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能源强国-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人接盘了!”这意味着,他们想平仓也平不了了。
价格将不断的下降,而他们却无能为力。
就是想反手做空也不行。
价格崩盘了!
朱恩波傻傻的看向屏幕,那里的白线,还在34美元下方挂着呢,谁有时间更正它啊!
耳边,交易员们的吼叫仍未停止:“31。5美元,下跌20美分。”
“伦敦下跌30美分。”
“伦敦下跌20美分。跌破31美元!”
朱恩波听说过无数次期货崩盘,然而,这是他第一次亲身经历。
这个时候,任何临场决断都没有意义了。先期的买盘和卖盘已经堆满了交易所,等它们被处理完,都不知道什么时间了。
后面的单子,十有八九会被撤销。
对所有交易员来说,现在是等待时间!
崩盘就像是海啸,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结束。无论是做好了准备还是没有做好准备的人,都只需要静候结果就可以了。
是死是活,只看之前的准备。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八章 荣辱不惊
时间被无限的拉长了。
短暂而漫长。
对许多人来说,伦敦石油价格从34美元到30美元的几分钟时间,与30美元到34美元的几天时间一样漫长。
双方的交易员如同炮兵测距员似的,交错的喊出最新数据。
“伦敦30。20美元。”
“伦敦下跌10美分。”
“纽约30。50美元。”
“东京30。30美元。”
“伦敦!伦敦29。6美元。伦敦跌破30美元!”
大厅内的交易员,极短暂的停了一下,短暂的几乎令人无法察觉,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好像见证了一场战役的终结。
听到29。6美元的报价,朱恩波颓然坐回椅子,浑身瘫软。日前的意气风发全都看不见了。
“朱处,银行要求追加保证金,追加吗?”副手尽职尽责,趴在朱恩波的耳边大吼。不这样不行,别墅已经吵的像是前线了。
市场是最残酷的环境,它不在乎你的理想,不在乎的憧憬,不在乎你的未来……悲壮和牺牲得不到任何的同情,只能一个人舔舐伤口。
朱恩波是如此的自信“我是正确”的,因此,当崩盘来临的时候,他也最早倒下了。
这可不是过家家。这是2500万美元的国储资金,是国家的钱。换成人民币,它的价值超过两亿,能买下一家数千人的国企。短短两天,败光了一家相当于大型企业的家底,这种错误怎么说都不过分!
“朱处!”副手几乎贴着朱恩波的耳朵在喊了:“再不追加保证金,就要被爆仓了。”
朱恩波小眼睛颤动了一下,伴随着长长的吐气道:“追加吧。”
他没有太多的选择,追加了保证金,还有翻本的机会,假如油价重新上涨,他仍然是2亿美元的盘子。如果不追加保证金,就意味着实质损失的出现,损失500万还是损失2500万,有什么区别。他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1000块人民币,祖孙三代也还不清。
副手让他在文件上签字,然后又跌跌撞撞的跑去找黄厅长其签字。
黄厅长也呆立在当场,望着国储中心和大华的交易员像是嗑药的小白鼠似的疯狂奔走……然后,他的脑中回想起不久前对那四个年轻人说的话:“期货市场风云变幻,只有少数人才能抓住机会。我年轻的时候,想都不敢想这样的好事!”
确实是风云变幻,却不是好事!
黄厅长认命似的在文件上签字,像是签了自己的病危通知书。
国储的账上还有几百万美元的现金,原本很充沛的资金,此时却变的捉襟见肘,也不知能支撑多久。
岳政宇等四个年轻人还保持着适才的兴奋,甚至有点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怎么两分钟前,大家还有说有笑的。两分钟后,就像是飓风过境了!
看看满地的资料和图纸,看看这些家伙们吼叫的样子!
简直像是动物园一样!
一名国储的交易员,像是哄小孩似的,问四人组是否增加保证金。随着他的解释,四人的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红,再由红转青又转黑……最终,高个儿年轻人一声爆吼,无视众位高官的存在,对那交易员饱以老拳。
交易员鼻血长流,还得接着解释:再不增加保证金,就什么都没有了。50万全没了。增加保证金也不能保证50万还在,只能吊着命,但如果继续下跌,就要连50万美元带追加的保证金全数赔掉。
十倍的杠杆,就有十倍的利润,同样有十倍的亏损。
所谓艰难的决定,这就是了!
