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德意志涅槃-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的长时间高强度防御。就凭这点残余力量,要想再挡住敌军一轮攻击几乎需要出现奇迹!
真的需要撤退了么?奥尔玛脑中闪过这个念头。仅从这片地区的战况而言,自己确实可以后撤了。先前苏联人十余次不惜代价地强攻自己精心布置的防线,在交叉火力之下蒙受了巨大损失:粗略数去,此时密集陈躺在战场各处的苏军遗骸便至少有1200多具,再加上对方败退时抢回去的众多尸体,苏联士兵的阵亡数没有2千也有1千8。放在整个2月和3月间,这已经是非常可观的战绩了。
自从苏军在2月初完成调整,并发起新的猛攻以来,芬军在这个后勤和战术都获得了强化的对手面前,就再没能打出去年12月间那种超过1比10的血虐。每次交手,芬军的战斗都较以往来得事倍功半,一些芬军独有的优势都被苏联人弥补和解决。苏联人用白色军服代替了先前在雪地里无比显眼的橄榄绿,并挑选来自西伯利亚冰原的士兵组成滑雪部队,专门应对芬军雪橇营对其补给线的袭击。
尽管苏军的整体官兵素质依旧惨不忍睹,大大小小的部队打起仗来均错漏百出,但凭借铁木辛哥这位铁砧派大师层层推进的坚稳战术,芬军仍然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与拥有绝对火力、兵力优势的敌军进行正面消耗的困境之中。现在,芬军能和对手打出1比5的交换,就已经属于不错的结果,毕竟双方的火力差距实在太大,芬军的每一场战斗几乎都是在暴风弹幕中艰难防守!
看到眼前伤痕累累的疲惫士兵,心中悲沮的奥尔玛几乎就要下意识的点头答应撤离,然而想起团长昨日在电话中对自己的重托,奥尔玛瞬间就从消极和绝望中惊醒了过来。且不说自己擅自撤退无法向上级交代,光是从军事角度出发,自己目前防守的阵地也不能轻易放弃。从这个谷口往后三四公里,都再没有实施阻击的理想地点,最重要的是苏联人就能顺着这条蜿蜒雪径直刺向己方交通咽喉,甚至可能将两翼的友军都装入包围圈中!
“士兵们,我们身下的土地即是祖国。如果芬兰在这场战争中灭亡了,自由和尊严将永远沦丧。到那时即便我们还苟且存活着,又怎么去面对那些为了抗击赤色侵略者而死去的英雄战友?”奥尔玛此刻心中再无一丝悲凉与恐惧,眼眸中闪耀着的是前所未有的毅然和坚定,“我愿意和你们共同战死,以保卫祖国和民族能够永世长存!”
“嘶”尖锐的呼啸声再度从风中响起,隐约可见有无数小黑点正从天空向己方急速袭来,奥尔玛只来得及在躲进掩体途中叫了声卧倒,紧接着他的声音便被震耳欲聋的爆炸所淹没了。几乎每过一秒钟,就有一发炮弹在雪原上激撞起冲天火光。
弹片飞舞,土砾四射,地面当即被炸开一个个焦黑棕黄的大坑,并在受热融化的雪水浸泡下形成了泥塘。随着北半球暖春的来临,地处寒带的卡累利阿的气候也开始回升,此时这里的雪地已远不如3个月前那般厚实坚硬,而那些被炮弹炸出来的泥坑,也无法像隆冬时那样在第一时间迅速凝结。
湿滑的战壕里,被奥尔玛重新点燃了斗志的芬兰士兵已无人再有撤退之心。他们径自检查手中的武器,与身旁的指挥官共同等待着可能是自己最后一场战斗的来临。苏军的炮火轰击和往常一样,虽然气势狂烈但却效果寥寥,大量炮弹根本就没有落到目标阵地上,只是将周围的积雪硬土炸成了一片片泥泞沼区。苏军炮兵的低劣素质再度在战斗中暴露无遗,而这也正是严重缺乏重火力的芬兰士兵能够违背“常理”,屡屡在炮火覆盖后得以生存下来的主要原因。
凶猛的炮火持续了近二十分钟,天地逐渐变得安静了下来,正当奥尔玛探出掩体准备观察敌军动向时,七八架双翼飞机陡然在空中映入了他的眼瞳。这些飞机均喷有醒目的红星标志,两翼和机身下方挂着显眼的炸弹,对于毫无防空火力的残余芬兰士兵而言,它们就是高居于云端之上的神灵主宰!
