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多宝道人-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广成子得了元始天尊之令,下界来寻找下代人皇,元始曾言人皇将出生于轩辕部落当中,可广成子找了很久皆没有找到轩辕部落,这一日,广成子来到姬水河畔,见一部落中人皆欢喜无比,一问之下,正是有熊部落更名为轩辕部落,又得知部落首领少典之子,怀孕三年而生,取名公孙轩辕,聪慧异常,广成子心道此子定是下代人皇,遂赶往轩辕部落中。
少典听闻有修士到来,不敢怠慢,放下孩子,急急忙忙迎了出来。迎到部落的门口,少典看见一个道人,手持拂尘,面如白玉,颚下三黑髯,真是有道的神仙中人。少典不敢怠慢急忙施礼。这道人回礼道,“贫道乃是玉清圣人元始天尊门下,九宫山练气士广成子是也,今特来收令子为徒的。族长不必客气。”
少典一听是圣人门下收自己儿子为徒,当下欣然应允,又召集部落中人,为轩辕举行拜师之礼,这正合了广成子的虚荣心。
广成子便在轩辕部落住下,尽心尽力教导轩辕,只是他多居于山中修炼,对于修仙炼道或许还在行,但对于民事生产便不怎么清楚了。如今轩辕部落尚武之风盛行,广成子于武艺之道倒是颇知一二,无奈之下便在那煽风点火,对少典轩辕大言洪荒以武为尊,习武之好处。少典凡夫,如何懂得这些,那轩辕年纪尚幼,却是慢慢的被广成子所感化。
轩辕九岁那年,少典去世,轩辕继任轩辕部落首领,由于多年来跟着那不会人族民事的广成子,轩辕也没学到些关于如何治理部落的本领,此时少典逝去,自己无奈之下接手人族,却也对这处理政事方面颇为烦恼,不知如何下手。问及广成子吧,广成子只道自己只修道德仙法,不知此事,问的多了,广成子都不好意思再见轩辕了,便推说自己在闭关,连面儿都不见了。
广成子心想自己闭关不见轩辕终不是长久之计,可自己又不会什么民事,便出关欲去求见元始,希望可以从元始手中得到什么解决的办法。
没成想,广成子这一出来,一看,轩辕部落发展的繁荣欣茂,族人生活富裕,心下道轩辕终究是天定人皇,自然有才能将部落治理好,心下高兴,也不用去麻烦元始了。却说这神农正在找寻下一任人皇呢,听闻轩辕之名后,派人去请来轩辕,他要亲自跟轩辕谈谈。轩辕得知神农要见他,当下十分高兴,欣然而往。
神农见了轩辕,见他生的俊面丰朗,也是心中一喜,道:“闻轩辕部落出了一位大贤,吾心甚喜。特遣人请来一见,今日一见之下,果然如此。”轩辕亦道:“我久闻共主种五谷而饱天下,养六畜而兴天下,开流通而富天下,制丹药而医天下,那是洪荒继天皇伏羲之后的大贤,心中向往已久,今日和尝所愿,心下甚欢。”
神农与轩辕就此坐下,互称兄弟,两人都是天定三皇之一,自是聊得投机畅怀。神农问轩辕一些关于民生管理之事,轩辕也是对答如流,侃侃而谈。当下,神农对轩辕表示了退位让贤之意,轩辕也不推辞,便决定于三日后举行接位大典。
。
第一第三十三章 女娃遭难
就在众人忙着准备传位大典,欢天喜地的准备迎接新的人族共主的时候,突然传来噩耗。有族兵来报说道:“女娃公主在东海海边玩耍,不料被突如奇来的龙族给卷入了海中,现在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女娃公主,是神农最喜欢的女儿,可是现在竟然下落不明,生死不知,如何不叫神农炎帝伤心欲绝?英雄有泪不轻谈,只是未到伤心处;炎帝神农氏垂泪叹道:“女娃,吾的孩子,只怪父王最近忙于公事,没有时间陪你玩耍。现下就算有心,却也迟了。”神农在此打击之下,饶是早已证得天仙之位,也是轰然病倒,传位大典只能无奈延后。
