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能源强国-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城本身是支持他的,此时也特别询问道:“专利有没有法律问题?如果有,就请集团法务部门出面,早点消弭影响。”
顾海健肯定的道:“他们在各自公司的时候,都只是处于构想阶段,没有予以实施,专利是全部属于大华实验室的。”
“那就好。”
黎涣祥作为大华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适时的道:“大华实验室正在做的殷钢列板缝焊机预计年内能投入使用,到时候,这这将是咱们国家第一台用于LNG船制造的国产装备了。我们今天的行程里面,就安排了这项。”
造船的过程中,焊接是用工最多的地方,自动焊机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苏城点点头,选择与韩国公司合作,就是为了省钱。他们与法国大西洋船厂签订的合同本身就有漏洞,因此韩国自己首先在国内进行了扩散,使得三星重工等企业也得到了LNG船的技术。
大华实业通过他们,花的钱肯定比大西洋船厂少。
不过,这种交易也有一定的风险性。法国的大西洋船厂肯定是不管大华实业的售后的,无论是保修维护,还是设计生产,都要通过韩国这个二把刀。现在的韩国船舶工业可不像是20年以后,水平相当有限。
苏城要不是对大华自力更生的水平有极深的信任,是不敢用间接购买的方式。继续联络法国大西洋船厂,也是准备用来给韩国施压的,他们若是不愿意卖钱,大华实业就找他们的上家法国人了。
一行人说着话,就到了实验室里。
大华购买了两台殷钢列板缝焊机用于研究。其中一台是作为原型机,只拆不改的,另一台则被修的面目全非,安上了大华自己的几项新技术。
像是这种工业机器,了解了基础以后,想添加什么功能都和玩儿似的。但是,若是要购买一个附加功能的机器,多付的钱却多的多。而在一艘船的建造过程中,一种模式的缝焊机肯定是不行的。
大华自己研究透彻一种装备,即使不能用于生产盈利,也能减少自己的成本。
2亿美元的LNG船,哪怕是降低10%的成本也要2000万美元。
而以中国制造的传统,制造第一批产品的成本可以是超过国家平均成本的,但随后,成本会一路下滑到平均成本的50%以下,最后,中国制造就彻底完成了资本主义的梦想,为全社会提供了更便宜的产品,顺便获得超额利润。
苏城既然开始做LNG船,就着眼于能够大幅度的降低LNG船的成本。生产工具的改进自然是首当其冲的。
顾海健的学弟白牧云亲自操作缝焊机,给众人做演示。
这是一个看起来像是大型吸尘器的装置,下方安装的滑轨保证它的焊接方向正确。当白牧云引弧成功以后,就见缝焊机慢吞吞的向前,在焊接的同时,将大量的鱼食状的物料洒在焊缝上,竟是一丝的火光都看不到。
大约10分钟左右,一块钢板就被焊好了。白牧云兴奋的道:“如果不考虑专利的话,我们已经能自产缝焊机了,但要绕过专利,估计还要一两年时间。”
苏城也不禁用手上去抚摸,焊接的果然是严丝合缝。
白牧云在旁重重的咳嗽了一声,道:“苏董,殷钢是不能用手摸的。”
“怎么说?”
“殷钢很容易生锈,人手上的汗水粘在殷钢上,用不了一刻钟,殷钢就会生锈,而且各项指标急剧下降,若是在船上的话,这块钢板就要重做了。白牧云说着抬了一下手,道:“我们做工的时候,都要戴羊皮手套,就是为了吸汗。”
“羊皮手套……”苏城恍然记得自己签字的文件里,是有一票羊皮手套的,当时还在奇怪,没想到竟是给焊工用的。
负责殷瓦钢焊接的工人少说要几百人,那准备上千双的手套都不够用。苏城摇摇头,LNG船确实是处处都也要钱。
想到此处,他抬了一下头,道:“这么说来,咱们在海边造船,殷钢也很容易受潮了?”
