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七步成湿-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浊笆背R煌瞥┝模呦嗷バ郎投苑讲呕
  可惜人有才华,决不代表品行高尚。
  此事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汉朝律法明确规定杀人者偿命,只是后来乱世成了一纸空文。曹操重整律法,更在变法之后规定这些罪行若过于严重,将株连九族。变法其实大多参照秦时商鞅颁布法令,只是并非那般严酷。但类似偷盗者不问缘由杀无赦,儿女不孝者杀无赦等明文规定,更在半年内杀了作案的千人,更株连家族近万人,一时还是人人自危。
  曹植知晓时,袁氏公子已将妇人抢回家中,欲行不轨之礼。曹植当下命人将袁杰与其手下一并抓来,择日问斩。再将如今已是寡妇的女子送回家中,与她些许财物,并询问她是否愿意再出嫁。
  一个农妇带着孩子在这个乱世想要活下去,实在太难了。哪怕她将来再嫁,也难保夫家不会看轻她。但侍卫带来曹植的这一句话,却大大安了她的心。因为一旦她愿意,曹植安排,夫家必要看在曹家面上,哪怕不能对她好,也不会欺侮她。
  事至如此,仿佛已大快人心。
  却并非如此。
  翌日问斩居然被袁氏高官拦下,甚至其人大呼冤枉。待官员审理,又有大多目击者说,那日是袁杰公子出门撞到了那妇人,妇人诬赖袁杰轻薄。袁杰与那女子争执之后,有一男子大骂袁杰伤风败俗,以此勒索赔偿。袁杰侍卫失手之下推了一把男子,却不小心将人推倒在地,使其一命呜呼。
  官员无法,命人将妇人带回来与他对峙。但吏使归来后,只告知女妇人与小孩皆已悬梁自尽,看起来大约是畏罪。
  满城哗然。
  作者有话要说:待修,被我娘说下线了… …先放着,可能明天晚上修改神马的。。。
  待修的是其中关于邺城那一段,所以我修改之后没必要看~明天还会更新=,=,不会因为修改神马的伪更哈


☆、78晋江晋江

  此事发时;曹植并未监督行刑。因即将过年,他还在走访几乎农家,如今大雪倾城,也不知外城百姓在年前可有饱暖困难。待他晚间归去;县尉因事出有变已将袁杰释放。
  门下掾史则再次查案,他询问诸多目击的百姓,再命令史前去验尸。而令史归来后,道妇人与小孩颈间绳索勒痕并无任何蹊跷,乃是自尽。门下掾史踟躇不能断案,县丞却擅自将此案定为袁杰无罪,并将他放了。
  曹植听闻两人这般上报;怒极反笑起来。两人见曹植笑了起来,只以为将曹植好友袁杰释放是对的;也俱是舒了一口气。
  然而下一刻,他们却听得曹植猛然一掌拍在案几之上,发出“嘭”地一声,震地两人也很是怔愣。
  两人将目光从曹植那双手上移,对上曹植森冷如冰的双眼,迅速垂下头,浑身都颤了颤。
  县尉心中暗自发苦,因为这件事本是县丞所为,他只是不曾阻止被牵连而已。
  县丞心中更是委屈。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之所以这般做,本就是为了讨好曹植。毕竟曹植这些年以文采见长于外,而袁杰又是曹植好友,甚至曹植还在兴起时写过一首诗夸赞袁杰。而以曹植年纪来看,也不过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公子。此事既然峰回路转,甚至连百姓都看不透真相究竟是什么,想来曹植也会释放袁杰的。
  那么由着他们来做这个出头鸟,曹植也能保主名声,不是更高兴了么?
  怎知事与愿违呢?
  两人心中无奈,曹植略一思索便能明白,他勾了勾嘴角露出一个冷笑。然后他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凝视他们。
  一时殿内唯有死寂,他们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以及愈来愈快的心跳声。
  很多时候一个人面无表情不说话,便是最难捉摸的。曹植见他们脸色越来越难看了,终于开了口缓缓道:“是谁做主将袁杰放了?”
