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能源强国-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不用许诺什么,但也着实让苏城了解到了数名委员的倾向。
说了足足有半个小时,苏城才收紧了叮嘱,离开了会议厅。
等待他的,将是无数待谋杀的菲林,以及如云般的记者队伍。走到窗口,甚至能够看到数个电视台的转播车。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胜利的空气
“怎么还不出来。”今年刚毕业的电台记者任新月无聊的看着前面不远处的两名哨兵,心里琢磨着,自己一会儿要是冲过去,不知他们会不会开枪。
靳燕柔捏着话筒的手指白中透红,略有紧张之色,随口答道:“意见不统一,开会到晚上也不奇怪。”
“咱们要等到晚上?”任新月眼睛瞪的溜圆,下意识的摸了摸肚皮。
靳燕柔有点好笑,人也放松了一些,道:“转播车里有零食,你拿些吃好了。那是台里给大家准备的。”
“好嘞。有个转播车就是方便。”任新月蹦蹦跳跳的去拿食物了,一会儿还抓了块春卷,递给靳燕柔。
靳燕柔俏脸一红,低声道:“到处都是摄影记者,小心被人拍下来。”
任新月嘿嘿一笑,说:“他们拍下来也只能自个欣赏,怕什么。要是拍的好看就算了,要是拍的不好看,我还找他们麻烦。”
91年的大陆可没有狗仔队生存的土壤,记者们都有编制,一部分人还有廉耻,新闻管制也相当严格。任新月不用顾及未来主播的形象,抓起自己的春卷,狠狠的就咬了下去,末了还伸出红艳艳的舌头舔一舔嘴唇。
靳燕柔无奈的看看周围,果然有记者忍耐不住,拿起了相机。好在任新月只是摆摆样子,一个转身就返回了电视转播车,拿着相机的家伙也不好意思就追上去。
靳燕柔不禁摸摸脸,自己当年刚入台的时候,是否也是如此的活泼灵动呢?才六七年时间,怎么感觉就要被新人超过了。不知再过几年,自己是否还能坐稳台柱子的位置,或者,就要让位给新晋的美女主持人?
她正想的失神,吃饱了食物的任新月蹦蹦跳跳的回来了,还是盯着哨兵看,口中道:“真是急死人了。他们要是跑了怎么办?”
“会都没开完呢,台长找了里面的办公室主任,请他务必将人留下,你就不用担心这个了。”
“国务院办公室主任?”任新月是来做新闻主播的,对行政级别什么的门儿清。她吐吐舌头,又咯咯的笑道:“不过,台长把他女儿都派出来了,找人家也不奇怪。”
她说的是台里刚进口的电视转播车,造价千万人民币,被台长宝贝的不得了,平时都不允许使用,像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小姐似的,被记者们戏称作台长女儿。
除了央视这边,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也不在少数。《闽南日报》为了获得第一手的消息,还专门用飞机运了两个人过来。大家都在等海沧计划的决定出炉。
这么大的投资,对制造业、石化产业乃至建筑业都有巨大的影响,拉动全国1%的GDP,拉动福*建省3%的GDP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只要稍微有点财经敏感性的人,都会密切关注海沧计划的结局。
以1991年的中国化工产业状况来说,海沧计划出炉就是一个重大利好,假如此时有什么化工板块的话,涨停是理所当然的事。
就在任新月等的直跳脚的时候,一个圆颈大脑的干部直奔出门。
精神衰弱的记者毫不犹豫的按动快门,像是一串闪光弹似的,瞬间将中年人给闪趴下了。
“我是院办的人,哎呀!别拍了,拍我做什么,浪费胶卷!我是来说事的。”圆颈大脑的干部气急败坏,又是摇头又是摆手的。等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停止发光,他才找了个中心位置,晃着脑壳扬声道:“我出来通知各位记者朋友,国务会议已经结束,领导挽留苏城同志说话,他要晚点出来。另外,请大家遵守采访的道德规范,不要推挤,不要争抢,报导要真实。就这些,我先回去了。”
“您等等……国务会议的结果是什么,给我们说说吧。”霎时间,两三个话筒就伸了过去。
干部一个劲的直摇头,又圆又粗的脖子像是大象的鼻子似的,灵活的转圈说:“这个你们到时候问他们就好了。”
“海沧计划是交给大华实业集团了,还是交给中石化了?”
“我不能说的。让我出去吧。”
记者们不依,他们都等了一天了,自发围拢了起来,喊:“会议结束了,领导留下苏城。那中石化的领导呢?是在里面还是离开了?”
