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远征军-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团又在前期的进攻战役中遭遇大明帝国陆军的埋伏而损失殆尽,缺乏骑兵的支援,他们要想坚守防线怕是很难啊。”
冷哼一声,伊尔沃洛德也完全冷静下来了。军务大臣说得没错,俄军的装备本就不如大明帝队,再加上南北两线都没有坚固的要塞可以依托防御,如果让装备落后的俄军步兵去和装备精良的大明帝国骑兵野战,简直就是让俄军士兵去自杀无异。而一旦南北两线同时崩溃,让大明人来去如风的骑兵军团突入广阔的北欧平原,俄罗斯的局势立时就会糜烂至不可收拾,到时候不要说中亚方面军和北线方面军了,就是中央方面军只怕也难以全身而退了。军务大臣小心地观察着伊尔沃洛德的脸色,谨慎地说道:“不如派第一、第二骑兵军团分别前去增援?”
伊尔沃洛德叹息一声,说道:“既然大明帝国人将所有的骑兵都投入了南北两线,我们的骑兵军团也不必留在中央方面军防御了,立即传令,让第一、第三、第六骑兵军团增援南线,让第二、第四骑兵军团增援北线。”
军务大臣道:“臣这就派人去传令。”说着他立刻跑了下去。伊尔沃洛德颓然叹息一声,瘫坐回椅子里,冰冷的眸子却是对着地图发愣,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红红的一点,就是这红红的一点,愣是拖住了中央方面军整整100多万大军!整个方面军八个集团军轮番上阵、连续进攻,甚至撤换了六任指挥官,结果却仍未能攻克叶卡捷林堡!
伊尔沃洛德不知道,叶卡捷林堡内的大明帝国守军伤亡了多少人,但他知道俄军的伤亡!自从围攻叶卡捷林堡以来,一个多月里,俄军已经付出了伤亡21万人的惨重代价,其中15万人战死,平均每天阵亡三千多人。
叶卡捷林堡就像一架庞大的绞肉机,冷酷而高效地绞杀俄罗斯士兵的生命。伊尔沃洛德长叹一声,目光从地图上移开,看到外面飘起了白雪,颓然说道:“已经下起白雪了?冬天真的快要来了……”
军务大臣神色微动,长于察言观色的军务大臣从沙皇轻轻一句话里判断出,伊尔沃洛德已经有了撤军的想法!沙皇厌倦这场战争了,他不想再和大明人无谓地厮杀下去了,实际上,也是沙皇失去信心了,他不认为凭俄军的能力,能够攻克叶卡捷林堡。但沙皇碍于面子,不肯直接在臣下面前说出心里话。军务大臣轻咳一声,说道:“大公,臣想说句不该说的话。”
伊尔沃洛德说道:“说吧。”“大公,为了和大明帝国人进行决战,帝国已经抽空了各地的驻军和边界的国防军,仅在波兰前线保留了少量的驻军,臣以为,这是十分危险的!警察总署反应,各地的农奴主和一些势力均有蠢蠢欲动的不稳迹象,如果放任这样的情形自由发展,一旦让各个势力们相互联络起来,汇聚成一股逆流,后果将不堪设想呀。”
伊尔沃洛德静静地盯着军务大臣说道;“你的意思是……”“撤军!再次和大明帝国人议和。”
军务大臣镇静地说道,“这场战争再持续下去已经毫无意义,甚至还会危及帝国的生死存亡。”
伊尔沃洛德默然,并没有立即表明态度。一边的政务大臣则立即反驳道:“笑话,就是帝国愿意撤军议和,大明帝国人肯吗?大明帝国人素来野蛮掠夺成性,如今他们在南北两线都取得了胜利,他们肯放弃这么好的掠夺机会吗?臣以为绝无可能。”
政务副大臣也立即附和道:“对,对付这些野蛮成性的大明帝国人,只有动用军队消灭他们。”
