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皇商-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兄弟以后既要在雪塔巷定居了?想要做什么生意?”李大夫见杨中元话不多,便问他。
杨中元笑答:“我也就会做点吃食,想要开个面摊,以后李大夫要是想要喝口面汤,千万要上我家尝尝味道。”
李大夫点点头,高兴道:“那敢情好,我一个人总是懒得拾掇饭菜,你要是开起了铺子,那我可有地方吃饭了。”
“李大夫放心去吧,小元肯定不会收您钱的,是不是小元?”程维哲给杨中元打了个眼色,杨中元听罢直点头。
李大夫知道他们这是客气,忙摆手:“那怎么好意思的,可不成的。对了小杨兄弟,我听你口音不像丹洛这边的,这几年都在哪里生活?”
他这个简单的问题,可把杨中元问得一愣。他虽说前十岁是在丹洛长大,但是后来十几年都是在宫里生活,说话自然就带着帝京口音,虽然他现在极力克制,但是讲出来的话已经没有多少丹洛味道了。
杨中元心中纠结一番,他偷偷用眼角扫了一下程维哲,见他仍旧笑着走在身旁,便深吸口气道:“我在清潭住了好些年,所以口音有点不伦不类的。”
听到清潭这个地方,李大夫眼睛一亮:“哦?你可是在清潭书院读的书?我有个同行朋友也是清潭学医出身的,不知道你认不认识,叫冯白术,他们家时代行医,取得都是药材名,应该很好记的。”
杨中元眼睛闪了闪,他低下头,轻声道:“我一直身体不好,很少去书院,并不认识他。”
李大夫皱起眉头,想要在说什么,却不料程维哲打断了两个人之间的交流:“李大哥,小元的爹自清明就染了风寒,可是家里疏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如今站的时间长了都不行,您可得给好好看看。”
果然,一听他说起病患来,李大夫的立马就忘记了刚才的叙旧:“那我到时候仔细看看,小杨兄弟你放心,听程老弟这么说,你爹的病能治好。”
说话的功夫,杨中元的面馆也到了,他请二人在前面的铺子里等等,自己一个人往后院走去。这个时候屋子里静悄悄的,人牙陈跟他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杨中元推开偏屋的大门,见他爹正半靠在床边闭目养神。
听到开门声,周泉旭猛地睁开眼睛,十分有神地看了门口一眼,见是儿子回来了,才松了口气:“唉,小元,你可回来了。屋里放着这些好东西,我可不敢睡的。”
他说的好东西,就是杨中元从杨家库房里要出来的那五件东西,因为今天一整家里还没收拾妥当,所以东西也还未放好。杨中元不在家,周泉旭一个人自是不敢睡觉,生怕东西丢了一二。
“没事的爹,没人知道咱有这东西。再说,东西没了还能再挣,以后我尽量少离开家,走的时候也把前面铺子大门锁上,您困了就休息,无妨的。”
杨中元走进屋来,伸手把蚊帐轻轻拉开,然后坐到爹爹身边:“爹,我跟阿哲请了这巷子里很有名的大夫来家,他和阿哲正等在外面,让他进来给您看看可好?”