“是,要建立全封闭的控湿环境,还要配合严格的管理。损坏一块殷钢,我们就要赔掉好几万元,是非常容易损失的成本。”白牧云学的是机械制造,却因为工作的关系,参与过LNG船的建设,这也是他被学长顾海健挖角的原因之一。
顾海健笑笑,道:“我们做好了预案,涉及到殷钢焊接的环节,都已经特意标注出来,我们也在想尽办法减少潮湿的风险。”
苏城满意的点点头,看了一圈以后,让陪同的人都散了,然后叫住钟志根、黎涣祥和顾海健,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咱们再议议,要是没有问题的话,就准备向钢厂订购钢板了。”
“技术获得呢?咱们得等到中韩正式建交,才能去找他们吧。”
“我已经有眉目,此事暂时由我来负责。”苏城说是这么说,也没有很足的信心。
韩国代表团和中国代表团,在中韩建交的过程中,谈的是非常秘密,或者说,是秘密保守的非常好。
别说是向媒体通知了,就连双方的包机都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中方的人员不去接机,韩方人员也是如此。
至第三轮为止,民间没有任何的声音传出。
要不是大华实业的关系深厚,他们连中韩有没有在谈都不知道。
这是因为中韩关系涉及的点和面太多,首先难以解决的就是朝鲜和台湾问题,韩国和台湾的关系很好,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也很好,双方都不想偷鸡不成蚀把米,因此低调的要命。
大华实业能够参与的商贸谈判,正常是要在双方建交以后才能开展的。
但对苏城来说,这样的推动力明显不足。
因此,他干脆在钓鱼台国宾馆订了一栋小楼,暗暗等待着韩国代表团。这段时间,苏城也就住在了钓鱼台国宾馆,每天早上起来,还装作晨练的样子,绕场一周,看看有没有哪个小楼进入了新的戒备状态。
钓鱼台国宾馆虽然对外营业,但仍然要求有介绍信等物,苏城能在里面流窜,是沾了周老的光。
这样住了几日,8号小楼果然是悄无声息的住进了人。
令他没有料到的是,这个不知是不是韩国代表团的队伍,住进小楼以后,竟是没有要出来的意思。
要不是看到每天有人送食物进去,还有来往反复的外交部官员,根本不知道里面还住着人。
苏城等了两天,发现没有办法私下接触,把心一横,干脆找上了丁志鹏,请他协调面见韩方代表。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九章……造船法
“等到中韩建交以后,再谈经贸合作是水到渠成的事,为什么一定要现在就接触韩国代表团?”丁志鹏一个劲的摇头,同时开玩笑道:“横生枝节,万一吓跑了韩国代表团,我找谁说理去?”
苏城和丁志鹏很熟了,也陪着摇头,道:“等中韩建交了,两国间经贸合作的吸引力不是降低了。”
“建交了,应该是吸引力上升才对吧?”丁志鹏疑惑了。
苏城一笑,道:“韩国现在求着咱们建交,自然是有求必应,经贸合作也没有拒绝的道理。等建交成功了,大家光是等新总统就要等一年,经贸合作什么,又哪里能谈下来。”
苏城实际上想的是,这么好的时间,你不讹诈韩国,你想做什么?
此时的韩国国内,并不是期待中韩建交以后,能给韩国带来多少经济好处,他们算的就是纯粹的政治账。
与中国建交,不光意味着韩国与自己邻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它的潜台词,是中韩朝的关系,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因为中国是朝鲜政府坚定的支持者,中韩建交,对朝鲜的打击,是韩国期望看到的。
此外,两德合并也给了韩国以刺激。既然二次大战的始作俑者都恢复到了正常国家的状态,韩国和朝鲜是否也能合并呢?
