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悟道天龙-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谭婆看他那目瞪口呆的样子,要多傻有多傻!忍不住扑哧一笑,再说不下去。
半晌才接着道:“下面的难说,不说了,师哥自己想。”
赵钱孙随手拍了拍身上的泥灰,牵着驴边走边说道:“唉!下面的那些还用说吗?”
犹豫了一会,道:“‘四大恶人’那些不想管,还是不去说的好,别人要管让别人去管。就连那秦朝在大理万劫谷对‘四大恶人’,传来传去,少说都已经传出过十几个版本。一字之别,千差万别。何况还越传越夸张,叫人相信哪个好?只能够姑且听之。虽然我想说我们都还没老,但确实已经没了当年的冲动,没了当年的热血,不然现在哪还有什么‘四大恶人’,将来哪还有你想的那些麻烦?说来说去,全是咱自找。还嫌不够吗!”
谭婆一脸好奇道:“你不因此而看不起他吗?”
赵钱孙知道她说的是玄慈方丈,想了想,摇头道:“有什么好看不起,我现在反而很佩服他!羡慕他!嫉妒他!就是没看不起他。”
“可是,”谭婆皱眉道,“别人不会都这么想呀!”
赵钱孙呵呵笑道:“别人知道后,当然不会这么想啦!一万个人只要能有一个人这么想,就已经很看得起他了。”
语气一转道:“可惜呀可惜!要不是受元阳之限,他的武功离登峰造极只一步之遥呀!”
谭婆紧紧盯着他问道:“你觉得很可惜吗?”
“啊…”赵钱孙差点便点头称是,但立即便反应过来,连忙摆手道:“可惜什么呀!祸福相依的道理我还是懂的。总有一日,他自己都会觉得好。”
“这还差不多。”谭婆微微一笑,“别自己不行,便把罪全推到咱女人身上。”
赵钱孙习惯性地又想反驳,话到嘴边才打住,连连点头道:“那还用说吗!我最看不起那种男人了。”
谭婆很满意,将嘴凑他耳边道:“我再告诉你一个秘密——那孩子如今已经在少林寺,在他眼皮底下长大成人。之前他当然不知道,又被那秦朝说破,不愧是‘天机子’!”本来还想继续说,发现师哥状态似乎不太对,心猛地一跳,脸不由一红,急忙打住了。
具体有什么不对?
不敢去想。
两人又陷入到无声胜有声的无名状态中……
赵钱孙刚刚虽然摆正了心态,表现比以前聪明,知道退而求其次,却还是巴不得就这样一路走到地老天荒,不用再碰到谭公。别的倒是无所谓,唯有对谭公,最怎么觉悟都没法忍受。实在是悔之不及,要不是自己每次挨了打都要打回去,小师妹对自己?
答案不用找。
答案还用找!
突然想起秦朝唱过的一首歌《爱一个人好难》,突然什么都不想管,就这么唱了起来……
想要把你忘记真的好难,思念的痛在我心里纠缠
朝朝暮暮的期盼,永远没有答案
为何当初,你选择一刀两断
听你说声爱我,真的好难!
曾经说过的话,风吹云散
站在天平的两端,一样的为难
唯一的答案:爱一个人好难……
谭婆虽然很难忍受周边路人射来各种异样的目光,却没当选择逃兵。对这歌是越听越高兴,越师哥是越看越开心,觉得他这次突破后真是放开了。身上多了种说不出的气质,似乎只在智光大师身上见过,脑海中忽然冒出一句话:“众人皆醉我独醒。”
突然,整个天地都似乎变得不同了,不由呵呵一笑道:“师哥等等我,看来我现在是想不突破都难了。”
赵钱孙闻言一震,一脸狂喜地止住了驴子,很奇怪小娟怎么不下来?
就这么,静静看着她闭目端坐在驴背上,一、二、三、四、五……
不过是几柱香的时间,看起来却像是年青了好几岁,脸上的皱纹明显在减少。现在不用说都知道,小师妹主修的内功‘五行神功’绝对是突破了,只看其它武功能否跟得上。而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内功还会有不小的增长,相貌还会继续变年青。可惜效果最好都比没突破前的自己好不了多少,最年青都只不过保持在四十岁到七十岁左右,还远远达不到小师妹期望的基本目标!比突破前的自己都不如。至少还得等突破下一个瓶颈后,在这方面才有追上的可能。自己修炼的毕竟是‘木行’,更讲生之力,小师妹修炼的是‘水行’。水生金,金克木,这是怎么都无法改变的事实。(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宽恕难佛由心生
“咦!这不是陈长老么!你跑这来拦我路干什么?莫非你也看不惯我这等行径?”赵钱孙一看到丐帮陈孤雁,就知是怎么一回事,只是心中实在不想再去管丐帮和乔峰之间的那些事。果然,只见陈孤雁摇摇头,叹道:“这只怪咱丐帮自己不争气,还得劳你俩大驾,得罪了。”只抱拳,没明说,但那还用得着明说么?
