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汉-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斌缓缓而行,脚步迈得铿锵稳重,身上甲片随着脚步的迈动‘哗啦’作响,握住腰间刀柄的手异常有力。他在垫台之前停顿,双手抱拳,却没有出声问候。
号称十五万?请注意‘号称’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敌军数量未明,面对数量未明的敌军,西河边塞又只有石堰这支不足一万地新军。刘虽然名义上是石堰地最高指挥官,但真正掌控大部份军队的却是林斌,得到敌人即将来袭的时刻,刘召唤林斌自在情理之中。
林斌看向左右,站立的全是北军军官和石堰的文官,他不知道自己麾下是被召唤了没来,还是刘等人根本就没有召唤。无论是被召唤没来。还是根本没有召唤,这都说明了一件事实,那便是内部真的有不稳定的趋势。这让林斌越加认为军权必须统一。
北军是一支骄傲的军队;虎豹骑军也因为屡战屡胜而有了一股子傲气。两支军队都有各自骄傲的理由,但是两支不同系统地骄傲军队同驻一地必然或多或少会爆发一些矛盾。平时是林斌和刘都坐镇在石堰,矛盾虽有但是得到了压制。
防范于未然。很难想象一旦林斌率军出战,石堰城内的势力失去了平衡,两支同样骄傲的军队会不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发生火拼?这是林斌所担心,而刘也绝不愿意看见的事情。两人有过多次的交谈,但是都没有谈出结果。这也让林斌出了一个损招,期望刘在外来压力的迫使下能够做出让步。
林斌的想法是:刘既不能带兵打仗也对军事一知半解,根本没有掌控军队地必要。还有一条,如果天子是打算从虎豹骑军与游牧民族的作战中得到经验,而对汉国军队进行改革,北军也最好是出战而不是待在石堰当城卫。当然,以上都是林斌一厢情愿的想法,根本没考虑到政治意义上的含义。
刘不知道对刘奕翠说了什么。刘奕翠作势一拜款款站立而起,随后踩着小碎步向殿后走去。等待刘奕翠地倩影拐入了弯角。刘这才缓缓抬起双手,作势下压,示意交头接耳的人安静。
“诸位,既是斌君已来,何不相问之?”
嫪雕翀率先出列,“有言而问,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将军莫要见怪。”,他作鞠,“斥候回报:定囊、上郡、朔方、云中,如此多方向涌来敌军,号称十五万,不知将军以为实否?”
林斌直视嫪雕翀,“不全真,但也不全假。”
嫪雕翀迷惑问:“将军此言何意?”
“定囊、上郡、朔方、云中,这些地方确实有敌军在集结,但并不全是马贼,更多的是异族开春后的例行集结。每年开春后异族都主动会来汉境进行所谓的打草谷,这次只不过是和马贼纠集在了一起,动静比往年大了一些,没什么好大惊小怪,也不完全是为了针对我们。”
殿内诸人皆是来自长安,对边塞可谓是了解甚少,听到与之理解不同的信息,全部竖起了耳朵,作专注倾听状。
“敌军号称十五万,但也只是号称而已,真实数量有待考究。根据我个人地猜测,西河附近的军民已经后撤,敌军主要的打击对象绝不会是这里,他们的目标应该是雁门、代郡。”
“将军是说,敌军不会来攻?”
“不是不来,而是来的相对会比较少,不会超过三万。”
“嘶……”
殿内吸气声彼此起伏,就这些人的了解,以往一两万敌军就能把边塞的一个郡扰得四处烽烟,现在竟然有人说三万很少,感到郁闷之余又觉得林斌有些托大了。
“将军善战吾等知晓,只是……,以五千对三万,是否托大?”
林斌不悦地横一眼那个跳出来的议曹,“不是五千,是包括北军在内地所有军队!”
有人都明白林斌想说什么了,他明白告诉所有人:我权!这样我才能击败来犯的敌军!
