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时空-中华再起-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杜申利中队交战的正是德国空军特别远征大队所属第一战斗机中队的十二架福克DR。1型三翼战斗机。按中队长赫尔曼。戈林的计划,自己先出两个三机编队突袭中国空军的前卫机群,引诱掩护机群进入中低空的狗斗,然后他再率领再高空的另两个三机编队给中国空军的战斗机以决定性打击。遗憾的是,他低估了中国空军战术思想的飞速发展,而且,很不幸,他将遭遇中国空军中最富战斗力的两名飞行员——被后人称作“咆哮的豹子”的杜申利和“红鲨”的张浩天。
没有片刻的迟疑,处于小队正前方的杜申利立刻推油门全满,微微摆正机头,向高度比自己略低的敌机迎头俯冲下去。在距离德机约七、八百米米的地方,海冬青II来了一个全火力短促射击,十六挺七点六二机枪喷吐出十六条火舌,向德机编队中心喷洒出死神的种子。德国人显然没有料到中国空军还留着一个小队的飞机在高空掩护,促不及防之中,六机编队被杜申利小队的机枪火力从中间切开成两个三机编队,一左一右地各自急转摆脱。杜申利小队的分割敌机的目的达到了,四架海冬青II也很自然的跟着分成两个双机编队。
蹬左舵,向左压杆……杜申利熟练而协调地做着动作,海冬青II侧过身,轻盈地盘旋着。少尉一边偏着头,牢牢盯着左下方的德机;一边微微地收了收油门,把速度稳稳地控制在时速一百六十公里的速度上。德机为了躲避在高度上有优势的中国战斗机,正在拼命俯冲急转,试图以三翼机出色的水平机动能力占据位置上的主动。
然而,海冬青II也是一种以水平机动见长的三翼机,加之杜申利和他身后的张浩天一直在控制自己飞机的速度,因此几个圈盘旋下来,德国长机不但没有捞到半点位置上的便宜,高度反而掉的更低了。此时,三机箭形编队最大的弱点终于暴露了出来:由于连续的转弯,最外侧的福克僚机已经与长机拉下了很大距离,几乎无法保持队型。
“机会来了!”战机稍纵即逝,杜申利果断地压左坡度到底,然后向后猛地一拉操纵杆,海冬青II立刻来了一个接近一百八十度的急转,机头指向已经超越德机所在的方位。紧跟着,杜申利又蹬满左舵,海冬青II向左下方略一偏机头,侧着身子做了一个不明显的俯冲,使刚刚损失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当最外侧的福克掠过杜申利的前方时,距离杜申利的海冬青II不到两百米,正好在最有效杀伤距离之内。杜申利稍一抬机头,使目标的飞行轨迹正好通过瞄准具的中心,然后果断按下了双排射击按钮。最上层机翼上的两挺七点六二机枪和机头部的七点六二同步机枪同时怒吼起来,曳光弹在空中编织出四道带着左弧度的死亡轨迹。落单的福克DR。1一头就钻进了这道火网,密集的七点六二机枪子弹狠狠地凿在它并不坚固的木制机身和帆布蒙皮的机翼上,瞬间就将左侧机身打成了漏勺,左侧机翼的支撑结构也被打断,最上层机翼在气动力的作用下,奇形怪状的翘了起来。
福克的飞行员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被七点六二子弹击中阵亡,失去控制的DR·1很快脱离了编队,侧着身子向地面坠去……队友的过早损失使赫尔曼。戈林预定的作战计划被完全打乱;头脑也被复仇的怒火所充斥。暴怒中的他把协调中队其他战斗机的工作抛到了九霄云外,复仇是他大脑里唯一残留的东西。他迅速地把操纵杆向左推到底,接着向怀里一带,福克三翼机怪叫着做了一个急转,试图缩短与中国战斗机的距离。然而,急转在赋予他位置优势的同时,也削弱了他的能量优势,福克的空速迅速下降到时速一百一十公里左右。