一者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二者说出来很不好听,三者说越多越不好说。赵钱孙明知不好说,却偏偏要说,故意揭他伤疤道:“上次在杏子林中,乔大帮主不是宁愿自己流血都要赦免你四大长老判乱犯上的死罪么,咱还有什么好说。要说先把命还上再说,到那时,丐帮还能叫丐帮?到那时,还不是随他怎么样!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管得着么?”
陈孤雁脸上一阵红一阵青,却仍然半步不让,大声道:“乔帮主是英雄不假,半点不假,但这本不是一回事。对帮主,我依然还是敬重……”
赵钱孙不等他把话说完便打断,摇头道:“三十年前雁门关,乱石谷,我们已经失手错杀了乔峰他娘,即使他和他爹要报仇,咱都没什么好说,不报仇,咱还有什么可说?”
陈孤雁脸色更怪异了。
谭婆道:“别老是只会说那些家仇不同于国仇,小义不同于大义,欺我和师哥都听不懂大道理。如果连父母之仇都不去报,那还算人么!但你看乔峰,咱能怪他不报仇,还力阻他爹报仇吗?”只看陈孤雁神色便知,他至少有听过萧远山跳崖后并没死之言,
赵钱孙单掌一推,没想到没推动陈孤雁,赞了声:“好!”双掌一推。用力将他推在了一旁。牵了驴,继续走自己的。此时只要能跟小娟在一起,哪还管得了其它。
事实别说乔峰是连敌人都很敬重的英雄好汉,就算他是四大恶人那种人,不也都懒得去管。此时,此刻,此景,轻功都不想用了,反而希望走得越慢越好。
当年雁门关一战,若非高举国家民族大义的大旗。又怎会那么天真!那么幼稚!一错再错,犯下那种无法挽回的大错?
上次杏子林,主要是去作证,还勉强说得过去。
这次显然是想先下手为强,找机会动手铲除萧峰,甚至想引他爹出来一起除掉,免除后患。如果说希望不大,战乔峰父子不过,便说什么不惜一切代价。
在秦朝眼里。便如同抗日战争时对日本鬼子一个样。
因此站在咱汉人的立场来说,这么做有功无过,可赵钱孙就是看不惯。只是过去不知道该怎么说,直到见到那一篇《天竺少林一家子、契丹丐帮好兄弟、大宋坏蛋何其多!》
赵钱孙还不知道。这一番表现反而救了他自己和谭婆,萧远山刚才就在不远处窥视着事态的发展,对于杀不杀汉人,心中一直在犹豫不决。甚至可以说。犹豫不决了整整三十年。
刚见谭婆武功突破,报仇雪恨的决心无形中又加大不少,杀与不杀的天平倾斜。但终究还是没杀。只要有《九阳真经》,父子俩的武功都还有得涨,不怕别人武功高。
到时候,最怕的只怕是别人打不还手,那样即使报了仇都很没意思。这想法倒是很接近那秦朝往日的异常行为,以前很难去理解,现在却是想不理解都难。
杀人容易宽恕难。要杀,谭公、谭婆的那些子子孙孙都该杀,冤冤相报何时了!
要偿命,自己往日又杀了多少人?
再多十条命都不够还。
要杀,暂时还轮不到他俩。至少他俩一直都比较偏向乔峰,不管是在杏子林中,还是在这里,或是在其它什么地方。杏子林中谭婆第一个站出来替乔峰疗伤,赵钱孙第一个说契丹人和汉人都是人,汉人未必都胜过契丹人,未必比契丹人高贵,叫乔峰不必自欺欺人。说什么‘明明是契丹人,非要说自己是汉人,祖宗都不认。’话虽然说得不好听,却深得吾心,萧远山不只一次暗中叫好。
换个角度看,自己对汉人能有那么好吗?
不说不行,至少可以说很难,很难,很难!
