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89红色攻略-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军特种部队有大量的实战经验,他们的兵员作战经验丰富,知道在什么样的作战环境中做出什么样的战术反应。对于此时埋伏在空地西侧的断墙之后的李路来说,虽然这一世他没有和美军特种部队交过手,但是清晰的后世记忆时刻提醒着他——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单兵装备的美军特种部队并不曾放松对兵员素质的要求。
美军特种部队是用高科技和金钱堆砌起来,这样的评价的不客观的。在飞行的直升机上狙击手能够准确命中行进中的汽车的引擎,摇摆中的快艇上能够对目标的马达进行准确射击,这些都要求士兵必须具备高超的战斗技能。
这一世,李路遭遇过的最难缠的无疑是安南的特工部队。和美军相反,他们的装备简陋,但是凭借着极强的意志和对丛林的熟悉,当时给短刀突击队添了不少麻烦。
但是话又说回来,美军特种部队依赖后方支援,这一点是存在的。往往一支几人小队深入某地执行任务,为之提供各种保障的是一个庞大而高效的支援系统。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甚至能够调遣航母战斗群的力量提供必要的支援,就更别说遍布全球的情报网络了。
这是美军的优势,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匹敌的优势。
李路要想虎口夺食,从美军特种部队里营救出老萨,他就必须首先让美军无法发挥他的优势。
于是,刚刚进入接应区域的美军特种部队指挥官突然发现,他的联络设备失效了。紧接着,所有的美军特种兵都发现,耳麦里传来的是持续的嗞嗞声,他们没有办法通过单兵电台接收上级的命令。而负责和指挥部、接应部队、空中机群进行联络的数据链终端,也失效了。
傻子都知道肯定出了问题,但是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几乎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子弹飘洒而来。猝不及防之下,倒下一片人。对方的精准让他们大吃一惊。
王朝阳放开全频段干扰器,操起ak…74加入了射击行列。他身边的李路刚刚一个短点射撂倒了一个机枪手,子弹打在他的脸面上,钻进了脑袋里,面目全非。美军特种部队指挥官刚刚喊了一句敌袭,就被一颗7。62毫米狙击步枪子弹干在了两眼之间,整个人向后栽倒,在到底之前就死透了。刘小光收起狙击步枪,快速地转换到备用阵地,继续猎杀目标。
海豹突击队的指挥官接替了整支联合特种部队的指挥权,在前任倒下的同时,他连滚带爬躲进了一面断墙之下,使劲儿地拍打着单兵电台,但是一点反应没有。弓着腰跑到他身边的通讯兵大声报告:“长官!我们联系不上接应部队!”话音刚落,一颗子弹就准确地打在了通讯兵的颈脖上。
“你留在这里!”
李路看见一个美军特种兵拽着一个身材高大的便装男子躲进了废墟里,当下冲身边的陈瑞吼了一句,打了一个手势,提着步枪,单手撑在断墙上,一个利索的翻越窜了出去。
“掩护队长!”
刘小光吼了一句。
对面的王胜摘下空弹夹倒了个个儿再次插上,供弹口相对用胶带缠在一起的两个弹夹提供了快速的换弹方式。他伸出手掌朝前一砍,林俊成跟狸猫一样窜了出去,行进中朝美军特种部队打出小扇面的扫射。王胜随即紧跟而上,借着无处不在的断墙残垣的掩护,射杀着那些没来得及躲进废墟的美军特种兵。
单对单的对抗,除了手中的武器,没有别的支援力量,很显然,对火力支援存在依赖感的美军特种部队抵挡不住军刀团的攻击,而且还是钻进了别人的伏击圈,遭到了突袭。
论战斗经验,从南疆战事、阿富汗中滚过来的军刀团不必他们少,而且单就当兵素养、小组战术来说,经过李路这个妖孽亲自训练的军刀团,远强于美军特种兵。
看到营救对象被拽进了废墟,正在用机枪猛烈开火的牛二放来机枪,飞快地把脚下的那具事先装好火箭弹的rpg…7火箭筒扛起来,瞄准了不足百米外的一块残墙就扣动了扳机!
40毫米火箭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在欲明未明的天色中分外的醒目。
“rpg!”