杜申利侧着头,眯着眼睛,目光紧紧跟随着德国人的福克。不出他所料,福克长机已经带头用一个急转弯占据了中国飞机的正后方,眼下应该正加大油门向自己这边赶来。海冬青II的空速正在慢慢恢复,空速表的指针已经超过了时速一百四十公里,按这个速度,杜申利可以很轻易地脱离这场战斗,但是,眼下还不是时候。他朝一直紧跟在身后的张浩天高高举起右臂,然后捏紧拳头向下一拉。这是他和张自创的一套联络手势,含义两人都早已铭记在心。张浩天会意的微微收回飞机油门,把空速控制在时速一百四十公里上下;杜申利则在油门全满的状态下进入大角度爬升状态。
虽然戈林清楚地看到中国战斗机的长机进入了爬升,但他却只能继续咬住水平飞行的张浩天,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飞机还无法迅速的恢复能量,冒险爬升只会让他进入万劫不复的失速螺旋。同时,他也不想放弃张浩天这个似乎快到手的“猎物”,然而他不知道,张浩天只是诱饵而已??大角度的爬升使杜申利的飞机很快就到了失速边缘,海冬青II开始微微颤动,而戈林和他的僚机则刚刚穿越海冬青的下方,一切都和训练的时候一样,一切都在杜申利的掌握之中。推杆,蹬舵,微收油门,杜申利的动作果断而自信。海冬青II敏捷的一低头,一个鹞子翻身向福克扑了下去。
戈林拼了老命才让张浩天的飞机进入自己的射程以内,可不等他稳住瞄准线,张浩天的飞机忽然和陀螺一样绕着飞机的纵轴滚动起来,航行轨迹呈一条渐开的螺旋线,根本无法稳定地瞄准。戈林只能徒劳地调整着机头,试图捕捉到什么。然而此时,杜申利的海冬青II却已经在他的头上投射下死亡的阴影。
对于杜申利的俯冲攻击,戈林当然不能无动于衷,他立刻一个右转俯冲,脱离了杜申利的瞄准线,毕竟福克三翼机的水平机动能力和海冬青II只在伯仲之间。
座舱中的杜申利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因为这个规避动作早在他预料之中,他只是需要知道,戈林究竟是要右转还是左传,现在,答案清楚了,海冬青II迅速从俯冲中改出,重新进入大角度爬升,五十度,六十度……爬升的角度在不断增大,很快就达到了九十度,看起来这更象一个筋斗动作。但是,与筋斗不同,杜申利的飞机同时还在做着缓慢的滚转,当坡度达到九十度时,滚转也正好转了四分之一圈。此时;飞机的座舱正好对着戈林远去的方向;把德机的机动动作看的一清二楚。飞机仰角越过九十度以后;杜申利并没有继续拉杆;而是开始轻柔地推杆,同时继续稳定的向右缓慢滚转。海冬青II在空中划出一个非常类似筋斗的圆弧;在这个圆弧的最高点;海冬青正好呈平飞状态;只不过飞行方向和进入机动前正好相反。这个机动在恢复高度的同时,大幅度地改变了飞行的方向,因此一经出现立刻得到迅速推广。由于这是中国飞行员杜申利和德国飞行员因麦曼几乎在同一时期飞出的该机动动作,因此该机动由俩个名字“杜氏滚转”或“因麦曼机动”。
与此同时,张浩天的海冬青II做了一个右急转,封堵住戈林的退路,迫使德机无法做左转避开杜申利的攻击范围。而杜申利在改出半滚爬升后,迅速进入小坡度俯冲,并不断地修正机头的指向,直扑戈林。
戈林和他的僚机正处在杜申利的右前下方,俩名德国飞行员仍然在努力盘旋,试图扭转极度不利的战斗位置,队型也不见散乱。真是顽强的德国人,杜申利感叹了一句,但战斗却还是要继续。距离在慢慢缩短,杜申利一边竭力保持着机头指向,一边控制着飞行速度,以防止被对手用急转造成OVERSHOT。张浩天的飞机也从杜申利的左后下方加速赶来,两架中国飞机一上一下对两架德国飞机形成了夹击态势。
