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胡笳-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邕原先在朝为官时,俸禄本就交给家里,再由家里给他们零用,当然日常的食材和下人的薪水也是由家族来负责。现在隐居期间,蔡邕也就给人写写字,收些润笔之资,蔡质遥控指挥着老家的产业,每年也会收取一些田租补贴一下。因为不知道在这儿住多久,蔡家老家的最亲的几支也就跟着搬了过来,蔡质还想着要不要在这儿也真的置产,就此安居下来。正商量间,蔡邕自己先置产了,其它的族兄弟们自然心有不甘了,流言也就在蔡家暗暗地流传开来。

蔡邕父母早逝,父母手中的私产就交给了蔡夫人,蔡夫人本就出身高贵,当时的陪嫁也都够丰富,加上她持家有道,所以蔡邕小日子过得一直很滋润,但也心安理得,但现在自己出去买房,就触动了其它人的神精,觉得他才是那个吃公攒私的那位,又有人说他仗着是长子嫡孙多吃多占,反正蔡质很是头痛,管理着一个大家族本就不是什么好事。

蔡邕与蔡质一直亲如父子,看到蔡质头痛,也觉得心里不太好过了,觉得夫人这般嫌弃家里很有些过份,整日里唉声叹气起来。

蔡夫人当然知道他的,蔡家这一脉其实只有蔡邕一人而已,叔伯兄弟他看得很重;可是却觉得此风不能长,上次因故削了他们房里的大厨,已经替族里省了不少钱了。更何况,现在他们搬出去,光是每日的供奉就能省不少,他们还想如何?总不能让她贴出陪嫁吧!所以想都不想的严厉打击了蔡邕还没开口的妄想,打击完了,其实她心里也不落忍。

但蔡夫人却不得不想其它,她是没有儿子的,族产将来本就落不到她们的头上,万一蔡邕走在他们母女的前面,她都不敢想将来怎么办。这些年,她也风光过,也落魄过,其实很多事她也看开了。怀着大肚子跟着蔡质叔侄躲到这小地方来,心里的委曲向谁说?可是住久了,她倒喜欢上这儿了,清清静静的,也不用再为蔡邕那狗脾气而担惊受怕了,多好的日子。便有了想长住下的打算,这才与羊夫人把关系打得火热。

她自然知道,蔡邕是嫡长子,要回乡守业的,真的回老家做长媳当然好,可那是她有儿子的前提下的,现在自己生儿子看来是没什么指望了,于是她决定就在这儿终老,买房子其实是第一步,慢慢的把小家从蔡氏独立出来才是最重要的,我不要你们的,你们也别来烦我。在这关键时候,她当然不能服软了,所以一时间家里的气氛颇为紧张起来。

蔡琰怎么说也是家里的一份子,更何况搬家是她的主意,她总不能放了火就不管灭吧?看看他们俩那样子,其实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本就是千古的命题,而且千百年都没人解答得出。

第10章 蔡家三产

“父亲,姐姐和琰的嫁妆是由家族供给吗?”吃完饭,蔡琰放下筷子,看着蔡邕。

“家族会负担一部分,因为你们是蔡家的女儿,会有礼节性的比如六牲六畜什么的,问这个做什么?”蔡邕这些时日正在和夫人怄气,但还是不忍拂了女儿的面子。

“若是琰出嫁后不如意,能回归家族吗?”蔡琰是记得卓文君成了寡妇之后回的家,还跟人私奔了,让老爹出了两份嫁妆。但没听过家族会给嫁妆,也没过有成功离婚的案例。

“当然不成!要学会忍耐,当然,为父会为你挑一温良君子。”蔡邕微笑着。

“若父母不在了呢?姐姐与琰并无兄弟可依靠,将来即便夫家不容,父母若也不在,姐姐与琰将所靠何人?”蔡琰想了一下继续问道。

蔡邕怔住了,是啊,他和夫人若是不在了,女儿的夫家有什么事,家族怎么可能会帮到她们?也许只有钱才是最重要的,多给女儿置产。将来即使不靠夫家,也能把像自己和夫人一样独立出去,不看夫家的脸色。