刘本来是面无表情,她是一位让人猜不透地女性,不会因为咋呼之下的言论就选择相信。她原以为林斌会尽量夸大敌军的数量,以期从汉国获得更多的支持,要是林斌真地夸大数量而牟利。那么她就将选择压制。不让这股力量不受控制地壮大。现在,她听到林斌稳重地讲出了与自己猜测出入不大的情报,心里舒了口气,认为林斌虽然已经有所变化但还是她理解中的那个男人。
“斌君以为敌军总数会有几人之众?”
“根据以往来推测,应该有八万上下,出入不会太大。”
“何人乃是主力?”
“匈奴的注意力转到了西方,这次匈奴人不会出兵太多。我想,大概是鲜卑人和乌丸人(乌桓)出兵最多。我们之前多次击败羌人,羌人的人口锐减。他们自保都吃力这次应该不会出兵。人和人大概也会浑水摸鱼,其他就是纠集起来的马贼了。”
“即已明了,斌君可有战策?”
林斌这次没马上回答,他像极是在点名一般从北军军官身前一一走过,再一次用行动来告诉刘自己想说什么。众所周知,林斌麾下如果不算上那些刚招抚的马贼只有五千兵力,按照这时人们的直观印象。一般都是以双方兵力的数量对比来判定可不可战,如果刘看不出来林斌想要表达什么,那她也就不是刘。
良久……
“看公主殿下需要什么样地战策。是要自保一方,或是……连带其它方向的敌军全部击溃?战策不同。所需要的兵力和时间也都会不同。”
文官们听得愣了,能在官场上混的没一个是善茬,他们怎么能听不出林斌话中的意思?
嫪雕翀犹豫了一下,再次代表文官集团发问。
“将军有何良策在击败来袭之军,而后支援它方?再则,将军为何支援雁门、代郡?有所图否?”
林斌豪气万丈:“以前只有一千人我就敢率军在满是异族的草原横冲直撞。现在麾下有近一万骑兵,有什么好怕!至于为什么支援其它郡县,难道我们这支军队不是汉军?不应该在同胞即将受难时率军相助?”
几乎所有人都被问得噎住了一般在那边“呃……呃……”个没完。在座谁敢说这支军队不是汉军?
刘低头捏玩衣角,掩饰脸上的喜色,她就是喜欢看那个榆木脑袋一副豪情壮志地模样,觉得那很有男子汉的气概。她在心里愉悦的想:“生若为男,胸卧百万甲,听闻有战事。不怯反而喜,方是大丈夫!”
一阵心下权衡得失。刘不知怎地,她真的相信区区三万敌军在他眼里不过三万土鸡瓦狗之辈。但是,她愉悦地同时又有点埋怨那榆木脑袋要军权也要得太霸道了。
刘不解林斌为什么一直以来都对军权那么重视,若不是知道林斌不善政治,她会不自觉地往夺权的方向去想,但偏偏她印象中的林斌就是一个政治白痴,下意识以为是为了作战考量。以前她有拒绝的理由,那是因为受制于汉律,这才无法将北军的军权交出去,现在该来的人已经来了,也已经做了将近一个月地准备,也是时候把北军交出去了。
“斌君且来。”刘缓缓站立起来,“殿后相谈。”
文武皆楞,一双双眼睛在刘和林斌之间来回扫视,心中各有想法。
嫪雕翀更是把那双近视的眼睛眯成了线,暗地考虑是不是把这里关于南宫的情况发回长安,毕竟皇家事就是天下事。这会儿只要有点心眼的人都能看出南宫心喜那名叫林斌的武人。就他所知,天子对南宫公主十分信任,两人的感情也自幼就十分好,而现在南宫是注定不能回到汉国了,是应该为以后多做打算。
嫪雕翀不知道南宫是天子亲自选定的人选,只记得天子几次怒得差点亲自提剑剁了匈奴来使,那副凶狠模样令百官战栗,后来在听到南宫失踪的消息,天子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一副心神恍惚地状态,在听到南宫有消息又是那副欣喜若狂的姿态。
林斌跟在刘身后进了殿后,还没适应光线呢,突听一声巾帼煞:“见过将军!”
