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狭路相逢-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场针对温体仁的弹劾事件到了这里,算是不了了之。皇上已经这么说,可见他是下了决心要拿到银子。如今藩王们的账册都到手了,证明了都是他们的错,那还能说什么。而朝臣们是绝不敢为了藩王开口的。
    代王世子是被请入京城的,他的父亲那日外出才得以幸免,但是他父亲的身体不好,因为这件事情已经是病危在床了,不久就一命归西了。比其他三家的家人全部被杀了的惨。状,代王的世子倒是活了下来。朱彝经这个十岁不到的少年,就被朱由检召入了京城。
    前面说了,四个王府都被抢了,损失很大。代王府里也差不多什么都不剩下了。朱由检出了几个王府的丧葬费,也怜惜朱彝经,就破了先例。说你就先来京城吧,皇上招待你。
    温体仁对此不予置评,他不想知道皇上是想把人就近看管,怕这个人在死了一家子之后,脑子发热做出什么威。胁。朝廷的事情来,还是对于藩王还有另外的招术。
    总之经此一劫,其他的藩王们突然之间就悟了,对于温体仁派人去收银子,曹化淳去查清账目的事情,也没有前面那么抗拒了。现在的情况就是皇上不在乎有动。乱,反正抢的是藩王府,百姓们知道皇上的态度,总不能上京城去闹吧。要钱还是要命,你们自己看着办,皇上也不是万能的。
    而温体仁在背地里琢磨,这些带头挑事后被杀了的人是不是朱由检暗中收买的?所以才把这个动乱控制在闹了事情,但是不会过火的范围里。可是即便如此,这样的招术的确是铤而走险,万一要是有个人抽抽了,真的想要号召大家一同反。了。朝。廷怎么办。
    哎,想要弄钱来,怎么可能不冒些风险,然而若是想要割别人的肉,那么流。血也是必然的。皇上的心够黑,才能把钱给弄到手。不过这也是在大明朝,藩王们没有兵权,也没有参与政事的权力,就是往废了里头养。其实只要坐龙椅的人够没脸没皮,拿着他们来第一刀再好不过。
    为什么是第一刀,温体仁明白自己还是要仔细谨慎一些,宁可清贫也不能被朱由检盯上。因为很多的官员虽然俸禄低,但是各个派系与背后的大商人都牵连着。现在皇上还根基不稳,等看吧,到了他手握兵权的时候,就是这些人也要倒霉的时候了。
    ****
    接待朱彝经的是吴无玥,他主要是为朱由检打前站,看看这人身上的伤怎么样了,然后心理创伤怎么样了。说起来吴无玥都快要被变成专业养孩子的人了。一个小的雨佑仁,还有一个被洗脑中的李定国,这次又来了一个十岁的朱彝经,他与雨化田这个宅子算是热闹。
    这个时候马钱子的作用是巨大的,作为一个从小走南闯北,善于各种方言的人,他也有满肚子的故事,可以给李定国与朱彝经长长见识。与吴无玥有时候光怪陆离的故事不一样,马钱子的故事都是最底层百姓的生活,让这两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少年,充分明白了什么叫做民生疾苦,而各地风俗都有不同。
    等到朱彝经真的见到朱由检的时候,已经是他入京的第十日,与想象中不同,乾清宫的布置甚至没有代王府的富贵,朱由检穿了一身暗色的常服接待他。
    “臣朱彝经恭请圣安——”朱彝经是惶恐的,他从小在王府长大,也没有真的跪过谁,对于进入京中看到皇上之类事情从来就没有想过。而痛失双亲后的悲苦,没有兄弟的朱彝经也无人诉说。
    虽说这几日在吴无玥那头放松了些,但是当被朱由检亲手扶住了要跪下了身体,然后被他揉了揉脑袋,听到他说,“代王这一支虽然与朕在血缘上已经远了,但是我们总是一家人。彝经受此大难,朕总是有责任的,你若是想要哭,就哭出来吧。”
