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无双-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胖子一阵摇头。
马胖子这人看起来福态,一副痴傻的样子,但为人却精明的很。这幅画是他整整花了七百万的价格买下的,要是被鉴定出是假的,不但钱打了水漂,同时他马胖子脸上也会觉得无光。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他城府极深!
“马老板,您就拿出来让这小子看看。我就不信,他能把这幅画给鉴定成假的!”站在陈达才身后的老苏开了口。
这话让陈达才皱了好一阵子的眉头。


 第18章 重山烟树(完)

第19章 鉴定

“吃里扒外!”杨浩盯着老苏,不客气的损了他一句。请使用访问本站。
老苏是陈达才花钱请来的人,按道理所他就是陈达才的员工,而陈达才就是他的老板。如今不替陈达才说话,反倒变着法的嘲笑杨浩,这不是吃里扒外还能是什么?
老苏被杨浩骂了句,老脸顿时涨得通红。
他话说出口,才反应过来自己多嘴,至少被老板炒鱿鱼这是肯定的了。可是被杨浩这个毛头小子毫不客气的指责,老苏的心里还是不大痛快。“哼,你有本事,接下来的器件都交给你来鉴定,我走!”
老苏虽然嘴上说着要走,但脚步却还是一步没挪,他想看看杨浩究竟怎么把这幅画的成色不好给解释一遍。
“马老板,这副画要是假的,我原价赔偿给您!”老苏见马胖子还没把《重山烟树图》给拿出来,顿时急了。“七百万,我老苏还是能够赔得起!”
“哪能要您赔钱?”听到这话马胖子的脸上才露出笑容,不过他还是从桌底下掏出了画轴在桌面展开。
圆桌旁的其他两位老板都眯着眼没说话。
几位鉴定师傅也都把脖子伸的老长,再次打量起这幅画来。
龚贤是个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他的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
《重山烟树图》正是将积墨法体现的淋漓尽致!
要知道在古玩这一行业中,如果有大师级的鉴定师傅做了精确的鉴定之后,如果再有别的人持相反的鉴定,那就是结仇了,这就是拆台!能出现在这里的鉴定师傅,不管是老苏还是其他人,都是收藏界有头有脸的老人,这么被杨浩当众一说,自然心里都有些恼怒不堪。
就算是老苏不说话,其他人也得跳出来指责杨浩不地道。
“你行不行啊?”马胖子看见杨浩瞅着《重山烟树图》,没说话,心里有些急。“别耽误时间,我赶着要看下一个器件!”
老苏心里一阵暗喜。
他倒是以为陈达才从哪找来个年轻有为的鉴定师傅,原来是个屁都不懂的小子!
四位鉴定师傅都眼巴巴的等着杨浩出丑。
“老哥,你还记得那副齐白石的虾画么?”杨浩也不忙着下结论,反倒回头问了一句。
“你是说套棺材?”陈达才反应了过来。
“套棺材是个老活,从乾隆到光绪的时候就开始盛行。作伪的人抠掉画心,这样纸张就不用做旧了。鉴定师傅们只顾着研究画的真伪,却忽略了这些。”杨浩点了点头。“不过这幅画,作伪者的技术更高!”
