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知善而行-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以后就是林知善,会爱家人、敬家人。虔诚地祈祷完后,少女如玉的秀颜上浮出一抹释然的笑。

窗外的清风温柔的仿佛如天父的叹息,少女吹灭烛光,回到绣床上,含笑入梦。

梦里,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自己和兄弟姐妹,正在嬉闹、奔跑。毛院长目光温柔得几乎化掉,那样慈爱、那么满足、那么幸福。

第八章 相国寺

春晖院正堂内,老夫人端坐榻上,顾氏在旁伺候。

老夫人端详儿媳脸色,见其虽有憔悴,但脸色较之前两天红润,且神色淡定,知是缓过来了。

爱怜地拉了顾氏的手“这样就对了,沉住气,保重自个的身体。我林家历经三代,什么风浪没见过?千万保重好自个身体,管好这个家。”

“让母亲担忧,是儿媳妇不孝了,您放心,儿媳省得。我要让夫君归来的时候,看到我们一大家子都平安健康的。”顾氏语气平和,目光沉静。

“就是,就是,母亲和祖母一定会福寿安康,爹爹和大哥也会平安归来的。”

刚走进来的林知善笑咛咛地说道。一边把怀中的花递过去“祖母,送给您的,您瞧瞧好不好看?”

只见红的茶花、黄的杜鹃、紫的玉兰、白的丁香、、、、五彩缤纷的一大捧,热热闹闹地挤在一堆。看上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老夫人一下子就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好看好看,祖母这屋子呀都鲜活了。”一边接过去,深深地吸了一口香气“紫罗,找个瓶子插起来,就放在卧榻的几上。”

满意地盯着眼前的娇人儿,只见头上梳着简简单单、大大方方一个常云髻,戴两串粉珍珠头饰,穿着嫩粉绣玉兰小裙,外罩一件玉兰坎肩,清新雅致、超然脱俗。

不由得暗暗点头,三丫头一病,懂事了不少,少了几分往日的娇弱,多了几分淡雅娴淑。真正地像一位名门淑女了。

顾氏也是又爱怜又骄傲地打量着女儿。越看越觉得女儿是天下无双,胸底那股郁闷之气都快一扫而光了。

“祖母、母亲,善儿明天想到大相国寺为父兄弟祈福,还望祖母、母亲恩准。”

“这、、、、、你有此孝心,甚是难得,但路途较远,你身子又刚好,吃得消吗?”老夫人为难了。

“祖母,我已好了,您就准了吧”林知善上前抱住老夫人撒娇道。“好了,别摇你祖母了,才说你有长进,一回头就露原形了”顾氏嗔怪道。

“哪有,人家这是真情流露嘛,难道在自己亲人面前,还得装着揣着吗?母亲”林知善回过头来,略带不好意思,小脸上粉红一片。

“好了,我准了。一会叫罗忠去跟御林军打声招呼。不过你得带几个护卫,把祝妈妈还有桃红柳绿带着。”老夫人无奈地道。

“谢祖母、母亲。我定平平安安的去,平平安安地回。”知善忙拍着小胸脯保证。

林知善坐在马车上,不时掀开车帘偷看外面,祝妈妈一脸无奈,想装着没看见小姐不合规矩的动作,但又担心她太过,不时咳嗽一声,以示提醒。

大约一个时辰,终于到达了相国寺,只见古刹庄严肃穆,善男信女接踵擦肩,香火鼎盛。

入得大雄宝殿,敬过三炷香后,林知善跪在蒲团上“愿父兄平安归来,愿家人安康。愿上世的兄弟姐妹还有毛院长幸福、健康,自己在这世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喜乐顺意。”

这里没有天主教堂,但既然老天让自己重活在这信佛的时空,自己就顺从天意吧。不管是菩萨还是天父,自己这颗心都是虔诚的,愿他们仍能指引自己。三叩九拜后,林知善缓缓站直身子,望着如来佛祖庄严、慈悲的宝相,心中暗暗感叹。

出了大雄宝殿,祝妈妈去观音堂为自己的儿媳求求送子观音,林知善是未出阁的女子,不好前去。便由桃红柳绿领着在寺庙后院走走。漫步在绿树成荫,焚香四绕的古寺中,林知善的心前所未有的平和。