厅内狼奔豚突,好似战败转移的指挥部。
苏系重臣们们周围众星捧月的人消失了,说话凑趣的人消失了,看他们脸色的人也消失了他们中最年轻的都有超过20年的从政经历了,一生中经历了无数的大事小事。这种下属无力顾及领导的场面,他们也曾经历过。战争、重大灾害,特殊案件、政治运动……但是,发生的如此迅速,如此剧烈的却少之又少。
大家不由的将目光转向苏城。
只见苏城稳坐钓鱼台,姿势动作与油价下跌时并无二致,仿佛早就预料到了似的,不急不躁的完成手边的工作,才写了一张纸条,命人交给苏振国。
现场吵的要命,也不可能安静。递条子就是最适合的方式了。
苏振国有点老花眼了,让秘书读条子。
后者捏着纸条,以尽可能大的声音,对众人道:“美联社消息,美国总统布什批准动用美国战略石油储备。6亿吨储备,每天向市场投放112万桶,首批投入500万桶。”
这就是苏城等待的利空消息。
大量的石油入场,加上沙特和阿联酋的增产,意味着石油供应超过了石油产出,而且,明确的表达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态度。
20美元的油价是西方经济体的最佳线,太高会引起通胀,太低有害于技术进步,伤害到石油公司的利益。30美元是一条警戒线,超过了它,经济就会出现问题。
35美元,则是一条高压线,意味着第三次石油危机的到来。
经过两次石油危机以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再也不能承受第三次石油危机了。从大战略的角度来讲,美国宁可任由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也不愿引起新一轮的石油涨价。同时,苏联也越来越依赖石油外汇,以维持国内脆弱的经济。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美国首先需要的是低油价,其次才是公平正义和科威特王室的贿赂。
萨达姆正是看中了这两点,才悍然发动了对科威特的入侵,并宣布将它改为“科威特省”。
用马后炮的态度来看,老萨简直是失心疯了才这么做,白白挨了一顿大揍。
但在事前,萨达姆的战略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自70年代以来,中东战争每次都会影响到石油价格,石油危机更是令西方国家苦不堪言,小小的科威特,灭国也就灭国了,美国难道真的“毫无利己,一心为人”?
难道为了科威特,不惜造成第三次石油危机?当年的巴尔干火药桶,也不过是一支手枪点燃的。现在的中东油罐子,又能安全到哪里去。
谁能猜得到,美国竟然有耐心用5个月布局,从1990年8月,一直等到了1991年1月。
最难得的是,5个月的布局,竟然真的让他们消弭了战争带来的石油供需压力。
估计除了布什和戈尔巴乔夫以外,无人能预料到此点。
以结果论,这两个人多半是姻亲关系!真正“毫无利己,一心为人”的英雄都是隐藏在幕后的,比如说苏联。后人只见美国如何如何厉害,几乎忘掉了苏联的奉献精神。伊拉克可是苏联前几任领导人费尽心机插在中东的重要盟友。戈尔巴乔夫一句话不说的就给卖掉了。
当然,连东德都可以放弃,伊拉克又算得了什么。
总的来说,由于冷战的结束,整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都是混乱的。包括各国政治家和企业家在内,大家都在适应两极世界向单极世界的转变。
海湾战争又将混乱给加剧了。
身在这段时间,不同的人可以做出不同的错误判断,能够做出正确判断的人,要么预知结果,要么是狗运连天。
相比之下,前者当然没有前者保险。
在油价上升阶段,苏城就非常担心记忆错误,或者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蝴蝶效应。
在油价真正下跌之前,每购买100万桶石油,苏城的心跳都会加快一些。
3000多万美元的商品,还是眼瞅着亏损购买的。哪怕明知道油价会跌,但面临的却是油价正在上涨的局面。每个小时都亏损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状态持续了整整两天。
苏城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专注再专注了。
纸条按照苏东元,曹继元、段远光等人的顺序,在苏系重臣中传递。
一会儿,曹继元才完全消化了这个消息,喟叹的拍拍大脑壳,道:“猜不透啊。不是说11号的时候,国际能关机构也投放了200多万桶石油吗?当时没事,怎么美国投放了100多万桶,就出事了?”
