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封神]当雍正穿成纣王-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雍正道了乏,武官们都识相的一一退下,只留下胤祥和胤祯仍在御书房内。
    许是胤祯有话要与雍正说,可是雍正与胤祥明日就要分开,说不清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今儿个自然想来个秉烛夜谈,哪里耐烦得了身边还有这么一个亮度极高的大蜡烛呢?
    可是若真有要事的话,不听也不太好,所以雍正勉强和颜悦色的问道:“姜子牙,可还有什么要事禀报不成?”
    胤祯哪有什么要事?
    只不过是不想看着二人独处罢了。
    胤祯平日里也有些小聪明,可是这一回他左思右想的,都没办法来个急中生智,又见雍正的脸上不耐之色越发浓重,无奈之下,也只能含恨告退了。
    如此,雍正和胤祥终于能够独处了。
    话说,雍正和胤祥虽然都对彼此诉了衷情,两人情深意重,某些事情本该是水到渠成的,可也说不清是何种缘故,竟只是偶尔牵牵手,或者视线相交之时来个会心一笑。
    也许是因为太过珍视对方的缘故,也许是因为太想给彼此一个美好印象的缘故,也许是因为纠结于谁才该是雌伏那一方的缘故,又也许是还有其它的缘故。
    可是这一回,在御书房中,本该在明日分别的两人却没有如预想中的那般对着彼此互诉分别之后可能会有的相思之情,或者嘱咐在彼此在分开之后该如何照顾自己,而是默契的注视着彼此,然后两人越靠越近,终于相拥在了一起。
    也许今天,才是真正应该水到渠成的时候。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弟……咳,不小心说了真心话,应该是终成眷属才对,作者表示:请大家不要太在意啊!

☆、第五十六章

大商从来不缺能人异士;而且这些能人异士若想出人头地;总还是更愿意货与帝皇家;少有呆在诸侯府上为诸侯效命的;除非那位诸侯与其有恩惠。
    只是这一类少之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若是论起奇人异士;又有哪处及得上朝歌?
    也因此;在雍正的圣谕下;四处征战讨伐那些有异心的诸侯的武将们纷纷摘下胜利的果实;然后把得胜的战报报于朝歌;为此;四方都在为雍正歌功颂德;称颂其英明神武不逊于炎黄二帝。
    雍正从来不会无故的沾沾自喜;他更在意胤祥传来的消息。见战报中多是报喜不报忧的,雍正虽欣喜于对方的战果,又担心他是否有受伤,可曾有过性命之攸?
    自胤祥出征已经有两个多月,朝歌已经下起了鹅毛大雪,而皇宫中张为结彩的,已经是快要过年了。
    可惜的是,来到大商第一次的新年,两人不能一起度过。
    相传,所谓的新年是来源于一种叫‘年’的怪兽,他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便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突然提起这个年兽,完全是因为雍正此时脑海中飞快的思考着面前这个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怪东西到底是个什么怪物,而最先想到的,自然是跟所谓新年有关系的年兽的传说了。
    说起来,雍正本是在御书房内批阅奏折的,因为只有忙碌一些,他才不必日夜忧心胤祥的安危,即使他知道,凭着胤祥的本事,能伤得了他的寥寥无几。
    可是新年到了,皇宫之中满是喜气,又有姜皇后操持着新年的国宴,少不得雍正也要为此尽尽心。
    因为雍正已经决定要立太子了,这一回的国宴正是要宣布这桩大事,所以比之以往都要盛大些,雍正也要给他看好的继承人殷郊讲解一些为君之道,那就是可以礼贤下士,可以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可是该如何去做,该如何比较却要靠他自己。不能把大臣的意见当成自己的意见之类了。
    当然,正式的却要等到新年之后才慢慢讲解了。
