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雄师-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九章 鲜卑寇边
听得蔡琰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女人,刘泰顿时两眼发光,就差口水流出来了,一脸期盼的看着刘焉,就差自己出口应下了。
刘焉发现刘泰的目光,虽然奇怪刘泰为何如此性急,但既然刘泰自己不反对,蔡家又是书香门第,自己有什么好反对的?
“好,伯楷兄,既然如此,这门亲事就定下了如何?”刘焉哈哈大笑一声,牵着刘泰的手,来到蔡邕面前说道。
蔡邕苦笑的摇了摇头,眼珠一转,随即嘿嘿一笑对着刘焉说道:“应下不难,但我蔡家乃书香门第,若为我蔡家之婿,诗词书画自然不能差,当然蔡某也不为难二公子,既然过些时日二公子便要前往北疆,只要能做出一首军诗如何?”
一旁听着的陶谦众人顿时不满,只见陶谦手拿酒杯,微微一笑说道:“伯楷兄,二公子失心半载,在场的众位同僚谁人不知?不说诗词歌赋,连父母弟妹,二公子怕都是忘的干干净净,伯楷兄这不是为难人吗?”
站在刘焉身旁的刘泰,见得陶谦众人为自己说情,对着陶谦众人感激一笑,随后大步向前大声说道:“众位叔伯,泰虽不才,但诗词歌赋还是勉强可以应付,待泰细想一番。”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刘泰想尽了脑汁,终于念出了一首古代关于战争的名诗,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又有多少人会去了解诗词?
“好,好一个誓扫匈奴不顾身!”坐在左首的卢植哈哈大笑,站起身来,对着刘泰一敬道:“二公子学究天人,此杯,植为吾大汉边疆数十万浴血疆场的将士们敬你一杯。”
“同饮,同饮。”刘泰也是附和一笑。
皇宫
洛阳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宫殿楼阁鳞次栉比。主体宫殿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章华门、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和平朔殿。中轴线东西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西侧两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东排为鸿德门、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门、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为云台殿、显亲殿、含章殿、杨安殿、云台、兰台、阿阁、长秋宫、西宫。东侧两排,西排为金马殿、铜马殿、敬法殿、章德殿、乐成门、乐成殿、温德殿和东宫;东排为侍中庐、清凉殿、凤凰殿、黄龙殿、寿安殿、竹殿、承风殿和东观。中轴线两侧的四排宫殿与中轴线平行,使中轴线上的建筑更加突出和威严。
这南北五排建筑若按与中轴线直交的横向排列,又可分为八排。这样,每座宫殿建筑的前后左右都有直道与其他宫殿相通。因此俯视南宫地面,会看到一个格子形的布局,突出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规整、对称的艺术风格。
原本刘泰是没有资格进皇宫的,但今天乃是以刘焉为首的众多官员为刘泰求官的日子,自然缺不了刘泰这位主人公。
当然刘泰没有资格入殿议事,只能跪坐在偏殿,等候灵帝的召唤,虽然坐在偏殿,但也隐约能听得见殿内的议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谢万岁…。”
“有事上奏,无事早退…”一声尖细的阴阳声响起,不是张让又是谁?
张让话音一落,顿时无数奏本上传,不过大部分都是这里闹荒,那里地震,发洪水,天降流星,百姓民不聊生等等,当然百官上奏这些事,就是为了朝廷能够出钱赈灾,但灵帝都掉到钱眼里去,哪肯赈灾,自然是敷衍了事。
“臣有本奏。”在文官最前排的卢植上前一步说道。原本卢植是武将系列,但应升任尚书,只能坐在文官一边,尚书为文官,负责为皇帝处理政务,恩,也就是相当于老总的秘书。
灵帝如今不过二十五六岁,却双目深陷,头发干燥无光,肥胖的身躯虽然裹着黄袍,但任然看不出丝毫帝王的威严。
见到爱将卢植上奏,灵帝不好驳了面子,懒洋洋的一挥手道:“爱卿所奏何事?”