  袁杰自然已被袁氏要回去了,现在恐怕已在家中入睡了。县丞浑身颤抖,一时间只能战战兢兢道:“是在、在下……”
  曹植又凝视他许久,淡道:“你下去罢。”
  县丞浑身一颤。他满面惨白,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曹植已不管他了,侍卫也将他“请”了下去。
  曹植连看都没看一眼,问县尉道:“那些更改了供词的百姓,你都放他们回去了?”
  县尉拭了拭额角,赔笑道:“在下觉得他们有些问题,是以都拿下了。”
  曹植又道:“令史呢?”
  县尉小心抬首。他瞧着曹植面无表情的模样,轻声道:“大、大概还在家中……”
  他瞥了县尉一眼,见他满面惨白,便嗤笑一声:“派人去看着他,其余也不用管了。”
  “是……”
  “命人去审问那些更改供词的百姓,顺便去他们家中看看。再去找个令史,去好好验尸。”他听得曹植这般说,“此事若是做好了,是将功折罪;做不好,你也不必回来了。”
  县尉头皮一紧。
  他忙躬身行了个大礼,转身出门。
  屋外风雪袭人,寒风萧瑟。
  翌日,曹植迎来了一个人。
  ——崔琰。
  曹操离去前说过一句,还请魏郡诸将好生管着曹植,免得他做事太过出格。这句话虽是一句客套话,毕竟曹操已将邺县权权交由曹植,岂容他人指手画脚,但曹操毕竟这般吩咐,他们也要尽心尽力照看曹植。
  崔琰骤闻此事,只觉一派荒唐,心中也十分恼怒。见曹植如今还是按兵不动,便以为当真是他命人放了袁杰,急忙赶来劝诫于他。
  曹植也知道他的来意,便命人上了茶,待崔琰说完大堆礼义廉耻,才恭敬道:“崔大人请用茶。”
  崔琰顿了顿。他慢条斯理饮了口茶,缓缓道:“难道县令当真要无视那袁杰如此作奸犯科,令无辜之人枉死,反而叫恶人逍遥法外?”
  曹植不答,反问道:“崔大人可有办法?”
  崔琰微皱了眉。他凝视着曹植,似乎觉得曹植的态度有些奇怪,不禁道:“此事依在下看来,本是那袁氏族人不甘长子袁杰就此被斩,便买通了百姓与令史做伪证。那么,只要证实这些是伪证,真相自能水落石出。”
  曹植微笑了起来:“是,曹植也已令县尉前去探查一番。”
  崔琰眼中这才有了一些惊讶。
  他抬眼去看曹植,见曹植面上还是无懈可击的温雅微笑,心中不由有些疑虑。
  崔琰对曹植其实并不熟悉。毕竟曹植年幼时太过低调,唯一能出名在外的便是他宽厚的性格,以及年幼能文。但是年幼能文,并不代表着这些文是好文,也善作文。直至后来曹冲去世,他们才开始关注这位一直被忽略的四公子。
  然哪怕曹植被广为人知起来,哪怕曹植文采非凡,他也并不打算改变他的立场。
  ——拥护曹丕为世子。
  他们这类士族大夫,心中最为根深蒂固的除了汉家天下,便是长幼有序这一思想。是以哪怕曹操看中曹植在文学之上的建树,也无法改变他们的思想。
  哪怕他的侄女已为曹植之妻。
  但在今日看来,曹植仿佛与他所知晓的又有些不同。崔琰凝视着他,眉头皱的愈发深了。
  曹植目不闪烁与他对视,面上依然是微笑,“大人莫忧,此事不久便可真相大白。”
  崔琰见他眼中坦然,心中微安。他颔首道:“县令明白,在下也便心安了。”
  曹植微笑愈深。
  他起身对崔琰行了个礼,笑道:“多谢伯父教诲,曹植定谨记心中。”
  崔琰饮茶的动作顿了顿。
  他今日来,名为劝诫,实已有斥责之嫌。而曹植已命人如他所言处事,那么他的斥责简直就是师出无名,莫名其妙。
  但如若他是站在长辈角度,则又是不同。而事实上除了归宁时,曹植唤过他一声伯父,从来是尊称他为璀大人的。
