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花都神医-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这三十多个空降兵加上黎影,在一个叫做张博的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带领下,携带所有伞降装备和通讯设备,跑步奔向早已停在机场里随时准备起飞的一家大型军用运输机。随行的还有两个军区报的记者,正一边往飞机跑,一边不时回头摄像。
这次伞降的指挥官张博知道黎影是黎司令的亲侄子,所以对他特别照顾,吩咐两个经验丰富、体能很好的伞兵照顾黎影。可是,在向飞机奔跑的过程中,这两个伞兵发现:黎影的速度远比他们快了很多,一下子就把他们甩到了后面,并且紧随着张博率先登上运输机。
不久,伴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马达轰鸣声,运输机滑翔起飞。起飞两分钟后,飞机上升到近五千米的高空。
机舱内,教练员开始逐个检查战士们的伞降设备和其他工具。张博趁此时机,抓紧对战士们进行最后的叮嘱:“同志们,通过卫星云图观测,我们的空降点上空的云层缝隙很小,大家等下跳伞时要要以最快速度出仓,争取多跳几个战友下去。同时,由于我们着陆的空降点地面很不平整,有山坡、有石头,在附近还有一条河,大家一定要注意把握以下着陆点,注意观察地面状况,防止发生意外。此外,我们彼此之间要注意不要把距离拉得太大,不管我们的高度差如何,我们都要想方设法朝一块儿走,不能分散队形。听明白没有?”
“明白!”
正在接受装备检查的战士们齐声高喊。
此时,由于机舱内缺氧,很多战士开始感到胸闷头晕,脸上都露出难受的神情。只有黎影若无其事,没有任何不适的反应。
不久,张博便接到了指令:“飞机能够看到地面目标,可以实施伞降!”
一个指挥官听到张博传达了指令后,站到机舱门口,开始做战前动员:“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灾情就是命令!灾区的老百姓、灾区的群众正在期盼着我们去救援!我们跳下去以后,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灾区这边的情况摸清楚,并反馈给上级领导,好让中央和军委的领导能够知道这边的情况,及时作出决策,派出应急分队过来,把灾区群众给救出来!大家有没有必胜的信心?”
“有!”
战士们虽然身体都因缺氧和寒冷而感到很不舒服,但这一声回答却全都铿锵有力,震耳欲聋的吼声在机舱里久久地回荡
第三百一十二章地底深处
?地震发生的时候,苏晓丹刚刚躺在一张老式乌木雕花床上,拍完一个小丫头给她喂药的镜头。。
她们拍戏的地方是旧社会川都省最大的地主和军阀在熊虎山脚下修建的一栋西洋式别墅里。但是,这个军阀在别墅里摆设的东西却又全部是华夏国的传统式样的家具。比如这张乌木雕花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张乌木雕花床,是由一整根的乌木剖开制作而成,珍贵无比,价值连城。
乌木又称为“乌沉木”,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古时候,由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将地上的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和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长达数万年的炭化过程,最后才形成了乌木。故此,乌木又称“炭化木”。历代都把乌木用作辟邪之物,制作工艺品、佛像、护身符等物件。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乌木质地坚硬无比,堪比金铁。由于质地致密,放在水里会自然下沉。用乌木制作的床,不仅结实耐用,而且永不生虫、永不腐朽。夏天人睡在床上,根本不要挂蚊帐,因为这张床有自然驱蚊的效果……
幸运的是,由于秀水镇避居川北山区,加之此地民风淳朴,所以解放后这栋小洋楼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里面珍贵的家具和装饰还被保护了起来。近几年,这栋小洋楼又成为了很多影视剧的取景之地。
谷黎明这次拍的电影是一部反映解放前一个封建家庭内部倾轧的伦理剧,苏晓丹在里面客串一个姨太太的角色。
此时,她穿着红色的旗袍,慵懒地侧卧在那张垫着厚厚的棉被和绒毯的乌木床上,一个丫鬟打扮的小姑娘刚刚给她喂了药,正端着碗走开。至此,这个镜头拍完。
谷黎明站在门口,让助手给摄影师和苏晓丹每人拿来一瓶矿泉水,让大家休息一下在接着拍。
苏晓丹接过助手丢过来的矿泉水,刚想去拧盖子,忽听天崩地裂般一声巨响,宛如附近爆炸了一个大炸药包。跟着,地面便开始剧烈地晃动起来。摆在她面前的摄像机、桌子、茶几全都倾倒在地。那两个站在房子中的摄影师和那个还没有走出门的丫鬟,在地上立足不稳,全都惨叫着摔倒在地。
谷黎明最先反应过来,大吼一声:“快跑!这是地震!”