且说神农生有一小女儿,取名曰:女娃。女娃长得娇小玲珑,可爱异常,且身有正义之心和慈悲之心,常常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们,是以人人都对这个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喜爱不已,神农更是对她疼爱异常,视若珍宝!而神农事务繁忙,无暇分身照顾于她。女娃便自顾离了部落,一路往东而来。沿路人们见她活泼可爱,又为神农之女,也留她住宿,送她饭食。
这女娃一直来到东海之上,此时正是日出时分,只见那金乌东升,照耀在整个海平面霞光万道,恰似金辉起潮海;海雁当空盘旋,又有无数的仙禽对着太阳翩翩起舞,引吭高歌。远方一道白线飞快的朝着这边而来,由远而近,煞是壮观。伴随着浪花哗哗之声,一股海浪打向女娃,瞬间就将她淹没,待到浪头退去,只见女娃俏生生地从海水中伸出个小脑袋,抖了抖头上的海水,女娃随即欢呼一声,又是一头扎进海里游玩嬉戏起来,欢乐的笑声远远传出。
却说天地初分,鳞虫走兽禽羽无数,有那神龙为鳞虫之长,道:“我是人皇之女女娃,只敬重女娲娘娘与圣师,你不过是一条小龙,我为何要对你跪拜。”
这突然出现的龙族听到女娃如此大胆,不由地大怒,说道:“好你个小娃竟敢对本太子如此无礼,今天如不杀了你,难消我心中的怒火。”
龙族天生御水通雷,更何况是九爪金龙。虽然那敖丙不过是在海中现了真身,摇头摆尾,那东海之上却早已卷起滔天巨浪,层层怒泛。
女娃哪料突然间就是惊涛骇浪,纵使知道,女娃也不过是个孩童,又能怎样。一个浪头闪过,女娃就被卷入海水之中,忽逢大变的女娃大惊失色,连连挣扎。但在这层层如山巨浪中,纵使是身强力壮的大汉也不能幸免,不过片刻,女娃就没了力气,被汹涌澎湃的海水淹没,手足尽皆软了下来,往海底沉去。
待到风平浪静之后。海中早已没有了女娃地身影。三太子得意地大笑了起来。在一干虾兵蟹将地簇拥下回转水晶宫去了。
在三太子走后不久。只见自海中飘起一道精魄。这正是那女娃地魂魄。它回首望着陈都地方向。仰天长嘶。只是却又发不出任何声音。她不甘地奋力嘶喊。可是毫无作用。顿时心生怨气。腾空而起。瞬间化作一鸟。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发出“精卫、精卫”之声。叫声凄切!
精卫鸟一路拍打着翅膀常衔着木石往来于西山和东海之间。誓要填平东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不放弃!
话说神农三年巡视天下始归。回来之后又忙着与轩辕讨论人族大事。直到现在族兵来报。才听家人说女娃有三年未归。到处找也找不到。心中大惊。
神农无奈。只得拖着病体来到三十三天外火云洞。向伏羲天皇询问女娃地下落。伏羲天皇掐指一算也是大惊。对神农道:“你且随我来!”言罢也不待神农言语。两人架起祥云往北而去。行了一日路程。来到了发鸠山前。
只见发鸠山上多有枯木。在一棵枯木上立着一只鸟儿。正发出“精卫、精卫”地叫声。许是血脉地缘故。神农一见精卫鸟便潸然泪下。他急步走向精卫鸟。颤抖地喊道:“女娃。可是你么?我是父皇啊!”
精卫鸟恍若未闻,只是衔着枯木飞向东海的方向,任神农在后面如何呐喊也毫无反应!
神农呆呆地看着精卫离去的背影,两行热泪无声无息地落下,他回首向伏羲天皇问道:“敢问皇兄,女娃缘何会变成这般?”
伏羲天皇黯然地叹了口气道:“女娃去东海游玩,不想被东海龙王三太子纵水淹死,女娃死后凭着一股怨气将精魄化作精卫鸟,誓要填平东海!”
