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诗宋辞-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和,就争吵起来了。小的这就将二人赶去门去!”说罢转身欲出去。
“慢着!听着倒有点意思,本府也正在为难之中,不如,就让他们进来夸夸看吧。”宋知府你确定不怕聒噪嘛。
不多时,两位媒人各自摇着老腰进来了。柳庄这次也是下了血本了,请的应该是杭州府的第一冰人杨铁舌。我家请得也不弱,乃是苏州第一媒婆孙巧嘴,那就只能看看这两个第一,哪个才是真本事了。
杨铁舌:“我家柳公子乃是名门之后。”
孙巧嘴:“我家唐公子乃是巨贾之子。”
杨铁舌:“我家柳公子英俊潇洒、才高八斗,是杭州府一等的好男儿,哭着喊着要嫁给柳公子的姑娘,能排满整个杭州城。
孙巧嘴:“我家唐公子丰神俊秀、温文尔雅,本年乡试又中了魁首,不愧为江南第一才子呀。而且唐公子对宋小姐是一往情深,别的姑娘要死要活闹着来嫁,我们唐公子看都不带看一眼的。”(孙巧嘴好样的,我看好你喔~~)
杨铁舌:“我家柳公子为表诚意,特带了祖上柳少师手书《金刚经》一部,可谓价值连城。用来下聘宋知府千金,实在是相得益彰呀!”
不是吧,想不到柳庄一个穷书生,居然是柳公权的后人。这个聘礼可太贵重了,唉,想我祖宗十八代都是奸商,气势瞬间便落了一层。
孙巧嘴犹自狡辩道:“我家唐公子倾举家之资,购南海珍珠九斛,深坑翡翠廿块,金缕衣、玉腰带,绫罗绸缎,金银饰物,更是数不胜数。保证宋小姐嫁到家里来呀,过上公主一样尊贵富足的生活!”(怎么觉得这么土豪呢!)
宋知府轻拈唇下薄须听着,默而不语,脸上一直带着丝神秘的微笑。待两位说的天花乱坠、口干舌燥,宋知府方才挥手道:“好了,我都听得差不多了,你俩先下去吧。”
厅里又只余我三人。宋知府噙了一口茶,细细品着,“我瞧二位都不错,平分秋色。可惜呢,我宋某只有一个女儿。我也期盼着她能嫁个称心如意的好儿郎。难呀!”说吧拈着胡须眯着眼睛冥想去了。心里真是急得冒烟,这这这是什么意思呀,成或不成,给个准话呀。要是不成,我立马准备马车银两,晚上就偷了宋辞私奔去!
不过还好,至少还能跟柳庄旗鼓相当,有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要是因为之前我行为不端,就将我一棍子打死,也只能是有冤没处诉,走逃婚这条路。

宋知府仿佛入定了一般,我和柳庄大眼瞪小眼,尴尬万分。突然宋知府双手一合,眼放精光:“有了!不如二位比试一番,一来看看二位才识,以后也好举荐合适的官职;二来分个高低,赢者即是我宋某人的东床,输者嘛,也好放弃的心服口服。二位意下如何?”
不要呀!我一个草包跟他一块美玉,还用比嘛。宋老头子嘴上说着公平,心里果然还是偏向于柳庄。柳庄当然求之不得,连忙应了。宋知府又瞧向我这边,我又怵了,唯唯应道:“全凭宋大人安排。”眼下拒绝形同于失败,还不如放开搏一把,若是赢不了,还有最后一招呀,逃呗!
宋知府呵呵笑着,似乎对自己这个馊主意得意非凡。“江南两大才子的对决,老夫很是期待呢!”又低头思量了一会儿,“择日不如撞日,现下两位都在,不妨今日就开始比试吧。公平起见,比试分为三场,三局两胜。两位的文才我都已领教过,也没什么可比性,这第一场,不如我们来比……”他又顿了一下,似是在考虑。我心稍稍安了点,写文章什么的,最讨厌的说。
“比下棋吧!”宋知府幽幽的吐出几个字,字字都是石头呀,刚提起的心一下子被压到了尘埃里。救命呀,我唐诗诗生平,还从未下过棋!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别着急哈,过了这关,媳妇儿就能娶回家了~~

