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五]青天侠义传by烟水晶-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哥哥!你竟然真的记得我!”
    白云生的小脸上是难以压抑的兴奋和开心,熟悉他的白家兄弟同时微微一愣。别人不知道,他们两个自然是十分清楚的。白云生虽然年纪小,但是天生就是一个鬼精灵。从他三岁起就会讨好大人,坑蒙拐骗,全靠演技,很少对人流露出真心。而刚才那个表情,白家兄弟似乎也很久没有在云生的脸上看到过了。
    白锦堂微微皱眉,再次慎重地看了展辉一眼,嘴角一勾,慢慢走了过去。
    “这位公子,跟犬子认识?”
    展辉抬起头,对上一双平静之中蕴含着深意的双眸,忍不住微微一怔。片刻之后,他才回过神,正色道:“一年前在金华白云观,有过一面之缘。”
    白锦堂微微一笑,看了白云生一眼,笑道:“莫非这位公子就是那个一直让你挂在嘴边的漂亮哥哥?”
    见白云生点头,白锦堂不禁微微一愣,也想起了一年前发生在金华的那件往事。
    原来,白云生因为自幼丧母,亲爹又是一个大忙人,家里没有长辈教导,从小就在白家称王称霸,时间久了,竟然养成了一个小霸王一样的脾气。白家是金华大家,来来往往的客人都知道这家里的大少爷是个混世魔王,小小年纪就厉害的很。
    白锦堂作为父亲,虽然事忙,却也惦记着儿子的教育问题。从他四五岁起,先生西席请了不知道多少,结果每一个都是不出三天就让白云生给气走了,一个都不例外。
    然而就在一年之前,白锦堂领着云生去白云观逛庙会,一个没看住,竟让这小子撒野跑了出去。小少爷一丢,全家人都要疯了。里里外外找了个底朝天,竟然也没把白云生找出来。
    后来,在全家人心急如焚的时候,白云生竟然自己跑出来了。无论白锦堂怎么问,他都不说自己去了哪里玩。但是,却一反平日里不讲道理的模样,主动跟爹爹赔礼,还说以后再也不乱跑惹父亲担忧心急了。
    儿子长到了六岁,白锦堂还没见过他这么懂事的时候,心里疑惑,便问云生这次在外面可是遇到了什么人。云生便告诉他,遇到了一个长得好看的哥哥,教导了他很多好话。
    白锦堂当时就心中一动,立刻派了人去寻找这个哥哥,却一直没找到。没想到,今天竟然在京城余家遇到了。
    其实在来余家之前,白锦堂已经将展昭的身份和万通镖局的情况调查的清清楚楚,自然知道面前这个年轻人是谁。不过,白锦堂端详了展辉几眼,却没有立刻指出对方的身份,而是故意笑道:“不知先生尊姓大名,白某想请你作犬子的西席先生,教导这个顽劣不堪的孽障。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第10章 。京城(7)倒V重复购买

西席先生?展昭诧异地看了白玉堂一眼;压低声音小声道:“你大哥要聘我二哥给云生当先生?你侄子也不小了;现在还没有开蒙读书吗?”
    白玉堂嘴角微抽,撇了撇嘴;答道:“他这个人就这样,看到好的就想往家里划拉,和该他碰个钉子;不然以为全天下的人都能拿钱买到手里呢。”
    展昭微愣;未等他再说什么;却听见余天曜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锦堂;我这个弟弟对付小孩子是有一套。不过;他还要留在京城备考;你这份好心,他怕是不能领受了!”
