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色官途-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办和组织部是不错的选择。

    钟山南的女儿钟惠,赵奎亲自点名让组织部副部长陈永年安排参加近期的科级干部培训,打算明年换届之后安排担任组织部中层干部。陈永年对钟惠其实早有擢升之意,无非想让钟山南承情,赵奎不过顺水做人情。

    就连钱凡派系的副书记何润泽、宣传部长乐玲之流,赵奎仿佛忘了从前的不快,工作上有商有量,私下偶尔也寒暄几句家常,嘘寒问暖显得关心备至。

    和赵奎一样高兴的当然是刘大同。他很清楚这一次是绝佳的升迁时机,只要把握好了,明年换届有很大的机会能挤进滨海市的权力核心。

    赵奎的秘书进来倒好茶,转身出去,走的时候看了赵奎一眼,后者微微点了点头,秘书心领神会,出去的时候把门也带上。

    刘大同过来是汇报开发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的进展情况。自从赵云亮身体垮了之后,刘大同就全盘接手这个项目,心中自然明白它的份量。况且赵云亮办了两年都没办下来的事情,若自己办成了,不说在赵奎的心中份量增加,就算将来要进班子,这无疑是绝好的政绩。

    不能不说,自从刘大同接手集装箱码头项目以来,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赵云亮前期工作做得到位,加上误打误撞居然在京城巧遇了林安然,项目就这么办成了。如今一期工程接近尾声,近期刘大同又亲自跑了一趟京城财政部,把二期的资金也落实下来。

    这一点上,刘大同的能力和实效让赵奎十分满意,心想身边如果多几个刘大同这样的帮手,自己的工作会容易开展许多。

    刘大同边汇报,边留意着赵奎的神情,见市长满意,心里别提多高兴。

    汇报完了,赵奎捧着茶杯靠在沙发上沉思片刻,呷了口茶,说:“大同,码头项目辛苦你了。自从老赵病倒之后,身体就垮了,幸好有你接手。下一步要继续抓紧、抓好这项工作,前段时间我去省里开会,佟省长问起这个项目,显然很重视。我们市明年换届了,这是个机会,你要好好把握。”

    刘大同听见赵奎提及明年的换届,意思已经十分明显,顿时心花怒放,就差没当场拍胸脯许下豪言壮语,但也难掩兴奋之情,连连说道:“赵市长您放心!一百个放心,我现在就是睡觉,也睁着一只眼在盯着,绝对没问题!”

    见赵奎微微点着头,刘大同忽然说道:“赵市长,我刚从京城回来,就听到一个很荒唐的消息。”

    赵奎正了正身子,显然很感兴趣,问:“什么荒唐的消息?”

    刘大同说:“听说李亚文搞了个土政策,专门用来针对开发区服装城项目的。”

    赵奎眉头一皱,问:“这个李亚文,又弄什么玄虚?”

    刘大同哼了一声,说:“据说是开了个会,确定明年凡是原临海区个体户子女,若父母不在临海区经商,则不接收到重点中小学就读。”

    赵奎把杯子往桌上重重一放,怒道:“什么玩意!他李亚文还真当临海区是他自家的后花园了!?上次没给他拨款搞养殖,就敢让整个区干部换班轮休,跟我汇报说是节约开支渡难关,名义上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跟我唱反调!”

    刘大同一摊手,说:“这都是钱书记惯出来的,他俩是党校同期同班的同学,感情不一般。”

    赵奎再次靠进沙发里,若有所思道:“这种人,已经不适合在领导岗位上再待下去了……”说到这里,他忽然起身,回到自己的桌前,拉开抽屉,从里头拿出一叠信件,又走了回来,往刘大同面前一放,说:“你看看!”