他刚喊完这句话,小洋楼的二层和三层的墙壁便“轰隆隆”倾倒下来,把苏晓丹她们所在的房间掩盖得严严实实。
谷黎明见势不妙,赶紧拉着一个男演员就往院子外面跑。可是,他刚刚跑出那张铁门,旁边的围墙就倒了下来,把他的大腿压在废墟里面……
而此时,在他们拍戏的那间卧室里面,两个摄影师和那个演丫鬟的女演员被“哗啦啦”倾倒下来的砖石当场砸得血肉模糊,哼都没哼一声,便相继死去。
苏晓丹在谷黎明喊出那一声之后,立即便醒悟过来,在一阵天旋地转般的晕眩感觉中,凭借自己超强的自控能力,翻身滚到乌木床的最里面。那里,有结实的木格子拦住外面的砖石。床的顶部也有乌木顶板,那铁石一般的厚厚的木板,暂时挡住了从上面掉落下来的砖石。
与此同时,苏晓丹伸出双手,牢牢地抓住了床里侧的木格子,不让自己从不停地剧烈晃动的床上面跌下来。
但是,紧接着,更加可怕的事情发生了:铺着青石砖的地板在晃动了将近一分多钟后,从床底下开始,忽然裂开了一道口子。仅仅几秒钟后,这道口子处忽然像有一条巨龙在地下拱动一样,两边的地面先是往上慢慢凸起,然后又是“轰隆隆“一声巨响,床底下的地板豁然裂开,露出一道断崖一样的大坑。跟着,这张乌木床便笔直地往大约十米深的坑底掉落下去。
与此同时,屋顶的砖瓦跟着掉落下来,很快就填满了这个坑。由于这栋洋楼也是钢筋水泥结构,所以也有水泥板掉落下来,正好在乌木床周围架起一个三角形的支架,顶住了上面的砖石。否则的话,即使乌木床再结实,也是顶不住两层楼的砖石的重压的。
在乌木床垂直掉下去时,苏晓丹下意识地紧紧抓住床格子。但是,在床落到地上的一瞬间,她有点惊慌失措,便抽出右手,想抵住床板,以缓冲下坠之势。但就是这个错误的举动,让她的右手在巨大的冲击力下,腕骨被折断,痛得她差点当场晕倒过去。
幸好,这张床上铺设的垫被很绒毯很厚,床在下坠过程中有收到两边土壁的拦挡,所以速度并不是特别快,苏晓丹除了腕骨骨折外,身上其他地方并没有受伤。
而且,由于上面掩埋的砖石之间有钢筋和水泥板架空,虽然缝隙很小,但外面的空气还能够进来。加之由乌木床和几块水泥板架起的这个空间也还算大,所以里面并不是很闷。
等到所有的响动都停止后,苏晓丹忍着右手手腕处钻心的疼痛,胆战心惊地轻轻从床上坐起来,借着从钢筋水泥的空隙处漏进来的一点点亮光,四处寻找可以在自己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发挥用途的东西。
当眼睛渐渐适应黑暗之后,她终于发现:在床底下不远的地方,有一瓶矿泉水,正是自己刚刚没来得及打开的那一瓶,也随着床铺滚落下来,居然没有被砖石掩埋。
苏晓丹看到这瓶矿泉水,如获至宝:她虽然从没有经历过地震,但从很多资料上了解过:人在地震中,被埋在废墟底下的时候,最重要的维持生命的东西就是水!俗话说:“饥饿易忍,口渴难耐!”一个人不进食,可以维持6…7天不死,有的持续时间还要长一些。但是,如果人不喝水,绝大部分会在三天之内死掉。所以,这瓶水对苏晓丹来说,简直就是绝境中的一束生命之光!