    其实之前殷郊就被商王封为了太子,可是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在封了殷效为太子之后,一直没有教导过他该如何处理政事不说,连名字也没有为他更改了。
    这一回,雍正却是正式的为殷郊取名为帝庚,字子类,这才是商国太子应该有的名字,正如先帝名为帝乙,字子羨,而雍正这位商王名为帝辛,字子受。
    而如今至少,雍正首先要让殷效知道,今日国宴之时,也正是他身份改变的时候,他应该以何种姿态与朝臣们相识,又应该以何种态度面对朝臣们的不同的表现。
    接着,雍正便让殷效先行去赴国宴,去体会一下,那些消息灵通的臣子现今与往日时对他的态度有何不同。
    雍正留给了殷效足够的时间,然后才慢悠悠的摆驾前往金銮殿。
    而国宴,正是摆在金銮殿外的大广场。
    可是,就在龙辇行至半路上时,突然从天而降来了一个怪物,头上有尖角,嘴里长着长长的獠牙,身后有着尖尖的尾巴,与人一般用双脚行走,实不知是何物。
    索性雍正身边的侍卫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即使是抬着龙辇的宫人也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并不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怪物就失了分寸,更别说丢下帝皇逃跑了。
    雍正好歹也跟胤祯学了一些道法,再加上四周有侍卫护着,心中多多少少的安稳了一些。又见那怪物似乎并无伤人之意,只是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自己看,似乎在确认些什么时,他便大着胆子问道:“来者何……人?闯入皇宫,甚至冲撞了孤,所图为何?”
    雍正刚开始是想问来者何物,可是想了想又怕触及怪物的神经,引着对方发了疯可就不太好了,所以也就把‘物’改成了‘人’。
    那怪物竖着耳朵听了雍正的话,竟然极具人性的对着他跪了下去,“陛下,草民有冤要述!”
    那声音低沉至极,仿佛有轰雷在耳边响起一般。
    索性雍正知道一个怪物的声音必不如人声清楚不说,说不定还很难听,所以也算是早有准备,并不怎么被惊吓到。
    不过,这件事倒是奇了怪了,一个怪物竟然对着雍正自称草民,还说身上有冤,实在是让雍正有些不明所以。
    可是国宴的时辰已近,雍正实在不好在此担搁,又怕留在皇宫之内的话,可以能惊吓到旁人,若再传说宫中养着一只怪物可就不好了,所以他蹙着眉头沉思了一会,方才展眉说道:“如今孤还有国宴要赴,也不好听你诉冤,况且你越级上告也就罢了,还直接上到孤的皇宫中来,实在有些不合礼法。不如这样吧,你且去孤皇叔比干的府上,他是朝中有名的七窍玲珑心,若你真有冤情要述,找他是再好不过的,他定会给你一个交代。在国宴散后,孤便会召他说起此事,你先去其府上慢慢等着便是了。不过,因你这形象有些不妥,还是尽量别让旁人见到才好,你可晓得?”
    那怪物歪着头想了想,然后方道:“既如此,草民告退!”
    可能是山野怪物不识礼数,说话也不太讲究,更不知道晋见帝皇以及告退时该有的礼仪,竟是直直的就像来时一样,腾云驾雾的飞走了。
    幸而雍正也不爱计较这些,只有些好奇心越发重了一些罢了。
    好歹雍正还记得有些事情很该封口,所以当他到达金銮殿外时,皇宫之中出现怪物的流言并没有传扬出去,惹得等在大广场外的朝臣们人心惶惶。
    一切事宜总算是照常进行了下去,等到结束之后,雍正如约将比干召唤在跟前,与他说了那只可能是年兽的怪物的事,让他好生处置了。
    比干一边听,一边或惊骇于皇宫之中竟然出现了怪物,或诧异于那怪物竟然还有冤情要述,或担心皇宫之中守备不全帝皇安危有瑕,或崇敬于雍正对怪物的不追究并让自己为怪物洗冤,好不容易把事情的经过结果都听完了,比干思前想后,到底还是应承了雍正,定会查清冤情,给一个交代的。
    其实,也不过是因为雍正不用以身犯险,所以来了个借花献佛罢了。
    反正听冤情的不是雍正,调查是否属实的不是雍正,洗清冤情的不是雍正,可是却能得个好名声,雍正如何会不愿意呢!