神农闻言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其声悲切,闻着落泪,便是伏羲天皇在一旁也心情抑郁!
话说神农见自己最爱的小女儿女娃化作精卫鸟,心情悲痛不已,伏羲天皇安慰他道:“神农,你也不必如此,精卫还有脱难之日,到时你们父女也可重聚!”
神农闻言喜极而泣地道:“此话当真?”
伏羲天皇点头说道:“自是无假!你可知那东海龙王因奉了圣师符诏和他的三个兄弟统领四海,如今他的儿子淹死女娃,你可随我等去往金鳌岛求见圣师,圣师慈悲,定会出手助女娃脱难!”
神农闻言急切地说道:“若是如此还望皇兄带神农去金鳌岛求见老师!”
伏羲点点头,随即架起祥云载着神农往金鳌岛而去。
行不过半日,两人来到东海,远远地望到烟锁雾笼的金鳌岛。
来至近前,就见一童儿自岛外东张西望,像是在等什么人似地,这童子正是上清圣人通天教主坐下的水火童子。这童子见到伏羲与神农脸上一喜,上前问道:“来着可是伏羲圣皇与神农师侄吗?”这童子虽法力不高,但是辈分可不低,整日随侍在通天教主座前,截教三代弟子都要上前称一声师叔。
伏羲当下回道:“正是我二人,此是前来拜会通天圣人以及圣师的。”神农也是上前喊了一声师叔。
水火童子点了点头道:“师尊与师兄在大殿等候,请随我来。”从怀中掏出一块青色玉佩,朝它吐了口仙气,只见那玉佩顿时发出一个青色弧形护罩将三人护住,一路之上畅通无阻,那些护岛的大阵竟然对三人丝毫不起作用!
穿过大阵,终于见到了金鳌岛的真面目,只见:山峰翠绿,仙霞弥漫若在山峰四周;云霄雨济,彩雀在枝头跳唱歌舞;灵兽在山间嬉闹,纵横跳跃于那金桥之上;各种仙草灵药随处可见,仙气扑鼻,醉人异常。神农此时心忧女娃,故而无心眷恋如斯美景。水火童子带着神农二人来到了金鳌岛大殿,远远便望见通天教主端坐在云床之上,飘渺难测!多宝道人侍立一旁。
二人不敢怠慢,忙加快脚步,来到通天教主面前,恭敬地道:“拜见圣人!”神农则是口中道:“拜见祖师,师尊。”
通天教主点点头,先是对伏羲言道:“圣皇免礼。”后对神农说道:“女娃之事吾已知,你且稍待,吾当为你讨个公道!”多宝道人也在一旁点了点头。
神农闻言大喜再拜谢,随即站起身立于一旁焦急地等待起来。
东海龙宫,东海龙王敖广此时正在听那龟丞相禀报这段时间的各项事务,这龟丞相在三族大战之后便又回到龙族,尽心辅佐敖广处理各项事务,逐渐博得了敖广的信任。待到各项事务都汇报完毕,只见龟丞相目光闪烁,良久之后才有些犹豫地对敖广道:“大王,属下还有一件事要禀告,还请大王屏退左右。”
敖广闻言一愣,旋即道:“龟丞相,有何事不可言?”
龟丞相这才道:“三年之前三太子于海边纵水淹死了一个人族小女孩。据后来属下打探,她竟是人族人皇神农之爱女。”
敖广闻言大怒道:“此事为何现在才报与我?哼,这个畜生,今日竟然闯下这般祸事,还不去将他于我找来!”
丞相不敢怠慢,忙出了大殿,命人去找三太子。未几,三太子来到大殿,看着敖广阴沉着脸,心中惴惴不安,上前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父王唤孩儿来所为何事?”
“啪”地一声,三太子还没反应过来便被敖广打倒在地,脸上五个大指印,瞬时便红肿了半边。敖广怒气勃发地指着三太子喝道:“你这孽畜,竟然敢纵水淹死人皇之女,事后也不赶紧禀报与我,你可知那人皇神农乃是金鳌岛多宝仙师门下弟子,如今你已是闯下弥天大祸,你要连累我整个东海龙族么?”