“小姐,前方有一处凉亭,小姐略坐坐呗。”柳绿建议。林知善点头,抬步向凉亭走去。

“小姐,您看前方那棵高大的古树了吗?传说相国寺的开寺主持便是在那棵树下悟化成仙的”桃红一脸憧憬地说。

“怎么你很向往神仙吗?也想来个坐化成仙?”林知善逗她。“唉,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会有如此仙缘哪,只有在这红尘中吃苦受累了。”桃红怏怏地说。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聚到多时闭眼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林知善想起前世红楼梦的好了歌,不由得脱口而出。

桃红柳绿听了,细细揣摩,一时感慨,竟是说不出话来。主仆三人各怀心事,径自离去。

第九章兄弟

刚离去不久,怀抱古树后却转出两位贵公子。

稍长一人着紫袍玉带,剑眉朗目,鼻粱直而挺,虽年少却已是威严渐显。口中赞道:“此诗是诗非诗,寥寥几句,朗朗上口。却是道尽了人世的贪痴嗔恨,镜花水月,有一种对世间万物的顿悟、绝弃。绝不是这样一位年幼的少女所写,只是不知是谁人所作。”

“这诗好不好的,我不知道,只是刚才那人,皇兄您不觉得眼熟吗?”年幼的一位,双眉紧皱地望着远去的林知善,口中问道。

“眼熟?二弟,你认识?”紫袍玉带的公子,当今大皇子周直问着自己的二弟,二皇子周正,目露询问。

二皇子点头“此人不但熟,小时候更与咱们一起玩闹过。不过这几年年岁稍长才见得少了些。”

又迟疑地说“只是依她的性子,今儿怎么不对着落樱垂泪?不对着这满院渐黄的树叶而哀。反倒在那好啊了的。着实让人奇怪,我还以为自己眼花认错了。不过,她头上戴的还是上次母妃赏的紫珍珠银钗,故而又绝对是她。”二皇子手抚着下巴,沉思道。

大皇子右手中折扇猛然一击左手,恍然大悟“对、对,记起来了,爱哭鬼,林家表妹小善嘛!”

“可不就是那个爱哭鬼,你说她今天是不是很怪?”二皇子向大皇子求证。

“依她的性子,确实是有些怪异!不过,她年岁渐长,许是懂事了不少,也不为怪。要知道林老夫人年轻时可是巾帼不让须眉,曾有带领二十骑娘子军,助老将军脱险的佳话流传。作为她的孙女儿,差不到哪去吧!”大皇子凝眉缓缓说道。

二皇子点点头“许是吧,前阵子母妃说她又病了,今日一见仿似大好了,一会回宫告诉母妃,也让她安心。”

大皇子盯着喜盈于面的二皇子,猛然问道“二弟,近日有流言,说这次骠骑大将军和大公子林知义突然失踪一事与宋国公府脱不了干系,你怎么看?”黑眸紧紧盯着二皇子,观察着他的表情。

二皇子一愣,脱口而出“大哥怎的让这些流言困扰,此流言定是居心叵测之人故意撒播。”真诚地看着大皇子,二皇子言辞恳切“宋国公父子三人刚正不阿,大哥与我自幼亲厚,切不可让这些流言,离间了你我之间自小的情谊。我与母妃是万万不信。而且我也相信舅舅与大表哥定会平安归来,到时就水落石出了。”

大皇子露出感动而欣慰的表情,双手按着二皇子双肩“二弟能如此想,大哥心里欢欣之极。你说的对,咱们是好兄弟,定然是并肩携手共进。大哥向你保证以前、现在、以后都绝不会作出对不起你、伤害你的事。”

二皇子伸手握住大皇子的手,露出一个爽直的笑容“我知道大哥,我绝不会怀疑你的。”

