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汉-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羌族人地自尊心极强,同时的,他们的自尊心也极为脆弱,因为缺少文化部族又并不强大,羌族人也是没有自己的文字,一旦受到刺激总会疯狂地喊叫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践踏他们尊严的人应该付出代价,野蛮地报复回去。
    七部首领首领中那名穿戴与华夏人无异地首领眼眸闪过一道精光,嘴角也是一勾,他祖上本为秦人,随秦将蒙恬出塞屯田,秦失天下,屯田身在塞外的原秦人后裔留在河朔一带,慢慢饮食起居与戎人无异,又自成了一个由秦人组成了半农耕半游牧的奇异部落。他们不以汉国人自居,而仍是自称秦人,但不否认自己是华夏人地事实。(以上属实,没有虚构)
    这次,秦人吕炎率五千骑兵参与狩猎,以其说是要来劫掠不如说是听到一个流传,汉境之内出现皇陵古将,心中好奇传说是否属实,想亲自率人来看,不料人没看到,却是见到了汉国的军队。吕炎并不痛恨占了大秦江山的刘氏王朝,也不反对攻杀汉军,只是单纯不想浪费麾下将士这才开玩笑说了句是来看热闹。至于吕炎脑袋里在想什么,谁也猜不透……****************************************************************
    李息看见己方骑军被分割成两部在各自为战似乎也并不担心,举目看向战车兵,吼:“车士出阵——伐杀!”
    所谓‘伐杀,,本意是用来形容本国军队对庶民的杀戮,但是被李息用在了这里,意思是说,车骑冲锋,不要在意杀伤了自己人,放胆厮杀,突破游牧民族的骑阵就是达到了接应的目的。‘伐杀,一词在汉代后就被‘杀戮,取代。
    汉军战车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126厘米,进深70厘米,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
    两百轻战车的木轱辘滚动了起来,御手发狂似得用长鞭抽打驾车战马,战马受痛开始前奔,战车被拉动着滚滚向前,顺坡而冲声势煞是浩大。
    汉军战鼓声节奏变慢,直至完全消失,本阵士卒用狂热地眼神看着战车向前,在战车冲进混乱厮杀的场地,战车四匹撞到正在厮杀的双方骑兵,仿佛听见了那震耳的‘轰隆,巨响,被撞到的骑兵惨叫跌飞,而战车前的四匹拉车马匹去势仍然不减。仍是蛮横向前,瞬间犁开一个口子,一路冲撞,无人可以匹敌!
    战车由四匹战马拉动,冲撞力道十足,通常战车是被用来对付步兵,它也是依靠冲撞力道杀敌,以其说战车上地戈手和盾手是被安排杀敌用的,还不如说是被安排来保护御手更为恰当。
    游牧民族骑兵纷纷想避开,来不及避开的游牧民族骑兵不是被撞倒。便是座下战马的马腿被车轱辘横刺而出不断滚动,直径为一米左右的三棱尖刺扫断马腿。像极绞肉机一般的横扫过去,所过之处一路战马悲鸣。人临死前的绝望嚎叫。
    狂西狂还真没有想到汉国军队敢于把数量极少的战车派出来接应陷阵的骑军,匈奴骑兵有十余种对付汉国战车的方法,但是现在狂西狂一个也用不上,他麾下地勇士没有准备用来对付战车兵的长矛,只能散乱地对战车御手射箭,但是效果有限,只要战车上地另外两个车士没死。想射死御手难度太大。
    “木桩!老子现在哪里去弄木桩!”狂西狂怒极咆哮,“给老子吹号,让那些狼崽子撞,用撞的!”
    吕炎地嘴角再一次勾了起来,或许还会在心里嘲讽:“废一般的男子!前面那不是在撞吗?”,他现在就有对付战车的方法。但是,为什么要告诉狂妄自大的狂西狂?如果是氐族人,或许吕炎还会提示一下下。毕竟他和氐族人关系不错,至于素有摩擦的匈奴人和鲜卑人,他巴不得这两伙野蛮人死得再多一些。
    华夏人素来喜爱车架,把车架当成是身份的象征,同样地,因为战国时期战车的数目是用来被衡量国力地标准,导致华夏人也把战车当了凶悍无比的利器,每每见到战车出阵,总会变得兴奋异常。现在,看到战车所向披靡的汉军士卒,他们只能嗷嗷大叫地宣泄内心的兴奋。
    军心可用!