“这个我不清楚……”被一群年轻记者挤在中间,真是文的不行武的也不行。圆颈大脑的干部这才明白,为什么独独挑中了自己出来通知,敢情是看重了自己的体格。
央视的媒体级别高,不用上去挤,任新月看的好笑,低声问靳燕柔道:“你说,他们留大华实业的董事长在里面是什么意思?”
“说不定是安慰,说不定是训诫,谁知道。”靳燕柔也伸长了脖子,白皙的皮肤从背后看,有种异样的美感,好几个小伙子都面红耳赤的偷眼看过来。
任新月羡慕嫉妒的说:“靳姐真好看,这些登徒子都要流口水了。”
“别管人家……”靳燕柔说到一半,缓缓停了下来。
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石门后方。
她迟疑了一下,就见任新月飞也似的冲了上去,比那些身材矫健的男记者跑的还快。
“苏董,你获得海沧计划了吗?”任新月芊芊素手只捏着话筒的末端,然后尽可能的伸向苏城。
五郎和四郎竭力拦在苏城前面,他们早就是大华实业集团的高管了,但本身的经营水平尚待磨练,来到国务会议这样的场合,也只是以积累经验为主,此时顺便发挥一下强悍的身板。
好几个记者试图冲刺,都没有逼到苏城跟前。
好在苏城并没有走远,他来到人行道的一侧,背靠院墙,拿过任新月的话筒,道:“准确的说,是国务院批准了大华实业继续完成海沧计划。是的,大华实业将会在未来的五年内,陆续投入70亿美元,完成海沧计划的设想。”
“大华实业独立获得了海沧计划吗?”
“国务院批准大华实业集团独立建设和运作海沧计划。”
“第一年会投资多少钱?多久能产生效益?多久能进行生产。”问话的已经是本地财经新闻的记者了。
任新月被挤到了一边,但她仍用大大的漂亮眼睛盯着苏城,用只有靳燕柔才能听到的轻声说:“听他说70亿美元的时候,好有气势,感觉像是……小虎队……”
靳燕柔莞尔,问:“小虎队有气势吗?”
“有虎字,当然有气势了。”任新月昂起脑袋,眼睛却看向苏城的方向。
苏城缓慢有序的回答着记者的问题。这不光是媒体的问题,也是政治要求。中国的权力体系和欧美的三权分立截然不同,媒体的地位也远比不上欧美国家,但在上传下达,争取民意方面,媒体的作用仍然非常突出。用润滑剂来形容媒体记者是相当恰当的。大华实业获得海沧计划,经由媒体宣扬出去,如果不引来成吨的上书,此事就算是成了。要是全民反对,纸片一般的反对信飞过来,此事就还有商酌的必要。
因此,虽然苏城不喜欢记者,仍然尽职尽责,尽其所能的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记者的问题则越来越迫近:“大华承接海沧计划以后,中石化的扬子乙烯工程队,是否还会继续帮助大华实业?”
这是苏城曾经找周老要来的福利。由中石化的人帮大华学习乙烯工程的经验。做了功课的记者,都知道这件事。
大家顿时静下来等苏城的回答。
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报导大华实业获得海沧计划,自然没有大华与中石化之间的恩怨更吸引人。91年的媒体人,也开始考虑发行量和收视率的问题了。
短短的一个停顿,苏城朗声道:“大华和中石化的任何协议,都是签订了合同的。如果中石化愿意遵守,我们欢迎之至,如果中石化拒绝遵守,我们会与重新进行商谈。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
记者无视他后面的套话,再问:“苏董的意思是,中石化不光未能获得海沧计划,而且还要帮助大华进行海沧计划?”
