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42-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荆州兵卒不行,河北兵卒也不行,在华夏大地,也只有连年征战的凉州才有这种悍勇民风,这是一代一代人沉淀下来的风骨、血性,一想到自己手下的江东老爷兵,周瑜就觉得孙策输的真不冤。

    但马超也只是能勉强支持一段时间而已,荆州的骑兵数量少于河北兵卒,赵云四人可以轮番冲杀,马超却做不到。就算人能坚持下去,战马也不行,所以在赵云四人展开第二轮攻势的时候,马超派人向刘备求援了。

    刘备也看到侧翼的情况有些不妙,但刘备不是吗差马超,他只是个旁观者而已,并不清楚马超到底能坚持多长时间。

    当马超派人来求援的时候,刘备终于知道,自己必须要给马超派援兵了。

    刘备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将手中的预备队派出去,也就是刘备手中的五千兵卒,但这五千兵卒派出去,刘备就再也没有后备力量了,所以刘备不怎么敢动用这些人。要知道,现在才刚开打没多长时间,战局刚刚陷入中段,还远远没到收尾的时候。

    可如果要从中军和左翼抽调兵卒支援马超,刘备又害怕中军和左翼压力过大,现在这两个军阵情况也不太好。

    就在这时,刘备身边的诸葛亮提议道:“主公,莫不如先在中军抽调兵卒支援马超将军,万一中军支持不住,再支援中军也不迟啊。”

    “也好……”本来刘备就倾向于这种意见,听到诸葛亮也是这个意思,刘备立即点头大营下来,派了两千兵卒前去支援马超。刘备对诸葛亮的意见还是很重视的,虽然刘备认为,诸葛亮战场经验浅薄,用兵也过于中规中矩,但诸葛亮毕竟是科班出身,科班出身的优秀生就算算不上名将,但也绝对不会庸才、废物,要做到不出差错还是没问题的。

    这两千兵卒都是手持大盾长枪的精兵,当然,就算是在精锐的步兵也挡不住骑兵冲击的,他们的任务只是给马超争取一些休息的时间罢了。

    实际上诸葛亮提出的办法确实没有什么差错,刘备的两千援兵一到,马超立即让马岱带领这两千人组成一个严密的军阵,挡在凉州兵卒之前,抵挡河北骑兵的冲击。

    马超也是没办法了,他只有牺牲这些人,来给自己争取休息的时间,凉州兵卒确实悍勇,也不怕河北骑兵,但马超却没有后备兵源,这些兵卒死一个,就少一个,这些兵卒是马超最后的依靠了。

    反之,荆州兵卒死伤多少个马超都不心疼,反正刘备有钱,死光了再练就是了。就算没有感情因素,马超也会选择抛弃荆州兵卒的,如何取胜,这是一个大将的必须功课,战争就是这么残酷。

    顶多马超事后假惺惺的流几滴眼泪罢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英明神武的名将、君王、伟人背后,是无数普通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代价。

    刘备这边应对的中规中矩,周瑜这边的动作就叫李重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

    就在马超援兵到达战场的一刻,周瑜忽然做出一个出乎意料的举动,那就是派赵云绕过这两千人的防线,在侧面攻打马超。

    之所以说周瑜这个命令出乎意料,不是没人用这一手,只不过骑兵绕阵这个手段真不好说,毕竟战场方圆数里,战马跑得再快,绕一个半圆也需要很长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刘备就是死人也反映过来了。

    严阵以待,弓弩俱全的步兵对付马力消耗严重的骑兵,就算输,也能把骑兵拖进水里。不过事情也不绝对,如果对面的主将是个草包,没有随机应变,那也不好说了。

    但李重怎么看刘备都不像草包,错了,不是不像,刘备就不是草包。

    有心问问周瑜吧,但看到周瑜接连发号施令,整个注意力都放在战场上,眼中无外物的状态,李重还是闭上了嘴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道理李重也懂,怎么看周瑜也不像犯傻了。

    李重忻州的疑问有人替他解释了,战场的另一面是两种情况,李重这边周瑜独断专行,李重就是个打酱油的。而刘备这边,大耳贼和诸葛半仙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两人相互商议,调整对策。

    这次提出疑问的是诸葛亮,诸葛亮要问的问题和李重差不多。

    刘备的回答一下子拨开漫天云雾,大耳贼一边指挥军队提前布防,一边游刃有余的说道:“孔明,那边的主将是谁?”