“陛下,微臣得密报,草原鲜卑首领檀石槐,大肆在王庭集结兵马,欲寇我大汉边境辽西,最短三月,最迟半年之内,定然南下寇边(查了好久查到的。),望陛下速速做出对策。”卢植躬身大喊道。
“什么?檀石槐??”
“这不是鲜卑大王吗?”
“哼哼,才安定了几年,又来寇我大汉边境,该死的鲜卑!”
“混账,混账。”虽然灵帝昏庸,但对外族却从未放松过,汉末时代,京师洛阳的兵马几乎都调到边疆抵御外族,西方如是,北方亦是如此。
“卢爱卿,如今洛阳北军新建,无法调往辽西,爱卿可有何良策可应对?”灵帝大怒之下,打碎身前数盏灯台,起身双目凶狠的瞪着卢植言道。
卢植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说道:“陛下,辽西虽有兵马三万,但却过于分散,郡守又是无能之辈,怕是档不住鲜卑大军啊。”
灵帝来回走动一番,咬牙切齿的望向在座的朝臣道:“众爱卿,谁愿前往辽西抵御鲜卑大军?”
听了灵帝的话语,在场的几乎全部低下了额头,辽西苦寒不说,而且兵马又那么点,去了怕只是送死罢了,这些京官在洛阳高官厚禄的,谁愿意去辽西苦寒之地送死?
“混账,废物,一群废物,国难之时,无一人挺身而出,养你们有什么用?”灵帝大怒一声,肥壮的身躯,不停的抖动着,虽然灵帝昏庸无能,但身为一代帝王,大怒之下,帝王之气顿时吓得在座的众人都是面色发白,浑身颤抖。
第十章 升任太守
“陛下,臣荐一人可为辽西太守,守我大汉边陲之地,抵挡南匈奴进犯辽西。”见灵帝的怒火差不多升到了顶点,不能再拖了,卢植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呼…呼…”灵帝大怒之下,也有点气喘,见卢植上前推荐人才,挥了一下手,死马当活马医的说道:“爱卿尽管奏来,以爱卿识人之明,定当能不负朕望。”
灵帝话落,坐在袁隗身旁的刘焉急了,原本以为刘泰不过是去镀金,但如今却要上辽西战场与鲜卑大王檀石槐对战,檀石槐是何人?那可是草原一代雄主啊!!这不是让自己的儿子去送死吗?只见刘焉对着卢植不断的使着眼色。
“臣谢陛下信任,臣荐之人,乃吾大汉宗室子弟,冀州刺史刘焉之子刘泰是也…”卢植无视刘焉,一脸正直无私的说道。
“小泰儿?”对于刘泰,灵帝也是见过的,毕竟同为汉室宗亲,灵帝算是刘泰的表叔父,对刘泰自然有点了解,如今听闻卢植举荐刘泰,顿时有点犹豫。
“正是刘泰。”卢植再次躬身说道。
“哼一个黄毛小儿,如何能抵御檀石槐的大军,尚书说笑了吧。”一旁的张让阴声阴气的说道。
灵帝听得张让之言,眉头皱了皱,不乐的冷哼一声说道:“召人传唤小泰儿上殿,朕要见上一见。”
见得灵帝对自己的发言,面色不虞,顿时吓得张让一跳:“是,是,奴家这就去派人传唤。”
“不必了,刘公子就在偏殿等候。”卢植对着张让冷笑一声说道。
“传…。”灵帝大袖一挥…。
“传,刘泰上殿…”
不多时,听到召唤的刘泰便站起身,在甲士的领走下,往正殿走去,只见刘泰行走之间,呼呼风声不断响起,双目扫过前面带头的甲士,顿时使得甲士呼吸为其一窒。
“草民刘泰,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刘泰龙行虎步的走入正殿,双目不偏不倚,对着正前方坐与皇榻之上的汉灵帝大声躬贺道。
见得虎背熊腰的刘泰,灵帝顿时一脸满意的点了点头,含笑言道:“小泰儿,不必多礼,三年不见,不想泰儿变化如此之大啊。”
“谢陛下隆恩。”刘泰目不斜视的直其身来,心里却早就骂开了,郁闷的想道:“娘的,老子天不跪,地不跪,居然跪了你这个龟孙子,真他奶奶的倒了血霉了。”
“泰儿如今不过年方十之二三,却长得如此高大雄壮,好,好啊,吾大汉皇帝,终于出了一位能征能战之人啊,哈哈哈。”灵帝对刘泰,越看越满意,如果刘泰不是汉室宗亲,灵帝或是还会考校一番,但刘泰不但是汉室宗亲,还是自己表兄刘焉的儿子,自然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
“多谢陛下赞誉,草民惶恐,若能为陛下分忧,草民万死不辞。”刘泰神情冷厉,一脸不苟言笑的对着灵帝躬身道。
灵帝满意的点了点头,扫视了一眼在场的百官说道:“以刘泰为将,前往辽西抵御檀石槐的入侵,众卿有何意见?”