在整个90年代,朝鲜和韩国都怀揣着这种美好愿望,在国际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现在的韩国总统,为了完成他的北方计划,那是除了卖屁股,什么都干,想想那个在莫斯科遇到的申泰渊,一个小小的韩国交通部的官员,竟然也想来做成中韩建交的事情,可以想象,韩国国内的风潮是怎么样的。
相对于韩国的政治账,LNG船就显的再普通不过了。当然,这也是此时的韩国政府没有意识到造船业的庞大潜力,他们若是知道异日韩国能够从中分割的利润,就不会有任何好说话的可能了。
天底下的事,都是抢时间抢出来的,大部分人看到的是短期利益,少部分人看到了长期利益,也只能从已经发生的短期利益谈起。
丁志鹏理解了苏城的想法,失笑道:“你这么说也有道理。不过,这有挟持中韩建交的风险啊。我不能拍板。”
苏城嘿嘿一笑:“上面其实已经有批示了,我也向周老请示过此事。”
丁志鹏默默的回忆着,判断是赞成反对还是默认,良久才道:“既然如此,那我试试看。不过,怎么接触韩方代表,你要讲究方法。”
“嗯,我在钓鱼台国宾馆定了一栋小楼,每天都能看到8号楼有人送饭过去,从没见有人出来过,我觉得,十有**就是韩方代表了。”
丁志鹏愕然,转瞬失笑:“你发现的?这说明他们藏的还不够深啊。”
“这种事,瞒外不瞒内。”苏城一晒,道:“我又不会去找记者,我知道了,和外交部那起子官员知道了,有什么区别。”
“这么说也是,我给他们提一句。LNG船毕竟是中国船舶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能早一点确定,都是好的。”后一句,丁志鹏已经开始习惯性的用官方语言解构了。
苏城兴冲冲的告辞离开,就直奔钓鱼台国宾馆。
第二天一早,果然有人来引他去见韩方代表。丁志鹏从体改委做到计委,可以说是能量大无边,外事到了他那里,也只是需要谨慎一些就行了。
在对方的接引下,苏城跨过三道门岗,才看到韩方代表团的大饼脸。同时出现在边上的,还有在苏联一面之缘的刘明浩。
刘明浩向苏城微微笑了一下,然后自我介绍道:“我是中方代表团的刘明浩,苏董,这位是韩方代表团的副团长朴志生。你有什么事,直接找我们就行了。”
苏城和刘明浩第一次见面,是为了苏联的苏27战斗机生产线。如今看来,刘明浩是要隐去这次机密任务了。
苏城也就当作第一次见面,和他们分别握手,然后对朴志生道:“我是大华实业的董事长苏城,嗯,朴志生先生能代表现代重工集团吗?”
朴志生示意他坐下来,自己也坐好了,说道:“我们向国内报告了,现代重工会单独派人来谈,在此之前,你有什么要说的,可以由我代为转述。我们虽然同意谈话,但不能保证出售技术给你们。”
朴志生用的是中文,还带一点东北腔,要是不看他那传统的大饼脸,还以为是一个传统的东北人。
这样的回答已经是苏城很满意的答案了。他立刻说道:“我们其实已经获得了一部分的LNG技术,预计年内就订购设备,开始生产,所以,请现代重工的人员能快点抵达。”
朴志生愣了一下,重复道:“你们获得了部分的LNG船技术?从哪里?”
苏城轻笑道:“各个渠道吧。”
朴志生看看刘明浩,再道:“我明白了,会如实转告给现代重工的。对了,你们要不要派人参观一下现代重工的LNG船厂?”
韩国的LNG船,也算是一个值得宣扬的高科技项目了,年内就有查尔斯王子的视察访问,日后的国内高官到韩国访问,也无一例外的造访了现代重工船厂。
苏城无所谓的点点头,道:“让工人们感性的了解LNG船的建造过程不错,不过,我不想因此而干扰进度。刘先生,我能参加你们的建交谈判吗?”
刘明浩笑眯眯的道:“既来之则安之,来了就参加吧。”
作为周老的幕僚,苏城要来了解一下建交的过程也无可厚非。即使没有周老的命令,苏城狐假虎威,大家知道了也当不知道。历史上,假戏真做的事不少了。
另一方面,刘明浩还欠苏城一个人情,苏城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他是不会直接拒绝的。
朴志生明显有些措手不及,忙道:“我们的谈判应当是保密的,增加一个人,是非常不恰当的行为。”
“苏董的密级有资格参加。”刘明浩就说这么一句再不管韩国代表。
所谓建交工作,要谈的其实没多少,核心议题就是那么一两个,刘明浩正是扮黑脸的那个人,找点麻烦也属正常。
朴志生不能干扰中方代表团成员的增减员,能做的只是让现代重工的人快点来,免得苏城呆的时间太久。
过了两日。苏城果然见到了包机前来的现代重工的代表安尚宇。这是个倨傲的中老年,通过询问知道,同时也是韩国现代重工的一名LNG船的工程师。
1992年的韩国,虽然得到了LNG船技术有两三年时间了,但也不敢说自己完全吃透了。尤其在法国专家离开以后,那些跟随左右学习的韩国工程师价值大增,在现代重工内估计都是横着走的主儿,这次出来,说明韩国建交代表团做了相当的工作。
见面后,安尚宇表现的相当不耐烦,开口就问:“你们的船厂在哪里?我们去看吧。”
苏城摇摇头:“船厂尚未建好。”
“没有船厂,你们怎么建造LNG船?获得的技术,又怎么消化?”
“船厂肯定会建好的。至于技术方面,我们就先空对空好了。”
“空对空?”