周泉旭听了,脸上略微有些暗淡,他叹了口气:“小元,我知道你跟你哥哥要了钱,可……如今你铺子还没开起来,以后使钱的地方多着呢,爹最近身体也好了许多,不如等过一些时候……”
听了爹爹的话,杨中元心里一片酸涩,他爹总是把最好的都留给他,他从杨家要了一千两银票出来,这钱放在寻常人家,就是什么都不干,也能吃个两三年,更何况他还有一门手艺,身上还有他爹和他那些年攒下来的钱,就算是不开铺子,给他爹治个病也是足够了的。
“爹,你都说将来都听我的,咱们还有的是钱,我现在倒腾铺子,不过是想看看将来能做什么更大的买卖,您放心,您儿子有本事着呢。这个小面铺子,就是一切都开始。”
杨中元握住爹爹的手,坚定地说着。
时至今日,这是周泉旭第一次认识到,改变后的儿子到底有多坚毅笃定,他已经跟小时候那个喜欢撒娇调皮捣蛋的坏小子完全不同了。现在的他,已经是个顶好的青年人了。
“好,爹听你的,请大夫进来吧。”周泉旭叹了口气,觉得以后还是儿子说什么便是什么吧。
这小子生起气来,倒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杨中元谈妥了爹爹,便赶忙去了外面铺子请李大夫:“真是对不住,劳烦您久等了,我爹岁数大了,不舍得钱,到时候您只管挑好听的跟他讲就是了,其他的等出来我们再商量。”
程维哲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其实周泉旭哪里是不舍得钱,只不过因为他们父子俩突然离开杨家,虽说杨中元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但周泉旭到底心里没底,他只是不想拖累儿子罢了。
“没事没事,病人都是这样,你顺着点他就成了。”李大夫笑着劝慰杨中元。
说话功夫,他们已经站到了偏屋门口,见到病人,李大夫马上就严肃起来,杨中元和程维哲站在一边,只沉默地看着他给周泉旭把脉。
周泉旭人瘦成这样,脸色刷白刷白的,看起来就久病未愈。李大夫把脉把了很长时间,又细心观察了周泉旭的耳鼻口舌,这才笑道:“这位大哥,你就是风寒拖的时间长了,又没有对症下药,所以才会体虚得厉害,并无大碍的,你放宽心,等我给你开了药,你只需要认真吃上几月,便能慢慢好起来了。”
“恩,其实我身体尚可,都是臭小子总是不放心,劳烦您跑这一趟了。”周泉旭笑道。
他多少懂得大夫不会跟他讲实话,但是见他神色并不紧绷,便知道自己这病可以治好,因此心里的大石也放了下来,人也精神了些。
李大夫跟他又讲了几句注意的话,便说要去写方子,让杨中元跟着他去抓药。
杨中元送了李大夫出门,又安顿好爹爹叫他安心睡午觉,这才在他的嘱咐下锁好了偏房的门,快步走到铺子里。
他这铺子除了桌子其余什么都没有,倒是太寒酸了些,见李大夫正用自带的笔墨写方子,忙上前道:“太不好意思了,家里还没收拾好,也没个茶水给您润润口,多多包涵。”
李大夫摇了摇头,一口气写下半张纸,这才停了笔:“小杨兄弟,我实话同你讲,令堂的风寒拖得时间太长了,后来用的药根本就不对,他又吃了那么久,有点雪上加霜。如今他身体整个都掏空了,要想治好,我只能给他上最温补的药。在丹洛这边,红参算是最好的补药了,我一服药给你加上一钱,药效便马上就能上来。”
这一味药他还没往方子上写,因着红参并不便宜,要是用了,一服药要贵上五钱,两服就是一两银子,寻常人家根本就吃不起。但如果不吃,周泉旭就要多吃两个月的药才能好,可病都拖不得,时间长了,到时候恢复起来也难一些。
杨中元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忙道:“您只管开方子,用最好的药,这钱我怎么也能攒出来,请务必要把我爹治好。”
李大夫看着这个衣着简朴的青年,又看了看这单调简陋的铺子,眼睛里透着赞许:“你是个孝顺孩子,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医治令堂,保准年前让他跟寻常人一样。”
☆、第022章 展望
既然杨中元这样讲了,李大夫也不再跟他含糊,一边开方子一边给他讲哪几味药比较贵重,末了又给他讲了药效,两个人细细讨论一番,最后修修改改,终于给他写了一个精确的方子。
“小杨兄弟,你且跟我回去抓了药,咱们离的近,两服两服吃便是了,这药用水煎服,可出两碗,每日晚饭后服半碗即可,两服药够吃八日。等八日过后,我再来给令堂看诊,这样循序渐进,慢慢改方子,等到年前他便可痊愈。”
他一个小医馆的坐堂大夫,之所以在丹洛名声鹊起,不光是因为他医术了得,再一个也是因为他问诊仔细,对每一个病患都十分用心,但凡看诊都只为把病患治好,是个仁心仁术的医者。
听到爹爹的身体能治好,杨中元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他先是跟程维哲说麻烦他一下午,请他自去茶铺子忙就是了,一面急匆匆跟着李大夫回了医馆。
这一来一去,杨中元脚程很快,赶在太阳西斜前回了铺子,可他推门进去,却见程维哲仍旧坐在铺子里,似乎从未离去。
“阿哲,你怎么还在?可有什么事吗?”杨中元放下药包,径直走到程维哲面前。
程维哲抬起头,看着他因为热而有些泛红的凤目,斟酌片刻,才从袖中掏出一张叠起来的纸递给杨中元:“小元,我这些年并不是一直做着茶铺生意,也没攒下多少银钱,这钱你先拿着,不够了再来找我。”
杨中元颤抖着手,接过那张薄薄的银票,他打开一看,竟然有五百两之多。
他猛地抬起头,凶狠狠盯着程维哲看:“阿哲,你这是做什么?”
