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能源强国-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的身后,熊熊的火焰在天空中燃烧。
不停的有人跑来跑去,带来最新的消息和最新的上层指令。
一些黑乎乎的污渍在天空中飞舞,一不小心就降落在上好的裘皮上,裸露在外的额头也变的脏乎乎。所有人的视觉和嗅觉都失去了作用,但没有人在乎。
他们从凌晨谈到早晨,然后一边吃早午餐一边继续谈话,同时还要脱衣服。
等裘皮脱成了风衣,风衣脱成了毛衫以后,一群人又开始大量的饮用咖啡取暖,再穿上风衣,换上裘皮。这个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了。
直到外面冷的呆不住了,三方才达成一个勉强的协议。
新马公司和伊藤商社假若竞速勘探失败,将放弃勘探补偿,且提供融资,并获得15%的石油分成收入,持续15年。
苏城的大华实业同样放弃勘探补偿,且提供融资,但前三年选择每桶3美元的石劳务合同,以后再获得13年的15%的石油分成。
换言之,双方中肯定有一方,将会损失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勘探费用。等于是赢家通吃,输家却是血本无归。
李政夫只是一名副总裁,做出了如此重大的决定,不禁手上捏着汗。最后在备忘录上签字的时候,都有微微的颤抖。
伊藤信重和苏城稍好一些,但也都露出了紧张的神色。
简单的签字仪式完成,又在地图上划出了勘探区域。
李政夫才算是轻松下来,对着苏城嘲讽道:“苏董果然喜欢赌博。3年的石油劳务合同,比15%的分成合同可要少收不少钱,你是在赌石油价格上升……不知道,最后多出来的1年石油分成合同,是否能让你弥补损失。”
“如果石油价格大涨,新马集团的董事局知道你为了蝇头小利,放弃了巨额收入,不知道会不会辞掉你。对了。你反正也拿不到这份合同……”苏城一边反击一边腹诽:我可不是赌博,我就是知道。
李政夫“哼”的一声,道:“俄罗斯眼看着将在未来几年里大量生产原油,石油价格维持稳中有降是肯定的了。15年以后,石油价格也许会比现在高的多,但那又怎么样,头几年的差额和通胀本身,就够你受的了。”
90年代前半段的国际石油价格确实是虚弱不堪,一度探底到了20美元。这也是俄罗斯经济低迷的原因之一。要到90年代末的克林顿时代,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才制造了石油价格高企,并一发不可收拾,顺便便宜了2000年上台的普京。
苏城不会和李政夫讨论这些,淡淡的一笑道:“你不用在乎石油价格如何,赚的多赚的少,我都乐意。”
阿里克塞的油田合同假如变成指导价格的话,大华实业就有可能获得稳定强大的现金流,这笔几年内多出一两亿美元厉害的多。
不过,李政夫作为副总裁,倾向于前期的好处也情有可原。即使他明知道以后的石油价格会更高,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也会有一些倾向。因为15年后,苏城仍然会拥有大华实业,李政夫却不一定会属于新马集团。
临走前,李政夫不无得色的道:“我倒要看看,你怎么能在竞速勘探中赢过新马集团。顺便通知你,我已经得到了董事局的全力支持。”
新马集团有新加坡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的国有资产,得到了董事局的全力支持,就意味着他得到了两国政府的支持,在国际石油争夺中,这属于关键要素了。
伊藤信重也语气唏嘘的道:“伊藤商社也将会全力支持库瓦克油田的勘探。”
伊藤商社是世界五百强公司,和大部分的日本商社一样,他们的业务非常广泛,但核心业务往往并不多,全力支持油田勘探,也就意味着资源的倾斜。对大华来说,自然不会是一个好消息。
苏城微微一笑,摆摆手走了。
竞速勘探已经确定,结果将比过程更重要。
……
阿里克塞拥有库瓦克地区的勘探权,面积是斯科勒油田的3倍,有1。2万平方公里,比国内普通的地级市的面积还大,但还不到秋明油区15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百分之一,在油田林立的西西伯利亚地区,只是个不受关注的小字辈。
两者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太远,但道路条件很糟,可以说几乎没有道路通行。越野车碾压出来的道路泥泞不堪,几乎每走几公里就会有车陷进去。
像是这样的油田,就算是做了初步的勘探,也没有办法立刻开钻,全靠直升飞机运输设备并不现实。
乘坐直升飞机也不愉快,傻大黑粗的设备四处漏风,冷空气呼呼的往里面灌,军用飞机特有的颠簸令人恶心。小胖难受的晕机,悻悻的抱怨:“你看欧美国家的石油公司多舒服,直接承包人家俄罗斯现成的油田。十个人宽的马路,平平的开过去,接收了油田设备就开钻,弄到多少石油都是自己的。俄罗斯人想查都查不出来。怎么到了咱们这里,还要搞勘探?太不公平了。”
苏城作为师父,没有解释的义务,通过耳机,轻飘飘的道:“不公平?你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坐在直升飞机里颠簸,有的人被绑在直升飞机外颠簸吗?”