    刘大同拿起信件,扫了一眼,眼睛一亮,兴致勃勃抽出信笺仔细看了起来,看了几封,笑道:“真想不到,这些信会送到您的手里了。”

    赵奎说:“原本嘛,信访这类事务是何副书记在管,按道理送也应该送到他那里才对。不过最近却送到我手里了……钱书记的病情似乎不乐观,前天我又去探望了一下,检查结果确定了,是肺癌,要到省中心医院里去做手术。估计也就是他病倒了,这些信才会满天飞,换做从前,我估计是看不到的。”

    刘大同点头道:“嗯,以前都知道告也没用,谁也没那闲工夫浪费时间。”

    赵奎说:“这些信都是匿名,不过我看它的内容都是言之有物,不像造谣中伤,所以就放了起来。不过,从原则上说,匿名信很难说说明什么……”

    刘大同明白赵奎所指,若什么匿名信都正儿八经让纪委立案调查,恐怕市纪委的干部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每天都会有许多匿名告状信雪片一样飞进市委市政府各个部门,如果是实名举报,按照规定是有案必查,有案必复,不过匿名信一般只能冷处理。

    他沉吟一阵,把信往桌上一丟,说:“以我对李亚文的了解,这信里说的倒是真的。熟悉李亚文的人都知道,如信中所说,这人倒不算贪财,但是书没读多少却附庸风雅,喜欢舞文弄墨,对名人字画尤为喜爱,收受名画这事我看不假。还有说他作风腐败,乱搞男女关系,这一点更不用说,临海区当年谁不知道他和曲晓红的****?当年他老婆都闹到区政府里来了,众目睽睽之下和曲晓红打起来。”

    赵奎道:“大同,说起曲晓红,你和她谈得怎样了?”

    刘大同歪过头来,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说:“赵市长,你的意思是……”

    赵奎点点头,答道:“落实一下吧,这人已经越闹越过分了。”

    刘大同心领神会,嗯了一声,说:“她上次说要见你,我看安排个时间?”

    赵奎说:“好,但是要保密。”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又问:“另外,要你帮我查的人,查得怎样了?”

    刘大同愣了下神,旋即又醒悟过来,一拍脑门,忙不迭道:“你看我,说着说着就忘了。”刚才秘书出去的时候,赵奎打眼色让他关好门,显然不光为了刚才的谈话,更重要的是接下来要说的对话。

    他从包里抽出一份资料,递给赵奎,说:“在这里。赵市长您看看,不过,这人的资料很少,从七五年之后就没了记录……估计是改名了……”

    赵奎听了刘大同的话显然有些失望,接过那叠资料翻来覆去看了几次,似乎有些不死心,又问:“你再派人去找找,看看是不是改名了。”

    临了,又叮嘱:“这事,不要张扬。”

    刘大同会意,赶紧说道:“请放心,我让治安科的吴永盛去查的,这人是我老部下,信得过。”

    他收起赵奎递回的资料,心里忍不住好奇资料上这个叫“阮青”的女人是何方神圣。一年前,赵奎找到自己,要查找这个女人,说是自己一个在滨海市插队的亲戚。前后查了一年,每次都毫无结果,可是赵奎依旧没有放弃,永远还是那句“再找找看”。

    出了赵奎的办公室,刘大同想起赵奎刚才说让自己抓住机会,即将换届那句话,一阵抑制不住的兴奋涌上心头,步履轻快得有些飘飘然的感觉,忍不住哼出一曲家乡小调。

    远处楼梯口处,忽然上来几个年轻干部,远远朝这边看来。

    刘大同条件反射地稳重起来,收起脸上得意的笑,取而代之的是招牌式的淡然又不失亲切的微笑,双手稍稍后背,双目微微仰视,踱起官步,不紧不慢朝前走去。

第214章 目中无人

    请大家看书的时候顺便投一下推荐票,月底了,订阅的读者应该有月票,也请投我一票!谢谢!