    激动,无与伦比的激动,他李息仿佛已经看到日后自己率军出塞攻伐,世仇匈奴人,那些依附匈奴人的蛮荒戎人被自己地军队击败!李息喘着粗气,战剑刺向天际,吼嗓子:“汉军——威武!!!”
    士卒看到前方战事的优势转向己方,听见主将咆哮战号,又想起自己是续高祖皇帝、太尉周勃率军出塞作战后,几十年过去了的第三批汉军,虽然现在成败不可预料,本意也不是攻伐异族,但是他们就是激动,那是一种弱小者憋了长久地闷气,第一次主动出击后的激动。
    缺少民族自信心的族群,他们太需要一次反击来扭转不利的时局了,哪怕这次反击的力道是如此的微弱,但仍无法阻止他们心内憋屈像是得到宣泄一般,疯狂的嚎叫!
    战车刺穿而过,虽损失颇大,但仍达到了目的,那些被围汉军骑兵拉开与游牧民族骑兵之间的间距,在重新响起的汉军战鼓声中后撤。
    李息兴奋得好像每一个毛孔都在呼吸,“步卒向前!”
    汉军前阵盾兵率先迈动向前,每迈一步皆喊“喝哈!”,随后是持着刺龙枪的枪兵跟着号子声迈步,弓步兵也紧紧跟上,霎那时整个汉军的阵列裂开了两段,阵前上压、后阵不动。两万余步军喊叫出来的号子声极其具有压迫感,震慑敌军!
    李息是想挥军决战?不!当然不是!他的用意是策应前方骑军,让游牧民族的骑兵不敢紧咬着后撤己方骑兵不放。
    骑军一退,留在后方的汉军战车也是进行一个转向,再次蛮横地准备冲杀,但是冲到一半却又是一个急转,战车逆位,可能惨遭失败,几架车轱辘受损的战车调试方向时翻倒,砸在地上轰隆作响,驾驰战车的人,他们永远也爬不起来了,其余战车速度不减也开始了后撤机动。
    前方的敌我双方稍微拉开距离,李息又号令步前的军卒后退,他需要把握战争态势,既然策应的目的已经完成,就没必要再向前。
    骑兵、车士齐齐归来,他们绕开了正面战阵,从左翼驰向后方。
    苏信颤着在玩‘秃鹫,级的下巴,问:“出骑者两千,归回者千二;出车骑两百,归回不足一百。校尉大人,杀敌两千自损一千,这一阵我等乃是胜了,昂或是输了?”
    苏信说完静静地看着游牧民族的残兵刚龟缩回去,又一大片黑压压的骑兵缓缓向前,似乎想打车轮战,“以卑下看来,刚才那阵我们是胜了。”,他手指还在不断向前补充的敌军骑兵,“这次我等危矣!”
    李息脸呈不悦表情,“兵法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未战先言败,本校尉可以军法治你死罪。”他肃声下令,“戎人骑兵将要强攻,命各曲军侯死战不退!”
    数十名传令兵应“诺!”而去。
    李息谨慎地命御手驱动战车退后,他是一军主将,座驾独辀处耸立的是主将战旗,断不能与敌军亲身交战,一旦代表军心士气的主将军旗折断落地,那全军必然崩溃。
    盾兵齐踏沉重步伐,他们几乎肩对肩并列,从盾牌的缝隙看向前方,依稀也能听见身后持着刺龙枪的袍泽在“嘿嘿”作笑,心下郁闷,他们是盾兵,只能硬抗骑兵的冲击,而步阵前端都是尖矛,敌军冲战步阵这不是枪兵增加战功的最佳时机吗?
    列阵完毕的羌族骑兵,他们在首领的呼喝“报仇!”的口号声中,将手中的弯刀高高举起。
    严阵以待的汉军步卒,不知道是谁先吼了一嗓子“汉军!”,习惯在作战前咆哮战号的汉军不甘示弱紧随跟这吼叫起来——
    李息再次战剑刺向天际:“汉军——”
    “喝哈!”