林斌定眼瞧去,看见刘奕翠一身戎装作姿抱拳,这让林斌有点反应不过来地怔了怔。他不解看似娇弱的刘奕翠换上戎装是要做什么?
“是否不解?”
林斌发怵。“你是不是要告诉我,其实你们都是高手?”
“就喜欢胡闹。”刘一脸的娇嗔,“宗亲历来需学武艺,有甚子好奇怪?族姐虽是女儿之身,却有一身好战技,君若不信,可较量之!”
林斌心想也是,刘这婆娘就学得了一身厉害的防身术,他几次想占便宜没占成还倒还挨了揍。
但见一贯举止文雅、谈吐斯文地刘奕翠。她那看似娇弱地身躯套上戎装之后竟也是如此英姿飒爽,以致让林斌感觉落差太大,有那么点难以接受。
当然,林斌不是要进来和刘讨论女人穿上戎装后美丽与否的问题,他要的是刘的态度。
“知晓斌君不知常理。北军乃需天子节令方可率领,掌天子节令者需食秩俸两千石以上之官员,族姐为翁主。秩俸三千石,可代持假节令为君权掌北军。”
林斌明白了,刘是说以前不是不愿意将北军的军权下放,而是受于律法无法下放。现在是想让刘奕翠率领北军在自己麾下作战。他当然知道这其中也有监督的成份在内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层规定的话,刘也算是耗费苦心了。
“你……”林斌看着还是抱拳姿态的刘奕翠,“你真地能上战场搏杀?”
刘奕翠一改先前的娇弱,铿锵答:“愿助将军杀贼!”
林斌无语,他有点没明白这个时候有没有限制军营不许女子出入的军律。又见刘和刘奕翠态度坚决,为了权掌全军也只有进行妥协。他暗自决定,“跟就跟了,作战时把这婆娘留在中军亲自看顾也就是了。”
出了后殿,刘公布决定,而似乎殿中文武也没有感到奇怪,这更加让林斌肯定这个时代应该经常发生女子上阵的事情,至少是没有限制女人不能上战场。他心下也就默然了。
等待文武退出,林斌也要离开时。刘再一次把他叫住。
刘微笑将刘奕翠的手托着就要放在林斌的大手掌上,“君可敢受?”
“又来了!这疯婆娘!”林斌的表情瞬间僵住,没好气,“你又在发疯了!?大战在即,老子军务多着呢,没事少添堵。”
刘笑得更开心了,“非是作态,乃事实尔。美人在前,君若不受,非是丈夫。再问:君可敢受?”
林斌已经得到了军权,既然目地已经达到,不想继续浪费时间,蛮横地一把拉过刘奕翠,“我会照顾好她,不会让她去和人拼刀片子。放心了吧?”又再不满地‘哼哼’两声,这才几乎是拽一般的拉着刘奕翠离开。
刘站于原地静观林斌与刘奕翠双双离去,那笑眯眯的表情瞬间冷了下来……
*******************************************************************************
事情顺利得让林斌和公孙宏等人有些纳闷,这是一种拿不准别人心态的错愕感,就好像憋了许久终于打出一记重拳,结果拳头击在了海绵上,欣喜拳头没受伤,但也不明白海绵凹进去后为什么会马上恢复原状,那还击出那拳做什么?也就是说,他们都把事情想复杂了……
既从刘那里得到了北军地指挥权,也听到了‘芽儿’主动蹦跶出来的消息,照理来说林斌应该开心才是,但他却开心不起来,闷闷地看着坐在左边首座一身戎装的刘奕翠,再看看麾下军官脸上都是一副怪异的表情,他敲敲案几,“都看过来。”
军官们一脸笑意的转头看向林斌,只差没狼嚎着恭贺自家大人抱得美人归,都好像很是喜滋滋的模样。
林斌手指刘奕翠,“以后翁主奕翠将统领北军与你们共行兵事。”
军官们霍地站立:“恭贺大人!”