    朱彝经的泪水突然就刷地下来了,他也顾不上太多,看到如此温柔的朱由检,一下子就在他的怀中哭了起来。
    在这段日子里面,他隐约明白了自家人的死其实是咎由自取,他们过的太好,而百姓过的太苦,父王又不赈灾,才出了大动乱。
    但是他只是一个孩子,就算从山西入京一路中亲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难生活,但是他还是悲痛,想要去恨谁,更想要去怪谁。为什么皇上不能早点安置百姓呢?!以为会见到皇上在京中大鱼大肉,谁想到事实证明了,皇上的日子还没有王府好,这样的话他所有的怨怼又要向着谁去。
    而被朱由检这句话一说,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委屈,朱彝经就没有任何形象地哭了,自然也不会多想这么做是不是冒犯天颜。
    等着朱彝经哭了半响之后,朱由检让王承恩打水进来,亲自为他把脸上的鼻涕眼泪给擦干净了。“彝经,朕比你也就大了六七岁,不论辈分的话,朕算是你哥哥了。你在京中就安心地住上一段日子。让你住在宫外雨大人的宅子里头,是朕不想要拘束你,在宫里面就没有那么自由了。”
    “谢皇上。”朱彝经哭的清醒了之后,反而不知道手应该往哪里放了,他其实更加想要问,皇上让他入京究竟因为什么。
    朱由检温和地看着朱彝经,为他整了整衣衫,“你年纪还小,要是想开府,就在等一段时间。哎——,说起来也是你父亲没有明白朕的意思。让藩王捐款的事情,朕怎么可能一刀切呢。每个王府的情况都不一样,当然是要根据大家的情况来的。”
    正说着话,王承恩来禀告了,徐光启大人来了。
    “让他进来吧。”朱由检又看向了朱彝经,“今天你留在这里用膳,徐大人带了一些好的吃食进来,你也尝尝,朕估摸着你以前没有尝过。”
    徐光启也被赐了做,这顿饭算是三个人一起用,而上的正是土豆大餐。
    雨化田那里也被分到了一些土豆大餐,这个东西见是见过,但是吃的人不多,他尝着味道居然不错。眼神微微顿了一下,这个时候把这个朱彝经弄进京城了,又加上一个徐光启,就要走第二步了。

☆、第五十四章

在三人饱餐了一顿之后,朱由检让朱彝经先回去休息了,仍旧没有提起究竟为什么让他到京城来,好像真的是为了照顾这个遭逢大变的少年一般。
    徐光启饭后留了下来,准备开始汇报这段时间的工作。
    一个多月以来朝中围绕着内阁推选与藩王的事情就没有消停过,但大明朝里还是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毕自严忙着绞尽脑汁把税粮收上来,徐光启被召回之后,没有能像历史上那样去礼部研究历法,虽然那个东西在古代十分重要,但是朱由检认为当务之急这位的才能还是更应该用到农事与水利上面。
    徐光启这位新上任的工部尚书,被朱由检要求去上林苑嘉蔬署里头好好转转,然后将所学结合实际,与当地的菜农进行一些深入交流。
    说起嘉蔬署是个什么地方呢?朱由检也是来了明朝之后,才知道原来传说中的皇家特供的菜园子真的存在。
    上林苑是一个机构,那里有各种手艺人。永乐帝朱棣在北京建都后,从山西移民来一批手艺人,比如良牧署负责养家畜,林衡署负责种水果,嘉蔬署负责种蔬菜等等,按照他们的分工不同一共分成了五十八个营。
    永乐帝在京城的广宁门以南,圈了几百亩荒地,让那些善于种菜的人定居在那里,顺带把耕牛、粮种、农具都下发了,从那时起他们就定居于此,以为了皇家种植特供蔬菜的光荣任务而生。然在一开始的时候,这片土地是荒地,但它的地势不错,水网交织,土地的肥力也不错。又加之在皇家的高标准严要求下,菜户营的人都练就了一手种菜的好技能。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如果不发明火药、水泥,不种植土豆、玉米,那么他的人生一定是不完整的。朱由检也心血来潮地去过嘉蔬署,想着指点方。遒一下,但等他见过世面后,不知道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