苏晓丹小心翼翼地爬下床来,把那瓶宝贝水捡起来,珍而重之地搂进怀里。然后,她抬头分别向头顶、两边打量,试图寻找一条爬出去的通道。但是,她很快就绝望了:头顶是厚实的水泥板和层层砖石,上面还不知堆积了多高;东边和西边是裂开的土壁,南边和北边也被废墟严严实实地盖住。凭自己一个弱女子的力气,要想扒开那些废墟,那是痴心妄想。
她又试着仰头高喊了几声:“有人吗?上面有人吗?救救我!”
喊完后,她侧耳倾听,上面却是一片死寂。只有那些砖石受到她声波的冲击,不时“簌簌”地掉下一些尘土。
喊了几声以后,苏晓丹完全冷静下来了,开始分析自己目前的处境。现在,自己面临三个危险:一是紧接着强震而来的余震,很可能会把这个三角形支架压垮,头顶的砖石和水泥板掉落下来,把自己砸死;二是这条裂缝在余震时忽然合拢,自己会被活埋在地底下;三是即使没有发生上述险情,但在自己的生命极限时间内,没有人前来救援,或是无法救援,自己被活活饿死或渴死……
想到这些可能,她只觉得自己这次真的是九死一生了:像这种强烈地震,余震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这个拦在自己头顶的支架稍有不稳,自己就会被活活压死。而且,外面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在这条裂缝里还会有一个活人,那些救援队的人可能根本就不会到这边来搜寻。再说,即使他们知道这下面有活人,可要清除掉她头顶几层楼的砖石和钢筋水泥,如果没有大型起重机械,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即使有大型起重工具,他们在清理废墟时,也难以保证不触动悬在她头顶的支架。一旦把支架触倒了,自己照样还是一个死……
想至此,一股绝望的情绪开始在她的心头升起。但是,正如黎影分析的那样,她并不是个听天由命的人,也不是个轻易放弃和认输的人。就在这种绝望情绪的支配下,她仍然保持了冷静的头脑,开始谋划自保之策。
她缓慢地走到床边,把床上的垫被拿出来,弯腰铺到床底下,然后,把那床厚厚的绒毯披在自己只穿着一件短袖旗袍的身上,钻进床底下,仰头躺在垫被上,保持着一动不动的姿势。这样,一旦发生余震,自己的头顶至少有两层乌木床板保护。而且,自己这样躺着不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体能和热量,尽可能让自己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多支撑一段时间。
至于那瓶水,她决定:至少要在十几个小时以后才开始喝第一口。而且,每次喝水都要控制量,要保证这瓶水能够支撑七天以上。因为在七天以后,如果还没有人来救自己,那基本上就已经虚脱了,喝水也没用了。
同时,她还决定:从自己估计的两天以后开始,不管上面有没有人,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就爬出床底,对着上面喊几声“救命”,让有可能找过来的救援人员知道自己还活着。
第三百一十三章惨绝人寰
在指挥官作出动员后,机舱内几个准备先行伞降的空降兵已经排在张博的后面,准备跟着他率先跳下去。
黎影本来想和张博他们一起先行跳下去的。但是,张博考虑到他无任何跳伞经验,要他和那两个负责带他的伞兵在第二批跳。
在机舱门快要打开时,一阵白雾开始在机舱内弥漫。黎影从一个伞兵口中得知:这阵白雾是液化氧气,是为了增减机舱内的含氧量,让那些准备跳出机舱的伞兵尽可能多地吸一些氧气进去,以免在高空中因严重缺氧而导致昏厥。