三太子闻言脸色刹时间苍白一片,毫无血色,他也是龙族高层,自然知道多宝道人对于龙族的意义,如今自己纵水杀死了他的徒孙,他岂能轻饶了自己。
。
第一第八章 二次讲道
三十三天外有混沌罡风,修为不够或者没有灵宝护身,是很难通过的,三清有天地玄黄玲珑宝塔自然问题不大,带着多宝道人很快就到了紫霄宫前。站在紫霄宫前,只见几段石阶蜿蜒而下,倒也真是大道至简,所化非凡。
进得大殿,上次听道之人除首排七个座位所坐之人不动之外,其余位置的落座之人却是比上回多了些讲究,在场诸人尽皆心照不宣的按照各人修为高低按顺序排列。此次紫霄宫前听道之人比之上次却是少了不少,上次有五十余人听道,而这次却是只有三十几人。一次天地量劫,却是有不少大神通者陨落,物是人非,让人不胜唏嘘。
入得紫霄宫,只见宫里布置简朴,一个不大的大殿内,已经稀松地来了好几个人。入得大殿,几人也不多话,三清当下在前三个蒲团上坐了下来,多宝道人站在了通天教主的身后。通天教主下面的座位上坐着一位宫装少女,多宝心知这就是后来的功德至人女娲娘娘了吧,第五个座位上坐着一人苦瓜脸的道人,面目枯黄,愁容满面,这应该是以后的西方教大教主接引道人了,不用问,他后面这位方头圆脸,红光满面得就是那面皮厚过城墙,天下间最最无耻的准提道人了,最后这位面目粗犷的男子想必就是后来的伏羲圣皇了。一次能见到如此多的传说中的大神,多宝道人心里不免有些激动。岂知他在观察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观察他。
这时那坐于他旁边的接引道人对其合手道:“这位道友倒是面生得紧,贫道接引,还未请教道友名号。”
多宝对这接引道人是万分敬佩的,其有大慈悲之心,又有**力,大毅力与那准提在西方在西方贫瘠之地证得元始,成就圣人之身,若过自己不是后世之人鸠占鹊巢,恐怕不免与他还要有段师徒之缘,只是今生怕要不能让其如愿了,不过结段善缘也是好的。遂也不敢怠慢,对他和他身边的准提道:“贫道号多宝道人,蒙师尊通天教主收录,为其坐下大弟子,见过接引道友和准提道友。”
“通天道友却是好福气。”准提道人不无嫉妒的说道。通天教主只是微微点了下头,只是眼中欢喜之色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几人正自说话的时候,又有人进了紫霄宫。
进来的是兄弟二人,人还有好远腾腾热气却已经传了过来,当先一人相貌威严举止大度,见宫里之人点头示意,看到多宝道人一愣神,朗声笑道:“贫道帝俊。”又扯过身后一个满身霸气的中年男子介绍道:“这是我兄弟太一,见过各位。”
太一为人很是傲慢,对众人只是拱手示意,并没有开口说话的打算。
多宝道人看在眼里不免在心中嘀咕:“光看这气度就知道,为什么帝俊是妖帝而你太一只能是东皇。”
等几人站定,没过多久便进来一个獐头鼠目满脸阴鸷之色的道人,来人并没有和其他人搭话的意思,只是进来的时候看了众人一眼,便独自找个角落闭目养神。多宝心道:“这么不招人待见,又如此面目可憎的整个洪荒怕只有冥河和鲲鹏二人而已。”至于来人到底是冥河还是鲲鹏,却是不能确定。这时又有一个面有阴鸷之色的道人,所不同者这人长相很是威猛,满身戾气,多宝道人知道整个洪荒戾气能够如此之重的只可能是血海出生的冥河老祖,那么先前的道人不问便知是鲲鹏无疑。冥河对着看过来的众人微微抱拳,便也找了个角落闭目养神。