    苏信也抽剑,几乎蹦跳起来:“汉军——”
    “呼哈!”
    羌族骑兵在首领亲自率领下开始向前,他们听着对面在呼喝,自尊心极强的羌族人被刺激到了,血管里凶蛮的血液开始沸腾。
    李息战剑再刺,用尽全身力气:“汉军啊——”
    战号能使人振奋,临战前的气氛本就紧张,即将防御敌军冲击战阵的汉军士卒需要有人来鼓舞,驱使懦夫变得坚强,让敢战者血气更盛!
    “哟呵——”高亢的音节,羌族骑兵拍动座下战马“杀!!!”,万骑齐奔,滚滚蹄声掩盖了喊杀声,地面被踏得颤动。
    李息和苏信双双齐吼:“汉军——武威!!!”
    汉军枪兵紧抓兵器,憋气下蹲,在军官一声“刺”的军令中,“喝哈!”刺出了刺龙枪,阵前顿时尖矛如林!
    盾兵大口呼一口气“呼哈!”,在军令中高高举起大盾,犹如铜墙铁壁!汉军盯视滚滚向前的敌军,发出了属于一个民族永远的战号:汉军啊——威武!!!   


第一第一百章:史上最强(中)
         
    自高祖以来,汉国就屡屡遭受塞外游牧民族的袭扰与欺凌,列阵而待的士卒抛开了对主将的不满,在汉军战鼓声中倔强地高高挺立胸膛。风在吼,马在啸,汉军士卒在咆哮:现在,是到了复仇的时候了!
    双方相距千步,发动冲锋的羌族人骑兵呼喝着毫无意义的音节,座下战马四蹄踏动,那一副副狰狞的嘴脸似乎扭在了一起。这个信奉羊图腾,但却名为参狼部的羌族部落,他们冲向了高坡,在首领的“哟呵——哟呵——”声中高举弯刀,张大嘴巴嘶吼着恨不能瞬息而至,但是事与愿违,高速奔踏的战马一进入坡地,速度降缓了下来。
    汉军阵列的弩兵缓缓地抬起了弩机,装置三枝弩箭的步弩前端辉烁着寒芒,汉军之中只有精锐弓手才会发配弩机,他们是支撑汉军与游牧民族对抗的主力。那些步弓兵在也军令中挽弓箭尖指天,他们看不到前方,但能感受脚下地面在颤动,他们手中的步弓被拉成满月状。
    一个强而有力的箭阵能使敌人为之胆寒,弓箭作为这个时代的远程兵器,一旦成规模的弓兵聚集在一起发射箭阵,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李息的心情已经不如刚才那么兴奋,此时他眯起眼睛,就像一头静止不动全神贯注盯视猎物的豹子,在等待最佳的时机全力扑杀。豹子善忍,可以静静地趴在地上耐心等待猎物自己靠近,然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力扑。必然一击必中。李息屏住了呼吸,那双原本会发颤的手稳健地高高举起,“我李息何其幸运,竟能在有生之年与戎人一战……”
    赞颂驰骋到坡前便停了下来,他也是屏住呼吸全身贯注地看着麾下勇士纵马奔踏,见到遇坡骑速降缓时,脸上表情越加狰狞。地利怎么样,箭阵又怎么样,羌人生来就是作为战士,既是战士谁害怕战死沙场?防御的一方是拥有一些优势不假。但既然是防御,那便是势弱地那方。如果势强谁会选择防御?只要羌族勇士冲上了高坡,把汉军阵前盾阵冲开。出了缺口的汉军根本不堪一击!
    “来了……来了……来了!”李息的呼吸变得很慢,视野之内的羌族骑兵奔踏的动作再也无法加快,李息觉得那些羌族骑兵座下的战马像是一只老牛,牠先是在主人的驱赶下卖命狂奔,奔跑出一段距离后,老牛已经气喘吁吁,高坡是突然套在老牛驮部的枷锁。更加限制了老牛踏蹄迈动的四腿,让牠就是再怎么被驱动也不能再快。
    李息呼出一口气,又再一个深呼吸,“准备——”,他吼得中气十足。
    羌族骑兵相距四百步——
    李息高高举起的右臂用力一挥,狰狞着脸吼:“射!!!”
