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末日避难之家园作者:阿苔-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那时这里的房价,凭老子挣的工资一辈子不吃不喝都买不起。谁想到现在就成了这样,可见世事难料。”有人跟着感叹。

  他们一路走了几个东海边的城市,每一个都是满目疮痍,废墟遍地的模样。高楼大厦们经过几轮海啸的侵袭,海水腐蚀了它们的建筑体,有些还在地震中倒下,成了一堆堆钢筋混凝土垃圾,完全不能住人。游击小分队的人觉得国家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把东海城市清理过来。

  用望远镜远眺远处的海,他们看见的是海水污黑一片,上面漂着不少垃圾。听说别的国家因为海啸死了大批人,看情况海水里不止有垃圾,还有大量尸体。要自我净化这片同时受到核污染的大海,大自然需要更漫长的时间。

  幸亏华国这片土地幅员辽阔,有广阔的内陆地带可供人们生存,而且国家大力推广温室种植,解决了人们吃饭的问题。等国家修复好全国的电网,重新把核电站运行起来,到时候能源危机也能大大地缓解了。

  只是经过这一次惨痛的大灾难,大家对以后的生存和发展,都有了与过去不一样的想法。

  _

  等早餐做好了之后,每人一个面饼子,就着一缸午餐肉杂锅狼吞虎咽,之后再打一缸红薯粉条杂锅,吸溜吸溜地吃着。

  邵文柏摇醒了年越,对他说:“吃完早餐再睡,肚子饱暖了睡得更好一点。”

  年越打着磕欠点点头,接过邵文柏拿来的早餐埋头大吃。他现在不仅睡眠增多,连食量都增多。邵文柏怕年越冷着,把身上的大衣脱下给他披着,又拿了湿毛巾给他擦脸,等年越吃完早餐,拿漱口水给他洗洗口腔。

  大家吃完早餐后,站岗的站岗,休息的休息,更多的人是抓紧时间练功。这会儿给阴风吹过一段时间,空气里的血腥味淡了很多,军人们练功是可以忍受的。就算没有血腥味,这里废墟多垃圾多,空气里的气味也不太好闻,大家已经习惯了,只有鼻子灵敏的队友悲催地带着呼吸口罩不敢放下来。

  邵文柏受不了那味道,就没有练功,而是趁着年越睡觉的时候,带着照相机在周围四处拍。这是很难得的图片资料,他打算回到村子后印出来,放在图书馆里供人围观,让村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现在是什么样。




第58章 后勤基地
 等天空完全升起太阳,李朝阳下令全队集结出发,大家整理好行李,又开始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

  他们这一队约有一百人,每人背着行李,有好些人用扁担挑着行李包,另外有几个人抬着担架,担架用来给轮班的人休息。年越就在其中一台担架上熟睡着,一点也没有被外界的情况所影响。他已经练就了一身觉皇的本事,随时随地可以睡着,还睡得死沉,没有人叫绝对不醒。邵文柏十分庆幸跟着出来了,否则照他那个睡法,给人占便宜都不知道。

  所有的游击小分队都得步行出征,国家的油料和飞机有限,供不起这上万支队伍帅气潇洒地坐着军机,在华国宽广无垠的上空巡飞,大家只有苦逼地回到军人万里长征,踏雪山过草地的时代。不过他们都携带有军方赶制出来的通讯仪器,有什么事能即时与其他人联络。

  大岗村倒是有车子给邵文柏一行人开,可惜路况不好开不了。他们一路走来,就没见过东海的城市有几条完好的公路,不是堆积着垃圾,就是被洪水海啸冲刷过塌陷或中断,还有好些是被地震和雷电破坏过。他们如果开着车去打游击,那可不是车载人,而是人推车的事。而坐直升飞机太过耗费村里的油料,他们觉得还是辛苦点,花力气走路好了。