又一会一个满脸忠厚,一身亮黄道袍,四十岁许的道人和一个红发红眉一身火红道袍的男子,想必就是那镇元大仙和有洪荒第一老好人之称的红云老祖了。
后来有陆陆续续进来了一些人。但比起第一次讲道却是少了不少。又过了良久。便不再有人前来了。紫霄宫地大门也是悄无声息地关上了。
这时“当…当…”地金钟玉馨之声传来。只见一个身着灰色道袍地道人悄然无息地出现在大殿地主位上。就听老者淡然道:“第二次讲道现在开始。”
此次讲道之内容与上次大不相同。上次鸿钧讲道。讲地是有形大道。乃是鸿钧以**力为众生开启灵智。使其能感悟大道奥妙。当时地鸿钧老祖舌灿莲花。生出满地金莲。祥云缭绕。仙乐阵阵。显出鸿钧大道端得不凡。而此次讲道。讲地却是无形大道。混元之机。
鸿钧自虚空现出身来也不多言。就讲起道法来。紫霄宫上空顿时如莲花盛开。刹那芳华。气浪翻腾。各具光彩。天花乱坠。金光耀耀。无上大道从鸿钧口中吐出。听者如口涎莲花。芬芳无比。道法传遍众生之耳。只觉欣喜无比。
众人正听得如痴如醉。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是过了两千年。突然间鸿钧停下道:“吾得造化玉碟。悟三千大道。负教化众生之则。至此。吾讲大道共计三千年。日后吾不再开讲大道。尔等百年之后得我法旨再来。尔等还有什么疑问。可尽数提出来。”
老子首先问道:“敢问老师。何为圣人?”
“圣人成混元大罗金仙之道,万劫不磨,因果不染。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是故圣人在天道之下可不灭。”鸿钧淡然道。
老子边上的原始连忙问道:“敢问老师,证道可有法可循?”
“大道三千,条条可证混元。然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办法:一是修成大神通,以自身的无上法力破开天道,证的混元。此法最为艰难,成圣后实力也最强。二是斩却自身善、恶、执著三尸,以先天灵宝或是手机快速阅读:wàp。1⑹κ。cn 文字版首发金身法相寄托,证三尸圣人,实力次之。三是造就无上功德,以功德成就混元。功德抵过无数年月的修行,千载修道,积累功德,业力不沾身,大劫来临,与己无关,也能自己苦修法力。以此法证道,实力最弱。”
“老师,何为三尸?”
“三尸者,毒也。人身有三尸神,名三毒。上尸名彭琚,管人上焦善恶;中尸名彭,管人中焦善恶;下尸名彭,管人下焦善恶。上尸住玉枕关,中尸住夹脊关,下尸住尾闾关,每逢庚申甲子,诣奏善恶。又有九蛊作害不浅,阻塞三关九窍,使其真阳不能上升。而九蛊俱有名字,一曰伏蛊,住玉枕窍;二曰龙蛊,住天柱窍;三曰白蛊,住陶道窍;四曰肉蛊,住神道窍;五曰赤蛊,住夹脊窍;六曰隔蛊,住玄枢窍;七曰肺蛊,住命门窍;八曰胃蛊,住龙虎窍;九曰蜣蛊,住尾闾窍。三尸住三关,九蛊住九窍,变化多端,隐显莫测,化美色,梦遗阳精,化幻境,睡生烦恼,使其大道难成矣。故丹经云:三尸九蛊在人身,阻塞黄河毒气深。行者打开三洞府,九蛊消灭寿长生。正此之谓也。不知修道之士可知斩三尸杀九蛊之法否?倘若不知,急访明师,低心求指大道,打三关,扒开九窍,而三尸亡形,九蛊灭迹,关窍通彻,法轮常转,性根长存,命根永固,七情顿息,六欲不生,三毒消灭矣。”
“敢问老师何人可以成圣?”通天最是直爽,问话更是毫无顾忌。
鸿钧哈哈大笑,大袖一挥,三道紫气飞入三清身体瞬间不见。
“天道之下。九乃数之极。然天道不全,是以天道之下当有八圣。而吾之座下当有七人成圣!”