蔡夫人喜形于色,蔡琰所说就是她所想的,可如果自己跟蔡邕说他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女儿可是他亲生的,他总能好好想想了吧!是女儿重要,还是那些叔伯兄弟们重要。

蔡邕当然不会说听女儿的话,但行动表明了一切,搬家的事空前顺利起来,到新家之后,他再得的润笔费就直接给夫人了,至于夫人怎么用,他也不过问。

蔡夫人也是聪明之极的女人,隔个十天半月的总会带着孩子们给蔡质夫妇请安,也顺便拉些自己织的布匹什么的,虽不值钱,但是也表明了态度,她们还是这家的一份子。让蔡邕脸上好看。

蔡琰就默默的看着,心里不得不服,蔡夫人真的把现代人用无数的宝贵经验凝结的婆媳相处八字箴言,根本不用人教就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不服不行啊!哪八字,‘保持距离,常来常往!’当然,这也得老公听话、支持,不然,不问青红皂白,大耳刮子就招呼上来,再聪明都没用,所以,最聪明的还是得眼睛放亮点,挑个听话的老公。

蔡夫人除了回去请安示好之外,就开始了她的女强人大计,光指着老公那点给人做琴,写字的钱,还不够请人吃饭的呢!现在她最相信的人就是蔡琰了,于是没事就坐在蔡琰的书房里,也不管蔡琰忙不忙,就开说,即使是自言自语,她也不介意,反正蔡琰不说话她也习惯了,总能听几句进去,即使没好主意出来,也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蔡邕也就够了。

“羊夫人的意思还是让咱们买地,可是土地早就买空了,就算有些零星的小块出来,买下来也没多大的用处对不?对了,前些日子羊夫人介绍我认识了卫夫人,卫夫人家是河东买卖人,家里很是富有,这次过来吴地钻了羊家的门子,在城里开了好大的商栈,买卖极大,什么好东西他们那儿都有。羊夫人挺看不上卫夫人的,我听说因为羊大人在那商栈里实际上是参了一股的,所以羊夫人不得不应酬卫夫人,你说我们要不要也跟着参一股,不过似乎不太好意思……”

“娘!”蔡琰真的听得快烦死了,她已经翻来覆去的讲了好多次了,什么羊夫人,卫夫人,还有其它的什么门路,反正就是一句话,她要赚钱。问题是,蔡琰要会赚钱还在这儿拼命的抄书?不是开玩笑吗?

“你说……”蔡夫人一脸惊喜,女儿终于有反应了。

“别买地,万一打仗就白瞎了。”蔡琰本想赶她走,可是看到她一眼希冀的目光又不落忍,只好把赶她的话咽了回去,无力的说道。

“傻话,打什么仗啊,天下太平的。”蔡夫人摆摆手,不当一回事,马上又瞪了女儿一眼,“唉,我倒是想买,也得有不是!你又没认真听我说话。”

蔡琰怎么跟她说三国打起来就没完?说了也得有人信不是!想想,“让爹教书好不好,爹学问这么好,不教育英才太可惜了,咱们开个书院,让爹只教有钱人家的孩子,也费不了什么事,收束修也不错。”

“算了,当个私塾先生束修少得可怜,年终也就两块腊肉,不合算。收多了,人家说咱们敛财,你爹那么好面子,肯定不肯的。”

蔡琰没法了,她能说什么?人家穿越了,物理、化学一把罩,她一窍不通,就是真办一个工厂,也就勤等着倒闭吧!就说造纸一项,她真想造出后世的宣纸出来,可是她也得会不是!好吧,就算是会,起作坊,再招工人,再研制,前期的投入就不老少。要知道人家蔡伦可是宫里专门管进纸的太监,人手里有现成的工厂、工人,还有数之不尽的资源,做成了封侯;做不成,没人能再阉他一次,他当然能做。自己凭什么?蔡夫人手里的那点私房钱,想利生利,还万无一失,除了买地之外,在蔡琰看来就只有利用文坛领袖的蔡邕一途了。结果蔡夫人还不答应。

蔡琰只好低头写字,继续当听众。

“你说,办个私塾真的能行?”蔡夫人想来想去,也觉得对他们来说投入最少的似乎只有这个主意了。

蔡琰不做声,她也不知道现在的行情怎么样,但在现代,补习老师可是高高收入人群。学校都没几个正经上课的,全攒着力气回家带班呢!可是现在也没中高考,谁补习啊?还不能让老爹的面子难看,又得让那些有钱人比着花钱,这是有一定难度的。

“你说话啊!”蔡夫人推着蔡琰,蔡琰忙拿开笔,生怕把羊皮弄脏了。

想了想侧着看着蔡夫人,“城里穷人多吗?”