    阵列之中地鼓手。他们用尽全身的力气敲下手中地鼓棒,澎湃激荡的战鼓发出咆哮:“咚!!!”
    各部军侯得令,也是吼:“射!!!”
    瞬间。世界上地所有声音仿佛诡异的消失,只剩下汉军本阵突兀而起的万千利箭的破空声,‘咻咻——,充斥这汉军士卒的耳膜,让他们不自觉地抬头看着发出去的箭矢,随着箭矢发射的角度而在移动眼珠子,箭矢破空而去,声音好像又回来了,耳边传来了军官呼喝装箭地军令。
    羌族骑兵冲到半坡速度缓了下来,马上骑士死命拍击马屁股,但座下战马视耐力而评价,有些战马的马腿好像是灌了铅,任由怎么拍怎么打就是迈不动。直至有人在喊,“汉国人发出箭阵了!”,有经验的骑士脸色一变,玩命般地跳下战马试图躲在战马后面,没有经验地骑士则是发愣地看着一片犹如蝗虫般地乌云扑过来……
    身在其后的赞颂睁大虎目,下意识地说了句“完了”,话音未落,麾下勇士的惨叫声开始频繁响起,随后是战马的悲鸣——
    箭阵之威,无可匹敌!第一次齐射,羌族骑兵地骑军像是塔罗牌一般,从前面开始崩塌,一层一层地箭雨突降,在惨叫声中,‘嘚嘚——嘚嘚嘚——,犹如下雨一般的敲击声仿佛是在奏乐,然而每‘嘚,一声,那就是一枝利箭穿透了羌族骑兵的皮甲,钻进了羌族骑兵地血肉身躯!
    赞颂看着犹如稻草被风卷过一般纷纷栽倒的麾下勇士,心中仇恨更盛,“参狼部的勇士们!为西宫部被残杀殆尽的老弱报仇,冲上去,杀光他们!!!”,吼罢,他自己也驱动战马,发起了冲锋。
    汉军阵列,弩兵还在装置弩箭,弓步兵却是在号令之中已发两箭,箭阵之威让羌族骑兵无法靠近两百步!
    话说临阵不过三射,那是在讲青铜时代的弓矢,在进入铁器时代后,材料和制造工艺的转变已经让这个时代军队所用的远征兵器——弓,它的设计慢慢变得合理,周朝普通弓矢最远可达一百五十步,但是到了秦,最普通的弓矢却达到了两百步,工艺的提升不但增加了弓矢射程,曲度的转变也让弓兵能更轻易的拉开弓弦——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当然,依借地势多发不算在此列。此时汉军占了地利,虽不能说是居高临下,但是羌族骑兵因爬坡降慢了骑速却是不争的事实,那些犹如蝗虫一般还在不断拍马冲锋的羌族骑兵,在汉军发射第一波箭阵后,看到大量同伴中箭身亡,似乎是被激起了蛮性,有些个因为前方有太多尸体而无法驱动冲锋的羌族骑兵,他们干脆跳下战马,“啊啊啊”吼叫奔跑,试图冲到汉军阵前搏杀,但是下场仍然一样。被汉军弓兵狙杀于百步之外。*********************************************************************
    狂西狂看到羌族人陷入苦战,他不忧反喜,正面战场打得越激烈,那么汉军的注意力就越会被吸引住,那时他的机会就来了。狂西狂趁汉军注意力转移到正面战场时,已经派出麾下三千匈奴骑军进行迂回机动,他不害怕被汉军主将发现,只要羌族人攻势不减,汉军主将就是发现了也没有兵力阻止进行迂回机动地匈奴骑军,只要一等羌族人攻到汉军阵前。那么狂西狂的目的就达到了,他那么有信心是因为知道汉军没有多少骑兵。
    按照惯例。狂西狂又是开始点名,他就像是一名庄家在等待赌徒下注。但是赌徒有意参与赌博但是又怕输在犹豫不决,开始尽情地蛊惑,告诉赌徒,既然是赌博就会有危险,风险越大,回报越多,不然等别的赌徒都下好注。晚下的人就没有多少油水捞了。
    狂西狂不是一个好的庄家,至少在他那缺乏语言天赋的限制下,蛊惑显得非常不成功……
    不得不说,这是一支奇怪到极点的联军,羯族人、氐族人、敕勒人,这三个首领“呵呵”笑着对视一眼。理都不理。
    吕炎最为干脆,他再一次说道:“我只是来看热闹的。”
    狂西狂怒斥:“你是害怕夺了你们江山的汉国人!”