    好消息是他身处在十七世纪,那些应该到中国来的东西都已经陆陆续续地来了,不会犯下人在汉朝就把土豆播种到神。州大地上的汤姆苏时间轴错误。但坏消息是作为一个从后世来的非务农出身的人,根本弄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朱由检听着下面人说了一堆,怎么把从南边来的粮种改良成了适合北方种植的粮种,又怎么培养出了更加优良的只对本朝唯一供应对象皇家中人的五星级土豆,然后他很镇定地转头离开了。这个重担还是交给徐光启吧,专人行专事。好歹人家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篇《甘藷疏序》,在那里面就大力宣传着要效仿闽粤一带,在江南也要广泛种植这种,高产、多用、易活的作物,以而让这个灾情肆虐的年代中多一份粮食保障。
    徐光启带着一些人去了嘉蔬署,正是为了土豆专程去的。在这个时代,土豆又叫做番薯、白薯、洋芋等等。总之称呼很多,徐光启考证了不少书籍,土豆在万历朝的时候从西洋被传入了大明,在广州与福建两地都有它的踪迹。由广东而来的被认为是大夫林怀兰从交趾所得,由福建来的被认为是商人陈经纶从吕宋获得。
    鉴于外来粮食的生长性,以及它在当地种植需要经过的适应期,徐光启在嘉蔬署做了仔细地研究,毕竟种菜这件事情,不是你把种子撒下后浇水施肥就可以的。还要与土地的肥力、当地的气候、粮种在不同地区的最适宜分支种类等等,都结合起来综合考量。而嘉蔬署作为皇家蔬菜特供地怎么可能不跟着潮流,他们早就引进了土豆。只是因为在朱由检之前,没有皇帝喜欢吃,所以种是种了,但是种的不多。但即便留种不多,听种植的菜农说,这个东西不娇贵,在这个少雨水的地方算是高产量的作物了。
    朱由检为什么单单提起了土豆,毕竟这玩意在一般人看来没有米饭好吃。而徐光启在心中猜测,主要还是灾。荒闹的。灾。年的时候有吃的就不错了,味道怎么样,食物的种类是不是合胃口早就不重要了。
    这些年他赋闲在江南,也已经着手研究哪些作物更加适合几十年天。灾不断的时节。没有想到自己与皇上心有灵犀地想到了一起去,土豆是个好东西啊。如果是在万历年后任职的官员,又真的是想要为吃不饱的百姓考虑的好官,就应该要想想如何提升粮食产量。
    特别说到万历这个时间点,是因为徐光启在翻阅了大量的农政资料后,看到了前人所做的良好示范。
    万历二十二年到二十三年的泉州饥。荒中,当其他的粮食都已经因为货源紧缺而开始价格飙升时,土豆由于其稳定的产出,让百姓们依靠着它渡过了灾。荒。同样在是万历二十二年,福建灾。荒的时候,时任福建巡抚金学曾下令推广种植甘薯,称其为‘金薯’,赞誉这种高产的作物帮助百姓渡过了饥。荒。
    徐光启拿出了一份奏折呈交给了朱由检,“皇上,臣在嘉蔬署颇有所获,前日上呈的《甘藷疏序》里还并不全面。这些从洋人那里引入的番薯粮种适合南方的气候,若是要移植北方,藤种收藏的问题是一大难事。难怪放翁先生曾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菜户营的菜农们已经把这个难题解决了,就是像藏着菜果过冬那样,可以用窖藏的方式来保存署种,而有了这个办法,就解决了育种的问题,如此一来真是一个大好消息,在北方种植的产粮甚至会比南方更加的多。而甘肃、陕西、河南、山西等地的粮食歉收问题,总算是有个解决的办法了!”