有人大喊一声,紧接着“轰”的一声,那片残墙被炸得石块飞散。躲在墙后的士兵被巨大的冲击波震得飞出去,骨头断裂口吐鲜血。附近的则被预制碎片给切割了身体,倒霉的被切了脖子,运气好一些的其他部位挨了一下,纷纷惨叫倒地。
美军特种部队几乎是一开始就被压着猛揍,没有半点还手之力。精心部署的军刀团根本没有留下任何射击死角,也根本不会给他们机会组织反击。到王胜带着林俊成从他们的侧后杀出来,其实结局已经注定了。除了单枪匹马冲进了西北侧的废墟,寻老萨而去,军刀团的其他人都不忙着突击,只是不断地转换射击位置,用持续密集的精准的射击收割着对方的生命。
几乎在这边战斗打响的时候,距离空地大约五公里的一栋建筑物天台上。雅科夫肩膀扛着sa…18“针式”单兵防空导弹,有些紧张地注视着东南方向的天空。赵荣军则手里端着一把ak…74,面无表情地扫视着四周的动静,不时把警惕的目光放在雅科夫身上。
并不是因为赵荣军的目光,所以雅科夫紧张——他知道,至少在用足够的行动表达自己对李路的忠诚之前,他是得不到军刀团任何成员百分百的信任的。这位年纪快四十岁的老牌克格勃之所以紧张,是因为他要凭借着手里的这具一次性的单兵对空导弹拖延一个直升机群!
老天,不得不说,这很刺激。
“来了!”赵荣军眉头突然皱了起来,低声说道。
雅科夫凝神一听,果然,轻微的引擎轰鸣声传来,他不由看了赵荣军一眼,这听觉非常的厉害。很快,刚刚爬上地平线的太阳右侧,出现了几个小黑点,慢慢地变大,速度越来越快。
雅科夫精神一振,走到更宽阔的地方,给导弹通上了电,瞄准飞快接近的直升机机群。
事实上,本来应该先到达的阿帕奇直升机群在途中遭到了残存的伊军高射炮部队的攻击,拖延了一些事情,还损失了两架飞机。于是,接应部队的黑鹰直升机群变成了首先进入巴格达空域的部队。
更糟糕的事情是在进入巴格达空域的时候出现的,接应部队的指挥官发现联系不上地面抓捕部队了。联系不上地面部队,他们就没有办法确定具体的接应位置,顿时就抓瞎了。
接应部队指挥官正在和指挥中心紧张地沟通着,忽然发现,机载通信系统也失灵了,好像遭到了强大的干扰。紧接着,他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一枚导弹拖着尾焰,从地面飞速朝他扑来。
美军空中接应部队的指挥机在空中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第240章 补枪
看最快更新
陈瑞目瞪口呆地看着王胜面无表情地一个在呻吟的美军特种兵补枪,转眼间,断续的枪声响起,军刀团的成员们快速地对躺在地上的每一具躯体进行了补枪。
刘小光背着狙击步枪,手里拿着一直马卡洛夫,走到陈瑞身边,朝他前面的一具尸体开了一枪,子弹打在脑门上,面目全非。拍了拍陈瑞的肩膀,刘小光说道:“准备撤了。”
那一边,牛二和孔二愣子架着留着浓密一字胡的中东男子,跟着李路走了出来。
李路扫了一眼现场,问道:“处理好了吗?”
“没问题了。”众人纷纷竖起大拇指,刘小光说道。
此时,刘志翔和林俊成分别开着一辆越野车从不远处的楼宇之间钻出来。
李路大手一挥:“撤!”