“真该死!”奥尔玛目眦欲裂地望着在低空恣意飞掠的苏联战机,脸上又是恨怒又是无奈。从战争爆发到现在,整个芬兰军队就一直拿苏联空军没有什么办法:芬军极度缺乏精贵的长身管高射炮,自身空军又只有寥寥几十架飞机,除了能在个别时候打打游击威慑一下对手之外,几乎完全让苏联人统治了空天。
在之前的战争中,由于恰逢隆冬,苏芬前线每天的白昼只有5个小时,苏军的空中压制还不那么强烈。然而到了今天,白昼时间已延长到7个小时,苏联空军明显变得活跃起来,开始更有力的频繁参与每一场进攻作战。若是放在12月,下午4点的天早就黑了,苏军根本连这波进攻都组织不起来。现在奥尔玛只能寄希望这几架敌机能因油料限制而尽快离开,不要对己方士气造成毁灭性破坏。
………………………………
第387章 抗击(2)
火色的晚霞里,八架苏军战机如同龙鹰般巡视着自己的领地。它们的飞行状态异常嚣张,不仅距离地面只有约300米,而且还是以刚过100迈的龟速直线前行。除了苏联空军因“大清洗”影响,指挥官和飞行员的整体素质都急剧下降之外,芬兰军队在防空上的弱势,也是苏军飞行员们敢于低空巡弋的底气所在。
“轰!”火焰如云霞炸涌,巨响怒爆,刚刚平静下来的芬军阵地附近再度被弹片和气浪所笼罩。苏军飞行员开始有条不紊的对各个可疑地点投下炸弹,虽然其技术欠缺,但由于战机本身飞得又低又慢,因此其精准度竟也还像模像样。每一颗小炸弹的落下,都不啻于152毫米榴弹的雷霆轰击,刚刚把枪立起来准备射击的芬兰士兵不得不紧急趴回到掩体里,以躲避来自空中的致命攻击。
在剧烈的爆炸声中,数百米外的谷口处又响起了履带刮过地面的刺耳铿鸣。12辆钢铁怪兽摩擦着蹄掌,在近2千名步兵的伴随下向芬军阵地缓步逼来。听得哨兵的报告,奥尔玛心中登时如遭重击,紧握枪杆的双手很快生出了冰凉的冷汗。之前苏联人总共对自己发起了十几次攻击,却一辆坦克都没见到,现在陡然出现了十余辆之多,这岂不是说明对面敌军又得到了一波强力的增援?
“不好,俄国人现在占据了天空,我隐藏在针叶丛里的那门战防炮一开炮就会被他们从空中发现的!”奥尔玛猛然意识到了己方的凶险,连忙命人传令给炮组,让他们暂时敛锋待命。同时,奥尔玛又命令用全营的取暖燃料储备迅速赶制出几十瓶“莫洛托夫鸡尾酒”,以备敢死队员们反坦克之需。对于制作这种以讥蔑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为名的简易武器,芬兰每个士兵都驾轻就熟,待到敌军出现在主阵地前方时,他们手里已经握有了装满液体燃料的玻璃瓶。
坦克隆隆,步兵多如蚁群,当苏军前进到距离芬兰阵地300米时,密集的枪声瞬间成为了这场战斗的主旋曲。尽管苏联士兵已经换装了白色军服,并在战术上有所增强,但他们的人员素质仍是绕不过去的障碍。被火箭提升的军官们根本不知道在具体环境下应该做什么指挥,士官和士兵也都表现的迟钝愚笨,既抓不住突击的时机,又不会找寻掩体保全小命。
在枪法优秀的芬兰士兵面前,苏军几分钟内就有上百人像兔子似的被接连射翻,殷红的鲜血在雪地里洇散开来,然后又迅速凝结,像极了此时正风靡巴黎的草莓刨冰。
然而这一次,苏军的重装备优势便体现出来了。冲在最前的十几辆坦克主炮如轰雷连奏,机枪弹雨倾泻,向着芬军的火力点实施近距离直击,空中战机也轮番投弹扫射,一遍遍肆虐着那已经满目疮痍的崎岖地区。芬兰士兵伤亡激增,防守火力也很快出现了减弱,伴随着一阵狂乱的“乌拉”吼叫,苏联坦克和士兵都开始了大幅度的冲锋加速!