兄弟二人相视一笑,缓缓踱步而去。

第十章有客来

一大早林府内鲜花怒放、鸟儿轻唱。

沐浴在晨光下的林知善身着轻纱粉蓝挑线裙,头上松松挽了一个飞仙髻,插着两枝简洁的银钗。穿梭在鲜花草丛中,脚步轻盈、神情欢快,像极了一位误入凡尘的小仙女。

桃红柳绿看着前面健康美丽的小姐,脸上也挂着愉悦的表情。她们是随林知善来采摘鲜花的,一会去春晖堂请安,好献给老夫人。

一会桃红手挎的花篮里便堆满了颜色各异、新鲜美丽的花朵。林知善带着桃红柳绿向老夫人的春晖堂走去。

刚进月亮门,但看见老夫人房中的大丫环紫罗候在廊下。看见她便露出一个亲切的笑容“小姐可来了,老夫人可等着您呢!”又神秘地向她眨眨眼“里面有小姐极想见的人哟!”

说着打起帘子“小姐快进去吧,您肯定会高兴的!”

林知善狐疑地看了看她,好奇而期待的走进屋去。

只见素日清静的春晖堂内,坐着几位珠翠环绕、锦衣玉服的夫人、小姐。其中年老的一位,坐在林老夫人左手榻上,正与老夫人亲切话语。

这位老夫人年约六十上下,满头银丝、身材颇高、气势威严。身着暗红团花织纹裙,头戴金丝织绕翡翠头面。

另有两位中年贵妇。一身着姜黄银丝牡丹绣花裙,头插一只展翅欲飞的镶金刚钻凤凰钗。圆脸杏眼、肤色白皙,观之可亲。

另稍幼的一位身着银红海棠缠丝裙,盘恒髻上斜插碧玉龙凤钗。一颗鸽子大的东珠垂直在她洁白的额头,使她柔美的鹅蛋脸上,隐隐发出莹光。高贵端正,又不失精明干练。

两位十四五岁的小姐,站在她们身后,盈盈而笑。

一个身穿白色绣着淡粉色的荷花抹胸,腰系百花曳地裙,发中别着珠花簪。眼睛顾盼有神,带着一丝爽利之色。

另一位却身着碧绿烟翠衫,散花杏黄裙。削肩柳腰、亭亭玉立。杏眼桃腮,透出几丝甜美。

见她进来,都露出一抹激动之色,齐齐唤道“表妹!”。

林知善的记忆马上告诉她,这是自己的外祖母、两位舅母和两位表姐。

忙上前一步向自己的外祖母拜下去“外祖母安好。”顾老夫人已弯下身子,一把托住她“外祖母的好善儿,快站起来,让外祖母好好瞧瞧。”

透过泪水模糊的双眼,只见眼前的外孙女虽仍是身体纤细,但脸上却有了一丝健康的红晕。平日紧蹙的双眉也舒展开来,不复往日的郁郁之色,便回过头对林老夫人说“亲家真是费心了,这孩子果真长得好了很多。”

又吩咐林知善“快与舅母、表姐见过。”

林知善转身,朝大舅母罗氏与二舅母苏氏盈盈一福“善儿向大舅母二舅母请安,两位舅母安好!”

罗氏与苏氏就笑容满面地站起身来,亲自扶了她起来“快起来,快起来,这两年不见,知善真是长大了不少。舅母看着这心里呀又是高兴又是感慨啊”罗氏温和悦耳的声音响起。

林知善这才起身向两位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姐走去。

“善儿,我们两年未见,你可真是脱胎换骨了!”大表姐顾婉音侧头打量着她,喜悦的笑着。

“是呀,这样就最好不过了,善儿,你以后都要这样。你看你面色红润、脚步轻盈,神情愉悦。比之以前的三步一歇、一步一喘可不好了许多!”二表姐顾婉玉撇撇嘴,直爽地说。

林知善扑哧一笑,故意嘟着嘴“表姐这样取笑善儿,善儿可不依!”

“好吧!我不该取笑你,你想怎样?但凡我能做到的,决不推脱。”顾婉玉一拍胸脯,爽快地说。

林知善眼珠一转,满脸狡黠“我暂时没想到,先欠在那儿,等我想到了再告诉你。”

顾婉玉一拍额头“好吧,真是个鬼精灵!”