林斌皱眉,“咋呼什么?嗯!?都坐下!”
军官们还是那副喜滋滋地模样,依言应“诺!”而坐,眼神总是往刘奕翠那里飘,很是羡慕的的样子。
林斌看一眼端正而坐的刘奕翠,发现她的神态很自然似乎根本就不在意别人的想法。林斌特意看了一下刘奕翠握住剑柄地手势。意外地发现她握剑地姿势很标准。就像刘所讲的那样,她真地是一名熟悉战技的巾。
“不能让她上战场,有些什么事情能让她做?”林斌垂头思考,“让她像翠娘等等人那样去照顾受伤的士卒?”这个想法马上被推翻,就是刘奕翠自己愿意,让翁主干粗活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恐怕第一个要砍自己脑袋的就是刘奕翠的老父。
林斌没有问起刘奕翠是哪个王爷地女儿,刘也没有说起过,而刘奕翠就更不可能谈这些。
事实上。刘奕翠本来应该叫刘奕,原是赵王刘遂之女。
发生在孝敬皇帝在位期间的‘吴楚之乱(也叫七王之乱)’,以七王兵败结束,吴王、楚王戌、赵王遂、济南王辟光、川王贤、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这七个王爷兵败后爵位被削,封地被中央政权收回,七王子女的下场也不尽相同。自杀的自杀;被贬的被贬;好运气的就还是做个混吃等死的小王。至于女子运气明显好了许多,全部保留了翁主地称号,但也只是个封号而已了,家世的败落伴随的是坎坷的人生。这些个女人随着家世地败落以及叛名,社交基本断绝之余连嫁出去都成了奢望,这也是为什么刘说刘奕翠命苦的原因。
汉朝双名为贱,也就是说,名字取单字是象征着尊贵,名字有两个字是贱名。所以一般人家取名都选择单个字。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比如犯了大错,或是不被宗亲承认时才会强硬地要求改为两个名字。
刘奕翠家世败落,又被迫改成了两个字的名,这就解释她为什么贵为翁主,但是在面对林斌时总是显得那么的谦卑,而刘为什么又敢以公主的身份说要将刘奕翠赠送给林斌。必须说明地是,虽然很奇怪。但是这个时候互赠亲人也是一种拜托人照顾的请求。
以上种种,林斌这个不熟悉汉朝风俗的人完全不知道。所以他听到刘要把刘奕翠送给自己的时候才会显得那么别扭……
一阵漫长的等待,直至林斌有点不耐烦,那些北军军官终于出现在了大门口。
北军军官入内,笔直而走,他们站定,齐喝:“参见将军!”
林斌不满的盯视一会,这才示意他们入座,点名:“林鹰,你说说情况。”
林鹰是斥候之长,这次招抚马贼的行动大部份由他负责,更是他的麾下探知有敌即将来袭地军情。他应“诺!”而出,将所知道的事情讲述清楚,也好让不知
地北军了解个大概。
“既然都清楚了,那我也不再重复叙述。定囊、上郡、朔方、云中,这些方向的敌军集结并到来至少需要一个月,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事情是对周边不肯归顺的马贼进行肃清。在部署之前,你们先听听柳如是讲附近马贼的动向。”
柳如是,原是七股马贼中的一部首领,也是最先主动归顺的马贼,身材颇为魁梧,足有一米七四身高。在归顺后被任命为屯长,柳如是率领的是一支新整编的骑兵,原本的那些儿郎则被拆散了分配到了各自不同的队列,他也了解必然会是这样的结果,从没有抱怨。
“卑下见过各位大人、各位袍泽,卑下……”
林斌喝断,“让你介绍附近马贼的动向,不是让你出来逐个问候。”
柳如是不知道林斌本来就是这样的性格,以为惹怒了林斌,额头瞬间就涩出了冷汗,赶忙介绍起他所知道的一切。
随着柳如是的介绍,诸人大概明白了附近至少还有十数支部众不等的武装,他们大多纠集在了一起潜伏于西河靠近朔方一侧,人数约有七千余人,种族结构也是乱七八糟,唯一让听着感到有点舒心的是那些人之中只有近千的华夏人,大部份全是异族。
“卑下就知道这么多了,望各位大人、各位袍泽……”
这时,一直没有插话的刘奕翠突然站起来,她很守本分地先是向林斌请示。这才朝柳如是问:“如此之多的贼众。是如何进行集结,又为何在集结之后才有所察觉?”
