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蛟龙出海-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了这么多的资源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向念恩又怎么会不“挂念”这个宝岛呢?
众所周知20世纪前半叶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发起地点都是各个国家的工业城市,因为这里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无产阶级。而一直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的苏拉威西岛也是现在的东南亚相对安定的岛屿。当然在1928年苏拉威西还没有那么多人口,岛上密部着原始森林人口并不多,说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再贴切不过了。正是由于相对安定而且缺乏利益存在的原因,荷兰和葡萄牙殖民者在苏拉威西并没有足够强大的存在力量。
而已经以一个国家的身份出现在世界的南华共和国并不能以一个旧持续破坏者的身份出现在东南亚,如果真的那么做了即使强大如德意志也在两次挑战中得到了血的教训--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地。
要控制一个地区有着多种多样的手法,比如英国人曾经在中国做的租界,又或者美国在中东和世界各地都一直做的寻找所谓的“盟友”,又比如在一些地区失去控制之后展开的赤裸裸的侵略,当然这样的侵略除了强悍的实力还需要一块遮羞布,什么人权、大规模杀伤武器,都是不错的借口。但是南华并没有实力以一个世界警察的身份出现那么直接的武装吞并就成为了难以实现的策略。当然现在的南华绝对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事后那些国际社会的老大就会认识到南华的扩张面目,这对于还需要这些老大帮忙的南华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那么什么情况下南华可以名正言顺的占有这块岛屿呢?
91。聚云于顶,闷不发雷
已经是这个自由世界的文明在亚洲代表的南华共和国想要得到别人的土地,需要的就是一个漂亮的借口,一个让所有的资本主义强国都认可的借口。这个借口自然就需要一些和南华共和国没有什么关系的势力来制造。因此“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和他们的领导人陶。阿兰就成为了最合适的麻烦制造者。
由于南华共和国在地下的大力支持,陶。阿兰领导的“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已经成为了整个东印度群岛最为强大的民族独立组织。然而这个民族独立组织却和东南亚大多数的民族独立组织不同,“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和S联组织的GC国际几乎没有什么关系,而且正在利用从南华共和国获得的斗争资源大力地支持(当然你也可以说是收买或者是笼络)东南亚各个国家的民族独立组织的斗争活动,特别是东印度群岛的各个民族独立组织。由于地缘的优势南华共和国能够提供的物资和人力更为强大和高素质,因此“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已经隐隐成为整个东印度群岛的民族独立领袖。
如此强大的斗争力量的突然出现令人不解的同时,自然也会让各大势力加紧争取。当然南华共和国在背后的支持并不能够完全瞒住那些强国出色的情报人员。可是知道又如何呢?南华共和国正在利用“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来打破东南亚的旧规则,这一点实力和海外利益分配已经不成比例的M国自然是愿意看到这样一个组织来代替他们向那些自己不好下手的盟友捣乱,然后再以一个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再名正言顺地获得利益的重新分配。至于Y国和F国他们正在惊恐地注视着“D意志”的不断强大,而“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闹的最厉害的地方并不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印度和中南半岛,因此Y国和F国现在最想要的就是希望东印度群岛的局势能够迅速地平息并明朗下来。至于S联虽然知道南华共和国是“自由世界”的新成员并且也知道“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和南华共和国的关系暧昧。但是不管怎么说“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都是一支在东南亚给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制造麻烦的团体。