“废话!”哪朝哪代都是穷人比富人多,蔡琰承认自己问了一句废话,于是坦然接受,想了一下。

“找几个特别特别聪明,但又特别穷的,别找多了,五个就成。”蔡琰权衡了一下,看着母亲的眼睛。

“五个穷孩子?”

“孔子才教七十二个,真穷的就一个颜回,还给他当车夫,所以让爹收五个,造造势就成了,反正传出去就是爹要收徒了,而且只收最聪明的,有教无类。让有钱人着急,拼了命的也要把儿子送过来,爹不答应不是还有您吗?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怎么做的。”蔡琰喘了一口气才把话一气说完。累个半死。到这一世,她总算也知道,说话也是件挺累人的事。上辈子怎么就油嘴滑舌了?那是能力,不是缺点好不好!她心里腹诽了陆判一下,但这世让她滑也滑不起来了,她没时间。

蔡夫人多聪明,已经明白了蔡琰的意思,反正找五个聪明的穷孩子是讨蔡邕开心,当然也顺便造势,蔡邕当教书先生就好,其它的事由她来办。伸手捏捏蔡琰的小脸,咯咯的笑了起来,“小人精,看来多读书是好,脑子就是比一般人好使,我这就让人把你姐抓进来读书。”

说完咯咯的笑着出去了,在院子里还传来找大小姐的声音,看来在蔡夫人的心目中,蔡琰这么聪明就是读书之用,蔡琰想想也是,是啊,这几年,她可不就只干了这么点事吗?〖TXT小说下载:。。〗

穷孩子找到了,蔡邕没想到蔡夫人这么有爱心,竟然还会想到穷孩子读不起书可惜,感动得不行,亲自测试了一下,觉得真是聪明,不读可惜,于是也就正式的行了拜师之礼,想正儿八经的开班授课,反正他闲着也闲着,只当找点事做。

曹操听说蔡邕收徒了,马上快马加鞭的赶来,把董祀留下,还留下一大笔钱,当然董祀就得住在蔡家,这是生活费。董祀就成了第一个收费的学生了,因为曹操的关系摆在那儿,所以蔡邕没废话就收了,钱还推辞了一番,曹操又不差那两钱,扔下就走了,把蔡邕还弄了个大红脸。

有一就有二,羊家也听说了,忙把羊家的两位少爷送来了,大少爷都十五了,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蔡邕本不想收,但他们到吴地是羊家帮的忙,多少也是这一方的地头蛇,地方上的地也得人家照顾着,但看看羊家两孩子其实资质是一般的,正在犹豫不决间,羊夫人可是利索人,早就直接登堂入室找了蔡夫人,几十匹上好的宫帛和绸缎送进来,顺便送了蔡家姐妹一人一套上好的玉石首饰,于是蔡夫人只好隔帘咳嗽了一声,蔡邕吓得忙不迭的点头了。他当然不知道是因为蔡夫人收了人家的东西,只以为是因为和羊夫人交好了。

和羊家交好的卫氏听说了,也把儿子送了过来,卫氏从羊家知道是走了蔡夫人的门子才进的,想想人家羊大人家都要走夫人路线,他们这样商贾之家只怕连门都进不去,于是仗着卫夫人和蔡夫人有一面之缘,直接由夫人领着少爷进了内宅。

卫家有的是钱,可是就是没地位,于是这一代嫡出的就这么一个儿子,自然寄于厚望,礼物更是丰厚得吓死人,蔡夫人都不敢收,被逼着收了,蔡夫人亲自领着卫仲道到了蔡邕面前。还别说,卫仲道倒很让蔡邕喜欢,和蔡圭一样大,但和蔡琰一样少言寡语,读书过目不忘,倒是目前所有学生之中除了蔡琰之外,资质最好的一个,收得欣喜若狂。这让蔡夫人一下子就没了负担了,高高兴兴的回去数钱了。