柳如是呆了一下,有点畏缩地看了林斌一眼,被林斌一瞪,很干脆应了句:“卑下不知。”
刘奕翠若有所思的看着林斌,良久才无声回到自己的座位。
林斌习惯性的摸摸下巴地胡渣,目光在诸多军官身上扫过,他现在已经是有根据地地人了,作战不能像以前那样倾巢而出。石堰城必须留下必要的防御兵力,这么做是在选择出战的军官。
林斌既然已经把石堰当作了根据地,也必须依靠石堰城来和内地形成一个纽带,那也就必须要有一条安全的运输线,所以方圆百里之内的武装势力必须全部肃清。还有,一支刚刚整编的军队,它的战斗力需要进行考验。无疑临时纠集起来的马贼会是一个不错的作战对象,这可谓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功名但在马上取:被扫视到地军官皆是挺挺胸膛表示自己有很强的求战欲望,这里面除了陈义恐怕没人愿意留下来当城卫。那帮北军的军官则是目光炯炯地看着林斌,也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出战。
“呵呵……”
林斌不摸下巴的胡渣了,他一曲一蹲,像极原地弹起,一番点喝,被点到名的军官自然一脸欣喜。而那些没有被点到名字的则是露出了懊恼的神色。
情水趁林斌停顿下来地空隙,出列抱拳:“将军为何不点北军?是否瞧不起北军战力!?”
点将时出声阻喝是对主将权威的挑战,马上有人跳出来作势拔刀……
林鹰一脸狰狞:“安敢对大人不敬!是看某家手中刀刃不利乎!”
立时又有数人跳将出来,摆出一副‘要你命’的架势,但是没得到允许,都是狂吐唾沫不敢拔刀。情水等北军军官丝毫不惧,亦是摆出一副‘你来啊’的架势,但也不敢拔刀。两帮人就这么隔离数步吼叫起来。攀比谁比较善战。
汉军有律:议事拔刀者——斩!
“哈哈哈!!!”
林斌放声狂笑,震雷一般地笑声回荡于室内。他连喊了三声“好”,喝退了那些出列叫嚣的部曲,露出欣慰表情:“将不怯战,国家必兴!”
这是很多人第一次从林斌那里听到一句符合这个时代的话,情水等人听见如此贴切的备战军号更是露出了强烈的求战欲望。
公孙宏和甲贺相视一眼,同时出列:“请大人下令!”
包括北军军官在内的所有人有样学样,皆是出列大喝:“我等敢战,请大人(将军)下令!”
林斌手握刀柄,步向横挂地图地墙壁,开始了他早就计划好的战术。他或许对政治真的不在行,但是行军作战却是老本行,把本来就合计好的作战计划布置下去,诸人皆是心服应诺。
“打时间差,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掉最近的敌军,然后布局奔袭远来的诸部联军。”林斌回身,目光锐利:“公孙宏、甲贺,你们的任务尤其重,晚一刻、早一刻都关乎成败。”
“宏(贺)必不辜负大人信任!”
又是一阵细细地交代……
隔天,公孙宏、甲贺各领一千豹骑率先出城,在日近中午,得到斥候回报“准备妥当”信息的林斌也率领主力,在刘等留守将士地目送中出了石堰城。
“身许汗青事……,众将士,随我杀贼!”
