
王昰笑道:此事好办,我已经买通监察司里的一个大官,这晋阳城监察司恰好就有他的心腹。只要配合得当,肯定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方腊将信将疑地说道:王大哥好本事,居然可以买通监察司!唉,要是当初我能买通监察司,何至沦落到此等地步?
王昰皱眉说道:我也是因缘际会罢了,方小哥不必如此。只要我等用心经营,何愁不能东山再起?哼,说起来这些官,都是一个德行!没有嫌钱多的,只是现在管得紧,他们不好伸手罢了。唯有监察司身处高位之人,才敢如此明目张胆要钱。哼,打得倒是好算盘,明知我等便是落在朝廷手上,也供不出他来!
方腊一愣,问道:这是为何?方腊虽然聪明,但是对于官场的龌龊,他还是太嫩了些。
王昰冷笑道:一个造反的囚犯,咬定一个官是同谋,却无凭证,谁信你?都道你是失心疯,攀咬朝廷命官,更是留你不得。他又是监察司大官,遣个人在牢中弄死你,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怕是你都没来得及开口,你就先去见阎王了!
方腊第一次听说官场的黑暗,心中震撼得无以伦比:竟敢如此?
这还算轻的,我王家先前,买通的朝廷官员,何止百十?不过都被那狗皇帝砍了罢了,狗咬狗,这一幕确实好看!王昰愤恨地说道,这些养不熟的白眼狼,确实该杀!
方腊沉默良久,默默地听着王昰咬牙切齿痛骂,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王昰骂了半天,才想到还是要做事的,恨恨地说道:方小哥,我为何要入明教?就是要推翻这个狗皇帝,看看这大好河山,都被他弄成什么样子了!
方腊附和了一句后,王昰才意犹未尽地说道:是了,推翻这狗皇帝的第一步,要钱也要粮,王家那个钱窖,是我们东山再起的根本。明日我便派人去找那个监察士,打点好一切后,当夜便潜入王府,起出钱窖
方腊现在最怕的就是神出鬼没的监察司了,要是能买通他们最好了,就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关系。听了王昰的话,点了点头,认同了这个计划。
就是不知道那个白眼狼,胃口有多大啊!
王昰恨恨地说道,这些都是他王家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方腊没有说话,而是从窗口望去,恰好能看到远处点点火光,依稀是几十里外的晋阳城。夜渐渐深了,只剩下一轮弯月挂在天上,周围还有点点繁星
长安城中,一处民宅里,一个壮年汉子正在看一封密信,这是从晋阳城送过来的,里面的话语,全是密令,没有专门的破译方法,根本读不了。只见这个汉子从身后书架上,缓缓抽出了一本书籍,逐一查找了起来。
愿出所得十分一?就这点钱银,便想让我网开一面?
这汉子冷笑了一番,缓缓地把这信凑在烛火下,点燃了。火光照映在他阴鹫的脸上,全然是冷冷的神色。要不是俸禄不够,又升官无望,我何必贪这点小钱?罢了,罢了,弄少一点,也就少点人知道。监察司中的暗使也不是吃素的,还是小心为上。王家先前富可敌国,便是一个小小钱窖,也有不少油水罢?都说狡兔三窟,王家埋藏得够深的,不知道在其他地方是否也埋了钱?
他这不是瞎猜,皆因此时的大户人家,都有挖窖储钱的习惯。王家先前这么富,挖多几个钱窖也是正常。不过现在还想追究也晚了,王家被流放的流放,没流放的早就挖了钱窖,远遁他乡了。树倒猢狲散,还有什么能留下的?
正思索间,书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郎君,这般深夜了,为何还不回房歇息?明日还要早点点卯,莫要误了差事才是!
这汉子一见这妇人,眉开眼笑地说道:这便回房
这妇人媚眼如丝地说道:郎君是要去夫人那,还是去妾身那?
汉子一把拦住这妇人的柳腰,把头埋入她的高耸的胸脯间,惹得那妇人咯咯笑了起来:郎君莫闹
当然是去你那了,那黄面婆,见了都要恶心三四日啊奈何她家有些来头,不然早就休了她了。汉子很是享受,要不是这妇人脸薄,可能就在这书房里颠鸾倒凤了。
郎君现在身居高位,为何还不能休妻?这妇人有点愤恨,想来是很痛恨这大妇了。妻和妾之间的矛盾,果然无法调和。
汉子苦笑一声,说道:要是这般容易便好了,监察司上下,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我。万一事情败露,我是吃不了兜着走!
这妇人不依地说道:郎君不休了她,妾身何日能抬得起头做人?罢了,郎君也难做,不如买些新衣裳,聊以慰藉便是了。
汉子哈哈大笑道:这事容易,过几日发了俸禄便给你买!