鉴于放假,这两天说不定会断更喔,莫拍,我遁了~~~






第28章 对决!唐二VS柳庄!
“俗话说得好,以棋识人,棋盘虽小,但内含乾坤,变化万千。坐照通幽、若愚守拙,以退为进,攻守兼备,深藏不漏,虚怀若谷,天下之大,也不过方寸之间,人生之长,局中一子罢了。”
宋知府兴之所至,摇头晃脑说了半天,我听出来什么意思了,左右棋品如人品,我这种不会下棋的,那就等于没品。救命呀!我还不想第一局就扑街呀,那以后的就不用比了吧。
“须知弈棋也需要一个相得益彰的环境,不如二位随我来后花园,小湖之畔,凉亭之上,倒也算上风雅了。”
说罢起身带我们去后院,我跟在后面抓耳挠腮,怎么办怎么办。突然瞄到小路一旁垂手而立的扫地小厮,主意上来了,偷偷摸出一块碎银塞到他手里,悄悄在他耳边递话:“快去找你家小姐,就说唐诗有难,叫她速速来后花园里救我!”那厮却傻傻的立着不动,难不成是聋子,天要亡我呀。
待走了许久,回首见那路边没了人影,悬着的心方才安了一点。后院假山奇石交叠,奇花异草丛生,倒也是用心打理过的。但此时哪有心思欣赏,只想着待会的棋局怎么应付过去。
四角凉亭,名曰林间,实在雅致。下人早已备好了瓜果小吃,亭子正中的方桌上已放置了棋盘棋子。我和柳庄相对坐了。柳庄拱了拱手道:“那愚兄就献丑了。”说罢就从棋篓中摸出一枚黑子,就要落下。
“且慢!”我叫道,“我突然有点口渴,不如,我先饮点茶水可好?”眼下只有先拖着了。
这时有丫鬟斟茶过来,我端着细细品着,心里焦灼的数着数。不多时,听得院外踢踢踏踏有人疾奔而来,我的心突然就安了,慢慢了喝完了茶。抬头就看到宋辞着了男装,已到了拐角之处。
“辞儿,你怎么来了?”宋知府话带不悦。
“听说两大才子为了妹妹在这里比试,这样的盛事,辞儿可不想错过喔!”她甜甜的笑着走了过来。立到宋知府身边:“父亲也真是的,这么大的事,也不告诉辞儿一声,我也好来做一个见证呀。”
宋知府瞥了我一眼,“哼!不告诉你,你不也知道了嘛!时候不早了,两位还是开始对弈吧。”
柳庄闻言不再客气,稳稳的落了一子,我拈起白子,却不知道下在何处。宋辞上前一步,拍拍我左边肩膀说道,“我还是站在唐兄旁边,给你打气好了!”
我抓耳挠腮,她偷偷递了个眼色过来,我顿时悟了,还是我娘子聪明,连忙将棋子落在黑子的左边。接下来就方便了许多,但凡柳庄落下一子,宋辞就会偷偷触碰我左边或者右边的臂膀,我便依方向贴着他的棋子放置。虽然没占的什么便宜,可也不至于落后许多。过了不久,倒也看出来些门道,不过是围追堵截,吃子落子罢了。
许是小动作太多了,宋知府看在眼里,咳了几声道:“辞儿,你还是站在我这里,一同做个见证的好。”
这招釜底抽薪用的真妙呀,我顿时失去了主心骨,一时手忙脚乱,真不知道如何下起了。
“若论起下棋呀。还是我林表姐厉害,平心静气,斟思细琢,瞻前顾后,统观全局,我估摸着,杭州城里不见得有谁能是她的对手。”宋辞突然说道。
宋知府淡淡应道:“不见得吧,改日有空,倒要找她过来比试一下。”

我再傻,也知道宋辞在提醒我,要静心思虑,当下不在烦躁,只用心研究棋局,慢慢也觉得有几分趣味,虽然不断有白子断气被提走,但是偶尔赢得几枚黑子,心里倒也欣喜。
毕竟棋艺悬殊,盏茶功夫,我便不敌柳庄,败下阵来。柳庄起身拱手道:“承让!”眼里满是欣喜,他已向着胜利前进了一大步,而我,已失了三分之一的胜算。