    ——————————————————————————————————————————

    五十六岁的白泥村村长兼书记、紫荆花集团董事长卫国庆盘着腿,坐在他那张硕大的黄花梨大沙发上,面前的茶几摆着一套精致的宜兴紫砂茶具,那是江苏一位乡镇企业家来白泥村取经时候送给他的。

    卫国庆手里抱着一杆短短的竹制水烟筒,这种吸烟的器具俗称大碌竹,在滨海市农村随处可见。

    可又极不平常,因为竹筒粗了显臃肿,细了又显小气。他这根却刚刚好,上雕着一条张牙舞爪的盘龙,烟嘴上方镶嵌了一圈绿玉,比普通的大碌竹要短许多,精致许多,虽然短,却有九节,显然是野生老毛竹的根部所制。

    往铜管上塞了烟丝,卫国庆啪嗒打着火机,咕咚咕咚猛吸几口,然后眼睛一眯,半闭着双目,悠哉悠哉往空中喷出一股浓浓白烟。然后嗬嗬两声,咳一声往面前的一个塑料桶里吐了一口浓痰。

    有人敲门,卫国庆不耐烦应了声,说:“进来吧!”他以为又是来取经的乡镇企业家或者地方领导干部。

    每天都会有络绎不绝的各式人等来白泥村,向卫国庆取经求教,听他说发家史,听他说管理经验。

    卫国庆起初很享受这种日子,后来慢慢便烦了,心情不好干脆就让村里的其他干部去接待,自己闭门不见。

    在外人的眼里,他是个狂傲的老头子。

    不过白泥村今时今日的鼎盛境况,也足够让他狂傲的。过去的几年间,卫国庆一直春风得意。他领导的白泥村从一个建在全是沙子,种树都难活的贫困村变成了滨海市首富村。四千多口人均年收入三万余元,家家都住小楼房,村里光奔驰就有十台,村办企业和公司十几家,工业产值今年达到了三十二亿元。

    这种实力在南海省首屈一指,甚至在全国也赫赫有名。

    几年间,大字不识几个的卫国庆取得了别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荣誉,正如他办公桌后面挂着无数的奖状和奖杯,还有好几张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无一不诏示着他的辉煌。

    不过,正因文化不高,卫国庆在声望达到顶峰之后,突然变得狂狷起来,自持是“农民企业家”的他,对官员开始不屑一顾。去年省里在白泥村开现场取经会,副省长带着几个厅长下来,他既不迎接又不陪坐,人家开会他跑到隔壁办公室里抽大碌竹,等人开完会了,副总来请他下去送客,他大手一挥,咕咚咕咚抽了一大口水烟,说:“不理他们!”

    敲门进来的是副总周繁荣,卫国庆头也不抬,自顾自往水烟筒的铜管上塞烟丝,瓮声瓮气问:“有什么事?”

    周繁荣恭恭敬敬垂首而立,站在卫国庆面前就像个罚站的小学生,说:“书记,是鹿泉街道的赵主任和那位新来的林副主任过来要见您,人到了,在楼下院子里等着呢。”

    换做别人,就算是副市长或者市长赵奎过来,卫国庆恐怕也没什么大兴致,不过听说是鹿泉街道那位新来的年轻的林姓副主任,他居然噢了一声,抬起头说:“就那个引资了服装城项目的年轻副主任?”

    周繁荣点头,忙答道:“是,就是他,叫林安然来着。”

    卫国庆歪着脑袋,迟疑了片刻,手一指,说:“去,你先陪陪,我待会再过去。”

    他本想马上去见,又觉得掉价,故意没事找事拖延一下。

    周繁荣当了卫国庆多年的副手,熟悉他的脾性,也不再多说,应了声好,就转身走了。

    下了楼,见到赵士敬、林安然还有陈港生,便客气道:“卫总正在接待其他客人,赵主任你们几位先到我们村委办公室里坐坐,稍等一下。”

    说着忙把俩人引到办公室里,马上有人泡好了茶,三个人坐下来和周繁荣闲聊了几句,林安然发现自己烟抽完了,找了个借口溜出来买烟去。

    刚走到门口,见陈港生也跟了上来,便说:“你怎么不在里头喝茶?”