军务大臣并不直接同政务大臣辩论,只是向伊尔沃洛德旁敲侧击道:“大公,局势已经很明显了,大明帝国人已经把叶卡捷林堡经营成了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这座要塞就像是顶在帝国东疆的一柄锋利钢刀,随时都可能捅进帝国的腹地,如果有可能,帝国当然要不惜一切代价拔除这座要塞!但问题是,在我100万中央方面军连续近两个月的围攻下,叶卡捷林堡始终难以攻克,没有人知道大明帝国人还能坚守多久,但臣知道我军已经支撑不了太久了,军粮不继,士兵的冬装没有着落,政府的财政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更别说每天都要战死大量的战士,我们根本承受不了如此大的伤亡。”
“够了!”伊尔沃洛德粗暴地打断军务大臣的话,厉声道,“什么都别说了,这次我要亲自去前线,立刻下令,聚集军队,我要带领8万余援军出发准备再次的攻城战战斗,我要御驾亲征,沙皇卫队充当先锋队,冲在所有军队的最前面,和大明帝国人誓死一拼。”
在叶卡捷林堡里的一名飞艇观察兵对这里的最高长官北京军区副司令兼任一军长的张松松,一军一师长蔡时鼎,一军二师长张松松三人汇报道:“根据我们的侦察,第一次进攻作战时,俄军至少有六个集团军共90余万人,其中包括六个骑兵军团共12余万骑兵。在至后的第三、第五次进攻作战时,陆续又从后方两批次调集援军,约有一个集团军8万余人。俄军与我军交战六个月,保守估计伤亡应在18万人以上,其建制最完整的五个骑兵军团又在三天前调走增援南北两线,目前集结在叶卡捷林堡外围的俄军兵力应在80万人上下。”
飞艇观察兵的话音方落,另一边的二师参谋长也接着说道:“至于俄军的粮草辎重,由于叶卡捷林堡通往俄罗斯腹地的道路状况良好,在冬季雨雪天气到来之前,俄军的粮草供应不会有什么问题。”
张松松点头道:“这么说来,兵力上俄军仍然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俄军的粮草供应也没有任何问题,唯一可能促使俄军撤军的因素就是南北两线的不稳,一旦俄军南北两线崩溃,我两翼骑兵军团斜插俄中央方而军侧后,就可能截断俄几十万大军的退路,从而导致俄国局势的大崩溃。”
一师长蔡时鼎接着说道:“现在的问题是,俄军南北两线的败退已经成为事实,我北京军区其余4个主力师也正在向突破口方向大规模集结,这样规模的集结是绝无可能瞒过俄国人的眼镜的!局势非常明显,俄军虽然向南北两线派出了五个骑兵军团的援军,但绝不是寄希望这五个骑兵军团能够扭转局势、反败为胜,所图者不过是延缓我骑兵军团的攻势,保障其中央方面军后撤的通道罢了。”
二师长张松松道:“张师长所言极是,俄中央方面军的撤退怕是难以避免了,可惜我军兵力不足,难以分兵阻击。”一师参谋长击掌叹道:“就算有兵可分,也没有理想的阻击阵地呀,司令部的这份阻击剿灭命令还真是让人为难啊。”
“没什么好为难的,没有足够的条件挽留俄中央方面军,那我们大可以创造条件嘛!”张松松指着地图,微笑道,“大家看,目前的局势是中俄两军陷于胶着,北、中、南三线犬牙交错、乱成一团,总体来看,南北两线我军占据优势,中线我军处于防御态势,战役胜负的关键在于哪方首先突破对方的弱侧,一旦俄军南北两线首先崩溃,俄军就会全线陷入被动,同样道理,如果我军在中路首先失利,我军也将陷于绝境,届时不要说深入挺进俄罗斯腹地,连锁反应之下,甚至连中亚和西伯利亚都会失守。”
蔡时鼎闻弦歌而知雅意,失声道:“听你的意思,莫非要摆出我叶卡捷林堡方面军势竭的假象,诱使俄中央方面军加强进攻,意图侥幸?”