“柳庄好棋艺呀,这唐诗嘛,还有待磨练!”宋知府道,“此局柳庄获胜!”言罢还别有用意的看了宋辞一眼。
虽然早已预知了这个结局,心里还是很委屈,恨不得找个角落大哭一场,但眼下绝对不能失态,强作欢笑,“恭喜柳兄!”
“不过才第一局罢了,胜负未卜,唐弟不必客气。”

宋知府又约定明日一早来宋府进行第二场比试,我弱弱的应了,想要同宋辞叙上几句,都被宋知府遣送了出来。
柳庄迟疑道:“唐弟,这宋家小姐,虽说是我们一同见到的,不过你不是不怎么喜欢吗,怎么会?”
拜托!那时候我把她当情敌了好伐,我怎么知道会一步步踏入她的温柔陷阱,万劫不复呢。
“不过,这宋小姐,我也是志在必得,绝不会让于唐弟的,我们,明日再比吧。”柳庄倒也决绝,甩甩袖子走人了。
老爹忙不迭的凑过来,一个劲儿的问我,宋知府是怎么说的,是不是已经同意把唐诗许给我了,这些聘礼怎么处置呀,要不要送到府上去呀。我只淡淡应了一句,“搬回客栈吧!”便失魂落魄的走了回去。

晚上躺在床上,我强迫自己睡着,不管明天面对的是什么挑战,我都要养足精神,全力以赴。因为押上的是我和宋辞的幸福,我不能再输,也输不起。

第二日早早去宋府报到,不料柳庄比我还早。宋知府用完早饭,看我俩严正以待,很是满意。点点头道:“这第二局嘛,我已经想好题目了。管家!”
老管家闻言上堂来,一人给了一个沉甸甸的布袋,乖乖隆迪东,还真是重。打开一看,更是咂舌,一百两纹银呀。
柳庄不解道:“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圣上慈悲,以万民苍生之福祉为己任,我等更应该体恤民情,造福于民。两位且拿这一百两银子出去,各自用在城中穷苦百姓身上,看谁做的善事更大,谁赢得的赞誉更多,便是谁赢了。切记,只能动用我给的这一百两银子,若是动用外力,形同主动退出。”说罢还看了我一眼,眼神里的东西我看懂了,怕我用老爹的银子作弊呗,连忙拱手道:“学生谨遵大人教诲!”
“去吧,一日为限,晚饭前回府。”

这宋知府真是有钱,不过一场比试,居然拿出两百两纹银,转念又想,事关宋辞终身大事,倒觉得两千两也不亏了。出了府门同柳庄告辞,两人分头行动。
一路上看道路两边众生芸芸,心里揣摩着一百两银子该用在谁身上。要是给那群孩子们买包子,这钱足够一年的量了吧。不过几个蓬头小子身上带这么些银两,只会是祸不是福。自己也原打算有朝一日有了钱,就建个住所收容他们,但这一百两,不过是杯水车薪。该做些什么好呢。
大街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杂耍的、叫卖的、兜售的,不绝于耳,倒也是一派盛世太平之象。穿过长平大道,往西街走去,零零星星有人蓬头垢面,携儿带女,满面仓惶之色,好奇问询,原来钱塘江上游连日暴雨,已成洪灾,淹没了周边数十个村庄。村里父老不得已,只得举家逃往杭州城里避难,期盼洪水早退,好回乡重建家园。
心中暗叹天灾人祸,旦夕祸福,谁都无力抗拒。有心将手里银子分与他们,但无奈银子太少,根本不够塞牙缝的,回头还是让老爹弄几个粥铺施粥与他们吧。
心里身上都沉甸甸的,我继续往西六街行去。前面一个老妪年近七旬,佝偻着身体端着一个大罐子吃力的迎面行来。因为行动不便,那罐子随时都要掉下来。连忙上去帮她拿起。“老奶奶,我帮你拿把,你这是往哪里去呀?”
老太婆抬起满脸沧桑的脸旁,浑浊的眼睛里有了几许笑意:“真是好心人呀,家里没水了,我去打点水回来。”
“那你家里人呢?”
“唉,别提了,我那老伴和儿子,都是短命鬼,留下我一个孤老婆子,孤苦伶仃呀~~~”说着说着就要掉下泪来。心里暗骂自己真是多话。
“那你打水干嘛要去东边呀,附近没有水井吗?”我赶紧找话,把那一页翻过去。
“我们西六街呀,原来是有一口老井的,数百年来,街坊们都靠这一口水井过活,可不知怎的,前一阵子突然浑浊起来,水桶放下去,捞出来得有半桶是沙子。近些时候,索性连水都没了,可苦了我们了,每日都要去东六街取水呀。”
这杭州城繁荣昌盛,从西六街到东六街,得有一里路远,每日里来回,还负着重重的水,心里不由对这老婆婆多了几分怜悯,怎么办,这一百两银子要不要给她呢。