    而且一个怪物身上的冤情,想想都觉得有意思,雍正虽然不好多打听,可好歹还能从比干口中得知一二,也算是打发时间。
    毕竟胤祥不在身边,雍正总觉得时间有些难过。
    想起胤祥,雍正少不得又记起胤祯,然后再记起临走之前所说的关于雷震子的事情。
    早在胤祯领着雷震子回府之时,胤祯就已经使计逼得云中子现身了,探清了云中子的来意,胤祯本来以为对方会顺势把雷震子给带走的,忍不住烦恼起该如何向四哥交代此事时,云中子竟然出乎意料的言语,让胤祯颇感吃惊。
    因为云中子非但没有把雷震子接走的意思,还言语雷震子与胤祯有缘,然后他自己也留在了姜府,住了下来。
    虽然后来胤祯多番试探,都不能从云中子口中寻得究竟,可见对方似乎并无恶意,也只能暂时的忍了下来。
    幸而两人见面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因为胤祯还在司天鉴供职,上午还要教雍正一些道法,只晚上才有时间回府,而姜府内并无什么不可为人所知的东西,胤祯也不担心云中子会找出点什么来。
    只偶尔问及家中下人云中子和雷震子一天的动静,只得到一个两人多在花园修习道法的说法。
    次数一多,胤祉也就连问都懒得问了。
    索性他一早就与雍正报备过,也不怕云中子出了什么事故,会被赖到自己的身上来。
    直到后来,胤祯奉雍正之命讨伐保原侯和兴庆侯,云中子竟然自告奋勇要随着胤祯一起去!
    因为看出了云中子的一点小心思,雍正不顾胤祯的反对,同意了他的提议,只是雷震子还小,不宜远行,就留在了朝歌,并没有随同出征。
    雍正想着,好歹是过年了,而这么一个喜庆的日子,让一个七八岁的小小孩童就这么冷冷清清的住在姜府里实在是有些不妥,就赶紧着人出宫,去姜府把雷震子接进宫来,与殷郊殷洪做伴。

☆、第五十七章

寻常人家的孩子自没有进宫的道理;尤其雷震子还是罪臣姬昌的儿子,即使名义上是义子;而且还并没有几个人知道实际上他是亲生子,可是只要雷震子头上顶着一个姬昌之子的名头,对于他的进宫;朝臣们没有哪一个不会说三道四的。
    可是雍正是谁?他怎么可能会由着底下的人随口胡诌,然后任由流言蜚语泛滥?而且他也不可能任由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甚至不会轻易的向别人妥协!