并不知道其中“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就是南华共和国力量分支真实情况的S联依然相信GC主义在这个剧烈动荡时代对于那些饱受欺凌别无出路的国家的独立团体的无比魅力,相信这个组织会和世界其他的落后国家独立组织一样向往那种平等的生活,按照他们设计的道路去发展并且成为日后S联对抗“自由世界”的筹码,在他们看来南华共和国和这个组织的“合作”关系是可以打破的。也正因为如此S联留学归来的东印度群岛人员在中国东北和倭国剑拔弩张的时候频频光顾陶。阿兰的藏身之所,当然带这些人来的是是一直向往S联因为GC主义迅速由破败走向富强的苏卡诺。
苏卡诺作为原来那么历史上印度尼西亚独立道路的领路人,有着那个时代几乎所有欠发达国家寻找救国道路的先驱者的优秀品格,当然品格是品格对于几十年后对于华人迫害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他并不会因为有优秀的品格就和华人亲密。毕竟这个世界上不不同的立场,也有不同信仰。不过在对苏卡诺长期的支持和交往中,这个GC主义者和其他很多迫切寻找拯救国家道路的人一样,坚定却盲目。这个世界上GC党性质的人对于S联的向往和崇拜已经是即成事实。而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你可以说是因为S联的强大形成对本国未来的预期,也可以说是对S联强大的羡慕。总之就是一句话一个从被压迫的落后国家变成的强大国度对于那些渴望救国道路的人来说都有难以言语的诱惑力。因此了解S联又在一边看着南华共和国日益强大的苏卡诺心中虽然还是那么坚定,但是在难以企及的角落已经种下了南华的种子。
海策尔是一个德国人,但是一战失败的德国在这个时候还没有被纳粹变成一个铁桶阵营。所以从来就不缺乏先进思潮代表的德国人成为GC国际的代表是一件普遍的事情。
对于从未来来到这个世界的陈力来说这样的一个代表让他的感情很复杂,中肯的说GC国际是这个世界代表先进思潮的斗争团体,而大部分的工作者都有GCD人特有的纯洁和朴实。苏卡诺和海策尔这次带来的可以说并不是要求,相反海策尔带来的可以说是令大多数人都难以放弃的支持。海策尔在GC国际的授意下给东南亚民族独立斗争带来了大量武器和物资的承诺。当然按照惯例,东西一般都是要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艰苦斗争才能把北极熊的东西送到这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海策尔希望在东印度群岛已经风生水起的“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能够承担起整个东印度群岛民族独立运动的整合工作,也就是说迫不及待的斯大林希望东南亚能有更大的动作以便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对“自由世界”在中国东北咄咄逼人的行为作出强有力的回应。为了能够使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团体能够在东南亚形成合力,S联操纵下的GC国际委婉地给予了“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东南亚GC主义团体领导者的地位。
经过近一年的革命斗争陈力已经变得成熟和稳健了很多,而他原本就是为了做敌后斗争被派到向“临川”上的,所以陈力并没有着急地去海策尔那里提取他可以拥有的物资和权利。对中华民族忠诚无比的陈力虽然已经成为了一方领袖并且手中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筹码的他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没有利用手中力量建设他心中理想国度的想法。但是看着南华共和国的日益强大,通过报纸感受着东北战场的热血沸腾,回想帝力的血色朝阳,安波那的滔天巨浪。陈力总是想要放开现在的一切加入到那种令人豪情满怀的奋斗中去---陈力毕竟还是一个热血青年。
这个世界最诱人的是什么?金钱?美女?名望?地位?都不是!这个世界最诱人的是权利,有了权利就几乎拥有了一切,陈力的忠诚却是不可诱惑的,他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了以向念恩和高翔。
经过一年发展壮大的“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因为拥有南华共和国的鼎力支持和先进的斗争策略已经在一年的时间中成为了占有整个东印度群岛30%以上人数强大团体。如果考虑武器和人员素质的因素陈力有信心在一个月内吃掉荷兰在东印度群岛所有没有海军保护的地面力量。而且整个组织的核心领导中未来世界的华人占了绝大多数的名额。
不过向念恩和高翔却有不同的想法,因为南华共和国现在确实比较尴尬:一方面迫切需要扩张,并且已经具备了东南亚范围内强大的力量优势。另一方面却因为国家的发展需要欧美强国的大力支持而不能明摆地站到前台去展现力量。