傍晚回到宋府,柳庄早已回还,厅里坐着和宋知府谈笑风生,极为融洽。哎呀,早知道就不在外面晃悠那么久了,连忙上去打了招呼。
宋知府微笑道:“喔,唐诗也回来了呀,那二位不妨说说,今天都用这一百两银子,做了什么善举?”还好,居然还等我,
柳庄起身说道:“近日洪涝肆虐,两岸百姓苦不堪言,学生寻得城内流浪失所的难民30余户,每家分三两银子给他们暂时安顿。余下的嘛,施舍给了一个姑娘。这位姑娘在街头哭泣,愿意卖身葬父,实在是大义,学生便给她买了口薄棺,让她安葬老父。”
宋知府颔首,“不错,那唐诗呢?”
“我,我挖了一口井。”成败在此一局,我还真摸不清楚宋知府打得什么算盘,只好走一步是一步了。
“喔?一口井?”宋知府饶有兴趣的问道。
“是的,一口井,我观西六街百姓倾城出动,往东六街排队汲水,来往反复,细加闻讯,原来西六街的水井年久失修,已取不出水来。而西六街多是贫民聚居之地,一时也凑不出那么多银子来修口新井,百姓苦不堪言,我就顺手请了个挖井的,用那些银子给他们挖了口井,以免他们奔波之苦。”

宋知府闻言,居然也眉开眼笑,“呵呵,柳庄分银子给难民,保他们一时安稳,是为治表;而唐诗能寻得根源,挖土掘井,造福于一方百姓,可谓功德千秋,是为治本。进来钱塘江水患不断,朝廷刚拨下来十万两银子,用于安顿灾民,疏洪抗涝。我等为官的,凡事该表本兼治,不过眼下洪水迅猛,我已先遣人去下游修筑河道,分洪减排。至于灾民嘛,也陆陆续续设置安置点,开始布粥舍饭了。”
“你二人能体察民情,把银子用在刀刃上,我很欣慰,不过这是比试,也要分个胜负,这局嘛……“说罢又去摸他的胡须了。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上,都这个关头了,还打马虎眼,快说吧,生死就在你一言之间了。
“唐诗胜!”他颔首看着我说道。不知怎么的,我觉得那眼神里,居然多了几分赞许。


作者有话要说:
看最近来了不少新看官,强忍住不去渣游戏,更新一番,大家快为我点赞,我可以打滚卖萌求收藏吗^^

因为赶着写的,有点粗糙,文邹邹的,希望大家看着不会生厌。下章回归正常水准,敬请期待:名侦探唐二!

明天真的不更新,不呀不更新~~~~





第29章 名侦探唐二
经过昨日一役,发现我未来岳父好像也没那么讨厌我,自信心突然就爆了棚。暗自下定决心,不管今天面对的是什么挑战,都要全力以赴,排除艰难险阻,奔向自己和宋辞的幸福。