很快,机舱门上面的指示灯开始一闪一闪地发出信号。当信号灯熄灭后,机舱门“哗啦”一声打开,一股寒冷的气流从机舱外“呼”地刮进来,吹得站在舱门口的几个伞兵几乎有点立足不稳。
张博站在最前面。他探头往外面看了一眼,然后便毫不犹豫地纵身往外面一跳,顷刻间就消失在机舱外面。
后面几个伞兵依次跳下去。当跳到第七个时,舱内的指挥官得到指令:飞机已经越过云层空隙,暂停跳伞。
黎影见机舱门就要关闭,想起飞机第二次返回到这里来还不知要多久,而且等一下不知道还能不能跳,不由心急如焚,就在机舱门快要关闭的一瞬间,他突然冲到门口,像一只大鹏鸟一样,张开双臂往机舱外耸身一跃,人已经到了空中。
此时,黎影非常清楚:飞机此时已经飞越了预定的着陆地点。自己如果就这样打开伞包跳下去,很可能会跳到川北市的外围去,还是进不了市区。
于是,他决定暂时不打开降落伞,而是采取自由下坠的方式,在空中看准下面有降落伞的地方,不停地调整自己的下坠方向,尽量往张博他们那边靠近。
黎影虽然是第一次跳伞,但是,由于他身负逍遥功,所以心里素质特别好,在高空中没有一点慌乱的感觉,甚至还有意翻了几个筋斗,以缓解下坠速度,给自己调整方向争取一点时间。
很快,他就追上了张博他们那七个人。大概在1000的高度,他把胸口的伞绳一拉,随着“砰”地一声,背后的伞包被打开,一股强大的浮力突然把他快速下坠的身子往上一拉,下坠的速度立即减缓。与此同时,他也清晰地看到了下面被地震毁损的川北市:只见下面到处尘烟滚滚,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已经倒塌,一堆堆的废墟把下面的街道全部掩埋或是切断,看上去满目疮痍、触目惊心。
在川北市北部,半座山峰垮塌下来,把那一边的几条街道和楼房全部掩埋。山坡下面的那条秀水河,也被垮塌的山体堵截,几乎已经断流。被堵在上游的河水漫灌进城区,很多低洼之处已经变成了水乡泽国。
在快要降落时,黎影清清楚楚地看到:在废墟中、在街道上,到处是横七竖八地躺卧着的尸体。一些幸存的人正在到处寻找自己的亲人:有的在废墟里面拼命地扒拉,有的在奔跑着高声叫喊,有的跪在亲人的尸体旁哀哀痛哭……
黎影他们降落的地方正在川北市正中心的一座操坪里,这里原来好像是川北市的体育中心,但现在,这座操坪的跑道已经扭曲,体育场也已经垮塌,大部分废墟都堆积到了操坪的西边。
在操坪中央的草坪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百多具用蓝色塑料布盖着的尸体。有两个伞兵不小心,正好降落在尸体中间。在快要踩到那些尸体时,那两个伞兵忽然把脚一抬,冒着受伤的危险,以背部着地的方式躺到那些尸体中间。
黎影看到这一幕,心里非常感动:这些伞兵为了不踩踏到那些死去的人,宁可自己冒危险,充分表现出了他们良好的素质和对遇难的灾民的尊重……
在解下降落伞之后,张博带着黎影等七人,上去揭开一块蓝色的塑料布看了看,见是一个七八岁的儿童,于是又揭开另几块塑料布一一查看,发现都是一些小学生模样的儿童。
张博脸色凝重地站在那里,望了望操坪对面那座倒塌的建筑物,初步估计那里应该是一座小学,这些遇难的儿童应该就是那座小学的学生。
在快要离开时,张博带着这些伞兵,朝那一百多具儿童尸体深深地鞠了三个躬,然后对黎影等人说:“从这些小学生被摆放在这里的情形看,川北市当地的党政应该组织起了一支自救队伍,估计正在某个地方开展搜救工作。我们要赶快找到他们的负责人,了解一下这边的情况,并尽快向上级汇报。”
一行八人于是便离开操坪,开始在市区内寻找当地的党政领导和自救队伍。
一路上,只见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穿行在街道上,就像走在人间地狱一样:到处是悬挂在倒塌的楼房上面的血肉模糊的尸体,到处是辗转呻吟的伤病员,到处是哭爹喊娘的惨嚎和哭泣……