他说的是苏城和戴教授的讨论。当时,苏城就提出了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向市场投放石油所产生的利空效应,戴教授就用国际能源机构的“投放”做反驳。
确实,11号的消息根本是波澜不惊,市场连1美元的变化都未出现。当时想来也是理所当然的,1990年全球每天要消费3750万桶原油,其中美国就要消费1765万桶,投放250万桶的存货,又有什么意义。
偏偏是今天的消息,引来了山崩地裂的效果。
段远光是财政线上的人,远远的瞅着苏城,道:“今天的事情,要让我们深思对信息的分析啊,看起来好像相似的信息,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
几个人齐齐点头。
经过今天的事情,他们也对海湾战争的种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联想。
说的总是没有做的有用。
政策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论点明晰论据清楚,也不能产生眼前的这等震撼。
一个决定,数以亿计的资金异位。一个闪念,数千万人创造的价值消失在风中……再没有比这样的现实更明晰的论点,更清晰的论据了。
苏振国突然笑了起来,没头没脑的道:“行了,看到这里,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你们怎么想?”
段远光毫不犹豫的道:“荣辱不惊,能成大事。”
“10亿美元,已经是大事了。”曹继元呵呵笑了,有趣的看看苏东元,道:“我不反对。”
“那就行了。”苏振国长身而起,大笑:“该回去睡觉了。”
……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九章 战前
苏城与浑浑噩噩的黄厅长,将苏振国等人依次送上车。
苏系重臣毫无例外的与苏城握手,并重新介绍,段远光还邀请苏城吃饭。
看到这一幕,王丽珍忿忿不平转身上车,使劲推了一把苏东元,嗔怒道:“你怎么不说话。”
苏东元烦闷道:“有什么可说的。”
“就这样?你高兴了?”王丽珍的话里,一股子的醋劲。要是以前,她还不会表现的如此明显,那个时候,苏刑还有明亮的前途,王氏娘家还有不弱的经济实力……苏东元望着窗外的热闹,意兴索然的道:“我高兴什么,就只能这样了。”
“什么意思?”王丽珍没想到会等来这样一个答案。
苏东元奇怪的笑了,道:“你知道苏城赚了多少钱?”
王丽珍对经济不敏感,又是苏城的事情,只觉得别墅内噪音严重,并没有细想几十美分几十美分往下跌的油价,能产生多少资金转移,只是顺着苏东元的语气问:“赚了多少?”
“到咱们离开,伦敦油价是28多,戴教授说还没到底,就按这个数字,大华平均每桶赚4到6美元,近3000万桶最少是……1。2亿。美元!”苏东元说的嘴唇干涩。
王丽珍需要好好思考一番,才能知道1。2亿美元是什么意思。
苏刑浑浊的眸子亮了:“1。2亿美元是6亿人民币!”
1990年以来,人民币就进入了贬值通道,到91年初,美元对人民币约莫是一比五的关系。就是这样,人民银行还是严控外汇。
王丽珍用以前的说法,不确信的重复了一遍:“6万万?”
“能买3000辆桑塔纳。”苏刑也用自己熟悉的东西换算了一番。
两人说到这里,全都怔住了。
王丽珍没有了一贯的精明,闷闷的说:“就这么一阵子,苏城赚了这么多?”
“油价低1美元,苏城就多赚3000万。”苏东元闭上眼睛,头枕到后面,道:“现下,我能说什么?你看段部的样子,我看他对自己孙子也没那么好。”
要是2000年以后,像是苏东元这种级别的官员,不会把一两亿美元放在眼里。但在1991年,就是外商投资2亿美元,那也是他需要出面的大事了,何况是私人盈利。从苏系重臣的观点来看,这不光是钞票的事,这还是能力的问题。
苏刑对仕途早就没了指望,想到苏城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赚到了如此大的利润,震撼过后,眼前的迷雾仿佛被拨开了,手攥成拳头,道:“金融真好赚钱啊。”
苏东元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光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大华集团赚了1。2亿美元,国储亏了最少2000万,你没见毛主任的样子,脸比锅灶都黑。”
毛主任根本没在招待所停留,上车就走。他和黄厅长前几天的想法一样,怕被要钱。
现在的国储,一只脚已经踩到了悬崖外面。油价在下跌结束以前,几乎没有平仓的机会,而价格只要继续下降,国储就要拿出更多的钱来支付保证金,或者彻底放弃,宣布认输。
黄厅长当然不能就此认输,赔了2500万美元,朱恩波自然完蛋,他也好不到哪里去。
继续支付保证金,其实就是续命,属于饮鸩止渴。但也只能如此。
看着苏振国一行的车队远离,黄厅长一抹脸,就扯住苏城喊:“苏董,救命。”
他是真的扯住了苏城的袖子,手指捏的发白,无论如何也不愿松手。
两人并没有深仇大恨,苏城叹了口气,站在当地,道:“你想我怎么救?”