    雷震子是雍正看好的苗子,日后更会是朝歌的将领,所以现在就开始收买他的忠心,才是最理想的选择;因此;雍正很是训斥了一番那些说酸话的臣子们,又言简意赅的宣布,将雷震子的进宫给了一个好听的名头,叫陪皇子读书。
    这个皇子自然是殷洪,因为若是殷郊的话,由于他如今已经是太子了,所以应该叫陪太子读书才对。
    其实在殷郊和殷洪之间,雍正也是犹豫了好久,毕竟殷郊是太子,雷震子和殷郊若是能从小培养起来感情的话,那日后自然会是殷郊的好帮手。
    可是殷郊的年纪比雷震子要大上一些,反观殷洪的年纪才是与雷震子相当。
    更何况殷郊已经大十二岁了,在御书房该学的基础知识他也已经学过了,剩下的,更该是在雍正的身边慢慢学习如何处理朝政,和如何善用众臣。
    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散尽还复来!在雍正眼里,除了贪官和庸官之外,这世上无不可用之人,只是需要帝皇来发掘他们的长处,然后考虑这样子的长处又该用在哪里罢了。
    所以,雷震子呆在殷郊的身边培养感情的结果恐怕不大,那么自然只能由弟弟服其劳 。
    虽然前世时,雍正与他那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胤祯,为了皇位可谓是拼得你死我活,可是他还是愿意相信,殷郊和殷洪能像平常人家的兄弟一样,相亲相爱。
    为了这样子的期望,雍正自然要对这两兄弟一视同仁,免得像前世的那些兄弟一样,因为都嫉妒皇阿玛只看重太子二哥,而不在乎其他儿子,所以都恨不得把他拉下皇阿玛为他筑就的神坛,然后让皇阿玛知道,优秀的儿子不止是太子二哥一个。
    同时,也要让殷洪了解到,他未来也就顶了天是一个贤王了,不可能再近一步,否则的话,发展了太大的野心,照样会兄弟阋墙。
    如此一来,这之间的那个度,就实在有些不好把握了。
    索性对于这种极具挑战性的事情,雍正从来都是迎难而上,从不畏惧,所以也不会暗暗叫苦。更何况,雍正这个人从来都不怕苦,不管这种苦是源自于内心,还是*。
    雷震子在姜府住着的那段日子,云中子除了继续教导他道术以及引领他如何感悟天地之间的道之外,对于外头的消息也没放松过,尤其是关于西伯侯姬昌的消息,更是在一一探听之后都完完全全的告知了雷震子。
    同时,也把当年的真相告诉了他。
    毕竟雷震子对于自己的师父向来是当亲生父亲一般的看待,自然对于心事也是愿意告诉他的。云中子见雷震子为了自己亲生母亲的事情这般烦恼,少不得要为他打探一下当年事情的真相。
    因为云中子明明记得,自己在收雷震子为徒之前,也大概的从天道中感悟到了自己这个徒弟的身世,但却是跟姬昌所说的有很大的反差。
    而且,当年见到生下雷震子之后就大出血过世的那个叫织香的憔悴女子,在逝世之后对太姒没有怨恨,对商国皇室也没有怨恨,反而对姬昌才是满满的怨恨,差点儿就要因此而变成怨灵了。
    只是怨灵这东西害了别人倒无所谓,而且还会害了她自己。若是怨念在死后仍然一直加重的话,会伤人害命,到那时,织香就会面临两个结果。一个是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一个是被修道之人除害,随后魂飞魄散。
    而若是怨念没有持续,反而慢慢的平和下来,那么也会面临没有怨念支持的结果,到最后,也照样是魂飞魄散。
    因为织香到底是自己未来徒弟的亲生母亲,为了替徒弟还了这份因果,云中子自然要帮织香一把,让她散了怨念,同时也巩固了她的魂体,助她去了地府投胎。
    如今,见姬昌拿着胡诌出来的,几乎破绽百出的谎言唬得自己的宝贝徒弟为此而日夜神思不属,差点儿要因此变得衰弱起来的时候,云中子自然就要担当起诉穿这个谎言的重任来了。
    毕竟雷震子对雍正的感观很好,对胤祥虽然有些害怕,可是胤祯却也颇得他的好感。而孩子都是单纯的,自然不想看到自己很有好感的人实际会是自己应该仇恨的人。
    雷震子年纪还太小,即使智力就早发育完全了,可是若要让他去恨一个人,也实在是太过勉强了。
    在听了云中子的解释之后,雷震子这才松了口气。至于姬昌的事儿,雷震子早就抛在了脑后。
    因为他的作为,雷震子虽然不至于恨他,却也实在无法把他当成父亲一样的看待,毕竟他一出生就被师父带到了昆仑,跟姬昌哪有正常的培养过父亲感情了?而反观织香,毕竟是为了生下自己才殒了性命,又跟姬昌是不同的了。
    况且,雷震子更愿意叫云中子为父亲,而非姬昌。
    最重要的是,母亲之所以会死,跟这个所谓的亲生父亲可脱不了干系!