“臣无意见…”
“臣无意见…”
“臣无意见…”
以袁隗为首的在场百官,一个个都是躬身拜倒道,仿佛堂前就做好了演习一般。
“陛下,刘公子毕竟年幼。”一旁的张让有点急了,原来张让已经答应北疆的渔阳太守公孙瓒,将辽西和右北平也划入公孙瓒的治下,但不成想刘泰如今横插一脚,收到的钱怎能吐出去?
“哼,甘罗十二能为相,难不成我汉室皇族中人,还比不上甘罗吗?”刘宏小事虽然糊涂,但关于国家大事,自然也不会让步,冷哼一声,对着张让骂道。
“…。这…”张让张了张嘴巴,见到灵帝凶狠的眼神,顿时浑身一颤,再也不敢多说废话,得罪了灵帝,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刘泰上前听封。”灵帝看向刘泰,面色和蔼可亲的说道。
“草民刘泰听封。”刘泰上前一步,拜倒在地应道。
灵帝眉头皱了皱,在想着该怎么封刘泰,封高了,怕众人有意见,封低了,又无法掌控辽西兵权。
“加封刘泰为辽西太守,裨将军,兼领右北平太守之位,主掌二郡军政大权,可自由封命二郡官员,募兵事宜,全权交由你处理,另调冀州兵两万与你帐下,三月期限之内,必须前往辽西上任。”灵帝大袖一挥,对着刘泰封赏道,本来灵帝是想刘泰即刻前往辽西上任的,但想到时间上还来得及,再说刘泰年纪不大,应该在家里受刘焉教导一番再去,否则匆忙上任,只会丢了皇室脸面。
“谢陛下隆恩,臣刘泰定会将鲜卑大军拒之吾大汉边疆之外。”刘泰心中大乐,面色却无喜无悲的躬身应道。
“恩。”灵帝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有点慵懒的看了一眼朝臣后说道:“散了吧,朕乏了…”不待朝臣反应,灵帝便起身离开皇榻,往后殿走去。
“恭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恭贺之声此起彼伏,待得灵帝走后,在场的朝臣一个个都呼出一口气,满脸笑意的对着刘泰祝贺。
“卢子干,你个王八蛋,气煞我也。”只见刘焉突然满脸通红,大怒的小跑上前,揪起卢植的朝服骂道。
“哎,俊朗息怒,息怒啊。”卢植笑呵呵的说道,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摸样。
“你个老王八蛋,是不是早就算计好了?”刘焉双目冒火,咬牙切齿的说道。
众臣见刘焉发怒,大部分都作鸟兽散,一小部分人乐呵呵的看戏,以袁隗为首的众多大臣上前说道:“哎,俊朗啊,朝堂之上,怎可如此放肆,快快松手…”
“哎…。你们,你们这些老小子,肯定一个个都串通好了。”刘焉苦笑一声,满脸无奈的松开手。
卢植见刘焉的摸样,知道刘焉也是爱子心切,并不责怪,嘴角一裂笑道:“俊朗啊,吾等不是来不及告诉你吗。”
“哼,哼。”刘焉冷哼两声,大袖一挥,拉起在一旁傻笑的刘泰,便往宫外走去,无视身后众多同僚的劝解声。
第十一章 颍川荀氏
刘府刘焉书房
“泰儿,今番北上,为父能助你的不多,此乃为父私人印信,泰儿前往冀州调兵之时,可以此印信,调取冀州粮草各郡粮草。”刘焉一脸慈祥,带着一丝无奈的对着刘泰说道。
刘泰见刘焉对自己关爱的摸样,忍不住心弦一动,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多谢父亲相助,儿定当不负父亲厚爱。”
“好,好。”刘焉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泰儿欲几时北上?”