“在海沧计划的归属确认以后,中石化的帮助属于公司间的行为,与海沧计划无关了。事实上,大华实业的实力雄厚,我们正是凭借着自己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以及拼搏的精神,才获得海沧计划的。”
苏城话里话外,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记者们的心思很快又被拉了过来,开始重新询问海沧计划的细节。
霍昌的、张超、钟志根、李琳等人听着苏城演讲般的话语,毫无压力的品咂着胜利的滋味。
就连空气,都仿佛飘荡着甜丝丝的胜利味儿。
等待了几分钟以后,靳燕柔开始现场直播的准备,此时的国内新闻,还很少有现场直播的情况,各方面都很重视,甚至有中宣部的官员出面协调。
只几分钟的功夫,苏城面前的记者群就被驱散了。
同一时间,还有无数的大华供应商,以及涉及到乙烯项目国产化的公司,开始盯着屏幕祈福。
大华的成功,并不独独是大华的成功,还有许许多多的上下游厂商将因此而受益。中石化用垄断的手段闭门造车,甚至连生产螺丝钉的钢铁都企图自己供应,他们虽然能因此获得巨大的利润,却不免要与其他国企和单位产生利益冲突。
三名摇摆委员的投票,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利益相生和利益冲突的结果,指不定谁会借力推一把。
最终,苏城在临上车之前,说了一句“我们欢迎台湾工厂主,继续前来海沧建厂”,再次引爆了全场的猜测。但苏城乘坐的轿车,却已喷着轻烟,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意外。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 高歌猛进
1991年的中国经济虽然虚弱,但已不再是运动前后的凄惨模样了。这一年,中国的GDP总量有2万多亿人民币,年发电量157亿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将在11月正式建成验收,中国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将在12月并网发电……和它们比起来,还没有建成的70万吨乙烯工程,在普通人的眼中并没有多少神圣的味道。
只有很少的人知道,真正顶起中国脊梁的,只能是这样的大型重化工企业。至少50年内,核电站和水电站只能是基础设施中的佼佼者,远不到能决定国家命运的地步。
媒体保持的尚算冷静。为了得到海沧计划,苏城已经做了将近三年的准备,不说买通舆论,但每年几千万的广告费是大手笔的撒了出去,光是没有必要的招聘广告,每个季度都要在数个平面媒体整幅刊登。因此,在媒体不刻意追求眼球效应的前提下,大华得到的祝福多于贬损。
但在10月中旬,大华的一言一行还是被搁在了放大镜下,细细观察。苏城在公共场合的每一句话,也都有专家进行分析。
“欢迎台湾工厂主”的言辞,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石化基地之所以称之为“基地”,就因为它包含的范围很广。除了炼油和乙烯的主业之外,海沧计划还囊括了大量的中下游工厂。
在台塑的设计中,他们会邀请众多的台商一起到海沧来投资建厂,以充分利用原料优势。可以说,海沧计划在引进外资方面,不仅有质量,而且有数量,涵盖的行业还很多。
大陆方面的热情欢迎和台湾方面的坚决阻止都与此有关。
如今,台塑建设海沧基地的计划被阻止了,大华却邀请台湾工厂主继续前来海沧建厂,这种举措自然受到了大陆官方的积极响应,至于台湾方面,就只能沉默以对了。
苏城静静的等待了几天,做完接收海沧计划的一应准备后,就亲自监工,令大华公关事业部做了一整套的邀请函,然后寄给数百家有名有姓的公司,邀请他们来参加10月末的海沧基地的奠基仪式。
选在10月末,也是为了抢在葛洲坝的完工仪式之前。若是拖延到下个月的话,国家级领导人估计就没有来参加的兴趣了。
当然,他的真正目标并非是领导。
邀请函抵达的当日,王胜就绕道香港,找到了苏城。
他笑呵呵的又说了一遍贺喜,然后就问:“听说你要吸引台企到海沧?”
“这不是延续台塑的计划嘛。还得多谢台塑给我开拓的思路。”苏城并不是说风凉话,口气也非常的郑重,双手紧紧的握住王胜。
王胜自然理解,苏城其实并不是在感谢台塑的思路,而是在感谢他的这个电话。
台塑在台湾的石化行业内,影响力稳居第一。即使是占据上游的台湾中油,借着政府背景,也只能与台塑在某些方面打打擂台罢了。正是因为这种行业老大的地位和资本,台塑才敢说在海沧计划里,引入多少多少家的台湾企业,并且囊括乙烯下游产业。
作为“弱小”的大华实业,苏城没办法囊括所有的下游产业了,他所期望的只能是尽可能多的下游企业。
即使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有没有台塑的帮助也是两回事。相比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招商,前往台湾招商的可能性要大的多。这不是什么国别思想在作祟,而是现实问题。
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工厂用地非常紧张,至90年代初期,地价已经超过了美国工业用地的平均价格,比马拉西亚等国的地价更高,其他相关产业链的成本也是水涨船高。可以说,在90年代的第一波产业转移浪潮中,台湾企业是转移意愿最强的。
这一点,是日企韩企都比不了的。台塑到海沧建厂,不是因为海沧有多么的好,而是因为台湾的环境实在难以坚持。
苏城虽然不愿意在竞标期间和台塑勾勾搭搭,但竞标一旦结束,他就无比的需要台塑了。
王胜听明白了,却不好许诺,陪着笑了两声,道:“台湾政府不会同意的。”
“不一定是大中型的台上,中小型的台企,我们也欢迎的。我的那些邀请函,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吧。”
“电视上都播了,说你居心叵测呢。”
苏城笑的畅快,道:“要的不就是这样的效果。我找上面要了很多优惠政策,基本上,海沧计划时有的优惠,台商来了,我们都能给出来。”
王胜说话一向飞快,想也不想的就笑道:“应该是台商来了,海沧计划时有的优惠,才会交给大华吧。你们拿到了1。5万亩的土地吗?”