看着三人在那嬉笑打闹,林老夫人又高兴又民感慨“人常说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碳少。此时林家门可罗雀,人人避如蛇蝎。只有你们,还大老远从西凉赶来。”

拉起顾老夫人的手,看着苏、罗二妯娌,声音哽咽“多谢的话老婆子也不多说了,反显矫情。只是这份情,老婆子深深地记住了。”

“亲家这是说的哪里的话,咱们可不是外人,那是我亲女婿及亲外孙啊,我相信他们是无辜的,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于天下,还他们一个清白、一个公道。”

“是呀,亲家老太太,母亲说的话在理,我家老爷子和夫君亦是如此想的。咱们可谓同气连枝,这谢不谢的就不必多说了。”苏氏目光清亮的看着林老夫人,语气平和、温柔,却自人一股抚定人心的力量。

顾氏泪光盈盈,拿出鲛帕擦了擦,感激地朝两位嫂子笑笑。

顾婉玉顾婉音也沉寂下来,小心打量着林知善的脸色。见她虽是伤心,脸上却有一片坚毅之色,就舒了一口气。拉起她的手,紧紧握了握。朝她鼓励地笑笑。

“一切很快就会好起来了,姑父和表哥必定安然无恙。”顾婉音意味深长地盯着她,林知善眼睛一亮,真正开心地笑了起来。

第十一章端午到

转眼,天气转为炎热的时候,端午快到了。

端午的前几天,全府上下就开始准备了。

采集香草、艾草、菖蒲、银花藤、荨麻、野薄荷等多种药材。这是用来煮汤沐浴,既可清洁皮肤、治疗痈疮,也可使体轻神旺;端午也因而称为浴兰节。《楚辞》中就有“浴兰汤兮沐芳华”的诗句。

用菖蒲、雄黄泡制的药酒。二者都是药材,且雄黄还有毒性。不过以毒攻毒,也是古人防病驱邪的一招。

喝剩的雄黄酒则涂抹在孩子的额头,意为驱凶恶,避毒物,再剩点酒根儿,就泼洒在门窗、墙壁等处,用以驱除毒虫。

采来艾叶捆成一捆挂于各房门前,艾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能驱蚊虫。又可制为艾绒,是针灸的必用药物。

还要佩戴五彩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等物,既是节日装饰,也有避邪驱瘟的作用。

林知善感觉比现代的端午节有意思多了。天天跟在祝妈妈身后,帮着她和老夫人身边的林妈妈准备各式过节的东西,乐此不疲。

不过她最感兴趣的还是包粽子。这是她上世的拿手好戏。每年在孤儿院,她都会和毛院长、兄弟姐妹亲自动手包出各种味道的粽子。送给社会各界善心人士,以表示孤儿院的感谢。

她兴致勃勃地向老夫人请求,把准备粽子这件事让菡萏院完成。

老夫人犹豫了一下,粽子按节礼在宫里送来皇上亲赐的夏衣之时,是要把府里准备的粽子敬献上去的。又转念一想,今年会不会有夏衣还不一定呢,又何必搅了自己孙女的兴致。

便点点头,笑眯眯地说“好,祖母准了,全府上下就等着尝咱们善儿亲自包的粽子。”

林知善灿然一笑“祖母放心,必不辱命。”

林知善在端午节到来那天,点了雄黄酒在额头。沐了兰汤浴、腰佩顾氏亲手缝制的五毒香包。腰扎一条湛蓝小围裙,带领着菡萏院一干人等,在林府的大厨房忙开了。

粽叶已用清水浸泡了一天,放入锅中后加入少许盐,叫厨娘架上柴火煮起来。

“小姐,粽叶还要煮吗?”厨房管事周嫂子瞪大了眼睛,心里想着,果然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粽子还没包呢,就煮上了。

林知善朝她一笑,温声道“这样先把粽叶洗过后再包粽子,不但能消除粽叶上的毒素,而且能使它有韧性,不易被扯破,且粽子味道更为清新。”

“哦,原来是这样”周嫂子将信将疑地点点头。

林知善知她不信,也不多说,转头看向桃红“你一会和柳绿把粽叶捞上来后,用干净的温抹布从根部到顶部顺纹理擦拭一遍。记住,两边都要擦。”

桃红和柳绿却不似周嫂子那样多置疑,只是恭敬地点头“是,小姐。”

看着桃红柳绿认真地擦拭粽叶,林知善赞赏地点点头。转身看向祝妈妈“妈妈,烦你叫小丫头把昨晚准备好的粽子馅搬来。”

周妈妈扬声叫过一个小丫头,吩咐了几句。

一会儿,几个身着绿色衣裙的小丫头搬来几盆扣得严严实实的东西整齐地放在案几上,一屈膝退了出去。

周嫂子瞠目结舌地看着几个大盆“小、、小姐,这都是馅吗?”