“哪有人被绑在直升飞机外啊。”小胖哈哈大笑。
苏城也笑:“欧美石油公司也是拼杀了半个世纪,才有现在的地位和实力的。那些又不想拼杀又聒噪的家伙,就会被从颠簸的车里赶出去,坐在颠簸的行李架上。”
小胖噤若寒蝉。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一章 规模战
整个西伯利亚平原的地上,除了荒芜冰冷的山丘,就是连绵不断的绿树林、红土地、白土地、白树林……库瓦克地区的景色和斯科勒油田的景色别无二致。平坦的不能再平坦的平原上,点缀着低矮的山丘,像是被长了痱子的巨人坐了一屁股的冰激淋。
乍看之下,或许会觉得这种景色惊艳,但看的多了,只会让人眩晕的想吐。据说西西伯利亚在南北方向的3000公里之间,地形高度差不超过百米,是地球上最平坦的平原。而在苏城看来,原始的平坦简直就是一成不变的代名词。
干燥寒冷和平淡无奇的环境绝不是人类期望的生存环境。除了路程远近之外,这里几乎就像是另一个星球似的。在西伯利亚工作,大约和到月球采矿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苏城站在附近最高的山丘上,环视四周。身后是臃肿的直升飞机和跺脚取暖的胖子,身前只有茫茫的一望无际的平原,茫茫的针叶林,以及茫茫的空气……活动的只有白云和风卷起的白雪。
一股孤寂感,霎时间笼罩过来。
松嫩平原上的大庆,黄河入海口的胜利油田,在建立之初,也是一样的荒凉,一样的寂寞,一样的痛苦吧。
不似斯科勒油田,没有经过初步勘探的库瓦克地区,根本连丁点的人类活动的足迹都找不到。阿里克塞买下的,其实就是勘探权,只有在期限内勘探出石油,他才能真正的得到这片油田。
如果没有石油,他的勘探权也就没有意义了。无怪乎他竟提出竞速勘探。
无论如何,这片土地已经成为大华实业的台阶。登上台阶,则更上一层楼,落下台阶,就只能看着别人渐行渐远了。
苏城呼出一口白气,几秒钟后,才毅然转身回到直升机上,道:“去机场,我们有许多事要做。”
……
差不多在伊藤信重和李政夫回到国内的同时,苏城也回到了上*浦东的大华总部。
经过两年的建设,此时的浦东隐隐有了国家级开发区的雏形,地产价格节节攀升,许多后世知名的公司,此时都选择购买几亩土地,建一个够用的公司总部。
只有大华实业,购买了上千亩的土地,并将公司大楼掩映在一片绿树环绕中。
沿着黄浦江边而成的大华实业总部,若从空中看去,宛如城市公园一样,绿意盎然,行走其中,还能见到不少的苍天古树。
90年代初的中国,刚刚开始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即使是城隍庙里的百年古树,也不一定能顺利的活过这十年,被砍伐的普通树木就太多了,以至于苏城要求大华总部进行公园式绿化的时候,建筑商都十分不能理解,倒也降低了许多成本,以至于他们不仅买到了高大的成树,还购入了许多珍贵稀少的乔木,使得大华总部的园林设计变的异常丰富多样。
苏城没有选择回办公室,而是选了一丛漂亮树荫下的凉亭,邀公司高层出来开会。
在树林中开会,也渐渐成了大华的企业文化,甚至有部门提着水果篮子,到草坪上野餐工作的。苏城对此并不反对,因为公司的效率因此提高了不少,也不会出现IBM那样的楼层壁垒。
他还在等人的时候,就看到一队学生,在教授的带领下,研究路边的一排古树。
满脑子西伯利亚的苏城,此时最愿意见到的就是人,毫不犹豫的贴过去,靠在一棵树上,听他们说话。