黄厅长登时也茫然了。他只想救命啊!
虽然没有一个准确的想法,黄厅长人却不笨,直接道:“请苏董教我。”
苏城想了想,一会儿道:“你要是相信我的话,就跟着我操作,要是不相信的话,那就算了。”
说完,他就回了别墅内。
黄厅长没料到会有这样一个答案,在冷风中吹了片刻,一跺脚也跟了进去。
厅内,大华集团短暂的庆祝活动已宣告结束。张超组织人手,开始填写所有必要的单据,并做好记录。
三块屏幕上的波浪曲线终于得以变更,能够看到白色的线条自34美元开始直线下跌,28美元似乎也保不住的样子。
苏城先坐在桌子上想了一会,然后才叫来张超和另两名主力交易员,问道:“你们现在随时做好平仓的准备。要多长时间?”
“现在?2800万桶只要10分钟就能抛完,市场上全是多单等人买。”张超轻松的说过,又不好意思的摸摸脑袋道:“苏董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25美元,或者是收盘前。”
两名主力交易员倒吸一口冷气,其中一人惊道:“苏董认为,收盘前能跌到25美元?”
再跌3美元,意味着又是一亿美元的收益。
苏城姿态平和的道:“理想价位是25,如果达不到的话也没关系。”
两人互相看了看,年长一些的缓缓开口道:“如果市场仍然普遍下行的话,我们预计提前一个小时平仓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别人选择同样的时间,就有可能出现意外。”
他们其实在问苏城是否有内幕消息。在石油期货市场上,内幕消息实在是再普遍不过了,假如这个消息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消息,那么,大概就会有许多人平仓,使得平仓时间延长,收益减少。否则的话,所有人都抢着做空,他们平仓将无比的容易。
苏城轻晃脑袋道:“就提前一个小时平仓。然后,把资金全部转移到纽约商品交易所。”
美国正式发动海湾战争的时间是1月17日凌晨,苏城不记得具体的时间,但是,由于巴格达时间比伦敦时间晚3个小时,比纽约晚8个小时,所以,安全的做法是在纽约进行期货交易,而非伦敦。
两名主力交易员虽不明白,但还是依言去做准备了。
苏城喊住张超,又悄声道:“你也做一个预案,无论明天在纽约期货市场是赔是赚,我要最多2个小时就能扯出来。”
张超以为他是谨慎,又担心影响军心,所以暗自吩咐,没有多想,也去做准备了。
苏城狠狠的搓了一把脸,再次摩拳擦掌起来。他说2个小时并非是随口一言的虚数,而是有真实基础的。
因为1月17日海湾战争开始的头两个小时,油价最高飙升到了42美元每桶。
仅仅是两个小时。
在1991年以前,真的没有人能够想象,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当它发生的时候,竟然只影响了两个小时的期货市场!
或许,这本身就是它影响深远的意义所在。
苏城看看时间,等到自家准备平仓的时候,才招手叫来黄厅长,道:“我们准备清仓离开了,提前告诉你们。”
这个消息不可能挽救国储中心,但是,能让他们免于破产,也免得积欠国家太多。至于黄厅长和朱恩波等人最后的命运,也并不会因为挽回几百万的损失而有所改变。
……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章 平仓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快到收盘的时候,苏城终于下令:“平仓。”
大华集团的交易员,按照既定策略,有条不紊的操作了起来。大宗期货的交易和散户股票是两种概念,前者的数额如此巨大,若是硬梆梆傻乎乎的骤然砸下去,盘子软弱说不定会把盈利砸成亏损。即使盘子坚硬,也要短时下挫,2800万桶原油,震颤10美分,就要震掉280万美元,比所有交易员的薪水都要高了。因此,通过技术性的操作尽量避免震颤是非常必要的。
其实,要不是遇到海湾战争这种大盘。期货市场能猜对10美分的走向就不错了,做期货和开赌场是一个原理,赚的都是千分之一的概率钱。