再来人,蔡琰就不让蔡夫人收了,送多少钱也不收。蔡夫人一边心疼钱,一边又觉得如果收多了让蔡家的人知道了来分钱就麻烦了,于是忍痛拒绝,却不想,越是这样,蔡家学堂的名声也就更响了,羊家和卫家心里那个感激涕零呢,逢年过节的束修更是丰厚无比,远在北方的曹操也是常常差人送来厚礼,蔡夫人这才明白,蔡琰不让她多收学生是为了让这几家更要比着花钱了。

第11章 成功备份

蔡琰并没进父亲的书馆里读书,她的书还没抄完,没时间。而且蔡邕也不认为,蔡琰的程度能跟这些人在一起读书。蔡夫人一看九个学生不够完满,摆桌子都不对称,于是毫不犹豫把蔡圭安插进去,让她跟着一起念,正好凑个十全十美,当然也是为了省得让蔡圭一天到晚傻玩。

蔡夫人有钱了,问题也就更多了,这么多钱怎么办,这会可没有钱庄,能兑换银票,而且此时除了五株钱之外,就是帛和金(这是铜)来做计量单位的。帛就是绸缎等织品,在汉唐,织品、钱,粮食都是主要流通手段,官员的俸禄也是由这三样组合而来。

蔡琰随着蔡夫人去库房看时,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代的房子都动不动弄几进院子了。这些东西全是大体积,得找多少房子来装这些东西?在蔡琰看来,谁能带着这么些重金属、绸缎来逃命?倒是个问题。

当然蔡夫人想的不是逃命,也不仅仅是收藏困难,而是这么多钱,怎么瞒得过蔡邕的法眼,如果说真的让他知道,只怕他的爱心又会泛滥成灾的。于是她又开始了,天天在蔡琰书房里念叨的日子。

这次蔡琰很合作,一听明白来意,就马上提出建议,钱和金全部小额小额的兑成黄金,要知道‘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什么时候黄金都是硬通货。当然得不着痕迹的去换,隔一段时间换一些,别一换就一大块,要小块、小块的,用小盒子收好,将来什么时候都能用来消费;再就是那些贵妇人们送的首饰,有珍贵宝石的才留下,比如说指头大小的珍珠和一些从波斯那边传入的各色珠宝都可以保存,平时也要注意收集;大块的玉壁碰都不要碰,太珍贵会引人觊觎的,当然蔡琰心里真实的想法是不易保存,也不好携带。

蔡夫人就笑蔡琰总想着逃命,但想想也是,他们在吴地可以说是客居,终归不是自己的地方,谁知道又会发生什么事,带着随身携带最好。于是也就听从了蔡琰的建议,不着痕迹的化整为零,家里只留下日常生活用的少量现金,其余的都会及时兑换成黄金。

有空时也会跟羊夫人一起去逛珠宝店,但并没下手。卫家的管事是聪明人,私下跟蔡夫人交谈之后,以后每隔一段时间,也会送一些宝石进来让蔡夫人挑选,因为不是首饰,价钱比较合理。珠宝比黄金要轻多了,这样,蔡夫人也觉得比黄金更易收藏。而且想到女儿将来是要嫁人的,嫁妆其实都是父母从女儿小时候就开始攒的。现在收些珠宝,等到时,再打些首饰,一是能减轻那时的经济负担,二也是准备得更加充裕一些。

当然,蔡氏家族那边也跟着受了惠,总不能全部都拿出去换钱,门面总得装一下,隔些日子,蔡夫人也会装些布匹、绸缎回去给蔡质夫人,当是他们给的家用;蔡邕看到夫人这么做了,心里也更是感激,外人一看也夸奖蔡夫人孝顺,蔡琰看来就是刀切豆腐两面光。

蔡琰考虑到师兄之中有五人出身贫困,于是建议蔡夫人让他们九人统一服装,算是校服了。蔡夫人一想也是啊,穿着一出去就知道这是蔡家的学生,多么有面子。于是会用一些上好的帛去换成普通的麻和粗绸,带着家里的女眷给学生们做衣裳。这倒不是蔡夫人小器,而是身为布衣的学生,是不能穿丝绸的。蔡琰看到母亲所做的一切,心里暗暗地的佩服,古代当家果然不易,但也明白她做不来,只好保持沉默。

时光如梭,转眼蔡邕在吴地已经住了十个年头,九个学生全部都举了孝廉,而且个个都有才子的称号,因为都是蔡邕的学生,于是号称蔡门九子!