老萨被架着朝车子那边跑,他惊魂未定,完全不知道这群突然出现救了自己的蒙面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却觉得他们的语言很熟悉。还没有定神的他一时半会想不起这种语言叫做中文。
两辆越野车飞快地消失在现场,同时那边的赵荣军和雅科夫在打完了一发之后,飞快地离开那里。当时美军的接应部队机群飞临这里,看到的是一地的尸体。而不远处大量的共和国卫队部队正在疯狂地朝这边涌来。
不一会儿,支援的阿帕奇机群到达,把共和国卫队的部队阻隔在几个街区之外,随即得到命令的空中战斗机群疯狂地扑过来,又是一阵狂轰滥炸。接应部队的黑鹰直升机放下大量的士兵,在现场建立了防线,另有一些被要求和远远不够用的医护人员,把一地的尸体抬上直升机。机降部队的指挥官还不忘带着人分析了现场,看到到处都是苏制武器留下的痕迹,还有那残忍的补枪、割喉。和苏联特种部队交过手的指挥官脑中马上闪过了格鲁乌部队的身影……
事后,李路曾经认真地分析了美军抓捕老萨的整个行动计划。从确定位置制定行动方案,但执行方案的每一个细节,都咬合得非常的精密。特种部队、支援机群、接应部队、技术情报支援,形成一个系统犹如机器齿轮一般紧密咬合,每个接合处的延迟都没有超过五分钟。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倘若不是军刀团横插一杆子,先是凭借着军刀团和中情局的合作从尼克那里旁敲侧击获取情报,然后采取同归于尽一般的全频断干扰把美军特种部队和外界的联络切断,李路也不会那么顺利地在不损失一个人的情况下,救出老萨。
关键还是在于精准的设伏和战斗发起的突然性。
即便如此,事后李路还是很佩服美军的作战能力,在共和国卫队的围攻下,他们居然把现场清理得干干净净,别说尸体,就是枪械都没有留下,怎么来的怎么回去了。单单是这一点,华夏国防军想要在敌国首都做到这种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军刀团设立在巴格达市区中的最后一个安全点里,所有人员都进入了警戒位置,房间里只剩下李路和老萨。
老萨坐在椅子上气虚喘喘,然后四下打量一眼,这里的环境跟普通的巴格达市民的家差不多,也许根本就是那样的。随即,他双眼盯着正在慢条细理剪雪茄的李路的身上。
李路手里拿着一根剪好的雪茄走过来,双手递上,用略显生涩的阿拉伯语说道:“尊敬的总统先生,我想一支来自古巴的雪茄可以帮助您更快地恢复情绪。”
老萨有些吃惊,接过雪茄,却不接受李路的点火:“你是什么人?”
李路摘下头罩,微微一笑:“华夏人。”说着,再次把打火机打着递了过去。
老萨一万个疑问闪过,但还是就着火点燃了雪茄,抽了一口。不得不说,烟草味的确能给帮助人快速地安心宁神。
“总统先生,我希望在您的卫队找到您之前,能和您有一个单独相处交谈的机会,所以不得不把您带到这里来。”李路拉了一把椅子,坐在老萨前面,点了一根烟抽起来。
此时的李路,即便刚刚经过一次激烈而快速的战斗,即便是身处他国首都,也还有闲心去感叹——现在的老萨看上去真年轻,即使刚刚从阶下囚的状态转换过来,那不怒自威的气势还是很足的。
至于面对一国总统,李路倒是没有什么感觉。他出生红色世家,往来不白丁,单纯地比较,曾经参加过多次高层会议的他,并不觉得老萨比华夏的那些元老级将领有更多令人望而生畏的气势。
“谈话之前,我想强调一点,这是我与您私下里的交谈,我仅代表我自己。”李路指了指门外:“以及我的军团。”
“同时,您也看到了,我是来帮助您的。”李路说道。
老萨没有说话,只是在透过慢慢飘散的烟雾看着李路。
对于李路来说,他只需要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这就行了。
“总统先生,多国部队会在几个小时后投入地面作战部队,在失去了制空权、制电磁权以及后勤补给系统瘫痪的情况下,你的军队已经失去了取胜的希望。”看到老萨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李路继续说道:“或许你该早些接受联合国的决议,以求保存下更多的力量,日后东山再起。”
突然,老萨出口打断他的话:“如果你是来给我分析局势的,那么请你停下。你救了我,那么我不再追求你们潜入的企图,给你们时间离开我的国家,以此作为对你的酬谢。”
李路无声地笑了笑,身子往前倾了倾:“你知道为了营救你,我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吗?你知道我的军团潜入这里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你被美军暗杀或者活捉?你又知道不知道,为了做到这些,我动用了多大的力量冒了多大的危险吗?”
老萨的动作顿了顿,随即恢复正常,紧紧盯着李路。
李路慢慢地说道:“如果我说我在战前就知道多国部队要实施的各阶段作战计划的时间、目标和攻击力度,你相信吗?”