    陈港生摇摇头,说:“我才不干等,明摆着这卫国庆摆架子的毛病又犯了,估计人在楼上抽水烟呢。”

    林安然哈哈笑,说:“走吧,他抽水烟,咱们去买烟抽。”

    白泥村和普通村庄不大一样,从前是纯粹的农村,现在属于开发区的城中村,加上白泥村情况十分特殊,村内企业多,外来人口多,所以十分繁华。

    卫国庆的家是一栋五层楼高的小洋楼,竟然建在村委的院子会里头。据说这里面有点特殊的含义,一来为了方便工作,也显示卫国庆以村为家的思想,二来又代表卫国庆在白泥村至高无上的地位。

    转出大门没走多远,就看见意见小卖铺。白泥村的村民收入都很高,小卖铺里的烟档次都不低,清一水进口三个五、健牌、万宝路,国产烟只有红塔山、云烟和阿诗玛,买了两包三个五,林安然顺手给陈港生扔了一包,俩人坐在小卖铺的长木凳上抽起烟来。

    正聊着天,忽然看见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抱着一只血淋淋的死鸡从隔壁的横巷里出来,呜呜哭着朝另外一个方向走了。

    小姑娘身上的花裙子染了不少血渍,林安然不禁有些担心,生怕是小姑娘自己受了什么伤,于是上前拦住女孩,关切问道:“小丫头,怎么了?”

    小姑娘不做声,依旧呜呜哭着。

    陈港生赶紧掏钱买几颗糖果,走过来塞给小姑娘,说:“别哭,有啥事说给叔叔听。”

    小卖铺的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胖女人,似乎认得小姑娘,急忙走出店铺,对小姑娘说:“二丫,哭什么呀?怎么弄得一身血?哟,这不是你们家的大花鸡吗?怎么死了?”

    林安然目光落在那只死鸡身上,见鸡脖子似乎被什么动物咬断了,只有一层皮连带着,耷拉在小姑娘怀里。

    见了熟人相询,小姑娘终于说话了:“六婶,我家的大花鸡让狗咬死了!”

    胖女人嘿了一声,怒道:“这不早有说法,说村里不让养狗了吗?这打狗队哪去了?”

    林安然问陈港生:“这村里还有自己的打狗队?”

    陈港生道:“咳!什么打狗队,就是卫国庆的护村队。这两年村里富裕了,这狗是以前村民习惯养着看家的,发生了几起伤人的事,卫国庆就让护村队打狗,现在村里的狗几乎都死绝了。”

    林安然愣了一下,滨海市农村几乎家家养狗,能让村民不养狗,恐怕也只有白泥村能做到。

    听了陈港生这么说,胖女人不屑地哼了一声,低低声道:“什么不许养狗!书记家自己就养着两条大狼狗。”

    小姑娘听胖女人提到卫国庆家的大狼狗,顿时哭得更厉害了,说:“就是书记家的狗把我的鸡咬死了……”

    林安然安慰小姑娘道:“别哭了,死了就重新买一只好了,让卫书记给你赔一只就成了嘛。”

    没想到,小姑娘和胖大婶听了林安然的话,脸色顿时显得十分古怪,小姑娘竟然也不哭了,眼睛里闪过一丝恐惧,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不要赔了,我不要赔了……”

    胖大婶沉默片刻,说:“二丫,赶紧回家去,不要说了,再说你们家都要倒霉。”说罢拉着小女孩的手,往隔壁的房子里走去。

    林安然和陈港生也不好再说什么,等俩人走远了,这才对视一眼,都觉得心里不是个味道。林安然忽然觉得,卫国庆说自己就是白泥村的皇帝,恐怕一点没错。咬死一只鸡是小事,但从这件事里可以看出卫国庆在白泥村让人畏惧到什么程度。