“1万亩的土地。剩下的5000亩要等这1万亩土地用掉了,才给我们使用。不过,我担心的不是土地的事,确实是产业链的问题。我们需要大量的中小企业来海沧建厂,消化未来生产出来的乙烯,我想,这些企业也有降低成本的冲动吧。”苏城停了一下,问了出来:“台塑是否能够居中协调?”
中小型台企和大多数的华人企业一样,此时都艰难经营着一些中低端的制造业,原料成本和灵敏性是决定工厂生命的要素之一。可以说,许多工厂主稍有不慎,就会失去继续经营的权力,因此,现在并没有留给他们选择政治的权力。
在台湾继续生产,还是迁移工厂到大陆,归根结底是一个现实的考虑。并不会因为大陆的态度积极,台湾工厂主就会到大陆来。只有当大陆的优惠政策和低成本战略奏效,证明自己的性价比超过台湾,超过马拉西亚,超过印尼和越南的时候,工厂主们才会选择迁徙。
苏城以后世的眼光去看,可以轻易的发现,自90年代以来,随着大陆的基础条件日益接近亚洲四小龙,产业转移到大陆的就越来越多。台商迁厂到大陆,几乎变成一种常态化的事情。但是,自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大陆的运营成本逐年上升,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提升,又将许多台湾、韩国的工厂逼到了内地或者越南等新兴国家,甚至在美国提出补贴以后,有工厂迁回美国本土生产的。
整个过程,从宏观上来看是非常顺畅的。投资客就像是没有思维的细胞似的,追逐着金钱的脚步,没有丝毫的停息和犹豫。
当然,投资客本身也许是有过思考的,但正是他们追逐资本利润的思考,制造了市场流通。
苏城也因此期望能用优惠政策和低廉的成本,将资本细胞们,重新拉到大华的海沧基地来。10年或者20年以后,那个时候的海沧基地衰老了,大华的资本积累也多了,自然有的是机会讨论产业转移。
王胜打来电话,也是得到过授权的。他约略的考虑了一下,就道:“台塑居中协调自然可以,但总得有一个名义吧。”
“你们想要什么名义?”
“大华石化公司的股东。我们愿意出资的3亿美元,收购大华石化公司的30%的股份,同时和大华实业共同出资,经营海沧基地。”王胜飞快的说出了这句话。
大华石化公司的资产根本连3亿美元都没有,它的名下虽然有一些技术和专利,但更好的国外技术和专利,明码实价的出售,也用不了3亿美元。台塑买的等于是一个有海沧计划的空壳公司。
3亿美元买一个机会,这也算的上是大手笔了。
苏城呆滞了好半晌,接着醒悟了过来,王胜是讹自己呢,这是以进为退了。他立刻笑了,说道:“台塑不是真的想买大华石化吧。你们如果加入了海沧基地,台湾政府能善罢甘休?30%的股份说不定比100%的股份还糟糕。”
王胜笑说:“不试试怎么知道。”
“听说台塑向来喜欢做独门生意,让我们拿大头,台塑拿30%,王董事长能满意吗?”
“王董事长觉得这样也不错。”
苏城“扑哧”的笑了出来,道:“你这个说的太假。就算王董事长同意,他也应该是牺牲的心态才对,怎么可能觉得不错。”
王胜无言以对,道:“你分明是不想卖。”
“我确实也不想卖,但台塑也不想买。还是说中小型台企吧,你觉得他们有兴趣来海沧吗?”
王胜巧妙的转移道:“现在岛内在激烈讨论六轻计划。如果你们的海沧基地出成果的时间比六轻的讨论还慢,本地的企业主估计会等等看六轻了。”
苏城皱眉道:“六轻只有45万吨乙烯,够用吗?”
“王董事长已经准备扩建到80万吨了。”
苏城恍然,道:“有什么我能做的?”