“你到底是什么人?”老萨再次提出这个问题。
李路微笑道:“我已经说过了,我是华夏人,但是我不代表任何国家或者组织,我只代表我自己和我的军团。你只要相信,我有能力做到很多事情,这便构成了我们合作的基础——因为我和你一样,仇恨美国佬。”
“合作?你要跟我谈合作?”老萨却有点失笑,这个玩笑开大了,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个毛头小伙子,居然要跟一个中东大国的强人总统谈合作,天方夜谭。
“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你承认这一点吗?”李路却毫不介意地问道。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老萨此时已经在考虑停战的问题了。他是有点傻,傻得试图用武力去抬高油价,但是他绝对不笨,眼睛也没瞎,这个时候还坚持“第二个越战”这个想法,那就是真的愚蠢到家了。
“不管你是否接受我的建议,你终究是要接受联合国的决议,以换取多国部队停火。只是越早接受就能多减少一分损失。”李路自顾说下去,“说到我们的合作,我想,有很多方面我们是可以深度合作的。比如,战后你需要重整军备,比如,你需要用石油换取大量的硬通货,再比如,你需要大力建设基础设施……”
老萨顿时明白了,这哪里是什么个人合作,完全是桌面下的国家贸易。想明白这一点,老萨的心放下了一半。李路披着个人名义的皮,代表的却是华夏。这对老萨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他个人以及他的政党对华夏一直都是很友好的,而他对与华夏的合作也感到愉快。毕竟之前两国有过不少合作的例子,比如军贸,比如援建工程。
摆摆手,李路说道:“总统先生,我必须再重申一次,我不代表任何国家和组织。”
老萨露出了一丝微笑:“当然,你只代表你自己和你的雇佣军团。”
……
和刘小光在同一个警戒位置的陈瑞忍不住低声问道:“为什么要补枪?”
刘小光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任务要求。”
陈瑞走了神,望着硝烟四起的巴格达城区,心里喃喃念道:这就是战争……
第241章 鸟枪换炮
看最快更新
手持老萨开具的特别通行证,朝西北,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接应下通过两伊边境,从伊朗取道巴基斯坦回国。差不多是多国部队100个小时地面战斗过去一半的时候,李路带着陈瑞回到了华夏。
而军刀团,则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路此番紧急赶到巴格达,除了营救老萨之外,也给军刀团下达了新的指示。首先,他明确了军刀团的指挥机构。刘小光是指挥官,赵荣军是副指挥官,这一点是情理之中的。
让大家不解的是,李路任命了雅科夫为军刀团的参谋长。虽然军刀团只是一支九人小队,但是大家都知道军刀团里李路心目中的地位。就目前而言,军刀团是李路在海外的一把利器,从长远看,军刀团就是李路未来的海外军团的核心骨干。
雅科夫这样一个叛国的克格勃当排位第三的参谋长,又如何不让大家意外呢。也仅仅是意外而已,李路这样做自然他的道理。
李路一直的用人原则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雅科夫做出了实际行动之后,他觉得可以信任他了。况且,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几乎遍布全球的克格勃关系网就不说了,他的才能也足够担任参谋长一职。关键是,李路目前没有更好的人选。
除了刘小光之外,老短刀都是绝好的行动型人才,但不是出色的参谋人才。而唯一有过正规指挥军官培训的王朝阳则资历太浅,其他几个新短刀就不用说了。
按下李路给军刀团新的指示不表,先说说李路个人和老萨签下的秘密协议。内容很笼统,也正因为笼统,才在日后曝光后引起了世界哗然。
大致概括起来,用这样一句话表述:帮助伊拉克战后重建,包括军队建设、基础建设、经济合作等等。
而他们口头达成的协议则具体得多:向伊拉克出售武器装备,派遣军事人员帮助培训、训练部队,允许李路的公司涉足伊拉克油气资源的开发……
李路直奔帝都,把这份密约交给了老爷子,然后在老爷子复杂的目光下回到了南港。
3月10日,“告别沙漠行动”开始,美军开始从波斯湾撤离54万军队。海湾战争结束。国防军高层在慢慢回味着刚刚过去的100个小时地面作战,各种国字头研究机构、智囊机构发了疯一般把整个海湾战争从头到尾地研究。