当然,对自己的妻儿除外。其实儿子的母亲本是汉人,体内流的,有一半是汉人的血。自己之所以不杀那些汉人仇人,主要还是因为不想太过违背往日立下的誓言,对不起恩师的教导。而非看得起除妻儿之外的那些汉人。即便看得起大部分汉人,也不必看得起那些仇人汉人。今日本来做好了充分准备,想偷袭秦朝,试试他武功,试试他反应,一举多得。
一言难尽。
不料被他一口道破逍遥派的武功,说出师父的外号——无涯子。
得知师父九十高龄还没死,第一时间虽然感到很内疚,颇有些后悔,但随之而来更多地是高兴。只是怎么都没想到,以师父那么高的武功,竟然也会有一天闹得全身瘫痪。
原来是神仙中人,现在竟躲着不敢见人!
实在是不堪想象!
第一次领教天下第一名嘴,果然很厉害!
自己都快忘了见他的最初目的。知道记起来也没用了,心态完全不同了。
说来叶二娘不但没夸大,而且还远远不够,事实至少比叶二娘所说还厉害十倍。但他既然是逍遥派中人,既然自认是自学成才的师弟,最厉害都没什么不能理解。
问他怎么救师父?
没想竟然要用师父的女儿李青萝做实验,理由是她已修炼有上千门来自不同门派的武功,各种武功之间的冲突,走火入魔的危险和复杂性,在横向上比师父只高不低。如果连她这种在纵向上比较低级的走火入魔都无法解救,还怎么去救师父?而自己,原来连师父的来历都不清不楚,更别说师父的女儿。认认真真想,秦朝应该不用在这方面编织这种谎言来欺骗自己。就说自己身上的少林绝技,这才不过修炼了几门,花去这么多年时间,不也一直找不到什么好办法可以将之并合吗!甚至于,走火入魔之势已成都还不知,原来最多不过是保持怀疑,听那秦朝解说过才终于有胆确认。看来,武功在纵向上太高的危险,伤害还远在横向上太广的冲突之上。
“记得你第一晚去少林藏经阁中借阅的是一本《无相劫指谱》,唉!从那晚起便入了魔,可惜,可惜!”
“第二次来借阅的是一本《般若掌法》。由此入魔,愈陷愈深,当时那扫地的老僧心中不忍,在师兄惯常取书之处放了一部《法华经》,一部《杂阿含经》,只盼你能借了去,研读参悟。不料你沉迷于武学中,对正宗佛法却置之不理,将这两部经书撇在一旁,找到一册《伏魔杖法》,却欢喜鼓舞而去。沉迷苦海,不知何日方得回头?”
“你近来小腹上‘梁门’、‘太乙’两穴,可感到隐隐疼痛么?”
“你‘关元穴’上的麻木不仁,近来却又如何?”
萧远山越听越惊,不想这师弟不但对自己这些事好似比自己还清楚,竟然还能与少林寺中圣僧说得几乎一模一样。听他随口道来,将三十年来自己在藏经阁中的作为说得丝毫不错,渐渐由惊而惧,由惧而怖,背上冷汗一阵阵冒将上来,一颗心几乎不知跳动。
此刻再认真回想,要不是知道师父无涯子如陆地神仙般厉害非常,见藏经阁中那扫地僧如菩萨下凡般神通,只怕会继续像一般人一样装鸵鸟,自欺欺人,不想再相信他那些话,忠言逆耳,只想当他是在装神弄鬼。虽然心里明知道不是。
但那又怎么样?
不想去想,少去想,总能找到些办法避开。
此时很想再去找他谈谈,又很怕再见到这位师弟。听他和那圣僧说,才知道自己这是任何习武之人将武功修炼到登峰造极后都会遇上的一种武学障,但境界上与师父所遇不同,一个是后天,一个是先天。因此,就算自己和那位李师妹都能顺利通过这一关,一样帮不了师父什么忙。具体的解决方法,佛法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非是舍此之外再无他法。应该说,用佛法解决的难度相对比较低,风险比较小。从武功上解决的方法最难,见效却最快。《九阳真经》能帮忙突然后天,却解决不了先天,反而会入魔更深。
这么一想,多少开始有些明白——这位师弟怎么能一直这么大方?