“三清为盘古元神所化,身据开天无量功德,可为圣,为我入室弟子。”
“女娲,日后你当有场大功德要做,可以成圣,也为我入室弟子。”说完一道紫气飞入女娲身体不见。
“老师……”准提道人急道。
“你二人日后当立大教,有教导众生之功德,可以成圣,可为我记名弟子。”也分别赐下鸿蒙紫气,准提和接引两人倒也满心欢喜。
女娲见有座得几位都分到了圣位,唯独自己的兄长伏羲没有,当下道:“敢问老师,我兄长伏羲可能成圣?”
“伏羲日后自有他的缘法!”鸿钧面无表情得道。
。
第一第三十五章 大时代揭幕
话说神农自证道以后,将共主之位传于了轩辕,而他的儿子榆罔便继承了他在姜姓部落的地位,成为了新的部族首领。这榆罔从小聪明好学,后来习文练武,成长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曾有东夷部落之人不服神农管教进犯神农氏东部边境,十七岁的姜榆罔奉命驻守旧都伊川,并且在那里筹建军队,与东夷人作战,多次击败敌人,受到了神农的夸奖和族人的崇拜。
榆罔听说神农将效仿伏羲氏将天下共主之位传于轩辕,之后非常不服气,对旁人说道:“父亲为人皇,日后人皇之位也当由我继承,他公孙轩辕有何德何能可当天下共主。”于是回到族中日夜训练兵士,终于在这日起兵作乱,欲凭借着手中的精兵良将夺取天下权柄,更是盗用神农的名义,自号“炎帝”,大军趁着黄帝没有反应过来之时一路快要打到阪泉之地。
公孙轩辕自从登上人皇之位后,怀着一腔雄心壮志要将人族带领好,可事实却并没有他想象地那么简单,此时的人族人数何其多!人口遍布地仙界四大洲,每日都有许多的事务要他来处理,渐渐地就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
轩辕即位时,正是中国北方各大氏族集团争霸时期,此时,除执政的轩辕氏之外,还有与东夷人联合起来的魁隗氏政权、占据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史皇仓颉氏政权、神农后裔的姜氏政权,还有起于桑干河流域的九黎蚩尤氏政权。五大集团都想争当洪荒霸主,相互侵略攻伐,氏族社会从此进入了野蛮的战争时代。
轩辕整日为此烦恼不已,一夜轩辕忽梦:一场罕见的大风,把大地上的尘垢刮得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清白的世界;又梦有人执千钧之弩,躯羊万群。轩辕惊醒过来,细细地想着适才梦中的情景,半响兴奋地自语道:“却是原来如此,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边。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躯羊数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此定是天怜我之烦恼,故降下梦景告之!”
翌日,轩辕召开大会,向群臣说道:“昨夜吾有所梦,乃是上天欲赐吾辅佐大臣,一名风后,一名力牧,尔等可去细心寻来,此乃我人族大事,诸公不得怠慢!”群臣闻言皆道:“定不负共主所望!”
轩辕日日寝食难安,焦急地等待着手下人的消息,这日终于等到了消息,言在海隅之地,有一名为风后者自耕于田,乃是风氏部族伏羲圣皇的后裔。
轩辕大喜,忙令人准备好车驾,前往寻找风后。三日之后,轩辕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海隅之地,行过一片田地之时,忽闻到从田地里传来一阵歌声:
上天圆圆,下地方方。
生逢斯世,得遇明王。
轩辕大奇,命人驾车过去一看,只见田地里正有一耕夫在耕作,那耕夫远远便瞧见了他们,只是对他们毫不理睬,擦了把汗后,又低头继续耕作。
轩辕细观那人。见其人堂堂仪表。面貌正气。乃是有大智慧之人。暗思:虽是耕夫。但是其人伟岸。不可小觑!
于是令随从去问那耕夫乃是何方人氏。未几。随从回来答道:“那人言:‘君臣别途。各安其事。何劳问焉’”
轩辕闻言喜道:“此乃贤者。非耕夫也!”遂下了御辇。向那耕夫走去。耕夫远远望见轩辕走来。忙弃了手中地锄头。跪倒于地口称万岁。轩辕将他扶起来。问道:“贤士何隐于此。不出代天行道?请问贤士高姓大名?”