坚硬的战壕里,奥尔玛正在全神贯注地瞄准一个冲在前方的苏联士兵。已经有了必死觉悟的他此时再没有任何恐慌的情绪,只想着要在临死前消灭更多的敌军。伴随着清脆的枪击声,奥尔玛的伤躯被枪托后坐力震得剧痛欲裂,可下一刻在他瞄准的视野中,一架飞机却骤然如陨石般坠毁在那个敌人身前,并掀起了十几米高的烈焰红涛!
奥尔玛呆在了原地,心中忍不住怀疑自己难道是打出了一发禁咒魔法子弹,然而仅过了片刻,他就立即反应过来,霍然抬头往天空看去。只见几分钟前还大摇大摆嚣张至极的苏军轰炸机队,此时竟像是丧家之犬一般被追得仓惶逃窜,而咬在它们身后穷追不舍的,赫然是两架涂有金色海鹰标志的单翼战斗机!
“那是我们的飞机,我们的飞机啊!”奥尔玛惊喜若狂,忍不住纵声欢呼起来,两行热泪从他沾满沙尘的眼角奔流而出,大颗滴落在地面。从开战至今,自己就没看到过己方飞机的影子,奥尔玛原以为空军那点家底早就被拥有绝对优势的苏联人打光了,没想到在自己山穷水尽的时候,却还能得到空中的支援。连那么孱弱的空军都没有放弃战斗,自己又怎能不拼尽全力奋勇杀敌?
此时从高空杀向战场的,正是由芬兰飞行员驾驶的2架美制f2a…1水牛型战斗机。该款飞机是与f4f野猫一道被美国海军同时选中的舰载机型,苏芬战争爆发后,面对芬兰购买飞机的请求,美国政府当即表示同意,并决定将海军现役的43架f2a…1成品提供给芬兰人。经过多方努力,首批6架f2a…1及零配件终于在3月初被运抵遭到重重封锁的芬兰。而在国破家亡的危难鞭策下的芬兰飞行员则以极快的速度熟悉了这型战机,仅用半个月便形成了初步的战斗力。
由于数量稀少,根本经不起损失和消耗,芬兰人在对它们的使用上便依旧遵循空中游击战的理念。具体战术则是双机编队实施高空伏击,捞一票就跑,不给对方复仇的机会,而且专挑速度慢火力弱的轰炸机下手。此时,两架出现在奥尔玛眼前的水牛便完美贯彻了这些条例:它们以疾电奔雷之势从高空突袭冲下,逮住苏联轰炸机就往死里揍。而此时已值黄昏,再有近一个小时太阳就要落下,苏联人就算对这两架芬兰飞机恨得咬牙切齿,也无法再派飞机前来复仇了。
虽然水牛本身算不上一款优秀的飞机,芬兰飞行员与它们的磨合期也极短,但凭借3挺127毫米机枪和500千米的最大速度,击杀苏联的这些老式双翼轰炸机却也是绰绰有余。苏军飞行员明显训练不足的缺陷更加快了他们的灭亡,被芬兰战机接连追上然后猎杀。不到十分钟,便有总共5架苏联轰炸机体断翼折,坠落地面化为一团团燃烧的残骸。剩余3架飞机匆忙扔光了所有的炸弹,朝后方没命的逃去,全然不顾自己投下的弹药造成了多少友军死伤。
“好机会!二连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我狠狠打这帮俄国坦克!”眼见苏军轰炸机消失的无影无踪,奥尔玛精神大振,当即转头狂吼道。少顷,早就等得不耐烦的几名炮手三下五除二便扒开了上层的灌木伪装,露出了下方火炮的大半真容。