看来他一样没把握解决先天,对后天的把握都不大。但这主要是指帮助别人解决,而不是帮助他自己。说到底,最后还得看自己,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有些地方是可以请别人帮忙,但有些地方,别人永远都无法代劳。例如心灵的觉悟,那秦朝和圣僧都说:“佛由心生,佛即是觉。旁人最厉害都只能指点,却不能代劳。”得知那大仇人慕容博自食恶果,强行修炼少林绝技的后果比自己还严重,一日有三次痛不欲生,一天死三次,反而不急着杀他,急的是怕他被那圣僧出手救治。但要凭猜测就去找那圣僧报仇,报不报得了还两说,报得了都将自食恶果。这一切,皆源于一颗本心。由心而生,由心而灭。(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没得比英雄大傻
当然,最主要还是由于逍遥派是道家,少林派却是佛家,虽然还不能说佛道不相容,但对其中的难度,萧远山早就有过十分深刻的认识。却不想,只听他一句“佛本是道”,病情便随之大减。当真是神乎其神!叫人不得不服。自己那佛道不相容的认识显得有害无益,不如相信佛道本一家。佛由心生,道亦由心生。佛即是觉,道却不只是觉,但包含了觉。
秦朝说:“修佛远比修道要容易。”并非没道理。好比一个人只修炼一个门派的武功,一个人却要修炼上百上千上万个门派的武功,甚至想将之融为一炉,不难才怪哩!
那时候,秦朝的原话是:“我不是想鄙视道,舍道而取佛,而是修佛确实远比修道要容易。佛本是道,取佛非舍道。到最后殊途同归,三千大道皆合于一道。”
左思右想,接下来就算不能像秦朝一样自我完善成一门新的心功,也该想办法多修炼一门比较切合本性的禅功。这么想,才开始真正理解,少林为什么属于禅宗。
说到底,戒、定、慧皆属禅功。表面是基础,却最不可缺。粗浅能粗浅到普通人都能修炼,高深能高深至佛法无边。
只一部《九阳真经》,便包罗万象,内含招式、心法、内功、禅功、心功等等。只要读懂了,根本不用跟那圣僧出家自救,反正说到底都还得自己来。
这倒不是说那圣僧的境界不如秦朝,不如师父无涯子,而是佛道两家的行事方式大不相同。道家对弟子更多的是放任,佛家对弟子更多的是约束,谈不上谁好谁坏。
也许也谈不上谁高谁低。
一般情况应该是佛家比较占优势,对那些绝顶聪明、绝顶自信的人则又另说,这不能一概而论。
听那秦朝说,师父当年主要是看中了自己的资质、相貌和品性。
越想。越是觉得有理。换个人,就算送他一本翻译过的《九阳真经》,看不懂还是看不懂。要知以自己现在这份武功和资质,仍有不少地方越看越丈二摸不着头脑。有时候,同一个地方能看出上百种不同的解释来。表面说得通的那些地方未必最正确,暂时说不通的地方未必真错了。总之,这部经书之博大精通、包罗万象、深不可测非一般人能学。
能学得其中三分之一,似已够开宗立派。
最难想象的还是那杏子林之事,到了那秦朝嘴里,竟成了修行中的必然会遇上的一个劫。
具体是什么劫。却无定数。
大体有天劫、地劫、人劫之分。
听那秦朝说:“逍遥三老的大师姐巫行云,才二十六岁便遇上同等级的人劫,被师妹李秋水暗算。究其因,放大十倍都不过一声吼吓,不值一提。究其果,至少比被推落悬崖要好些。相比之下,虽然你儿子是天纵之才,但遇上这等人劫并不算有多早。究其因,当然也无须有多大。这个不行有那个。不过不能这么比,他修炼的是什么内功心法,逍遥三老修炼的是什么内功?”只见他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但只要想想自己这一身内功便知道比不得。甚至连自己这一身内功都比不得。自己跟随在师父身边的时间实在是太短。
事实当然也不能这么比。要这么比,谁比得过大师兄苏星河?
或者说,比得过正说明自己的资质太高,大师兄的资质太低!
太片面了!
这么比太片面了!不足以说明自己的资质定然远胜过大师兄。也不足以说明儿子的资质也远远胜过自己。就说自己这儿子,从小有少林玄字辈内功排名高三的高僧教导武功,打牢根基。比的时候。怎么不把这些都算进去?怎能把这些因素都抛开,只谈对儿子有利的一面,或只谈对自己有利的一面。非要那样比的话,比上一万年都没用。但若要面面俱到,又不知该有多复杂了,到最后还是没法比。更何况,连因与果都不一定相等——后果可能很严重,起因却可能很微小。
怎么比?
没得比。
硬要比,只能比一个大概,尽量缩减波动的范围。不求最精确,只求更精确。大家各有各的优势,攻击、防御、速度、闪避、爆发、灵巧、经验、智慧……
谁高谁低?