程维哲就知道他会生气,因此忙把早就想好的话飞快讲了出来:“你们刚搬来雪塔巷,这一时半会儿的干什么都要使银子,我那茶铺子现在生意稳当,每个月收入还算固定,这钱你就先拿着使,无论如何,泉叔的病要紧。”
这一瞬间,杨中元的心仿佛被蚂蚁啃噬,他跟程维哲不过是年少时一同玩耍上学的同伴,因为他十岁便离开了丹落,要说从小一起长大,却也有些过了。
这些年帝京生活,他早就看透了人情世故,皇宫是个十分现实的地方,你身上没有别人渴求的东西,那么便没人同你站成一路。
他隐约记得程家十分复杂,人口很多,程维哲作为程家这一代的长子嫡孙,却一没有考取功名从政为官,二没有继承家业。他一个人在丹落这个有些贫穷的北城开着一间小小的茶铺子,想必这些年生活得并不顺心如意。如今他突然归家,念着蹩脚的理由,事事都要让程维哲帮忙,已经是豁出去脸面了。
可这么长时间,程维哲却一句不满都没有讲。甚至如今以为他缺钱,主动把攒了许多年的积蓄都毫不犹豫拿给他,这份恩情,杨中元这辈子都不能忘记。
能有这样一个朋友,他此生无憾了。
杨中元伸手捂住自己的脸,深吸几口气,这才红着眼睛坐到程维哲旁边的条凳上:“阿哲,这钱你收好,我不会要的。”
程维哲一愣,见杨中元这样固执,不由有些急了:“小元,这钱我拿着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泉叔看病吃药要紧,你别这样固执,跟我还客气什么!”
他一贯是个好脾气的人,喜欢笑,一张面容总是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如今却为扬中远的事情急成这样,想必是走了心的。杨中元承情,表情越发温和,语气也十分和缓:“阿哲,我怎么会拿我爹的身体开玩笑呢?你放心好了,我有钱的,我离开杨家时,狠命要了我哥一大笔钱。”
听他这么讲,程维哲也慢慢冷静下来,他把那张银票收回袖中,这才说:“好吧,你非得不要,我先拿回去好了,但是以后要是真缺了钱,你别不好意思开口,听到没有。”
杨中元见他脸上满满都是无奈,便咧嘴一笑:“知道啦知道啦,咱们哥俩谁跟谁,我能跟你客气吗?”