黄厅长满脸期待的看着三块屏幕上的白线。他特别要求两分钟填写一次报价,把两名国储的交易员忙的像是田鼠似的。不过,这样一来,实则手动的屏幕曲线,倒是有点后世电脑曲线的架势,灵敏而实时。
“伦敦26。32,稍微停一下。”主力交易员是从香港请回来,对伦敦市场相当熟悉,苏城和张超都不懂期货的细致内容,只能看着。
作为“老期货”的朱恩波倒是明白,但他真的不想看。苏城每桶原油赚6美元,国储中心每桶原油就要亏5美元以上。如果说大华收网以前,还可以把他们的利润看成是浮盈,现在就不能自欺欺人了。大华实业真真切切的赚到了1。8亿美元。
朱恩波转头再看自己这边,买入近600万桶原油的国储,账面亏损超过3000万美元,事实上,如果不是黄厅长拉下老脸,又挪用了一笔资金,国储早就强行平仓,形成实际亏损了。
现在,国储中心已经投入了4800万美元,几乎倍于早前的预算——毫不讳言的说,国储中心是在违规操作的基础上继续违规操作,说是违纪都有些小了。
但是,黄厅长和朱恩波都无法下定决心斩仓。一旦斩仓套现,所有可能性消失,就是秋后算账的时间了。所以,明知道继续追加保证金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将多出来的2300万美元也赔进去,他们却不得不这样做,至少有一线生机。历史上,株冶锌、中航油和国储铜都造成了数亿美元的损失,如果不是违规操作,通常也无法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
不过,是否有人通过这种手法转危为安,在捂盖子的传统下,苏城也不得而知。
苏城回头看了一眼,心想:这两人死不足惜,国储的损失却应该减少一些。
转念,他又想:或许多少应该有些损失以警示后人?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苏城哑然失笑:我又不是天赐圣人,哪有资格警示后人。株冶锌之后,不照样出了中航油事件,数亿美元的学费后不照样出了国储铜,连中国银行的行长都用教训惨痛来形容,但该有的问题照样会有……学费这种东西永无止境,读完了小学有中学,读完了大学有研究生,如今负责交学费的国储中心少不了博士生和博士后,他们当年读书的学费是国家交的,所谓的“老期货”也是用学费锻炼出来的,概莫能外。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
随着交易的进行。大华持有的空单越来越少,收盘前一刻钟,终于全部变成了现金。
大华实业的资金量也增加到了4。2亿美元。这里面,有1亿美元来自于资产抵押而获得的银行融资,剩下的3。2亿美元就是苏城的自由资金了。
这笔增加的款子,是独立于公司运营之外的,乃是真正的可支配资金。而以前的1亿美元,却是挪用出来的,如果要保证大华集团的经营正常,1亿美元里的大部分是要用于资金往来的。
新赚到的1。8亿就不用了,以谨慎的方式来说,接下来再炒作期货,这1。8亿美元全赔掉,也不影响大华实业,而先前的1亿美元若是亏掉了,苏城四年来的努力就全部付之东流了。
张超高兴的脸都红了。做投机生意尤其讲究落袋为安,你赚钱赚的容易,赔钱肯定也容易。只有钱到了手里,才是真正的赚到了。
大华无比绚烂的三分钟,是国储无比黑暗的三分钟。张超可不想也经历一遭。
“苏董,回去吗?”张超询问的同时,别墅内的诸人都看向他。
苏城看了一下表,没有回答。
所有人也都不说话,等待着他的决定。
这属于苏城在短时间内建立的威望了。只有属下十分信任他的情况下,才会如此安静的等待。
凌晨3点54分,距离收盘仅8分钟,就在所有人都要松一口气的时候,苏城命令道:“转手做多,开始建仓。”
“苏董,油价还在下跌。”张超提醒了一句。
苏城颔首,道:“夜长梦多,谁也说不上明天开市以后是什么情况,我们先购买1000万桶原油。”
以大华目前的资金量,1000万桶原油不到满仓的30%,可以说是非常谨慎了。
张超依言而去。
黄厅长始终守在苏城身边,抓住机会,问:“苏董,你觉得明天开市以后,油价会升?”