实不易判断,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原无须强排名次。有事实可以证明,资质高不代表武功高,武功高不代表资质高。可是,秦朝老说他资质不高,这话有谁信?
即便那是事实,没半点假,大家还是更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可若这么看,慕容博那老匹夫的错都不是错在他不择手段,而是错在他的阴谋失败。
事实上他的阴谋并没有完全失败,不过是离成功还太远而已。“慕容老匹夫,想复国想了一辈子,自己都觉得希望很渺小,偏偏又不能放弃,能不疯狂吗?疯不疯,不成都还是不成。”萧远山心想。感觉对慕容博不能只用对待正常人的眼光去看,虽然他正常的时候很正常,但那证明不了什么。玄慈当他是志气相投的朋友,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不吃亏才怪。虽然很想骂玄慈是傻瓜,但那也等于把自己骂进去了。他若是傻瓜,自己是什么?
只能是比傻瓜还傻的大傻,隔了个傻瓜都还中枪,连老婆孩子都赔了进去。
像这么以事实论英雄,论到最后也一样没得论,除非自己承认自己是大傻。
或者,像许多人一样,只考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甚至,像小说中的主角一样,要做现实中的主角。
原来,萧远山不想想这么多,只要知道谁是友?谁是敌?现在,但有一丝清醒,便知那是多么地一厢情愿。
事实正如那秦朝所说,如果非要为大辽尽忠,不是不可以选择与大燕慕容氏合作,先瓜分了大宋赵家的天下,甚至连大理段家的天下也顺路瓜分完,再找机会解决个人的恩怨。至于那么做要死上多少人,要害得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谁还有那心思去管?通通都得给大业让路。大军横扫一切,似乎最多汉人流血流泪都只配给契丹的英雄铺路。由这再反推,雁门关一战,不过是在乱石谷多杀了几个契丹人,最不该杀是杀了个嫁给契丹人的汉人女子,不知中原群雄还有什么错!?
先是错在没斩草除根!?
后又错在了养虎为患!?
仇当然要报,萧远山越想越乱套。不是不想把心思先放在武功上,如果能一招解决慕容博,自然是什么问题都没了,而是当武功修炼到现在这种高度后,要往上再也没法离开人心人性。那样能不能把武功提上去还两说,即便升上去,也如同吸毒。这好像又是出自那秦朝口中的新名词,或者说是被他用活的新名词。原来可用饮鸩止渴来形象,现在有‘吸毒’,便再难用饮鸩止渴来形象。每次用着都别扭,越用越觉得不恰当。
现在要做的是,怎么把吸毒变成解毒。
只要能解毒,连以毒攻毒都可以考虑。
“可恨!为什么对象是慕容老匹夫?”萧远山越想越郁闷,越想越觉得那圣僧与姑苏慕容关系非浅。说不定,他还真是慕容博的老爹。要真是这样,别人都已经放过自己一命,自己还怎么找他儿子、孙子报仇,甚至要杀他全家,不杀不足以解恨。越想越郁闷难解,却没法再继续自欺欺人,大不了同归于尽。以儿子现在的武学成就,再过十几二十年,未必就不如那圣僧,到时候再放他孙儿一命,也算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想再去找那秦朝说一说,又觉得他已经说得够多了。
再说,自己怕真要受不了了。
不过,倒是希望他的歌能越唱越多越好……
只一首《爱一个人好难》,便属新歌中的新歌,经典中的经典。百听不厌,越听越有味。
心情不好的时候唱一唱歌,多少能开解一二。他那些歌,不管是人多的时候唱,还是只一个人的时候,好还是好,味道却不同了。可惜大半是从玉紫那儿传出,隔了层味。
敢像赵钱孙一样当众大声歌唱的人正越来越多,现在虽然还不多,却势不可挡。可以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形成潮流,至少这比习武之风更容易形成许多许多。
心情最好都没法不头痛儿子的婚事,不知道这儿子到底怎么了,对钟灵、玉紫那样一等一的美少女都不怎么感性趣?
能患难与共,还不见真情流露!
想抱上孙子,还不知要等多久!
非得‘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那可就真让人无语了。这方面连那秦朝都没法交流,看他的表现,比自己这木头儿子还过分。可惜了一本《寻秦记》,里面写得多好啊!或许,儿子真是怕连累了身边那些美女,怕他母亲那样的悲剧在身边重演。原本便不是个能轻易对女人动情的男人,现在自然更不敢轻易对女人动情了,所以他现在这种表现是最正常不过。
这还真是很令人头痛!
