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流唐帝国-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斗志。这两者只要善加引导改造,都能够重新焕发青春,为重塑华夏民族的强者地位发挥作用。而佛教呢?佛教就是教人不思进取,叫人忍气吞声,将一切都归结为命中注定。如果大家都信了佛,异族入侵的时候还会有人奋起抵抗吗?生活艰苦的时候还会有人努力奋斗吗?如果说儒教会渐渐消磨人地血性,那么佛教就会彻底让人地血性消失!一个信了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地民族。一个信了佛的国家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国家。正是因为佛教教人不思进取、忍气吞声,所以它在自己的发源地才会很快消亡。而印度的下层百姓才会那样软弱。严重束缚人性地程朱理学也正是因为受到佛教影响,才把原本比较健康的儒教变成了万恶之源。可以说,佛教是印度几千年来一直被外族侵略地罪魁祸首之一!这样的宗教,是精神鸦片,是精神毒品!
    所以,李俨对佛教的态度就是:绝不支持。当然。由于佛教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一下子要将之毁灭似乎不太可能。李俨只能通过对道门的支持、对佛教的限制。来慢慢的消灭掉佛教。
    在这一点上来说,道门与李俨是目标一致地。道门培养出来跟佛教打对台的人物,李俨当然要好好利用了。
    说到杜光庭,李俨觉得自己似乎很熟悉这个名字。在脑海中记忆的僖宗时历史中好好找了找,果然找到了这个人的记载。
    不错,这个人的确是道门中的一个特出人物。
    根据后世历史记载,此人少习儒学。勤奋好学,博通经、子,科考落第后入天台山学道。后经翰林郑畋推荐,得僖宗召见,授麟德殿文章应制,为上都太清宫内供奉,成为道门领袖,人称“扶宗立教海内一人而已”。
    中和元年。他随僖宗入青城山,后来留在成都,后蜀王建开国后,对其十分赏识,为金紫光禄太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后主王衍受道箓于苑中,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蜀相徐光涛向杜执弟子礼,遇事则来山中请教,故人称杜光庭为“山中宰相”。
    他精通儒道典籍,对于道教教义,经典,教史,法术等多有研究。归纳道教科范仪轨。对金箓,黄箓。玉箓大斋醮法,以及设坛立仪等规则,颇有建树,终身注释,整理、收集道教因战乱而散佚的经文,对道教作过不少实地调查,并进行整理归纳。
    他对《道德经》的研究也颇有成就,将之前注解诠释《道德经》地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并概括意旨,分为“五道”“五宗”,他对“重玄之道”十分推重,是重玄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重玄派是唐宋时期道家的一个学派。他们认为道德经的精要在于“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句中的“玄”字。故被称为重玄派。)
    此外,他对科技也有一定的研究,写下了科技著作《玉函经》、《治水记》、《录异记》等。
    他还是中国武侠小说地鼻祖,中国第一篇武侠小说《虬鬓客传》就是他写的。
    总之,他是唐末五代道教学术集大成者。时人盛赞其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
    可以说,在晚唐,此人是道门中的顶尖人物。在后世历史上,此人本来就曾经整理归纳过道教科仪,让他来整顿道门,正是拿手好戏。只不过,在后世历史上,此人的整顿没有得到一个大一统的中央政权支持,所以影响力受到限制。尽管如此,他整理的道教科仪,在后世的现代,仍然被沿用。而如今有了李俨的支持,那么打造一个统一的、全新的、有利于社会发展地道门,是完全有可能地。
    知道了他在后世历史上的身份,李俨看他地眼光就不一样了。当然,现在的他还年轻,肯定没有历史记载那样厉害,还要好好试试。不过没关系,现在水平差点,以后时间有的是,还可以慢慢培养嘛。
    拿定主意,李俨温言道:“朕听钟老神仙说道长对当前道门形势颇有见解,那么朕问你,如果朕支持你来整顿道门,你将怎样去做?你心目中想要整顿出的道门又将是什么样的?”