这正是一门意大利援助给芬兰的47毫米反坦克炮,炮架铭文上的型号和出厂编号都清晰可见。随着瑞典37毫米博福斯战防炮在战争中的不断损失,芬兰陆军的当家反坦克主力逐渐变成了这型意大利产品,作为意军现役的主力装备,该型火炮的不俗威力完全能满足芬兰士兵的战斗所需。
训练有素的芬兰炮手动作娴熟敏捷,装填炮弹、选择目标、计算距离、调整射击角度几个工作一气呵成,稍作细瞄之后,便立即果断开火。首发炮弹准确命中一辆前进中的t…26坦克,15毫米车体装甲根本无法抵挡穿甲弹丸的铁锤,炮弹破甲后成功起爆,将车体内部摧毁得一片稀烂狼藉。这辆坦克的炮管随即耷拉了下来,滚滚黑烟不断从穿甲弹钻开的破洞处涌出,驾驶员瞬间变得血肉模糊,坦克也几乎是在同时彻底停止了前进。
确定战果之后的芬兰炮手没有丝毫迟疑,立即操纵炮口转向下一个目标,仅过了不到10秒钟,便又是一枚炮弹呼啸出膛。在不到3是炮无虚发。一辆bt…5的内置油箱被击中,易燃的汽油当即发生了剧烈爆炸,伴随着响彻云霄的轰鸣声,这辆坦克的整个后半部车体当即化作万千碎片,炽烈的金属暴风直冲出十几米远,将后方的3名步兵瞬间扫倒在血泊里面。
突如其来的反坦克炮攻击顿时在苏军当中引发了慌乱。两名苏军驾驶员竟下意识的停车,然而这不仅无法帮助他们免于被攻击,反倒使其成为了芬兰炮手最好的标靶。两发炮弹先后破空怒啸,又将一辆t…26直接掀掉了炮塔。士气如虹的芬兰炮手准备再接再厉,趁苏联人还没发现自己这个隐藏火力点之前再搞掉另一辆坦克,到那时无论发生什么不测,自己都是大赚特赚了。
“咦,我们好像未能击穿他们的装甲?等等,那又是个什么玩意儿?”芬兰炮长猛然发现了不对,心中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在他的炮队镜视野里,停着不动的是一辆自己从未见过的全新坦克:它的车身厚重而又宽阔,轮廓分明的炮塔充满了属于金属力量的阳刚气魄。相比于之前苏军大量出现的t…26和bt系列坦克,这辆坦克的体型无疑庞大了太多,刚才一发47毫米穿甲弹击中其车体,竟然没看到有任何破洞!
………………………………
第388章 抗击(3)
枪声密集,子弹横飞,残存的芬兰士兵拼命抵抗着敌军的进攻,只觉得被越发压得喘不过气来。‘‘‘‘不畏枪弹的苏军坦克宛若一个个移动的钢铁碉堡,它们在近距离上提供的直射炮火支援,其精度不知比野战炮高了多少倍。虽然37毫米高爆弹的威力只和手榴弹相仿,但也足够对芬军的步兵掩体造成毁灭性破坏,短短几分钟内,芬军防线便因火力被压制而变得摇摇欲坠了起来。
挂有伪装草丛的炮位跟前,芬兰炮长盯着远方那辆新式坦克心急如焚。刚刚自己的炮组已经向目标进行了3发急射,然而这些炮弹却毫无例外的被全部弹开,通过炮队镜,芬兰炮长甚至可以看到目标车体上留下的深色刮痕。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手中的这门意大利炮竟然会有击不穿的坦克装甲,要知道之前威力更小的博福斯37毫米战防炮,打俄国人的坦克都几乎没有失手过!