蔡琰听到时当时就喷笑起来,瞧瞧自己这姓?‘菜’门出的九子,能有多大的出息?但她可不敢说出来,怕老爹打她。蔡邕虽然读书很好,很早就正订了经史,但本人其实更加推崇黄老之说,讲求自然。可能是因为没有儿子,于是竟然还学着儒家写起了《女训》,以教导女儿。让蔡琰很是不以为然,觉得他有些叶公好龙的意思。

好在等写完了,蔡琰看了还觉得不错,至少没太迂腐的烂词,他强调的是女子除了要注意容貌的姣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学识和修养,品德的修行对女子来说也是重要的事。蔡琰觉得这话古今亦然,可以接受。

蔡圭因为一直在外书房里跟九子读书,相对于蔡琰的淡漠,九子都很喜欢快乐、活泼的蔡圭,但又不得不承认,蔡门九子,谁也不如从不跟他们一起的蔡琰。

蔡邕这么说,蔡圭这也说,连同是九子之一与蔡琰最熟悉的董祀也这么说,其它八子也就不得不只好承认下来。其实蔡琰自己都不知道坊间这么流传自己,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在自己的小书房里抄书。

董祀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蔡琰打过,于是和其它八子不同,他喜欢活泼的蔡圭,但更喜欢冷漠的蔡琰,没事时就进来陪她录书,有一搭没一搭的说几句。因为有董祀的帮忙,近五年蔡琰抄书的速度有了质的飞跃。在蔡琰十一岁这年,四千卷终于全部录完了。

蔡琰有自己的分类方法,珍本的书按现代的装订方法,缝成四大册,共四百卷,蔡琰收得最好,保证什么时候都能第一时间拿到,带走;其它的林林种种的三十多册装了满满一大箱子,没事就拿出来看看。

“以后做什么?”董祀轻轻的吐了一口气,蔡琰收完最后一张羊皮,从认识她那天起,她就趴在桌子上不停的写,现在终于写完了,想想除了她第一次追打自己外,他就没看她站立过,她给他所有的形像就是趴在那儿,手里永远有一只笔。他知道,她其实在为这些古书做备份,心里也就更加佩服起来,谁家四、五岁的孩子知道书简的价值,知道要留存备份。就凭这份眼光也都比外面所谓的九子强得多了。

蔡琰也有些茫然,当全部抄完了,蔡琰才发现自己做了一件也许很无用的事。是啊,用六年时间来做一件未来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事。伸直腰,揉揉自己疲惫不堪的眼睛,才抬头看看熟悉又陌生的董祀,笑着拿他打趣起来。

“不知道,不过将来你有事时,即使你老婆不救你,我也会去救你的。”

她说的是真的,如果真如历史上说的,董祀将来的某一天真的要是被曹操扣下了,那么她会拿出几册书来救他的命。怎么说,他也帮自己抄了这么多年,这是他应得了。

“你还会笑?”

“说得我好像木头人一样,只是前几年没时间罢了。”蔡琰淡然的深呼吸了几下,起身伸伸懒腰,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

董祀当然不会把她的话放在心上,跟着甜笑起来。

“你要回洛阳吗?父亲说你们学业已成,曹先生也派人来说想接你回去?”她好像在饭桌上听蔡夫人说过,因为董祀一直生活在蔡家,跟自己的儿子一样,有些舍不得。但当时她没往心里去,所以也没听清楚,于是现在问一声。