    杜光庭知道这是皇帝在考教自己,当下精神一振,侃侃而谈:“回陛下,当前的道门,因为种种原因,已经走向衰落,而道门中千门万类,让人无所适从。道门中人更是鱼龙混杂,甚至有伤天害理之辈,大损我道门威信。时至今日,道门的种种规矩,也到了肃清的时候了。况且眼下面临天下之变局,唯有求新求变,改革旧弊,建立新制才能应对世事的变迁和佛门的攻势。所以贫道整顿道门,要做的有这几件事情。”
    “说下去。”
    “第一,我道门之法,分而有三:一为道,此我道门宗旨,万法之源,玄之又玄,妙不可言。二为法,此乃修持求道之法也。法门万千,皆通大道。三为科教,乃道、法体于外之象也。道法精深,非教中高道不能知。唯科教行之于外,人尽知之、见之。科教即体道法之妙,又开庄严之教。科教庄严,则人心向之,不然则人心去之。故整顿道门,第一个要整顿的就是科教。只是道门科教,自汉天师暨陆修静撰集以来,岁月绵邈,几将废坠。当考真伪,条列始末。整理精髓,令开新制,使道门上下焕然一新也……”
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四章 谈玄论道
    御书房中,杜光庭滔滔不绝、长篇大论,李俨默默无言,洗耳恭听。wWW;
    虽然杜光庭洋洋洒洒说了几十条,但其主要意思不过“整理科仪”、“改革戒律”、“加强管理”、“大力推广”等几条。只是他说得十分详细,看样子就知道,他对这些东西早有了成熟的见解,说起来才能滔滔不绝于耳。
    李俨耐心听完,表面上虽然不说,心中却一直不满意。
    他并不是一个道教信徒。实际上,作为一个后世人,他就算不是完全的无神论者,起码也是一个“敬鬼神而远之的人”。即使他不完全否认神灵的存在,也并没有把神灵看得太高。以他的观点,那些神灵即使存在,要么是一些拥有高科技技术的外星人,要么就是一些在进化上已经长足进步,拥有了一些普通人无法拥有的力量的人。无论哪一条,都远远达不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地步,自然也犯不着将其当成神灵一样崇拜。
    总而言之,李俨并不是一个信徒,道教的衰落与否,如果不是关系到他的大计,他也丝毫不会在意。杜光庭说的这些东西或许对道教的发展很有意义,却没有谈及李俨最关心的话题。他当然不会满意了。
    那么李俨想让道教来为他干什么呢?不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通过道教统一思想,为华夏民族打造一个健康的、开放性地、有活力的思想氛围和思想素养。另外一方面。也打算通过道教中所包含的那一部分科技成分,为中国的科学发展事业打下基础。
    而这两者,其实都不是没有别的选择。统一思想方面,儒家的思想在当时占据主流,如果改造得当的话,完全可以达到李俨地要求,并不一定非道教不可。而科技研究方面。百家争鸣时候的墨家比道家水平更高。虽然在汉武帝时候罢黜百家,墨家也因此消亡。但实际上在民间还有很多墨家地技术和理论流传。一般人虽然找不到,李俨以帝王之尊的身份下令去找,却并没有多大的问题。
    当然,这两个额外的选择比起道家来说,在操作方面的困难要大一些,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李俨并不想这样做。但如果杜光庭不能让他满意的话。他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了。
    很快,杜光庭似乎觉察到了李俨有点心不在焉的迹象,总算将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述告一段落,话题转向了李俨感兴趣的方面:
    “我道家《道德经》《南华真经》(即《庄子》)其中微言大义十分玄妙,非添置过人之人不能解之。当今我道门对这两部经文有多种解释,却很少有能近乎于道的。故应当重新诠释两经,广步天下,以昭我大道之妙。”
    “那么。杜真人以为老庄之语,应当作何解释才算得到了其中真意呢?”
    “小道以为,老君所言之道,有三义,一为理,二为导。三为通。理者,理实虚无,以明善恶。导者,导执令忘,引凡入圣。通者,通生万法,变通无壅……”
    “道者,虚无之称也。以虚无而能开通于物,故称曰道无不通也,无不由也。若处于有。则为物滞碍。不可常通。道既虚无体,无则不为滞碍。言万物皆由之而通……”
    (注:以上话语和下面的一些阐述皆来自杜光庭著作的《道德真经广圣义》)
    李俨细细品味杜光庭的话。暗暗点头:杜光庭是说,道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开拓了途径,也就决定了这种途径;道又是事物运动的推动力量。这种理论,不正可以归结到基础科学吗?道是事物运动地推动力量,可以归结为力学。道决定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可以归结为物理、化学准则。当然,要做出这样的归结,则必须善加引导,否则也不过是又一番空泛的玄谈了。
    “心之惠照,无不周偏。因境则知生,无境则知灭,所以役心用智者,因境而起……”
    这是说心随境迁,而知识来源于外界的刺激,对境方能生知,这已经接近现代科学的观念了。
    “万物自古而固存,岂待为之而后存哉?物自得其生育动作也……”
    这是说物是从来就存在地,并没有一个刻意的主宰去创造它。这已经脱离了造物论的神学,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等等等等,林林种种,杜光庭的思想中虽然还有些摆脱不了迷信、空泛玄谈的成分,却已经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观。那迷信、空泛玄谈的成分,也是受他的时代限制所至,还要慢慢来改造。
    见李俨听得专注,杜光庭也是大喜,知道自己多半有戏,侃侃而谈的劲头更加主了。旁边地钟离权师徒见他似乎很受李俨欢迎,也是十分欢喜。
    正谈间,李俨突然打断了他地话:“杜真人,朕曾经提出过‘新仙学’的概念,真人以为朕地说法可近老子真意?”