妇人得了承诺,又抛了个媚眼:妾身还要些珠宝
买!
还有头簪
买!
胭脂水粉
买,都给你买!好了好了,咱们去歇息吧
又来使坏,回房先,有下人看着嗯真个是前世冤家
这两人一路温存,却不知道暗中有一双眼睛,恶狠狠地盯着他们,咬牙切齿地说道:好一对狗男女啊,居然想休了我?哼,你试试看,我可是知道你所有的龌龊事的。大不了咱们一拍两散,我返乡,还有个几亩田产。你身败名裂,看看是什么下场?也不想想,当初要不是我婆家打点,你能在边军混出个人样?现在做了官,就想踢开我?没那么容易!咱们走着瞧,看看是你们这对狗男女得逞,还是我技高一筹!
………………………………
第七百五十三章:赐名
几日后的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晋阳城中一处民宅起了火,火势蔓延得很大。幸亏有铺兵及早看见,敲响梆子,便调来潜火兵,顺利扑灭了大火。大顺在每一个重要的州府内,都会在每坊巷三百步之内,设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瞭望。
一发现哪处起火,马上驰报,由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汲水扑灭,不劳烦百姓出力。这些负责扑灭大火的士兵,便是“潜火队”的“潜火兵”,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消防官兵。
至于巡尉,就是每县设巡尉一员,掌管弓手,戢奸禁暴。在城市一级,则设立“厢”,专门治烟火盗贼公事;厢下面置“巡铺”,遇夜,巡警地方盗贼、烟火,或有闹吵不律公事投铺,即与经厢察觉,解州陈讼。到了夜晚,在官舍第宅、名望之家隐没在大街两旁,以防盗贼。
“军巡铺”还负有火灾报警的责任,铺兵每日在望火楼瞭望,一发现哪处起火,马上驰报。而那些负责扑灭大火的士兵,则是“潜火队”的“潜火兵”。这些潜火兵的灭火器具多种多样,有桶索、旗号、斧锯、灯笼、火背心等器具,都是官司给支官钱措置,一一俱备。除了这些常规的器具之外,还有云梯,以大木为床,下面有六个轮子,上面立着俩乘梯子,各长丈余,中间是转轴,可以用于高层建筑的救火;唧筒是用长竹,下面开窍,以棉絮裹着水杆,一抽取水来,便能喷出,就好像后世的喷筒一样。还有水囊,是用牛马杂畜皮浑脱为袋,贮水三四石,用一丈长的大竹去掉节缚放在袋口。如果火烧到了楼棚,就用潜火兵三五人持着竹竿,调转袋口,向火源处用水浇灭。
晋阳城是一座大城,自然会有这样的潜火兵,发现得早,灭火也是正常的。
火势扑灭后,却没有人发现,原先隔着两条街,被朝廷封了的王府,居然潜入了好些人。借助着潜火兵救火的声音,乒乒乓乓一阵鼓弄,然后便扬长而去。守在王府门前的衙役,不知何时跑去看热闹了,自然不知道王府内发生了什么事。
几日后,监察司内部论调,晋阳城监察士回京述职,一切如常。
里面究竟隐藏了什么猫腻,已经在夏日夜里的一场大火给焚毁了,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长安城中,陆承启也总算舍得暂时丢开了繁忙的政务,几乎全由内阁票拟,自己却陪同周芷若,在新建起来的一池三山外游玩。
随行的内侍,在池外凉亭中,辅了层竹片凉席,再摆上几个方形的蒲团在石凳上,随之却步退下,再有宫女尚食取来糕点果瓜之类,随即也退下了。就剩下陆承启与周芷若二人,在凉亭中下棋,品茶,其乐也融融。
正襟而坐,对面是花团锦簇的景色,旁边是清澈可以见底的池水,透明的渠水缓缓流下,不停的冲洗着水底的石子、沙砾,在阳光的照射下,沙石染上一层潋滟的波光,闪亮的象是宝石一般,悠游自在的金色小鱼,在池中往来嬉戏,与宝石相互辉映,光芒灿烂。水面卧着几朵睡莲,含苞待放的模样,煞是好看。
陆承启一心都欣赏这美景去了,心中万分感慨,这仅仅过了几日,便成了这副模样,做皇帝真是好。只要动动嘴,什么事都有人帮你办妥了。
周芷若在一旁执白轻笑道:“陛下,该你下了!”