“明日就走。”刘泰的行程早就安排好了,不过不是北上,而是南下寻才。
“怎会如此之急?”刘焉神情有点不悦,皱了皱眉头问道。
刘泰见到刘焉不满的摸样,也不以为意,含笑的说道:“父亲,泰儿此时并未北上,而是前往颍川寻找幕僚。”
“幕僚?”刘焉点了点头,叹息一声说道:“为父帐下能臣良将都已派往冀州上任,若不是如此,也可调拨一二为泰儿出力。”
刘泰嘴角挂起一丝微笑,刘焉帐下有几个人能让自己看的上?就算有能人,也是刘焉前往益州上任之后的事情了。
“好吧,为父也不多说了,去和你母亲与璋儿道别一番,再前往内府取千金备用。”刘焉无奈的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说道。
“多谢父亲,泰儿告退。”刘泰嘴角一裂,一千两黄金啊,一亿钱,当朝的太尉位,也不过五百万钱,差不多十万大军一年的粮饷都搓搓有余了,不愧是汉末大门阀大诸侯之一,出手就是阔绰。
密室
“哼,哼,刘泰小儿被赶去了北疆,最好永远也不要回来。”刘泰名义上的兄长刘范神情阴冷的说道。
“大公子,当初都是小人办事不利,望公子降罪。”只见一位八尺大汉,跪倒在刘和面前,一脸刚毅的说道。
听到大汉发言,刘范冷笑一声,摇了摇头说道:“罢了,天不绝老二,本公子也不怪罪与你,但切记,日后老三要好好给本公子盯着,父亲多宠老三,如今赶走了老二就剩下一个小毛头,能斗的过本公子吗?哼!”
“大公子,小三公子如今不过六岁,如何能斗的过大公子。”一位身材消瘦的中年男子,一脸谄媚的对着刘范笑道。
刘范冷笑一声:“六岁又如何,刘家只能由我刘范继承,若不是母亲早死,这贱婢的两个儿子,怎会得父亲宠爱。”
“是,是,公子说的对,小人定当好好谋划,早将三公子除去。”身材消瘦的中年男子,一脸嘿嘿的阴笑道。
“对,除去,一定要除掉!!”刘范哈哈大笑一声,随后率先离开了密室。
刘焉书房
“逆子,逆子啊!!”刘焉看着手中的一份书简,神情大怒,面目狰狞的说道:“刘三,当初老二走失,确实无误是刘范这逆子下的手吗?”
“老爷,经多番查探,确是大公子无疑。”刘三一脸恭敬的对着刘焉躬身说道。
“哎…。”刘焉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摆了摆手说道:“下去吧,吾要好好思索一番。”
“是,老爷。”刘三躬身退去。
刘焉看着刘三走后,将手中的书简,放入火炉之中,冷冷的说道:“刘范啊,刘范,别逼为父除掉你,对我刘家大业而言,你这废物,没有丝毫用处。”
话不多说,第二日刘泰便告别了刘焉,领着刘焉送给刘泰的五百护卫,前往人才辈出的颍川,而陈宫则提前被刘泰打发到辽西稳定局势去了,以陈宫的才智,再加上刘泰的太守印信,一个小小的辽西和右北平,还怕治理不了吗?