    回到村委办公室里,又等了十多分钟,卫国庆终于又让周繁荣过来传话,说可以“接见”他们了。

    林安然感觉很不舒服,可赵士敬和陈港生似乎都习以为常,一众人等跟在周繁荣身后,一路聊着上了村委的三楼。

    白泥村村委的装修可谓高档次,不过却显得有些俗气,地板砖是金黄色纹理的大理石铺就,墙上做了一米多高的墙裙,用的是同样的材质,所有的门用的都是上好的荔枝木,却漆得金灿灿的,仔细一看,原来是在光漆上撒了一层金箔碎。

    每个办公室的门口,无一例外都摆放这一个一米多高的缠花大瓷瓶,周繁荣不无得意向赵士敬他们说,这是最近从景德镇专门订购的,每个瓶子花费几千元。

    卫国庆的办公室在三楼的尽头,十分宽敞,三楼几乎有一半的面积被打通,里头分小会议室、书房、办公房间还有一个小休息室。

    到处种种细节无一不向来人宣示着这里的富庶,一种暴发户的膨胀在这些金碧辉煌的装饰下对来往行人虎视眈眈,傲慢宣示着自己的得意。

    到了门前,周繁荣正了正衣冠,一脸严肃加恭谨,轻轻敲了敲门。

    里头传来卫国庆懒洋洋的应答声:“进来。”

第215章 初次见面

    求推荐票!求月票啊!订阅的读者请投一下月票!感谢!

    ————————————————————————————————

    卫国庆和一般的企业家有很大的分别,这一点是他给林安然的第一印象。

    他大咧咧地盘着腿,坐在黄花梨木沙发上,脸长瘦削,皮肤发黄带黑,满脸沟壑,一双异乎寻常般浓密的眉毛挂在一双精明的细眼上,眼珠大而黑,几乎看不到眼白,因而显得极有神,目光炯炯盯着门口。

    见了赵士敬等人进来,也不起身迎来握手,手里依旧捧着那根精致的大碌竹,朝赵士敬扬了扬头,声音洪亮,却一丝尊敬的味道都没有,喊道:“士敬同志,你们来了啊?”

    赵士敬对卫国庆的态度显然不感冒,很不情愿和他接触,可又不得不跟此人打交道,只好皮笑肉不笑地假意热情道:“卫总,别来无恙?”

    卫国庆称呼赵士敬为“同志”,赵士敬却颇有深意地喊他“卫总”。俩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卫国庆认为自己是村支部书记,称呼赵士敬“同志”是理所当然的。在赵士敬眼里,卫国庆却压根儿不是什么同志,只不过是一个地道的商人罢了。

    见卫国庆之前,林安然也打听过此人,所谓知己知彼,既然都说卫国庆难伺候,要来见他自然要有所准备。

    卫国庆虽然书读得不多,却常常妙语连珠,在官员口中,他是个桀骛不驯的狂人,可在白泥村村民的眼里,他却是一位有着真知灼见、说一不二又至高无上的救世主。

    林安然琢磨过他的经历后,对这人有了一定的理解。卫国庆之所以桀骛不驯,皆因成长的环境使然。杨秋生曾讲过一个关于卫国庆的故事,此人八十年代初期办村企业,因为和国营企业争夺生产资料,被市委派人调查过一次。

    那时候的卫国庆振臂一呼,全村上下男女老幼纷纷响应,前来驻村调查的工作组最终无功而返。卫国庆对工作组说得最经典的一句话是:“我们饿肚皮的时候,你们干部在哪?我们办企业发财了,你们就来查?!”

    后来,工作组在村民的唾骂声中灰溜溜地离开了白泥村,从此卫国庆更加骄横,对官员便有了更深的仇视。

    林安然觉得卫国庆的成功也正因为他这种天不怕地不怕,人死卵朝天的狗脾气。

    他办企业那会儿是八十年代初,商界几乎都是国企的天下,优厚的倾斜政策使得国企相对于私企有着更加肥沃的生长土壤,作为村办乡镇企业的领班人卫国庆,正是在这种夹缝中求生,杀出了一条血路。

    他既羡慕国企里的人才设备和生产资源,又鄙夷国家像照顾亲儿子一样偏心国企的优惠政策。所以只能采取不要脸、不要命的办法去和国企竞争,用卫国庆自己的话说,穷他妈才是天底下最可怕的事情!