    正兴奋中的杜光庭如同头上被泼了一瓢冷水,顿时冷静下来,小心翼翼的措辞道:“陛下所言,其实很有道理。只是……只是大道无形,大道无为,这样似乎稍微有些偏颇……唯有有道之士行之方可,若无心性修为,还是修心守一方为正道。”
    修心守一?还要有道之士?
    那些有道之士整天修心,修的一颗心中再没有情绪起伏、在没有追求,让他们来搞科研,哪里还会有求知欲和进取心?而科学的发展没有这两样东西,又如何发展得起来?
    李俨顿时眉头一皱:“杜真人所言差异。既然这个天地之间无处补充赛着‘道’。那么穷极天地之理,难道就不是修道么?若能将天地之间一切万物生化之理皆穷尽知尽,又何愁不能得道?”
    穷极天地之理?
    这也太狂了吧!
    杜光庭反驳道:“天地无穷,万物无穷,人生有限,如何能够穷尽?”
    其实即使在后世,也没有人敢说人类已经将宇宙地奥秘都了然的。不过李俨此时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一人之生有限,那么千人、万人、万万人呢?只要人能够世世代代。永远的这样探索下去,终有穷尽天地之理的那一天。即使不能彻底穷尽,那也能无限的接近大道。你们道家修道,一个个都躲在屋里修心。或许你们真有通过修心而得道的一天,但即使得道也不过是你自己一人,于天下苍生何益?尔等生于天地之间,受天地万物供养。等成道之后,却不对供养尔等的天地万物作出回报,何其自私也!何其失德也!而朕所言之新仙学,每得天地之一理,必书而记之,公而用之。以其理制器,供给天下百姓之用。如是,一人于此中有所进益。这天下苍生皆得其利,皆可以借而近道也!此乃大公之举。昔老君得道,书成《道德五千文》,南华帝君(即庄子)得到,书成《南华真经》,皆传自悟之道也。于是天下求道之士,皆得其泽被。朕之新仙学,虽不敢与前贤比肩,也是追思先贤之意,与尔等自求解脱,惘顾苍生之举,只怕更加近道吧!”
    说到这里,李俨想起后世地文明发展,兴致大发:“若有一日,人人能知飞空之理。知长生之理。知千里传音,千里传像之理。知一日千里之理,知移山易河之理,知其理而能用之,岂非个个近仙,人间与仙境何异?”
    杜光庭只听得瞠目结舌,呐呐道:“这……这真的可能吗?新仙学真地能达到这一境界?”
    被套上新仙学名号的科技,岂止达到李俨口中所说?李俨心道自己还有所保留,没有说上天登月,深海畅游,核爆摧山毁岳,计算机自动操作,网络通信犹如对面交流等等东西呢。这些东西李俨在后世亲眼所见、亲身经历,自然信心十足:“那是当然。若真待新仙学发展起来,这些东西不过等闲事耳!”
    杜光庭半信半疑,也只好姑妄听之了。
    一旁的钟离权心中暗笑:“我们这位陛下可不是等闲之辈。那新仙学之神妙,只怕只有仙人才能彻悟出来,岂是你能够反驳倒的?”