在场的人哪不知道什么叫套棺材?
“套棺材”是书画上的术语,专门指的是把新画做旧,再找来不值钱的旧书画去掉原本的画心,再套上旧裱边的一种做旧方法。鉴定师傅们特地防了一手,多瞅了几眼《重山烟树图》。
画心是新的,裱边是旧的,一看就知道是套棺材做出来的假货。
还有就是画心比裱边要窄,这也是可以能够分辨的方法。通常用来鉴定画是不是套棺材的出品,都靠这种法子。
“不可能!”杨浩话刚说完,老苏就叫出声了。“如果是套棺材的话,我们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其他几位鉴定师傅也被杨浩这句话给弄得跳了起来。
是不是套棺材弄出来的作品,多少还是瞒不过这几位鉴定师傅。
“小伙子,话不可以乱说!在我们手里经过的器件,比你看到的都要多。你说这幅画是套的棺材,难道所我们这些老师傅们都是瞎子?”又一个鉴定师傅开口了。他站在这里唯一的一位女性身后,虽然表情有些不忿,但却不像是老苏那么义愤填膺。
“这位是孙老,他可是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大专家!”陈达才介绍着。
杨浩礼貌的点了点头。
孙老把头一别,没搭理杨浩的好意。
尴尬的摸了摸鼻尖,杨浩无奈的摊了摊手。“其实,我能证明这幅画是套棺材搞出的赝品……马老板,只要您愿意就可以了。”
马胖子吐出一串烟圈,没答话,目光倒是瞅向了老苏。
看到这,杨浩心里一阵暗笑。马胖子看起来豪爽,其实比谁都吝啬。他舍不得这幅画,怕成了赝品之后自己赔了钱不说,还丢了面子。要不是刚才老苏夸口要全额赔偿,他才不会把《重山烟树图》给拿出来。
“马老板,您放心。我老苏一口吐沫一个钉,我这就开张支票。如果是假的,我帮您出这钱!”老苏把胸膛拍的咚咚作响。
既然马胖子都应声了,杨浩也不做作。“我要一面铁皮,一根蜡烛,我要让这幅画在火中现出原形!”
“有!”
陈达才毫不犹豫的回答着,然后吩咐起站在门外的小万。“小万,去找管事的赵先生要一面铁皮和蜡烛!”
很快杨浩要的东西就被小万给送来了,随同的还有地下黑市的管事——赵先生。赵先生纯属是来凑热闹,鉴定画真伪的方法有很多,但他干了黑市这么多年,却从来还没有见过有人敢用火烤画来鉴别真伪!
因为随着年代的久远,作画的纸张大多都带上了岁月的黄渍,要是保养的不好,用手一撮画纸就得碎成小片。假如要放在火上用高温炙烤的话,不出二十秒的时间,就得被烧糊,烧通!
就算没有被损坏,也会被烧的漆黑,最后一文不值。
杨浩把画卷打开又把铁皮给垫在下面。
“苏老,能不能搭把手,帮个忙?”杨浩回过头望向老苏。
老苏把脑袋一别,当做没听见。他巴不得杨浩捅出漏子,哪还会上前凑这热闹!
“小伙子,你这样会把画给烧坏的!”赵管事忍不住插了句嘴。
“没有三分三,哪敢上梁山!”杨浩见没人帮忙,只得求助陈达才。“老哥,过来,帮我把铁皮子捧起来。”
陈达才把手一摊,握住足有半米长的铁皮。《重山烟树图》被杨浩给小心翼翼的给折好,只有一小块和铁皮挨着,这样就只会有极少的部分会被加热。杨浩把蜡烛给点着,却并没有急着把火苗往上凑,反倒回头望向了马胖子。