  军方对倭寇们的围剿,是结合地面上的游击小分队和空中侦察机一起,从内陆一轮轮排查,一发现倭寇的踪迹,就通知周围相近的游击小分队联合包围追杀,要是离得远的,还要叫附近军事基地的人开直升机载人过去。与此同时,华国的边境上加强了驻守的兵力,把倭寇们进出华国的路堵得死死的,切断了他们的补给线。
  
  若是东海的海岸有倭寇们的船只,那就更好办了,直接上轰炸机。这个策略目前来看挺有效的,没两个月就把倭寇们灭了一半,只是剩下的倭寇们见势不妙,四散隐匿起来,让华国的军人不容易搜索出来。目前国家在赶着修复卫星,以期可以使用卫星搜索功能,加快灭倭进度。

  邵文柏这群人一边走,一边偶尔跟上空盘旋飞过的侦察机招手。这群倭寇面目可憎也是有好处的,在飞机上的军人除了通过通讯仪器的标识,去辨别敌我双方,还可以通过高清望远镜辨认出来。

  在华国内流窜的倭寇们,没多少个带有军火在身,这让空中侦察机省了很多顾虑。J国那边的想法,估计是先用主要兵力吞下澳洲,再做进一步打算。他们对华国这边是骚扰偷袭老百姓为主,所以在华国的J国人军火武器就少了。

  李朝阳这一行人前往的目的地,是当地的一个新建军事基地,在那里他们要做一点物资补给。昨晚半夜倭寇的一场火攻,让他们损耗了很多纯净水。还有大伙连着十几天没有好好洗过一个澡了,需要去干净一下。

  沿海废墟城市的军事基地,大多建在以前的飞机场或工厂这类有宽广平地的地方,方便飞机们的升降起落。邵文柏一进入基地,就赶紧叫醒年越,一起去澡堂痛痛快快洗了一个热水澡。

  要说他们出来了两个多月,在外面野营的最大不方便,就是洗澡的问题。现在进入了夏季最暖的时期,气温在白天一般有二十度左右,就是晚上稍凉一点,他们不畏寒洗个冷水澡是可以的。只是现在河里湖里的水目测还是脏的,即使过滤烧开了,水的颜色气味都不太对,大家就省了在外面游泳的心。要是运气好碰上下雨天,用仪器测过水质没大问题后,大伙就高高兴兴地跑出去,在雨中洗澡。

  每到那时候,邵文柏暗暗庆幸年越不搜索敌人的时候,大多是处于睡觉状态,否则除了替他擦身洗澡外,邵文柏还得替他洗眼。

  大伙在基地洗过澡吃过饭后,年越照例去睡觉,邵文柏还不困,就跟大众一起在食堂里听广播。基地食堂的人除了驻地军人,还有其他的游击小分队。这次邵文柏在食堂,难得地遇上了连长带队这一支。

  连长刚到达基地没多久,得知邵文柏这一行人在基地后十分高兴,自打从村子出来后,他们还没碰上过,这真是他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连长发自内心地感激命运大神的安排。

  在村子里组队的时候,连长曾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抢着要跟邵文柏年越一个队,说是要保护好这俩仓促上战场,毫无对敌经验的临时工。可惜负责统筹指挥的邵安阳不顾他的强烈意愿,把他调去了另外的队伍。

  那边的食堂厨师还在为连长的游击小分队赶制晚餐,连长率先撇下他的手下在基地大厅,冲进食堂找他的老乡族亲们。

  果然,这群坐等广播开始的熟人正在食堂一桌桌地围坐着,悠闲地喝着酒抽着烟唠磕,除此之外,目测桌子上还有为数不少的下酒菜。

  连长顾不上跟其他老战友打招呼,快速窜到邵文柏李朝阳那一桌,硬挤了一个位子进去。

  “哎呀,阿柏兄弟,今个真是巧,咱们可得要好好喝上几杯,庆祝大伙战场重逢。”连长一边说,一边不客气地拿邵文柏放在桌上的烟抽上一支,同时自来熟地开了一瓶桌上的小瓶装酒。
  