颍川乃是汉末著名的书香世家齐聚之地,而荀氏乃是颍川第一大门阀,几乎颍川郡三成的土地都在荀氏的门人。
颍川书院的领头人便是荀爽,荀爽也是荀氏一脉当代的掌权者,当然其他名人也是不少,比如司马徽,庞德公等等都在颍川书院领教习之位。
“泰见过荀老。”刘泰恭恭敬敬的对着眼前颍川书院的掌舵者荀爽敬了一礼。
荀爽(128-190),字慈明,东汉颍阴人,荀爽兄弟八人具有菜名,当世被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是八龙之中的第六位,若论才学,则数第一,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荀爽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秦风,汉恒帝延喜九年(166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而走,为了躲避党锢之祸,荀爽隐遁汗水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号为硕儒,荀爽见董卓残暴,参与司徒王允谋除董卓之义举,举事前病卒。
“刘大人折煞老朽矣。”荀爽连忙上前扶起刘泰说道。
刘泰含笑的起身,对着荀爽身后的众位,点了点头,此番来得颍川,刘泰首先拜访了荀家,自然给足了荀家面子,毕竟刘泰不但是汉室宗亲,还身居高位,手下掌有数十万军民。
“来,刘大人,老朽为你介绍一番。”荀爽看了一眼身后的众人说道:“此乃老朽数位兄弟,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诜、荀肃、荀旉。”
“见过众位叔伯。”刘泰上前一一行礼,一副谦谦公子的摸样,当然,不能算上刘泰如牛一般的身段。
“此乃荀氏小一辈中人,刘大人当好生亲近亲近,分别是荀彧、荀悦、荀谌、荀衍、荀攸(辈分最小)。”荀爽再次介绍道。
“荀彧?”刘泰双目一亮,看向其中一位面如冠玉,剑眉朗目,十六七岁左右的翩翩美男子。
荀爽见刘泰的摸样,含笑的点了点头说道:“此乃绲弟之子荀彧,绲弟不日就要前往济南任相,正好族中兄弟都聚齐了。”
刘泰对着荀彧含笑的点了点投,眼中闪过一道奇异的神色,心中想道:“荀彧啊,荀彧,就算绑也要把你绑到北疆去。”
“哦?绲叔要前往济南上任?”刘泰眼睛一亮,随之心理无奈叹息一声,济南与自己路途不同,否则定要拉荀绲也上自己的战车。
荀绲含笑的点了点头说道:“是啊,过些时日就要上任,不过绲不喜为官,想来也做不了多久。”
刘泰点了点头,不再多说什么,跟着荀氏众人一同走入大堂入宴。
第十二章 曹操要哭了
晚宴过后,众人散尽,刘泰被安排在了荀彧和荀攸房间的隔壁,不知道是不是荀爽这老头子故意的,反正刘泰是这么认为。
“咚,咚。”憋了半天,实在忍不住王佐和谋主两位大才的诱惑,刘泰只能厚着脸皮,来到荀彧房外敲门。
“刘大人吗?请进吧。”不知道为何,刘泰听到这声召唤声,仿佛感觉对方早有准备一般。
走入房内,只见荀彧正在收拾包裹,而荀攸也在房内,刘泰眉头微皱,郁闷不已的上前躬身行礼后,说道:“二位兄长难道急着外出吗?”
荀彧看到刘泰郁闷的摸样,裂嘴一笑道:“是啊,马上就要外出了,不知太守大人有何贵干?”
“文若要与昆叔同去济南不成?”刘泰憨厚的绕了绕头,带着点扭捏的出声询问道。
一旁的荀攸虽然是荀彧的小一辈,但年纪却大上许多,差不多有二十五六吧,只见荀攸抚须轻笑道:“公子此来可是为了招揽文若不成?”