张松松抚掌笑道:“正是此意!菜兄,如果你是沙皇,此番兴师百万,几乎是倾举国之力来和我军决战,你就不希望俄军大获全胜?不,绝无可能!那个俄罗斯大公伊尔沃洛德比谁都更希望俄军获胜,但凡任何一线胜机,他都量不愿意轻易放弃的。”
蔡时鼎点头,旋即皱眉道:“但问题是,如何制造我军势竭的假象呢?既要演得足够逼真,又得避免演假成真,这尺度只怕很难把握啊。”
二师长张松松道:“那就是纯战术上的问题了,可供我军选择的方案很多,比如放弃叶卡捷林堡某一方向的防御阵地,将俄军放入叶堡与之巷战,或者派小部队主动突围,造成我部难以为继、寻求突围的假象等等。”
李龙紧皱眉头,神色沉重,向财政部部长刘国涛道:“这么说来,陆军的军费支出已经严重超标,甚至影响到海军新型军舰的建造了?”
刘国涛摊手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最近两年时间,和各地连番恶战,如今各个战线越拉越长,甚至俄罗斯战场都延伸到了乌拉尔山脉以西,后勤物资从后方运往前线所需费用十分昂贵啊!以单兵伙食和弹药计算,一名普通步兵在前线的饷银加上基本生活所需的伙食成本加上运输费用每人每天约需军费半枚银币也就是五毛钱,如果作战,加上弹药成本和运费,正规军每人每天所耗资至少一枚半银币,就算是胁从军没有多少火器平均也有六毛到八毛钱,这样一算,我们有四十多个主力师将近百万正规军和二百三十万胁从军,非战时每天所需军费将近一百六十五万银币,战时更是达到近三百万银币,一年下来就是六、七亿银元哪!我的总司令,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哪!就去年而言,军费支出已经占据政府财政预算的80%了,今年只怕要远远超过这个比例了。”
听到如此夸张的数字,李龙皱眉道:“这么说起来,问题已经是相当严重了。”
刘国涛无奈道:“问题要不严重,我也不会来找你啦,真要是几千万的事,财政部怎也凑得出来,毕竟军队光是掠夺财物和人口,就有数千万银币的收入,可数亿的账目,兄弟我就实在无能为力了。”
李龙说道:“让我想想这件事,国内的劳工市场情况怎么样?需求量大不大?”
刘国涛道:“劳工市场倒是普遍短缺,由于大量血汗劳工的涌入,稍微有点钱的人都在各地办起了工厂和矿山,在我国经济大力发展的大形势下,这些小工厂、小矿山经过这几年的原始积累,规模迅速扩充,现在又反过来需要更多的血汗劳工。再加上政府部门公家矿场的劳工缺口,以及公路和公路的建造,还有东南亚的劳工缺口,保守估计,目前全国的劳工缺口都在五十万以上。”
李龙有些失望地说道:“靠,劳工缺口才这么点?看来有必要扩大劳工的缺口啊。”
“啥,还要扩大劳工的缺口?”刘国涛失声道,“那会破坏劳工贸易的稳定,让许多非法分子铤而走险,将我们已经占领了的东南亚的土著、朝鲜人、倭人都贩卖进内地!根据警察总署的统计,截止上个月底,非法买卖劳工案件比去年已经增加了三十倍不止,现在我们帝国有上七百万的奴隶劳工了。”
李龙道:“犯罪不是问题,我所需要的只是巨大的劳工缺口,唯其如此,才可能在短时间里筹集到足够的军费,既能保障陆军的作战,又可以维持海军的建设。”
不理会刘国涛目瞪口呆的表情,李龙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有必要推出移民土地政策了!国内那些大地主老财都有很深厚的土地情结,对我们原来收购了他们大量的土地也始终耿耿于怀哪,如果在这个时候抛出大量更为廉价的土地,这些土老冒那还不一拥而上、乐翻了天?嘿嘿,这些地主老财所拥有的资产可是个庞大的金库,弄好了还可以极大地拉动国内的劳工贸易哪。”
刘国涛苦笑道:“你的想法固然是好的,国内的大商家老财们所拥有的资金也确实不在少数,据中央银行统计,这些个地主老财存在各大银行的死钱少说也有好几十亿元,可问题是国内的土地都已经全部租赁给失地的农民了,上哪找那么多土地来贩卖?”