程维哲苦笑出声,却没反驳杨中元这句话,他小时候到底有多倔强傲气,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吧。
“对了,你大哥坤兄那抠门是全城都有名的,居然能让你要出钱来?”程维哲好奇问道。
说到这个,杨中元不由暗下脸色,他抬头望了望外面天色,见还早,便叹口气道:“待会儿要给我爹简单做口饭吃,我长话短说吧。”
程维哲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凑在他耳边笑着说:“你啊,你看看你家里连菜都没有,只叫泉叔吃稀粥吗?我都跟师傅说好了,晚上去我那吃。”
经过刚才那一番谈话,杨中元心里多少放开了些,他想着将来他发达了,一定加倍偿还程维哲的恩情,便痛快应下:“那感情好,我先谢谢你啦,小程老板。”
“我哥哥确实抠门,但……其实还是当我是他弟弟的。当年我父亲过世,留了两间铺子给我跟我爹,这些年一直是哥哥和坤兄在经营的。我此番回来,明确说了自己不要那两间铺子,我只要他给我些银钱,然后让我带我爹离开便是了。”杨中元声音很轻,把那些前因后果都省略了去,这才发现那些天的纠结与难过,却也不过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
程维哲早慧,年幼时就多少懂得杨家那些长辈过往,这件事情,他们外人没有立场来发表意见,但在他看来,其实他们兄弟俩的关系还算是好的,起码没有像他们家这样……
“你哥倒是个经商人才,这些年杨家能更上一层楼,和你大哥坤兄的努力不无关系。”末了,程维哲也只能这样接下话来。
“是啊,他和我坤兄,其实都是能力很强的人。而且说实话,他们对我跟我爹其实也并没有恶意。我这么些年没有回来,我爹也还好好的,我哥哥还愿意给我些银子,我十分知足。”杨中元这样说着,当初回家时的那些难过与不满就渐渐消散而去,他长大了,懂了许多事情,也知道他哥那样做其实也是更偏心自己的家,可是人不都是这样吗?
只是,他最不能释怀的,就是当年他们一家子,就那样把他一个人送进宫里,如果没有他自己憋着一口气苦苦挣扎,那么第一次挨打的时候,他就挺不过来了。可为了爹爹,他不能死在异乡。
再不上心,再没好感,也比不得冷漠旁观,更让人心寒难过。
这些话他不能跟任何人说,只能苦闷地憋在心里,经年累月,提醒他要好好努力生活。
人活一世,真的十分不易。
“阿哲,我带着爹爹搬出来,只是因为我们要是留在家里,那阖家过得都会别扭,还不如早早搬出来住,哥哥坤兄能自在些,我爹也能彻底摆脱杨家仆役的枷锁,我自己还能开个铺子努力挣钱,这不是皆大欢喜嘛?”
“我没想到,你比小时候成长许多,也豁达多了。”程维哲听了他这一席话,竟觉得自己也想通了许多事情。
这些年他在程家活的那样压抑,无非是背负着孝道和责任四字,可他从来都没有想过,他父亲到底想不想要他来尽孝呢?程家要不要他来担这个责任?或许他能离开家,两个人都能更开心一些。
想到这里,程维哲的目光不由变了又变,末了,他问杨中元:“小元,你将来就打算留在这里,守着这个小面摊过活吗?”
他会这样问,因为他自己都不打算留在雪塔巷,更何况是从来不肯低头服软的杨中元,他了解杨中元,就像杨中元也同样了解他。
就算十几年未见,但一同长大的情分是半分都不会少的。
杨中元笑笑,有些顽皮地问他:“哦?那小程老板,是不是也要留在雪塔巷呢?”
