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89红色攻略-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不管是陆勇还是丁阳,此时此刻都没有预料到,一直不久的将来将会在南疆战场让越军闻风丧胆却又不得不打心里佩服的突击队,就在那间小小的房间里诞生了。
这个时候,所有人,包括李路,都不知道,他们在一间小房子里三言两语就成立的短刀突击队,日后会发展成为一支闻名中外的特种部队!
七个光头站成一排,身上是清一色的没有任何标示的87式丛林迷彩服。大家手搭肩,摆出了后世足球队常用的照相姿势,露出洁白的牙齿,看着镜头。
“好!”
镜头把七个人微笑的瞬间定格下来,背景是一面鲜红的军旗,上面印着几个大大的字——短刀突击队。队伍中间那张年轻的脸庞赫然是李路,在他的左边是刘小光、龚令辉和麦光华,右边是黄观辉、赵荣军和牛二。
随同前指作战参谋前来的战地摄影师按照惯例,为短刀突击队拍下了一张留念照。也许,任务结束之后,照片上的一些人会永远成为了人们怀念的烈士,也许,照片上的所有人都安全地返回。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张照片成为了短刀突击队的第一张合影,也是唯一一张有短刀突击队初创所有成员在内的合影。
很多人都会奇怪,为什么他们都剃成了光头。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头部受伤的时候便于急救。
再说个小常识,如果你在街上看到的军人头发超过五厘米,那么他一定是在机关单位或者后勤单位服役,如果是短得不能再短几乎能看见发青的头皮的,那他一定是在最艰苦的野战步兵部队服役。
第17侦察大队全体人员在营房前的空地上列队,为出征的将士送行。
短刀突击队全副武装,在队伍前列队,在他们和大队伍之间摆着几张拼凑起来的桌子,上面覆盖着红布,上面放着八只大碗,里面装着的是从老乡家里买来的米酒。
现场没有任何的响声,偶尔边上的树林会飞出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远遁而去。战地摄像师默默地用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切。
陆勇大步走到队伍前,立正转体,和其他人一起面向短刀突击队,他扯开嗓子喊道:“都有了!敬礼!”
第17侦察大队四百多人齐齐向短刀突击队行军礼。
“短刀突击队!敬礼!”李路吼道。
短刀突击队刷地整齐还礼。
“礼毕!”
陆勇走到长台前,端起一碗酒,短刀突击队七个人同时端起面前的大碗酒。
“祝你们凯旋归来!”
陆勇仰起脖子喝光了碗里的烈酒。
短刀突击队齐齐仰脖灌下这碗壮行酒。
“哐当!”
几乎一个声音,八只大碗被重重地刷在地上,成了碎片,昭示着出征将士必胜的决心!
一碗壮行酒,已经成为侦察部队出战前的惯例,壮哉,伟哉!
“凯旋归来!凯旋归来!!凯旋归来!!!”
全大队的齐声高喊声中,李路一马当先,带着短刀突击队跳上军卡,军卡轰鸣着启动,驶出了营地,很快就消失在弯曲的山路上。
陆勇和其他战士们久久凝视着他们前进的方向,频频在心里祝福。此时,眺望着慢慢落下的夕阳,陆勇想起了早晨与李路的对话。
“我做了第二手准备,如果把握不是很大,可以执行第二套方案。”陆勇这样对李路说。
从他的语气可以听得出来,此时此刻,他把李路军中衙内的身份摆在了第一位。
李路没有丝毫犹豫地摇头,果断地说道:“一半的把握已经足够我去做任何事,而且,你的第二套方案无非是组织两批侦察分队,兵分两路进行渗透。大队长,说实话,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形势了。越军吃了我们很多亏,他们不会没有防备的。只有小规模的突击队渗透,才有更大的机会成功。”
陆勇并没有因为李路不客气的话语而有什么不满情绪,这段时间这个衙内已经用事实来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无论是理想还是实践,陆勇都觉得,自己这个南疆陆院的高材生都比不上。
但是,陆勇依然心存顾虑,根源依然是李路的身份。
他挑明了说道:“李路,我不知道你是哪位首长家的孩子,但是从高大队长那里我可以猜到,你家里有人当很大的官。我陆勇性子比较直,就坦白跟你说吧。不管你是谁家的孩子,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兵。但是我不能不顾虑到其他一些问题,如果你不幸受伤或者……我担心你的家人对第17侦察大队……”
李路明白陆勇的顾虑,他不是担心自己,而是担心如果自己不幸牺牲受伤什么的,家里的老爷子会迁怒于整支部队,这种情况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不是没有出现过。
“大队长,”李路淡淡地说道,“你说得没错,不管我是谁家孩子,穿了军装就是一个兵,所以你放心吧。”停顿了一会,他笑道,“再说,越军特工那几下子想要把我留在国外,还差得远呐!”