“啊?”被荀攸点名,刘泰忍不住老脸一红,尴尬的笑道:“公达兄说笑了,什么招揽不招揽的,泰只想二位兄长能给泰一番薄面,一同前往北疆,为我大汉做出一番贡献罢了。”
“哈哈,公达,彧说的不错吧,太守不但看上了彧,连你也不会放过啊。”荀彧哈哈大笑一声,一脸玩味的对着荀攸说道。
“哎…”荀攸无奈的摇了摇头,对着刘泰躬身一拜道:“攸拜见主公。”
“咳,咳…”刘泰脑袋顿时当机,准备的好几天的说辞,居然一个没用上,当初来颍川之前,刘泰可为了招得这两位大才,死了不知多少脑细胞,都没想好对策,如今却…
“公达…这…。”一脸尴尬的刘泰,连忙上前扶起荀攸,满脸苦笑的说道。
“主公勿扰,攸与彧叔早得叔祖父吩咐,此次务必要追随主公前往北疆开疆立业。”荀攸收拾好笑脸,一脸严肃的说道。
“额?荀爽荀老爷子的吩咐?”刘泰转眼看向荀彧,期待荀彧的点头,荀彧没有让刘泰失望,一脸含笑的点头说道:“正是叔父吩咐,即使主公不来颍川,吾与公达亦要北上辽西拜见主公。”
“这到底是何缘故?”刘泰可不相信荀爽无事献殷勤,心理郁闷的七上八下道:“难不成老子还是荀爽的私生子不成?”
荀彧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含笑说道:“敢问公子是何人?”
“恩?在下乃是刘泰,这有何问?”
“敢问公子是何身份?”
“辽西太守,裨将军。”
“错。”荀彧含笑否认道。
“那是?”刘泰一脸迷惑的问道。
一旁的荀攸接上道:“公子不但是辽西太守,裨将军,更是汉室宗亲,当今陛下之子侄,冀州牧刘焉之子。”
“汉室宗亲?”刘泰点了点头,有点明白了,难怪三国之时,刘备身份被献帝认可后,就有那么多人才投入帐下,如今的汉室,太需要一位中兴之主了,以荀爽之才学,看不出乱世即将来临吗?
刘泰的本事有多强,荀爽不清楚,但一句誓扫匈奴不顾身,让整个大汉之中,绝大部分的才学之士,看到了汉室中兴的一丝希望,身为爱国之人,荀爽自然忍不住要赌上一把,当然老狐狸荀爽也不会把全部的赌注压在刘泰身上,只是给刘泰的帮助大一点而已。
“荀彧见过主公。”见到刘泰恍然大悟的神情,荀彧上前深深一拜说道。
“哈哈哈。”回过神的刘泰,哈哈大笑一声,扶起荀彧说道:“今吾泰得王佐与谋主之青睐,真乃侥天之幸,泰在此起誓,定不负二位兄长厚望,日后当一同闯下盖世伟业。”
待得再次商谈一番后,三人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少,刘泰见时机成熟便对二人出声问道:“不知文若与公达,可识郭嘉郭奉孝否?”
“小嘉儿?”荀彧一脸疑惑的问道:“不知公子如何识得小嘉儿?”
“小嘉??”刘泰顿时一拍脑袋想起如今的郭嘉不过七八岁,又有什么名声?不过刘泰毕竟是刘泰,眼珠子一转说道:“泰半年前走失,二位可知否?”
荀彧与荀攸对视一眼,点了点头说道:“自然知晓;不知公子走失与小嘉儿有何干系?”
刘泰神秘的一笑道:“半年前,泰走失之后,遇到老师龙山老人,龙山老人言,泰欲成大事,必先前往颍川,寻得三位大才,方能成事。”
“哦?难不成小嘉儿时三位大才之一不成?恩,小嘉儿自幼聪敏伶俐,日后当可为主公左膀右臂,但不知其余二位大才是为何人?”荀攸点了点头,虽然有点不信刘泰的话语,但身为臣子,自然不能多言。
刘泰哈哈一笑,指了指在座的荀彧与荀攸道:“余下二位,不正在此座吗?”
荀彧与荀攸二人听得此话,互相对视一眼,无奈的摇了摇头道:“彧怎配得上大才二字,不过有小谋罢了。”
刘泰不赞同的摇了摇头说道:“文若擅政,主治,公达擅谋,主局,若二位不算大才,天下还有何人配得上此二字?”