所以第二日精神奕奕的去知府衙门报道,意外的是宋知府并不在,门口候着我们的,是宋辞。她着一身松鹤暗纹的白色长衫,潇洒肆意,青丝高高绾起,只用一条眀绸发带松松系着,眉上红龙鱼纹抹额,看上去粉面如玉,清新雅致。看到我俩面带疑惑,她微笑道:“柳兄、唐兄早!今日家父突然有些公事急待处理,所以今天的比试,委托我代做考官。”
心中狂喜呀,天助我也,有我家宋小歌在,还怕我赢不了嘛。心里都已经准备走起凯歌了,却听宋辞又道:“两位请放心,家父既然放心把妹妹的终身大事托于我,我定当公平公正,绝不偏袒任何一方。”
闻言柳庄立刻有释然之色,我心里一百个不情愿呀。拜托,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我们两个的幸福呀。娘子呀,你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呀。
宋辞正色道:“今天的比试,题目是侦察。昨日金水镇发生了一桩奇案,两位待会儿就随同我前往现场,各自开动脑筋,施展手段,以一天为限,谁得到的线索最多,谁的结论离真相最近,谁便获胜。”
不多时,身后一辆马车驶来,“公平起见,我三人同坐一辆车前往金水,路上也好将案情细细说与你们。”
不是吧,本来还想路上单独和宋辞亲近一下,顺便套些小道消息,如今这个算盘都白打了。我不情不愿的上车,先上车的宋辞捏了一下我扁起的嘴巴,促狭的笑道:“呆子!”好吧,看到那如花的笑颜,我的心情又晴朗起来了。哼,不就是破个案嘛,姐那么多年的刑事话本,可不是白读的。
一路颠簸,宋辞细细将案情告知我和柳庄,大致情况如下:
被害人:王大石
性别:男
年龄:42
职业:窑工
社会关系:妻王李氏,女儿王秀芸
死因:上吊
案发经过:王大石在距家十几里外的窑上做工,十天半月方回家一次。昨日里返家探望,妻女一起吃罢晚饭,便独自在东厢的杂房安歇。今早妻子起身唤他吃饭,没有回应,推门不开,里面门闩应该是闩上了,连忙叫邻人前来将门撞开。进去一看,不由魂飞魄散,王大石直直的吊在大梁上。人放下来,早已经没气了。

“上吊?那不是自杀吗?”我好奇的问道。
“嗯,原本镇长也判定是自杀,都已经买了棺材准备入殓了,这王大石的女儿突然去衙门击鼓鸣冤,说是爹爹死因蹊跷,怕是另有内情,求青天老爷给她做主。所以,这件案子是否成立还未定,也不一定有凶手,两位只要收集证据,做出正确的结论即可。”
这样呀,真没劲,连凶案都不是,还有什么比头呀。