    诸葛亮看着远处周瑜的帅旗,眼中尽是羡慕之色,答道:“看样子是周瑜啊主公,周公瑾用兵能力强悍无比,诡计多端,不会出此下策吧!”

    解释一下,诸葛亮应该是很羡慕周瑜的,当年周瑜在东吴好孙策情同手足,一出道就领兵作战,几乎是百战百胜,只手遮天,而且周瑜有文武双全,有曲有误周郎顾一说,可以说周瑜在东吴就是偶像一般的人物。

    但诸葛亮则不一样,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是给刘备做幕僚,处理财政的,什么火烧新野啥的根本就没有,那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不说崇拜周瑜,但羡慕周瑜的地位是肯定的。

    蜘蛛个人怀疑,诸葛亮后来死抓军全不放,学琴画画,这在《华阳国志》中有记载的,就是想模仿一下周瑜。现在人崇拜诸葛亮是应为《三国演义》的缘故,实际上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赤壁大战一直都是周瑜的功劳。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灰飞烟灭说的那是周瑜,不是诸葛亮。

    不怪诸葛亮推崇周瑜,实在是这些年和江东作战,周瑜已经坑过刘备不止一次了。特别是最近的采石矶水战,周瑜观天象、借(借助的意思,不是借来)东风,一招反偷袭葬送了刘备一少半水军,基本上断绝了刘备水军取胜的可能,要不是刘备祭出孙坚二子争雄,夺嫡争位这种大杀器,刘备就可以洗洗睡了。

    刘备轻笑道:“孙策战败以后,周瑜带着孙翊等人投靠了李子悔(为嘛不投奔我呢),李子悔也十分看重周瑜的军事才能,让周瑜主持这场大战,但是有一点周瑜却要小心,李子悔绝对不会像孙策那样信任他。”

    “那是自然啊!李子悔一定会防备周瑜一些的。”诸葛亮点了点头。

    指了指马超的战场,刘备接着说道:“周瑜派赵云绕阵攻打马超的侧翼,看似做无用之功,其实不然。如果周瑜没有这举动,硬打马岱的军阵,也不是不能成功,但那样一来,李重的骑兵就会损失很多,周瑜不怕李重怀疑他一心和我们两败俱伤吗?”

    “主公所言极是。”诸葛亮顿时恍然,现在诸葛亮差的就是人情世故,被刘备不辞余力的提点,依照诸葛亮的学习能力,假以时日,诸葛亮必定会成为新一代的老狐狸。

    顿了顿,刘备接着说道:“而且李子悔也不会把我刘玄德放在眼里,他的对手是曹孟德,呵呵……李子悔啊李子悔,我刘备一定会给你个惊喜的……”

    说到这里,刘备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就连身边的诸葛亮都听不清刘备在说什么。

    果真不出刘备所料,赵云耗费马力,跑了十余里路,来到马超的侧翼,却发现面前已经是明晃晃的枪尖和箭镞了,硬打之下肯定是死伤惨重的结局,无奈之下,赵云只等带着两千骑兵绕阵而回。

    周瑜仿佛有些恼羞成怒了,令旗一挥,把赵云派到军阵的最后面,再次命令黄忠、魏延周仓、三人攻打马超。

    不过这次不是三个人轮番上了,而是三个人各自带领一千兵卒,齐攻马岱的防线。

    马岱本来就不是什么绝世名将,就算马岱是绝世名将,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用两千步卒挡住三千骑兵的,更何况黄忠、魏延、周仓三人虽称不上大将之才,但绝对是猛将之才,攻坚战的时候,猛将真比名将好用。