此时,那辆车体宽阔的苏联新式坦克正是距离自己最近的目标。如果不把它先打掉,这门反坦克炮马上就会因多次开火而被对方发现,届时只要敌方回击几发榴弹,自己的人和炮就都要交代在这里了。意制47毫米反坦克炮虽然威力不俗,但其放列重量却有12吨,要想在被苏联人发现之后快速转移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惜意大利人没有提供钨芯穿甲弹,否则还可以再做尝试……”芬兰炮长的遗憾情绪一闪即收,在飞速观察了一番战场形势之后,果断咬牙命令调整炮口,重新选择一辆470米外的bt坦克作为目标。现在这门火炮是唯一能在远距离上消灭苏军坦克的力量,因此决不能把火力浪费在与未知敌人的消耗纠缠当中,而必须尽全力消灭战场上对己方步兵压制力极大的敌军坦克。至于自己的安全,则完全不能再顾及了,难道自己的命是命,步兵战友的命就是该被漠视的草芥?
“轰!”巨响震耳,红光怒爆,一发47毫米弹丸再度从芬军炮口处电射而出。由于战场上草木对视线的影响,这发炮弹并未命中钢铁,而是砸在距离苏联坦克尚有十几米的空地上,激起大蓬飞溅的冰屑土渣。接连遭到打击的苏联坦克群开始仔细循声寻找肇事者,并在对方又开出两炮之后,终于判断住了大概位置。很快的,就有4辆苏联坦克向芬兰的战防炮阵地开火反击,虽然它们的准头依旧不敢恭维,但却牢牢锁定住了这个敌人的下一步动作。
阵地还是要丢失了么?看到自家火炮在数声爆炸的火光笼罩中沉默下来,奥尔玛有些悲凉的想道。原以为己方2架战斗机的惊喜出现是逆转战斗的先声,现在看来却只是在水面激起了一圈涟漪,最终仍然归于绝望的死寂。此时在奥尔玛的视野中,潮水般的苏联步兵距离自己只剩下不到200米,8辆标有红星的坦克隆隆行驶在最前方,用车载枪炮将芬兰士兵的火力严重压制。
死尸重叠倒地,鲜血喷溅飞洒,在又付出了近600人伤亡的代价之后,苏军终于冲进防线,与守军展开了近距离对攻。苏联士兵显然是被下达了死命令,在恐惧的驱使下进攻宛若疯狂,芬兰士兵刚举枪击倒一个,后面立即就有五六个跨过他的尸体飞奔冲来。残存的芬兰士兵很快寡不敌众,被无数敌军分割冲散,虽然此时的战场仍然混乱不堪,但最终的结果却已经清晰凸显了出来。
奥尔玛瘫倒在一块巨石前,血沫不断从嘴角汨汨涌出。在用手枪成功偷袭了一名从他身边经过的苏军士兵之后,难以行动的他也被对方临死前的反击洞穿了胸腹,这让之前就严重失血的奥尔玛很快就感觉天旋地转,脑袋沉重无比,意识正在从身上快速消退。他竭力爬动身体向掩体外望去,斑驳狼藉的战场上到处都是敌军的死尸。两辆坦克残骸如同火炬般在己方阵地中熊熊燃烧着,成为了黄昏下这片大地最耀眼的光亮。
“小伙子们干得不错啊……”奥尔玛轻声低语,心中说不出的欣慰。自己麾下的士兵果然个个都是勇士,在这种近距离火拼当中不仅消灭了远多于自己的敌人,还用莫洛托夫鸡尾酒干掉了2辆苏联坦克。无论结果如何,自己和他们都已经完美践行了军人的使命和职责,可以光荣地回归主的怀抱了。
“砰!”一声大响突然在战场上响彻,原本意识已经快要消散的奥尔玛竟灵台猛清,回光返照又睁开了眼睛。他愕然发现,刚才那个碰撞般的声音是从不远处的苏联新型坦克传来,而原本早已哑火的己方反坦克炮阵地竟然再度发出了怒吼,双方距离仅有不到50米!正当奥尔玛振奋于己方炮手的坚韧,以及又有一辆苏联坦克被击毁之时,那辆坦克的炮塔忽然缓缓旋转起来,并以一声轰鸣彻底解决了战斗。
奥尔玛露出苦涩的笑容,随即像是失去所有力气似的背倚巨石,合上了双目。