    吕炎嘲弄似得“嘿嘿”笑说:“鲜卑人死了两千人,羌族人死了快三千。他们现在一点好处都没有捞到。”
    “你!”狂西狂最不能被人讥讽,他抽出弯刀,“你这个华夏人和氐族人生出来地杂种!”作势就要拍马突进。
    吕炎仍是笑呵呵的模样,但是眯起来地眼睛却杀气十足,缓缓地伸手握住剑柄,河朔也就只有以秦人自称的先秦人会用战剑当武器。不管是谁,每个人都有像龙下颚地逆鳞脆弱的痛处,一旦被触及,暴起会杀人,吕炎的逆鳞就是他的血统!
    “咦咯?两个,一个是贱狗,一个是杂种?芽们都说鲜卑人没脑子,你们才是真正地没脑子。”
    羯族人、氐族人、敕勒人,双双又再一次对视,看待吕炎的目光很怪,其中氐族人更是策马与吕炎并立,这个名叫西北狼的氐族人也伸手握向腰间的弯刀。狂西狂骂吕炎是华夏人和氐族人生出来地杂种,那么也就是把氐族人骂进去了。
    狂西狂容易暴怒,但却不是没脑子,相反地,他总是用暴怒的一面来掩饰自己的智慧,见氐族人已经出头,羯族人也有站在先秦人和氐族人那边的架势,“嘿嘿”一笑,像极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似得,转头看向它处。
    忽地,狂西狂回首,盯视羯族人,“阿扎木,你会遭受惩罚的!”
    羯族人多半依附于强大的匈奴部落寻求庇护,阿扎木自然也不例外,若不是有这层关系,羯族人根本不会来混这趟浑水。
    阿扎木不为所动,眉头一挑,“既然那支猎物不见了,这里又有一支汉国地正规军挡住,我想撤兵了。西北狼,吕炎,敕勒人,你们走不走?”
    狂西狂似乎没想过事情会演变成这样,竟是呆住了。
    狂西狂想阻止,但却找不到理由,草原人做事本来就直接,他们相约的是围堵劫抢一支四千人的汉国人,而不是与汉军作战,更加不是攻进汉国烧杀劫掠。在发动对汉军地攻势前羯族人、氐族人、敕勒人都明言不和汉国正规军打仗,吕炎更是在受邀时就说是来看热闹的,现在猎物没找着,他们想走谁也阻止不了,就是狂西狂告到河朔霸主右贤王那里去,他狂西狂也没占理。
    氐族人和敕勒人同时干脆说:“我走。”倒是吕炎犹豫了一下,缓缓摇头。
    狂西狂见吕炎摇头,心下狂喜,“你们……”,刚蹦出两个字,他说不下去了。
    吕炎拍拍身上爷爷留下来的秦式战甲,“我一定要找到那个皇陵古将林斌。”。吕炎的执着河朔闻名,也就是有那么一份执着和讲信义,当然,还不能缺了他拥有一半氐族人血统地事实,他吕炎也才能在情势复杂的河朔生存了下来。***********************************************************************
    赞颂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只要发狂地驱使麾下骑兵向前,羌族骑兵被阻击在汉军阵前,兵事如火,大量羌族骑兵因为地势的关系不断倒在了冲锋的路上,这让赞颂看得双目赤红。但又无可奈何。
    赞颂在汉军箭阵可及之外停了下来,一部首领若是像愣头青似得冲锋上去被射杀。那他也就不是一部首领了,此时他正紧张地眺望战场的左侧方。看到有一股骑兵正在游驰,心下更是发急,咆哮着让角兵(持牛角的传令兵)催促麾下勇士强攻。
    羌族骑兵大量倒在冲锋的路上,但是战争哪有不死人的?拥有蛮性的草原人,他们看得死人越多,心中的蛮性就越十足,在发狂不要命地冲锋下。渐渐有羌族人或是徒步,或是骑马冲撞到离汉军五十步的距离。
    赞颂看见前方已经有勇士冲进了五十步地间距,霎时心情振奋,按照他的理解,只要汉军被冲开了缺口,那么汉军就是一群待宰地羔羊。他高亢地发出了“哟呵——哟呵——”声,眼角似乎看到一些什么,转头向右侧看去。心下发懵:“狂西狂安排了进攻汉军右翼的军队?”