那些伤病员看到张博他们身穿迷彩军服,好像见到了救星一样,立即便围拢过来,向他们哭诉地震后的惨状。有的还跪倒在地上,请求张博他们去把他们困在废墟底下的家人救出来。
张博他们总共只有八人,而且他们的任务是了解市内的灾情和伤亡情况,并向上级报告,并没有搜救工具。因此,对于灾民们提出的救人要求,张博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说:“乡亲们,真对不起,我们现在还有重大的任务要去完成。请你们放心:北川市外面已经聚集了我们几万子弟兵,一旦得到我们反馈的信息,会立即制定相应的方案,在第一时间赶过来救援。”
黎影见有几个伤病员伤势非常严重,便走过去,用真气给他们封住伤口,同时给他们止血止痛。
其他伤病员和张博等人见黎影只是在那几个重伤员伤口处用手掌按摩了几下,那些流血不止的伤口立即便神奇般地止住了血,而且看那些重伤员的表情,显然伤痛已经大为减轻。很多人本来一直在痛苦地呻吟,此刻脸上却露出了轻松的表情,不由得全都露出惊诧不已的目光。
不只是谁喊了一声:“大家快来这边啊,这里有一个活神仙,可以给大家治病。”
他这一声叫喊,立即产生了巨大的效果。附近很多伤病员闻声而至,一下子把黎影等人团团包围在中间。这些人全都浑身鲜血,有的伤口已经溃烂发炎,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他们都纷纷把断臂断腿露出来给黎影看,满怀期待地等着他给他们治疗。
黎影加快了治伤的速度,不停地一个接一个给他们运气止血止痛。但就是这样,他还是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才把围在身边的重伤员一一处理好。
张博急于去找当地党政领导,便向一个伤员打听是否有市里的领导在组织干部群众开展自救。
这个伤病员正好是市委办的一个干部,听张博这样问,眼泪“唰”地流了下来,说:“地震发生时,市委常委们全部都在三楼会议室开会。我听严副市长说,市委大楼全部垮塌,估计所有的常委全部都遇难了。现在组织干部群众在开展搜救工作的领导只有严副市长,他现在正组织人在川北中学救那些被压在废墟下的高中生。我听人说:严副市长的家人已经全部遇难,但他并没有回家,而是一直在组织没有负伤的干部和市民到处救人。你们从这条街道往右拐,再过一个十字路口,应该就可以找到川北中学了。”
张博红着眼圈点点头,拿出军用卫星电话,拨通了抢险救灾指挥部领导的电话,用惨痛的声音汇报说:“首长,我们已经进入北川市区!这里的情况比我们预计的还要糟糕,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惨绝人寰!我们刚刚从空中俯瞰了一下,北川市的建筑物损毁度达到了80%以上,市区北部的奇峰山也倒塌了半边,不仅掩埋了北区的很多街道和建筑物,而且造成了秀水河河道堵塞,现在河水已经漫进城区,很多尸体都漂浮在河水上,城区已经能够闻到尸体的臭味。现在,最大的危险是,这里很可能爆发重大疫病。而且,现在还有很多灾民掩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所以,请求指挥部尽快成立应急分队,想方设法进城,抢救废墟下的幸存者,防治和控制瘟疫发生。”
汇报完毕后,张博便带着黎影等人,按照刚刚那个市委办干部指点的路径,飞快地往川北中学赶过去。
在川北中学倒塌的教学楼前面,围满了抢救学生的干部群众。当看到张博等人穿着军服匆匆地赶过去时,很多市民激动地哭叫起来:“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了!我们的儿子有救了!”