 第19章 鉴定(完)

第20章 圣手无双

“马老板,我劝您一句,现在后悔还来得及。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这幅画作伪的水平相当高,你拿出去转手,少说也得多赚个一两百万。被我检验过了,那可就卖不出去了!”杨浩盯着马胖子。
马胖子反倒不急了,他瞅了瞅老苏,笑着说道。“苏老,可是给我打过包票的。杨兄弟,您继续。”
王琳虽然不懂古玩,但也被杨浩这奇特的鉴定方法勾起了兴趣,顿时也伸长了脖子两眼都给瞪得通圆。
“看好了,别眨眼!”
杨浩呵呵一乐,轻轻的把蜡烛凑了上去。
陈达才本来就靠的近,画上的变化他可是看的真真切切……
“假的!”
苏老只瞧了一眼,整个人就瘫倒在椅子上了。
其他几位鉴定师傅也张大了嘴,不敢相信的看着陈达才手里捧着的画,好半天都没有合拢。
“怎么可能……”直到杨浩熄了蜡烛,老苏都没能回过神来,呆坐在一边嘴里一个劲的念叨。
《重山烟树图》化了!
就像是冰遇到高温化开了。
使用积墨法层层累积的山川,就像是泡在了水中,变得模糊不清。这好端端的一幅画,怎么用火一烤就化了呢?
没人想得通,也没人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浩望了一眼失神的老苏,笑了笑。就如同自己刚才所说,这幅画的作伪技术相当的高超,如果不是有这双能够感知一切的手,他也没法察觉这幅画居然是用套棺材的手法弄出来的赝品。
“怎么会这样?”老苏回过神,死死的盯着杨浩。七百万虽然是他大半的身价,但他却并不心疼。作为上了年纪的老鉴定师傅,老苏对自己的水平有着相当的自信。结果却打了眼,还信誓旦旦的和对方打赌!
这人丢到家了!
马老板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把烟头捻灭。“小哥,你说说,这画是怎么做出来的?”
屋里所有人都望向了杨浩。
就像魔术一样,所有人都有着好奇心,想弄清楚这幅画为什么遇火就化了!
就连打眼的老苏也迫不及待的望向杨浩,满心期待的等着结果。
杨浩没说话,只是拿出一张心相印的餐巾纸放在了铁皮上。故技重施的用蜡烛开始加热,没二十秒的时间,纸巾就开始发黑,并且开始冒烟。“根据我的判断,这画有大半是套的棺材。作伪者把《重山烟树图》切成指甲盖大小,然后再和假画一起用胶水拼接起来。市面上的强力液体胶一旦凝固,就变成了硬块。但是这不一样……”
马胖子点了点头。
一般的胶水涂在纸上面,就会变成一块一块的,用手一摸就能够感觉到,但是这幅画却并不是这样。
“而且一般的胶水遇到300度以下的高温也不会融化!”马胖子插了一句嘴,连连对杨浩竖起大拇指。“如果不是有十拿九稳的把握,也没人敢用这个法子来鉴定画的真伪,用火烤,小老弟可真有你的!”
如果是龚贤的真迹,用火一烤,后果就会和餐巾纸一样直接被烧焦。