  崔琰想明白了关键,便豁然起身,复杂难辩地对着曹植行了一礼:“四公子通达,在下惭愧。”
  曹植避开这一礼,将他扶起身道:“伯父可想念豫儿?不如曹植命人将他抱出来罢。”
  崔琰闻之,眸中忽有隐约悲恸。
  因为他的侄女早年丧父丧母,他看着可怜,便养在自己膝下。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已被他当作亲生女儿看待。本以为是为她寻了门好姻缘,却不想她甚至来不及享福,便因难产而香消玉殒。
  他叹了口气:“也好……在下,还未见过小公子。”
  两日后,门下掾史查得推翻先前供词者俱是收受袁家贿赂,而另一名令史验尸后发现尸体并非
  曹植最终下令将此事主谋俱是斩首,没收袁氏财物,将袁氏其余家人充为流民耕田种地。还有一众受贿、作伪证的百姓,俱抓入牢中关押一年,同时没收受贿财物、罚其入田间劳作耕种。然后罢免县丞,任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文士。然后命文书起草,上报曹操。
  曹操闻之,面上并无任何异常。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于是孙权率军七万至濡须,与曹操对峙。
  春季来临,便代表着最为繁忙的农耕也来临了。
  曹植这些日子除了处理政事,再加巡查百姓耕种。这本是县令必做之事,是以他也不打算如走访时般瞒着身份。甚至有的时候,他也会挽袖,向百姓学习耕种之法。而百姓瞧见曹操之子竟亲自下地耕种,也愈发勤劳起来。
  闲暇时期,曹植便揣摩天下地貌局势图。
  如今张鲁与钟繇据守巴西,与刘备持续战三月有余。双方互有攻守,却皆未伤及根本,却到底还是作为守城方的张鲁与钟繇更胜一筹。
  只是……为何是巴西呢?
  郭嘉瞧着西川地势地貌,心中忽然有了一种想法。尚未等他抓住这一丝灵感,他收到了曹植的来信。
  曹植在信中言,如今荆州兵马空虚,倘若钟繇、张鲁进攻荆州,岂不就能拿下荆州了么。
  郭嘉豁然醒悟!
  他猛然起身,去寻找曹操,对曹操道:“如今张鲁、钟繇等人守巴西而拒刘备,然刘备本意乃是拿下西川。如此,一旦他绕路而行,无法保证成都安危。”
  他说完这一句话不久,西川传来一个消息。
  ——诸葛亮在前不久做了一个出乎众人意料的决定。他们放弃进攻巴东,转道直取成都。
  措手不及,真正的措手不及!
  钟繇、张鲁知晓时,已是三日后了。他们当下领轻骑追赶,却在德阳之处被埋伏在此的张飞、赵云等人所劫杀,甚至两万轻骑,大半死在大石陷阱之下!
  钟繇、张鲁大败。
  后续精兵尚未赶来,而刘备的三万大军已绕过德阳,直临成都。
  刘璋如今的身体已越来越不好了。但他瞧见大军兵临城下,鲜见的,面上没有丝毫慌乱。他镇定地下令封城,镇定地下令亲卫兵将他的妻儿,自密道之中送出去。
  如今的成都还剩下一万兵马。只要他关闭城门,便可拒刘备于大门之外,然后,他必会被追赶而来的钟繇与张鲁余兵击杀。
  他大可高枕无忧。
  然而当真如此么?
  便在这一个夜里,成都守城将领大开了城门,将刘备迎入成都。刘备并不杀刘璋,反而将他囚禁起来,号令成都一万兵马,一同抗曹。
  不久,钟繇、张鲁退离成都,退守绵竹。
  作者有话要说:次奥!!!!!!!后天考试了!!!!曹小植好PR保佑你娘一定要考上前三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不然我让你一辈子都吃不到肉!!!!!