    黄忠三人手持三柄大刀,一马当先的冲到马岱军阵之前,一阵乱砍乱杀,他们兵多将广,根本就不怕马岱用弓弩狙杀自己,马岱要集中弓弩对付谁,谁跑就是了,还有两个人呢。

    三人之中,最为出彩的就是老黄忠的,黄忠不带武艺最好,而且手中的大刀也算是神兵利器,和大将比武时,与之抗衡的也是百炼精钢,看不出这把红色大刀的厉害之处,一旦对付小兵,赤红大刀顿时显现出其威力来。

    最明显的就是黄忠对付盾牌根本就不用费力气,一刀下去,盾牌顿时分成两半,衣甲皆平。

 第三百七十五章 凌驾于战术之上

    三千骑兵攻打两千步兵,没有任何悬念可言,唯一让人疑问的就是,籍籍无名马岱能坚持多长时间。*/。//*

    事实证明,马岱是属于被低估的一类人,说到武艺,马岱要照他的哥哥(堂哥)马超差上许多,说道行军布阵,马岱也不是十分出彩。但马岱属于十分实用那一类型的人才,武艺不差,大约在周仓那个档次,但真打起来,马岱估计不是周仓的对手。

    论到军事才能,马岱中规中矩,给他个任务,绝对能一丝不苟的完成下来。

    这种人才也是很稀缺的,像什么看守大营,运送粮草,都需要这样的武将,你不能指望关羽这种类型的武将老老实实运送粮草吧。

    马岱真是这次真是浴血2拼杀了,只为了能让马超多休息一段时间。

    在派出三人围攻马岱之后,周瑜立即将注意力放回中军这边,指挥甘宁四人轮番冲杀刘备的中军。当然,周瑜也没放过左翼的关羽,一样让关羽腾不出手来,只不过周瑜并不是主攻关羽这一边,于是关羽也就相对轻松一些,还能保持一些攻势罢了。

    也就在这时,李重忽然发现一个问题,自从赵云偷袭马超侧翼失败之后,就一直留在黄忠三人的身后,再也没动过手。算算时间,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刻钟了,按理说这么长的休息时间足够战马休息,积攒出一次冲锋的体力了。

    但至今为止,周瑜也没动用赵云这支骑兵,仿佛遗忘了赵云一样。

    李重想了想,也没有出言询问,战局发展到现在,依旧是己方占据上风。李重不愿意因为这一点小事让周瑜觉得自己信不过他,虽然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在一刻钟之后,马岱终于支持不住了,带领着残余的步兵向后退去。马岱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要知道不是说主将不怕死,小兵就不怕死,历史上能伤亡过半,还能坚持不溃逃的军队并不多,都算得上精兵,而马岱手中的荆州步卒最少折损了四成,这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

    马超再次带着积攒出一点体力的兵卒上前迎战,与黄忠、魏延、周仓三人绞杀在一起。

    但这一次情况更加不堪,第一、黄忠三人的兵卒已经适应了马超的作战方式,并不吃那么大的亏了。第二、李重手中骑兵充足,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轮换,兵卒和战马的体力都有保证,而马超不行,马超手下没有那么多兵,人马体力都不如河北兵卒。

    眼看马超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刘备只能再给马超派遣援军了。

    当然刘备也没有责怪马超的想法,不是马超不行,换做是谁来也不行,黄忠、魏延、周仓三个人都不是吃素的,单对单拿出来都够马超忙活一阵子的了,更何况马超在兵力、兵种配置上还处在下风。