就见教授手舞足蹈,感叹道:“大家见到的这一排落叶乔木,就是咱们国家特产的珍贵树种,水杉。它是杉属现存的唯一一种了。它的特点呢,就是小枝对生,叶羽交互,树形优美,是非常漂亮的园林绿化树种。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水杉林在湖*北,嗯,是广华寺的水杉公园。大华的水杉树,是从拆迁的老政府大院里移植过来的,由咱们学校帮忙栽种,最终60余棵树全部成活,嗯,非常的不容易……”
顿了一下,又听教授道:“水杉呢,是1975年,咱们国家农业部确定的14种珍贵树种之一,严禁砍伐,只有特殊需要,才要报林业部批准,就像是这次的拆迁一样,所以说,直径20公分以上的水杉,以后要想在上海市见到,就只能到大华的总部来……咱们接下去看红枫……唉,咱们市里有不少好树都因为拆迁,移植了过来,再过几年,他们就知道后悔了。”
此时最受欢迎的建筑,是在一片平坦的水泥地上,建起一圈六七八九层的无电梯多层,中间围一块水泥空地,然后在楼与楼之间敷设绿草,若是再能沿着路面做一圈的万年青,那就已经是最佳绿化小区了,购买者主要关心的不是车库和楼间距,而是有没有自行车棚,离公交站近不近。
很少有开发商,会耐着性子将开发范围内的树木挖出来……推土机一口气铲平是最省钱的法子。后世的开发商也不是良心发现或者绿色袭胸了,只是因为树木能卖钱了,比工人的人工还值钱了,他们才会尽可能的挖树乃至于买树。
对大华总部来说,要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买一个公园的绿树,简直是再容易不过了。不光价钱便宜,尽着你挑,大树往往还会打个对折——因为运输成本较高,卖家很体谅买家的成本控制。
人走了,苏城还闲站着,霍昌此时第一个走过来,望着远去的教授和学生们,笑道:“这是为了招聘新员工。”
苏城呆了一下,才明白道:“4月了,大学生又毕业了?”
“是啊。咱们今年的招聘计划是1800人,所以希望有2万人以上应聘才好。大华总部的环境,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卖点了。”霍昌说着笑道:“在我看来,愿意跳槽来大华的人,估计比毕业生还要多。市里的写字楼有什么好,出门就是一群又一群的人,咱们的员工边野餐边谈话,能羡慕死他们。新毕业的大学生,有些还弄不明白情况,反而辛苦一些。”
“和咱们抢人的不光是私营部门,还有政府机关。”苏城看着霍昌鬓角的白发,笑道:“政府机关就像是个黑洞,它把人吞进去,再没有吐出来的。”
“吐出来也废了一半了。哦……人来了。”
苏城抬头看去,李琳换了一双平底鞋,优哉游哉的走过来,一股子野外白骨精的姿态。
在他后面的沙鸣印和闫学灿也是一身休闲衣的打扮,说说笑笑的。
“老沙来了。”苏城走过来招呼了一声,然后道:“咱们先开会,后面的人随来随加入。时间紧张。”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收起了闲事的心情,不知道的情况的人更是真的紧张起来。
苏城约略的说明了竞速勘探的合同,然后道:“现在一来,就剩下三件事了。首先是招募人员,其次是运输设备,第三就是勘探本身……”
他话音刚落,沙鸣印就“啪”的一巴掌拍在了大腿上,疼的边上的闫学灿呲牙咧嘴,他本人特有的洪亮语调,还盖过了闫学灿的哀号:“太好了!谁先勘探出来,谁就得到油田合同,只要把这条拉出来,我敢说,全中国的勘探队,随你挑。”
“真的?”