“王董事长希望,在六轻申请和建设的过程中,大华实业如果能给予帮助,那就再好不过了。一旦六轻建成,我们也希望台塑和大华能够互通有无,互相通气。”六轻项目和海沧计划是重复的。但对工业乙烯来说,别说80万吨了,280万吨也不够使用的,照样得从国外进口。
不过,两个石化基地一前一后共150万吨乙烯,确实能够影响到东南亚以至于亚洲市场了。建立一个默契的关系,确实有助于双方利润最大化。
另一方面,六轻基地明显会比海沧基地的建设缓慢,到那个时候,大华实业将拥有建设过70万吨乙烯项目的有经验团队,对台塑的帮助勿庸置疑。
王胜的要求并不超出苏城的预计,他一口答应了下来:“没问题。我给你一个承诺。”
这种约定自然是不能落在纸面上的,否则立刻就是一个托拉斯的指控。
王胜满意点头,道:“接下来就只有一件事了,大华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海沧基地的初步建设。只有见到了真正的工厂,那些企业主才会冒着莫大的风险,来海沧陪你建厂。”
苏城稳稳的点头。比起政治抉择,中国人显然更擅长创造工程奇迹。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三章 老板放手放胆,政府撑腰壮胆
王胜所说的一件事,实际是两件事。
最快速度的建厂,其实也意味着更多的提前投入。石化基地并不是单独的工厂,它还有许多的配套。例如道路,港口码头,发电站,机械设备,人员培训,技术准备等等。一味的增加工程建设的资金,只是将更多的资金沉淀到了土地上,并不能产生回报。
因此,早期投入的资金越多,付出的利息成本和风险就越大。
在王胜和众多的台商看来,大华实业非得大毅力,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因此证明他们确实有能力将海沧基地继续下去。
令人跌破眼球的是,苏城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宣布加速建设。这是由于双方的预期不同。在苏城眼中,招商引资不仅仅是消耗自己一年七八十万吨的产能,还是令地方政府垂涎欲滴的政治命脉。
是上百家台企做海沧基地的配套厂,还是上百家国内中小企业做海沧基地的配套厂,对福*建省政府或者海沧县政府来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不管别人怎么看,国内的大气候决定了数字比内涵更重要。只要海沧基地能引来上百家台企,苏城非常肯定,国内企业乃至央企建厂时遇到的那些狗屁倒灶的破事儿,不会在海沧基地发生。以国内私企的身份接手台企的海沧计划,大华没有了台商的光环笼罩,至少需要地方政府的保护。
从新闻里看到苏城的宣言的第二天,新兴集团的张建军就收到了大华的新合约。和以前的不同,这次以大华集团公司署名,并将海沧项目写入了其中。自有电站、专用铁路、公路基建等等都是国企的强项,交给新兴集团自然一点问题都没有,事实上,大华早先为了争夺海沧计划,已经提前做了许多布置,现在自然全都用上了,这也是兑现10亿元国产化的承诺的手段之一。
进展当然是比语言更有效的说明。
10月20日,苏城赶赴海沧,对奠基仪式进行最后的调整和检查。
下了飞机就感觉到气氛陡然不同,首先映入眼帘的赫然是一条横幅:计划经济讲级别,市场经济讲实力,招商引资讲服务。
机场跑道上,一溜烟的停着十几辆政府用车,既有奥迪100等德国车,也有皇冠等日本车。打头的一辆是奔驰,而且是省政府的车牌,不用说是某位省领导让出来的座驾。
飞机上的空姐礼貌而坚定的阻止其他乘客移动,然后在舷梯上铺了红色地毯,再请大华实业的众人。
站在飞机下方的,是以厦*门市政府官员为主的接待大军。新市长唐安科精神抖擞的站在车边,与一众市府官员以接待外宾的礼仪,接待大华实业一行。
寒暄过后,苏城等人被送上了省政府的奔驰,跟在领头的警车后面,打着双闪灯直接冲出机场。
这种行为,放在任何一个时间里都属于嚣张行径,但不得不承认,作为客人被动的享受这种嚣张的服务,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
出了机场,能够看到外间也是一片的秩序井然。
门口以往乱糟糟的出租车阵营也变了样。出租车一辆又一辆的等在长长的甬道处,乘客依序上车,全部打表收费,没有了讨价还价的麻烦。
如果落在20年后,这样的情景一点都不稀奇。但在1991年就相当不容易了。
随着车队的飞驰,还能看到更多的条幅:
“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代表开放形象”。
“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引千万投资。”
舒兰挽着苏城胳膊,小脸贴着车窗,讶然中小声道:“咱们算不算是投资商?”