由于上方空间被杜申利的海冬青完全控制住,戈林根本没有机会拉起重新占位,因此只能被迫不断的盘旋下降,高度越来越低,机动的空间越来越小。压力最终使戈林失去了耐心,他决定孤注一掷将操纵杆前推到最大角度,福克Dr。I一个猛子向地面扑去。戈林这么做是有理由的:海冬青II的绝对速度比福克Dr。I速度要高很多,而他在俯冲时,并没有满油;因此虽然他处在俯冲状态,速度却没有超过时速一百六十公里。杜申利如果满油跟着俯冲下来戈林就有利用筋斗机动来进行反击的机会。可惜的是,杜申利只是稳健地跟在他的身后,并不断的用侧滑减缓自己的俯冲速度,不急于迫近距离。这样一来戈林反而迅速地丧失了宝贵的高度。
高度迅速下跌至不足三千英尺,杜申利与戈林的距离也缩短到了五百米左右,虽然还没有进入最佳射击距离,但是杜申利知道:不能再等了,进入高速俯冲后,海冬青II的控制灵敏度已经有所下降,到时候戈林狗急跳墙来个急跃升,他跑了是小事,自己一不小心啃在地上就亏大了……戈林的飞机在瞄准十字圈中晃晃悠悠的飘动着,找准一个机会,杜申利猛地扣下了双道扳机,海冬青II的四挺七点六二机枪同时怒吼起来,四条光链组成一道死亡之网,罩向戈林的座机。
毕竟是德国空军的精锐飞行员,戈林用眼角的余光观察到了海冬青II枪口的火光,在最后一刻,他猛地一拉操纵杆,福克Dr。I以接近垂直的角度蹿了起来。这招是他压箱底的本领,在俄罗斯前线多次救了自己的性命,屡试不爽。如果现在他面对的是鸢II,也许真的就逃脱了;但是很不幸,正在向他开火的海冬青II拥有两组四挺机枪。福克躲开了海冬青II同步机枪的火线,却终于没有办法躲开海冬青机翼顶端的两挺机枪。两道火流如同两把锋利的剃刀,转瞬间就让福克一侧的白色水平尾翼灰飞烟灭。失去平衡的福克拖着浓烟向地面扣去,在进入螺旋前的最后一刻,戈林终于跃出了座舱。一朵白色的伞花飘荡在空中,飘向一片正在向前涌动的草绿色浪潮……
第二十八章(上)
嘶——轰!炮弹爆炸掀起的尘土噼噼啪啪砸了下来,黑色的烟雾融入天空黑云,炎炎烈日在浓密的烟尘中,变成了黄乎乎的一团。徐永晋靠在掩体里,体会着地动山摇。刺鼻的硝烟,热烘烘的尘土,肉体烤焦难闻的焦糊味,一个劲朝徐永晋鼻子里钻,辣辣地贴在嗓子眼,吐不出,咽不下,火烧火燎十分难熬。没办法,这里是炎热干燥的巴格达,而不是鸟语花香的中国江南。
呸,徐永晋吐出钻进嘴里的沙土,擦了把汗水与泥土混杂在一起的脸,点着一根烟,用力吸了两口,烟草辛辣味随着喉咙进入肺部,接着将硝烟味、沙土味、焦糊味一起带了出来,变成快速消失的烟圈。眯缝着眼睛扫了眼外面,硝烟被风一吹不时变浓变淡,当硝烟暂时散开,弹片和火药犁翻的土地上,横七竖八倒卧着穿着土黄色、沙漠黄、灰绿色军服,全身污血形同一堆堆烂肉的尸体。这些尸体都是远征军将士与土耳其人、德国人在这里反复争夺后留下来的。修筑好的混凝土工事被炮火多处轰的坍塌,很多士兵不死于枪弹和炮火,就是被迸飞的混凝土砸扁了脑壳,还有些士兵被大量的碎石和泥土活埋了,当后面一轮炮火将浮土炸开,那些被活埋士兵的尸体又从地下掀到地面。几辆战车停在敌我控制区中间,车体焦黑,有的炮塔掀在一旁,有的履带拖在后面,还有的战车脚底朝天,翻了个个,总之这些战车形同一堆废铁,已经没有一点用场了。这些战车都是前几天配合陆军进攻巴格达的陆战队装甲旅与德军第三军拥有的战车,在协同步兵冲锋时,远征军装甲旅战车被土军与德军部署在前沿的轻型火炮、防战车枪、地雷、反战车手雷、战车所摧毁,到处是废墟瓦砾极大的影响了战车的机动,冲在前面的战车经常孤独地暴露在敌人各种反战车武器面前,损失自然小不了。而德军的战车在反冲击中,被远征军击毁的也不在少数。这两天为了避免整个装甲旅在巴格达攻城战中彻底消耗殆尽,陆战队装甲旅只能撤出了战斗。