李路自不会去费那份心思,关于海湾战争中呈现出来的各种高技术打击手段,他已经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和媒介发表过自己的言论,而那些都被刚刚结束的海湾战争所验证。
如果说之前他所做的一切,已经极大地促动了国防军的改革以及现代化建设提前并且加快了速度,那么海湾战争则是以教科书的姿态出现在国防军将领面前。
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得加上一把力,才能把正在现代化高技术军队俱乐部门口张望的国防军踹进去。
首当其冲的,是陆军老大哥。
也是在3月10日这天,刚刚完成了新兵下连分配工作的701团,迎来了一群新的伙伴——猛士高机动车。
按照一个战斗班配备一辆的原则,每个连配备十三辆猛士车。连长车和指导员车以及两辆火力班车,其余为步兵班战斗车。火力班也是唯一一个配备了两辆车的班。营下面有三个步兵连和营部连,这么一算,一个步兵营就得装备40辆战斗车。
701团的人员和车辆管理也是和别的部队不一样。步兵连的猛士车全部由副营长兼任队长的汽车队负责日常的管理维护保养等等工作。训练的时候,营部按照各连的训练计划调配车辆。换句话说,平时车辆由汽车队说了算,训练或者作战,车辆由指挥员说了算。
这也就造成了各营汽车队变成了各自的宝贝疙瘩,车辆宝贝儿,人员也宝贝。在这个时代会开车的人比后世的博士生还稀有,就更别说还懂维修保养了。所以下连的时候,汽车队首先挑选,把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全给挑走了,马上就扔进了刚刚成立的培训班里,由厂家的技术人员开始加班加点地培训。
还有一个问题,按照标准的配备车辆数量,每个营都有40辆左右的猛士车。按照最低的要求,每辆车一个驾驶员,每5辆车一个专业维修保养员,汽车队就有了差不多50来号人。如果编制车辆增加,人员会更多。叫汽车排就有些不合适了。于是李路干脆给它叫成汽车队,级别要提高了,由副营长兼任队长。
就战斗车辆来说,701团现有的两个步兵营有**十辆猛士车,再加上团直属队,比如团直属侦搜队就有七八辆,701团一口气装备了100多辆猛士车。如果加上其他乘用车和后勤车辆,701团的汽车数量超过了200辆。这个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的步兵团。
而且,大多数车辆都是最近陆续入役的,而且,都是除了战斗车,其他车辆都是红汽出品!
光是买车就是一大笔军费,如果不是有特别建设拨款支撑着,701团省吃俭用十年半年也凑不出这笔钱来。
关键还不在这,大家都知道买车容易养车难。人员的培训以及从后勤单位调过来的专业技师就不说了,这两百多辆车的后勤是一个非常耗钱的东西。
就说专门为这些车服务的部门吧。参谋处有监督组,勤务处有技术组,团直属分队有统一的专门管理车辆的汽车连,另外还有补给连、维修连。这些都是专业性很强的分队,而且需要各种精密机械。还不是简单的维修机械——战斗车上面可是搭载着各种轻重武器的。
猛士车可以视为一个平台,基本型是步兵战斗车,一般只搭载了一挺7。62毫米通用机枪。这种型号的猛士车很像《黑鹰坠落》里的悍马车,车顶开了一个圆形舱口,士兵露出站在车里露出小半个身子用安装在车顶的机枪射击。这跟武装到牙齿的战术突击车是不同的,兼顾了载员功能。
另一种加强型则是装备给火力班,用威力更大的12。7毫米高平两用重机枪代替了7。62毫米通用机枪。这么一来,一个步兵连至少有两挺12。7毫米重机枪。
第三种则是火力支援型,敞篷了,载员舱被取消了,安装了一门82毫米无后坐力炮,副驾驶前装了一挺7。62毫米通用加强,车尾安装了一具35毫米榴弹发射器。这是火力超级恐怖的猛士车,如果不是暂时没有合适的,李路都想装上迫榴炮了。只能先用着。
火力支援型主要装备给营部连的火力排,是营属重火力。
另外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反装甲型,指挥通信型,侦察搜索型等变型车,这些都还在最后的测试阶段,暂时没有装备701团。
其实,就现在这个样子,已经是陆军中机动性最高的步兵团了。
车辆到位之后,李路马上召开了训练会议,并提出第一个要求,各连必须在上半年的训练结束之前完成驾驶技能80%的普及率——李大团长要求战斗部队每个兵都要会开车。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不惜把每月的燃油消耗量提高十几个百分点。
战斗力强悍的部队固然不是只用钱堆就能堆出来的,但是没有用钱堆,那是万万不能的。
训练会议中,李路提出的第二点就是协同问题。好装备要懂得怎么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效能。首先,李路重申了701团的建设目标——数字化快速反应部队。