金水镇就在杭州城郊,不多时便到了。小镇面山环水,风景倒是秀丽,小河驿桥边有户人家,青砖绿瓦,竹编篱笆,院内几丛修竹,树荫葱茏,几株夹竹桃花娇艳喜人,偷偷溢出院墙来。看着对面温柔娴静的宋辞,突然觉得,这景色跟她相衬极了,待我赢了这场,娶她回家,也找个这样的宝地,建个这样的院子,跟她快快乐乐的过一辈子。
王大石的家在镇子的末端,几间泥砖瓦房,连个院子都没有,看起来颇清寒的样子。几人下了马车,早有当地的镇长以及几个捕头官差跟了上来,都是一筹莫展的样子。宋辞与他们寒暄着,我细细打探,三间正房,一间耳房,东厢一间小灶厨房,是本地常见的院落布局。如今正厅已变成了灵堂,一口薄棺放在正中央,屋里香烛黑幔,一个妇人和年轻女子身着麻衣,跪于棺前,正哭的惊天动地,撕心裂肺。
见我等几个陌生人进来,十分愕然。镇长介绍说是前来侦察王大石吊死一案的,闻此那个妇人哭的更凶了,“大石呀,你可真命苦呀~~生了个不孝的女儿,到死都不让你省心呀~~你说你为啥想不开呀,抛下我一个苦命的女人,可该怎么活呀~~不如你带我走吧~~我也不活了呀~~”真是肝肠寸断,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呀。
镇长讪讪的说道:“这王大石本来上吊死了,是再明白不过的了。可能他女儿一时接受不了,跑去衙门告状,说是被害身亡的。仵作来验尸,他婆娘又死命拦住不给验,说是开肠破肚的,到死还要遭这个罪,怕是九泉之下都不能瞑目呀。我觉得吧,这自杀是板上钉钉的了,验不验都一样。还劳烦几位公子爷走一遭,真是罪过呀。”
“喔?镇长大人怎么知道一定是自杀呢?”宋辞好奇的问道,也正是我心里的问题呀。
“几位跟我来。”镇长带我们去了耳房。是单独的一间放置杂物的小房,迎面只见房梁中央悬着一个绳套,显然,王大石就是在这里悬梁自尽的。屋里还有一床一凳。简易的木板床上有一张薄被,叠的整整齐齐,似乎没有人动过。凳子被踢翻在一侧,应该就是上吊时用于垫脚的。
 “王大石被发现时,就悬在这房梁正中央,门是从里面闩上的,外面根本没办法打开,而窗户也就是简单的直栅窗,没有窗叶,内外都不能打开。你们看,窗上这么粗几根栅栏,里面还贴了油布的窗纸,完好无损。所以,王大石自杀的时候,这是一个密室。我看呢,八成是那小妮子伤心过度,臆想出来爹爹被人谋害了吧。”
照镇长的话,这根本就是自杀无误了吗,干嘛还要我们几个跑一遭。但既然宋知府安排了这个比试,那一定别有用意。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
柳庄在房内好奇的探看,使劲推了推窗户,很是牢固,又往床下摸索,看看有没有地道暗室。倒是挺在行的样子。可是上上下下忙活了许久,最后还是摇了摇头。我也到门口查看门闩,虽然已经断裂成两半,还都各自在两边的门鼻儿里好好插着,应该是被撞击破裂,门应该也是没什么问题的。那么,王大石真的是自杀吗?
宋辞又着人叫来仵作,是一个黑瘦老者,为难的说道:“死者双目微凸,双手松弛下垂,颈部有被拉扯的淤血痕迹,生前并没有挣扎打斗的迹象,倒也像是常见的吊死之状。只是家属不同意解剖,更详细的死因还要进一步确定。不过按照死者僵硬程度,可以确定是昨夜四更前后死亡。容小老儿再去勘察,或许有更多线索也说不定。”闻言柳庄连忙上前,“我和老先生同去吧!”这厮倒有眼色,赶得紧,如今现场再无线索,也只有尸体才会说话了吧。懒得跟他争,我去正堂里寻死者的妻女问话得了。
王李氏哭的梨花带雨,细看倒也有几分姿色。只听她抽抽噎噎得说道:“我家大石苦呀,一辈子都没享过福,辛苦操劳养活我们娘俩,到头来还被这个不孝女连累,不得善终呀。大石呀~~你死的惨呀~~”这女人哭的凄惨,可总是隐隐的觉得,有哪里不对,想去探究,却也摸不到眉目。
勉强安抚道:“夫人节哀顺便,我想问一下,王大石许久未归,昨夜为何单独睡在耳房?”
“我昨日身上多有不便,而夫君睡觉鼾声比较响,为不影响我睡眠,一般都是睡在耳房的。唉,早知道会这样,就和他同睡了,大石呀,你这是有什么想不开呀,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过活呀~~”说着说着又恸哭起来。好言好语劝了,又问她发现尸体的情况。
“大石一般都是辰时起床,赶路去窑上做工。奴家一早做好了饭,却不见大石出来。过去敲了敲门,发现里面闩上了。大声喊了几下也不见人应。这时小芸那个贱丫头也起床了,趴门上喊了几声爹爹,都没回音。奴家就叫人把门撞开了,我们家大石呀,呜呜呜,就挂在房梁上呢,大石呀,你命好苦呀~~~”王李氏痛哭失声,索性让她休息一下,又叫女儿王秀芸过来问话。
王秀芸双目红肿,蓬头垢面,眼睛里尽是血丝,问起话来也是失魂落魄。但总算是听个大概。她说爹娘长期分房睡倒是事实。爹爹昨日回来,家人团聚,很是和美,也没有什么异状。她常年睡觉都很沉,夜半根本没有听到任何动静。不过昨晚好像有一个朋友来寻父亲,自己和母亲睡觉的时候,那人还没走。(喔?这个朋友,应该是最后一个见到死者的人,这可是个重要线索,暗暗记下来。)
又问她为何咬定父亲不是自杀,她开始很不好意思,后来再三追问,方道父亲昨日偷偷给了她一两银子,说是存的私房钱,不让告诉母亲,还言辞凿凿,说下次回来就要给她张罗着说婆家了。王大石虽然夫妻不算融洽,但是对这个独生女儿,却相当爱惜。女儿的终身大事还没着落,他就是再想不开,也不会撇下不管的。
听她用嘶哑的嗓音语无伦次的回完话,我突然觉察到刚才自己直觉的不对在哪里了。方才王李氏来答话,虽然语声哽咽,但应答沉着、条理分明,亲夫新死,就这般从容镇定,如若不是她生性稳重,那便另有内情。而且她妆容整齐,头发纹丝不乱,虽然哭的痛心疾首,但双目依旧明媚,眼泪鼻涕流了满脸,但总觉得伤恸流于表面,细细想来,跟自己哄骗爹爹那日却有几分相似,莫非,这夫人手心里也扣着一枚辣椒?(我被我这个天才的想法惊呆了。)