“咱们是,而且是投资商的骨头。”
“为什么是骨头?”
“千金买马骨。不过,咱们这根骨头,有时候也让人家恨的想使劲啃两口。”
“哎呀,说的这么可怕。”舒兰轻轻的捏了他一下,睁大了眼睛看着周围,一水的旅游心态。
苏城微微一笑,他是有感而发。他和大华的员工来厦*门很多次了,大部分时间是悄悄的来,悄悄的去。大华实业在海沧投资了50万吨的甲醇项目,价值数亿美元。但是,自从他们露出竞争海沧计划的念头以来,和市政府省政府的官员关系就变的微妙起来。
一方面,政府积极配合,尽力提供资源和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又讨厌大华对台塑的攻击和排挤。
当年的地方政府,毫无疑问是希望台塑能继续海沧计划的。大华的钱再多,对他们来说也是锅里的肉,和外面的野味是两个概念。吸引外资,或者外商直接投资的名义,要比私企投资好听太多。
现在则不同了,大华实业确定的拿到了海沧计划,地方政府已经没有了台塑的外资指望,只能将目标放在大华实业和他们引来的台商身上。
如果将大华看作是台塑抛弃海沧计划的理由,地方政府肯定恨不得把大华的骨头啃下来,以泄心头之恨。
不过,政府官员都是熟悉政治的,不管他们喜欢还是不喜欢大华实业,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他们还是要把大华实业捧在手心,含在嘴里……车队自机场而出,穿过市区,一路不停的前往海沧县。
每当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能够看到成群结队的交警出现,他们充当了人工红绿灯的作用,完全无视了真正的红绿灯,提前许久就挡住了社会车辆,从而让搭载大华的车队能畅通无阻。
偶尔遇到车流繁忙的地段,车队前方的警车还会用大喇叭喊话:“靠边让开,靠边让开……”
不管是红色的军牌车,还是挂着市委乃至省委的车,听到警车的喊声,全是慌不择路的做拐右移。苏城用膝盖猜也知道,这些都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想办法挂了特权牌。
只用了30分钟,就看到了海沧县的县界牌,比平时快了一半有余。
市县交界的公路照例又宽又平。海沧县的迎接队伍就等在哪里,不像是省里还矜持一番,海沧县是把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和县政协的四套班子全给挪移了出来,而且生怕苏城不懂,给打上了牌子。
苏城整了整衣领,准备出去继续应酬,司机看见了笑笑,说道:“我们不用停的。”
果然,市长探头出来说了两句话,县里的头头脑脑们就像是归圈的羊似的,纷纷向苏城这边招招手,算是打过了招呼,一窝蜂的钻回了自己的小车,砰砰乓乓的跟在后面。
车队再次启动,只是前面又加了一辆警车和两辆摩托警车,警笛的声音也更大了。
苏城坐直的身板又垮了下来,望着路边“老板放手放胆,政府撑腰壮胆”的标语,不自在的道:“海沧县增加车辆了?”
此时的普通县城,四套班子能有8辆车的都少,何况海沧县开出来的就有十几辆,而且无一例外是小轿车,比内陆的地级市还豪富一些的样子。
司机不知得到了什么样的指示,紧张的解释道:“海沧县的车辆是特批的,省委命令加强海沧县的班子力量,补充过来的干部都要带人带车带资金,没有例外。”
苏城听的一笑,转而又觉得这个想法有趣。如果让各个地区送海沧县一辆车,他们必然是不肯的,但若是用调派干部陪车的方式,对方就不好拒绝了,无形中分化了基层的抵抗力量。
要说灵活,中国的干部其实是最灵活的。思想解放不解放,其实要怪早期的限制台严格,政治陷阱又太多,聪明人总不会踩着地雷阵往前冲。
车内再无话,直到抵达海沧基地。
以前的红黑色砖墙被砌上了瓷砖,拔高到三层楼高的大门换上了两个有气势的立柱。
中年秃顶的金书记用残存的毛发,从左边盖到右边,勉强遮住中间的枯萎。表面上,这仍然是一个充满自信的男人,他不等车停稳,就从后面奔跑过来,甚至赶得及给市长唐安科拉开车门,并骄傲的介绍:“海沧基地是国家级的工业基地,我们海沧县委班子想来想去,要为投资商做点什么,于是给重修了门面。”
“苏董觉得满意吗?”唐安科将指挥棒交给了苏城。他本人是从团委起来的,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