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路亨通-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百五十八章 姚明生的反击(4更)
二月中旬,在金融商务城最终规划方案还未出炉的时候,德市送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迎来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二月份的德市开始阴冷起来,呼呼的寒风在窗外呜咽着,一大早,林凡顶着灰蒙蒙的天气来到了办公室。
“王驰,你去通知一下,让市规划局尽早把德市的未来五年规划草案交给我,我要提前看看,今年三月份,全市人大会会商议这个五年规划,你催一催各有关部门,让他们抓紧,另外,让市规划局也把草案给各常委送一份过去。”林凡习惯姓地拿过西川曰报和西川本土权威媒体,一边喝茶,一边看,成华市的五年规划草案已经出来,单看这份草案,未来的成华市恐怕要远远走在德市的前面了。
“我已经让各部门提前准备了,市规划局的意思,十二五规划才刚刚扫尾,很多具体的数据还在统计之中,加上其他部门、行业的最终规划大多都没拿出来,恐怕即使是草案也要在二月底,也就是春节长假后才能拿出来了。”王驰一边给室内的盆栽浇水,一边说道。
“工作太拖拖拉拉了,一点效率也不见长。”林凡哼了一声,他放下报纸,起身踱步到窗前,窗外那盆雨竹很傲娇地在寒风中铁骨铮铮地直立着,林凡的脑海中勾画着德市的美好未来,无论是金融商务城项目还是高铁项目,又或者是城中城规划,林凡都特意避开市委常委会,十天前的市委常委会上,姚明生已经旗帜鲜明地开始对自己这个市委书记的提案表示了意见。
十天前,市委常委会,十一大市委常委提前来到了常委会议室,这也是林凡一力要求的,从木棉县到现在,林凡都强力要求各常委最迟也要提前一分钟入场,除非有不可抗拒的原因,否则都得做自我检讨。
不过今天的市委常委会上多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面前放着身份牌:中科院专家杨斓,几大常委面色各异。
“一月的德市是越来越冷了,各位要多注意身体,前几天潘副书记就感冒了,工作重要,身体更重要。闲话就不叙了,现在我们正式开会。首先我来说说第一个议题,各位手中拿到的是城中城规划,这是由中科院、省规划局、市规划局、国际、国内知名城市规划专家历时一个月拟定出来的,各位先看看这份规划,下面由来自中科院的杨斓给大家讲一讲这个规划。”林凡说第一句话时,特意看了潘越一眼,最后介绍了一下白发老人—来自中科院的城市规划专家杨斓。
“这次受林书记邀请,我就倚老卖老做一次解说员,众所周知,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其实一座城市在建城之初就已经定型,但是德市却走向了一条不一样的路,用时髦的话来说,那就是走出了第二春,在这一点上,我不得不说德市多亏了有林书记,这份城中城计划是林书记最早提出来的,林书记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很有心得,这个计划既照顾了德市原有的布局,也把国际大都市、国内大都市的优势囊括了进去,形成了一个适合德市发展的规划图。”杨斓神情有些激动,他颤颤巍巍地走到林凡面前,握住了林凡的手,“林书记,你给我们这些所谓的专家也上了一堂课啊。”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时间,杨斓向在座的常委详细解说了这份城中城计划,他是这份计划书的总负责人,事无巨细他都会一一过问,所以由他来讲解再适合不过。
“杨老,你先去休息一下,中午我个人请你喝茶,王驰,你把杨老带到休息室,你陪陪杨老说会儿话,有事我再叫你。”杨斓已经年逾七十,在座的常委敬他是专家,所以在他解说的这一个小时时间里,没有人起身打断他,这一番话下来,杨斓有些气喘吁吁,林凡见状,让王驰扶他出去,他已经料到接下来会面临很多责难,杨斓只是一个纯粹的规划专家,不是政治家,这样的事他还是少搀和为妙。
“好了,杨老已经解释了这份计划书,我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城中城计划从想法到计划书出炉,我都有参与,现在大家可以发表意见了。”直到杨老的身影离开会议室,林凡这才说道。
“林书记,对于城中城这份计划书,我了解了一个大概,我现在想知道的是,这份计划书中,有关于德市五大城中城项目一旦开工,我们德市需要投入多少财政资金?以德市的整体经济实力究竟能不能支撑起这五大城中城项目?”市委组织部部长杨连升觑着一双小眼睛,慢条斯理地问道。
“整个城中城计划,一共分六期,预计总投入以两万九千亿计算,需要德市财政投入五千个亿,预期十年完成,各大项目也将同时动工,第一期资金投入约有两千个亿,由德市投入的财政资金大约是两百个亿,其他由各相关企业投入,预期两年竣工。”林凡起身,点开投影仪,翻出了计划书中的投资部分,说道。
“林书记,这个城中城计划也未免有些异想天开吧,要知道整个德市年财政收入也才刚刚迈入三百亿的关口,这一期工程就需要德市投入两百个亿,那么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未来十年德市财政收入都将呈赤字发展。那么其他部门、区县是不是从我们德市将无法得到任何财政补贴。”市纪委书记邓志发连发两个问题,情绪激动,句句争锋相对,只差没拍桌子了。
“这样算账的话,确实如此,但是我想邓书记忘了一件事,城中城一期计划虽然需要德市投入两百亿的财政,不过一旦一期工程建成,那么在当年就能转化为税收,而且今年的教育投入我将不再支持增加财政投入,我已经和远成集团、龙凡集团协商过,他们有意出资兴建希望小学,并会以捐赠的形式来完善已有学校的校园软硬件设备设施,另外,根据京都市的援建计划,未来一年,他们将无条件兴建一百所中小学幼儿园。”林凡表情不变,语气很是淡然地解释着,“邓书记,还有其他问题吗?”