程维哲没说话,笑着看了他一眼。
他们都心知肚明,雪塔巷只是他们未来的开始,他们可以从这里学习很多东西,可以让自己更加成熟,也可以一起扶持,打拼出第一笔财富。
无论怎么样,杨中元这一刻真的异常感激上苍。
前半生的二十四年恍如过眼云烟,无论是幼时的富贵荣华还是后来的艰难困苦,那些年来丹落和帝京的生活塑造了如今的他,给了他最好的爹爹与最棒的朋友。
“我们,明天开始,努力挣钱吧!”杨中元跟程维哲并肩看着外面灿烂的晚霞,不由自主踌躇满志。
落日时分,散了一天热力的太阳也褪却了满身金衣,它躲进层层叠叠的云朵里,害羞地红了脸颊。红彤彤的晚霞染红了百姓们归家的路,雪塔巷里家家烟筒都冒着炊烟,只要深吸一口气,便能闻到让人直流口水的饭菜香味。
这个大梁最平凡的一天,杨中元开始了在雪塔巷第一天的生活,而程维哲做了一个改变他们未来的决定。
无论怎么说,这繁忙的一天即将要结束,而新的一天,眨眼之间便会到来。
☆、第023章 前奏
第二日一大早,程维哲便领着杨中元去了位于蓝鹤巷的早市场。这里离雪塔巷并不远,步行约两刻便能到了,因为来得早,市场里人并不多,长长的一条街上显得空空荡荡。
程维哲显然许久都没这样早起来了,一边打着哈欠一边问:“你要买什么?张师傅经常买的那几家我都认识,以后你要是一个人忙不过来,我让张师傅帮你带也是成的。”
跟程维哲不同的是,杨中元倒显得神采奕奕,一点都看不出来昨夜很晚才睡下的样子,他有些担忧地走到程维哲外侧,怕他看不好路被人碰到:“蔬菜倒是其次,我主要是得买活鸡与辅料,现在铺子就我一个人,只能先做这一样试试看。”
“鸡鸭的话,我知道有一家的非常好,我们过去吧。”程维哲思索片刻,终于在清晨凉爽的微风吹拂下清醒过来,带着杨中元径直往早市场最后一排走去。
炖鸡汤,选用一年生的土鸡最好,用山药枸杞文火慢炖一个时辰,出锅便能香气扑鼻。这间小小的铺子,他想要主打的便是招牌鸡汤银丝面,那用最新鲜的鸡汤入味,必然是最好吃的。
市场最后面都是卖活禽鱼肉的摊子,这边百姓很多,但肉食也并不是人人都吃得起的,因此卖鸡鸭的只有两家,却一个在大东头一个在大西头,谁都不碍着谁。
程维哲带杨中元去的是西边那家,杨中元大老远就看见他家笼子里有四五只三四斤的土鸡,旁边还有两只雪白的大鹅,这会儿正欢快地叫着。
那摊主眼见,一眼就看到正朝他走来的程维哲,忙扬声招呼:“哎呦小程老板,今个您亲自买菜来啊?”
程维哲笑笑,快走两步冲他摆手:“没有没有,我陪弟弟来的,他也要在我们巷子做生意,您家的活鸡最好了,我特地领他来您家看看的。”
摊主笑道:“小程老板就是会说话,不愧是做过教书先生的人,小兄弟,你要什么样的土鸡,我这里都有,个顶个够沉。”
杨中元眼睛一闪,对他说程维哲做过教书先生这事走了心,却没问,只道:“老板,程哥介绍您这家,肯定您家是最好的。以后得多多麻烦您,我那个小面铺子不过是糊口,一天大概要一到两只活鸡,您给挑一年生的,三日后就开张,大概每日卯时正过来,还得麻烦您给杀好。”
听到他每天都要一两只,摊主眼睛立马亮了起来,忙道:“好的好的,我们这里都管给杀,小兄弟放心好了,鸡血都给你留好,内脏也一样不缺,包你满意。”
他说完,又看了一眼程维哲,又说:“小兄弟,你是小程老板的弟弟,我也给你个实惠价,十八文钱一斤,我保证给你足了称,你可以去问问,这早市场我家到底是什么口碑,绝对短不了你任何东西。”
杨中元忙点头,拉了一把程维哲道:“那是肯定的,程哥说您好,那您家肯定好,要不他也不能介绍我来不是?行,咱们就定十八文钱一斤,那我三日后再来。”