和陆战队的装甲旅一样,除了炮兵外,陆战队其他部队也先后从攻城序列中撤了下去。那些看起来极为强悍的陆战队员在如同迷宫般的城市战中并没有体现出他们有什么超人一等之处,相反,陆战队却显得极为不适应城市战,大批陆战队员损失在敌军交叉火力与隐蔽的火力点下。
现在攻城部队除了徐永晋所在的第十师十九旅外,还有外籍兵团第一、二师,与城里守军相比,兵力并没有超过人家几倍,所谓绝对优势也无从谈起。不过好消息是在东线的远征军集群现在已经彻底击溃了土军第六集团军,十万大军正日夜兼程朝巴格达这边赶过来,等东线集群到达这里,相信城里守军在围攻下也坚持不了多久了——前提条件是德军第五集团军增援部队没有到达这里,不过既然第五集团军的第三军两个师已经到了这里,后继部队在不久将来到达也没什么不可思议的,如果德军主力上来,巴格达是否变成远征军伤心之地也就实在难说的很。
短短几天战斗,让徐永晋对面前新的敌人战斗力有了充分认识。所谓的欧洲病夫土耳其人已经让徐永晋大出意外了,而德军之强悍,凶横,更是超乎徐永晋想象。和土耳其人不同,新上来的德军第三军士兵极有战斗经验,这些敌人不会和土耳其人一样搞什么人海战术,她们善于单兵作战,懂得借助地形隐蔽自己,进攻时候三五成群将队型拉的很开,防守时候,他们又只在一线派出少部分监视士兵,大多数人都躲在相对安全的避弹掩体里,等远征军开始进攻了,才进入阵地,德国人的射击相当准确,并且炮兵与步兵之间配合也极好。
对这样的敌人,远征军毁灭性的炮击和空中优势无法大量杀伤他们,常常是炮火轰过,等步兵开始冲锋,进入到敌人阵地前沿,原本以为不符存在的敌人又如同土拔鼠从地里冒了出来,用火炮、机枪、步枪、手榴弹迎接远征军的到来,于是远征军每推进一米都要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徐永晋他们连也伤亡超过两成,暂时无法进攻了。
和连长的关系自从上次进攻后得到了极大改善,也许是王连长怯战让徐永晋给看出来了,这让连长无法再保留他的权威。为了和徐永晋改善关系,上尉很友好地帮助徐永晋恢复下士军衔,至于排地雷、抓俘虏、敌后侦察这样风险度极高的事情也不再是徐永晋的专利。而上尉也有意识的多和徐永晋这样从一开战就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老兵待在一起,放下架子,学着他们样子说着连队里各种各样的粗口脏话。同时,和老兵在一起,上尉也知道那些战士嘴里所谓“难吃的饲料”是怎么一回事了,司务长在被连长一顿狠剋后,战士们的伙食大有改善,虽然还是没有猪肉吃,可羊肉里面也开始放香料,与清水羊肉汤比起来,味道大不一样。徐永晋开头还以为上尉是想欲擒故纵,心里很是忐忑一段时间,随着时间推移,对连长的猜测也渐渐变淡,觉得自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很是不好意思。人总是善于忘记别人不好地方,而记住别人对自己之好,现在虽然身处极为危险地方,可这是战争造成的,全连战友都在这里,和自己处在同一环境,与连长没什么关系。想开了,徐永晋对连长的瓜葛也不存在了。
去年年底加入五连的那些认为自己是地球拯救者的新兵到现在要么被打成马蜂窝,要么被炸成肉酱,要么神经错乱送到后方治疗,要么和徐永晋他们这些老兵一样,失去了对未来的追求,按照老兵说,成了行尸走肉的怪物。战前徐永晋对新兵严格近乎残酷的训练让这些菜鸟和其他连队新兵比较起来,少死了不少人,以前新兵恨不得生吞活剥了徐永晋和梁德忠,上了战场发觉这里居然比他们以为是地狱的训练场还要残酷,那些新兵嘴里虽然没说什么,可看着俩人的眼神与以前不同了。