杨浩对着熔化的地方轻轻的一吹,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图直接飞出了画心。好好的一副《重山烟树图》顿时就缺了一块。“苏老,这幅画上面至少还有一百多处这样用胶水粘合的地方,要不要我都给您找出来?”
这幅画就像是小孩玩的拼图,完全就是由两幅真假画拼凑出来的,而且还用了特制的胶水粘连。这种高超的作伪法,也怪不得在场的四位老师傅都打了眼。
老苏的脸涨得通红。
“对了,你怎么知道这幅画是假的?”管事的老赵好奇的望向杨浩。“这幅画经我们的手鉴定过一次,在场的师傅也看了一次,怎么就你瞧了出来?”
杨浩呵呵的笑着。
他当然不会说自己双手挨着画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这副《重山烟树图》是拼凑起来的。要是按他原本的鉴定水平,估计也是两眼摸黑,也根本鉴定不出来这是幅套棺材的作品。
想了一会,杨浩只能是掩饰的解释着。“赵管事,这个我还真心说不清楚,我只是用手一摸,就感觉到了有些不对劲!”
这种解释自然不能够满足在场所有人的好奇心。
但是这里谁不是老江湖,心里明白的很,现在的人哪个不是秘技自珍,这么高超的手法不说出来也是很正常的。不过用手摸……这倒是头一回听。一般鉴定古玩,大多都是靠眼力去分辨。
古玩这行,可是比大家来找茬可难了几百倍!
赵管事瞅了一眼杨浩的双手,顿时信了这句话。
人都有一双手,可是却又不一样。干过粗活的人双手短粗厚扎,指节粗,手指细,一看就知道魁梧有力。杨浩这双手细嫩柔弱纤长,比起女人的手还要漂亮。说不定摸出这幅画,还真依靠这双手!
“圣手无双!”赵管事竖着大拇指。“我这还有一个器件,你们来瞧瞧。”
赵管事掏出一块巴掌大的砖头放在了圆桌上。
砚台!
杨浩脑中闪现过一个念头。
“这块砚台是一个鱼贩子手里买来的,他说自己是从荆州的古城墙挖出来的,据说是一枚晋唐时期的澄泥砚。”赵管事把手一摊。“各位师傅,请过目!”
赵管事说的话是‘据说’,而不是‘肯定’!
这话是有学问的,在黑市里做买卖,拿出的东西都说的比较含糊。这里面有真有假,但是价格都会比市面上便宜。捡漏了就赚了,打眼就赔本。靠的都是各自的眼力,就算吃了亏也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不过干这行的也明白,都听得懂赵管事话里的意思,没有细究的打算。
“老苏啊!”陈达才转过了头。“我也不留你了,请便吧!”
老苏涨红了脸,他明白陈达才这是要撵他滚蛋。
出了《重山烟树图》打眼的事情,这怪不了谁,只能怪他老苏多嘴。指责杨浩的话,其他三位鉴定师傅都可以说,哪怕指着杨浩的鼻子骂娘都没有问题,毕竟他们是人家请来的,立场不同。
可是老苏为陈达才打工,不但没给老板赚钱,还故意挑起事端。
这样的员工谁敢用?