林知善缓步走过去“是的,我准备了绿豆鸭蛋馅、百果馅、八宝馅、猪肉香菇馅、传统的蜜枣馅。”

突然拍了一下手“啊,我想到了,咱们府里这么多鲜花,明年我会准备鲜花馅!”。

经过厨房众人好一阵忙碌,各色馅的粽子陆续包好,放入屉笼内,高度不要超过三分之二,加清水持平粽子高度,盖上盖子,开煮,上气后煮半个时辰分钟即可。

提开热气腾腾、烟雾缭绕的盖子,扑鼻的香味迎面而来。粽叶的清香、肉香、各色果脯的香甜,让人不禁食指大动。

周嫂子想了一下,上前屈膝“请小姐让奴婢先尝尝。”

“好啊,请周嫂子不吝赐教!”林知善一摆手,叫桃红夹出几个粽子递给周嫂子。

晶莹剔透的糯米紧紧依附在碧绿的粽叶上,隐隐可见莲子;黄豆;红赤豆;花生、、、颜色分明、色泽鲜艳、粽香扑鼻。周嫂子不禁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慢慢嚼动。渐渐地她不禁闭上了眼睛,香甜软糯、唇齿留香。顾不得烫,急急把剩下的全吃了下去。

又拿起一个猪肉馅的,一点不肥腻,咸淡适中,偶尔嚼到的猪肉就如同糯米一样软糯。她满足地喟叹一声“小姐,奴婢是真正服了。只要尝过您包的粽子,只怕天下粽子都入不了口了。”

猛然一跪“奴婢有眼无珠,先前竟敢置疑小姐,还请小姐责罚。”

“周嫂子言重了,快快请起。我也只是在闲书上看过如何拌馅而已,其实就是动动嘴皮子,真正动手的还是祝妈妈和桃红柳绿。”林知善谦和地笑笑。

第十二章粽子

突然,林妈妈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快,快小姐,宫里赐夏衣的公公来了,老夫人叫奴婢准备些粽子依礼送进宫中。”

祝妈妈赶紧带领桃红柳绿上前,将各色馅的粽子各备了六只,放入黄梨木的食盒内用大红缎带系了,提到前院交到雷公公身边的小太监手里。

皇城凤仪殿内,灯火通明,映照得大殿内金碧辉煌。

皇上、皇后、淑妃、贤妃与四位皇子围坐桌前,共庆端午节。

雷公公领着一提食盒的小太监轻轻进来“皇上,奴才热了林府献礼的粽子,陛下与众位娘娘可要尝尝。”

已酒过三巡的皇上本想说不用了,但望见眼露期待的林贵妃只好道“献上来吧!”

雷公公剥开一只粽子,放在皇上面前的金碟内,皇上拿起象牙筷挟起,送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小口。慢慢咀嚼后,突然眼中一亮,不由得噫了一声,大口吃了起来。

放下象牙筷子,皇上一抬手“皇后与各位爱妃尝尝,林府今年献上的粽子味道特别好。朕竟从未吃过如此美味可口的粽子。”

皇后不置可否地一笑,示意身边服侍的宫女剥开一只。而林贵妃则朝皇上甜美的一笑,轻启红唇咬了一口手中的八宝粽。

皇后尝了两口,看向林贵妃“贵妃妹妹,本宫这只竟然是猪肉馅的,却是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淡适中,香嫩鲜美。真是佳品。不知是林府哪位高手所炮制?”

林贵妃巧笑倩兮地回道“回皇后姐姐,臣妾娘家府中有一位周厨娘,擅于制作粽子,想是她的手笔。不过,臣妾也觉得今年的粽子花样繁多、味道格外地好。”

淑妃与贤妃也是频频点头,大皇子与二皇子不言语,却开始亲自动手剥第二只粽子。

皇后见了赶紧阻止“大皇子、二皇子切莫贪食,糯米做的食物不好克化。明日再吃吧!”