    原来钟离权不去精心修炼,却来搞什么“新仙学”。杜光庭对此一直不以为然,总是劝他重视心性修为,不要为这些东西分心。只是科学研究对于真心喜欢的人来说,的确有着无穷的吸引力,钟离权也不肯放弃。不过他却没有李俨这样地能力,驳不倒杜光庭,只是心中却不服气,于是与他打了个赌,只要杜光庭能够驳倒新仙学的创始人李俨,钟离权就带着众人弃新仙学而去。
    杜光庭自信满满而来,满以为能说得李俨心向他心中的“正道”,却没想到反被李俨说得对自己的信念怀疑起来。
    钟离权心性爽直,很有些“老天真”的味道,这才闹出打赌之事。此时胜利,自然万分得意,在一边朝杜光庭挤眉弄眼不已。李俨不知就里,还道这钟老神仙哪儿出了什么毛病呢。一时也不便询问,心中纳闷不已。
    杜光庭心中对李俨所说虽然半信半疑,但李俨毕竟是皇帝,他要想整顿道教,离不开李俨的支持,于是口上不住赞同,表示自己认识不够,以此来逢迎李俨之意。
    李俨也知道他并未心服,不过他要的只是杜光庭这么一个牌子,杜光庭本人如何想法并不在意。毕竟朝廷的力量之大,并非区区一个道门能够抗衡地。只要杜光庭能为李俨达成目标,其本人如何想也就并不重要了。
    于是表面上君臣言谈甚欢。说到最后,李俨对其赐号“广成先生”。把他日后才会得到的封号给了他,同时授其授麟德殿文章应制,任命其为上都太清宫内供奉(由于蝴蝶效应地影响,原本黄巢进长安前就被郑畋推荐入朝廷得到此任命的杜光庭一直在野,并没有入朝),又新设一个临时职务叫“大唐天下总都道纲”,总理天下道教。命其次日入朝觐见。正式授封。
    于是杜光庭满意的告退而去。
    由于杜光庭与李俨的某些观点不同,李俨心中也有了新地打算。
    整顿道教。这个事情还是要有杜光庭来作的,但如何整顿却要由李俨自己来定。杜光庭身边当然也要掺些沙子,不能毫无监控。掺沙子的最好人选嘛,当然就是那些已经接受“新仙学”地道士们的弟子了。
    这些小道士们,年纪大地不过二三十岁,年纪小的还未成年。但是他们都已经在自己师傅身边被“新仙学”思想熏陶已久,早已经全盘接收了新仙学的思想。同时在新仙学上近乎无所不能的李俨。也成为他们心中天人一般的人物。他们地忠诚,不会有太大地问题。
    将这些人弄倒杜光庭一边,一方面可以尽量栽倒们整顿地时候加大新仙学地影响力,将那些可以接受新仙学思想的人拉过来。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唯心”一派的消极影响增大。同时还可以把那些不能接受新仙学的人作为包袱丢给杜光庭。
    恩,这样还不完全稳妥。万一杜光庭把这些人统一起来,那不就对自己构成威胁了?还要弄一个在道家威信很高、但又不是杜光庭一派的人物出来做他的副手,分薄他身边的力量。形成彼此牵制地局势。这样自己就无忧了。
    想到这里,李俨开始回忆道家有影响的著名人物。很快这个人就呼之欲出了:张天师一系。
    儒家孔门一系、道家张天师一系,可都是地位崇高,影响一直遍及中国的整个古代、近代的。尤其是张天师一系,后世电视里面那些捉鬼的道士不是自称茅山正宗,就是号称张天师多少代传人。可见其影响的深远。
    这么一个家族,在道家中地威信无疑很高。而他们历史的悠久,一直作为道教精神领袖的经历,也让他们不可能甘于屈居杜光庭之下。让他们出来跟杜光庭打对台,但给他们的权力又小于杜光庭,于是他们的行动不可能真正妨碍到杜光庭整顿道教的大局。而张天师一系对权力不如杜光庭的不甘,又会让他们不断跟杜光庭过不去,也会对杜光庭的行为形成掣肘。最妙的是,他们彼此间的权力斗争,都必须争取李俨地支持。这无形中增大了李俨对道教力量地控制力度。可谓一举数得!
    想出这个法子。李俨自己也不禁有些得意。当了这么多年皇帝,帝王心术的研究。总算有了一点成果了。于是他开口询问张天师一系地近状。
    钟离权心里可没那么多花花肠子,还以为李俨是真的关心这道门精神领袖近况,叹息一声,说道张天师一系虽然身为道门精神领袖,实际上对道门并没有太大的约束能力。尤其是最近的几任皇帝崇佛贬道,道门地位大跌,人情冷暖下,他们的情况颇不容乐观。
    李俨心中更喜。
    有些东西,失去了才显得尊贵。现在张天师一系地位下降,可还没到遗忘曾经的尊荣的地步,心中对权力的,只让更加强烈,只怕会咄咄逼人。杜光庭就算看在他们从前的威望和同是道门一脉的份上对之退让,也难以息事宁人。只要杜光庭还掌握道门最高权力一天,他跟张天师一系就必然势不两立。倒省了李俨不少挑拨离间的工夫。
    想到这里,李俨不由得微微一笑。不料目光微微一瞟,却见吕洞宾露出思索模样,似乎有所得的样子,心中一震:莫非自己的意图被吕洞宾看出来了?