  他狠狠地喝了一口后,才发现这酒居然是洋酒中的高级货,连酒瓶看着都比以前的要精致几分,还贴有洋文的标签。再扫几眼桌上那几碟下酒菜,居然不是一般的咸菜腌萝卜之类,而是腌鱼仔、五香鸡爪、豆腐香干、蒜香花生、牛肉条。。。

  “我靠,你们这伙食是特供的吧,真是同村不同命!”连长一边大吃开来一边愤愤不平地骂。

  “特供又怎么了,这是我家用自己的飞机和机油运过来的,都是自家人做的东西。我这是自掏腰包,自费上场杀敌人,连队员也一起养了,你有什么不满?”邵文柏不爽地说。

  “没,没什么不满,兄弟你把我也养了吧,我吃得不多,能干的活多。”连长一边大吃一边低声下气地说。

  “兄弟,顺便把我也养了吧,我吃得比队长还少,内劲比队长大。”一个跟着进食堂的连长手下,站在旁边忍不住说。

  “兄弟,还有我,我也很能干,我枪法准得很,曾经是军中比赛第一名。”

  “还有我,我会正宗武术,我可以教你杀敌狠招,老子博击术在军中比赛也得过奖的。”

  须臾,一片“我、还有我、捎上我”的声音此起彼伏。

  邵文柏:“。。。。。。”

  他抬头看看四周,连长带队的村里人都围坐在各位老乡的桌子旁,跟连长一样在吃喝不停,感觉像是几天没吃过饭一样。
  
  还有一群脸生的人围站在他们旁边。看样子是不好意思挤坐进去,只得羡慕地看着别人好吃好喝着。另外跟着进食堂听广播的驻地守军们,用饿狼的眼光看着桌上的下酒菜。

  眼看群情汹涌,到底局部吃独食不太好,邵文柏只得让人把带来的好酒好菜好烟都分了出去。

  “哎,这怎么好意思,你们都分了没关系吗?”连长一边跟他客气,一边还嘴不停地吃着,敢情是要把下酒菜当晚餐了。

  “就让你们乐一乐吧。我已经跟村里说了地址,明天他们会送补给物资过来,只有多没有少的。”邵文柏摆出一副淡泊的模样。

  他们到军事基地休整时,就给村子报平安,村委那边会连夜安排好物资,第二天一大早派飞机运过来。

  “分点给我们?”连长得寸进尺,谄着脸问。

  “再说吧,还要留部分给这里的基地。”邵文柏边说边悠悠地抽着烟,故意吊着连长。

  每到一处地方他们都留一部分食物下来,这已经是惯例。这边军事据点的军人们一边要出任务搜索剿杀倭寇,一边要守卫完善基地,还要充当游击队的后勤。他们的吃喝虽然管饱,但很寡淡,没什么肉,烟酒也少。邵安阳身在后方大本营当指挥,十分爱惜手下的兵,不惜假私济公,让村委给邵文柏开小灶时照顾一下基地的弟兄们。

  “哎,你的命真好,能当阿柏的队长,这坨狗屎踩得爽吧。”连长用手捅了捅旁边的李朝阳,带着阴森森地羡慕妒忌恨语气说。

  “命好踩什么都爽。”一向少言少语的李朝阳一边轻松地回答,一边细细地品尝他妈腌制的小鱼仔。连长那些话和表情,他以前不知道在战友们面前遇到过多少回了,都总结出了应对经验。

  为了明天能分到点好东西,连长在这两人面前不敢下狠嘴,只得把精力集中在吃喝上。等把食堂师傅做好的晚餐吃完后,他才捧着肚子坐在椅子上舒服地叹气。

  “听说你们这队还遇上倭寇们主动攻击?咋做到的?”连长突然想起李朝阳还有另外一个狗屎运,问起他们。

  “他们估计是被逼急了,仗着手中有点油,自制了油弹,想在半夜搞偷袭。”李朝阳说。

  “这倭寇怎么不对我们也来一个反攻,害得我追上几天才能杀掉两三个。”连长感叹道。灭了大半的倭寇后,这群贼人就龟缩躲藏起来,他们越来越难搜索到成群结队的倭寇了,这杀敌的速度只得跟着降下来。