雷公公嘻嘻一笑“贵妃娘娘此次却是猜错了,这次的粽子听老夫人讲,是林府三小姐亲自动手拌馅并带领下人包的。”

林贵妃惊奇地睁大了一双妙目“你是说竟是我那侄女儿亲自包的?”又欣喜的一笑“她终是长大了,以前是最不奈女红与厨艺的。”

二皇子看着手中的粽子怎么也没办法和自己记忆中轻蹙柳眉、娇柔不已的表妹联系起来。

皇上哈哈一笑“雷公公,今日宫中众人饱了口福,明日你去传旨,朕要赏林知善绵缎二十匹、珍珠一匣。”

雷公公忙躬身称是。

与此同时,林府饭厅内。

老夫人放下手中银筷“唉,今年的粽子真是香到心底去了。咱们知善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哪!”

顾氏满脸骄傲地打量着林知善“可不是我卖花赞花香,林家的女儿,要么不学,一学准是样样拿得出手的!”

林知行的黑眸里盛满笑意“想不到妹妹在厨艺方面竟有如此天赋。哥哥以后看见有什么关于厨艺的古书,一准给你淘来,你研究研究让咱也饱饱口福!”

林知善看着笑容满面的家人,心底满足不已。心想着以后在饮食方面再下下功夫,以博家人一笑,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嘛!

林老夫人悠悠一叹“若是你父亲和大哥在,想必也是极为欢喜的!”大厅里猛地沉寂了下来。

林知善露出一个轻松地笑“待父亲和大哥归来后,我必定还会露露其他厨艺,明年,我还准备包鲜花馅的粽子,他们必能尝到!”

林知行递过去一个奖励的眼神。

“对了,孙儿今日从书院回来,发现外面的御林军又比往日少了不少!看见孙儿几个同窗,也未上前盘问。”

林老夫人哼了一声“谁知道是不是外松内紧,指不定那黑乌鸦似的神机营不定在哪个阴暗的角落盯着咱们呢!”不屑至极。

林知善一仰头“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他们要盯就盯呗。管它东西南北风,咱自巍然不动!”一挺小胸脯,一脸正气。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周围服侍的丫环婆子也各自抿唇

第十三章讯来

一晃两月过去了,混在遣散奴仆中出府的罗平罗安传来好消息,已找到林氏父子并很快回京。

老夫人双手合十“老天保佑,感谢菩萨,若我儿及孙儿平安归来,老身愿长期茹素。”

“祖母,您年纪大了,长期茹素对您身子不好,这些事还是交给我们后辈吧!”。

林知善一双明目清清亮亮地看着老夫人,小脸一派认真“孙女曾在佛祖前许愿,若得父兄平安,孙女愿去妙玉庵茹素,并抄经文百部。以感谢菩萨慈悲。现父兄传来佳音,还望祖母成全孙女。”说完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好孩子,快起来,快起来。难得你有此孝心,只是庵中清苦,你娇生惯养的,怎么受得了啊?祖母舍不得呀!”老夫人忙不迭得扶起林知善,哽着声音说。

“祖母放心,想必菩萨定会怜惜知善,知善心甘情愿。”林知善安慰着老夫人,她并非刻意讨好,只是几个月的相处以来,她真正感受到了亲人的关爱,家庭的温暖,这是她上辈子梦寐以求的,她的真的愿意溶入这个家庭,真的把她们当成自己血脉相连的亲人。