“就是先谈谈你们知道些什么,看看我们值不值得从你们那里取经。”这次说话的是苏城重金礼聘而来的船舶专家李沧。
至多二十年,李沧此人将成为中国船舶方向的院士之一。他此时的名气虽然不算大,但也是知名人士了。鉴于他本人要做基础研究的意愿,苏城只能以产学研一体的名义,将他从学校里借出来。
安尚宇不明所以,笑着说道:“没有船厂,你们能学到的东西太少了,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学明白里面的很多东西。比如零下163度的低温控制,没有相关的设备,说话只是浪费我的时间。”
“你如果要说低温控制,那才是浪费我们的时间。”苏城向李沧眨眨眼,后者于是跟上说了起来:“低温控制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LNG船的燃料保存,以及被迫释放的燃料的使用……”
李沧研究的都是些理论性很强的东西,所以才能得到院士的称号。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对实际的操作不熟悉,只能说是兴趣较弱而已。
安尚宇的脸色这才有些变化,一会儿,道:“看来你们确实是做了些准备。既然如此,我们就从船体制造开始谈起吧,我们韩国准备使用分段制造的方法……”
“这方面不必了。”苏城突然打断了谈兴正浓的安尚宇。
安尚宇眉头一皱,问:“什么意思?”
“大华实业掌握了更先进的造船方法,所以,分段制造的方法,我们不会采用了,请您继续说下去吧。”
对安尚宇这种工程师来说,有一种新技术而不自知,简直就像是在减肥的人面前堆满了美味一样。他顾不上自己说的东西,首先问:“你们掌握了什么先进造船方法?请恕我冒昧,我能参观吗?”
“我们的船厂没好,不能参观。不过,我可以给你说说,这种新的方法叫做巨型总段造船法。”苏城也没有胡说。当他开始读书的时候,韩国的LNG船舶企业,就已经开始采用巨型总段造船法,取代日本人发明的分段制造的方法了。
韩国人用新的方法,将一艘船的建造时间,从60天内压缩到了30天内,从而在船舶工业不景气的时代活了下来。
苏城此前就和李沧交流过,此时光谈概念,不谈措施,顿时将安尚宇给唬住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章 怎么能这样
现代的船舶制造工艺,早已经进入到了工厂化生产。船只在设计图上的时候,就被分成了一段一段的,分别制造,再统一吊装合并,形成新的船只。若是有必要的话,分段出来的船体,还可以外包给其他的船厂,从而降低生产压力和成本。
90年代初的先进造船法,就是安尚宇说的分段制造法,一艘船被分成100多段,再重新拼接起来,效率比传统的造船方式提高了数倍。
巨型总段造船法可以算是分段造船法的放大版,它只分出10多个总段,可以由不同的造船厂来完成,间接提高了大型船厂的运转效率。
安尚宇做了20年船舶工程师,随便听一些,就知道巨型总段造船法更先进。但他同样有很多疑问:“总段的重量增加了,移动会变的更麻烦了吧。按照你的计划,船厂恐怕需要800吨以上的龙门起重机,这样的起重机,价格太贵了,怎么也要3000万美元,大华实业的船厂投资这么大?”
“用龙门起重机的话,价格确实很高。”苏城早有准备的笑了笑,道:“大华准备再等几年,才采购重量如此大的龙门起重机,现阶段,在订单不多情况下,我们准备把起重和平移两个功能分开来处理,比如采用起重塔架完成起重功能,采用吊架完成平移……”
“这样一来,成本就只有龙门起重机的十分之一了。聪明,太聪明了!”安尚宇忍不住惊叹,只是这么一句话,就让他对苏城的信任感大大增强。不是真的琢磨过这项工艺的人,是不会深入研究工艺成本减少的问题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减少成本是工艺研究的次级内容,你得先研究出能用的工艺,然后再考虑便宜的问题。
也就是先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用的问题。
安尚宇却不知道,中国船厂的传统,一向是要既便宜又好用的。像是大吨位的龙门吊这种东西,就算是进入了新世纪,大型船厂也不敢采购的多了。
苏城说的办法,才是船厂们用的最多的。虽然效率要低一些,但成本只有十分之一,怎么说都是便宜的好。