 第20章 圣手无双(完)

第21章 不值钱的澄泥砚

老苏心里也清楚,今天的事是他不对。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就算陈达才不撵他,他自己也得走。
“陈老板,今天是我不对!”老苏对陈达才重重的鞠了一躬。“我被狗屎糊了眼睛,您也别介意。”
“小杨兄弟!”老苏转过头,握住杨浩的手。“今天的事情是我对不住你,改天我向你赔罪。以后你要遇上了什么麻烦,尽管说,我一定帮忙!”
杨浩本来还打算对老苏冷嘲热讽几句,看见他这么半百的老头如此诚恳的道歉,顿时气也消了。而且他也看出老苏根本不像是诚心找茬,而是有些像做学问的老古董,这种人性子倔强也属正常。再说收藏界哪有隔夜仇,连连摆了摆手。“苏老,小子我太年轻,不会说话。改天我请你吧!”
这句话说得漂亮,虽然不是多么冠冕堂皇,但却是为老苏保住了老前辈的面子。一时间其他三位鉴定师傅对杨浩的态度又颇为改观。
送走了老苏,陈达才这才介绍起在场的其他几人。
马胖子跳过不说。这其中唯一的女性姓黄,另外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人姓杜,再加上三位鉴定师傅,杨浩都和他们一一打了声招呼。介绍完之后,下一轮的鉴赏才算是开始。
没多说,三位鉴定师傅戴上白手套,分别的把玩起桌上的砚台。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从诞生书法那天开始,就衍生了磨墨的砚台。最早的是汉代的石砚,然后分门别类的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总共数十种,赵管事拿出来的砚台是澄泥砚,是中国的四大名砚之一。
虽然如此,砚台却叫不上价。
因为收藏的人少,最近拍卖出的一方澄泥砚只有八十来万,由此可见澄泥砚的市场并不大。
最后因为炒作,砚台的价格翻了十倍——当然这都只是后话,暂且不提。
“你怎么不上去看?”陈达才对这方砚台并不是太感兴趣。
杨浩摇了摇头。“让老前辈们先看,这里哪有我先说话的份!”
陈达才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
年轻有为,谦虚谨慎,敢作敢当,这种性格最招人喜欢!
听到这话,黄女士身后的鉴定师傅孙老不由得把大拇指一竖。中国自古都喜欢安辈分论事,尤其古玩这行,进行的后生得喊比自己早一两年的为师兄,早上十多年的就得尊称师傅了!不过近些年的后生们不懂事,早忘了有尊师重道这么一说。“年轻人很懂礼貌!”
杨浩一阵尴尬。
他没好意思直说——自己对砚台根本就是一窍不通。上去和这些老师傅们一起鉴定,那只有出丑的份。
孙老抬着头,拿起澄泥砚对着杨浩样了样。“鉴定砚台有六点,一看、二摸、三敲、四洗、五掂、六刻!”
杨浩连忙竖起了耳朵。
分辨古玩的好坏真假,鉴定师傅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一般的人很少向外人透露自己的心得,杨浩知道这是孙老在教导自己,赶紧在心里记了下来。
“一看砚台的成色,新旧、工艺。”孙老笑着说道。“二摸砚台的表面是否光滑,三敲声音是否清脆。四洗掉砚台的墨渍,还原原本的模样。五掂砚台的分量……至于六么,好砚台一划就是一道痕迹。不过要是古董的话,这一划也就不值钱了!”
“这方砚台的成色并不好,小杨你来看看!”孙老摘下手套,递给杨浩。
杨浩毕恭毕敬的接过橡胶手套,也有模有样的学起了三位师傅的鉴定方法。片刻之后,杨浩已经胸有成竹,放下了砚台。
“赵管事,你还没有说底价呢!”黄女士望向了一直默不作声的赵管事。
“一个巴掌!”赵管事举起手。
这就是五十万了。
黄女士点了点头,竖起一根手指头。“五十一万!”
其他三人一阵面面相觑,也没人竞价。这就是砚台在古玩市场的尴尬地步,因为感兴趣的人很少,所以价格相对于颇低。这一方成色虽然不好,但价值在如今起码得有一百五十万的澄泥砚,却有人只愿意在底价加上一万。
“没人叫价?”赵管事耷拉的眼皮睁开了。“如果没人的话,那我就宣布这方砚台归黄女士了!”
陈达才和马胖子一阵摇头,杜先生也没应声。
看见这种情况,赵管事自然心领神会。“这方澄泥砚现在就归……”
“我能不能叫价?”杨浩突然插了句嘴。
“如果陈老板同意的话,你就可以叫价!”赵管事望向了陈达才。“在我这里,原则上每个人都可以叫价。不过陈总是你带来的,所以我不参合这件事情。”
陈达才顿时乐了。
他知道杨浩的水平很高,从一开始的虾画,到刚才的《重山烟树图》都证明了这一点。被他看上的东西,那就说明这方澄泥砚并不像其他几位鉴定师傅说的那么简单。“你有钱么?”
陈达才问道。“你要是没钱的话,管我借。要多少都有!”
“豪爽!”赵管事恭维了句。对于他们这种开地下黑市的人来说,一个器件叫价的人越多,他们拿到的钱也就越多,赵管事自然希望看到这种局面。
“老哥够爽快,这样吧,钱我也不白借……如果捡漏了,赚的钱咱们一人一半。如果打眼了,这亏本的钱算我的!”杨浩说道。“一百万!”
其他几位鉴定师傅听到这个价格顿时吓了一大跳。
目前澄泥砚的市场并不好,像这种成色的砚台就算是放到大型拍卖行中被叫到七十万也就算顶天的价格了,杨浩居然直接把底价给翻了一倍……干出这事情的人,不是二傻子,那就是钱多了!
可是杨浩怎么看都不像这两类人。
黄女士喜欢收藏砚台,所以她了解当今的市场。
这方澄泥砚的成色相当普通,再加上一些外在因素,所以它根本不值一百万这个价格。难不成这里面有猫腻?黄女士狐疑的望向身后的老孙。
老孙摇了摇头。
他不信杨浩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捡漏!


 第21章 不值钱的澄泥砚(完)