每天面对冲锋与反冲锋,敌人的、自己的炮弹天晓得什么时候从空中落下来,前一秒钟你还跟战友有说有笑,说不定下一秒钟你就成了冲天血雾,连块完好的肉块也找不到了。生活在生与死边缘,谈什么理想,什么信念,都有些不着边际,战士们开头还想着如何在战场上保存自己,到后来什么也不想了,空洞的眼神透露出一抹无奈,对命运的无奈,把生与死都交给老天决定。
半年前的新兵活着的变成了老兵,连里虽然又补充了一批新兵,可这里毕竟远离国内,部队战斗减员后,不可能很快补充满员。到现在,一百五十人的连队,兵员还有一成缺口,与前线其他连队相比,五连缺员算是少的了。
新兵是补充了,可这些新兵却派不上什么大用场,说的难听些,只起了滥竽充数的作用。这些没有在模拟战场环境下接受训练,只是走走队列,打打靶,喊喊口号练出的绣花枕头兵,与他们前辈一样,抱着满脑子消灭邪恶解放人类的理想雄赳赳气昂昂来到五连。他们到了战场根本不懂得区别不同炮弹落下来的声音,他们听不出炮弹是离自己远去,还是马上落在身边。他们也不知道毒气总是聚集在低洼处,当高处人摘除防毒面具可以正常走动时,低洼处的士兵是绝对不能学人家将防毒面具摘除的。他们不懂得人要尽量躲在掩体里,露在外面越少越好,当远征军炮兵开始急袭时,总有一些感情外泄的新兵奈不住兴奋,非要站起来狂呼乱叫一通,这样做的下场就是成了敌方狙击手与机枪绝佳的靶子,付出无谓伤亡。
这些新兵如果光自己阵亡那也没什么,本来新兵比老兵容易战死这是正常现象,讨厌的是不知什么人在后方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希奇古怪的东西,他们以为到战场无非是放放枪,走走路就可以了,好象自己贴了什么护身符,永远刀枪不入。杀几个敌人,自己没什么事情,还可以免费到国外轻轻松松看看异国情调,此等美事自然让新兵心旷神怡。可到了战场一切都与他们想象不一样,最简单的一个事实是:子弹不光可以打死敌人,还能打死自己。兴高采烈一起来的战友,正笑着,突然原本英俊的脸庞变成了要多恶心有多恶心的鬼脸,或者干脆一摊豆腐一样东西摊在你面前,至于脑袋早已不知去向。这对神经的刺激,是这些身心远未成熟的年轻人无法忍受的。于是浑身抖成筛糠、大喊大叫、发疯一般跳出掩体到处乱跑算是轻的,有的新兵举着步枪闭着眼睛不管面前是敌人还是自己人乱射一通,这简直让人无法忍受。而且这种神志错乱在前沿是很有传染力的,一个神志错乱者没有很快控制住,搞不好等下就是一群神志错乱份子了。而这样的人你用言辞想让他安静下来根本不可能,只能是要么给他后脑一枪托让他彻底安静下来,要么五花大绑,把口堵住,将他扔到一个偏僻角落独自发疯。战场上不光要对付敌人,还要对付这样的自己人,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疲惫都是难免的。
“小李,别看外面了……有什么好看的?子弹可是能打死人的!万一让德国佬发现,扫过来一梭子,你小命还不交代在这儿了?”徐永晋将视线从外面收了回来,见掩体里自己负责小组的新兵李廷贵学着自己样,一脸焦虑望着外面,不由得拽了拽李廷贵衣角。
“组长,你刚才不是也再看吗?”李廷贵有些不情愿地缩头下来。刚将头缩进掩体,空中传来一串机枪子弹贴着掩体掠过上空的声音,李廷贵下意识地一缩脖,手扶着钢盔望着上面。“乖乖,还真神了!刚说机枪,德国佬机枪就扫过来。”
“有什么神不神的?这都是经验,你们这些新兵以后有的好学了!”