李沧明知道大华实业没有做好巨型总段造船法的准备,但听苏城这么说,仍然有种激动的感觉。因为早在讨论期间,他就知道,大华船业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苏城所言的造船法,是真正能够施行的。
安尚宇更是频频点头,一会儿又问道:“你们怎么解决的精度控制?两个这么大的总段拼接,比小型的分段拼接难多了。”
“激光三维精密测量和计算机模拟计算技术。”苏城想也不想就回答。这些不是新鲜东西,在民用船舶制造采用之前,航天飞机和航空母舰的制造中,都采用了这种技术。问题的关键在于,船舶的总工程师要会使用这两项技术,并将他们用于实践。
创造性的思维,往往不在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和经验的多寡。
第一个采用巨型总段造船法的船舶设计师,虽然将船舶的建造时间缩短了一半,但他实际上并没有发明什么惊天动地的新技术,只是解决了一系列的小技术而已。
其他的设计师,也许能够解决其中的一部分技术,但是,在看到其他技术的难度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了放弃。
再加上身处的环境不同,是否采用巨型总段造船法,也会有所改变。
分段造船法和巨型总段造船法都在亚洲地区发扬光大是有原因的。因为钢板等原材料和设备的价格飞速上涨,世界船舶利润的降低,使得亚洲的造船厂持有大量保本性质的低价订单。为了扭亏增盈,亚洲船厂只能大幅度的提高造船能力,尽量插入新接的高价订单。这样的问题在欧美就没有那么严重了,他们多是百年老厂,接单期的谨慎和完备的合同,往往会让他们避开一轮又一轮的价格上涨。不过,这也让欧美船厂日益淡入了造船界。
大幅度的提高造船速度的技术,只有在亚洲船厂才会得到充分的重视。
安尚宇也不例外,喜的抓耳挠腮,不停的问问题。
苏城虽然是个半调子,但空对空的说,也不露破绽。
刘明浩在旁听着,开始还有看好戏的笑脸,很快也惊讶起来。
他耐着性子等了个空子,拉住苏城道:“苏董,咱们先休息一会,你看安尚宇先生才来不久,还疲倦着呢。”
“我不累,我不累。”安尚宇听到了翻译,一个劲的摇头道:“我工作的时候,经常两三天不睡觉,这点疲劳,不算什么。”
“还是休息一下的好。”刘明浩说着,扯着苏城的胳膊就走。
到了代表团单独的房间,刘明浩不爽的道:“苏董,你和安尚宇谈的,是真的?”
“当然。”
“这种巨型总段造船法是真的能够实现?”
“当然。”
刘明浩一副要喷血的样子:“这是军国利器,怎么能轻易示人呢?你……你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个LNG船的技术,哪里比得上加快船舶建造速度的技术!你知不知道,咱们国家光是每年需要的油轮和货轮的数量有多少?要是能节省一半的时间,那简直是……是……”
“军国利器?”
“是,军国利器。”刘明浩说完,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说了这个词,瞪了苏城一眼道:“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苏城施施然的道:“其实也简单,巨型总段造船法,我们实际上用不出来。”
刘明浩一愣:“为什么?”
苏城看傻子似的,道:“还为什么?太难了呗。而且,巨型总段造船法的核心是异地造船,就是能在不同的船厂制造巨型总段,然后在核心船厂组装成船,属于跨国公司的手法。咱们国内的船厂,暂时还没有这样的能力,估计也没有这样的意愿。”
“你还为中船的事不高兴?”刘明浩不禁道:“我这样说吧,要是有这个的技术,中船我去给你解释。”
苏城无奈的摊开手,道:“我不是为中船的事,唉,我是讹他呢。”
“什么?”
苏城吁了一口气,道:“咱们连分段造船法都没有掌握呢,怎么搞巨型总段造船法?我是想着,用高一点的技术把韩国人现在掌握的技术诳过来。唉……现在估计人家也回过味来了。”
他是故意的。安尚宇哪怕是半信半疑,也会表现出极大的诚意的,因为这东西本来就是半真半假的。真的部分,他会信以为真,假的部分,说不定就以为苏城是故布疑阵。
刘明浩不管苏城怎么说,直接道:“你就说吧,巨型总段造船法,能不能实现?”