陆勇愣了一下,无奈地摇了摇头,继而和李路一起呵呵笑起来。
就这样,两个人冥冥中都下了赌注,陆勇相信李路,所以他赌李路能够安全地返回。李路相信自己,所以他不惜亲自率队出战,杀敌报国是其一,其二是为自己和老李家的未来搏上一搏!
注:上文以及下文所涉及的一切部队之番号驻地地名等等信息,都是创作所需要而杜撰出来的,大家伙也没必要费心思去寻找原型,呵呵。不过,步枪可以透露一点,所有的集团军番号都是有规律的,现在集团军的番号和驻地都公布了,大家闲来无事可以对照一下,看能不能找出本书集团军番号的命名规律?
第030章 泅渡、滑行
扫果屏属于扣林山余脉,这里属于老山战区,一直以来是各大军区侦察大队的主战场之一。
此时,天色已经完完全全地黑暗下来,丛林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偶尔动物之间的撕咬声打破了寂静,很快就又平息下去,丛林继而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
山顶,一堆普普通通的草丛中轻轻动了动,两侧的杂草慢慢地朝两边倒下,露出一个脑袋,脸上涂满了黑色的无名涂料,看不清楚脸庞,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雷达一般扫视着前方的环境。
月色下,山下的一条小河缓缓流淌着,频频闪动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反光。
良久,这个脑袋伸出双手,在空中打出了一个交替掩护前进的手语。
顿时,他周边的几堆杂草和灌木丛中传出了窸窸窣窣的声音,两道人影动作轻盈地顺着山坡而下,犹如两道鬼魅一般,穿行在丛林中。
紧接着,那个脑袋提起地上的步枪,紧随而下,他身后又立即跟上了两道身影。
忽然,最前面的两道人影停住了脚步,那个脑袋第一时间朝后打出了停止前进的手势,顿时后面的两道人影马上停止了脚步,就地趴下掩蔽起来。
淡淡的月色中,山下的小河边出现两个身影,看装束,他们属于越军步兵部队。他们挎着ak…47步枪,沿着河边不规则地行进着,时而停下脚步蹲下身子凝神静听,然而起身继续沿着河边行走。
“越军的巡逻兵,这几十年的战争还真不是白打的。”
那个脑袋心里暗道一句,不错,此人正是李路。借着淡淡的月色,他把那两名越军士兵的动作看得清清楚楚。之所以蹲下身子,是因为在夜晚,这样做可以利用微亮的天空作为背景,如果有人在山脊线或者地势较高的地方活动,马上就可以发现。
所以他才暗暗感叹越军几十年的战争没有白打,的确作战经验很丰富。
只是这里已经距离边境线有十公里,越军的警惕性依然如此之高,让李路不免觉得任务又艰巨了几分。
黄昏时分,李路率领短刀突击队选择了从扫果屏越过边境线。
一般来说,很少有人会选择在黄昏时分进行渗透,因为这个时候人的知觉是最敏锐的,精神也是最亢奋的。也很少有人选择在双方频繁交手的地方越境,因为这样意味着遇上敌人的几率增大了几分。
但是李路就这样选择了,在敌人没有想到的时间和地点开始渗透,出其不意的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于是,此时时间不过晚上九点,短刀突击队已经深入了敌纵深十公里。这一路,在李路的带领下专门寻找野兽的足迹行走,很好地避过了可能出现的各种陷阱和雷区。
只是,这样时间不免也耗费了不少。
那两个越军士兵渐行渐远,慢慢的就消失在黑暗中。
李路前面的两个人影正是突击手赵荣军和黄观辉,在队伍处于前进姿态的时候,他们扮演的是尖兵的角色。
赵荣军用稍带生涩的手语询问李路是否继续前进,李路打出一个稍安勿躁的手语,继续观察小河对岸的情况。
他回想刚才那两个越军士兵沿着河边行走的路线,稍稍皱眉之间便想通了,随即朝队伍最后的刘小光和龚令辉打出提高警惕的手语,然后悄无声息地潜行到赵荣军身边。
狙击小组一般都是存于队伍最后,担负的是远程火力支援和压制任务。
“你注意到他们的行进路线没有?”李路压着声音,几乎是和赵荣军脸贴脸地说话。
“河对岸埋有地雷。”赵荣军点了点头,简单扼要地说道。
他是短刀突击队里最沉默寡言的人,也是经验很丰富的侦察兵。平时聊天,或者突击队开小会,他都几乎不发言,除非李路点到名字。领导让干啥就干啥,从来不提建议,属于领导眼中典型的好兵。
从外表看,赵荣军最大的特色就是门牙有点暴。或许,这是他不轻易张嘴的原因?