因此向念恩和高翔有了下面的决定。让陈力接受海策尔的礼物,将“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的势力继续隐藏利用其他力量给荷兰人制造消耗,给那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制造麻烦。等待机会引而不发。
与此同时南华共和国正在倾注整个国家的力量继续改造和修复“联合舰队”的军舰希望能够在海军力量上增加新的筹码。于是东南亚的天空就有了一种“聚云于顶,闷不发雷”的诡异气氛。
92。鹬蚌相争
革命是什么?其实革命和改革有着近似的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社会或者团体的发展改变现有的机制从而达到想要的目的。而无论改革和革命都是要打破旧有的规则,这中间必然会触动那些既得者的利益。所不同的是改革是在国家机器还强有力的时候有规划、有意识地去改变规则和意识形态,因为有国家机器的存在改变就是相对温和的并且也是在国家统治集团忍受范围的,因此改革是修复性的如果这太机器只是因为一些部件需要修理那么改革就是好办法。当然如果你要说封建皇帝去改革取消土地私有制那你还是去革命吧,如果你希望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人民取得生存资源那么我还是建议你去革命。革命是暴力的,暴力的行为始终是对国家有着更大的破坏作用的,所以说革命是破坏性的说白了革命就是把有钱人的东西和权利有暴力手段拿到自己手上来,这对于一个运转两好的国家来说那就是犯罪:相反如果这个国家真的无可救药的时候你去那么做那么你就是伟大的革命者,所以说在非常多的时候社会需要破而后立。
当然我并不是说革命没有改革好。比方说做扫把,如果你仅仅是做的不够整齐那你只需要修复就可以了。如果你想要的是竹扫把而实际上却做成了毛扫把,那么就需要整个地重新从材料的选择开始做扫把。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机器的框架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在未来需要发生改变的时候能够采用的改革范围。比如说后世那个社会主义的中国想要获得市场经济那种道路是极其艰难的,不得不在最后我们的伟大领袖告诉大家:“GC主义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并且这些先富的人将带动所有人达到共同富裕。”而后来就变得和中国最初的道路完全不一样,那就是“###”,从改变的政策可以看出国家整体是一个越来越宽松的政策,也给未来可能需要的改变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当然即使是这样的论调在当时的社会上也形成了巨大的思潮冲击。
正是因为如此,深知国家政策和意识形态需要因时而变的南华共和国领导团体在这种政策、纲领性的知道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在未来可能出现问题的时候能有更大的空间去求变。当然这种不明确并不就是国家政策的万能膏药,这样的政策就很难如同S联那样依靠社会的合力迅速取得进步,当然也不会如S联解体时那样使得整个国家的政策变得固执和难题调整,因此南华共和国在有众多有力的促进发展因素的时候就选择了这样宽松的政策来规避国家走错路的奉贤。
相反南华共和国在对经济、生活、刑事等细小的方面却作出了细致而明确的规定,而这些细致的东西在最开始让整个国家觉得很难适应。比如你突然要求那些富豪为自己子女继承自己的产业交税,并且因为丰厚的收入交上高额的所得税的时候整个社会都变得难以理解。那些有钱人自然是不愿意,即使穷人也因为国家蒸蒸日上的经济和对未来的美好预期变得有些阴阳怪气,一方面对有钱人幸灾乐祸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未来同样的支出觉得不满。当然发展是掩饰一切矛盾最好的东西,有钱人为了在南华获得更多的利益而闭嘴,穷人因为生活的大幅改善和长久以来缺乏对国家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而变得冷漠和淡然。于是南华共和国出现了更多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比如对一对夫妇生育超过4个孩子的家庭进行处罚的计划剩余让那些东南亚的华人家族因为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政策在这个国界并不明显的时代将自己的子女送去南华国外传宗接代,由于资金的迅速外流让南华共和国的领导层不得不迅速将这条法律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已有男孩的情况下”,但是这种生育依然是要支付高额惩罚的。虽然明知道这是一种倒退但是相对国家迫切强大的需求政府也只能推卸,于是呼这种妥协成为大家族不得不接受单传这样的现实。当然这样的政策并不能阻挡有钱的南洋华人的生育,却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当地愿住民的繁衍。