    虽然刘备一直认为关羽能力很出色,但刘备在内心深处也不认为关羽能比马超做得更好。

    而这次给马超派援军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由于周瑜把注意力都放在中军上,导致刘备的中军压力极大,刘备根本不敢在中军抽调兵卒支援马超。刘备不光不敢抽调中军,甚至还要随时救援中军,原因很简单,依照刘备的军队布置,左翼、右翼、中军之中毫无疑问,最重要的就是中军了。

    马超溃败了,关羽溃败了,对于刘备来说都不是灭顶之灾,甚至还有翻盘的可能。但中军一旦溃败,刘备就无力回天了,所以刘备只能在压力较小的关羽这边抽调兵卒救援马超。

    战到现在,刘备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取胜的心思,实际上刘备一开始的心思也不是击败李重,而是再和李重的较量中不处在下风就可以了,嗯……稍微吃点亏也可以。

    毕竟李重的实力摆在那里呢,赵云、甘宁、太史慈等人都是天下皆知的猛将,河北骑兵优势一等一的强悍,再加上还有周瑜这样的俊彦投奔,李重真算得上如虎添翼了,只要刘备别输的太惨,就不算败。

    而在刘备的战略布局上,不败就是胜了,只要刘备能表现出抗衡李重的能力,就能震慑住别有异心的江南士族,而且还会吸引无数投机分子、有才之士投奔刘备,壮大刘备自身的实力。

    前提是刘备能打好这一仗!

    事到如今,刘备也承认,自己在指挥能力上不如周瑜,整体实力也不如李重,但想要不输的太惨还是能做到的。

    这并不稀奇,指挥能力到了刘备这个级别,身边还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提醒,根本就不会出现什么破绽。

    周瑜有没有能力击破刘备的军阵,有!刘备也认为周瑜有这个能力,但刘备不认为周瑜会这么干,原因前面说过。

    不管周瑜不会选择惨胜,李重也不会干这种两败俱伤的事,荆州远比河北富足,李重重新招募兵卒,建造军队耗费的时间要长于刘备,这是不争的事实。刘备相信,依照李重的雄才大略,不会看不明白这一点。

    所以刘备笃定,只有自己一直防守,让李重和周瑜看不到轻松取胜的希望,当兵卒损失超过一定的程度,二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撤兵而回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刘备抽调关羽这边的兵卒支援马超,周瑜自然也会抽调和关羽对战的兵卒来支援黄忠等人,打铁要趁热,周瑜自然不会选择突破关羽这一点的。

    但这样一来,占据又开始出现一些变化,中军不变,马超这面的战场开始无限制的扩大,激烈程度慢慢接近中军,而关羽这方面的占据逐渐趋近于平淡。

    时间推移,当战场再一次陷入平衡状态之时,周瑜的嘴角忽然露出一丝冷笑。

    看到周瑜略显得意的笑容,李重心中一动,猛然间明白过来周瑜在打什么主意了,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坑。

    李重虽然有些明白周瑜的用意,但是李重还不清楚,周瑜具体的实施方案。

    周瑜不是遗忘了赵云这支骑兵,而是刻意保留着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一千人的骑兵,对于右翼的马超和中军的刘备来说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顶多是应付的艰一些罢了,可如果调过去突袭关羽的话,关羽就要吃大亏了。

    现在关羽这面战场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也就是说,关羽手中只有五千人上下,不说和关羽对峙的军队,单单赵云这一千骑兵,已经有能力抗衡关羽的五千兵卒了。

    而且军队打仗还有一个惯性问题,兵卒已经习惯这种程度的压力了,要是压力慢慢增加还所得过去,但施加的压力陡然间增加一倍,百分之九十九的军队都会当场溃败。

    李重不明白的是,周瑜如何快速的将赵云的一千骑兵从战场东侧调动到西侧(刘备的右翼,也就是马超这个方面),突袭关羽,难道要靠骑兵的机动力,绕过战场吗?