    “哦?”白锦堂微微一愣;再次仔细端详了展辉几眼。
    展辉白净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轻轻拍了拍云生的小脑袋,才抬头看了自家大哥一眼,道:“大哥,我带小璃回去了。”
    见大哥点头,展辉又看了白锦堂一眼,对着众人点了点头,抱起小侄女,慢条斯理地走了。
    白锦堂微微皱眉,面无表情,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展昭看了白玉堂一眼,之间后者嘴角微勾,颇为得意地道:“这展二哥真不愧是读书人,比起某些奸商,就是有身份。”
    展昭一愣,心道小白你也太不给你大哥面子了。果然,只见白锦堂平静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冷笑,目光中仿佛夜晚的烛火,忽明忽暗,不知道心中到底在打着什么主意。
    余天曜听到了白玉堂的话,也略微有些尴尬。虽然方才白锦堂的要求着实冒失了一些,但是自己这个二弟也实在太不给人面子,竟然都没理会白锦堂,直接就走了。
    想到这里,余天曜略一沉吟,微笑着看向白锦堂道:“想必锦堂你门路多,见识广,给云生寻一个好先生还是不难的。”
    白锦堂微微一怔,笑道:“余大哥你有所不知,我这个儿子,顽劣不堪,虽然我请了无数名师,却没有一个能扛住这小子三天的折腾。难得一年前他自己认识了方才的——”
    说到这里,白锦堂仿佛才反应过来一般,脸上掠过一阵惭愧的神色,“我方才以为他也是余大哥门下的先生,没想到竟然是令弟。是我唐突了,也是犬子没有缘分,此事就不要再提了。”
    说着,白锦堂拉着白云生就要走。而此时,白云生哇的一声又哭了起来。
    “你这个臭小子,这又是怎么了?!”白锦堂一怒,抬手就要揍儿子。
    余天曜怎么能让客人在自己家里打儿子,急忙抬手拦住,急道:“哎呀,你这又是何必!”
    看着白云生这样可爱的小孩挨打,余天曜只觉得心中不忍,急忙把云生拉到自己身边,小声哄道:“云生,你是真的喜欢我二弟,想跟着他一起读书吗?”
    云生眨着泪花,重重地点了点头。而且还一边抽噎着,一边把他怎么在一年前认识了展辉,展辉又是怎么教导他,爹爹知道以后又是怎么费尽力气寻找展辉的事情说了出来。
    听罢了云生的讲述,众人这才明白方才这父子两个的举动到底为何。余天曜思索了片刻,点了点头,“难得你小小年纪,如此执着。更难得你们两个竟有这样的缘分,一面之缘,竟然还能在他乡见面。既然这样,我就替二弟做主了。”
    说着,余天曜抬眼看向白锦堂道:“这样吧,我二弟需要备考,自然不能远离京城,到金华去给云生作西席。但是我看你父子一时半会儿也不会离开京城,若是不嫌麻烦的话,你每天差人将云生送来,让二弟给他指点指点学业,倒也不是难事。反正,他现在每天也要抽出两个时辰教导小女,。”
    “如此,多谢余大哥!”白锦堂立刻一口答应,白云生也立刻收了眼泪,还偷偷向自家老爹眨了眨眼睛。
    白玉堂眉头一皱,冷哼了一声。展昭一愣,低声道:“你哼什么?”
    白玉堂小声道:“这对贼父子,又开始算计人了。”
    “啊?”展昭微怔,有些听不懂白玉堂的话。
    白玉堂瞥了他一眼,只当自己没说。反正,白锦堂想算计谁,他是没那个本事拦得住的。只盼着展昭的哥哥能机灵一点,不要吃了这对父子的亏才好。
    展昭没看出来,包拯却是看出来了。他眯着眼睛,盯着白锦堂嘴角的微笑,心中微微一动,笑道:“不知白兄此番进京,会留多少时日呢?”
    白锦堂微微一笑,挑眉道:“现在还说不太准,生意上的事情已经打理得差不多了。但是现在有了犬子的事,再加上最近京城地界颇有些热闹,我打算看完了这些热闹再回金华也不算晚。”
    “哦?热闹?”包拯没想到白锦堂会这样答话,忍不住问道,“我昨天刚刚进京,并没有听说街面上有什么了不得的热闹。白兄不如说出来,让我也听听?”
    白锦堂转回身,认真地打量了包拯几眼,突然,英挺的眉毛轻轻抖动了几下,竟然诧异地道:“哎呀!你不提我还没注意!莫非,你就是那位传说中有着大神通的包大人?!”