“诺!!!”
城楼之上,刘重复呢喃:“身许汗青事,男儿长不归。”,她抬头看天,“他又要去征战了……”
第一第一百二十章:兵锋战策
日当空,普照大地。由于处于化雪的季节,空气间弥寒气,再强烈的日光似乎都无法让人感觉暖和……
林斌勒住战马缰绳,驱动绝影立于路旁。他跳下战马抓起一把泥土,感受来自于泥土的湿度,“这不是一个好的作战时节。”
十分庆幸的是,林斌训练军队的方法比较特殊,不是让骑士窝在城里无聊耍棍子玩,而是在雪季依然出战在外,虽然还是会有影响但不至于让军队丧失战斗力。
林斌敢于出战必然会准备充分,汉国富裕,现在虽然没有所谓的棉祅,但是布料却充足、羊毛又被充分利用起来的现在,将士们的战袍大多塞了处理过的羊毛,非战斗减员的事情无法避免,但却可尽力准备让数量减少。
每名骑士座下的战马都驼着一个沉淀淀的皮袋,那里面装的是渗合了肉沫的米料,这绝对不是士卒的食物,而是战马的饲料。士卒的食物被缠成了数十条有结段的布囊,有些挂在了战马腹部,固定的三条与箭囊一起被负在了背后,里面是经过处理的脯类食物,当然还有少量煮熟了被捏成了团状的黄米(黄米有粘性),水的话就无需叙述了。所谓的结段,每一个结里面的食物是士卒一顿的饭量。
林斌是职业军人,不会犯愚蠢的错误,军队在执行远袭时根本就没有下炊这个说法,对于远袭而言,隐蔽性关乎成败,除非是必要的歇息不然不会停顿,歇息期间也根本不会燃火煮炖食物,不然冉冉升起的炊烟会曝露位置。
战马的喂食尤其重要!战马的肠胃一般比较娇贵,除非饿极否则根本不肯吃未干的草料。放任战马自由去啃食青草?职业军人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首先战马吃惯了经过处理的饲料。对青草已经失去了兴趣;再则。战马吃了带有露水地青草会拉稀,也就是说,牠会生病失去快速奔跑地本能,严重的话还会酿成大规模的马瘟。
多少军队就是覆灭在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上?多不胜举!
林斌重新攀上战马,他呼唤来了草根子,从草根子背后的桶里抽出了羊皮地图,随后抵在马颈缓缓的张开。有些东西一旦学会了就成了本能永远也别想忘掉,他用手指测试距离,拉开了左手腕的甲袖。露出了军用手表。他看向手表带上的指南针,再次确定方向,得出了肯定的结论,需要再行军一百八十三里才会到达预定地位置。
“此为何物?”
林斌重新卷好羊皮地图,递给草根子后才看向发问的刘奕翠,无声的注视她一会,招呼:“陈汐!”
陈汐拍马而来。抱拳:“卑下在!”
“你率前锋骑军先行,于预定的地段左右寻找一块隐蔽性强的盆地。”
陈汐应“诺”,大喝一声“驾!”,一段呼喝。一屯骑士在他的率领下纵马奔驰,渐渐远去。
骑兵行军速度虽快,但一个昼夜的行军上限仍然不会超过两百里,为了达到远袭地突然性,必然不能在太靠近敌军驻地的地方停顿。现在的军队外派斥候距离上限也是五十里,也就是说相隔五十里是最不容易被发现的距离。选择最恰当地距离整军备战是一名主将最必须学会的作战技巧。
林斌抬手一挥,会意的军官马上调转马头向全军各个行军地段奔驰而去,军令下达,行军的速度马上变快。
依稀可听战马四蹄踏动的不是‘嘚嘚’的厚实踏蹄声,而是‘啧啧’一般地怪异声响,北疆的开春就是这样,泥土的湿润度很大,想要进行传统的行军作战是妄想。因为车轱辘会陷在泥土里,车架多了道路就会被碾得泥泞。那时徒步想走都难。所以以步军为主力的汉军想在草原作战,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你刚刚问什么?”