“做勘探队图什么?风里来雨里去,野外一住就是半年,工资最多养家糊口,没名没利。以前的时候,我们是国家一声号召,就来做了勘探队员,也没有想那么多,现在社会浮躁了,但我敢说,‘为国争光’的口号竖起来,全天下的勘探队员,都盯着你。”
苏城听的眼前一亮,频频点头道:“不错,为国争光。咱们确实是为国争光啊!这个合同拿下来,别的不说,以后再谈出来的合同,足以影响数百万吨的石油分配权……”
“那招募人员的事不就成了。”沙鸣印“哈哈”一笑,又是一巴掌,吓的闫学灿一个哆嗦,又引起他一阵子笑声。
闫学灿一阵无奈。他是公司里的小字辈,既不是创业的第一代,也没有海归和高学历的光环,虽然因为销售天赋极强进入到了公司高层,却多少有些孤立无援,倒是沙鸣印从阿联酋返回,和他有不少的共同语言。同时要忍受的,也就是沙鸣印的粗豪作风了。
苏城摸着下巴思考,道:“就算人愿意来,我们也要说动中石油吧。”
他的目光看向李琳。
野生白骨精穿着全套的香奈儿,妖娆的一甩头发,笑道:“我觉得,咱们既通知,也不通知。”
“嗯?怎么说”
“请苏董先获得石油总公司某位领导的同意,然后,咱们把声势造出来,中石油那边,估计也就半推半就了。否则的话,一份公函发过去,中石油肯定要上党委会,万一投票反对,咱们就被动了。说不定还要咱们想办法退出……”李琳说的苏城连连点头,这样的事情不是可能发生,而是经常发生。如果中石油强制苏城退出俄罗斯的石油服务活动,就算周老帮忙,他也得先推出来,才能再找说辞进入,一来一去耽搁下去,再好的事也黄了。
闫学灿看他们决定了,问道:“苏董,您准备招募多少人?”
“第一批,1万人。完成先期建设后,1个月里,要招募5万人以上。若有必要,可以增加到10万人。”苏城给出决定。
10万人的国家石油会战,国内每隔几年就会进行一次。但由私人企业掀起这样规模的石油会战,还是让人感觉到震撼和畏惧……李琳不禁劝道:“万人太多了。最好先从千人规模开始,三四万人已经很多了……”
“那就9000人,总人数只增不减。”苏城换了严肃的面孔,道:“这就是一局零和游戏,赢家通吃,输家通赔,有进无退!”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二章 拜访
如果是其他人,想获得石油总公司某位领导的谅解,难度是非常高的。别看部委的帽子没有了,石油总公司内部的独立性却丝毫不弱。更重要的是,像是石油总公司这样的机构,它不差钱。
政府机关只有缺钱的时候才百依百顺。不差钱的政府机关是最烦人的,因为他不和你谈钱了,也不会和你谈服务,最多谈谈政策,可你要是谈的深了,它又会和你谈理想谈奋斗……苏城要是90年代再想做石油公司,大约就只能笼罩在石油总公司的光环下,一边辛苦的数钱,一边把数好的钱送出去。
好在,此时的大华实业已经变成了中国石油版图中的一份子,就像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很多大型公司一样,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习惯到自然,从自然到理所当然。
借着这些年积累的背景,苏城先拜访了发改委,又去了一趟国务院,最后才前往石油总公司。
一天拜访三个大衙门,苏城突然有点能够体会到台塑王永庆的感觉了。当然,人家拜访的是行政院长等正职,苏城拜访的只是副职和秘书们,位置不同,痛快是一样的。