    “大神通?”包拯心中诧异,忍不住看了一眼公孙策。
    公孙策也很吃惊,急道:“白兄刚才说的大神通是怎么回事?”
    白锦堂笑道:“这事在京城各地已经传了差不多有小半个月了,怎么,你们都没听说?”
    余天曜摇了摇头,道:“我和二弟也是刚刚进京,他们比我来得还晚,自然没听说过。锦堂,你还是快点给大家讲讲吧,你看,包兄弟和公孙兄弟都着急了。”
    “这事,说来也很奇怪。”白锦堂点了点头,淡淡地道,“我进京大概也有一个多月了。一开始根本没听说过这些新鲜事,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消息就好像雨后的竹笋,一下子就冒了出来,不到一天就传遍了京城。
    那消息是说,襄阳城出了一位日审阳夜断阴的青天大老爷,神通广大,能通鬼神。这位大老爷曾经查过皇宫里的闹鬼案,还曾经在襄阳断过一桩乌盆案,说是能让乌盆开口说话。靠着这手让死人说话的本事,这位青天大老爷伸冤无数,为万民敬仰。”
    “襄阳,乌盆案?”展昭诧异地看了看白玉堂,低声道,“这怎么听着像咱们查的那个案子呢?可是,这里面有鬼神什么事啊?”
    白玉堂皱了皱眉,答道:“怕是以讹传讹罢了。只是不知道,这些谣言是谁弄出来的?”
    “谣言?”白锦堂笑道,“即便是谣言,汴梁百姓可都是深信不疑呢。他们地处天子脚下,虽然生活太平,但是也难免受到达官贵人的欺压,很多人都有莫大冤情,等着青天大老爷上任替他们伸冤呢。”
    包拯听到这里,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你的意思是,这谣言中还提到了这位大老爷就要进京为官的话?”
    “不错!”白锦堂道,“传说这位大老爷不日就要进京,任开封府尹,替百姓伸冤做主。而且更有趣的是,这传说中不仅有这位大老爷的能耐本事,还有这大老爷不俗的相貌。我刚见到包兄的时候还没留意,现在仔细一想,那传说中的包大人,岂非正是脸似黑炭,心比青天。莫非,包兄你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包大人?”
    在场的人里面,除了白锦堂以外,所有人都有些吃惊。包拯与公孙策对视了一眼,最终却轻轻摇了摇头,笑道:“鬼神之说纯属无稽之谈,包某从不相信。这些传言,无非是糊弄那些愚夫愚妇,白兄心底清明,想必不会被这些谣言所蒙蔽。”
    白锦堂笑道:“我也是一个俗人,听说这等奇事,自然好奇。我可是一直等着这能审阳断阴的青天包大人,想要目睹他的风采呢。”
    包拯看着白锦堂脸上的笑容,心中却忍不住升起一抹忧虑之情。但见公孙策的脸上,也是一抹担忧。此时,二人心中都忍不住同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些谣言到底是谁操控的,而做这件事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送走了白锦堂这个不速之客,包策二人合计了一下,就把展白二人打发了出去,仔细打探这个据说已经传了半个多月的流言。
    听了二位大哥的吩咐,展白二人自然不敢怠慢。前脚白锦堂刚走,后脚他们就离了万通镖局。来到大街上一打听,果不其然,从酒肆茶楼,到贩夫走卒,随便那么一打听,可不就跟白锦堂说的一样?那些谣言竟是已经散布得满京城都是了!什么玉辰宫闹鬼,包大人进宫捉鬼,竟遇到鬼魂告状。什么襄阳城乌盆击鼓鸣冤,包大人审了乌盆,竟然破了一桩杀人藏尸于乌盆之中的离奇案件。
    这谣言三分真掺着七分假,听得展白二人一阵阵心惊。
    “这些瞎话到底是谁编的,有鼻子有眼,竟然跟真事儿一样!要不是我们两个亲身经历过那些事,怕是都要相信了!”
    听着展昭无奈的抱怨,白玉堂却轻轻眯起了眼睛,轻轻地道:“展小猫,这幕后之人,我已经猜出五成来了。”
    “哦?”展昭一怔,眨着眼睛盯住了白玉堂,“那你还不快跟我说!”