第22章 龙飞玉佩

要说《重山烟树图》他打眼了,那没办法。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造假者的技术太高,谁都没有想到造假者居然把一副真画拆成数份来,然后再拼接成一副完整的假画。但是砚台造假可不是那么容易……不管是磨旧、还是手艺,这是文化的底蕴,绝对不是三两个月就能够伪造出来的!
杜先生饶有趣味的望着杨浩。
“一百零一万?”马胖子心里没底的叫了一下价。
“一百一十万!”杨浩果断的又加了九万块。“马老板,您别掺和这烂摊子。这方砚台我可不敢保证,要是打眼了,这可就亏本了!”
马胖子嘿嘿笑了起来。
他本来就是干投机倒把这行起家的,虽然马胖子不会捡漏,但却具有敏锐的直觉,能够把握商机的直觉。他认为这方澄泥砚并不值一百多万,杨浩既然叫高了价格,那么这方砚台就一定有它值钱的潜在商机!
再说他看杨浩这么有把握,以为这砚台是个好东西,所以想把东西买下来。没有想到,自己的想法一下子就被杨浩给看穿了。马老板顿时一脸尴尬,摆了摆手,“老弟,既然你喜欢,那就让给你了吧!”
杨浩捧着澄泥砚走到了后面,王琳也凑了上来。
她实在是弄不懂这些男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对这些破破烂烂感兴趣,还居然一掷千金的买下来。要是一些字画,这倒也能理解。好歹还可以挂在家里观赏……但这砚台真不好看,乌漆墨黑的,王琳实在弄不明白杨浩为什么要花一百多万买下这玩意!
没人喊价,这台澄泥砚自然就归属杨浩了。
一百一十万的支票,陈达才龙飞凤舞的签上自己的名字交给了赵管事。“赵先生,咱们看下一个器件吧!”
“陈总,您这么做似乎不厚道!”黄女士银铃般的笑声响起。“杨小哥买了澄泥砚,好歹让我们看看门道。没机会跟在您后面混口汤喝,好歹也让咱们饱个眼福!”
杜先生和马胖子一阵点头。
其他三位鉴定师傅也连连称是。
“小杨,要不你就再给他们露两手?”其实陈达才心里也好奇的很,杨浩为什么甘愿花出一百一十万来买下这方砚台,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当然也就顺坡下驴了。
杨浩一脸尴尬,捧着刚刚买来的砚台走到了圆桌旁。
从兜里掏出一把多用刀,翻起了刀片沿着砚台轻轻的切了起来。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如同老孙说的一样,这方澄泥砚的成色并不好,刀片划在澄泥砚的表面有种涩涩的感觉。如果成色好的砚台,一刀划下去就和切豆腐一样轻松,不会感觉到有什么阻力。
杨浩满头大汗的折腾了半天。
‘啪’!
澄泥砚断成两截。
几位鉴定师傅直咂嘴,他们不是惋惜一百万就这么没了,而是惋惜这方砚台。从古流传至今的古玩数量可不多,毁了一件,这世上也就少了一件。
“呼……”
紧接着,屋内就响起一阵齐刷刷的抽气声。
砚台断裂之后,露出两块半大的方玉牌。玉牌龙飞凤舞的刻着花纹,完美的嵌在砚台的底部。杨浩把碎开的澄泥砚轻轻一翻,露出背面如同火柴盒一样的空间。这两块玉牌居然藏在砚台里面!
马胖子气的直拍大腿,直呼后悔早知道买下来就好了。
“居然是对龙凤白玉佩!”陈达才也吃了一惊。
陈达才离得近,所以看得清楚。
根据玉佩上的花纹,极有可能是西汉年间的产物。玉质是上等的白玉,年代是久远的西汉,纹饰是高贵的龙凤……玉佩的表面更是光滑,没有半点被损坏或者受到外力碰撞产生的裂纹。
这样的龙凤玉哪怕保守估计也在三千万朝上!
回过神的黄小姐和杜先生也是一阵懊悔。
一百万换做三千万的捡漏,这小子直接暴富了!
“杨先生,这对龙凤玉佩你卖不卖?我出三千五百万!”杜先生一边开口,一边掏着支票。“我年底结婚,正好需要这对玉佩讨个好兆头。”
杨浩摇了摇头,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杜先生,您也知道。这玉佩可不是我一个人的,还有一半属于陈哥,这事你得和他商量。”
杜先生连忙期望的瞧向陈达才。
不过陈达才很是客气的婉拒了杜先生的要求……“杜先生,君子不夺人所好,我也很喜欢这对玉佩。这样吧,小杨,我出五千万买下来。”
听到这价格,王琳差点没窒息。
杨浩也差点手抖,摔掉手里的龙凤玉佩。
黄小姐、杜先生和马胖子三人更是一阵面面相觑,识趣的没再出钱竞价。
杨浩刚才的话他们还没忘记呢——如果捡漏,赚的钱咱们一人一半。这就意味着,陈达才只需要出一半的价钱就可以买下这对玉佩。就连财大气粗的马胖子也是垂头丧气,连连懊悔,没想到五千万距离自己只差一步。
“小杨师傅……你是怎么看出这方澄泥砚有门道的?”老孙实在是憋不住了。
这方澄泥砚经过他们三位资深鉴定师傅考究过,根本就没有发现砚台内别有玄机。收藏古玩界虽然有辈分,但是也有学识达者为师的道理。老孙的年纪都够当杨浩的师祖了,现在他尊称杨浩一声师傅,也算是认可了杨浩的实力。
杨浩摸了摸鼻尖,他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才好。
“杨师傅,您不会秘技自珍吧?”赵管事打了个哈哈。“这方砚台是从荆州的古城墙发现的,我们花了三千从鱼贩子手里买来。这一路也经过不少专家的手,但愣是没人发现这里面有窍门,有猫腻,您就给我们说说吧,让咱们也开开眼,以后好捡漏!”
三千块的澄泥砚转手就卖出一百万,赵管事以为自己的黑市占了大便宜,却没想到真正的便宜让杨浩给占去了。见到杨浩没说话,开了句玩笑。
杨浩咂了咂嘴。
他知道这事不说不行,关键是怎么找个合理的解释。