    因此,对于现在虽然还没死,只是被关在天牢里,却深觉生不如死的姬昌,雷震子实在无法起意去救他一命。
    因为他早就听云中子说过一句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姬昌不管未来如何,凭着他的年纪,也差不多就只能活这几年了,早死晚死又能如何?若是他死的,自是他时辰已到,何苦逆天改命为他续阳寿?这么做的话,姬昌便是再活着,也不过是会遭报应而受苦,便是为他逆天改命的人,也会不得好死的。
    雷震子还没修为到能为人逆天改命的地步,也不知道云中子说的是真是假。可若是真的,那么在雷震子身边,唯一能修为到为人逆天改命的人就只有云中子,雷震子自认两个父亲之间,他更不愿意看到云中子丢了性命,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也因为云中子日夜开导雷震子,又告诉他要稳住道心,不要轻易被仇恨蒙蔽了眼睛,所以雷震子并不恨雍正关押了自己的父亲。
    如今雍正又在师父不在的时候,接了自己进宫,雷震子与皇宫之中唯一一个孩子殷洪玩耍的时候,还是很高兴雍正让自己交了一个朋友的。
    后来又听说别人很不高兴自己进宫,担心自己要离开,而且要跟自己唯一的一个朋友分开的时候,雷震子甚至还有些依依不舍。
    幸而后来又听说让自己成了殷洪的伴读,不用再担心出宫的事情了。
    虽然雷震子那时候还不清楚伴读是什么样的职位,但好歹知道自己能跟殷洪同进同出了。而且,总会有人告诉自己伴读是什么的。
    所以,雷震子十分的没心没肺,享受着过年时欢快的气氛。
    况且殷洪的母亲姜皇后对着雷震子也是很好的,让身边没有女性长辈,当然,连年轻的也一样没有的雷震子时常会幻想着,若是自己的母亲还活着,应该也是这样的形象吧?
    也许她不如姜皇后漂亮,也不如姜皇后能干,可是对自己一定会很好,很爱自己,把自己照顾得无微不至。
    如果没有姬昌,也许她还能嫁个好人家,然后为自己生一个弟弟或妹妹。
    未来有很多种可能性,但决不会因为对未来没有着落,而郁郁寡欢的生下自己,最后落得大出血而过世的地步。
    雷震子叹了口气,每每想到这件事,总说不清对姬昌这个父亲到底该是怎么样的心情了。

☆、第五十八章

不管雍正的身边有没有胤祥;日子总是会就这么过下去,并不会因为谁的身边少了一个谁;就突然停止不动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雍正终究还是想通了——胤祥当然不会有事,他是妖修,身边也有很多能干的手下;在这个世界上;他活得甚至比自己还久,而且起码自己一直能得到他的消息;知道他现在在哪里,而不像前世一样,看着他病死;自己却什么都做不到。
    这一回虽然同样无法为他做些什么;但雍正能写信,让胤祥收到,也让他知道自己的思念之情。
    而非像前世一样,让他怀着对自己爱意,却说不出口的死亡。
    因为已经有了原先应该属于姬昌的出彩良将哪吒和雷震子,那么另一个同样出名的杨戬自然也不能忘。
    未来的日子,雍正既然要改革,自然就会触及诸侯贵族的利益,那自然还要对剩余的诸侯一一进行制裁,所以武将是必不可少的,而现在的武将到底还是太少了点,而既然有了目标,自然就该想尽办法收服杨戬了。
    更何况如今最大的敌手姬昌已经被关押在了天牢里,雍正头上少了一座大山,压力也减轻了许多,自然更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如此,寻找杨戬一事就迫切的提上了日程。
    只是,胤祥如今不在,自然没能帮助雍正,而其他的文官和剩余的武将们又不是寻人的那块料。
    虽然费仲和尤浑还算得用,可是在臣子中,他们的根基并不算深,起码不可能在各地都有为他们传消息的人,所以根本不能指望能帮自己找到人。
    固然还有比干和箕子以及微子,他们好歹在商史上可是被称为‘殷末三仁’的,如今大商的运势已经被改了大半,他们自然不会落得个凄惨的下场,可是能力就摆在那里,雍正自然是愿意相信他们的能力足以完成这个任务。
    可是他们的能力自然是有的,却不表示他们不会对雍正的作为追根究底。
    毕竟杨戬此人,原先可没有一丁点的名声,雍正是从何人口中提起过此人?而且此人又有做过何事让雍正另眼相看?