李路说道:“可能河里也布置有陷阱。”
赵荣军一怔,随即马上觉得很有这可能,不免为排长大胆的判断感到佩服。想着,他就放下手里的八一杠,然后默不作声地开始解身上的装备。
李路一把抓住他的手,压着声音问道:“你干什么?”
赵荣军说道:“我泅渡过去看看情况。”
李路扯他的衣服一把,凑近了一字一顿地说:“谁让你去了?服从命令!下不为例!”
赵荣军愣住了,没想到会是这样,他以前执行渗透任务的时候,遇到这种不明情况,都是尖兵前出探出一条路来,这都不用下命令的。
谁都知道这样几乎等于用身体去探路,但是不这样能怎么办?
但是,显然李路不会用一个战士的性命去换一条安全的通道,至少现在还没到那个地步。
李路看了看赵荣军,决定忙里偷闲指点指点他,手指着小河,说道:“你看,河水上游一段和下游一段有什么区别?”
赵荣军重新端起了步枪,凝神观察了一会,说道:“上游水流比较急。”
李路点点头,说:“没错,这么急的水流,是很难布置陷阱的,所以,那里肯定是安全的。”说着,他看了眼赵荣军,“遇事多想想,别整天想着搞趟地雷那一套。”
赵荣军佩服不已,排长简简单单的就找到了安全的通道,这比他刚才要用身体去探路要好上太多太多!
后世中,每当李路看到南疆战事中,许多战士不得不用身体去趟雷区,用血肉之躯为部队生生开出一条进攻的通道,心里就非常的不是滋味。一方面为前辈们的献身精神而感动,一方面为国防军只能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清除地雷感到悲哀。
现在,当他面临同样的问题时,他其实没有太多的办法,后世那些先进的扫雷仪,现在的国防军装备库里压根就没有。他的办法,只能是沉重冷静再冷静,认真地观察分析每一处细节。
任何防御总会有漏洞的地方。
“小黑!”
李路低声换道,黄观辉迅速地向这边靠近,趴到了他身边。
把手一指小河上游最窄的地方,那里有一块凸起的大岩石,李路说道,“看见那块石头了吗,你从那里过河,按照我教你的方法搭建滑索。”
黄观辉紧了紧身上的缆绳,排长交代他一直背着这捆东西,现在有了用武之地。
此时,赵荣军拉住黄观辉,对李路说道:“排长,我去吧。”
李路知道赵荣军担心黄观辉这个新兵做不好,但是他却有自己的考虑,“不用,小黑水性最好,他可以的!”
除了水性,让黄观辉这个新兵多长些经验,是李路的目的之一。现在还好,一旦进入了敌纵深,那才是真正的战斗开始。
黄观辉冲李路感激地点点头,对赵荣军说道:“班副,放心吧,我能行!”