☆、79晋江晋江

  建安十八年春二月;刘备几乎是以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取益州,囚禁刘璋。然后以刘璋兵符调刘循一万兵马,劫杀钟繇与张鲁。
  刘璋已是末路。
  他回首大殿高座,一时万念俱灰;便**于屋中。
  刘备悚然大惊!
  此前他将荆州六万兵马带入西川,半年多来,死伤者已有过半,是以他与诸葛亮的本意是效仿曹操,挟持刘璋以令益州大将共同抗曹。然而刘璋从容赴死,显然出乎了他们意料。更何况**如此大的动静,整个成都百姓都已知晓;根本瞒不下刘璋死讯。
  先前刘璋惧怕钟繇等人乘机袭取益州,命长子刘循驻兵北方雒城。刘璋死了;他的旧部却还有一半不曾归顺。现在这一批人已各自领兵逃离成都,投奔驻守雒城的刘璋长子刘循。
  一旦刘循投奔曹操……
  益州本有近七、八万兵马,在他们攻打之下,大约损失近三万,而南防驻军一万,则刘备能动用的兵马纵然加上他们自己的,也不过六万。若刘循领兵投靠曹操,则张鲁等凭空增加一万兵马,在数量上又压过了他们。
  刘备最终听从法正与诸葛亮谏言,决定乘着张鲁等休养之际,击杀刘循于雒城。
  然关羽领兵方至雒城,却听闻刘循已于半日前弃雒城,领万余兵马投奔钟繇。关羽紧追不舍,却对上了前来接应的钟繇,战而败,退守雒城。
  益州风云变化,不过半月时间。曹植知晓时,邺城百姓已做好了农耕,播完了稻子。
  这是个重农抑商的时代,男人们耕地种田,女人们缫丝织布。农业、手工业、畜牧业正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行业,是重中之重。
  曹植觉得这个时代农业的特色,是农作物种类并不多,土地广阔然而利用率不高,耕种工具并不发达,更因战乱缺乏壮丁导致耕种百姓也不够等等。
  有关土地广阔而利用率不高,与耕种百姓不足的问题,在如今乱世似乎并无什么解决办法。曹植想到的是改进耕作工具,以及寻找尚未被人发现的农作物品种。
  事实上,曹植的脑中时常会想到许多如今没有的东西,譬如味精,酱油,各种水果。然而他想到的这些东西,却始终想不起来它们如何制造,或者何时何地被发现。他从前也并不同卞氏说,直至此时,才命人广为寻找这些能想到的东西,看看是否已有百姓开始吃用。
  这在短期内也是难以实现的,曹植便将大多东西画了出来,以文字写明他所知晓的性状,命县中百余人前往各地、尤其是江东地区寻找后,才将目光放到工具上。
  曹植在走访中曾发现,妇女们织丝布用的是一种五十根经线五十蹑的织绫机。这种织布机十分笨重,妇人们织布时,通常要累得满身流汗,一匹布至少要两个月方能织成,效率之低令人叹息。
  曹植便独辟工匠部,在邺城外围腾出了一大间院子,以高俸请来一些能工巧匠,改造这种织布机。
  而待到播完了种,邺城接连大雨,田间积水过多。但水位与沟渠相平而无法放水,导致尚未长出的稻谷就这般涝死,百姓又要重新播种不说,更有些因留种不足,十分头疼。
  如此,曹植又命人请来几位在农具中颇有心得的工匠,改造田间灌水、排水系统。
  曹植首先想到的是水车,以水力转动轮子,带动灌水与排水。但他对此仅有浅薄的印象,便循着记忆画了外表看来差不多的图纸,将之交由工匠们。
  只是这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曹植忙完这些,才收到郭嘉的来信。
  郭嘉在信中首先说的,是他的近况。他的身体至今都还不算健康,行军久了总要犯些毛病。索性自从赤壁之后,曹操对于疫病总有莫名敬畏,要求华佗随行,也能照拂他一二。