    雍正只知道杨戬这个人,却因为雷震子如今的年纪,而不敢肯定对方大概的年数。固然雍正还知道杨戬师出名门,是昆仑十二上仙之一玉鼎真人的门下,从魔家四将兵围西歧城一役中首次出场就牢牢占据了姜子牙麾下得利战将的位置,而无论是他之前的哪吒,还是他之后的黄天化,都不能和他相比。
    而且他还与常人不同,有三只眼,却不清楚此三只眼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修炼的。
    因为闻仲闻太师同样也有第三只眼,只是是后天修炼所得的。
    对于杨戬此人,雍正以为自己对他的战绩已然知道的足够多了,可是直至现在,他才发现,该知道的某些常识还太少,至少少到不足以支持他找到这个人。
    到后来,纠结过后,雍正终于发现,有些事情实在是急不得的。若是真的与自己有缘的话,良才终究会一个个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就如同随着黄飞虎出征东夷归来的哪吒,以及突兀的出现在朝歌的雷震子。
    杨戬的事情不急了,雍正就想起了新年那天与雷震子同样突兀出现的古怪年兽,他们之间唯一不同的是,雷震子是出现在朝歌街边的一个小巷子,还差点被一只狐狸精给吃掉,而那只古怪年兽却是闯进了皇宫,求着自己帮忙申冤。
    想起了那只古怪的年兽,以及它来申冤的事儿,雍正终于提起了一点因为寻找杨戬的事情不成而有些颓丧的精神,打算召来比干问一下详情,看看到底一个怪物能有什么冤情,而这桩冤情又查到什么地步。
    比干从雍正的手上接到了这个任务时,新年的第一天就没能好好的过,回了家就径自去了书房,挥退了众人,等了一会才等到雍正口中的类似于年兽的怪物现身。
    虽说早有心理准备,可是见到一个闯入丞相府却不会让任何人察觉的怪物,而且对方比自己高大许多,又长得如此让人心怵时,还是忍不住吃了一惊。
    可是比干是良人,自二十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畏帝辛,终究算得上是见多识广,不一会儿就平复了心情,缓缓的询问起面前这怪物到底是什么东西,又身负何种冤情,竟跑至皇宫喊冤?
    得了那怪物给的姓名,才知道他原先是人类,是被一妖道所害,才变成这般模样。
    比干听后,原还有些为难,毕竟那妖道姓什名谁都不是重点,只是比干是官,而不过那道人是妖道还是正道,都不属于凡人的官员去管,所以根本帮不了那怪物什么忙。
    只是,随后那怪物接下来的话才让他恍然大悟,给了怪物帮他洗清冤情的承诺。
    自开始调查这件案情的时候,比干便把怪物暂时留在了丞相府内,这样的话,若有什么疑问,或者案情有所反复,随时可是问一问对方。。
    既然要调查此案,当然不能在一开始就打草惊蛇,但是比干相信凭着丞相府内奴仆婢子的忠心程度,又有自家能干的夫人看着,总不会把府里的事情随意的泄漏了出去。
    对于雍正会来查问此案,比干早有准备,所以当即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先是把当天怪物对自己叙述案子的情形说了一遍,可没想到,才说起那怪物的名字,便听到陛下语气怪异的打断了自己的话。
    “你说什么?那怪物叫什么来着?”