    朱由检看到徐光启脸上藏不住的兴奋,这个突破在明朝而言,简直是要改变整个大明根源性衰败之一的突破。但是徐光启的兴奋劲头也才这么一下,又板起了脸孔,“但臣还是有所担忧。”
    如果这个外来的作物真的如此好,那么为什么从可以考证的万历二十二年,到如今的三十四年之中,都没有被全面推广开来呢。金学曾还曾经总结了引进番薯元老陈振龙的经验,他撰写了《金薯传习略》,为什么番薯仍然没有被大家接受呢。
    徐光启明白这里面的原因是十分复杂,有些真实的理由可以意会不能言传,党。派政。治上的倾。轧造成了施。政力度的低下。
    要推广一个外来的东西,没有坚定的决心是完成不了的。百姓们对外面的事情知道的不多,你说这个粮种高产量,又怎么作保。若不是到了像是发生灾荒的地步,他们不会轻易尝试自己不懂的东西。
    “皇上,番薯是好物,只是想要在北地的推广,恐怕还有难度,百姓们对这个东西不熟悉,要想种植也不容易。”
    朱由检把一份已经拟好的旨意交给了徐光启,“子先不用多虑,这件事情朕办定了。近日从各个藩王手中收回来的田地已经要陆续分给流。民,他们想要拿。土。地也要接受朕的条件。在那些地方凡是试着种植番薯的,一律免去两年的田。地。税。嘉蔬署的那群菜农既然手艺如此好,也不能闲着,光给朕种地种得好不算什么功绩。让他们几个人一组,轮流着出京去传授那些种植的心得,凡是有所成的,都可以得到赏银,这笔银子就从朕的内库里面出了。”
    徐光启听了眼前一亮,要是朝廷真的如此有力地促成番薯的种植,那么在北方的大面积种植确实是有完成的希望。免去田赋对于百姓而言,特别是那些刚才安顿下来的流。民来说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其实流民也知道这几年北方的天气不好,传统的作物产量不高,即便他们不会用全部的土地来种土豆,但是也一定会开辟出一些种植的土壤来。而且朝廷还下派京中的种植好手,如此一来成功地几率就大大的提升了。
    “那么南方几处藩王属地中,所捐献给朝廷的田地又作何打算呢?”徐光启没有忘了在湖广等地还是有几个藩王封地的。那里的粮。食。问题相对好一些,不像北方这些年总是犯。旱。灾。因为皇上的政。策是流。民回到原;籍去分取藩王的捐地,那么南方一带的流民少,这些土地就也没有很人去领了。
    “他们自然也有他们的任务,朕总不能厚此薄彼吧。”朱由检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藩王,“既然田地他们已经捐献给朝廷,有了地就不怕没有人种,那些土地上雇佣一些农民,而根据出产粮食的多少,百姓也按着比例得到他们的那一份,多劳多得自古如是。具体的事情你们可以商议一下。”
    徐光启低头称是,要是让朱由检把所有的法子都想完了,要他们这些官员也就没有用了。
    ***
    雨化田在徐光启走了之后,进屋看到了朱由检微微蹙眉地坐在那里。雨化田心中有些疑惑,事情明明都按照着他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难道还有什么不稳妥的地方?
    “皇上,几个王府的事情都已经处理妥当,后事已经安排好了,那几个闹。事者的家人都给了一笔安顿的银子,也让他们往南边去做小买卖了。”
    “恩,你安排了就行。”朱由检对那件事情已经不再关心,利用流。民逼迫藩王,这样的事情就永远地埋在灰尘中,不用让第三人知道。他也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变得越来越多,一些人的死亡只是为了更伟大的利益。
    “皇上可还在忧心北方的灾情?按照徐大人的估测,这一季冬季过后也能有所收获,不会再如原来一般几乎是颗粒无收了。流。民有了田地,地上又有了粮食,来年的光景也会好一些。”雨化田这次也猜不透朱由检眉目间所暗藏的忧心到底为何。
    朱由检看向雨化田想要说一些什么,但眼神扫过了在背后装作柱子的王承恩,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是长叹了一口气说,“但愿吧。”
    朱由检只是在心中想起了那些从崇祯元年之后,就没有断过的恶天灾疫情,心中惴惴不安,而他的情绪不敢表露出来。如果连皇上本人也没有信心,那么负责去改革农事的徐光启又会怎么样。所以,朱由检只能表现出像是天衣无缝般的自信满满,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可是人。祸能避,天。灾可挡吗?人力真的可以抵挡住天意?