  所以,不必担忧。
  曹植心中微暖,便继续看下去。信中并未提太多东西,郭嘉只说了一句,如子建所料刘备袭取成都,刘璋**而亡。
  曹植顿了顿。
  刘备、孙权、曹操三分天下,他的记忆早已告诉于他。但历史在小范畴内决不是一尘不变的,甚至曹植一度认为也许上一次钟繇张鲁便能击杀刘备,令他尽早退出历史舞台。
  怎知依旧走到这一地步。
  若刘备死了,他可以明显地确定自己改变了历史。然刘备依然占领西川,那么曹植究竟是否改变过历史,抑或如今与他所知的历史是否有出入?而如今曹操、刘备、孙权的三方鼎立,与历史上的三方鼎立,可曾有所不同?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作为曹植,是否是那个历史上的曹植。
  曹植略皱了皱眉。
  这一想法只在他脑中飞逝而过,便了无痕迹。
  因为他如今已有了想要携手之人,有了坚定做下去的事,有了不得不走的路。这条路一旦停下来,不是到了终点,便是再也走不动。
  他早已被自己逼上了这条路,再别无选择。
  他拂去心下茫然,继续看信。信中接下来说的,是他们行军近况,郭嘉却也并未细说,只说大约不多久后,主公便要引军归。而他,也自然是要跟着归来。
  曹植定定看了一会,才缓缓扬起一个微笑。
  事实上曹植与郭嘉之间,一直都是亦师亦友,如今郭嘉接受了他的感情,却也难免觉得有些尴尬。是以此次曹操出征孙权,其实也给了他们缓冲的机会,适应忽然改变的关系。
  先从只言片语开始,改变对话间细微的习惯,再衍生开去,改变既定的相处模式……总有一日,在潜移默化间他们便能愈加亲密。虽然似乎有些无趣,但曹植可以觉察出他与郭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甚至十分享受。
  想来郭嘉亦是如此。
  而这半年缓冲时间,也令他们找到了适合的方法。待曹操归来,也定能自然相处。
  曹植笑意越深——他很期待。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军进军濡须口,攻破孙权长江以西营地,掳获都督公孙阳,于是孙权亲自领兵七万与他们隔江相抗。
  如今周瑜虽已逝去,然鲁肃亦是不可小觑。曹操见孙权军队伍严整,进退自如,指挥得当,无懈可击,遂有退兵之心。也恰在此事,孙权写信与曹操说:雨水即将来到,丞相应当尽快退兵才是。何况丞相一日不死,我一日不得安宁,何必着急。
  曹操见信,哈哈大笑起来。他将信交给曹丕与曹彰,淡道:“论才智谋略,你们实在不及孙仲谋啊!”
  曹丕与曹彰闻之,表情俱是一僵。曹彰面上尤有不服,但曹丕已俯身垂首恭敬道:“是,儿定会好生随先生学习。”
  曹操看了他一眼,略略颔首:“你们若能再长进一些,为父也能放心了。”语罢,也不再管这个两个儿子,转而询问众谋士道:“孙权所言即是啊,再打下去,我军并无任何胜算。只是孤若退兵北还,恐怕他权转头就要抄略此地百姓了!”
  众人闻之,皆皱眉深思起来。
  他们虽有十五万兵马,然而水军训练却依然不够,打下去也不过耗费兵马粮草。然放弃罢,曹操所言更有可能发生。毕竟此地距离江东中心的建业太近,一旦他们北还,孙权倾军而出便可收复此地。
  曹操道:“诸位可有见解?”
  众人小声议论开来,不时有谋士说出一些办法,却皆被曹操否认。
  曹丕躬身道:“儿以为,父亲可以令这些百姓北迁。”
  孙权既然会收复这些失地百姓,那么命令百姓北迁入曹操境内,留给孙权收复这些失地,意义不也就没那么大了么。
  曹操闻之只道:“诸位认为子桓建议如何?”