第二天,一辆青油小马车,载着林知善向妙玉庵驶去。

林知善到了庵里见过主持师太,便回到后院,除去钗环,身着青麻布衣、洗净双手,焚上檀香,虔诚地抄起了佛经。

自己上世是孤儿,没有钱去学什么才艺。跟着孤儿院的院长毛妈妈学写毛笔字,从不懒惰。

不仅打发时间,也能静心,长期以来,养成了自己淡定泰若的性子。想到这里。她不仅幽幽叹了一口气,也不知道毛妈妈得知自己的死讯之后会如何。

自己从小长相普通、性子不讨喜,所以没像其他小朋友有人领养,自己是一直跟着毛妈妈长大的,毛妈妈待自己如同亲生女儿般,临老了却叫她老人家白发人送黑发人。

也不知天使堂最后的结局到底是怎么样?自己是不是白白牺牲了一条性命!想到他最后一刻如严霜狂风一般的无情话语,想到他眼底闪过的不屑与轻视,想到他冷酷无情的所作所为。

她骤然用柔弱无骨的纤细玉手紧紧攥住胸前的衣襟,仿佛又回到了上世自二十楼飘然垂落时的情景。

一幕幕像高清的电影在自己眼前不断闪现。

自己身子朝后倒去,那双冷酷的眼睛闪过一丝惊诧,好像还有别的什么,自己却来不及分辩。看着直立在窗前的他,自己平静的笑了。他在自己的视线中越来越模糊,坠落在地的身体传来锐利的疼痛,紧接着便陷入深深的黑暗之中,直到在林知善的床上醒来。

想到这里,林知善闭了闭眼睛,心里像堵了一团棉絮一般,堵得心里难受之极,像一条离开水的鱼,喘不了气。

振作起来,她自己给自己打气,你现在是林知善,不再是那个受人哄骗的毛洁。

她平复了一下心情,来到窗边推开窗户。仰头遥望着那片比前世更明更亮,仿佛也更远的月光,她不由得低声祷告“仁慈的天父,请你帮帮异世的毛洁。她诚心向您祈求:愿毛妈妈晚年健康,愿天使堂得以保存,愿孤儿院的兄弟姐妹健康幸福。也愿自己从此以后忘记他,忘记上世关于他的一切,好好的在这世以林知善的身份活下去。”

皎洁的月光如同一层轻纱笼罩在少女的身上,微风轻送,吹动少女裙裾,少女轻盈得仿似要乘风而去。

然女孩泪盈于睫,神情凄楚。似有无尽的哀思在心头,想要人不自禁地轻拥于怀,呵之护之。

周直坐在树枝,望着屋内的少女若有所思。

母后怀孕三月,睡不安宁,故陪其来妙玉庵祈福。来时听闻主持讲林大将军之女林知善在此为其父兄祈福抄经。

自己生性多疑,趁夜而探,却见其在屋内虔诚抄写经文。正要离去,却见此一幕,虽说非礼勿视,却怎么也迈不开脚步。

一时间,屋内人千思百转,树上人百转千思

半晌,一人纵身下树,身姿轻盈得如同一只飞鸟,过后无痕。

第十四章归来

一个月后,林府小姐林知善抄写的经文,在妙玉庵前派发给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

簪花小楷书秀丽端庄,抄写的经文不漏一字,不着一点污渍。

《心经》、《金刚经、《法严经》三部经书,书写流畅,一派严谨肃然。

传说是为了祈求父兄平安归来而写,除了在庙中一个月抄写百部经文外,还拿出自己的体已银子与变卖首饰后在寺庙外搭建了一个粥棚。为乞丐、及出门不便之人提供白粥及馒头。

甚至还亲自以纱巾蒙面,只着素衣,系着围裙亲自派粥。态度真挚、自然,语气温柔。

一开始众人不以为然,认为其只是拿着勺子作作样子。但亲眼看到林小姐娴熟地揉面、淘米、蒸馒头、煮粥后。往来信众就纷纷摇头感慨起来。

名门贵女为了父兄竟然亲手在粥棚煮粥派粥。定会孝感动天,诚感动地。有如此孝顺女儿的人家,必定是忠臣、清白之家。

一时间,关于林府与林府小姐的赞扬之声,传遍京城。

甚至有臣工不约而同的上奏折,请求皇上重新彻查林家父子之事。

宋砚身着黑衣,端坐在大树上,望着屋内伏案虔诚抄书的素衣少女。

身子好像比上次瘦弱了不少,想是庵中清苦的缘故。一袭青布素衣却衬得她娴静而婉约。头上黑鸦鸦的青丝不见任何首饰,却依然使她莹莹如。

这几日,均见她夜夜抄写经书至三更,白天则亲手煮粥派粥。

认真而平淡地在庵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