“也许吧。”
“为什么?美国会开仗?”黄厅长虽然不愿意承认,但要他现在选一个最愿意相信的人,苏城肯定是位于前列的。
苏城倒没想到黄厅长挺机灵的,摊开手道:“我的判断是这样,具体什么情况是很难说了。不过,战前的油价应该是到底了。”
这么说,也是避免黄厅长承受不住压力,而在油价上涨前平仓。他们用的钱里面,可包括着大华的税款呢。窝里斗是肉烂在锅里,国际期货市场上的怪兽可不会再把肉送回中国了。
至于泄漏消息一说,根本是不存在的。对别人来说,他做出的也仅仅是判断而已。
在任何一场战争之前,总有几百万人判断正确了,总有几百万人判断失败了。开战抑或不开战的判断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只是从苏城嘴里说出来,让黄厅长倍感珍惜,感谢的道:“看这样子,我还得再坚持几天。”
苏城笑了笑,没有做出回答。
凌晨4点零2分,伦敦收盘。
大华的员工才“哗啦”一声,又蹦又跳的庆祝起来。
同一时间,苏城的判断和决定,也通过不同的渠道,传递到了国家各个部门。和前几天不同,赚到近两亿美元的苏城在海湾危机问题上,明显有了超乎寻常的权威。
无论是总参还是外交部,都得好好的拿起苏城的判断,仔细阅读。
就算是一个靠赌博下注谋生的策略家,他一辈子的成就也无法转移2亿美元的财富。何况苏城是在众人面前,以无比的耐心和坚韧,证明了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无论什么时间都是一种资本。
放在西方国家,能够做到苏城这种判断的公司总裁,进入政府内阁,或者就任驻外大使也不稀罕。做到国务卿的黑人女性赖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价值在于她对苏联意识形态的研究,并以准确判断闻名……1991年的中国对局势的判断可以说是混沌不清。事实上,全球也没有几个人能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将要发生什么事……几乎所有领导人都在见招拆招。
苏城在残酷的期货市场上证明了自己,他做出的判断,自然也就具有被考验后的价值。
招待所内,很快归于平静。
交易员们短暂的欢庆后,被张超赶去睡觉了,离再次开始也没几个小时了苏城只睡了2个小时,就被苏办的车接到了苏宅。
苏振国每天早上6点30分吃早饭,雷打不动。而他每天接受新思路的主要时间,也就是早餐时间。
同时列席的还有一位将军,一名政府官员,以及来自政策研究中心的智囊戴教授和他的学生贾立东。席间讨论的也是关于海湾战争的事儿。
苏城根本没有睡醒,沉闷的听了一会,眼皮就变的沉重了,手腕有一下没一下的舀着稀粥,人也昏昏欲睡了。
苏振国笑看了一眼,随他去了。反正,信息已经得到了,他只是想让苏城在苏系成员前走一遭而已。睡着还是醒着无关紧要。
但是,苏城不珍惜这种机会,其他人对这种机会却趋之若鹜。贾立东身为戴教授的学生,虽然多少有了些名气,但离国家级智囊的名头还远着呢,能坐到苏振国面前一次,也是机缘巧合。
自然的,贾立东不想悄无声息的来,悄无声息的回去。
他观察了片刻,就把苏城视作是突破口,抽冷子道:“苏董,海湾战争即将打响,这个判断我是同意的,但你说最近几天会发生,我不敢同意。战争是一个整体性的事情,光是陆军装备的运抵就要好长时间,部队抵达预定位置,飞机转场和机场后勤……以我对布什内阁的了解,他们在战争发起前,肯定会寻求广泛的支持,所以,不会是一个突然袭击的作战……”
他抓住机会,成绩发表了数百字的长篇大论,然后兴奋的等待着苏城的反驳。
能在苏振国面前辩论,政策研究中心里有几个人能得到这样的机会。
苏城强撑着眼睛,听了一半就觉得无聊,对于早知道结果的人来说,听到正确的猜测还有点意思,听到错误的判断却是会更无聊。
于是,在贾立东期待的目光下,随着他的表述结束,苏城也慢慢的闭上了眼睛,呼吸的节奏越来越缓慢。
他睡着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观点
恢复高考以来,中国大学生曾有一段极快的升迁时期,很似古代科场。最好的学校毕业的成绩最好的学生,留在中央历练的同时,无论务实或务虚,若能给某位领导留下深刻印象,就有机会进入体改委、计委、政策研究中心等清贵权重之部门,继而上上下下,一路升迁畅通无阻。
与二十年以后所不同的是,因为这个时期的中国缺乏高端人才,又是改革开放初启,中国领导人很愿意关注年轻的学子,给予他们机会,从而为改革增添新的血液和新的思路。
贾立东费尽心机才得到了苏振国早餐会的机会,因此,他此际唯一关心的就是如何在苏振国脑海中留下印象。为了达成此目的,他根本不在乎苏城是谁?
如果今天的早餐会上没有苏城的存在,贾立东说不得就要选择将军或高官来做突破口了。
他不怕得罪人,他怕的是以后没有机会得罪人。若是不能在中央领导心中留下印象,一旦下放地方,岂不是要做一辈子的庸官俗官。
同样的,贾立东不怕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