“组长,你刚才不也探头出去看吗?难道不怕被敌人发现?”
“有什么好怕的?我不过稍微看下马上缩回来,何况和你那种傻头傻脑把脑袋探出去不同,只是稍微露出一条缝观察一下就是了,那些敌人就是看到,这么低他们也打不中……来抽根烟吧。”见李廷贵仿佛一只猴子,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徐永晋笑笑从口袋里摸出香烟丢给了他。
“谢谢,我不吸烟。”李廷贵连忙将香烟还给了徐永晋。他是刚补充到五连,被分配到徐永晋所在的小组。作为京城学校没毕业就走进军营的李廷贵,从他爷爷开始,家里就灌输只有败家子才吸烟——不管是鸦片烟,还是香烟。国内新兵连大家都是学生,不大容易沾染上不良习惯。所以到现在李廷贵还不知道香烟是什么滋味,他也不想知道是什么滋味。
真是好孩子。徐永晋看着脸色发白的李廷贵,心里暗自好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徐永晋照样觉得吸烟不好,可进了军营,没多少时间徐永晋就烟酒都来了,他还很奇怪自己为什么如此容易学坏,到最后徐永晋自己安慰自己,这不叫学坏,而是适应环境能力很强,属于生存能力强过蟑螂,能在最恶劣环境下生存的极少数幸运儿。既然找出这么一个理由,说脏话,打架斗殴,偷百姓养的鸡鸭,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做起来也没了心理负担。有时候徐永晋还觉得自己真的变成了坏人,可一想到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岁,当好人还是当坏人,作为想要多活几年的普通人,如何选择自然很容易。自己能在残酷的战场上幸存下来,说不定就是因为自己比那些战死者更坏一些。“良心好的都死了,能活下来的只有混蛋。”这是谁说的真理?好象是徐永晋他们连已经阵亡了的第二任连长周慈宁上尉有次气愤战士给他捅娄子说的话。
“怕什么?你看看咱们连谁不抽烟?这地方除了火烧火燎的硝烟、沙尘,就是烤焦的尸体发出焦臭味,你就那么喜欢闻?看看,咱们外面不远地方躺着那个德国佬,身上停满了苍蝇,味道多大!橐桓毙煊澜行┒褡骶绲靥统鲆桓蹋彩堑莸嚼钔⒐笫掷铩?
李廷贵拿着徐永晋硬塞过来的香烟,抽也不是,不抽也不是,苦着脸看着徐永晋,转移话题道:“组长,你刚到这里时,看到打仗害不害怕?”