程维哲也跟着补了一句:“那必须的,我还要多谢老板给个实惠!以后有亲朋好友再开店,还介绍来你这家。”
摊主日日在这北市场营生,会说话的很,见他们二人这样利索,想了想,不由道:“小兄弟,你看这样,我每日辰时初都要去雪塔巷的两家饭馆送货,你要是信得过我,我就给你说杀好了送去一两只,保准是当天宰杀的,省的你来回跑,但是价格的事你可别跟人讲,要是都卖给别人这个价,我就要亏本哩。”
这样,杨中元就有些拿不准了,他扭头看了一眼程维哲,见他冲自己眨眨眼睛,这才放心道:“行,那真是太方便了,多谢老板。”
因为有程维哲领着,杨中元这一路都很顺利,定完最重要的活鸡,他又去了程维哲经常买菜的摊子,定了每日二十斤青菜,只要当日最新鲜的,小白菜油菜油麦菜,无论哪个都好。而铁棍山药与葱姜蒜他则直接各买了二十斤,这个不怕放,可以直接买了回去存着。
剩下调料就更好说了,反正有程维哲在,杨中元以,口气各种都买足了数量,够铺子用好一阵子了。
这一圈转下来,杨中元忍不住买了好多菜在手里,打算晚上先用后院那个灶台,给爹爹和帮了大忙的程维哲做一顿好吃的。
等到他们从菜市场回到雪塔巷,正好陈叔帮忙请的泥瓦工也到了,杨中元忙招呼他在前面垒灶台,自己则去后院帮父亲做早饭煎药。
定的米面都已送来整齐码放在空着的正屋里,索性这屋里凉,正是方便了杨中元存放食材。
当天晚上,杨中元用最简单的食材,做了一顿令程维哲和周泉旭胃口大开的佳肴,简单的两半笋丝清爽可口,配上用蜂蜜腌制的新季莲藕简直是夏日里难得的美食。这两样小菜杨中元都用井水冰了才上桌,口感自然极好。
一人一碗试手艺的茄丁拉面,切成细碎小块的长茄和肥瘦相间的肉丁伴着弄弄的汤汁,满满铺在杨中元手工赶制的拉面上,面条用鸡蛋和井水发的,杨中元手劲很足,揉了整整两刻功夫,才开始在面案上抻面成型。
他这手艺是特地学过的,抻面的时候仿佛若行云流水,微黄的面条在飞扬的白面上轻舞飞扬,甩出华丽的弧度,因为是吃茄丁面,所以杨中元并没有抻成最细的银丝面,却更有较劲,陪着肉味十足的茄丁卤汁,香得程维哲一连吃了两大碗。
因为下午他都在忙着定其余食材和铺子的东西,所以时间有些仓促,但他手艺过硬,短短时间里只用一碗面两个小菜征服了另外两个人,算是他的本事。
要不是只有一个灶台,杨中元能再抄两个热菜出来,吃饭的时候一直感叹:“家里灶台太少,限制我发挥,等前面的泥砖干了,我给你们做更好的。”
周泉旭这是第一次吃儿子亲手做的饭菜,要知道杨中元小时候连衣服都不用洗,更何况做这油烟杂乱的灶台工作,但儿子这一手手艺确实顶尖,他一边吃着,一边不由心酸起来。
如果不是实在生存艰难,一个曾经的富家子弟怎么能学得这样出色,他心里越是难过,吃着这一晚香气四溢的茄丁面就越不是滋味。可当着程维哲的面,他却又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
他知道儿子无论现在多自立自强,什么脏活累活都干得,却不愿意让程维哲知道他曾经入宫为奴。虽说这个事情并不怨他,但被亲生父亲这样对待,真的很让人难以启齿。
而杨中元,也确实是不想跟程维哲说实话。永安宫那个地方,不是你努力就能活着出来的。因为落差太大,曾经的富贵荣华转瞬即逝,他曾经低三下四给高阶宫人赔笑脸,给管事们洗过衣服打过水,犯了错误挨打都不能说疼,就算再累,也得把所有活计都做完。
他自己并不为自己当时的行为为耻,可不知为什么,他却偏偏不想让程维哲知道一丝一毫。
毕竟,那跟年幼的他,已经是天差地别。