    雨化田间到朱由检欲言又止的样子,还想要说什么,这时候方正化的敲门声响起了,还在一边微微提高了声音喊道:“禀皇上,田妃生产了,是一位皇子一位皇女,恭喜皇上得龙凤呈祥的大吉之兆。”
    方正化的这话一出,雨化田往后不经意地退了半步,也不知道心中应该是什么滋味,有了龙凤呈祥之兆,自己许是不必再劝了。
    朱由检的眼神却没有想常人所想要的那样激动,他下意识地瞥向了雨化田,右手微动,似乎要去拉住倒退的那人,但是偏偏这个时候,一份加急的塘报被送到了殿外。
    大明与后金的战役胜了,史称宁锦大捷!
    朱由检刚要伸出去的手落了一个空,此时只好先宣塘报报信之人入殿。

☆、第五十五章

天启七年,六月,辽东。
    京城的改朝换代对于辽东的局势不能说没有影响,但在这个时代消息的传递毕竟滞后了一拍,当皇太极知道明朝皇帝已经换人做的时候,后金已经全军开拔进攻锦州了。
    从天启六年到天启七年,对于后金来说也经历了一场极大的变故,努。尔哈赤在天启六年身死,关于他的死亡后世清史上的记录含糊不清,只是说努。尔哈赤因病而亡,虽然大多数人认为与那场后金与大明的宁远之战密不可分。
    去年正月的时候,六十八岁的努。尔哈赤亲自领兵六万大军(亦称十四万)挥师南下,轻而易举占领了八座城池,不日兵临宁远城下。袁崇焕严阵以待,在宁远城楼上架设了十一门红衣大炮,它的炮身长、管壁厚、射程远、威力大。此种当时英国制造的最先进的早期加农炮,是密集性骑兵的克星。袁崇焕亲率整个宁远城的兵民,严守城池,在三日的交火中,后金久攻城池不下,而这种红衣大炮不愧对它的威名,城下后金军队在炮火横飞中被打的尸山成堆。
    当时高丽使团也因为辽东局势一事来到明朝,随军的高丽译官韩瑗也目睹了这场有名的战役,也就当时一些目击的士兵称,宁远的火炮击中了后金的一大头目,后金的士兵急忙用红布裹住了这个伤重的大头目回营,他们一边还留着眼泪,此时发生了之后,后金就在攻城后第三日撤兵而去。
    事后,袁崇焕还特地火上浇油,给努。尔哈赤捎去了一份所谓慰问礼,附赠一言,
    ‘老将横行天下久矣,今日见败于小子,岂其数耶!’努。尔哈赤受到重伤在先,被袁崇焕讥讽在后,终于也忍不住心中的激愤,伤口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在同年的八月重伤难治就身亡了。
    努。尔哈赤纵横一生,却是败在了袁崇焕的手中,这不可不谓是后金的一大遗恨。皇太极上位之后,对于袁崇焕也相当防备,然而此时他们却都选择了暂避锋芒。皇太极欲先夺朝鲜稳定后方再做进攻,袁崇焕欲争取时间来修建宁锦防线以备将来之用。所以后金与大明有了十分短暂的和平,短暂到连半年的时间也没有撑过。