房前屋后走了几遭,一时真还找不到头绪。眼下只有先从那个深夜来客着手了。不经意放眼过去,发现对面小院的门微微开着,门后好像有人正往这边瞧。好奇心起,不由绕了个圈子,悄悄接近那个小院。
也是农村常见的四合院落,我上去叩门,门后那人好似吓了一跳,嘭的关上了门。我又叩了几下,请问:“家里有人吗?”
许久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三十开外年纪的妇人,抱着一个尚在襁褓的娃娃开了门。看到我是个陌生男子,又欲关门,我连忙拦住,“大姐有礼了,我是走读的书生,路过贵地,一时口渴,想讨碗水喝,还请姐姐给个方便呀。”
那妇人将信将疑,“你不是刚才同一群人一起进了对面王家的?”
“啊?小生生平就爱凑个热闹,谁知道巴巴挤进去一看呀,原来是吊死了人,真是晦气!”
“吊死?官差也是这么说的吗?”妇人若有所思的说道。
我一看她一定知道些内情,连忙套近乎说道:“哎呀,好俊的娃,我看这小家伙天庭饱满,地壳方圆,将来一定是做大官的材料呀,姐姐好福气!”
那妇人一听,倒热心起来了,连忙让我去屋里坐了,沏了壶茶过来,巴巴的说着宝宝的七七八八,让我再给好好算一下。我编了些吉祥话告诉她,哄得她喜笑颜开。
又胡乱叙了几句,我话锋一转,又问道:“我瞧姐姐说对面那个吊死的,似乎另有内情呀。”
那妇人犹豫了一会儿,“瞧你是个过路的,也不怕告诉你,那家的女人呀,是我们镇上出了名的水性杨花,她丈夫常年不在家,她可过的如鱼似水呀,勾搭上的男人,一个巴掌都数不过来呀。”
“啊?这么厉害,姐姐是如何知道的呀!”
“一门之隔,他们家又没有院墙,发生点什么呀,还不都在我眼皮底下。我可跟你说呀,我亲眼见过几个男人半夜偷偷推她家的门呢。”她神神秘秘的说道。
“嗯,我瞧那女的似乎是有几分姿色的,看来找上门来的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我添油加醋。她更是愤愤不平,可不是嘛,“这女人天天一副狐媚相,整天就知道站在院子里搔首弄姿,连我们家那老鬼呀,她都要勾搭,真是没皮没脸!”说罢呸呸啐了几口。
“那她就没有固定的相好吗?”我装出一张八卦脸道。
“有呀,镇上的肖员外、杂货铺的陆老板、药店的伙计,还有个老鳏夫于木匠,看上去老实巴交的,谁知道半夜也来推门呀。”这妇人真不愧我们八卦界的泰斗,半夜还关注着对门呀。

不过,这个王李氏,还真是不简单呀!


作者有话要说:
花了一天时间想了个自以为还算精彩的局,结果一写就刹不住了,这唐二娶媳妇儿又要往后拖了,抱歉~~

这案子是他杀无误,大家可以开动脑筋,猜猜谁是凶手,那密室又是如何破解的呢?因为死了人,所以欢脱不起来,喜欢看犯傻的唐二的,再等两章~~

晚上拜读了三口棺材,发现自己的密室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窗户的缝隙。因为王大石家里穷,按说是用不起窗户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