    如果李重自己指挥军队,他就只能拿出这样的办法了,刘备手中没有那么多骑兵,或者说刘备现在拿不出空闲的骑兵来支援西侧战场,这样一来,就会有一个时间差的存在,而这个步兵和骑兵行军速度的时间差,就是刘备赵云击溃关羽的时间。

    但是,在这个时间里,赵云能击败关羽吗?虽然估算不出具体时间,李重也知道,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的。

    不过很快,李重就是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年代,周瑜能成为天下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指挥艺术真的超过他一个档次,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

    在极短的时间里,周瑜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首先,周瑜给甘宁、周泰、凌操、韩当提前轮换了兵卒,并下达死命,不顾一切代价,将战场推进十步以上,但最重要的是,后续部队却不允许跟进。

    也就是说,在很短的时间里,李重的中军将前后脱节,中间会出现一个十步以上的真空地带,这个真空地带足够赵云的一千骑兵通行了。

    第二个命令就是给赵云的,你的一千兵卒休息够了吧,马上利用中军出现的真空地带转移到西战场,给关羽致命一击,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赵云就可以自己抹脖子了。

    太狠了!看到周瑜有条不紊的下达军令,李重就知道早在一开始,周瑜就开始给刘备挖这个大坑了,什么让赵云饶阵突袭啊!都是假的,只是为了迷糊刘备,顺手光明正大的隐藏一支军队而已。

    李重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就是雄姿英发的周公瑾吗,太厉害了,刘备没有破绽都能给你挖个坑出来。

    在这个时代,除了曹操还有人能在指挥能力上和周瑜抗衡吗?反正李重觉得自己不行,同等兵力,甚至稍微多点兵卒都不行。和周瑜正面对抗,除非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压制,才有取胜的希望。

    只有在绝对的实力下,一切阴谋诡计才是纸老虎,不然的话,老虎是要吃人的。

    现在对于李重来说,唯一的问题就是甘宁四人能够向前推进多少距离,周瑜给出的底线的十步。

    李重个人认为,这不难,甘宁四人忽然发疯,向前十步并不难,更何况周瑜还留有后手绝杀,这个后手绝杀就是提前轮换兵卒。

    提前轮换兵卒算是绝杀吗?绝对算,在周瑜妙到毫巅的指挥下,就算提前一秒钟都是绝杀。

 第三百七十六章 彻底打残大耳贼

    刘备看得大汗淋漓,无论如何刘备也想不到,从头至尾,周瑜都在欺骗自己,只是利用自己的调兵习惯,就打了自己一个时间差。/吞噬。tbsp;

    可是刘备也没有办法,周瑜是主动进攻一方,刘备不得不跟着周瑜的节奏走。

    但就是一个简单的节奏问题,就让刘备吃了一个大亏,大道至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战场上也许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调度,一个简简单单的时间差,就能让你的敌人吃大亏,但很可惜,能做到这一点的将领并不多。

    不过刘备却不知道,周瑜要做得并不是压迫他的中军,占些小便宜,周瑜和李重的胃口大着呢!

    甘宁、周泰、凌操和韩当四人也知道,胜败在此一举了,周瑜已经告诉他们,这就是最后一战,不会再轮换兵卒,只要他们能将战线推进十步以上,就可以准备总攻了。

    所以四个人可以说是奋起余勇,带领着生力军拼命厮杀,一下子就将战线推进了四五步远,杀的荆州兵卒血肉横飞,节节败退,而这时刘备才反应过来,情急之下,刘备只能将手中的的预备队投放到战场,意图稳定住局势。

    预备队就是干这个用的,投放到战场之后,也确实能稳定住战线不再后移。依照刘备估计,二十步,就是甘宁等人前压的极限了,当然,这也是刘备自己的心理底线。如果军阵被压扁的厚度过二十步,那就危险了。