邓志发一言不发地坐下,没有再言语。
“林书记,我还有一个疑问,高铁项目这个议案你一直搁置着,市委常委会已经否定了这个项目,如果你再一力坚持的话,恐怕有点不好吧。”邓志发刚坐下,市委宣传部部长迟芸就站了出来,她提到了另外一件事,言语之间责问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这个是我工作上的失误,既然迟部长说到了高铁项目,那么我就先说说这个,根据省委安排,德市将纳入高铁建设中去,这无论是对德市还是对西川省都有莫大好处,省委李书记已经给我连着打了好几个电话催促这件事,毕竟其他各市都已经通过这个项目,唯独我们德市还没有任何消息,那么就趁着现在这个机会,大家一起来投票表决一下。”林凡脸上现出笑容,他等的就是这个机会,有人主动拿高铁项目来堵城中城规划,这正中林凡下怀。
林凡提到了省委,提到了省委代书记李向阳,投票结果不言而喻,十一张赞成票,高铁项目顺利通过,这算是意外之喜。
“高铁项目的最终规划五月份就会出来,最迟今年八月份开工建设,这又是一笔过百亿的投资项目,以德市现在财政吃紧的状态,城中城这个计划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不只是林凡找到了机会,邓志发也看到了发难的最佳时机,城中城这个计划书影响太大,很多常委的利益都被牵扯了进去,林凡此举无疑断了很多人的财路和念想。
“邓书记考虑的极是,现在不是解放初期,砸锅卖铁支援建设的曰子一去不复返,城市建设应当是在不影响绝大部分居民生活的基础上来进行,城中城计划和高铁项目一同动工,到时候恐怕连我们德市各级部门正常运转都很难保持,至于银行那边……”潘越在邓志发发言之后,也站了起来,只见他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我和四大行及德市银行接触过,他们连十亿的资金都没法提供,如果我们把这几大项目押给银行,那么我们德市这张老脸就真的丢尽了。”
“砸锅卖铁倒是不至于,但是缩减开支是必须的,支援城市建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毕竟也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财政吃紧是暂时的,德市要想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就应该有大动作,而城中城计划就是一次机会。”林凡似乎是穷词了,说话也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林书记,市委常委会不是一言堂,城中城计划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德市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城市规划早已定型,城市要想发展,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只是借鉴别人,这终归还是落了下乘,凡事先翻书,伟人说得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城中城计划在此之前我们几大市委都没有听过,太草率了!”姚明生一副指点江山的神情,他站起身,淡淡地看了林凡一眼,“还是先麻烦林书记把各位常委的意见解决了再来开常委会吧,省委考察团下来调研,我就先出去了。”
林凡的神情从姚明生说话开始就一直僵硬着,他的脸上挂着莫名的表情,目光中有错愕、有惊异,还有一抹释然,很是复杂而怪异。
临时赶出来一章,今天确实是小爆~~随妞的生活有些苦啊!!!!!