“没土地?”李龙以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着刘国涛,“笑话!陆军这几年连番恶战莫非就白打了?远东、西伯利亚,加起来至少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哪!这么多的无主荒地,岂能说没有土地?就算大明军和他们的家属们占领的好多土地,但是加起来他们也顶多占了一少半地方,还有更多的地方没有占呢”
刘国涛猛地拍额道:“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层?”
但马上,刘国涛又皱眉道:“可这些个地主老财乡土观念也很重,和那些为了钱财而拼命的大明军不同,要让他们把根拔到蛮荒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去,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李龙阴笑道:“嘿嘿,这就要看咱们给出的土地价格是否足够诱人了!对于这些个视土地如性命的顽固老财们来说,土地的诱惑是致命的!哪怕是远在天边,他们一样无法拒绝拥有大量土地的诱惑。”
刘国涛笑着说道:“司令就是司令,不愧是教我们玩经济的,这些老顽固的心思都被你摸得**不离十,看来被你掏空钱袋也是迟早的事了。”
李龙道:“话说回来,这也是双赢甚至是三赢的事!你想,如果移民最终成了气候,国库固然可以在短时间里获得大笔资金,这些地主老财们也将拥有梦想中的大片土地,甚至远胜于他们祖上曾经拥有的数量!而且,这些地主老财以及所必须的大量劳工的涌入,将迅速使这些蛮荒之地变得繁荣起来,真可谓是一举三得啊。”
刘国涛恍然大悟,叫道:“我明白了,说来说去,总司令你的目的还是扩大劳工缺口哪!你可真够阴的,廉价贩卖土地只是个诱饵,真正的杀招原来还在后头呀,趁着劳工大量短缺并且肯定涨价的机会大捞一笔才是你的真正目的吧?”
刘国涛笑道:“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不是,地主老财们为了雇用足够的劳力,虽说得花不少的钱,但那些廉价的血汗劳工也可以替他们创造出十倍于付出的回报啊!你想想看,最终获利的可不仅仅是国家啊,从俄罗斯抢掠来的人口就能卖个好价钱了,然后我在鼓励大明军将土地剩下的几年的开拓使用权低价卖给地主老财们,我看他们要不要。”
刘国涛神色凝重起来,说道:“总司令的想法确实令人振奋,但我们要做的工作也很多啊。一旦移民风潮形成,随着地主和大量劳工的涌入,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必将出现大片的庄园,让这些庄园生产什么是个问题!生产出的农作物如何运输、贩卖又是个问题,还有劳工的管理、当地的治安也是个不小的难题!加上开始休业的开拓图手中还有武器的问题,都要解决好呀,处理这些问题怕不是三五年能够完成的。”
李龙说道:“这些问题都不是主要问题,可以种植的作物多得很,包括粮食、棉花、药材等等,甚至可以种树,也可以放牧嘛,至于运输,修几条公路就行了,远东和西伯利亚多是平原,修公路不是什么难题,贩卖就更简单了,好用的内销,内销不了的就远销海外。总之,这些都是农业部门、交通部门以及外贸部门考虑的事,跟我没什么关系。我考虑的只有一样,既可以将边荒蛮野之地开发出来,又可以极大地充实国库的事,为了国库和军费,我们是非做不可。”
刘国涛翻了翻白眼,叹道:“总司令计算过没有,如果你的想法真的付诸实施,大约可以筹集多少资金?”