一个衣衫褴褛、满脸被尘灰遮盖得只剩下一双眼睛在发亮的中年汉子走过来,看了看张博等人,问道:“这位同志,我是川北市副市长严兆新。请问:解放军大部队进城了吗?”
第三百三十四章救命神液
?张博听说他就是严副市长,忙说:“严副市长,你好!我是西南军区空降师空降兵研究所所长,名叫张博。。我奉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带领这些战士空降川北市,了解灾区灾情和人员伤亡情况。我们的大部队还在外围,目前工程部队正在抢修通往这边的公路,估计最迟在明天中午,大部队便可进城!”
严副市长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用沉痛的语气说:“现在我们全市幸存的灾民都在盼望解放军快点进城。我们有很多人还压在废墟下面,等待外面的救援。但是,我们这支搜救队伍一没探查工具,二没有大型起重设备,只能徒手施救。有时候,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就在废墟下压着,可就是没办法将他救出来,只能眼看着他们慢慢死去。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的心里就像在被用刀子割一样,痛入骨髓啊!”
说到这里,这个一直忍着失去所有亲人的痛苦,指挥着自救队到处救人的坚强汉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掩面痛哭起来。
张博知道:凡是发生了灾情的地方,老百姓和灾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解放军。很多埋在废墟下面的人,支撑他们活下去的信念就是:解放军会来救我的!一定要挺住!所以,围在这里的人一看到他们身穿军服,才会显得如此激动……
黎影走到那些正在奋力扛抬预制板和石块的市民面前,观察了一下,只见很多市民的手上由于扒拉石块和砖头,已经血肉模糊,但他们毫不在意,还是在奋力抬预制板、搬石头、扒砖块,并不时朝废墟下面喊叫:“孩子们,你们挺住啊!我们正在救你们,很快就好了!”
黎影探头往一个杯子大小的废墟孔里面看了一眼,只见在里面有一个小小的被预制板支起的空间,里面有二十多个中学生,其中十多个一动不动地蜷卧在地上,身上的鲜血已经凝固,估计是在楼房倒塌的时候就已经被砸死了。另有几个学生还在微微动着,但身上似乎都负了伤,有几个还发出了细微的呻吟。
这些孩子的家长都围在外面,拼命地扒拉废墟,但是收效甚微:因为在废墟里面,有两根水泥横梁交叉架在中间。这两根横梁正好挡住了进入那个空间的路,如果不把它们抬起,根本无法清理下面的砖块和预制板,也无法进去人。
有几个家长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在里面气息奄奄,声息越来越微弱,忍不住一边不要命地扒拉砖块,一边嘶哑着嗓门失声痛哭。
这时候,严副市长也带着张博等人赶过来。几个空降兵不要张博开口,立即帮着市民们开始清理废墟。
严副市长的手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但仍然俯下身去,和市民们一起继续挖掘。
黎影端详了一下那两根横梁,走过去对严副市长说:“严副市长,要救那几个活着的学生,必须先移开这两根横梁。要大家齐心协力来把这两根横梁搬开吧!”
严副市长苦笑一声说:“我们都知道啊!可是你看看,这两根横梁都只露出短短的一节出来,每次只能站四个人过去抬,而且上面还压着厚厚的砖石和预制板,谁有这么大力气?只能干着急啊!”