刘奕翠的表情似乎有些委屈,她发现了一个事实,就好像某位嫉妒心强的姐妹对她说地那样“那个榆木脑袋呀?一旦进入了作战思想状态就会很凶,还不是很喜欢理人呢。会变得好粗暴,得小心喛!”,她原以为林斌不会理自己,没想多过了那么长时间了这才又问起。
“没……,没甚子……”
林斌不解地看了几眼,也没时间来磨蹭这些,他又召唤来云赵,详细询问了后军将士的士气,得到地答案是,“士气高昂,作战欲望甚强。”。
云赵可能是一直驱马驰骋的原因还没适应过来以致说话的声线有些点抖,他伸手拉起面甲,哈了口热气在手掌上,“大人,速度还可以更快,是否军令士卒加速而行?”
林斌摇头,“土地湿润,表层软硬不一,马蹄陷进去会了脚,按照这个速度就可以了。”
行军约一个多时辰,林斌判断是在汉国边境后命令全军停止前进,一时间漫长的地平线上汉军铁骑列列。五千骑士在军令中转换阵型,换长蛇阵为雁行阵,处于换阵姿态的骑军仍是只有甲冑和战马响鼻声,似乎是随着阵型的转换,骑士的心态也随之改变一般,一股肃杀之气霍然而起。
雁行阵,这个阵法是最适合骑军在空旷原野上行军的阵型,兵力配置如大雁飞过的斜行,以充分发挥机动性较强兵种的威力。
遇敌时,雁行阵可以迅速转变为以防御为主的‘方圆阵’,若是不想完全防御,直接依靠主将的指挥能力和骑士的训练程度而选择,在遇敌的时候马上转为攻守兼备的鹤翼阵也是最佳的方案。
所谓鹤翼阵是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以重兵围护,左右张开如鹤的双翅,是一种攻
的阵形。战术思想主要是机动性‘左右包抄’,鹤翼应有较高的战术指挥能力,两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大将本阵防卫应严。防止被敌突破;两翼应当机动灵活,密切协同,攻击猛烈,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
军阵成型,林斌又急促地下达了多条军令,霎时以轻便为主的豹骑以五十人为一队脱离了雁行阵。他虽然知道在大战弥漫的气氛下牧民会选择迁移,但是为了小心起见,还是外派游骑进行探索,毕竟小心无错事。
“寻找。猎杀,一个不留!”
一阵浩浩的应“诺”声令人热血为之沸腾,除了虎骑原地不动,豹骑都是在军官地呼喝声中分散,他们分为多股游弋于中军之外地五十里距离,一旦发现有人不用通报,会立刻吹号召集袍泽进行猎杀。
林斌回首看向身后的虎骑。大手一挥:“前进!”
事实果然和猜测相差不大,行军五十里,遇见的牧民并不是很多,遇到的牧民也都是为了保持隐蔽性而被豹骑无情的猎杀。以石堰为起点,一条血的道路延伸至榆中靠东一带。
在夜幕慢慢降临之际军队继续前进,随着越加靠近朔方,前方回报猎杀牧民的也越来越少,很多地段都只能看见满地残尸,被毁坏了的帐篷。经过详细的分析,从尸体身上地湿度和皮肤颜色判断,至少已经是两天前所发生的事情。这里得出一个结论,因为马贼在集结,附近的牧民不是被劫抢杀死就是已经迁移。
林斌大喜,马贼终究还是劫抢成性的武装,竟然在大战前不是利用种族优势让牧民成为自己的耳目,反而将能看见牧民掠抢劫杀。这大大减少了他的顾虑,毕竟猎杀牧民的行动需要耗费太多兵力进行围捕。那些善射之士地豹骑也需要时间休整。
在夜幕降临之际新的军令被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