法律之所以能够在南华迅速地象民间普及必须说南华共和国公民普遍不低于亚洲发达国家的文化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华共和国对于教育的努力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如果有商人想要在帝力获得一片住房房地产开发的土地,那么你必须报出投入的资金、未来出售的收入预期等并经过审核,从而确定作为开发商必须在教育上投入多少钱。
不要以为这种机制是一种简单的事情,要做这些事情政府的审核部门就必须是廉洁而高效,如果不能保证政府部门的能力那么这种权利还是不要放出让他成为腐败的工具为好。好在南华共和国的各部门核心领导层都是那个时代纯洁的学者,和原先东南亚爱国的富有商人。因此整个政府部门的氛围处于一种良好的态势。当然话说回来现在没有不代表将来没有,也不代表是不是现在就有而没有被发现。所以南华共和国在反腐败方面有严格的立法,虽然让崇尚人权的M国说三道四,但是南华共和国的政府高层针对那个时代社会最严重的问题将腐败的最高刑罚定为绞刑。并且在国家还没有大到有太多牵连的时候模仿未来的香港成立了廉正公署,这样卓有成效的机构并且迅速地完善这相关的立法。
南华共和国在其实际由华人掌权的近一年中带来了大量的变化,比如说频繁的体育赛事,又比如说不断上演的电影和每周在帝力都有的演唱会。南华共和国的发展策略不但是将美好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发展不断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还将一种未来和谐社会的生活方式用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别人。让人们在舒适的生活中明白为什么要交税、为什么要搞计划生育、又为什么要让每个孩子都上学。
但是与南华共和国一岸之隔的东南亚其他国家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革命或者说过分的剥削让大量的劳动力放弃了生产投身到血和火的斗争中来。对于原本就缺乏生存物资的国度来说混乱的局面让国家的生存物资变得更加缺乏,而更加缺乏的生存物资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战斗的行列。于是整个社会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人们在生存的胁迫下逐渐走向野蛮和杀戮。
陈力为首的“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已经在消息传出72小时内得到了南华共和国决策层的命令:和GC国际合作尽力制造混乱,并且维持混乱。有很多人都必须为这种混乱的维持付出代价甚至是生命,即使是陈力最喜欢的当地助手也一样在被俘虏后,“严刑逼供不果”后被杀死。陈力在经常在这样的时候变得迷惘,这些人都是为了他所宣传的信仰为了保护他而慷慨赴死,可是他却在想着如何削弱这些人的民族在南洋的数量和影响。还是那句话:政治就是最肮脏、最无耻的东西,就算他表面上将那些所谓的信仰宣传得那么让人热血沸腾。
不过心里难过归难过,事情还是要继续做。
话说回来作为一方领袖的陈力已经在高强度的斗争运动中找到了自我,他在得到了南华方面的指令之后开始了一个巨大的计划。这个计划是什么?
首先来看看南华方面要求的政治结果。其一,要将这里闹的不可收拾而获得介入的机会。其二,要在斗争中尽量削弱欧洲殖民者和当地愿主民的力量。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制造仇恨,而不是让手中的力量去迅速地和敌人的主力去分个胜负。要的就是在高强度和长期的斗争中削弱双方。
因此,陈力有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荷兰殖民者的首府雅加达。雅加达作为未来印度尼西亚的首府,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域开阔。这里是荷兰殖民者的聚居地,试想如果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不人道的事情荷兰必然不能善罢甘休,不顾利益前来复仇,这种仇恨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没落的殖民帝国在东印度群岛的力量劣势,这正是南华共和国希望看到的。
于是巨大的阴谋出现了,还是应了兵法上的那句话,指挥别人的军队为自己的目标战斗才是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好一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93。科波夫