“能,但要先得到分段造船法,然后再着重研究一些技术。”苏城对这方面的了解不太多,但在读书的时候,确实是接触过的。他现在的水平,属于看到了相关的名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程度。
要说起来,苏城的水平,如果参加一场相关的考试,估计想得20分都悬。但在重装备界,这样的程度其实已经够用了。因为很多技术几十年前就有了研究,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用上而已,苏城只要愿意翻文献,愿意找人问,能组织专业人士进行纸面研究,给巨型总段造船法列一个研究提纲,并且研究出来,都是能够做到的。
对普通人和公司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盈利前景。重装备技术的投资动辄以百亿计,而每年产生的技术却数不胜数。
在看不到前景之前,交流电都能败给直流电,还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不能发生。投资者稍微犹豫一下,耽搁一项技术五年时间,简直是再平常不过了。
刘明浩盯着苏城的眼睛看了半天,释然道:“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帮你去弄这个分段造船法,你把巨型总段造船法整出来,但你得保证。向国内船厂转让技术。”
“可以转让部分技术,转让给哪些船厂,什么时候转让,我说了算。”苏城将主动权握在手上,同时道:“就算你不帮忙,我也能弄到分段造船法的技术,找韩国人,也就是为了省钱。”
刘明浩犹豫片刻,伸出手来,道:“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苏城与他击掌。
“配合我。”刘明浩说着,打开了门,粗着嗓子喊:“不行,技术是你的没错,转让必须通过国家,军国利器,不是你想换什么就换什么的。”
配合夸张的动作和语气,在旁人看来,刘明浩和苏城明显是大吵了一架的样子。
舍不得休息的安尚宇忙跑上来,问苏城:“苏董,怎么了?”
苏城脑袋转的很快,叹口气道:“那个……巨型总段造船法,咱们不能再谈了,说其他的吧。”
“官方禁止了?”
“是。”
“这个……这是学术交流啊,怎么能这样。”
“是啊,怎么能这样!”苏城装作懊恼的样子。
安尚宇拍拍胸脯,道:“别急,我去帮你问问看。”
说完,他就去找韩方代表团嘀嘀咕咕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一章 军方的技术?
安尚宇用热情洋溢的语气,写了一封邮件,委托韩方代表团用外交包裹的形式送回国内。
没有用电话和电报,主要是担心窃听。安尚宇在邮件内大谈特谈巨型总段造船法的重要性,他担心大华实业知道了,会狮子大开口。
历史上,第一条采用巨型总段造船法的船舶,是2001年由韩国三星重工的巨济船厂首先采用的,被韩国媒体称作革命性的造船技术。它将船舶在船坞内的建造周期,由3个月缩短到了1。5个月。
由于造船厂的主要瓶颈就是船坞数量,因此,这种造船法的推出,立刻加快了韩国造船企业的交货速度,使得他们能够用尽量少的时间完成手中积累的低价订单,同时尽量多的完成高价订单,积累到的客户和资金,为他们奠定了船舶产业链的基础。
日本因为沉迷于自己的分段造船法技术,在短短的十年间,就将以前的技术领先丢的一干二净。随着日本社会的人力成本加大,日本造船厂的好日子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韩国人希望能成为新一代的船舶巨头,以至于采取政府巨额补贴的方式。其热情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
安尚宇的邮件抵达当日,就受到了现代重工的重视,接连拨打电话,询问真实性。
第二天,现代重工和他们的关联企业更是开始联络香港和国内的关系人。
苏城反而安静下来,回到公司正常工作,还带着舒兰一起去看了周星驰的《逃学威龙2》。
在电影上映的当年观影的感觉是不同的,舒兰乐的整场都在笑,出了影院,也是一般的笑容。
“还在想刚才的情节?”苏城其实是看过这部片的。
舒兰却使劲摇摇头,抓住苏城的胳膊,轻声道:“我是觉得现在挺好的,看电影什么的,挺好的。”
苏城的感觉是比较迟钝的,“哦”了一声,笑道:“那咱们就过段时间出来看看电影,让我想想今年还有什么有意思的电影,刚才好像看到黄飞鸿和鹿鼎记的宣传画了……”
“无所谓看什么电影的,你有时间陪我就好了。”舒兰咯咯的笑了两声,甩了甩苏城的胳膊。
苏城这时候才醒悟过来,忙低头道:“当然有时间了,对了,你可以到公司里来,那样就可以天天见面了。”
舒兰微微摇头,道:“不要,那就变成缠着你了。我想,有时间的话,再去读书。”
“读书?”
“嗯,你是北大中文系的学生,秦筠也上过大学。你公司的员工都有不少留学生了,我也想试试看。”舒兰大约是考虑成熟了,轻声道:“到时候,我在学校读书,你在公司上班,我们周末约会……”
“也不错。”苏城见她高兴,自己也就高兴了起来,笑道:“那你想上哪个学校?读哪个专业?”
“你如果在总部工作,我就在这边读书。专业的话……”舒兰一只手放在下巴上,非常可爱的道:“也读文学怎么样?你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