春风吹舞,嫩绿的新枝爬满了莫斯科城中的行道树,第一批野花在碧绿草坪上舒张绽放,将暖春来临的信号清晰展现给千家万户。于是市民们纷纷卸下了厚重的冬装,开始以更加灵巧的装束穿着投入到日常生活,皑皑积雪早已不见踪迹,化作甘冽源泉滋润着这片大地上的所有生物。
深沉肃穆的克里姆林宫主会议室中,斯大林正静静伫立在窗前凝视着外面的景色。一棵针松就长在十米之外的草坪上,新生出的鲜绿色叶片在一片深绿当中显得格外醒目。他忽然涌出一股强烈的暴虐情绪,想要命令卫兵把整个宫殿群的植物全部砍伐铲除,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忘记时间的流逝,才能在浑噩当中减缓内心产生的强烈恨怒和屈辱。
咫尺开外,高瘦清癯的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心中猛然抽紧,他咬牙站在原地,双手不由自主的攥紧了笔挺的军裤。作为在大清洗中幸存下来的旧沙皇军官,沙波什尼科夫此刻已经察觉到了斯大林的情绪异样:他必然是因为窗外的春景而联想到了当前仍然久拖未决的芬兰战事,心里正强行压抑着火山和暴风。
“沙波什尼科夫同志,铁木辛哥同志有没有报告说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结束北线战事?”斯大林用略带沙哑的声音缓缓开口问道。沙波什尼科夫没敢直视斯大林的目光,垂首恭声道:“根据铁木辛哥同志的预计,再有1个月,我军就能从西面完全撕开曼纳海姆防线,突破卡累利阿地峡进入平原。”
眼角余光瞥见对方脸上笼罩起一丝阴霾,沙波什尼科夫赶忙解释道:“尊敬的斯大林同志,我军在最近两个月的进攻效果已经比去年年末有了明显提高。虽然现在的推进速度是慢了一些,人员和物资消耗也十分巨大,但我军的的确确是在不断前进,同时给予了芬兰人不可恢复的根本性杀伤。”
“芬兰白匪赖以抵抗红军铁骑的利器无非有三件。一是昼短夜长、海陆冰封的严冬,二是卡累利阿复杂的地形、以及他们巧妙构筑的防御工事,三是总计10万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和后备役战士。现在他们的这些倚靠都在迅速的瓦解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军在空中和装甲力量上的优势将被无限放大,而这必然能在战斗中大幅杀伤芬兰有生力量,促使我军进攻的铁砧不断向前深入。只要我军跨过崎岖复杂的卡累利阿地峡,之后通往赫尔辛基就是一片坦途,我敢肯定的说,芬兰军队会在维堡陷落的半个月内被彻底摧垮。”沙波什尼科夫正色说道。
听得最后这番保证,斯大林心中阴郁稍退,但想到还需要6至7周才能结束北线的折磨,恨怒和不甘的情绪便再度涌现了出来。这场战事可以说让苏维埃政权在全世界面前丢尽了脸,而作出决策的斯大林本人,也不可避免的被蒙上了污点――虽然苏联国内没有一个人敢在这个问题上有丝毫悖言,但这绝对不代表大家就没有想法;就算斯大林事后把责任全部推到梅列茨科夫等一线将领们身上,但他的潜在威信还是会因此出现削弱。这对于斯大林本人来说绝对是个不利的信号。
在担心自身独裁权力的根基出现松动的同时,斯大林也对当前红军的孱弱战斗力产生了发自灵魂的恐惧。他是从俄国内战时期走来的老布尔什维克,深知武装力量强弱对苏维埃政权而言意味着什么:当年如果不是伏龙芝、图哈切夫斯基等将星率领年轻的红军浴血百战,连挫强敌,红色苏联早就在白军和国外干涉军的联合绞杀下灰飞烟灭了。现在虽然国内已定,但来自西边的威胁却是日甚一日,如芒刺在背。以红军目前的力量,能否在希特勒的利剑面前保住自身政权?