李龙摇头道:“我又不是神仙,一下如何能算过来?这个自然还没算过
刘国涛随手从衣袋里掏出一把小小的金算盘,拔着算珠计算起来。“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地区以及地广人稀的蒙古草原,无主的土地少说也得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去掉森林、沙漠、山脉以及无法耕种的冻土带和大明军已经占领的地域,现在可开垦利用的草原及土地少说也有二百多万平方公里吧,也就是12亿多亩土地,对了,总司令你打算一亩地卖多少钱?”
李龙道:“赔本甩卖了啊,一枚银币1亩!”
刘国涛叫道:“老天,这么便宜!那些地主老财们不乐翻了天?不过就算这个价格,贩卖土地也可以筹集12亿多银币的巨款了!”
“12亿多银币?不多。”李龙道,“不过也不少,差不多够军队用上五六年的了。
”其实李龙也知道,刘国涛这个家伙有点报虚帐,因为军队在当地还能筹集一定的粮食和物资,所以军队实际用度要比他报的要少的多,这么多钱足够军队三个月的一切费用了,如果打仗会少点的话,可能还能够四个月的费用。
刘国涛道:“我的天,一枚银币1亩?这价钱实在是太诱人了!有些大地主存款数千万,岂不是可以买下一个国家了?”
李龙说道:“只要他们有钱,买多少都成,政府绝不限制,不过有一条,森林不卖,地下的矿产资源也不卖!只卖适合耕种的土地!而且,使用权是他们的,拥有权是国家的,国家保留以三倍价格强行回购的权力。”
刘国涛飞快地拔着算盘,继续计算:“正常情况下,一名劳工大约可以负责10亩地的耕作,12亿亩地就需要12亿名劳工……哇靠,这账没办法算了,12亿劳工,上哪找去?根本就不可能嘛,这么大的缺口也太离谱了。”
李龙笑道:“你这算法有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需要这么多劳工,比如草原,平均几万亩土地才需要一名劳工而已!况且一旦是大农场的粗犷式种植,几个人负责几百亩地都是可能的,12亿人的缺口是有些夸张了,几百万的缺口应该还是正常的。不过,也不是立刻就需要几百万的劳工,边荒地区的开发需要一个过程,是个逐渐繁荣的过程,如果将几百万的劳工缺口分摊到十年,那每年的缺口就只有几十万了不是?不过等大明军的使用土地的时限到了后,我们就有更多的土地卖出去了。至于劳动力嘛,欧洲国家不是有人口吗,我们可以拿来用”
刘国涛忍不住向李龙翘起大拇指,叹道:“哎服了呦,小弟服了,这么损的招你都想得出来,这天下还有你办不成的事情?不愧是大资本家,十几亿的负债都能清掉,总司令,你还清负债、高利贷、借款、贷款等等等后,现在赚的也不少了,能私人赞助我点钱花花不?”
李龙得意地笑道:“要不怎么我是总司令,而你只是财政部长呢?说多少钱?”
“给个几亿花花。”
之后,大明帝国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向远东、蒙古、西伯利亚等地区移民。政府还专门为此成立了移民局,专门负责国内民众的移民工作。土地资源部吴伟业宣布国家以平均每亩1银币的超低价格大量出售远东、蒙古、西伯利亚的无主土地!唯一的限制条件就是最少起购面积必须在10万亩以上。
各地的价格也因地域的不同有所起伏,一般来说,远东因为交通便利地价最高,蒙古草原的价格次之,西伯利亚的价格最便宜。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和农民来说,10万亩的起购面积是个天文数字。这里面其实隐藏着李龙的后招!