到了刘秉的办公室,已经挂上了常务衔的副总经理,依然是一副要死不活的老头样儿,瞅着苏城直笑,道:“你为国争光我举双手赞成,但你得做出为国争光的表率来,而且要有实际的效益,不能赔本赚吆喝,否则的话,我不好给你说话。”
苏城没有立刻理解,解释道:“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国银行团里面,大华实业总共只占一半左右,剩下的都由光通等国家银行得到了。我们估计,以后每年都能产生上亿美元的利润,如果运气好的话,每年数亿美元都可以期待,再加上数百万吨的石油分配权,应该是既有里子也有面子了。”
“银行团得一半是数亿美元,那大华实业,每年也能获得数亿美元的现金流了?”刘秉是聪明人,目光如炬的看着苏城,道:“银行团和中石油都得到了好处,那国家石油呢?”
苏城这才领悟了,哭笑不得的道:“刘司长,您什么时候也斤斤计较起来了。”
听他说起以前的称呼,刘秉表情没那么认真了,眼睛却是一横道:“我一向斤斤计较。而且,这能是斤斤计较吗?要不,让中石油也加入到银行团里!”
“您有美元吗?”苏城嘿嘿的笑着说。中石油确实不差钱,但外汇是管制的,石油工业需要购买的外国设备又多,得再过20年,全国美元多到不行的时候,他们也才宽裕些。
刘秉一滞,旋即道:“大华能借美元给俄罗斯,便也借给中石油一些好了。”
“200%的利息,您也行?”
“利息当然是要按国家政策来。”刘秉说着自己也笑了,摆摆手道:“不成不成,银行得了好处,大华实业得了好处,我看中石化说不定也能得了好处。两国贸易,听说南方的许多工厂,还有台资企业也卖了往年数倍的商品,怎么唯独石油总公司要吃糠咽菜。”
苏城正要端茶喝呢,笑的手一抖,茶水都倒出来不少,他一边找东西要擦,一边摇头笑道:“什么时候都轮不到石油总公司吃糠咽菜。您看这样如何,按照瑟坦油田的标准,凡是石油总公司的勘探人员,我们全部向总公司支付一笔劳务费用。而且,在工作期间,总公司除了工资和日常福利以外,不用承担其他的任何费用,奖金后勤以及回家的费用等等,大华实业全都包了。”
这就等于双倍承担了数万人的工资,不仅给石油总公司省钱了,而且能创造不少的收入,算得上是不无小补了。反正今年以来,国内都没有大型的石油会战,勘探队也没有一定要去的项目,以石油总公司的规模,派遣数万人确实不算什么。
刘秉先叫来秘书,让他把地面清理干净,然后沉吟着道:“你的方案也不是不行,但你还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您说。”苏城很放松的将擦拭工作交给了秘书。
他是刘秉的新秘书,还从未见过肃然的常务副总经理有今天的表情,不由多看了两眼,然后被刘秉给赶了出去。
等门关上,刘秉轻声道:“我们和俄罗斯的公司,其实也有接触。你在西伯利亚呆了一段时间,知道伊尔库茨克州吗?”、“是个边界州,在东西伯利亚。和好几个加盟共和国相邻,工业比较发达。”
“对的。他们的化工业非常发达,苏联时代就以加工西西伯利亚的原油,发展了好几个大的工厂。现在,俄罗斯联邦和下面的公司,有从其他渠道接触我们,希望建立一条原油管道,从伊尔库茨克州到中国东北,全长2000多公里,造价20亿美元左右,我们也在考虑当中……”