“我还是想跟老师再学习一下。”董祀脸红了一下,有些扭捏。蔡门九子里他年纪最小,才十二岁,所以他已经给曹操写了信,想再蔡家多学习几年,曹操想想也是,也就答应了。

“那个卫仲道怎么老在看书?”蔡琰却没看他,她眼睛看着窗外呢。她看到窗外院子里,卫家那位在廊下看书,每次蔡琰写累了起身活动时,抬起眼睛就看到他在看书。蔡琰因为好静,所以蔡夫人在买新房子时,在蔡邕的书房边上给蔡琰也做了一间单独的小书房,这样,蔡琰就可以和那些来读书的孩子们分开,做自己的事。

“先生的书就放在那儿让我们看,这些可都是买都买不来的,八师兄前儿跟老师说想抄录,老师也同意了,可能这些天就会让人来抄书。”董祀跳起来陪着蔡琰站着,伸头看了一眼解释道。卫仲道在九子里排行老八,这数字真好,不愧生意人家的儿子。

蔡琰摇摇头,笑了一下,早干嘛去了?都快出师了,现在想起来了?还遣人来抄,真是大少爷。

“你中午想吃什么?今天我想下厨房。”蔡琰回头看着董祀,看他帮了自己这么大的忙,决定给点好处给他,毕竟将来能不能救他的命还是后话,现在至少能给他点吃的。

“你会吗?”董祀笑了起来,他真的没想到蔡琰会说下厨房。

“没做过,试试吧!”蔡琰想了想又笑了起来,十年的焦虑现在终于完成了,蔡琰虽然小小的茫然了一下,但是还是觉得彻底放松了下来。

十一岁的小女孩子笑起来,最多只能用可爱来形容。离美丽或者倾城倾国什么的,其实远得很。但董祀却仍旧看傻了,半天没动地方。蔡琰顺手拿了只笔敲了他一下,也懒得看他了,收了东西去了厨房。

第12章 卤料与火花

手艺人已经是标准的大厨了,蔡圭也在那儿,指手划角的说什么,看到蔡琰过来,忙跳了过来,“怎么今天过来了。”

“今天有空,中午打算做什么?”蔡琰穿上素儿给她做的厨衣,当然也是她设计的,形式参考现代全包的反穿衣,汉代都是宽袍大袖,围上围裙也不顶事,所以即使蔡琰进厨房机会少,还是让素儿做了一件。当然,后来蔡圭觉得好,常借去穿,于是,素儿又做了三件,给偶尔进厨的蔡夫人和蔡琰各做一件,蔡圭则又多了一件换洗的。

“父亲让做点肉,师兄们喜欢吃,娘说你口味清淡,所以想分开了,父亲和师兄们在前院吃,咱们在后头吃。”蔡圭说得飞快,但看得出,已经弄得差不多了。

蔡圭读书是插花,她更喜欢在厨房里忙忙碌碌,这些年来倒也学了不少东西。九子每天中午都在蔡府吃饭,而董祀因为住在蔡府,所以晚饭也会跟蔡家一起吃。

蔡夫人可不是小器的女人,很舍得给他们吃的,更何况其中五人出身贫困,所以中午这顿反而在蔡府来说是最重要的一餐,尽可能的做好,让五人能吃好吃饱,不会像颜回那样英年早逝。

“要帮忙吗?”

“不要,你有特别想吃的吗?今儿卫家派人送来了好些从天竺那儿带来的香料,大师傅很多都不认识,你来尝尝看,咱们怎么吃。”蔡圭拉着蔡琰去边上看,已经用小格子盒一样装出一些来,好分辨。卫家有商队,每每商队回来,卫家的老掌柜总会送些新鲜玩艺过来,在他们看来不值什么钱,但也是心意。

蔡琰细细的看了看,她除了认识胡椒、孜然外,也是一头雾水,还过看到孜然她还是感动了半天,她的羊肉串有指望了。

“中午给他们做烤肉吃吧!把这个磨下,过会烤肉时放进去。”她挑出了孜然,但还是没说名字,她不应该认识的,所以还是保持低调为好。

再看其它的,有看着像八角的,可是八角是从天竺传来的?她还以为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加上长得跟树皮一样的桂皮,那是不是说她也可以卤鸡蛋吃了?