说完,就麻利地屈着身子沿着灌木丛朝山腰运动过去。
这时,李路向其他人打出手语,让大家做好准备掩护黄观辉。同时,他把八一杠据起来,瞄准了河对岸,随时准备压制有可能出现的越军。
只见黄观辉找到了一颗大树,迅速地接下缆绳打上了一个稳固的活结,然后动作快速却不失谨慎地慢慢朝山下潜行,很快就来到了河边。
这个时候,李路争取来的四天临战训练的作用凸显了出来。短短几天之内,李路按照每个人的分工,分别教授了他们相应的后世特种作战的技巧,虽然有点灌鸭子的嫌疑,但是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黄观辉的动作虽然还有些生疏,但是动作没有乱,有板有眼的。
在他把缆绳的一端系在树干上之后,火力支援手牛二默契地运动到了这里,一只手拽进了绳子,另一手擎着机枪瞄向了对岸。如果黄观辉在泅渡过程中遇险,可以第一时间把他拉上岸。
扫果屏下面的这条小河,从上面看,在地形地物的参照下显得小,但是走进一看,却是一条水流充沛宽度最少都在二十米以上的河流。过了这条河,就是连绵十几公里的较为平坦的丛林地带。
也就是说,只要过了这条河,短刀突击队就能在范围很广的丛林中游刃自如。
李路紧紧盯着黄观辉的动作,他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的。因为根据对河流两侧的地势判断,这条河的深度至少在两米以上,加上水流喘急,全副武装泅渡的难度很大。
他又一次想起了后世的便携式充气皮艇,卷起来就是野营蚊帐大小的东西,充足了气就是一条可以载两个人的皮艇。
要是有这种东西该多好啊!
想归想,终究要面对现实。黄观辉已经下了水,他把绳子的另一端绑在了自己的腰上,步枪大背在后面,缓缓地朝河里走去,突然间他消失在河面。
众人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焦急万分地死死盯着河面,牛二已经开始去拉缆绳。
忽然,河面上轻轻绽开一圈涟漪,一个脑袋露了出来,是黄观辉!
大家高高提起的心顿时落了下来,牛二重重舒出一口气,放松了绳子。
黄观辉慢慢地向河对岸游去,在水流的作用下,速度很慢,而且慢慢地朝下游偏移了一些。不过他似乎在刻意借助水流的助力,成一道斜线速度更快地向对岸靠近。
看到这一幕,李路不禁嘴角含笑,暗暗点了点头。这小子挺聪明的,知道借用水流的力量采取斜线的方式泅渡。要是只知道和水流对抗,不但速度会慢下来,而且还会过度地消耗自己的体力。
终于,黄观辉成功上了岸,但是他并没有马上起身,而是趴在河岸边上,停顿了一下子。
看到这,李路更加欣慰了——这小子是个可造之材!
第031章 成功渗透
黄观辉没有急着上岸,是因为之前李路提醒过他注意河滩,之前他也发现刚才那两个越军巡逻兵沿着河滩行进的路线是不规则的,显然是布置了陷阱。
月色下,他的双眼仔细地搜索着前面的一片河滩,果然,河水朝岸上潮退之间,他很快就发现了一枚露出一小点的——反坦克地雷!
越军傻13了吗,在这里埋设反坦克地雷!
黄观辉就要摸上去排掉它,反坦克地雷的压发重量非常大,就算一个人站在上面使劲踩,都不会爆炸,本来就是用来反坦克的,感受到足够的重量反坦克地雷的引信才会启动引爆。
突然之间,他脑中闪过了之前临战训练时,排长反反复复强调的一句话——特种作战是一项细腻的工程,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会影响到行动的成败!
这是李路第一次把特种作战的理念引入部队,短刀突击队六名成员,成为国防军第一批接受这种新型作战思想,并且将其投入实战的国防军军人。
反常即为妖!
排长的话在黄观辉耳中乍响,越军绝不会把反坦克地雷埋设在几乎没有坦克经过的河滩上,这其中一定有问题!
观察了一阵之后,黄观辉发现了异常——一根细细的线索就在他前方不到三米的地方出现,在月色下一下一下没有规律地闪动着极其细微的亮光。
顺着线索看去,一头向河岸上的树林延伸,一头连接在那枚反坦克地雷上。
果然有问题!