虽然刘泰对二人的才干没有太多的解释,但此四字,却让二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自古以来,身为君主,不需要太有能力,否则叫臣下去做什么?只要知人善用,便可尽收臣子之心。
“小嘉儿与吾荀家乃是姻亲,嘉之母便是彧姑母,若主公想见嘉,随时可见。”荀彧面露感激之色,出声说道。
刘泰含笑的点了点头说道:“不知二位还有何方大才可荐与泰之帐下?”
一旁的荀彧见得刘泰发问,主动的说道:“颍川郊区有一大才,擅战谋,可比古之孙膑,主公当召之。”
“哦?”刘泰双目一亮,嘴角挂起一丝笑容,方才刘泰差点忘记了颍川还有戏志才这位战略家,原本后悔不已,不成想荀彧却主动的提了出来。
“不过戏志才虽有谋略,但脾气倔强无比,自视甚傲,不与吾等同事。”荀攸摇了摇头说道。
一旁的荀彧眉头皱了皱,否定道:“不然,吾观志才不过是自羞寒门子弟,所以才会做出一副高傲的态度,若主公能识人善用,还怕志才不献出胸中笔墨不成?”
刘泰摇了摇头,见得荀彧与荀攸二人因为戏志才有点不愉快,含笑的出声说道:“无论戏志才是否有谋,明日泰也要前往一试,做大事者不拘小节,若戏志才有谋,脾气高傲又如何,昔年韩信拥兵自重,无视高祖诏令,不照样是千古名将?”
第十三章 强抢民男
大清早,刘泰便手持霸王戟,站在荀家花园之中,舞得虎虎生风,飞沙走石之下,仿佛犹如末日来临一般。
“轰…”前方一块千斤巨石,应声而碎,散落一起。
“啪,啪,啪…”刘泰刚停下身来,身后便传来掌声,只见荀彧与荀攸二人一同走来说道:“不想主公武道成就如此之强,怕是即将进入传说之中的先天之境吧。”
“先天之境??”刘泰转过身,疑惑的看向荀彧问道:“何为先天之境,为何泰从未听闻过?”
荀彧含笑的摇了摇头,言道:“先天之境,也是彧道听途说罢了,先天强者全身气势浑然天成,一入先天百病不缠身,一举一动之间都有莫大威能,有传闻先天之下皆蝼蚁,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
“哦?彧可知,吾大汉之内,有何先天强者?”刘泰微微点了点头,双目炯炯有神的注视着荀彧说道。
荀彧点了点头,看向北方说道:“绿林之中传闻,洛阳剑圣王越,河北枪王童渊,黄金天师张角乃是我大汉武道最强的三位先天强者,不知主公可识得否?”
“张角?”刘泰眉头一跳,心中嘀咕道:“黄金天师,黄巾军,原来张角居然有如此武艺,可是正史中的张角可是活生生病死的啊,难不成练武之时,走火入魔?”
“恩,三人之中,传闻张角武艺最为高强,创立黄教,麾下子弟遍布天下,听闻黄教还有什么三十六方堂主,张角为总教主,威名天下。”荀彧点了点头,含笑说道。
“黄巾贼…”刘泰苦笑的摇了摇头,一声叹息道:“乱世不远矣。”
“什么?”荀彧与荀攸神色大惊,一同出声惊呼道,荀攸上前一步,一脸紧张的问道:“公子此话何意?”
刘泰眉头微微一动,含笑摇头道:“不知颍川城内可有黄教分舵?”
一旁的荀彧点了点头道:“颍川城有黄教南阳分堂的一部,听说舵主叫什么波才,武艺也是不俗。”
刘泰点了点头,随后看了下左右来来往往的下人说道:“此地人多嘴杂,还是先前往戏志才家再言吧。”
荀攸和荀彧点了点头,明白隔墙有耳,此地乃是花园,自然不好多说,随后领着刘泰,走出荀府,往郊区前去。
不多时,三人带着小队护卫来到一小宅院外,宅院占地不大,最多不到三百平分和荀氏庄园那种占地上百亩的**园可比无法相比。
“咚,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