“怎么?怕了吗?你不是说要解救阿拉伯民族,让他们摆脱这种水深火热的日子,过上民主、自由生活,为此哪怕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怎么现在问这问题?”徐永晋似笑非笑看着李廷贵。
“谁害怕了!我只是问一下组长您嘛!”李廷贵脸上有些发烧,嘴里强辩道。见徐永晋死死盯着自己,外面的炮弹落下声也离李廷贵很远了,现在的他有些心慌,迟疑一回儿,终于点点头招供道:“刚上战场听到敌人打炮声,并没怎么害怕,觉得这跟咱们过节放炮仗没什么区别,可看到自己战友倒在掩体里,敌人一个个活生生生命被子弹炮弹带走,这心就不对了。我不知道下一个不幸者是谁,也许是别人,也许就是我自己。枪炮中,生命真的很脆弱。”
徐永晋突然有种很奇怪的感觉,历史仿佛重演了,一年前徐永晋在迪迪死在自己怀里后,曾经问过他的班长相似问题,不光语气相似,连说的词语也没多大区别。徐永晋看多了死人,已经麻木了的心让李廷贵这么一说又拉回到过去。想当初徐永晋也是满怀为无辜牺牲的海员报仇,彻底埋葬万恶的同盟国,让自由与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信念踏上征途。也许是意志没有国内那些坐在沙发、凉席上的议员坚强,当炮弹在身边爆炸,子弹从身边掠过;当看到原本以为兵无斗志,期待自己解放他们,以为只要喊一声马上放下武器或者掉转武器帮助中国人一起推翻专制的土耳其人以毫不弱于自己的坚定,端着上好刺刀的步枪不顾身边接连倒下的士兵一步步冲上来;当好兄弟就死在自己怀里;当看到被自己解放的那些阿拉伯人以麻木空洞的目光看着这些从他们家门口过去的仁义之师,连一点感激之情也没有,一些阿拉伯人为了一块硬邦邦可以砸死人的饼子今天为土耳其人服务,明天又为中国人干活,徐永晋在国内曾经拥有的那些豪情壮志全都长了小翅膀,扑哧一下飞的无影无踪。
没打多长时间,徐永晋就将理想、信念掷之脑后。到美索不达米亚是来解放被奴役的阿拉伯人吗?可那些阿拉伯人并不欢迎中国人的到来,那些摆脱了土耳其人奴役的阿拉伯人,今天刚得到解放,明天马上就和其他穆斯林教派展开了斗争,吵骂是最轻微的,打架也算不了什么,贩卖军火舞刀弄枪还不够味,非要架起大炮对轰才过瘾。中国人两边都不帮,他们说治安恶化就是因为你的无所作为,可你要帮一派打一派,被打的那一派非跟你红眼拼命不可!民族矛盾、部落矛盾、宗教矛盾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让你剪不断理还乱。加上中国并非穆斯林国家,在这里推行什么一夫一妻制根本是与穆斯林为敌。不团结的阿拉伯人虽然不会对远征军构成什么威胁,却也牵制了远征军不少精力。徐永晋常常想不明白,自己是送给阿拉伯人民主自由来了,还是要让他们按照其他文明一样改变自己文明。反正就徐永晋看到的,那些阿拉伯人并不需要这种解放。
同盟国是邪恶的吗?也许吧,也许同盟国决定战争的上层人士是邪恶的。可他们军队里的士兵与远征军战士一样,他们也是从学校、工厂、农田走出来,加入到军队中。他们对渴望战斗胜利的信念决不比中国人少多少。说到底,这些人都和徐永晋一样,属于上层的棋子,是上层争取自己利益可以任意摆布的傀儡。当两国打仗时候,这些棋子、傀儡就是宣传工具中最可爱的英雄,等和平了,两国友好了,齐声高歌友谊天长地久这句话来讲,现在的敌人,说不定就是以后的盟友。
头脑简单是幸福的,胡思乱想是有害的。想的越多,徐永晋就越怀疑自己参军是否头脑发烧,或者说脑筋短路了。当逃兵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里是美索不达米亚,比唐僧西天取经路还要远,就是孙猴子也要翻个筋斗才能回去,自己没有筋斗云,如何回家?何况当逃兵是十分丢脸的事情,不要说自己,就连家里父母、姐姐姐夫也要让人瞧不起,很爱面子的徐永晋是说什么也不肯当逃兵的。装做有战壕恐惧症到后方疗养?真要装,徐永晋相信自己看的那么多,相信能装的很像,只是他可以蒙蔽战友,却无法蒙蔽军医,那些早已炼就火眼金睛的医生会将他从后送神经失常患者里抓出来,扭送前线的。别的连队就有这样人被送回了前线,并且他们下场很惨,在下次冲锋时,这些人被编入敢死队,冲在最前面,别人可以弯腰躲避炮弹、子弹,他们在冲锋时要是这样做,督战队的凶神恶刹马上会执行战场纪律:枪毙。档案里也要背负不名誉的结论,让家里人抬不起头来。这已经很吓人了,真要被扭送回来,连里那些曾经共生死同患难的战友看自己的眼神也让人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