    不过,他见了赵士敬,居然抛开了自己在外人眼里最为炫目的企业家光环,以一名村支书的身份自居,又不免有些奇怪。既看不起官员,又喜欢用官方的身份。在林安然看来,未免有些自我矛盾。

    待大家坐下,有村办的人过来泡好茶又端了盘水果进来。林安然注意到,端水果这位村办的干部,脚上穿着一双高档的花花公子白袜子,外头却居然套着一双皮凉鞋。

    白袜子边缘蹭得黑乎乎的,看起来既滑稽又扎眼。

    目光滑过这双怪异的凉鞋,却看见了卫国庆放在沙发下的皮鞋。卫国庆人盘腿而坐,鞋子被随意撇在木沙发下,林安然看出那是一双贵价的意大利利奥纳多皮鞋,也就是滨海市俗称的老人头品牌。这双价值上千元的皮鞋,被卫国庆当成了拖鞋用,鞋帮子被踩塌了下去,而且一看就知道是长期踩踏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卫国庆把手中的大碌竹水烟筒一放,对赵士敬道:“士敬同志,有事就说吧!”他的口气并不热情,像皇帝早朝,有事启奏,无事就得退朝。

    赵士敬说:“卫总,是这样的。白泥村村口排污渠即将改造,市委市政府同意将明渠改成暗渠,然后利用这片空地建设一个服装批发市场。项目已经批下来了,投资方也签约了,近期就要开工,今天过来是和你商量一下,邀请你出席动工仪式。”

    卫国庆细长的眼睛眨了一下,乌溜溜的眼珠扫了一眼赵士敬,又扫了一眼林安然,说:“我看不是吧。照我看来,你是上这里要车的吧?”说完歪起嘴角,笑了。

    赵士敬倒觉得有些尴尬,卫国庆说得没错,今天的确是打着邀请他出席动工仪式的幌子,来探听那两台皮卡的事情。只是卫国庆这人一点不懂婉转,直接入了正题,反倒不知道如何回答。

    林安然见赵士敬卡了壳,又看到卫国庆直来直去,干脆也打开天窗说亮话:“谢谢卫总对我们街道工作的支持。”

    他懒得再跟卫国庆绕弯子,你直来,我就直去,啥都不说,直接就谢谢你对我们单位的支持。一来是提醒卫国庆答应过两台车的事,二来也不问他是否同意,直接就道谢,不给也得给。

    这回轮到卫国庆傻眼了,两台车对他来说是毛毛雨,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去年白泥村工业产值破三十亿的时候,卫国庆一口气订购了十台奔驰,浩浩荡荡从省城开回滨海市,好不威风。

    原想着这两台答应过的皮卡车就算要给,也不能就顺顺当当给,当年创业之初官员对他的处处为难记忆犹新,如今名利双收了,逮着机会就加倍奉还。

    没想到眼前这年轻人压根儿没再征询自己的意见,直接就谢谢自己。自己自以为聪明,想刁难一下眼前几个街道办的小官,没想到刚搭好台,人家客客气气的一句话把整出戏直接绕到了谢幕一环上。

    卫国庆不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鏖战商场多年,早成了人精。没想到自己太轻敌了,被林安然将了一军。

    愣神了一下,想想反悔也不好,他为人虽霸道,可做事从来就说一不二,最恨不守信的坏名声。当初就是看扁了鹿泉街道拿不出三百多万来修渠,才当着众多人的面许诺,如果能解决这排水渠纠纷就奖励街道办事处两台车。

    没想到世事变幻莫测,才不到一年,事儿还真办成了。让他惊讶之余,不由对办成这事的年轻人林安然大感兴趣,否则以赵士敬的身份前来拜访,按照以往惯例,他连见的兴趣都没有。

    今天之所以肯亲自接见,说白了就想会会林安然。这一次交谈,没想自己就输了一阵。

    卫国庆饶有兴致看着林安然,说:“这位感情就是林副主任吧,不错!年轻有为!若不是你,这鹿泉街道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办排污渠的事办妥。行吧,我卫国庆说话算话,车我一定给,等你们的项目开工了,就来我这里提车!”