  有人附和,有人不语。
  郭嘉首先表示反对道:“在下以为,不可。”
  曹丕微不可觉地皱眉。
  但他面上却并无不悦,甚至侧头凝视这位曹营之中不可或缺的谋士,眼中神态近似求教。
  曹操见状心中满意,然后他才对郭嘉道:“哦?为何呢?”
  郭嘉谏言道:“百姓最重观念便是安居乐业。除非家乡战火连天,迫不得已方愿远迁。而大多远迁之人,待老去故去后,也希望后人将骨灰带回家乡安息。而今此地战火不曾蔓延,长江不曾泛滥,没有半点天灾**。主公若颁布法令令他们离去,恐怕是将这些百姓逼离庐江,反去南方。届时,主公北防空虚,不可谓不忧。”
  庐江之地虽然属于孙权,但这些地方富庶,战火不及,百姓大多安居乐业。是以这些百姓可谓是隔开了他们,是曹操在北方的屏障。
  曹操眉头皱的愈深了。
  他凝视着郭嘉,缓缓道:“那依你所言,不正是完全没有对策了?”
  郭嘉思索片刻,敛眸一笑:“昔日主公攻荆州时,十万百姓跟随刘备南迁。在下以为,主公若能行尧舜之功,则天下百姓尽能归心,主公也不必担忧谁人扰民。”
  曹操闻之,心下大悦。
  众人见状,也纷纷言当将改革推进至此。众人散去后,曹丕垂首恭恭敬敬同郭嘉请教,无人可知他眼中思绪何等诡谲。
  不久,曹操上禀天子,仿照古制将全国的十四州合并为九州。此番改制,废除司隶校尉部与凉、幽、并、交四州;将司隶所领分入雍、冀、豫三州;并凉州入雍州;并幽、并二州入冀州;又废交州将所领分入荆、益二州。
  同时,再度申令九州依照他所颁布的律法改革,只是孙权、刘备并不承认曹操集权,并不在江东、西川之地实施变法,也唯有曹操所在的北方,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强。
  夏四月,曹操归邺。
  他归来那一日,曹植命众人研究的水车,有了极大进展。
  作者有话要说:好久没更,嗯,考完试后玩了2天,然后在看《齐民要术》找一点资料。
  文到这里,似乎应该写个番外的,但是我一向不喜欢写番外,于是就在作者有话说里说吧,囧。
  啦啦啦亲说,“郭嘉方面怎么一点提示都没有??原来他不是还以为他们二人之间只是曹同学的单方面小小少年心思么,怎么他突然领悟了此中真意,而且竟然又如此直白清晰地回应了?!!”
  我写的时候呢,有关郭嘉转变,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赤壁之后——攻打马超前。他明白曹植对他的感情,而他也是有点喜欢曹植的。只是这种喜欢不深,也就是知道你一辈子好就罢了。所以他对曹植宽容,在曹植走错方向的时候会提醒他。
  第二是曹总宣布曹植即将成亲—曹植成亲。他发现自己原来比想象的再要喜欢曹植一点。但曹植既然要成亲了,那么事到如今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所以他衷心祝福曹植,也对杨修说“只要想,一定能忍住”。
  第三是荀彧、崔氏分别出事——曹植告白。首先是荀彧的事,哪怕昔日曹操对荀彧那么看重,对左右说“荀彧,吾之子房也”,今日也能对荀彧弃之如敝屐。所以郭嘉也会想,那么他呢?将来若他与曹操方向相左,与曹植目标相左,曹操会怎样对他,曹植会怎么对他;然后是崔氏死了。人活在世上,总会有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突然死了。郭嘉也算是死过一回的人了,明白死其实是太容易的事。他日若他莫名死去,又会不会后悔今日的退缩呢?