10万亩的起购面积,就限制了内地广大平民不可能涌入这些地区讨生活,这既杜绝了有财力购买大面积土地的大地主们雇用来自国内民众的可能,又保证了内地保留充足的劳动力供各大厂矿企业雇用!大地主们要想将土地开垦成庄园并持续经营下去,就必须花高价从劳工市场去购买没有人权的血汗奴隶劳工。
卖地政令颂布的当天,土地资源部临时设立的办公厅外就排起了长队,蜗居在首都长沙的大地主们抢先行动,在随后的几周时间里,从全国各地陆续赶来的大地主们纷纷加入了抢购廉价土地的行列当中。对于这些拥有大量资金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厂矿经营的老顽固们来说,帝国大量出售价格如此便宜的土地真可谓是意外之喜!在大面积的廉价土地诱惑面前,老顽固们因为土地被帝国强行收购的怨言顷刻间烟消云散,纷纷歌颂起帝国的功德来。
将田产购置到远东、蒙古甚至是西伯利亚,距离固然是远了些,但并不代表着他们就必须生活到西伯利亚去!在西伯利亚购置了田产,大可以请一名可靠的管家在那里管理经营,顶多再雇用几十上百名血汗劳工。总投资也不会太多,总在几十万以内,却可以给子孙后代留下取之不尽的固有资产。
土地资源部的出售行为最终引发一轮抢购狂潮,在短短的几周时间内,土地资源部推出的第一批3亿亩土地就被抢购一空!抢购狂潮最终又波及到了一向平稳的劳工市场。许多大地主在购置了土地之后,便立即向劳工市场下单订购劳工,几间时间内,国内劳工市场和奴隶劳工市场的缺口迅速扩大,劳工的市场价格也一日三变、迅速抬高。
普通汉人劳工都是作为监工使用,而奴隶劳工是作为工作使用,奴隶的价格在一个月的时间就翻了整整一翻。
在遥远的乌拉尔山脉东侧,伊尔沃洛德踌躇满志地站在叶卡捷林堡外堡的城墙上,他的身后,大臣将军们腴词如潮,纷纷歌功颂德,纷纷赞叹大公出马一个顶万,他不来一直攻不下叶卡捷林堡,他一来一下子先攻破了外堡,在一片赞扬声中,唯有军务大臣眉头紧皱、满脸忧色。
伊尔沃洛德注意到了保罗的异常,忍不住问道:“你可是有何心事?”
“大公……”军务大臣犹豫再三,硬着头皮道,“臣以为,大明人的溃败十分可疑……”
“住口!”一边的政务大臣立即喝阻道,“你是什么意思?在我英明神武的米哈伊洛维奇大帝的亲自指挥下,英勇的俄军已经攻克了叶卡捷林堡的外围要塞,眼看胜利在即,你却居然说这些扰乱军心的话,是何居心?”
军务大臣神色一变,默然不语。伊尔沃洛德摆了摆手,慨然道:“他的谨慎是好的,不过这次,大明帝国人的溃败不像是假的!实际上,两个多月的连续作战,我军固然伤亡惨重,可大明帝国人一样损失不小,在此之前,他们都是在咬牙硬撑,也就这回没有挺过去溃败了,仅此而已!胜不足喜呀。”
军务大臣释然道:“大公所言极是。”伊尔沃洛德沉重地点头道:
“当务之急,是抓紧战机扩大战果,彻底肃清内堡负隅顽抗的残敌,同时,命令在后方待命的第六骑兵军团迅速集结,准备从叶卡捷林堡方向向西伯利亚腹地挺进,尽一切可能切断大明帝国人南北两路军队的联系。”
军务大臣说道:“同时,还有必要通知南线和北线的军队,我中路军的大反攻在即,让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住。”伊尔沃洛德点头,说道:“嗯,快去办。”
在叶卡捷林堡内堡的嘹望塔上,张松松猛地放下望远镜,以拳击墙道:“真是天赐良机呀!”蔡时鼎惑然看着张松松,不知道他突然间会变得如此兴奋,问道:“张松松副司令,何事如此高兴,说出来大伙乐乐。”
张松松伸手一指远处的外堡城墙,说道;“看见了吗,那一群人。”
“看见了!”蔡时鼎点头道,“不就是一群俄军的高级将领吗,开战以来,我们杀的俄军将领可不在少数了,用得着这么激动吗?没吃过猪总见过猪跑吧。”
“嘿,那可不是普通的俄军将领!”张松松嘿然道,“弄不好里面就有俄国沙皇伊尔沃洛德。”
蔡时鼎神色一动,立即抄起望远镜仔细观察,一边问道:“何以见得?”