    白玉堂轻轻一笑,慢条斯理地给自己倒了杯茶,笑道:“这件事,总不会是我们做的。知道内情的,除了我们,就只剩下襄阳王,而襄阳王很可能已经把消息传给了宫里那位太后娘娘。展小猫,你说说,如果你是太后,你会不会散布这样的谣言?”
    展昭微微一愣,皱着眉思索了一阵,道:“若是我,这等秘辛,又是自己理亏,自然不希望让别人知道。这消息传出去,对她并没有任何好处。难道,是襄阳王?”
    白玉堂收敛了笑容,突然皱了皱眉,道:“我觉得,有五成是他,不过,还有五成,我就不知道是谁了?”
    “这怎么讲?”展昭一愣。
    白玉堂道:“展小猫,你回忆一下,那乌盆藏尸的事情,一共有几个人知道?”
    展昭微微一怔,眯着眼睛想了想,突然眉头一皱,“奇怪,真是奇怪。”
    “你也觉得古怪吧?”白玉堂笑道,“你我,包大哥,公孙大哥,我师父,再加上作案的赵大,他夫人李萍。这件事一共只有七个人知道。我们从隐逸村直接一路上京,包大人根本没有公开审理乌盆案。这些细节,外人怎么可能知道?”
    “莫非,是那时候——”展昭打量了一下白玉堂,惊道,“你当初救下李萍的时候,曾经跟几个黑衣人对打。当时你说,那些黑衣人被打死了两个,还有一个跑了。会不会就是他!”
    白玉堂仔细一想,却摇了摇头。
    “不是吗?”展昭疑道。
    白玉堂皱眉道:“当时我跟赶回去救人,在窗外听到黑衣人在审问赵大。听他们在不住逼问同伙的下落,显然他们并不知道那个同伙已经死了,而且被烧入了乌盆之中。既然他们也不知道,又怎么可能将这件事传出去呢?说不通啊。”
    听了白玉堂的话,展昭的眉头也皱了起来。的确如此,知道细节的七个人都不可能把事情外传。那唯一跑掉的黑衣人有对此事毫不知情。那么,这个知情的第八个人都低是谁呢?

☆、第10章 。京城(8)倒V重复购买

怎么想也想不通;展昭的心情很是郁闷。
    “小白;现在证明确有这样的谣言,坐在这里想谁在散布谣言也想不出个什么来。现在包大哥和公孙大哥又去了庞太师府;我们两个要干什么去呢?”
    看着展昭担忧的样子,白玉堂微微皱眉,道:“我们也去吧;还不知道这个庞太师到底是哪头的;我们跟去;也好保护他们两个。”
    二人商议已定;便动身前往太师府。
    然而这当口;包策二人已经先展白一步来了太师府。庞籍并没有让两人久候;听说是公孙策前来拜访,立刻便让人将他们让进了厅堂之中。
    公孙策也是第一次见庞籍;然而之前跟庞统认识了五年,从好友那里也听说过无数次这位庞太师的脾气秉性。公孙策知道,庞籍是一个性格严肃,不苟言笑的老人家。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与性格豁达,为人随和的八贤王互相看不顺眼吧?听说皇帝对这二位重臣都十分看重,在朝堂上这二位每有争执,旁人不敢劝说,都是皇帝亲自协调。
    但是要让公孙策说,就是他自己也会更加喜欢八贤王这样的性子,就不知道皇帝心里的想法是什么了。
    真正见到这位庞太师,公孙策忍不住心中暗惊。这位太师跟他的儿子可真不像是亲生父子。庞统是位儒将,虽然武艺高强,但是面貌却十分俊秀,没有多少武人粗鲁的模样。而这位庞太师虽然是文官,五官相貌却多了几分武人的英武之气,比起他的儿子来,气势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加上两条浓眉斜插入鬓,一双豹眼炯炯有神,狮鼻阔口,一部花白的络腮胡子,看上去竟然有几分凶恶。真不知道皇帝每天上朝看到他这样一张严肃的脸,心情会是如何?