耕夫答道:“臣姓风名后。才疏学浅。不堪世用。惟躬耕而已。”
轩辕闻言大喜。暗道:皇天不负有心人!乃道:“吾观贤士乃是有大才之人。如今我人族正需贤士如此之人匡扶社稷。还请出山助我!”
风后闻言低头沉思了片刻。随后道:“既是如此。敢不从命!”
轩辕大喜,拉着风后上了御辇,同乘而回。经过一片大泽之时,只见一樵夫在山林中左顾右盼,轩辕观察了许久,见那樵夫威风凛凛,志气昂昂,铺面而来的威武气息令人肃然。轩辕命人停下御辇,下车走到樵夫面前,问道:“贤士,何人在此闲游,不出辅国安民?”
樵夫忙跪伏拜道:“臣驾钝之材,不足用世,故避于此。”
轩辕问道:“不知贤士高姓大名?”
樵夫答道:“臣乃力牧是也!”
轩辕大喜道:“尔可愿随我还朝,辅弼江山社稷?”
力牧爽快地答道:“愿为驱使!”
轩辕哈哈大笑道:“今日天佑于我,竟让吾寻到两位贤士,可见天佑我人族!”言罢拉着力牧上了御辇,对着左右的两人道:“卿等乃是吾之左膀右臂尔,吾得卿实乃幸甚哉!”
风后躬身道:“共主之言让臣等汗颜!臣等何德何能,竟得共主如斯赞誉?”
轩辕摇头道:“卿等毋须如此自谦!吾知尔等并非池中之物,有大才,吾受人族共主之位,奈何有心无力,日后有卿等相助,吾当可无忧矣!”
两人闻言同时起身躬身道:“臣等定当尽己所能,辅助共主治理好人族!”
轩辕哈哈大笑,笑声响彻云霄,惊散了天空的飞鸟!
回到陈都中的第二日,轩辕召开人族大会,当众任命风后为上相,力牧为上将。从此轩辕文有风后辅佐,武有力牧帮他训练军队,后又有大鸿、常先之人辅弼治理天下,如此轩辕将人族治理得井井有条,而轩辕仁慈爱民,是以百姓人人称道,又因轩辕生而有土德之身,故此尊之为黄帝,以示拥护爱戴之意!
人族在黄帝的治理之下日渐壮大,黄帝也因此而兴奋不已,暗思终于不辜负那些对他期望甚高之人。这日,黄帝刚刚处理完一些要务,却见有一个卫兵急匆匆地跑到他面前,跪伏在地气喘喘地说道:“启禀共主,姜氏部族族长榆罔起兵作乱,如今大兵已经将要打到阪泉了!”
黄帝当即令力牧集结士兵一路向阪泉之野奔去,大军急行军了三日三夜,终于在拂晓时分来到了阪泉之野,筑起了营帐,刚刚安定了下来,就有探马来报,言炎帝的部队也正好在这时来到,已在十里外安营扎寨。
翌日,旌旗招展,擂鼓齐鸣,双方将士各持兵刃,肃立于阪泉之野,一股肃杀之气弥漫着整个战场,百里之内无有禽兽。
黄帝对仗下众人说道:“如今敌我双方皆在此地交汇,两军交战勇者胜,榆罔无道,妄起刀兵,祸及百姓,我等以有道伐无道乃是民意所向,定能战胜榆罔!”
言罢众人将黄帝簇拥在中军中,黄帝右手高举过头,鼓声暂歇,霎时宁静了下来。炎帝那边见黄帝这边息了鼓声,也发出了命令,息了鼓声,双方一时沉默了下来,似在酝酿着更为强大的风暴!
黄帝运转法力,高声喝道:“榆罔,尔为何作反!”
只见那边传来一声粗犷的声音,道:“哼!公孙轩辕,你有何德何能,竟能当得起人族共主之位?想我榆罔日夜随父皇操劳国事,劳苦功高,可到头来却让你这黄毛小儿窃据了共主之位,今日我要将本因属于我的一切拿回来!”
黄帝冷哼一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