干部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所谓快速反应部队不就是特种部队么,所以团长才按照特种部队的训练方式折腾701团的兵们。
但是,李路似乎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很清楚地表达了一个意思:“和特种部队相比,我们有直接介入正面战场的能力,与普通步兵部队相比,我们能够执行特种部队担负的任务。你们这些营连长要好好的研究一下部队的装备,为什么要给你装备这些东西。知道为什么三营迟迟没有落实编制吗,是因为装备跟不上。三营是我们的轻装甲营,将会装备国产的新型轮式装甲车。另外人员编制已经落实的团直属反装甲连也会装备以猛士车为平台的轻型反装甲导弹车。”
一番话说得干部们目瞪口呆,听上去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李路还留着话没说出来,如果他告诉大家,未来701团的建制内还会有直升机,恐怕大家会把下巴惊掉。
不久之后,想办法从陆航那里弄过来一点刚刚装备的uh…60“黑鹰”武装直升机(战斗型号,可不是历史上的民用型号s…70),就能把航空队给搭起来了。要等到完成黑鹰的国产化,恐怕没有红色防务的介入,哪得猴年马月去了。
对于701团,李路有自己的定位和考虑。未来爆发大规模战事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能够派上实际用场的,只有快速反应部队。而他脑子里的快速反应部队,绝对不是后世陆军宣称的那些装备了大量的轮式装甲车的步兵旅,那还不够快速。
如果非要找一个相似的对象加以形象的说明,那么,伞兵部队无疑是合适的。或者说,701团将会成为陆军中的伞兵部队——李路酝酿着大动作,谁他吗的规定701图不能和101大队那样全员学习跳伞技术?
在701团逐渐成形的现在,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第242章 关键问题
看最快更新
李路的前世记忆中有一个片段非常的深刻。
历史上的90年代,中国从老毛子那进口了su…27“侧卫”战斗机。先进战机入役,按理说应该提高了部队战斗力才对,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甚至在那一年的海峡危机中,让空军丢尽了脸面。
如果说曾经发生过su…27战机被自己的地面防空部队锁定并且差点击落这事,恐怕没几人相信。而在各种演练对抗中,su…27战机的表现甚至比不上j…7、j…8那些破烂。
那一年的危机,数十架su…27居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威慑力,想来也是可叹可悲。
原因不在su…27战机身上,而是在于,su…27太先进了,没有融入空军的作战体系中。最简单的一个问题——地面防空部队根本没有办法判别天上飞的是不是自己的战机。这里面涉及到敌我识别的问题——别小看这玩意儿,事实上先进如美军,也经常出现敌我识别失灵造成各种误伤事件。
从大的方面来看,就是su…27战机没有融入中国空军的作战体系中。而李路的701团所面临的的,正是这么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首先抛开敌我识别这个问题,一辆猛士战斗车代表一个作战单元,那么,如何把这些作战单元勾连起来,形成作战体系,把每一个单元都置于团指挥部的控制之下,十指捏成拳头,绝对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李路询问过红色防务的方秋媛,答复是他设想中的指挥控制系统还没有成形。李路也表示理解,毕竟数据链的研发不是那么简单。立足当前的条件,在渡过了开始艰难的阶段,不缺钱了,李路先把单兵电台配发到单兵,然后让给车辆都撞上了车载电台。
先用逐渐成熟的电台作为终端,合理分配了频道,把简易的指挥联络系统搭起来。即便如此,这种水平已经远超了国防军中的任何一支部队。
即便作为团长的李路,还不能过上通过显示屏就能实时掌握各个作战单元的具体位置,但是起码,某个步兵班开着猛士车出去执行任务,在车载大功率电台的有效范围之内,他可以越过中间的营连,直接对他们下达指示。
李路还特别重视电子战车的配备,利用勇士车作为平台的电子战车,相对于高富帅的美军,还显简陋,但是起码也有了多种干扰手段。
部队装备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