他知道如今的自己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但还是想让程维哲的记忆里,有自己最快意鲜活的那些年。
那个他失去了的,再也找不回来的,美好的童年。
陈叔介绍的泥瓦匠手艺非常好,趁着夏日天气炎热,两天的功夫前面灶台已经干透,杨中元便把买好的碗橱和大案台摆进铺子里,然后清洗干净了所有的面碗与小菜碟,他买好了品相极佳的香菇与枸杞,把调料分门别类放到竹罐里摆在案台上,一个崭新铮亮的面铺子便跃入眼帘。
他把后院那个小铁炉子架到灶台旁,又添了一口圆锅,这才架了凳子,一个人晃晃悠悠把程维哲给他写的招牌贴在铺子正门上方。
等贴好了招牌,他这才下了凳子,一个人抬头仰望那个霸气十足的面字。
程维哲的字大气磅礴,尤其是狂草,随着年龄渐长,如今的这一手字已经比他幼时强了千百倍。他父亲是秀才,在杨中元的心里,他早晚都会考取功名,然后成为年轻有为的朝臣。
可是现在,他守着一个看起来并不太赚钱的茶叶铺子,每日都悠闲度日。
想到他,杨中元这才发现程维哲好几日都没来了,也不知道这两日在忙些什么,连茶铺子也未去。
原本他想去茶铺子问问的,可是不知怎么的,他就是迈不开腿往隔壁走去,于是犹犹豫豫的,两天了也没问出一句话。
这正是百姓们下了工往家赶的时候,许多人是茶铺子的老顾客,见了杨中元便会问一句什么时候开张,杨中元索性就站在门口,一一笑着答了明日开张,请大家多多过来捧场,第一日不收钱的。
而不认识他的人,也会好奇问一句开的是什么买卖,杨中元于是把店里的招牌顺口报出来,然后请人家一定要来尝尝。
他选的时间好,这半个时辰就一直在铺子外面吆喝,等到金乌渐渐降的到西边的云层里,这才口干舌燥回了后院。
李大夫的药确实不错,周泉旭连着吃了三日脸色就好多了,因为每日跟儿子一起生活,他人也精神一些,偶尔坐在院子里,还能帮他清洗食材。
杨中元关好铺门,回到后院时就看到他爹在清洗小油菜,于是忙说:“爹,晚上我给你炒个香菇油菜,保准你爱吃。”
周泉旭笑笑,抬头望他,温和道:“我们家小元手艺最好了,等明日开了张,一定宾客盈门。”
☆、第024章 萌芽
这几天忙得很,杨中元晚上早早睡下,周泉旭吃的药里面有一味安神的,因此父子俩一宿好眠,双双睡到第二天破晓时分。
直到外面天蒙蒙亮时,杨中元才迷迷糊糊清醒过来,刚一睁开眼睛,便听到外面有人叫他名字:“小元,小元快醒醒。”
杨中元一个鲤鱼打滚坐起身来,扭头看爹爹还未醒,便趁着依稀晨光,伸手一捏倚在床边的粗木棍子,轻手轻脚掀开蚊帐下了床。
他们家前铺后宅,中间的那一片院墙可并不是太高,这大清早的有人声音如此清晰传过来,那肯定是在院子里无疑。
可他铺子里外锁了两道门,旁人要进来,那便只能翻墙头了。
杨中元皱起眉头,握紧手里的棍子,打开偏屋的门栓,推开一条门缝闪身来到院中。
这会儿天色已经微微有些亮了,稀薄的晨光把小小的院子照得一片清明,杨中元揉揉眼睛,根本没看见任何人站在这里。
这要是旁人,还住在死过人的屋子里头,准保得吓得哆哆嗦嗦,可是杨中元胆子够大,他只是皱起眉头,想要四处搜寻一下。
就在这时,声音又起:“小元,我在这里!”
这声音忒熟悉了,杨中元循着声音望过去,却见挨着茶铺子那边的墙头上,一个模糊的人影正冲他招手,他突然松了口气,无奈道:“阿哲,你爬那么高做什么?”
虽说看不清面容,但程维哲的声音杨中元十分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