    此时吕洞宾也发现了李俨的目光,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来。李俨顿时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他又想起吕洞宾此人武艺精深,颇有才干,心思慎密,又有大志,整天搞研究未免屈才。他又是很早就投靠自己的人,不如把他放出去,为自己办事,也顺便一展他心中抱负。
    于是开口道:“钟老神仙,朕向你要一个人,不知意下如何?”
    “何人?”
    “便是令徒吕道长。朕思张天师一系沦落,心有不忍,故欲请其入朝,一面为大唐祈福,一面也好封赏,助其重振。只是其地处江南西道饶州贵溪龙虎山(今江西贵溪),离行在远隔千里,又有黄巢贼寇作乱,道路不宁。吕道长武艺精熟,朕欲令其前往龙虎山,诏请当代天师前来,率队保护。钟老神仙可肯放人?”
    钟离权哈哈一笑:“此乃道门盛事,老道儿无不遵从。”
    李俨又道:“钟老神仙,朕观吕道长即负武艺,又有谋略,可堪大用。而吕道长又年轻力壮,不应拘束于一处。当前国事艰难,朕求贤若渴,钟老神仙可肯割爱,待吕道长请张天师回来之后,出山为朕效力?”
    钟离权狡黠一笑:“陛下这可为难老道儿了。劣徒一直以来在老道儿身边服侍,于新仙学一道,对老道儿助力甚大,暂时离开老道儿还可堪忍受,要是长此以往……这个……老道儿可就……”
    说这么多,还不是想要好处,李俨没好气道:“钟老神仙有话尽管直言,朕准了就是……”
    钟离权嘿嘿笑道:“既然陛下开了金口,老道儿就不客气了。陛下说曾经于梦中得授天书三卷,上卷名曰《物理》,讲述天地万物至理,中卷名曰《数学》,讲述术数运算之道,下卷名曰《化学》,讲述万物变化之道,乃是新仙学之无上宝典。老道儿一直十分向往。陛下也曾经答应默写出来。只是至今也不见踪影……老道儿不要别的,就要这三卷天书……”
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五章 活字印刷
    什么?
    李俨差点没从御书房的龙椅上跌落下来。WWw!
    默写出来?
    说得轻松!
    如果这三卷书本来就是存在,而且的确是自己梦中得天授的,默写出来不过费点时间罢了。但问题是这三卷书,压根就是当年李俨用后世的科技知识来指导众道士研究的时候,由于无法交代清楚自己知识的来源,所以忽悠他们说这些东西都是来自天授,根本就不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东西!
    没想到自己当年一时推脱的话语,竟然给自己惹来这么大的麻烦!
    李俨并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教育学家,让他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想起一点就说一点科学知识倒能够胜任,毕竟他穿越之后,拥有了非凡的记忆能力。但那些东西,都是不成系统的。要让他有条有理成系统的把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整理出来……那可是个大功臣!
    但现在他已经答应了钟离权。话已经说出了口,就不能反悔了。这可就为难了。心中暗自埋怨钟离权给自己出了这么个难题。
    其实他倒是错怪钟离权了。
    当年他曾经许诺在适当的时候把这三卷天书默写出来。后来却一直不见动静。钟离权心中暗自揣测,还以为他是因为天书珍贵,所以不愿流传出来。只是那天书的诱惑力实在惊人。钟离权根本就难以抵御,一直在想办法从李俨那里弄到手。反正李俨对他们于是发自真心地宽和,即使不愿,也不会对他们怎样。正好李俨要求他放吕洞宾出来做事,还答应了自己的一个要求,自然毫不犹豫的用上了。
    这时候他心里也在犯嘀咕,这天书之神秘、之珍贵。李俨究竟会不会因为答应了自己而同意交给自己呢?