  既然曹植终于勇敢同他告白一次,那么循着本心接受也无所谓。
  以上,就是第三卷郭嘉的转变。本文写到建安25年也就是220年曹操死后就差不多完结了,现在是213年。
  这个结局是2丕cp被出局后想到的,一直很想写,唉,还要好久的赶脚。。。我果然对于字数的预感很不精准… …。。。
  被BB鄙视好久了,要开个新坑… …BB说要风云,写个升级流爽文。不过以我的龟速,实在是堪忧啊跪地


☆、80晋江晋江

  曹操归邺前;天子下诏刘循为益州牧,令刘备将益州归还刘循,刘备不允。
  曹操近日心情愈发不悦。
  事实上他们虽然攻破濡须口,除了击杀孙权几千士兵却并无任何胜利。江东依然是孙权的江东,百姓依然在孙权管辖之下。是以曹操的此番归来;本无昔日喜悦傲然。又听得刘备如此动作;更是心下不虞。
  他便命钟繇与张鲁退守葭萌;以防刘备。
  待曹操归邺;第一件事便是将曹植唤来;询问他对于这个位置;感想如何。
  曹植执令期间诸事,曹操其实知道得巨细无遗。此前曹植重新规划了邺城,规定了特定街道为物品交易之处;又在外城一些废墟之地重建房屋,收容流民,将收容的流民编入户籍,令其耕地换取粮食等一系列措施,令邺城外城比他离去时,倒是繁荣规整了些许。
  但这些都是他在变法之中提及的,并非曹植自己所想。曹操更想知道的,是独属于曹植的想法。
  曹植便说了一些考察时的所见所闻,以及有关寻找储备粮食,改进农具、织布机之流的想法,曹操听罢淡道:“你认为这些工具很重要?”
  曹植思索片刻道:“儿以为,父亲已在大方面上规定了邺城将来发展,那么儿要做的,便是处理好父亲所忽略的细节,使父亲没有后顾之忧。”
  曹操颔首道:“嗯,你说的不错。”
  曹植继续道:“而今困扰父亲的难题,莫过于如何击破西川、江东,一统天下。然而要统一天下,莫过于父亲军中良将辈出,兵马强大,粮草充足。而改进工具,则能更快耕种
  曹操道:“想法不错,”
  曹植躬身道:“昨日晚间,工匠马均已改进了水车。相信不久便能再简化之,用于田间各处。”
  曹植出门后,习惯性地去邺城街中逛上一圈。自他规定了交易区域,又将一些犯错之人囚禁五日上缴不少钱财后,商贩不敢再犯,皆与此地摆摊。又令人每日打扫这一片区域,因而看起来颇为繁荣整洁。
  他例行询问了一些商贩,便听得身后有人唤道:“子建。”
  曹植心下猛然一动,豁然回首,便瞧见商贩前微笑的那一个人。
  半年有余不见,郭嘉看起来除了稍稍瘦了些许,面色却是不错。曹植贪婪打量他片刻,才稳了稳心神,走到他身边去。
  三日前他们归来,曹植前去迎接,却并未见到郭嘉。彼时他安奈下心中急切,谦恭、耐心应对父亲,处理县中杂务,与二哥三哥饮酒闲聊……也不去寻找郭嘉。毕竟今时不同往日,他们之间明面上往来决不能太过密切。只要他再隐忍些许时日,自然无人能有闲话。
  却不知原来思念席卷蔓延之后,心中的渴望早已深入骨髓。
  曹植眼眸微深,自然而然走到郭嘉身边,相互行过礼,并肩而行。然后,藏于袖中之手,紧握了郭嘉的。曹植的手掌干燥,应对他的手掌,微有些凉。郭嘉怔了怔,很快反握过去。
  此刻街中皆是百姓,他们走在其中,没有任何违和。
  他们分开半年有余,相互之间却没有丝毫陌生。也许甚至是这半年的缓冲,使得曹植面对郭嘉反而没有了赧然与尴尬,而是自然而然的爱慕,与将他放在对等地位相处的从容。
  再不是学生与先生,再不是后辈对长辈。
  郭嘉自然也是知晓的。他什么也不说,只与曹植一齐自街道人群中,缓缓穿行而过。
  ——像是穿过整整一条生命之路。
  只是生命总归是长久的,而这一条街却太短了。一离开了这一条街,曹植便放开手,对上郭嘉的眼微笑道:“近日邺城,风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