张松松道:“自交战以来,你见过俄军阵前曾经集结如此之多的高级将领吗?一大片呀,少说也得有几十个!从制服看这些高级军官少说也得是集团军正副司令级别以上的!这说明了什么?这么多集团军司令集结在一块,说明了什么?”
蔡时鼎举着望远镜的手猛地颤了一下,连声音都变得有些颤抖起来,低声嘶吼道:“乖乖,经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娘希匹,好大一条鱼哇……”
张松松神色冰冷,声音也冰冷似铁的说道:“只要伊尔沃洛德战死或者被俘,前线的俄军将在顷刻间土崩瓦解,看似庞大的俄国距分崩离析也就为期不远了!如此一来,李总司令在西北方向的陆上战略目标就将完全得以实现。”
蔡时鼎接过话题,奋然道:“上天给了我们驻叶卡捷林堡方面军这么一个机会,岂能轻易错失?”张松松冷声道:“地图!”
早有参谋人员迅速将地图拿来,在张松松和两位师长面前的地上摊开。众人商量了一番后,张松松要出他的精锐团出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李化师长道:“特意把他们团留到现在,目的全在于此,真所谓毕其功于一役!”
本书首发来自,!
#includevirtual=〃/fragment/6/〃qrcode{width:590px;margin:0auto;background:#fff;border:1pxsolidc;padding:15px20px;overflow:hidden;}qrcodeimg{float:left;}qrcodeul{margin…left:120px;font:14px/15〃microsoftyahei〃;padding…left:15px;}qrcodeli{list…style:square;margin…bottom:5px;}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最新章节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wap_”关注我们。回复〃大奖你的qq号〃参与活动。10部iphone6,万名qq会员等您来领!
………………………………
51灭俄罗斯4**
布哈拉汗国现在国内是内部不稳,在布哈拉汗国的国都布哈拉中,1657即位的阿布都拉阿齐兹很是对乌兹别克氏族在国内捣乱而头疼。
布哈拉城位于泽拉夫尚河三角洲畔,沙赫库德运河穿城而过,9至10世纪时为萨曼王国都城,1220年为成吉思汗所占,1370年被帖木尔征服。16世纪中叶,萨马尼德人建都于此建立了布哈拉汗国。
布哈拉的城墙和城门最早的城墙建于8世纪,后几经重建。13世纪最辉煌时期,布哈拉有两重城墙,外墙内面积达72平方公里,内墙围着约1平方公里的阿尔卡禁城。今天,在布哈拉西南部仍能看到建于中世纪的古城墙,土坯的墙体外大多以烤砖装饰,墙基宽厚保证了墙体结构的牢固。当年共有11个砖砌的城门,现仅存完整的一座建于16世纪,巨大的城门两侧有高大的守望塔。
阿尔卡禁城墙周长780米,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由于世世代代在原来的地基上不断重建,禁城的地基越来越高,以至于形成了山上城堡(18米高)。城墙也是层层叠叠地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加高,城墙高11米,宽4米,墙上有齿状射孔。阿尔卡禁城是历代布哈拉统治者生活、工作的地方,内有清真寺、监狱、仓库、手工作坊、马厩、武器库、交易市场等。城的正门朝西,门外是大校场,称为列吉斯坦广场,布哈拉的统治者们经常站在城门上一个木亭子里观看盛大庆典、阅兵或斩首罪犯。再外围的广场则是热闹的集市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