    战线过于单薄,兵卒过于密集也是战场大忌。

    可刘备刚把预备队投放到战场,就看到叫他肝胆俱裂的一幕,周瑜的中军并没有全部前压,而是猛然间再中间出现一道缝隙,就像漆黑的海水忽然左右分开,露出海底一样。而赵云正带领着一千骑兵狂飙突进,沿着这条通道直奔战场西侧杀去。

    解释一下周瑜为什么殚精竭虑的牵着刘备的鼻子走,又提前轮换兵卒,给甘宁四人创造出一个近乎于以逸待劳的机会,直接让军队后退不也是一样吗?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的,在战场上,你什么命令都能下达,就是不能让兵卒忽然撤退,那和找死没什么两样。兵卒可不知道主将为什么要撤军,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己方战败了,导致全军慌乱,万一被刘备抓住机会袭击一下,都有不战而溃的可能。

    除非周瑜提前和兵卒交代好,他们才会有心理准备,但这完全是不可能,周瑜在战场上也是随机应变的,他能管得了自己,还能管住刘备不成。

    战略布置必须要提前筹划,但战术布置一定要灵活多变,不能拘泥于形式的。

    赵云领着一千骑兵在狭窄的通道上闷头前冲,见到有拦路得兵卒就是一枪挑去,也不管是不是自己人了。

    这很正常,周瑜就算在厉害,也不可能控制所有的兵卒,总有那倒霉鬼落在后面。而现在赵云心理压力太大了,胜败在此一举,所有的压力都放到他身上了,赵云那还顾得上几个小兵的姓名,别说面前的本方兵卒了,就是自己的亲儿子,赵云都能一枪刺去。

    同样,这边的周瑜也紧紧地抿着嘴唇,一言不的看着赵云的一千骑兵,同样,周瑜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大文豪苏轼曾经描写过这样一段话来形容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是这只是文学描写罢了,谈笑破敌只是表面现象而已,任何一个统帅都做不到这一点,除了没心没肺之人,谁身上担负着数万人的生死,一国存亡之时都轻松不起来,就算笑,也只是强作欢颜而已,装出胸有成竹的样子罢了。

    实际上每一位领兵统帅在打仗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哪怕他的敌人是一个人所供共知的草包二百五,世界上没有比战争罪严肃的事情了。

    一般来说,领兵的统帅都会找一个途径来环节心理压力的,就像汉代名将霍去病,霍去病在行军打仗之时极尽奢华,甚至还玩一玩沙滩足球;还有张飞,这货就战前酗酒,鞭打兵卒;最最邪恶的就是曹老大了,曹老大玩的是战场人妻,比如说张济的老婆邹氏。

    就连近代的将领也一样,二战时期,几乎每一个将军都是大烟枪。

    当然,张飞和曹老大玩的有些过火,结局都比较悲惨。

    最悲惨的就是周瑜和诸葛亮了,这两位最惊采绝艳的人物,都死于操劳过甚,估计心理压力过大是很重要的原因。

    “轰隆隆……”一阵狂风骤雨般的马蹄声过后,赵云终于横跨战场,出现在关羽的军阵侧面。

    没有任何犹豫,赵云直接就在关羽军阵的侧翼杀了进去,措不及防的关羽兵卒被杀的血肉横飞,根本挡住出骑兵的践踏之微,完全是被屠杀的结局,眨眼之间,关羽的军阵就被前后截为两段,前后两军之间,是一条血肉组成通道,洁白积雪被染成赤红之色,断臂残肢随处可见。

    这是最标准的凿穿战术,后方的兵卒已经失去指挥,不足为患了。所以赵云只是略微喘了一口气,就带着还没完全休息过来的骑兵再次掉头杀了回来,直接碾向关羽的后军,顿时又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杀……杀……杀……”西侧战场尽是河北骑兵嚣张的喊杀之声。