………………………………
第389章 转变
“针对我军在冬季战争中的糟糕表现,总参谋部有什么补救计划?”斯大林缓缓开口,看向沙波什尼科夫的眼瞳中绽放出锐利的光芒。
作为实际主管军队日常事务的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肯定要为当前不利的北线战事负责:无论苏军是在战术、编制、后勤、装备、还是训练上存在缺陷,他都没有任何可以撇清的理由。至于更深层次的官兵素质原因,则被斯大林有意识的无视了:英明正确的肃反运动清除了无数潜藏在人民队伍内部的间谍叛徒,是堪比第二个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怎么会对军队造成不利影响?
沙波什尼科夫露出沉重之色,道:“我军在这场战争中的确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军的战前准备就出了大问题,对在冬季突破卡累利阿地峡的困难估计严重不足。而在进攻受挫之后,前线官兵也未能发挥列宁主义的主观能动性自行调整,直到斯大林同志您任命铁木辛哥同志接任指挥官后才有了转变。今后,总参谋部将对部队训练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改革,计划用5年时间,让所有人员都练就合格的军事技能。为此,我们应该……”
斯大林脸上肌肉微不可察的抽了抽,牙齿用力咬住了口中的烟斗。这番话语虽然是在谈加强训练,可问题的核心却直接指向人员素质,而这又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大清洗中被镇压的4万名高中层军官,直接闯进斯大林的政治禁域。斯大林心中咬牙切齿:难道红军之前在各个方面都是完美无缺,就是因为自己发起的肃反运动,才将这支军队糟蹋到了今天这副连芬兰人都打不过的糜烂模样么?
然而,尽管心里极为愤怒,斯大林却不得不强行做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并表示赞同。因为沙波什尼科夫的后续分析严谨清晰,各方面都找不到漏洞,如果斯大林贸然掀桌暴起,就等于变向承认了这个问题和自己有关,那么大肃反在法理上的绝对正确性就再难维持住了。诚然,斯大林当前也意识到了清洗的军官过多,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了红军的战斗力,但这决不能摆上台面!
除了要把大清洗的责任甩开之外,斯大林强抑怒火的原因,也是明白沙波什尼科夫是在就事论事,并没有丝毫要含沙射影攻击自己的意思――当年有胆量这么做的人,如今早已全部成了内务人员的枪下之鬼了。在斯大林一句话就能决定苏联国内任何人生死的今天,借沙波什尼科夫十个胆子也不敢有忤逆的动作。
更何况,像沙波什尼科夫这样既有能力又有忠诚的将领,在整个红军中已经没有几个了。苏联红军毕竟不同于内务部,承担的是关系重大的对外职能,在有伏罗希洛夫这样的走狗同时,也需要有真正的人才进行支撑和辅佐。
沙波什尼科夫浑然不觉自己已经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继续说道:“根据冬季实战的检验,我军1939年新编师具备优秀的作战能力,然而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少,无法支撑起红军的脊梁。因此我建议国防委员会有必要拨给陆军更多的经费,以组建100个新式步兵师。如此红军的力量必将获得一个长足的迈进。”说到最后,沙波什尼科夫看向斯大林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期待和急切。
斯大林愣了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脸上浮现出了为难与沉吟的神色。这一次,沙波什尼科夫是向他清晰表达了没有说完的言外之意:陆军近年来得到的经费不足,已经明显影响到了常备力量的整编工作,此番侵芬战事不利,未尝没有这份因素在里面。面对西方虎视眈眈的德国强盗,红军迫切需要重塑自己的力量来威慑强敌,而要想实现这一点,首先就要投入足够的财力及人力资源。
可是,苏联财政部今年已经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满足陆军的要求了。除了此次冬季战争迁延日久,消耗了数以十亿计的卢布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苏联在前年通过了大洋舰队建造计划,将海量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大建的无底洞当中。
随着1935年德国突破《凡尔赛和约》限制,以及次年日本和意大利两国拒绝在《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世界范围内又一次展开了新的造舰竞赛。而作为西方世界的公敌,苏联在这个山雨欲来的形势中显然无法继续高卧,很快的,一份比德国海军z计划还要夸张的造舰规划就放到了斯大林的桌前。
根据苏联海军的规划,他们要在1943年前建成8艘35万吨级战列舰,以及多达18艘的26万吨级大型巡洋舰,这个总吨位比英、德、法、意四国同期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