黎影再次端详了一下露在外面的横梁,确实如严副市长所说,这露出的两节横梁最多只有一尺长,但就是这伸出来的横梁,挡住了进入里面的出路。要想挖出一个进入里面那个空间的口子,必须把这两节伸出来的横梁去掉。
黎影思考了一下,对严副市长说:“你让大家都走开,我来试一试,看能不能把这两节横梁去掉。你们这样搬砖头挖碎片,到明天都挖不出一个洞,到时只怕这些孩子就危险了。”
严副市长用不可置信的目光看着他,说:“你怎么去掉这两节横梁?这可是钢筋水泥啊,又不是木头。要是木头的话,我们早就把它们锯断了。”
黎影不答他的话,走到那些正在横梁两边挖掘的市民身边,说:“大家让一让,我来试试。”
那些人停下手,狐疑地看着他。
黎影站到横梁边上,伸出两只手掌,对准其中一根横梁露在外面的部分,暗暗运气于掌,忽然间大吼一声,猛地发气推过去,只听“哗啦”一声,那节粗如热水瓶的横梁,从砖石压着的地方被齐崭崭地切断,并被黎影的逍遥功力震得粉碎。
在众人的一阵惊呼声中,黎影如法炮制,又把另外一节露在外面的横梁折断并震碎。
这两节横梁一去掉,在架在废墟里的预制板之间便露出了一个小口子。开始时,这两根横梁挡住了口子,众人无法把小口子里面的砖石掏出来。现在两节横梁一去掉,只要掏空横梁下面的砖瓦碎石,就可以进入人到里面去救那些学生了。
张博和严副市长等人见黎影单凭一双肉掌,就把这么粗的两节横梁去掉了,无不惊得目瞪口呆。
黎影在去掉两节横梁后,那些围着的市民和家长立即涌过来,拼命扒拉横梁下面的碎块,很快就扒出了一个可容一个人进去的洞口。
黎影考虑到里面的学生需要立即施救,便自告奋勇爬进洞里面,给几个气息奄奄的学生灌注了真气,然后把他们一个个从洞口送出来。
此时,那些市民对黎影不仅佩服的五体投地,而且感激得无以复加,在他把最后一个学生送出洞口,再自己爬出来之后,围在附近的市民情不自禁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当天下午和晚上,黎影便一直在川北中学逗留,给越来越多的重伤员治病。他很想立即赶到秀水镇去寻找苏晓丹的下落,可面对那些急需救治的伤病员,他又实在不忍心就此走掉。
而且,他听严副市长说:目前川北市的每个乡镇都有干部赶到市区,向活着的市领导汇报各乡镇的灾情。唯独秀水镇没有一个人过来,估计那个地方的灾情最重。而且因为秀水镇位于山区,唯一一条通往该镇的公路已经被改道的秀水河淹没,估计那边的人也无法赶过来。
黎影知道秀水镇是此次地震的震中,估计损毁的程度会比其它地方都大,又听说完全没有那个镇的任何消息,不由得心急如焚:因为他现在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秀水镇。而现在这种情况下,他又不好意思去找去过秀水镇的人带路。如果再耽误一两天,即使苏晓丹还活着,肯怕也会支持不住了……
第二天上午,已经忙了一天一夜的黎影,见附近的重伤员已经治疗得差不多了,而那些伤势稍轻的,自己也实在是救不过来,便对一直守在他身边、把他当宝贝一样看着的严副市长说:“严市长,我这里有一百瓶药液,名叫逍遥露,是我用真气溶解在药液里面制作出来的,还没有做过任何临床试验。不过,我敢保证这药液没有大的毒副作用。即使有,我的逍遥真气应该也能克制它们。所以,我想请您把这一百瓶药液分配给那些负伤较轻的人喝,每个人不要喝太多,伤势重的喝半瓶,伤势轻的喝三分之一瓶。先让他们试试效果。如果效果好,我让公司再调集一批药液过来,供急救用。”
说着,就从自己的包里拿出那些蓝色药瓶,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