如果李路在场,他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带有报警功能的诡雷。只要试图排雷,就会触动报警装置,布置在树林里的可能是一颗反步兵拌发雷,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报警装置。
黄观辉虽然不清楚其中的缘由,但是他知道一点,那就是这枚反坦克地雷不能碰。
这个时候,他不知道整个短刀突击队看见他趴了几分钟都没动,在为他担心着。如果不是李路频频朝牛二打手语示意他静等,牛二就要拽动绳索了。
找准了路线避开那道细细的线索,黄观辉开始动了,他突然跃起,弯着腰用小碎步快速地朝岸边的树林移动,过程之中,后背上的八一杠已经端在手里,枪口指向了前方。
八一杠的防水性能非常出色,就算放在水里浸泡三天三夜,拿出来照样可以射击。这就是短刀突击队没有对武器作防水处理的原因。
牛二手里的绳索骤然被拉直,他急忙放开,很快,原本还漂浮在河面上的缆绳就被拉起来,绷得紧紧的。
细细看去,缆绳从扫果屏的山腰向对面的小山坡延伸,呈斜向下的样子,横跨过二十米宽的河流。
牛二手里捏着的缆绳传来一股力量,这是黄观辉发来的信号,他当下朝李路那个方向竖起一个大拇指!得到李路的回应之后,他就在附近寻找了一颗树干半蹲下来,成跪姿据枪姿态,瞄准了对岸。
短刀突击队其他人快速向滑索靠近,所有人都谨记自己的序列。
本来按照队伍的顺序,应该是赵荣军先过去,但是他被李路拦住了。李路要第一个过去,赵荣军喉咙动了动,终究没有说话。
李路把八一杠大背起来,解下武装带,暗暗使劲扯了扯,然后把武装带搭在绳索上,双手各抓住一头,就成了简易的滑行态势。
他目测了一下距离,黄观辉选择的这里山体陡峭,显然是为了适合滑行的地方。他心里有数,突然启动,人从山腰向下疾奔几步,身体就腾空而起,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人吊在绳索上快速地朝对岸滑去。
而他整个人和全身的武器装备的重量,都依靠一条武装带支持着!
绳索的斜度足够,李路滑行的速度非常快,转眼就顺利到达了对岸,接着他用力扯了扯绳索,给后面的队员传达出可以继续通过的意思!
在临战训练的时候,李路就考虑到克服河流峡谷等地形障碍的因素,专门利用时间教大家使用这种简易的滑行方法。从如何搭建滑索,到滑行的办法,很是练了一番。
苦于没有滑索装备,李路只能选择了韧度足够的牛皮武装带作为滑行的关键物品。经过多次测试,部队配发的牛皮武装带可以承受两百斤的重量。
但是测试归测试,实际使用过程中谁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所以他第一个进行滑行,心里打的无非是先以身试险一番。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令部下敬佩的指挥员,不单单是要足智多谋,以身作则的带头示范作用永远是最重要的一条之一!
因为这是部队,而不是其他地方!
其他人很快就滑行到了对岸,他们的动作虽然没有李路的那样流畅中带有潇洒,期间重量最大的牛二还在在半空中停住了,幸亏李路事先就考虑这一点,安排麦光华在他后面,麦光华狠狠地往牛二的屁股上狠狠地踹了一脚,总算有惊无险地安全通过。
最后一个通过的是龚令辉,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考虑到刘小光的85式狙击步枪不能碰水,其次呢,说来也巧,短刀突击队里水性最好的就是两个新兵,黄观辉和龚令辉,一个是在海边一个是在长江边长大的。
最后一个通过的人,要回收绳索,所以必须和第一个通过的一样,泅渡。
龚令辉的通过没有悬念,有了绳索作为牵引,牛二一个人就把他给从河的那边拽到了这边。这厮端得是力大无穷。
跨越了河流,就算是真正进入了敌纵深。
飞快地消除了痕迹,黑夜之中,短刀突击队就隐入了茫茫的丛林中去。这里刚刚发生了一起堪称这个时代精彩绝伦的渗透行动,所有的痕迹被仔细地消除掉,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没有与敌交手的渗透性的,才有资格称之为经典。
一个小时之后,越军巡逻兵再一次来到这里,他们检查了报警装置,完好无损,然后慢慢地沿着既定的路线继续巡逻而去。
他们不知道,就在一个小时前,有一支精悍的突击队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了他们自以为很严密的防线,进入了他们的核心纵深地带。
同样的夜晚,南疆前指,作战指挥中心里灯火通明,事实上,1979年以来,这里的灯火从来就没熄灭过。
近十年时间,后勤部门已经记不清更换过多少次照明设施。
作战参谋们脚步匆匆地来回往返,几个负责作图的资深参谋围在一张大桌子上低声地讨论着,技术参谋强打着精神照顾着电子仪器,勤务兵手里的暖水瓶就没放下过。
这个场景通常说明,正在进行着一场规模战役。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只是在为一支只有七个人的侦察小分队的去向紧张地工作。
“短刀突击队现在在什么位置?”