“安大线……”苏城的脑子里顿时浮现出这个中俄交织了20年的石油管道。刘秉说的伊尔库茨克州,正是安大线的起始站,安加尔斯克油田的所在地。历史上,俄罗斯联邦是在1994年正式提出安大线的,在此之前的各种接触,苏城就不得而知了。不管怎么说,这样一条纠缠了两国20年的石油管道,总不能是脑门一热,就可以丢出一本合作纲要的。如果俄方正式提出,中方不接受的话,俄罗斯就太尴尬了。
刘秉接触到安大线并不奇怪,他的职位正好适合处理这种项目。
不过,苏城对安大线的观感很不好,这是政治干涉经济的典型,而且是一个坏典型。从1994年开始谈的安大线,一直谈到2003年取消,因为建议和主持这条石油管线的尤科斯石油公司被普京搞垮了。但是,就算尤科斯没有被普京搞垮,这条管线想要确定,也是难上加难……差不多十年时间就在扯皮中浪费了。
25亿的项目,真的要修起来,至多三五年的时间就足够了。谈判的时间比修造的时间还要长。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气东输项目,长度两倍于于安大线,造价10倍于安大线,一线工程只用了两年,二线工程也只用了三年,如果按照安大线的谈判方法,中国老百姓到2020年还得用钢罐装的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是想也甭想。
刘秉见苏城眼神闪烁,不由问道:“你听说了这个项目?”
“有些风声。”
“你要是能在这个项目上帮忙,勘探队的事就算成了。你不光能带人过去,装备也可以带过去。”刘秉语气中透着狡猾。
苏城一直没说装备,是因为装备的所有权都在二级单位,例如胜利油田或者大庆油田等等,和石油总公司谈了,照样得找二级单位去谈,不如不谈,免得被刘秉当成砝码。
结果,他不说,刘秉自己却能想到。他既然提出来了,苏城就得通过许可,不得不争辩道:“中俄石油管道是很有必要的,但我对俄罗斯目前的政治状况不看好,石油管道的变数太多,实在是精力不济,耗不起啊。”
“你年纪轻轻的有什么耗不起的,我老头子都不怕。”刘秉不吃这种猜测的话。
苏城暗想:真要谈20年,你想谈也谈不动了。
明面上,他也提不出什么较好的理由,想想干脆道:“我反对建设这条管线。”
刘秉一惊:“为什么?大华不是还有希望控制西西伯利亚的部分石油?”
“那些石油卖到欧洲就行了。中俄管线的麻烦太多,大华是不会参与的。”从后世的经验来看,即使尤科斯公司活下来,安大线也建不出来,非得普京被打倒了才有希望。但普京又哪里是那么好打败的人。
苏城暗自摇头,他可不想为了25亿美元的项目,在俄罗斯玩政治决斗。
苏城的态度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刘秉,令他猜测里面有没有什么内涵,口中则道:“你不愿意的话,牵线搭桥就好了。”
刘秉原本就不是故意要卡苏城。后者心领神会的点头答应。
按计划确定了劳务合同,刘秉有些意兴索然的道:“你们发一份公函到石油总公司吧,把要求的事项,申请等等写清楚,写明白,内容要翔实,不能有含糊的地方。”
公函自然要含混才对。苏城不解的看向刘秉。
刘副总经理再次露出老汉似的笑容,道:“这个公函,你们要发出来,但不一定要让石油总公司收到。这里有几个要注意的要点,首先是封面不能太清楚,弄的像是路途磨损,降低它的紧急程度。其次是邮戳的时间,一定要在你们行动前,第三是石油总公司的收发室。这里我来弄好了……这样,等有需要的时候,你们也不至于没有通知。”
苏城听了一半就大为佩服,这比李琳提出的法子更进了一步,也更安全。他看着刘老头儿,心道:当官的果然都能挤出两泡坏水啊!