 第22章 龙飞玉佩(完)

第23章 再次邀请

“澄泥砚的制作方法我想在场的各位师傅都清楚。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它是以过滤的细泥为主要材料,然后掺进些许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杨浩顿了顿接着说道:“我敲了敲它声音很沉闷,这说明材质并不好。造成这种结果,要么就是掺入的泥沙过多,要么就是砚台内部有裂纹!”
“但是不管怎么样,澄泥砚的重量摆在那。我用手一掂,觉得它比我想象中的要轻那么一点,所以我断定这方砚台有猫腻!”
“可是你怎么这么肯定呢?”老孙迫不及待的问道。仅仅凭靠猜测,这对于他们这一辈的人来说根本就不敢冒这个险。如果不是有十拿九稳的把握,谁也不可能会这样果断。
“手!”杨浩样了样自己的双手。“我用手顺着澄泥砚的四周摸了一遍。发现砚台边有粘合的缝隙,这就是我敢下定论的主要原因。”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到了杨浩的那双手上。
身为女性的黄女士和王琳俩人,也不由得对这双手羡慕嫉妒恨起来。
孙老傻了眼,他瞅了瞅自己的手。这十根遍布老茧的手指……甚至连蚊子咬上去都不会有知觉,自己能摸出砚台的缝隙才怪!
“唉!”
三位鉴定师傅一阵齐齐的叹气。
果真是细节决定成败。
接下来赵管事又拿出了几副器件,只是再也没有出现之前像是《重山烟树图》和澄泥砚那样的情况,地下拍卖依旧波澜不惊的持续着。每人都拍了一两件物品,都是一副皆大欢喜的局面。
王琳虽然对古玩不感兴趣,但也是被这独特的地下拍卖给吸引住了。因为每一件古玩,背后都有一个属于它的故事。
而杨浩也借此机会跟了其他三位鉴定师傅学了不少关于鉴定的知识。大约只持续了一两个小时,拍卖会也就此结束了。收了收东西,一行人这才出了黑市。
出来的时候,王琳偷偷把杨浩给拽到了后面。“难道你是猪脑子么?”
杨浩一脸不解。
王琳气得咬牙切齿,使劲的掐着杨浩的胳膊。“你傻了么,齐白石的画转手就贱卖了。这对龙凤玉佩也是,开口就送了别人一半……人家愿意出三千五百万来买,你现在后悔了吧?”
“说实话,我还真不后悔!”杨浩摇了摇头。
这回答让王琳直翻白眼。
杨浩笑了笑。
其实就算把这对玉佩送给陈达才,杨浩都不会说什么。如果不是陈达才,老瞎子早就死了。一副齐白石的虾画,抵不了杨浩对陈达才的感激。不是一份简单的人情,这就是有着救命之恩。
再退一万步来说,要不是陈达才喊自己,他也没有机会参加这种黑市拍卖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