  “等我们把包围圈收缩起来,他们就好找很多了,要不把他们再围上几个月,让他们饿死冷死算了。”邵文柏说。他也厌烦有时要一路追着这群相貌恶心的倭寇们,在山野之地像捉迷藏一样对他们围堵追剿,整一个劳师动众的,结果最后杀到的人才那么十来二十个。

  连长看他对杀敌这么上道,就问:“你杀了几个倭寇?”

  邵文柏作气定神闲运筹帷幄状,说:“我这是在队里的指挥中枢服役,不需要上前线亲自杀敌。”他身为村子管理层中唯一上战场的村委,村里那帮家伙没少问这个战绩军功的问题,邵文柏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漂亮的对答措词。

  “切,你不就一贴身保姆,出发前还在村里跟人说什么当个英雄好汉,英勇上战场奋勇去剿匪。”连长十分不耻邵文柏的欺世盗名行径。

  “这不是战前要鼓励一下军心么?再说了,我就一临时工,这军功我又不打算要。”邵文柏理直气壮回击之。他来战场的目的不是为了杀敌,术业有专攻,当个保镖才是他的正职。

  “你这真是富汉不愁饥,这倭寇怎么就偏偏找上你们偷袭,太不长眼了。要是天天有百八十倭寇冲上去暗杀我们,这军功唰唰唰地自动送上门,我就不用愁了。”连长现在恨不能多干几票大的,好积赞军功回老家结婚。

  “很危险的,我估计他们现在手里有点东西才敢半夜搞突围。上回是我们发现得早,要是晚个几分钟,我们就有人员损伤了。”虽然不至于烧死人,但人被烧伤破相是免不了的。对邵文柏来说,破相就是严重的战损。

  “那你们挺警觉的嘛。我们队跟你们比也不差的,顶多就指挥中枢的能力差点。”连长不以为然地说,他自然有绞杀偷袭倭寇的自信和能力。

  “别太大意,你听过木桶短板理论吗?你们队跟我们比,差在那一块,整体就差了几个档次。”邵文柏开始打击连长,“这次是我家阿越能力有了提升,他在睡觉中能感受到几百米之外的倭寇,又有嗅觉好的人闻出了汽油味,我们才安全躲过汽油弹的。”

  年越练功练得早,还认真勤奋,常在大岗山的山洞呆着,所以遥感能力不是一般的好,在同类能力的人中是最出众的,邵文柏跟人说起时都带着几分自豪感。说起来邵文柏虽然练功早,在山洞山顶呆的时间也够久,可功力在同类人中不出色,因为他贵人事忙,练功不如军人们勤快。

  连长又捅了捅李朝阳:“你这家伙自从回了村里,这狗屎运就不是一般的好。家里妹子多不说,还招惹不少村里的妹子,阳叔也偏心你。”

  “你技能班的学习不如我。”李朝阳淡定地回了一句,正中连长的软肋。

  说起村里的技能班必修课,连长可是年年学渣榜上有大名挂着的。这个说起来是连长心中永远的痛,人生洗不掉的污点,没少在连队里被人拿来说笑,估计可以当村里人一辈子的笑料。
  
  话说连长高中毕业时,就是因为死活读不下书才跑去当兵的,后来在军校里进修了几年,才勉强混了个连长当着。回到大岗村后,他本来只想当一个安静威武的驻地军人,岂料村委和上级领导让他们军人修技能学分,连长读读军事方面的书和课程还凑和,可别的技能课程就悲剧了,在村里一直身受军中战友们和族亲们的双重鄙视,直到练了十年功有了内劲,才重新捍卫了他身为军中连长的尊严。