他又细致的问了一遍,回到公司就如法炮制。
等到公函寄出,沙鸣印和李琳立刻带上人马,杀奔各地,首先寻找固定的勘探队。
勘探是一门技术要求很高,同时对身体素质和团队精神要求很高的工作。稳定成熟的勘探队是非常宝贵的骨干力量,比临时组建的队伍强了不是一星半点,国内的勘探人员虽多,但水平好技术高,能扛得起大梁的勘探队并不多,全都是有名有姓的队伍,要想借出他们,显然不太容易。
苏城却是没有多少担心,无论是薪酬待遇,还是官面上的体系,大华都有了成熟的应对方式,再加上“为国争光”的大旗,没有任务的勘探队是很难拒绝的。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三章 秋明市
西西伯利亚的中心城市就是秋明州的秋明市。这里也被俄国人称作他们的“石油之都”,就像是大庆市一样,平原上建立的秋明市整齐、干净、富足,拥有种类繁多的工业公司,以及十多所高校和研究院。
秋明市同样扼守着俄罗斯的交通大动脉,西伯利亚铁路和联接内外的战略级公路皆在此交汇。
苏联解体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这座远东的城市,居民仍然像是往常那样,正常的作息,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秋明火车站也在照常运行。他们每天都要接送数千人次的旅客,还有数千吨的物资,是西西伯利亚的最大吞吐机构。这个规模也许还比不上中国一个县区的规模,但考虑到秋明市只有一个中国普通县十分之一的人口,倒是能说明来往人数的比例之高。
“呜呜!”
火车的长鸣声响起,两名检修工从月台的值班室走出来,慢吞吞地的往轨道处走。列车开行数百公里就要检查,同时,他们还要兼做给水工作,以保证火车上的用水充足。西伯利亚铁路在运行之初是以豪华旅行的方式进行的,随着苏联时代的到来,曾经的豪华车厢通通变成了特权人物的专列,但火车运行的一系列标准仍然遗留了下来。
“加夫里,去把水管拿来。”队长高声呼喝。
“知道了。是货车吗?这是今天进过的第几辆货车了?有点超过数量了。”
“也许又是送往莫斯科的物资,那里快要穷透了,咱们都在向中国要援助了,你能想象吗?俄罗斯联邦,哼哼……”
“队长,小心说话。”
“怕什么。他们不是讲民主吗?我这就是在讲民主。”队长尽管这样说,还是没有继续讲下去。在苏维埃共和国内,越是远离莫斯科的俄罗斯城市,对苏联的忠诚度就越高,西伯利亚即是一个典型。当苏联解体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火车站里是哭声一片。队长也不止一次的诅咒过莫斯科人,诅咒他们为了金钱抛弃国家的行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西伯利亚提供了苏联20%以上的谷物,秋明市物资充沛,政府和商业机关继续运作,这里的人很少挨饿,反而是追求未来和幸福的莫斯科人饿的死去活来。
“兹拉”
长途跋涉的火车轮子溅出火花,用了上百米的距离才停下来。
两名检查员不急不慢的过去,提着扳手挨着轮子敲。探伤仪那种高级东西,不是苏联人喜欢的装备。
和他们相对的另一边,也有两名检查员跳下了月台,漫不经心的工作。不管是苏联还是俄罗斯,数十年来,他们的工作就是如此。不似苏联的欧洲部分,西伯利亚的人口非常少,相当于20个法国的面积,人口还比不上巴黎。就业问题在西伯利亚就不是问题,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工作,生活方式与莫斯科完全不同。
大约十几分钟后,他们才给火车加满水,拍拍车厢,各自回房间休息去了。
“今天好累。”加夫里将沉重的身体小心的放置在躺椅上,面朝阳光,准备趁着天还暖和,睡一个好觉。在他的经验里,每天的工作量就应该这么多。
“呜呜——”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