雅加达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这个时候的雅加达还叫做巴达维亚。雅加达有详细记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4世纪,那个时候雅加达已经是一个初具规模的港口城市,当时叫做巽他加拉巴,意思是“椰子”,因此华侨称其为“椰城”。约在16世纪城市改名为雅加达,意思是“胜利和光荣之堡”。该港埠于14世纪归属巴查查拉王朝。1522年,万丹王国征服该地并修建城市。1527年6月22日,改名为查雅加尔达,意思是“凯旋城”,简称为雅加达。1596年,荷兰侵占了印度尼西亚,1621年把雅加达改为荷兰名字“巴达维亚”并且作为殖民统治的中心。(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是什么地方,后文还是用雅加达)
雅加达作为整个东印度群岛的最大的城市,未来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文化、金融和政治的中心,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在市区就有着大小10条河流过,由于这里是沿海的冲击平原地形、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无论农业还是工业都是理想的选择。有些时候不得不让人嫉妒,这些热带的岛屿国家占据了人类最丰富的生存资源。也许这就是印度人为什么如此懒散的原因,因为他们大部分的人即使再被压迫也不是那么容易如同古代的中国人一样被饿死;毕竟这里的粮食产量不是中国的气候条件下可以比的。
当然舒适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当地人闲散、淡然的性格,如果大家注意一下世界上最懒的人的分布情况,您会发现这些人都生存在热带,也许这是因为天气太热的关系吧,在这里我要声明--这不是玩笑。
话说远了,现在来关注雅加达息息相关的陈力。陈力在获得了GC国际的支持之后;可以说已经是一方强大的诸侯了,并且他立刻开始了对各大势力的整合以求能够迅速地获得新的权利。出于GC国际对于各国革命者的强大号召力,以及海策尔和苏卡诺的顶力支持和“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一直以来的强大实力、对各个独立组织的“有力”支持获得的良好口杯都让这种组织行动变得非常顺利。不得不说GC党人在面对组织决策方面确实十分纯洁,你要拿走他们的权利和荣誉他们没有怨言,你要将他们送向死亡他们却因为国献身而振奋,你把黑锅压在他们背上他们相信自己的冤屈只是个误会或者这只是组织需要。。。。。。。正是因为这种纯洁整个荷属东印度群岛陷入了疯狂。陈力在开始的时候还会在看着那些白人殖民者不幸的身首异处还觉得有些不忍,看着战场上原住民们不顾生死的亡命冲锋还会觉得内疚。但是时间长了所有的一切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当人适应了这种残忍并且隐藏了内心的愧疚、违背了自己的本性那么人就会在压抑、自责和恐慌中要不变得疯狂或者变得麻木。
独立斗争是残酷的,也许开始的时候殖民者还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在针对俘虏和平民在行为上还有分寸的时候,随着身边的战友和自己的同胞一次一次地被这些野蛮的人用极端的行为剥夺了生命甚至尸体的完整。身边的人不断地逝区;他们的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仿佛还在昨日的时候;仇恨就开始了滋长;并且深深地潜藏在了心底。很多时候仇恨的滋长就如同街坊之间的吵架一样,开始的时候只是一点点的细小事情,但是随着人们对于对方的行为变得过分敏感,对于自己的过激行为变得麻木的时候仇恨就从中间得到了不断的升级。而作为人口最多的爪哇岛自然就成为了最激烈的战场。原本由于荷兰人的海军优势其军队可以在各重要岛屿间任意调配,所以荷兰人虽然在军队数量上早已经捉襟见肘,但是荷兰依然能够通过合适的政策和适当的取舍来保护重要目标获得相对的平静。爪哇岛自然是荷兰人最重要的保护目标,由于原本“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的蛰伏以及革命力量海运的交通不遍更加是南华共和国为了不过分刺激已经失去大量殖民地的荷兰,爪哇岛在南华和荷兰政府的某种默契下取得了其他岛屿所没有的安宁。但是随着GC国际刺激资本主义世界计划的到来,“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的全面走向台前,整合以后的民族独立力量在“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的强大能力作用下纷纷将自己在本根据地的过剩战斗力量带到了爪哇岛。而“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以介绍和宣传自己发展的先进经验作为理由派出了大量的人员深入了各个岛屿的革命基层,从而开始了对各斗争力量根据地的全面接管。随着那些“支持独立的商人船只”将无数的战士不断地运上爪哇岛荷兰政府开始感觉到了明显的压力。