    皇太极想起了这段时间后金遭受的事情,他紧紧皱起了眉头,努。尔哈赤的死因不需要外人知道,至于是不是袁崇焕的功劳,而这个胜利的果实又能带给大明什么,史书上面的事情,只有胜利的人才有书写的资格。若是有朝一日他入主中原,那么那些事情终究有它合理的表述。哪怕就是在今天,袁崇焕能够认定的也只是宁远一战中后金退了,难道他还敢用项上人头担保向大明的皇上担保,是他杀死了努。尔哈赤,可当此功劳。
    不过情况总是在变化,哎!皇太极心中叹气,他如今也不敢保证以前的想法还能不能作数。在宁远之战后,袁崇焕专心加固宁锦防线,想要以锦州、中左所和大凌河堡三城,构筑一条以宁远与锦州为重点的针对后金的防线。而后金在他的带领下攻向了朝鲜,并顺势一击皮岛上牵制他们已久的毛文龙。毛文龙立足于明、后金、朝鲜三国之间的要冲位置上,与朝鲜一起形成了对后金的遏制,很大程度上遏制住了他们想要进攻大明的脚步。
    与努。尔哈赤时期不同,皇太极此战成功地让朝鲜投降了,也给了毛文龙重重的一击。在此优势之下,皇太极决定乘胜追击,回头杀一个回马枪,再次攻打宁锦防线,要趁着袁崇焕没有彻底竣工这条大明对后金的放线,在此之前将它摧毁,那么后金入主中原的日子就不再遥远。
    如此,在一个适合抢粮食的季节,皇太极率兵在天启七年五月初再次攻向锦州,而也是直到进攻之前,他才知道在一个月之前大明的京城所发生的大事,天启帝退位了,朱由检接替了帝位,魏忠贤一党覆灭。这个变故让政治敏感的皇太极心中不安起来,这样的交替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那个不想做皇帝的人退了,那么他要面对的新的大明皇帝又会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正是因为朱由检的上台,让皇太极下定决心,一定要趁着后方的牵制朝鲜与毛文龙在虚弱的时候,彻底地摧毁宁锦防线,如果让大明的这一防线建成,而新的大明皇帝又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后金以后的日子恐怕就不会再轻松了。
    如此一来,像是历史上一样皇太极首先率兵攻打了锦州城,在半个月的激战中,锦州岿然不动,皇太极以攻城不利,想要假装议和,然而被城中驻守的赵率教断然地拒之城外,宁可城破人亡也绝不议和。皇太极当下改变了战法,想要诱使他们出城,在野外一决高下,但是赵率教始终不开城门,无奈之下皇太极转而攻向了宁远。
    宁远有着袁崇焕坐镇,他亲自到城门之上布阵指挥,再次用大炮布阵,同时满桂在山海关闻此激烈的战事,也率援军赶至宁远救援,如此里应外合之下,皇太极不敌再次退回攻打锦州,而此时后金的军队已经伤亡不少,六月初的天气已经酷热难耐,而锦州城一攻不下,二攻的时候同样是壕沟纵深,更重要的是前面两战已经让后金伤。亡。惨。重,皇太极最终狠下心来,撤兵!