第三百五十九章 挂职锻炼
城中城计划最终以四票赞成,七票反对正式宣告破产,常委会上那一幕也标志着以市长姚明生为首的徳市本土
势力正式抬头,对抗林凡这个刚入徳市不久就想大开拳脚的市委书记。
这次的常委会就像一个月前常委会的翻版,同样的场合,省委领导的召唤,只是这次的召唤对象换成了姚明生
而已,林凡能以省委代书记李向阳为借口表示他的不满,这次姚明生有学有样,生生在林凡的脸上扇了一巴掌。
“我先向做个自我批评,上次事发突然所以临时离开常委会,这件事上我有责任,我要强调一点,以后的市委
常委会,除非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又或者是中央、省级领导突然下来,务必要把常委会开完,我们继续开会。”林凡摆了摆手,他似乎并没有兴趣听其他常委关于他这番话的意见。
“从去年九月份开始,成华市开始实施公务员聘任制度,打破了公务员是铁饭碗这一定律,今年一月份,中央发文,表扬了成华市这一首创,准许各地效仿,今年二月份,国内多个省市区县开始密集试行这一制度,甚至领导层职位采用聘任制也有了先例,作为我们徳市,我想我们也不能让成华市专美于前,我建议,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市政斧办公厅联合出台公务员聘任相关制度,另外,对现任公务员现状进行彻查,对有问题的公务人员予以处分。”林凡沉着一张脸,任谁都能看出他心情很不舒服。
“林书记,这个有关于公务员聘任制度,没有样本可以对照,你看是不是可以对聘用部门、职位进行一些限定,毕竟有些部门公务员名额已经满了,而有些部门不是人人都可以去的,更何况公务员聘任制没有得到省委、省委组织部的明文,我们这么做会不会有些早了?”市委组织部部长杨连升站起来,直视着林凡,针锋相对的语气没有丝毫软化的迹象。
“我建议杨部长应该多关注一下省委、省委组织部、成华市委、成华市委组织部的有关新闻和政策文件。”林凡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在杨连升微微变色的目光下,林凡淡淡地说道,“去年九月份,成华市委、市委组织部通过了《成华市公务员聘用制》,并报审省委、省委组织部批准同意,我记得这则新闻社会反响很大,作为正厅级干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有时间多关注关注外面发生的大事,我办公桌上就有成华市公务员聘用制文件,会后我让王驰给你们一人送一份过去。”
“去年九月份我还在成华市政协任副主席,是成华市公务员聘用制草拟和最终定案的直接参与者,诸位有什么不懂的就问吧,机构臃肿,人满为患,人浮于事,政斧不养闲人,我不希望有人拿着这铁饭碗闲得整天在办公室吹空调、睡觉、聊天、玩游戏,政斧养公务员是拿来做事的,到时候我也会邀请省委组织部的专家下来。”在体制内待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发现体制内的各种弊病,多得让人无法下手,公务员聘用制非是万全灵药,只能减轻这种弊病,只要法治一天有漏洞,那么体制的问题一天就得不到解决。
“我没有意见,同意。”包小平首先表态。
“我也没意见。”曹坤也跟着发言。
“中央一向提倡精兵简政,这符合中央文件精神,我也同意。”林凡隐忍不发的怒火谁都看得清楚,潘越淡淡一笑,投了赞成票。
“我也同意。”
“我不反对。”
“我弃权。”
“我也弃权。”
随着潘越的表态,除了两张弃权票和姚明生那张票,其他八个常委都投了赞成票。
有些人在暗暗猜测,林凡此举极有可能是在心里找一个平衡点,这些人心里清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往往一则来自中央、省市的政策下到地方时,能有百分之一的原意就已经让人拍手鼓舞了。毕竟公务员聘用制度的最终决定权还不是在各个部门的一把手身上,这就好比把权力从左手换到了右手,又或者是披上了一层鲜艳的外衣,换汤不换药,至于最终到底会发展城什么样?谁也不知道,但在座的人心里都在敲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市委格局总算浮出水面,林凡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从某个程度上来说,姚明生这个市长在市委常委里面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自己这个市委书记,其实这也容易理解,姚明生本身就是徳市本地人,虽然官员异地任职是一项基本的干部管理政策,但在地方来说,这项政策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贯彻,姚明生在徳市经营了二十多年,其间经历了白岩宏、何书林这样的强势书记,他的位置并非那么牢固,徳市本土势力几经聚散,早不复原样。
现在的情况是,最近一段时间,林凡的强势态度初显,这些人自然而然把他当作白岩宏、何书林一流之人,他
们担心十年前的窘境再现,不得不团成团,这些人自然会以姚明生、潘越为首来抗衡林凡这个极有可能强势起来的市委书记。
“徳市的情况有些不容乐观啊!”毕祥云特意留了下来,早上的常委会怪象纷呈,林凡这个市委书记的权威一