陆承启难得“老脸一红”,谁不知道他是一个臭棋篓子啊,让他下五子棋还行,下围棋却是难为他了。原本想着“装傻扮懵”,看能不能浑水摸鱼,可周芷若实在精明,竟无懈可击。
“陛下,臣妾都让你十子了,你怎么还是不能赢啊?”周芷若见四下无人,“毫不留情”地拆穿了陆承启臭棋的真面目。
陆承启很是尴尬,笑了一笑,说道:“莫说朕了,便是状元苏轼,棋道也是一般。”这不是陆承启乱说的,苏轼文章、诗词写得好,但下棋确实不太行。但偏生他又是一个棋迷,能看人下棋下一整天都不觉得累,不觉得饿。后来他写了首《观棋》,里面就有一句“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引言中还写到“予素不解棋,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可见他的水平确实不咋的。
有人就纳闷了,为什么苏轼这么聪明,却不懂下围棋?原来,围棋一道,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而且也需天赋,从小开始学才能成为国手。苏轼志不在此,没有在围棋上下过功夫,不善此道也很正常。
陆承启就更不用说了,除了五子棋和象棋,他对于围棋一窍不通,还是周芷若教他才会一点的。就算是这样,下棋的时候也是错漏百出,常常给周芷若吃得大败亏输,丢了颜面。偏生周芷若又喜欢和他下,男人不能说不行吧?那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陛下赢不了,要耍赖么?”
陆承启倒是想耍赖,可他连怎么赢棋都不知道,不然的话就可以像苏东坡那样,跟着周芷若下了。也就是周芷若下一步,他也在对应位置下一步。这个典故,叫做“东坡棋”,确实是耍赖的办法。
陆承启虽然知道典故,奈何他连个臭棋篓子都算不上,更别说赢棋了,只好推秤认输,转移话题道:“梓童,这池子花费了十万贯钱,也算是好看,只是不知道值不值得……”
一池三山的作用,周芷若也是知道的。她幽幽一叹,说道:“若是能为陛下添个一儿半女,莫说十万贯,便是百万贯又如何?对了,陛下还未曾给这池子取名呢,不如陛下为这池子赐个名?”
陆承启心念一动,便唤高镐取来文房四宝,准备给这池子取个名。(未完待续。)
………………………………
第七百五十四章:中彩了?
糕点瓜果被撤开,由内侍端着。石桌上,摆着文房四宝。
陆承启静心沉气,由高镐磨着墨,却老神在在,思索着起个名字贴切。太液池是最贴切的,只可惜皇宫中早就有了,在后苑里。“昆明湖?直径才一百多米,叫湖有点勉强了,再说了,昆明湖是颐和园里面的,要用也不用它啊!天池?不行,以小喻大是可以,但这也太小了,不行不行……”
陆承启正纠结的时候,突然看到这凉亭柱子上的浮雕,是张牙舞爪的游龙,心中一动这凉亭是九龙亭,不如叫九龙池?对了,九龙池不!”
高镐磨完墨后,陆承启提起金笔狼毫,蘸了一下浓浓的墨汁后,一笔一划地认真写下了“九龙池”三个字,周芷若在一旁看了,有点惊喜地说道不曾想陛下的字,居然有一分柳公权的风采!”
陆承启原先好不。。小说意,这是他写得最好的字了,被周芷若这么一打击,差点一个趔趄梓童,你说大实话啊!”
周芷若掩嘴偷笑道对比起之前,陛下的字确实进步了……”
她没有说谎,陆承启重生那会的字,真的像狗爬一样,还得一个字一个字学习繁体,写得歪歪扭扭,就算是练字三年的幼童,怕是都比陆承启写得好。陆承启也的短处,花了大量练字,总算有所成就了。陆承启并非不想发明“鹅毛笔”,而是觉得并没有必要。书法一道,在于修心。正所谓字如其人,一手漂亮的字,是很赏心悦目的事。再说了,用毛笔有楷书、行书、草书,书写速度也不慢,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周芷若见陆承启颇受打击,心中也有点过意不去,拿起尚未干透的宣纸,装模作样地说道这字匀衡瘦硬,有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确实有一番柳公权的韵味,只可惜陛下遵循法度太严,算不得一代大家。”
听了这话,陆承启脸上才好看些朕要做甚么大家,做好一个皇帝就不容易了……”
周芷若见有内侍在,不敢接这话。陆承启见此刻墨迹已干,便让高镐拿着这字,去将作监造块亭额,挂在这亭子上。
“梓童,你说朕算是一个好皇帝么?”
内侍全都退下后,陆承启沉默了良久,才突然这样问道。
周芷若脱口而出道若是陛下不算好皇帝,臣妾认为没有一个帝皇算得上了!”
陆承启摇了摇头,苦笑道梓童莫要安慰朕了,若朕算是一个好皇帝的话,为何还有人要反朕?”
这个命题有点大了,周芷若一不回答。良久,周芷若才答非所问地说道陛下为天下黎民百姓着想,少收税赋,功德量。与民休息,轻薄徭役,历代以来,唯光武帝可比。”
陆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