    包拯有些不厚道地瞄着庞太师面沉似水的脸,心中暗暗腹诽。公孙策并不知道包拯在想什么,他恭恭敬敬地以小辈的身份给庞太师见了礼,先是客套地以庞统好友的名义道明了表面上的来意。
    庞籍很是客气,打量了公孙策片刻之后,竟然面露微笑,欣赏地道:“庞统每次写家信回来,都会在信中提起公孙公子。我每每好奇,我那个一向眼光极高的儿子何时会对一个朋友如此上心。今日一见,你果然没有令老夫失望。公孙公子风度翩翩,一表人才,我这个儿子的眼光不错。”
    公孙策一愣,他没想到庞统竟然会在家信中提起他,更没想到,庞太师竟然对他有这样好的印象。不管对方是不是在客套,起码,现在的气氛比来之前想象的要好上很多呀。
    想到这里,公孙策道:“太师谬赞了,我跟庞统不过是兴趣相投。他夸我,也多少不甚客观。”
    听了公孙策这话,庞籍竟然摆了摆手,笑道:“既然你跟庞统已然关系如此亲密,又何必太师太师地叫我,太过见外。这样吧,你就称我为伯父算了。”
    啊?这一次,公孙策算是彻底愣了。
    “伯父——”公孙策俊俏的脸上闪过一抹呆滞的神情,哪知道庞籍听了他这一声伯父,竟然笑得十分开怀。
    “哈哈!好孩子!伯父今天能见到你,真是非常开心啊!来来来,把这个拿上!”说着,庞太师翘着花白胡子,长着大嘴巴,瞪着豹子眼,竟然从身上解下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着人递给了公孙策。
    这是什么情况?
    包拯盯着那块玉,眉头狠狠地皱了起来。那是一块朱红色的玉麒麟,玉的成色上等,水头十足,一看就很值钱。更不要说那上乘的雕工,玉麒麟摇头摆尾的模样就好像是活过来一样,晃得包拯的眼睛都要花了。
    看这意思,眼前这个长相难看的太师对公孙策挺看重啊?包拯若有所思地盯着庞太师那双锐利的眼睛,心中若有所思。这情况包拯不是第一次见。想当初在襄阳,公孙大人还不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把家传玉佩给了包拯?
    那时候是一块鸳鸯,雄的在包拯身上,雌的还留在公孙策那里呢。自己得了公孙策一只鸳鸯,结果庞太师就要给公孙策一只麒麟?这老家伙,到底是什么意思?
    要是给小辈见面礼的话,是不是也应该有我一个啊?包拯眼巴巴地看着公孙策推辞那块玉佩,庞太师佯装不悦,公孙策最后几次推辞不下,只好收了。
    这情形,简直跟当初一模一样。只不过,缺了庞统这个重要角色在场。包拯忍不住想起了庞将军那张儒雅英俊的笑脸,嘴角一抽,忍不住皱眉看向了他老爹,心里愈发不爽。
    这个庞太师,无事献殷勤,肯定对阿策没安好心!
    这样想着,脸上自然就有些表情不悦。庞籍浸淫官场多年,自然看得出包拯心里不高兴。
    庞籍微微一笑,似乎是第一次正眼看向了包拯,不动声色地道:“这位包公子看上去倒是眼生,老夫这几日听下人们说,京城里流传着一个传说。听说有个黑脸的包大人,日审阳夜断阴,能让乌盆开口说话。不知道,这说的是不是眼前这位包公子呢?”
    包拯心中微微一动,急忙答道:“太师说的这个传闻我也听过,不过包拯并没有本事让乌盆说话。那乌盆,不过是我在襄阳时查过的一桩案子,而且,此案并没有对外公开,当地百姓都不知情。包拯也不知道为何这桩案子竟然会在京城传开,竟然还穿得如此夸张。”
    “哦?”庞太师微微一怔,深深地看了包拯一眼,冷笑道,“包拯,我听闻,你去襄阳,是奉了皇上的圣旨。不知为何,老夫身为当朝太师,却对此事毫不知情?”