  邵安阳在组织分配村里游击小分队的成员时,慎重考虑过带邵文柏和年越这一支队伍的队长人选。因为这两人关系特殊,又是大师兄和二师兄,加上村子打造得太打眼,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邵安阳怕两人的身份被外人非议太多,他就专门往村里出色的军人中挑领头的队长。本来连长也在队长人选之列的,只是邵安阳一看到李朝阳的履历,果断把连长抛弃了。

  李朝阳特种兵出身,有军功在手,军事技能出色和练功成就高不说,还跟周至诚一样博学多才,是军队中的学霸型全优人物,相比之下学渣连长就逊色多了。技不如人连长没什么好说的,只能恨恨地伤心自己少壮不努力,老大少肉吃。




第59章 展望
 入秋后,空气一天比一天凉起来,华国军方确认了内陆地带已经没有倭寇的踪影后,就收缩了包围圈,把余下的倭寇们逼往东海沿岸。大多游击队停止了对倭寇的搜索,照着军方指挥部的安排,分散驻守在各个军事据点,等侦察机或卫星探查到倭寇的踪迹才出任务。

  邵安阳在电话里对他们说:“敌人没吃没喝,冷上十天半个月就会自然消亡,不需要你们辛苦地在外面奔波了。”

  “那好啊,我还想着能早点回去过年呢。”邵文柏高兴了,出来几个月,都没怎么跟年越好好相处,他现在就想着回家。

  “过年的话有点难,现在天气快冷起来了,大雪封路不好走,而且我们需要你们在开春时再搜索确认一遍。”邵安阳说。

  军令如山,邵文柏只得和年越在外面过年了。入冬前,村委们安排最后一趟飞机运物资过来,顺便还有一批种鸡蛋,附带着饲料,让军事基地的人可以养到过年时杀了吃。

  大岗村的人技能班课程不是白上的,他们对孵小鸡仔养鸡仔这类活都挺在行。大伙一起到附近的废墟拆点建材盖室内鸡栏,再时不时去周围捡点烧得着的垃圾,每天保持鸡栏的供暖,有人还弄了点蚯蚓养着,时不时给鸡仔们加餐。

  不出任务的时候,军人们除了睡觉就是在练功。基地的人还没有完全互相认识,就先知道了年越的身份。因为年越一开口,大家都听出了他就是教学视频语音讲解的人,于是个个争着让大师兄二师兄帮忙指点纠正。邵文柏和年越顺便在基地混了个教头的身份。

  除此之外,邵文柏抽空干回主业,开始规划起日后村子的发展,时不时用电话跟村委们交谈,整个基地就他最有老板派头,常常拿着手机跟人讲话,时不时说出“公司、股份、效益、分红”之类的词,开始让周围不明就里的人感觉他脑子想不开,还活在过去,就差没公开说大师兄有精神病。

  只有大岗村出身的人,才深知邵文柏这厮又要干一番事情了。他们出来的时候,隐约听到村子要改制的风声,有人在吃饭时忍不住去问了邵文柏。

  “村委,听说咱村要改变以前的户口制度,改成集体制企业?”

  “算是吧,不过我们不是在村里搞工厂,而是组织大伙继续种温室搞农庄,就相当于半个村公社吧,到时候你们每家每户都占有股份。”邵文柏对他们说。

  “那我们这些驻地军人也有股份?”在座的大岗村军人兴奋了。

  “都有,你们不是有家眷在村子嘛。而且,到时候你们应该会退伍回到村子的,要是有人不回村,那我们就收回他的股份,再分给其他村里的人。”

  “我们当然会回村子,我这一辈子就在村里扎根了。”大家纷纷表态,开玩笑,大岗村的日子好过着,他们哪会想不开往别处发展。

  “除了农庄,我们还想重新建立起公司,组织工程队清理东海沿岸城市,到时候你们有大把的活干,不怕挣不上工分。”邵文柏看着大家有兴趣听,就干脆把话说开了,顺便听听群众的心声,完善他写的创业规划。