    然而就算自己此战败了,也绝不能让大明的防线就此修成。于是在撤退中,皇太极派兵毁去小凌河城的明军军。事工程,途径大凌河城时,毁其城墙,然后退兵回了沈阳。
    这一战可以说是皇太极登位之后的惨。败一战,这次失败没有两年不能恢复。
    ****
    当袁崇焕的奏折送入了京城,满朝上下都是异。常的振奋,这样的胜利对于大明来说太难得了,后金自从出现了一个努。尔哈赤,在大明的东北上就如同崛起了一匹凶恶的狼,加之明朝内部的迅速衰败,两者的对局中明朝就没有顺心过。
    从去年的□□哈赤死亡,到了今年的宁锦之战胜利,不得不说袁崇焕在其之中功不可没。当然,这与多方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皮岛的毛文龙,还有这次援兵在外野战的满桂,虽然他们与袁崇焕有着这样那样的理念上的不和,但是到今天为止,几人之间的配合才有了辽东的稳定局势。
    可是战争的胜利对于在外作战的将领来说,并不一定意味着好事的发生。宋朝有岳飞之事在前,足以看到纯粹的在外奋力杀敌的输赢,与政。治。勾心斗角的输赢是两件密不可分却极有可能颠倒黑白的关系。
    “啪!”朱由检第一次在朝会上摔了折子,他没有想到历史上的事情会用一种极为诡异的方式又发生了。史上因为袁崇焕与东林党关系甚密,魏忠贤一党不愿意看到袁崇焕在辽东获得大胜后坐镇一方,于是上书参了他一本,说在此战中袁崇焕没有及时的救援锦州,同时此前毛文龙遇到后金的攻击,而朝鲜向后金投降,这一些都与袁崇焕与皇太极的议和有关。史上袁崇焕辞官而去,直到崇祯再次启用他。
    可是如今魏忠贤一党已经散了,但这样的奏折却再次出现了,内阁的推选仍旧在进行中,如今这已经成为一滩浑水,皇上对于钱谦益与温体仁的问题各打五十大板,没有偏向谁的做法,反而促成了藩王捐款一事,但是别忘了还有一个周延儒的存在,他仍旧没有放弃。同时,东林党中不是所有人都站在一条战线,袁崇焕与钱谦益就没有多大的关联,反而帝师孙承宗虽然不在朝中,但是当初袁崇焕可以主事宁远与他的力保互不可分。
    就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局面中,无论是谁都不愿意袁崇焕能获得如此巨大的功劳,这本折子也算是应运而生了。
    朱由检彻底冷下了脸色,他没有正面对于奏折上面的内容提出评议,只是三分讥讽七分冷冽地问,“按照你们折子上面所言,袁崇焕一点功劳都没有,这次守住了城池后,朕反而要将他的功劳全部抹去,夺去一切官职,反而把辽东的统辖权全部交给另外一个人!输得像个孙子的时候,没有人提出要去守辽东,就怕又吃了败仗,现在刚刚有了赢的局面就要来摘果实了。你们当朕是什么人,自己又是什么人!就算有人想要效仿秦桧,也要看看朕愿不愿意再做宋高宗!”
    朱由检撂下了这句话就当堂拂袖而去了,留下满朝的大臣一时间鸦雀无声。皇上不是不喜欢东林党吗,以为大家眼瞎看不出来吗。皇上对于钱谦益就没有委以重任的心思,那又怎么会一接到他们参奏袁崇焕的折子就勃然大怒呢?
    朱由检的这顿邪火让大家都有些发憷,平时要总是微笑的人一下子发了大火,还有带着那种扑面而来的气势,还真就把人给震慑住了。
    何况这个比喻用的是在是狠辣,秦桧、岳飞、宋高宗之间的公案谁人不知,如果不是朝中有小人,朝中有昏君,那么镇守一方的大将怎么可能在就要赢的时候惨死!
    但是大臣们转念一想,皇上的责怪也重了一些,袁崇焕比起岳飞还是差了一大截的,他们也不是秦桧啊!
    朱由检回到乾清宫后把王承恩也赶了出去,一个人呆在偏殿里面,他看着眼前的折子真的有些不知如何是好。昨夜得到了这个捷报的时候,朱由检尘埃落定地松了一口气。
    对于袁崇焕这个人后世的争议颇多,在崇祯启用他后,先是放话五年平辽,却暗中说乃宽慰皇上的言论,后来擅自杀死了毛文龙,更加严重的是导致了差点让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的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
    但是无论史书如何记载,后来崇祯对于此人用了凌迟之行,是早就心有愤恨,还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这些事情在今天都仍然没有发生。而在朱由检刚刚登基万事都不安稳的情况下,也不可能马上没有理由撤了袁崇焕统辖辽东的重职。况且他知道这一战大明会赢,可以说在此战之后,后来的明史上明朝对后金几乎就没有这样的胜利了。
    然而,朱由检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也很清楚对袁崇焕此人不能没有节制的任用,他敢做出无诏杀了朝廷命官的事情来,说明此人多少存在着问题。可是又要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