    所谓汉军的右翼,也就是东南方向,那里的地平线上出现一道黑影,正在疾速的靠近。
    战事紧急,赞颂顾不得多想,他的全身心神已经全放在了进攻汉军本阵,终于有羌族的冲锋部队有人接近汉军十步地间距,那“哟呵——哟呵——”频繁的响彻起来,赞颂原本想派骑兵去问狂西狂,思绪被“哟呵——哟呵——”打断,看到麾下勇士总算是攻上去了,心下只顾狂喜。
    突兀地,汉军本阵发出了咆哮……
    “汉军!!!”
    “呼哈!!!”
    “汉军!!!”
    “呼喝!!!”
    自高祖以来,大汉就屡屡受到戎人铁骑的威胁与欺凌:现在是到了复仇的时候了!
    “汉军——威武!!!”
    万千汉军士卒,看到敌军已经靠前,不管他是兴奋,是恐惧,是彷徨,皆发出了怒吼。枪兵在口号声中突刺尖矛,那沉重的刺龙枪在“呼哈!”声中被全力刺出,闪烁着寒芒的尖刺像是一条毒蛇,它是那么地突然地从盾兵身后冒出来,又钻进那些脸呈狂喜神色作势要扑地羌族人身体里去,前仆后继的羌族人被刺龙枪刺中,一个中枪,还没来得及惨叫,后面被挡住视线的羌族人又被刺穿,个别地段地枪阵,那些长长刺出的刺龙枪串满羌族人的尸身。
    枪兵的臂力遭受挑战,而汉军也早有应付这种情况的战法,枪兵顺势将刺龙枪的枪身顿落在前排袍泽的肩膀上,被枪身一压的汉军士卒发出闷哼,竟是沉了下去,随后咬牙顶上,嘴唇咬出鲜血仍不自知。
    盾阵、枪阵之后,弩兵、弓兵浑不在意前方已经发生了接战,仍是在军官的号子声中,一波又一波发出箭矢。
    李息睁大虎目,他也发现了游弋在本阵左侧方的那只游牧民族骑军,那双本来已经稳住的手又开始发颤了,杀伤了游牧民族的大量士兵后,近距离接战终究还是无法避免的发生了!要是这时那只游离在左侧的骑军发动左翼侧击,汉军将没有能力挡住来自两个方向的袭击!
    在李息认为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他突然看见游牧民族本阵又有三股骑兵在机动,吓得他双手止不住地打颤,本阵的士卒似乎也发现游牧民族本阵的动静,除开阻击杀到阵前的那些士卒,中后段的汉军士卒皆是发出了惊呼。
    “苦煞我也……”***   


第一第一百零一章:史上最强(下)
         
    犹是野兽的咆哮,羌族人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冲到了汉军盾阵之前,但是面对汉军的枪盾阵协同防御,羌族人发起的一波又一波冲锋只能撞在一面有如荆棘的防御之前,撞得头破血流。
    赞颂直接无视前方的惨烈厮杀,不断吼叫着让麾下弓兵靠上来,他要以牙还牙,汉军不是善于发射箭阵么,那么便以箭阵还回去!