    “回禀陛下!”比干不着痕迹的看了雍正一眼,发觉不止是语气,连着陛下的脸色都有些奇怪,似乎有些欣喜,又有些不可置信,还带了点柳暗花明的恍若之感。可是细细的深究起来,又好像并无不妥。
    不管有无不妥,比干还是回复了雍正的问话,而且还回答得格外详细:“那怪物自称为杨戬,是秦蜀郡守杨天佑之第二子,现年不过十岁有五,于一年前拜入昆仑山玉鼎真人门下。”
    听说果然是自己才想找的杨戬本人,而且竟然就在自己想暂时放弃的时候跑了出来,雍正都不由得感叹起自己是不是特别的得天道喜爱了。
    如今良将就在近在咫尺之处,雍正少不得就要对他背负的冤情越发上心了,便问及比干,杨戬到底有何冤情,此案又查到了什么地步。
    比干见雍正对此事比之前更加上心,少不得就要跟着更加上心才好。
    接着,比干便继续对雍正将当夜的事情徐徐道来。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休息一天,不更新。

☆、第五十九章

在《封神》一书中颇有名头的杨戬也是出身名门;其父乃是秦蜀郡守杨天佑,而杨戬正是他的第二子;而且现在还很年轻;才十五岁。
    就在去年的时候,杨戬刚刚拜入于玉泉山金霞洞的玉鼎真人座下,而因为杨戬天姿好的关系;玉鼎真人见金霞洞中的仙气不足;便特意将他带回了昆仑山,于师尊元始天尊的眼皮子底下修炼。
    今年的时候,秦蜀那处有一个玉垒山,而途经山边的大河突然出了一条蛟龙;在那处住了下来。
    玉垒山临岷江;后依翠岭;南望青城,西连岷山,远近风光十分绮丽,故有玉垒仙都的美誉,可自那小有本事的蛟龙住在了玉垒山边的玉垒河中之后,便时常兴风作浪,水淹岷县是常事,又有让那本该隆在青城的雨都尽数移到了玉垒河中,岷江的水也被他给抽干,使得百姓淹死的淹死,渴死的渴死,而且没有水就种不出庄稼,那就是饿死的下场,甚至人死的多了,便会出现时疾,如此又是病死了很多人。
    秦蜀郡守是个颇为尴尬的官,因为他是大商第一个郡守,原是先帝时就想着不能总由着诸侯治理地方,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官职。不过,先帝给的名头倒还好,说是帮着诸侯处理地方事务,但各地上缴的粮食还是由各诸侯自己掌管。
    先帝是个谨慎的人,即使有心,也不会冒冒然的就得罪了各位诸侯,所以选择了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方式。
    只是,那些诸侯又岂是吃素的?他们也许会有几个是蠢笨如猪的,却不可能各个都猜不透先帝的用意吧?而他们自己手上的利益他们哪里愿意就这么轻易的交出去呢?
    当时,先帝不止是封了一个郡守,可是几乎每个都被各地的诸侯给除掉了。不过,这个除好歹不是死,而是找了错处,然后上折子给先帝,将他们赶回了朝歌,毕竟诸侯也不好擅杀官员,更不好触及先帝的底限。
    即使他们对彼此都没有好感,可是面儿情还是要有的,总不能毫无准备的就撕破了脸。
    唯有这个杨天佑倒真是个能耐的,秦蜀侯非但没能拿住他的把柄不说,还被杨天佑平日里低调的行事给迷惑住,又见他是真心为秦蜀的百姓打算,却没有给自己抢权力的意思,便大手一挥,把杨天佑留下了。
    虽说没有给杨天佑留下治理秦蜀百姓的权力,却让他帮着当地百姓处理在秦蜀侯看来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实不知这一举动,只会让他在秦蜀百姓心中威望尽失,而让杨天佑得了好名声。
    不,也许他后来还是发现了这一点,然后做了一些事情,以图力挽狂澜。
    自从玉垒山脉出现了一条蛟龙作恶,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