    赵士敬在一旁,听卫国庆夸赞林安然,心里很不是滋味。林安然瞧出这卫国庆也没安什么好心,面上看起来是夸自己,实际在损赵士敬和范天来,暗骂俩人是饭桶。

    于是赶紧笑道:“谢谢卫总这么瞧得起我。说起这排污渠,我也是捡了现成的便宜,之前范书记和赵主任都做了不少前期工作,我不过是顺时应势,按他们的计划实施而已。说白了就一跑腿的,运筹帷幄的还是范书记和赵主任。”

    说这话倒不是林安然刻意去拍赵士敬和范天来的马屁,虽然有往这俩位主官脸上贴金的意思,实际上还是为了整个鹿泉街道的威信。

    一个单位不是由一两个干部组成的,在单位里怎么斗那是内部矛盾,就好比夫妻打架一样,终归是家事。在外头就必须要为自己单位挣脸,必须要抱团,必须要懂得维护领导的尊严。单位头儿的脸面掉在地上了,你不去拾起来,只会让别人看笑话。自己的领导没了威信,个人再强大在外面也抬不起头来。

    卫国庆又愣了一下,连赵士敬也大感意外。

    林安然看起来年纪轻轻,却如此老练沉稳,不居功不自傲,懂进又懂退,一点不像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干部。

    卫国庆觉得自己真不能小看这年轻人,难怪这小年轻来上任短短几个月,倒把这拖了一年多没眉目的事情给解决了。从前的鹿泉街道,卫国庆能看入眼的就没一个,现在在他看来,要说能看入眼的,只有眼前这姓林的副主任了。

    他心底有几分欣赏,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说:“快中午了,咱们还是边吃饭边聊吧!”

    转头对周繁荣说:“老周,让饭堂准备一下饭菜,我亲自招待咱们的兄弟单位。”

    按照行政体制,村是属于街道管辖,可在卫国庆脑子里,这鹿泉街道根本就不是自己的上级,压根儿只能算同一辖区的兄弟单位而已。

    周繁荣应着是,心里暗暗嘀咕,卫国庆可从未曾请过鹿泉街道的人吃饭,倒是以前鹿泉街道请客邀请了几次卫总去吃饭,可算下来,这么多年,卫国庆肯出席的只有一次。

    今天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要留这几个科级的小干部在这里吃饭。不过他追随卫国庆多年,知道自己头儿想什么。卫国庆有点儿江湖气,看对眼的人就算是个摆地摊的都能把酒言欢,看不对眼就算市长来了都闭门不见,今天无非就是对眼前这位姓林的副主任有点儿欣赏,才破例而已。

    他笑眯眯转身出去,下楼安排饭局去了。

    赵士敬想拒绝这个饭局,卫国庆这人就像只刺猬,和他接触老让赵士敬浑身都不自在。在卫国庆面前,自己找不到一点当官的威风。可拒绝他肯定不是个好主意,今天来这里是请人出席动工仪式的,别说这老土豪还没正式答应,就说这车虽然答应了,不吃饭那不是给他找不痛快?不是给他找到个现成的不肯给车的借口?

    心里这么想,脸上还要陪着笑,说卫总你太客气了。笑了一阵,从卫国庆办公室的一面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样子,比哭还难看。

第216章 杀狗看主人

    求推荐票,求月票!

    ————————————————————————————————————————

    坐落在白泥村村委的后院的饭堂很有特色。

    倒不是因为奢华的装修,而是因为挂在饭堂墙上一排照片。照片无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