  照邵文柏看来,清理东海沿岸,只要人够多总不是大问题。废弃的建筑混凝土和砖石可以生产骨料,再进一步制作出建材,或者用于填海。钢筋废铁们可以回炉加工,重新生产出钢材。以前邵家集团旗下有一家建筑垃圾回收公司,仓库里还有以前厂房的机器设备。只要政策允许,他们完全可以承建这些工程,村子里劳动力众多,公司不怕招不到人。

  “大师兄,我听说海边地区因为海平面上升和海水污染问题,不再适合人类居住,我们国家这边也不能幸免吧。”有人接着说。

  “没事,我们不建造城市,我们种树,就沿着海岸大规模种树林,弄成一个防护林体系,起到一个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邵文柏跟他们说,“我们有了大片的森林地带,还可以获取部分经济效益。”

  “说的也是,只是这大海可惜了,我一路走过来,看着真心痛。以前是多好的风景,碧海蓝天的,海景房还卖得特贵,都是有钱人住的地方。”一个军人搭着话说。

  “我们以后都住在内陆,又不在海上活动,海景没了就没了。”有人不以为然,他见识过海啸的恐怖,对大海不感冒了。海鲜固然美味,可惜不顶饱没有油水,不如猪肉实在。

  邵文柏说:“以后国家要面对天气长期寒冷的问题,全国肯定要休养生息的,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部分行业生产过剩的状态。人类不再捕捞海里的鱼,反而可以让海洋得到歇息。”

  因为自然环境的剧变,政府以后的经济政策全都要跟着改变,资源有限,铺张浪费和大跃//进的行为肯定是被禁示的。现在国家面临的不是GDP增长的问题,而是要谋求全国人民吃饱穿暖,熬过以后漫长的寒冷气候问题。内陆地区是华国最后一片适合人居住的净土,政府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对环境污染的问题不够重视。要是地下水和山水都脏了,人就真的没有净水来源了。

  说到水土污染,在场听的所有人都深有体会,没有足够的净水,不说饮用和洗澡,连种个大棚都要省着用水。

  邵文柏这一路上经过不少住着人的城镇,得知城镇居民大多在避难点窝居着,没能充分就业,就觉得国家势必要把城镇居民分散一点居住,在山野之地多建立集体大农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人有活干,有个像样的家住着,人们靠着栽种不分天时与气候的温室大棚,才有足够的粮食吃。

  华国内陆地带多山地丘陵地,以前不好实施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现在看反而是好事,发展成梯田或坡地的温室也一样,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和增加种植面积。

  另外,他们华国人多,可以大规模地改造河道。在洪水频发的地区,他们可以在河两岸筑起高高的堤坝,多挖河泥疏浚河道,这样内陆地区的人们就不用惧怕每年的春汛夏潮,还可以利用起水路搞运输,像大岗村用小船运出粮食一样。

  至于农庄和乡镇交通不方便的问题,政府可以组织人多修路,多修河道去解决。各个城市可以把以前的铁路修复过来重新使用,然后再把县城的铁路网建立起来。华国的高铁技术本来就很发达,修铁路根本就不是难题。而且如果恢复使用互联网,人们容易获知外界的消息,乡下生活就不算闭塞了。只是在乡镇或农庄生活,就没有以前在城市生活那样丰富多彩,但另一方面来说,乡下的空气清新,对人的身体有好处。

  这年头,人能靠着双手的劳动,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就已经是很好的日子了,估计城市的居民对回归乡下不会有抵触。未来国家的发展,一定会舍弃耗费过多能源的大城市,而是变成大规模发展农庄的模式。只有这样,在未来的寒冷气候里,人们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