    庞太师的话让公孙策心下一急,心道,庞太师不可能不知道包拯是八贤王派去襄阳的。他现在提起这个话题,莫非是想要故意把话题引到八贤王的身上?听口风,他似乎对八贤王背着他给皇帝引荐包拯这个钦差感到十分不满啊。
    公孙策心道,包拯啊包拯,你要是聪明的话,一定要小心应对。现在八贤王不在京城,能不能见到皇上,可要全凭眼前这位太师爷了。
    与公孙策不同,包拯却气定神闲地喝了口茶,笑道:“太师明鉴,皇上派我去襄阳查访的是一桩宫廷秘辛。这件事到目前为止,知道的都是皇亲国戚。包拯无意被卷入此事,也是十分惶恐啊。”
    那意思,庞太师,不是皇上不信任你,而是这件事没办法跟你一个外人说。
    “皇亲国戚?”庞籍皱了皱眉,一张大脸上流露出一抹不悦的神情。
    包拯不明就里,公孙策却不轻不重地吓了一跳。因为他比包拯了解庞家的事,也知道很多包拯不知道的情况。他十分后悔,来的太匆忙,没有跟这块包黑炭先通个气。
    原来,如果从名义上来说,这位庞太师还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皇亲国戚。但是知道内情的人却从不敢在太师面前提及这位皇亲国戚的身份。可以说在庞太师府的这些主子里,除了那位不知深浅的二公子以外,再没有第二个人把这个皇亲的身份当回事了。
    事情是这样的。当初皇帝刚刚登基,为了充实后宫,在满朝文武家的闺秀之中选了两位小姐为妃。这里面就有庞太师的独生女儿。庞家的这位小姐当时已经年方十八岁,娇生惯养,太师一直舍不得她出嫁,养在闺中十分疼爱。
    对于选妃一事,庞太师还是很乐见其成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一直疼爱妹妹的庞统却对此事非常抵触。抵触归抵触,毕竟婚姻大事要父母做主。太师乐意嫁女儿,庞统再不乐意也没有说话的资格。
    至于皇帝那边,选妃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国事。一后二妃的人选是太后和八贤王共同选定的,皇上也没有办法反对。总之最后册封庞小蝶为贵妃的旨意直接送到了庞家,庞小蝶拜别父母被接进了皇宫。
    看着女儿进了宫,庞太师虽然舍不得,但是也算是安心了。可惜好景不长,庞小蝶进宫做贵妃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生了一场急病,就这么死了。这下子庞籍这个国丈还没当热乎呢,女儿就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其能不伤心?
    如今被包拯阴错阳差地说起什么皇亲国戚的话,让庞太师想起了这桩伤心事。公孙策忍不住捏了一把汗,心道,看来庞太师这条路走不通了。
    果然,包拯话音刚落,庞太师刚才还含笑的脸上,立刻笼上了一层阴霾。
    包拯不知道,他刚刚闯了一个大祸。此时,在皇宫之中,那位他素未谋面的对手,此时也心绪重重,眉头深锁。
    刘太后端坐在仁寿宫主殿之中,屏退了左右服侍的宫女内侍,只留下了一个心腹大总管郭槐,两个人一个坐着,一个站着,正在秘密商讨着什么。
    “京城之中谣言四起,都说那个包拯能审问鬼神。”刘娥秀眉微皱,语气中满含着忧虑之情,“不知道这到底是真是假。”
    听到主子口吻担忧,郭槐急忙答道:“太后娘娘不必忧心。且不说这些谣言都是些空穴来风,就算是真的又如何?现在八王爷不在京中,他的门路都被我们堵死了。就算他能穿梭阴阳,见不到皇上,一切也都是枉然。”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刘娥微微皱眉,“那襄阳王家的小子跟哀家说,那个包拯在襄阳闹得天翻地覆,把襄阳王府都闹的鸡犬不宁。他此时回到京城,肯定要兴风作浪。”
    说到这里,太后的手竟然紧紧握住了御座的扶手,轻轻颤抖了几分,“而且你派到外面的那些探子不是说,这次包拯带了一个女人进京。那女人不过四十多岁的年纪,听上去很像那个人。郭槐,你说,她会不会就是当年的——”
    “太后!”郭槐顾不得忌讳,竟然打断了刘娥的话,“太后,那个女人当初已经烧死了,知道那件事的人也全部都不在了。包拯的确带回来一个女人,但是绝对不可能是已经死了的人!”