    有了这样的顾虑,就难免表现出来。那患得患失的样子。配合上他那鹤发童颜的面貌,倒是颇有意思。
    也不过短短几息时间,李俨心中灵光一闪,已经有了主意:“钟老神仙,这天书可是仙人所授!其珍贵之处,完全称得上是天下无双!朕心里头实在舍不得……”
    说到这里他故意一顿,钟离权心中大叫不妙。顿时脸现沮丧之色。心里却有存有万一的希望,眼巴巴地望着李俨,就像一个渴求心爱玩具的顽童在向大人要求一般。
    李俨心中暗笑,故意吊足了对方地胃口,这才飞快说道:“不过虽然舍不得,天书却也对天下有大利。朕也不能这么自私,所以钟老神仙的要求,朕答应了!”这一句话故意说得含糊不清。尤其是最后一句,他故意说得这个“答应了”三个字听起来像是“不能答应了”。
    钟离权身后的吕洞宾眼中光芒一闪,显然听出了其中奥秘。
    只是求书心切的钟离权对此得失之心太重,硬是把后面一句话听成了“不能答应了”。其实不说后面一句话,但是从前面话语的意思中,他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偏偏他心急如焚想知道最后结果。前面的话竟然一句没听进去。
    只把他急得,那眼巴巴地模样,着实可怜。
    到这时候,李俨终于忍耐不住,狂笑起来,指点着钟离权道:“你个老道儿,朕就是那么吝啬的人吗?若是如此,当初又何必将天书中的东西传授出来?”
    钟离权这才恍然大悟,自嘲的也朗笑了起来。
    一时间御书房内充满笑声。
    等笑完,李俨又道:“默写天书出来。朕答应是答应了。不过……”
    不过?
    现在的钟离权最怕听到这句话了。
    话没说完,钟离权已经抢过话头:“没有不过了!陛下。没有不过了,千万不要再有不过了……”
    李俨摇摇头:“钟老神仙,你听朕把话说完嘛。朕的意思是说,这天书内容博大精深,朕也记述不全。只能尽量回忆了。所以默写出来的书有可能不全。这可不是朕敝帚自珍,舍不得传授啊。”
    钟离权讪讪道:“这个……老道儿不是这个意思……”
    “还有啊,这天书的内容,朕地记忆驳杂混乱,要想形成文字,必须要加以整理。这时间上可能要长一天,钟老神仙可不要着急。”
    “不着急不着急,陛下尽管慢慢写来便是。时间长点也无所谓,只要最后有书出来就成。”说到这里,钟离权望了望李俨,欲言又止道:“陛下,就这么说定了,您可不能失言啊!”
    李俨忍俊不禁:“老道儿,朕什么时候食言过?”又装出思索之状:“老神仙这么说,朕到真的想尝尝食言是什么滋味,好吃不?”
    钟离权顿时连连摆手:“不好吃不好吃!陛下还是不要尝试为好。嘿嘿,老道儿就等着陛下的书了!”说完连忙换了话题。
    李俨二人在这里逗趣,吕洞宾在后面听得忍不住直翻白眼。心中暗道:师傅啊师傅,亏你还被人叫做钟老神仙呢!瞧你这样子,哪有一点仙风道骨?真是……
    想到这里,吕洞宾连忙停止思索,将最后那句对师傅不敬的话扼杀在摇篮中。他对师傅,到底还是很尊敬的。
    逗趣了半响,李俨这才道:“钟老神仙,这次找你来,是有新的东西希望你们能研究出来。”
    “什么东西?”
    只见钟离权地眼睛“唰”的一声就亮了。看那明亮度,估计晚上可以不用点灯。直接找这老头照明就行。看样子新仙学研究机构能够节约不少经费了。
    庆幸庆幸。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突然变身财迷地李俨心中不怀好意的想着,口中一字一字道:“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
    老道儿刨根问底:“什么是活字印刷?难道说用来印刷的字是活的?这是什么仙术?”
    李俨哑然失笑:“所谓活字印刷,不是说用来印刷的字是活的,而是说,用可以自由拆卸的活动字模来印刷。”
    见钟离权还是不明白地样子,解释道:“如今印刷书籍,皆采用雕版。虽然这比用手抄写书籍快乐很多。也方便了许多。但书地每一页都需要单独雕刻成版,一部书如果页数多了地话。那么单单是其雕版,就需要刻很长时间,而且也要占据很大的地方。这部书印刷次数多还罢了,如果印刷次数少,甚至仅仅只印刷一次就不再重印,那雕版就闲置无用了。这是对资源、生产力地极大浪费。”
    经过李俨长时间的科学普及教育,钟离权等人已经习惯了李俨时时脱口而出的现代词汇。像“资源”、“生产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