雅加达---安道尔。赫本的总督府,一切看起来还是那么的平静;整个府邸看起来十分的安宁舒适没有一点点暴力的痕迹。自从近一年前被洗劫而使得主建筑洋楼烧成灰烬以后;倔强的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赫本先生在原总督府的旧址重新修建了自己的总督府主体建筑---比以前更豪华、美丽;还从其他地方移植了大量的稀有树木盆栽更从海底挖出了大量的珊瑚作为装饰;今天的总督府的豪华已经不下于荷兰的王宫,并且无比豪华的这里多了一位新的常住客人;一个这场战争中无比重要的人。在和南华共和国在安汶岛的战争中;经历了自己人生最黑暗时刻的科波夫将军经过了军事法庭的审判被确认无罪。这种姿态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高傲的荷兰人已经认识到了南华共和国的强大,已经东印度群岛的严峻形式,并不在是如同以前那样盲目地制裁失败军人以保持军队的骄傲和士气,他们现在在更多的时候明白了理解和鼓励。就好像经常出现在封建中国统治阶层中的那句“当前正用人之际,还是让他戴罪立功!”,不过欧洲人似乎并没有中国人那么虚伪,既然要用人他们就合理地将科波夫的罪名全部以力不如人做了解释。当然得到了全国上下理解的科波夫毕竟还是一个失败的将军,尽管中肯的说他在安汶岛的表现已经是可圈可点并没有明显的失误,不过想要再作为一支军队的主官还是需要一些时间来让人们忘记他的失败,因此科波夫现在的职务是东印度群岛的总督军事顾问,这种任命就是将他藏在后台但是将整个东印度群岛的军事的实际指挥权交给了科波夫,因为作为辖地军队总司令的赫本并不是一个指挥官,他的指挥决策将来自科波夫。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我们出色的政治家赫本了,赫本在失去了其下辖地域的1/3以上之后并没有受到荷兰国内的惩罚,这个政治上的老油条在荷兰政界到处都朋友,而且乘着自己当着肥差很会做人,荷兰政府要员几乎每个成员的家里都他赫本先生的“一片心意”。所以国内对于赫本的失地求和更多地都是从对他有力的方面来看问题,加上南华共和国实际上战胜了“三国联军”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谁都明白在这个时候去怪赫本先生是不公平的,而南华共和国发迹的地点并不是因为赫本先生的管理不善,而是因为那些无能的葡萄牙人和自大的英国人的失误才造成了一切。所以赫本依然是这里的总督,尽管清楚这里形式的赫本已经有了退休回国的打算,不过在这种敏感的时候临阵脱逃即使是皮厚的政治家赫本也没有这个勇气面对国内的指责。
在和南华共和国的战斗中获得的新生的科波夫在气质上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以前的科波夫骄傲无比作为王国未来将星的他以一直以来优秀的成绩傲视群雄更让他显得锋芒毕露。如今的科波夫少了些浮躁多了些沉稳,在荷兰和南华共和国达成协议将其释放回国之后,就开始了全方位地去了解东方那个古老的民族。当开始用自己生涩的汉语去读那白话版的《孙子兵法》、《锰德新书》等一系列中国古代辉煌的军事著作的时候,他的心长长的出了口气,他开始渐渐地明白什么是战争的真谛。科波夫的目光已经不在锐利,但是如今柔和谦逊的目光中我们能看到的更多是顽强和不屈。从中国的战争文化中获得了大量知识的科波夫开始了对东印度群岛的形势有了更情形的认识,他已经清楚王国如今的实力想要全面地压制民族独立运动的滋生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只能有有限的力量对殖民地的中心爪哇岛进行重点防御,对那些偏僻的岛屿许诺那些大地主和封建族长以巨大的利益让他们和革命者进行斗争,而由于革命者的盲目和不成熟在信仰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因而将整个富有阶层都划归为自己的敌人,让科波夫的计划如鱼得水。就这样科波夫用可怜的不足两万荷兰军队配合伪军,本着“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联盟”不动他不动的原则没有过分刺激这支强大的力量而终于在10月等到了国会批准的3万支援部队。对于国家小的可怜的荷兰来说3万军队已经是孤注一掷了。
但是就在科波夫想要有一番大的作为的时候,陈力也已经完成了对革命力量的整合。科波夫的压力又再依次的大了起来,当然坚韧的科波夫已经不在迷惘,他清楚自己的手下虽然是正规部队但是对于那个没有特种作战训练的年代,在雨林里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的优势虽然并不是他的部队用数量和质量不能够弥补,但是这种弥补至少不合算,因此科波夫再次决定做了乌龟将自己龟缩在大城市和交通线,在他看来这些见谁都杀的革命者自然会让更多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