    正面战场的惨烈直接让汉军的战阵不由自主的向前移动,在羌族人发狂似得波浪冲击下,前方的枪阵已然失去了最强有力的作用,那串满羌族人尸体的刺龙枪因为受重,几乎是枪兵连着前排帮忙扛起刺龙枪的袍泽,两人一起被抽得往外跌撞,不得已知只好放弃正在被拉扯的刺龙枪。
    部份枪阵的失效,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让羌族人达到冲开汉军前阵的目的,失去了刺龙枪的枪兵想退但是退不得,密集的战阵,士卒们肩并着肩,在不断挤来挤去的阵列里,根本没有空隙让人退后。
    在阵前盾阵和枪阵都失去效用的时候,汉军的主将,他李息睁大虎目依借高度,看着那些没有兵器的士卒被羌族人杀戮。步阵的优势终于被不断强攻的羌族人打破,失去了枪阵的地段开始被羌族骑兵冲撞,李息再一次看见骑兵冲撞步阵的恐怖攻击力,尽管羌族骑兵由于地势的原因冲撞速度并不快,但仍是狠狠地驱动战马冲阵,避无可避的步卒只能睁大眼睛看着敌骑连人带马压过来。然后被带着前冲劲力的战马撞得严实,几乎没有发出惨叫地机会便咽了气。
    “校尉大人!”苏信果然是一个废物一般的男子,他颤声,“号令前方的士卒退开,让戈卒上前啊!”
    李息蔑视地盯视苏信,“能退!?能退他们会挤在那里被人砍杀,任由敌骑冲撞么!”
    还是那句话,内部的不稳总是会让一支善战的军队变得不堪一击,至少在苏信提出废一般的建议时,他李息就因为与副将争吵没有看见羌族人也布了一个箭阵。
    忽来的呼啸让两人同时转头。他们看见羌族人的弓兵射出了箭矢,直扑本阵而来。
    “竖盾!保护两位大人!”
    十数名持盾士卒吼叫着。在主将战车前立盾,但是由于太挤根本竖不起来。又有士卒爬上战车想竖盾。还没转身,箭雨突至,四周频繁地响起了闷哼与惨叫,以主将战车为中心,四周中箭的士卒哀号着由于太过密集想倒地也成了奢侈,死人被活人生生地挤着乱晃。
    李息感受右肩一麻,好像是被什么人撞到一般。竟是膝盖骨一软,不由自主地退了两步差点跌下战车,他稳住身形看去,两个爬上战车的士卒扭曲着身躯后背插满箭矢,恍惚间向右转头错愕地发现苏信胸前插着三枝箭矢,额头上也中箭。这是致命伤!苏信睁大了眼睛,那双死不瞑目地眼睛满是愕然,似乎不相信自己会死在这里。
    “退的不够远……”李息用战剑撑住躯体。左手摸向右肩,摸到一杆箭头深入体内地箭身,“士气完了……”,耳朵里的‘咿咿咿咿——,耳鸣声伴杂着士卒惊恐呼喊地“校尉大人中箭”
    “别部司马大人被射死啦”听上去让人有晕眩地错杂感,他举目向外看,羌族人又发射出了第二波齐射……
    步阵的劣势在高强度的拼杀下终于还是残酷的出现了,立阵的士卒本就不是来自同一支军队,阻击敌军前还能在军官的军令下有节奏地缓缓而动,但是一旦接战起来,阵型随着被攻击地段的压力而区别,阵列中地士卒必然会变得拥挤,这是任由军官怎么呼喝都无法避免的事情,若是说列阵的步卒还能在军官的呼喝下移动,那么这个步阵本身就是不成功的步阵。
    成功的步阵有两个先决条件,其一军官地协调能力强,其二列阵的士卒密集度高,以上两样缺一不可,并不是说你士卒列在那里,想不动就是不动,就是不想动也会因为战争态势的发展而被挤着动起来,这是血肉战场,不是操演,操演时没人会来冲击战阵,那阵型自然不会乱,有人冲击地战阵,必然会因为战争态势的紧张,士卒不断补充前方的缺口而导致阵型扭曲。
    那种在作战态势下想怎么动就怎么动的步阵——它!根!本!不!存!在!
    李息面对最严峻的考验,他得站稳了,死死地撑住腰杆,一旦他也倒下,汉军必然崩溃。
    有道是‘将是兵的胆,,在冷兵器时代,主将便是整支军队的中枢,是驱使士卒让他们有勇气与敌军拼杀的精神支柱。
    羌族人的第二波箭阵发射之前,早有部曲爬上主将战车,有人竖盾有人想去扶主将,亲兵的作用在这时体现了出来,部曲吼叫着“竖盾!校尉大人有令,竖盾!”效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