怎么办?(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舍不下感情专一
“萧远山!”赵钱孙一字一顿,一字比一字重。
刚才还跃跃欲试,觉得与他的武功差距已然不大,这才一见面,他随便往那儿一站,自己就差点没了动手的勇气。不由想起杏子林中,乔峰往那儿一站,丐帮判乱便平了一大半。
这萧氏父子,简直是天生的战神!
几乎比一般男子还要高出一个头的谭婆,却像天不怕,地不怕,兴致勃勃地打量着萧远山,发现他除了年龄和衣着,与乔峰实在是有着太多的相似,叫人想不认出他都难。
除非不认得他儿子——乔峰——萧峰。
“杀妻之仇,不可不报。我却不想杀人了,你说这该怎么办?”萧远山抬头望了一会天,突然开口道。
赵钱孙没想他会这么说,不由愣了一愣,立即便回过神来,叹了一叹,冷嘲热讽道:“人老了就是健忘,你忘了,自杀并不需要有多大的本事,也不是只有英雄好汉才行,事实上连三岁小孩都可以。”
萧远山道:“那你就自杀吧!这也不失为一个解决的办法。”
赵钱孙正想自杀,望了谭婆一眼,顿时再也舍不得了。
一张脸越来越红,越来越滚烫,却始终下不了杀手。
萧远山在旁边耐心等了半柱香的时间,才又开口道:“既然你还不想死,那我就提供一个办法——你将那篇写契丹和汉人是兄弟的文章从北到南,每面城墙上至少贴稳三十张,贴满三十座大城为止。”
顿了顿,觉得还有些不甘心,补充道:“这样,这仇便算是解了一半。”说完一跃而去,连答复都还没听。
赵钱孙虽然想拒绝,却已找不到拒绝的对象。
谭婆像是看透了他心中的矛盾。笑了笑,劝他道:“贴就贴,就当小时候玩游戏,我也来一把。”
赵钱孙一听,再也说不出半个拒绝的字眼来。好不容易才等到这机会,有理由继续呆在一起不少时间,这他妈一拒绝……
想都不敢再去想。
“操!贴就贴,老子怕了谁?”赵钱孙暗骂。
谭婆心想:“虽然都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但这对师哥来说却是……”颇有些不敢想象。
暗叹:“师哥骄傲了一生,到头却因我……”忽然又有些想不下去了。
“到了争天下第一的时候。我倒要亲眼看看,这萧氏父子到底到了哪个层次?”赵钱孙咬牙切齿,显得还很不甘心,却也等于是屈服了一半。
却也难怪萧远山临走前会觉得不甘心,认为他这仇还只报了一半。
谭婆道:“那就快点行动吧!争天下第一的时候,别又错过了,那多可惜呀!有时几百年都难得有这么一次。”
赵钱孙虽然还想要放慢些走,却也舍不得错过那天下第一的武林盛会,呵呵一笑。跳上了驴背,稍稍加快了赶路的速度。他的心显然还处于矛盾中,两边都无法两全其美。
“小娟,我终于明白了。”赵钱孙突然一脸兴奋道。“他也想两全其美,既要将乔峰培养成汉人的英雄,这是为了他妻子;又要将萧峰培养成契丹人中的英雄,这是为了他自己。”
谭婆羞红了脸道:“这话有道理。亏你说得出!”
赵钱孙笑道:“我现在连比生死还重要的荣辱都置之度外,你说还有什么不敢说?”
谭婆道:“这有什么好丢脸,那文章不也是在替全天下各族人民的和平着想。道理如同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战乱,《寻秦记》上大半是白话,说得很明白,很透彻!”
“只要小娟觉得不丢脸就行,其他人管他娘的,丢他娘的脸。”赵钱孙道。
又道:“这么看,他最恨就是,汉人不再将他儿子当英雄看。这不但侮辱了他儿子,也间接侮辱了他妻子。你说,这叫他还怎么忍?”
谭婆点头道:“所以他才要报复,不料连这被那秦朝给料中,先行一步落了子,甚至还不止一步,说不定连十几二十步都有了。”
赵钱孙道:“如果这是争天下第一,那他至少已经败了一局。”
谭婆道:“这么算虽然可以,但似乎对他太不公平了。”
赵钱孙道:“是很不公平,但这是争天下第一,没多少公平可讲。”
“那倒也是,天下第一之争可不同于其它,得脱离一般规则去看,那才有看头,否则还是别争了的好。又或者,干脆点,直接比拼力气、速度即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