其实来了才知道自己的无知,原以为中国人自古就知道用筷子,结果到了才知道,即使在东汉,筷子是用来分菜的,吃东西还是用手。当然,现在蔡府改了,桌上用铜打一双公筷,每人都用木筷吃饭了,为此蔡琰十分欣慰。

还有就是香料,原以为花椒出得较晚,到了厨房才知道,花椒就是川椒,《诗经》中就有,弄得蔡琰还乱激动了一把,以为辣椒早就出现了。让人去找,结果找来的是花椒,唉!不过也行,现在蔡府也能用花椒来烧川味红烧肉了。

蔡琰边拿起闻了又闻到,一边胡思乱想着,可是她真不认识这些东西,最多是在食堂吃饭时,食堂的大师傅没把这些东西挑干净于是烧熟了,她倒是见过一两次,生的什么样,她真不知道。放到嘴巴里尝尝,有点那个味道,吐出来,点点头,是八角。

拿了把小锅子,顺手抓了几颗八角和桂皮,冲洗了一下,泡在水里,看看边上有几个猪心,猪肚什么的,东汉贵族是不吃内脏的,这些下水是放到一边,给下人们吃的。后来有天蔡琰实在找不出菜吃了,看到猪肚了,于是让人洗了和云豆一起熬汤,蔡夫人很喜欢,听说外院的人也很爱吃,于是猪肚总算脱离了下水的待遇,上席了。

蔡琰自己也不怎么吃肉食,于是也一般不怎么在意这些,家里也不缺这点吃食,他们喜欢怎么弄由他们自己,不过现在想想,鲜的猪心怎么吃啊?真不敢想。拿一个,扔进水里,想了想,可能应该放点酱油,还要放什么?那时记得里面似乎很多香料的,还有像树叶一样的东西,在香料格子里,看了半天只多抓了一把花椒,其它的也不敢动手。尝了一下,她也迟疑不决,于是决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这么着了吧!

放到灶上任它煮开,大家难得看到二小姐亲自做东西,都躲在一边偷看着,连大师傅也不时的瞟几眼,都知道二小姐会吃,可是她却绝少进来,只是让大小姐拿着菜单进来让他们照单子做就好了,当然也没人敢置疑二小姐设计的菜式不好吃,反正只要她喜欢就成。

大师傅个人还是比较服气蔡琰的。因为蔡琰开发了一系列的面食,包子、饺子、葱油饼,各式的面条,即使是面疙瘩也跟以前的死面团子不同了,现在府里上下都爱吃面食,他现在想想以前说自己会做饼,真是都觉得燥得慌。

卤东西是要时间的,饭菜都煮好了,蔡琰的猪心看上去似乎还没熟,蔡琰用筷子戳了半天,人动也不动,看来‘心’果然都是最硬的。于是让人看着火,自己回蔡夫人那儿吃饭去。

蔡夫人看桌上有一盘烤肉,还有点担心,看到蔡琰难得挟了一块,才放心下来。

蔡琰尝了尝,没辣椒粉口感真的差了好多,但总算跟现代的羊肉串差不多了。

“味道真不错,感觉很香了。”蔡夫人也吃了一块,跟着蔡琰吃了几年菜,口味也越来越清淡了,开始也觉得肉没那么好吃了,今天闻了一下,跟平时的感觉不太一样,试吃一下,外焦里嫩,新香料味倒遮掩了羊肉的膻味,配合得恰到好处。

“姐,你记一下,以后肉还是腌过再烤算了,用蛋清、大葱、酱油和胡椒一起腌几个时辰之后再烤,烤制时,再加孜然粉。”蔡琰觉得不够入味,肉汁的口感不够丰富。

蔡圭尝了一下,点点头,拿她的小本子记了下来,这点很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过现在蔡琰觉得他们不是在吃午饭了,而是在开试菜大会。

“对了,你刚刚煮的是什么?”蔡圭还在想砂锅里那颗可怜的猪心,再这么下去,估计下人们也就没什么可吃的了。

“用香料煮煮试试,看看能怎么吃。”蔡琰想想,糟了,她应该里面放一块五花肉的,用来炒回锅肉也好啊。算了,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