挂在墙壁上的一副大比例的战区地图前,站着一个中年军人,身上的军装旧得几乎看不出原来的色彩。此人正是首都军区南疆前指总指挥、第9集团军军长梁国栋。
老山轮战中,按照参战军区来设立前方指挥部。此时,正是首都军区第9军担任老山轮战的总体任务,所以,前方总指挥由该军军长担任。
面对军长的第三次发问,马上有一个参谋答道:“六个小时前,扫果屏汇报,短刀突击队在那里出现,但是具体位置不清楚。”
梁国栋大步走到大桌子前,扫视着上面的作战地图,脸色已经变得阴沉。
“擅自改变路线,这个突击队队长胆子也太大了!”
一名中年参谋用铅笔在桌子上重重一磕,带有怒气地说道。
梁国栋没有说话,看了一会地图,试图从中看出短刀突击队的位置,良久,他扭头问:“电台联络有消息吗?”
技术参谋马上站起来,回答:“已经尝试联络了十一次,没有回应!”
“搞什么飞机!”梁国栋终于蹦出一句。
他不能不生气,前指已经给短刀突击队划好了行动路线,前线的部队也做好了火力掩护他们渗透的准备,整个作战计划全部都做好了。不料,那个胆大包天的突击队指挥员居然执行了无线电静默,擅自改变了行动路线,而且还断了和前指的联系!
“去,查一下这个指挥员!重点是政治成分!”说这话的却不是梁国栋,而是第9军政委王肃。
“是!”
马上有作战参谋开始往第17侦察大队打电话。
梁国栋皱着眉头,对王肃说道:“老王,你怀疑这个指挥员有问题?”
王肃是典型的政工干部,老运动员了,那根线始终绷得紧紧的。他说道:“事情太反常,无线电静默还能理解,擅自改变行动路线问题就不简单了。”
梁国栋不再答话,走到电话机旁,“给我要陆勇!”
很快,电话就接到了第17侦察大队大队部,梁国栋开口就说道:“我是梁国栋!陆勇,短刀突击队指挥员是谁?”
只问了一句话,梁国栋就不再言语,而是认真地听着陆勇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来,慢慢的眉头就皱了起来,越来越近紧。
良久,梁国栋对着话筒说道:“你明天过来前指!”
撂下电话,梁国栋脸色的忧虑更深了几分,其中还夹带着些许无奈。
王肃察觉到搭档的变化,走过来沉声问道:“什么情况?”
梁国栋叹了口气,颇有些无奈地说,“指挥员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们恐怕会有问题了。”
第032章 A或B
清晨,一群小鸟扑扇着翅膀从远处的香蕉林里飞出,在空中转了几圈,然后再次隐入延绵好几公里的香蕉林里。
方圆望去,几座连绵起伏的小山之间,形成了较为平坦的山谷,从山谷往周边扩散的,是丘陵一般的田地。
上面都种满了香蕉树,香蕉林的尽头,隐约看到缕缕的炊烟升起。
香蕉林东北方向的山上,密林之中,李路正拿着望远镜观察着山下的这片颇为广阔的香蕉林,心里不免感慨,这香蕉林是热带植物没错,但是在这里能看到这样规模的人工种植园,还真是有点惊讶。
整个谷底笼罩在层层的轻雾之间,颇有点人间仙境的味道。
趴在他身边的,是观察手龚令辉,他背负着电台,兼着通信兵的职责。更远处稍高一些的一堆草里,是刘小光。李路发现这小子天生就是当狙击手的料,很敏锐的就找到了最适合的狙击阵位。
其他人呈拉大的倒v状,以李路为中心点分布在两侧,构成了看似简单但是能够在瞬间爆发出最强火力的战斗阵列。
一张小尺寸地图铺在两人前面,龚令辉手里捧着一个小本子,对照着地图,然后指着下面的香蕉林低声道:“排长,炮兵部队给我提供的大概方位就是这里。”
李路闻言放下望远镜,低头看地图,反复和龚令辉本子上记录的坐标参数对照,这才问道:“你确定是反炮兵侦察雷达的数据吗?”
龚令辉重重地点头,“确定,我和炮兵的人亲自核实过!”
李路点点头,不再说话,再次端起望远镜观察。
国防军炮兵部队装备反炮兵侦察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