    刘娥微微点了点头,心下略微有些安定。不过片刻之后,又再次皱眉道:“话虽如此,但是总觉得不踏实。”
    郭槐脸色一冷,幽幽地道:“若是太后不放心,不如——”
    郭槐做了一个手势,刘娥微微皱眉,叹道:“毕竟是一条性命,当初那女人死于意外,我心里就一直不安。现在,怎么能再枉杀无辜。”
    “太后,那包拯受了八贤王的主使,为了打压太后,夺取朝堂上的权利,肯定会使用毒计。他此时弄这么个女人进京,又在外面散布那样骇人听闻的谣言,一定是想要装神弄鬼,故弄玄虚。这样看来,那女人跟包拯勾结,实属罪大恶极,并非无辜之人。一个糟糠妇人虽然不足为虑,但万一让她跟那个包拯见到了皇上,离间了您跟皇上之间的母子之情。再让她放出谣言,污蔑了皇上和太后您的名声,岂不是得不偿失?”
    “你的意思是——”刘娥的眉头皱得更紧,手也抖得更厉害了,“难道,只有这个办法了吗?”
    郭槐急道:“太后,您要早做定夺。毕竟,拦着那个包拯跟皇帝不见面,也只是拖延之法。恐怕,那包拯也不会这么干等着。他万一见到了皇上,我们再做什么,就被动了。”
    听了郭槐的话,刘太后很久都没有答话。很久以后,当郭槐的双脚都感到有些麻木的时候,刘太后终于轻轻叹了口气。

☆、第10章 。京城(9)倒V重复购买

包拯一句话得罪了庞太师;还没来得及道明来意;庞太师就端起了茶杯。大眼皮一耷拉,看都不再看包拯一眼了。
    端茶就是送客;公孙策一看大事不好,急忙打圆场道:“伯父,我今天来拜访您;是有一件事要求您。”
    庞太师微微一挑眉;公孙策说的是我;不是我们。没带上这个不顺眼的包拯;庞太师表示很满意;于是他捻起胡子笑道:“哦?你有什么事;说吧。”
    公孙策不敢怠慢,急忙陪着笑道:“伯父;您听说过玉辰宫闹鬼的事吗?”
    庞籍微微一笑,哼了一声,“嗯,听说过,不就是包大人去襄阳前查的那个案子吗?”
    “伯父您明鉴。”公孙策笑道,“其实包拯当时并没有把那个案子查清楚。外面谣传有鬼魂告状,也不是真的。不过,这里面的确涉及到了很重要的秘辛。”
    说着,公孙策站了起来,来到了庞籍身边,凑近这位庞太师的耳边,压低声音跟他咬了几句耳朵。
    庞籍脸上的表情从若无其事突然变得略显凝重,听完了公孙策的话,他忍不住眉头一皱,“公孙贤侄,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公孙策郑重地道:“太师,我不敢骗你,更不敢拿皇上的事开玩笑。”
    庞籍微微皱起眉头,单手在茶杯上轻轻敲了几下。锐利的目光慢慢扫过公孙策和包拯的脸,良久之后,庞籍的眉头微微一松,道:“公孙贤侄啊。”
    “在。”
    “嗯。”庞籍微微一笑,道,“过午皇上会邀我进宫,商谈两个月后太后大寿庆典的筹备事宜。我听说你在襄阳的时候经常帮你爹办这些事,你跟我一起去吧。”
    公孙策心中大喜,忍不住瞄了包拯一眼。庞籍淡淡一笑,也瞥了包拯一眼,笑道:“正好,我还缺一个抬轿的轿夫。”
    听了庞籍的话,包拯微微一愣。公孙策看到了他的呆样子,忍不住扑哧一笑,淡淡地道:“不错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