    “赵云……”关羽急的眼睛通红,须皆张,却也腾不手来对付赵云,他对面的河北兵卒也起最后的攻杀,攻势猛烈无比,关羽只能出无助的怒吼声。

    关羽急,刘备不但急,而且怕,现在形势已经注定了,赵云在攻破关羽的军阵之后,立即就会挥师急进,在侧面杀入自己的中军,这是必然的。关羽这边被赵云带兵屠杀两次之后,五千兵卒只剩下两千多人,根本就挡不住对面敌军的扑杀,兵力的劣势,不是关羽个人武勇能够扭转的。

    而且关羽这边也不是没人,对付关羽的就是孙策的弟弟孙瑜,孙瑜虽然在武艺上比不上关羽,指挥能力上也不如关羽,但人家的兵力是关羽的一倍,还有周瑜遥控指挥,能输给关羽才怪。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赵云就彻底击溃了关羽被截断的后军,但赵云也没有追杀逃兵,而是带领一千兵卒默默的站在血肉之中,遥望中军。

    刘备猜的没错,赵云根本就没有浪费力气追杀逃兵,而是默默的积攒体力,准备给刘备最致命的一击。

    虽然赵云还没动手,但刘备也知道了,如今败局已定,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逃跑的问题了。

    刘备真是败局已定了,没有任何翻盘的希望,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刘备的中军文聘和陈到二人正和甘宁、周泰、凌操、韩当四人拼命纠缠,根本就武艺应付赵云的突袭。

    打个比喻就是两人正在比武,旁边却还有人准备助拳,可怜的是,帮助的还是占据上风那一个人。除非赵云带领一千骑兵在冲锋的路上一起拉肚子,犯心脏病,不然的话,刘备就是念阿弥陀佛都没有用。

    “传令……命令马和关羽撤离战场,文聘和陈到二人殿后。”犹豫了好一会,刘备终于吐出几句话来。

    也就在刘备心有不甘,下令撤军的同时,赵云终于带着一千骑兵催动战马,直奔刘备的中军杀去。这不是赵云的骑兵休息好了,而是周瑜的军令到了,不管人马如何疲惫,必须要在刘备撤军之前起冲锋。

    在军令之下,赵云只能硬着头皮起冲锋了,他自己到不怎么怕,赵云武艺高强,两次冲锋只能算是热身而已,但身后的骑兵可不行,赵云怀疑,这一千人冲进去,都难有力气再冲出来。

    事实证明,周瑜的决断是对的,赵云有些杞人忧天了。

    周瑜对于时间的拿捏非常非常精妙,就在刘备兵卒接到撤军命令之后,赵云的骑兵也开始起冲锋。

    想想,兵卒都接到撤军的命令了,这要转身而走,被人在侧面突袭会有什么样的显现出先。赵云机会没遭受到任何抵抗,就带人杀入刘备的中军之中。用不到良好得体力,兵卒只有有力气催动战马砍人就可以了,砍不死人也不要紧,敌军只会逃跑,不会反抗。

    这就是周瑜不敢让自己的中军撤退,给赵云留出通道的原因。

    马和关羽开始带兵撤退,当然,撤军也不是没有任何原则的,二人都尽量向中军靠拢,意图收缩军阵的防线,减少和敌军厮杀的接触面。

    不用周瑜下令,河北众将也不是吃干饭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而然的收缩包围圈,挤压刘备的军队,意图围歼敌军。

    能不能围歼刘备不好说,但让刘备伤筋动骨已经是必然的了,见到胜局已定,周瑜脸上终于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挥手将预备队放了出去。没错,就是放出去,周瑜的预备队不是为了防守用的,而是用来收割战利品的。

    也只有在这时,胜利者才能露出谈笑间,强敌灰飞烟灭的笑容。

    体力充沛的预备队如狼似虎,就像吃了十颗八颗蓝色小药丸儿一样,以摧枯拉朽一样的姿态砍杀着敌军。

    能当住生力军的只有生力军,很可惜,刘备手中已经没有预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