  众军人听邵文柏这么侃侃而谈,都觉得挺有道理。东海沿岸能治理好,国家有望恢复环境,人们可以安居乐业,那真可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

  不过这只是针对华国的情况,其他国家就没有那么好运。

  国外大多数城市变成弃城或废墟不说,灾后一统计,大多国家人员伤亡严重,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去做恢复环境的事情,只能一心集中在种粮和恢复能源供应上,大片的废墟和荒芜地带就搁着不管。有些国家连水灾来了,都没能组织人员及时救援。相反华国人多,灾后大部分国民都成功生存了下来,要组织大批人员干点全国性的大规模工程是很容易的事,政府只要保证人们衣食足够,重新建立起一个美丽富强的大国是指日可待的事。

  对在场的老兵来说,退伍后生活在乡下或城市都不重要,只要有老婆孩子热坑头,全家大小能好好地活着就好。经历了这场持续七八年的大灾难,他们对生活的要求骤降,只求人平安活着,不求什么小康富裕生活。就他们看过的城镇避难点来说,老兵们觉得大岗村的生活要好很多,靠着种温室大棚,整个村子不仅做到了自给自足的良性运转,还能往外送粮食,帮着养俩培训基地的学员。而且村子里有免费的医疗和教育服务,就算大岗村的村民们一辈子不走出村子,也不会只是一个毫无学识只会种大棚的农民。

  同队非大岗村出身的军人,有些在村子里培训过十年功,十分羡慕大岗村的农庄模式,有一个军人跟邵文柏说:“大师兄,我还听说,你们要建造退伍军人的落户新村?这是真的吗?”

  邵文柏说:“这个只是初步构想,看国家的政策和安排吧,建立新村子的事政府肯定有考量。要是政策允许,我们肯定是组建新公司干起来的。”

  “那我们退伍之后,能不能到你们公司工作。你看,我们都有一身的力气,能吃苦,干活不怕累。”有人问邵文柏。

  “这个好说,要是真能办起来,我们肯定要多招人。大家都是队友,绝对会在我的优先考虑人选之内。”邵文柏说。

  “谢谢大师兄。”其他人纷纷说道。

  “不客气,咱们早日杀完这群贼人,再多加几把劲干活,以后就有好日子过了。”邵文柏职业病发作,趁机为大家打气。

  晚上睡觉的时候,年越还可惜地说:“本来我以为你是要去清理城市垃圾的,结果你还是去干回老本行了。”

  “我们国家活下来的人多,有力气的人大把,根本不缺劳动力。我就继续发挥余热,干点为国家减少失业率的事。”邵文柏嬉笑说。
  
  “这么说咱俩的能力,打完仗就没多大用处了。你又不会去当什么江湖人士,我也是要当回医生的。”年越说。

  “没事,我发现你那个能力,还有一个好处,以后能用得上。”邵文柏眼睛闪着光,笑得奸贼奸贼的。

  “什么好处?”

  “方便。。。”邵文柏故意缓着速度,凑近年越身边咬耳朵:“打野战。”

  “滚!”年越立刻狠踹他一脚,差掉没把邵文柏踹下床。

  邵文柏不以为然,继续在床上躺好了死皮赖脸地贴紧年越,一边脑补着打野战的种种,一边时不时地YIN笑几声。

  年越是困得挣得不开眼了,只得扭过头自顾睡去,懒得再管他。




第60章 结局
 等到来年过了雨季期,国家确认华国境内再无倭寇踪影后,邵文柏和年越他们终于可以回去了。村子同去的军人有些还不能回村里,他们被调去澳洲加入维和部队,另外,村里的一些老外也在去年被征用调去澳洲了。

  这次抗日援澳,华国不打算让华国军人去前线,他们只是充当维和军人驻守在后方,主要是为了对J国起到一种震摄作用。去年华国在国内对倭寇进行扫荡清除时,同时用航母和军舰派了一批军人去了澳洲。等灭完国内的倭寇,华国把一批轰炸机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