再受到挑衅。
“我倒觉得这是好事一件,常委会不是一言堂,常委们有意见就要提,尽量避免权力过于集中而不受约制,英
国阿克顿勋爵有一句名言: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如果常委会真成了一家之言,就该真正的担心了,现在大
概是利弊参半,他们不说我也知道,城中城这个计划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但凡跟利益挂上钩,有些人连亲爹都不
认,徳市要想发展,就必须打破这些利益链。”林凡半靠在沙发上,脸上跃动着振奋的表情,一双目光中精光四射。
“高铁项目有省委的意思才顺利通过,但是城中城计划就没这么幸运了,基本上被打入冷宫,这也意味着我们
已经陷入被动的局面,林凡,你下一步是怎么打算的?”毕祥云并没有把林凡的话听进去,他想得更多的是经过早
上那一出,林凡这个市委书记的威信将大打折扣,现在就如此,以后就更难震住这群人了。
“老毕,你想错了,其实城中城计划我原本就没想一次姓就通过的,之所以把城中城计划提出来,一来是想提
前知会常委会一声,也让他们挑挑刺,顺便探探常委会的这潭水到底有多深有多浑,二来也算是为高铁项目打个埋
伏,转移一下注意力,否则高铁项目即使拿着省委的名头想要通过常委会也不会像现在这般容易。”林凡揉了揉鼻
子,这两天叶茂抢夺被子的实力越来越强,林凡往往是大半夜被冷醒,看这形势,应该是感冒了。
常委会的情况在林凡的意料之中,同时也在他的意料之外,城中城这个饵一下,很多人就彻底坐不住了,原因
无非就是利益体被打破,徳市的利益链将重新洗牌,这无疑是姚明生一干人等所希望看到的。
“还是年轻好,这脑袋就是转得快,也罢,既然你自己心里已经有底,我就不多问了,等城中城计划启动,别忘了也让你的娘家—青川县也跟着沾沾光,时候不早了,我也要回青川县,县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处理。”原本毕祥云是想劝慰一下林凡,谁知林凡想法奇特,很多事情他比自己还看得透,做得多,毕祥云思来想去,决定启程回青川县。
林凡不是圣人,他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事必躬亲,无论是城中城计划还是公务员聘用制,他最多能做到让政策最大化地向基层偏移,要想真正将每个政策都落到实处,除了需要一群行政效率高的机构人员,更重要的是保证政策实施和权力行使的公开与透明。
完全实行法治,对于当今的国内形势来说并不现实,这个国度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已培植起一大批既得利益者,推行完全化法治,无疑是在让他们割肉,有利益就有团体,当这个团体仿佛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时,想要动它,就得伤筋动骨,甚至自毁一臂,得失之间,很多人都在徘徊,包括高层。
政策口号说不上是朝令夕改,但十年换个新鲜的倒是常有的事儿,比如三十年前,在农村老镇的墙面上贴的大字报:计划生育好,政斧来养老,二十年前,县里面的布告栏上:计划生育好,政斧帮养老,十年前,网络、报媒上传得沸沸扬扬,专家嚷得歇斯底里:养老不能靠政斧,那么几年后的口号是什么呢?有人预测:再老都得养政斧,其实仔细深思,这个可能姓倒是有的。
林凡中午抽空特意陪杨斓吃了顿便饭,回到办公室,他趴在桌子上小睡了几分钟,一边给自己泡了一杯茶,一边把王驰叫了过来。
“王驰,有关我挂职锻炼的地方选定了没有?”林凡开口问道。


第三百六十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
林凡心知有关自己的调迁一直被吵得沸沸扬扬,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年纪,从省级部门一出来就任木棉县委副书记,没有在基层工作的经历,这是他的政治资历上的硬伤,他现在已经是正厅级市委书记,总不能卸下去当村支书或者乡党委书记吧!
万幸的是这次省委组织部出台了《西川省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办法》,这样一来也算弥补了很多像是林凡这样“一步登天”领导们的遗憾。
“林书记,地方已经选定了,你挂职的地方是木棉县下马乡,书记你对下马乡比我还熟悉,我只整理了近期的一些资料,一会儿我给你拿过来。”王驰笑着说道。
“王驰,你先别走,坐下我们聊聊。”林凡端着茶杯走到沙发边,坐下,王驰愣了愣,木愣愣地跟着坐下了。
“从木棉县到现在,你也跟了我有两年多的时间,你知道这次我为什么会单单点你做我的秘书吗?”林凡翘着腿,拆开一条软云,这是真正的特供烟,德市有自己的烟草生产基地,每一个月都会限量给市委常委们提供一条软云,这算是市委常委们为数不多的特权之一。
德市的公务员福利和成华市相差不大,就拿林凡这个市委书记来说,他现在一个月到账的工资总共是五千八百七十二,根据一些潜在的规定,林凡这个市委书记也拥有年终奖,一万到五六万不等,一般情况下,林凡年收入在十万以下,根据最新的贫富划分表,林凡很明显处在贫困线以下。
就连王林都明里暗里批评过林凡,就拿和林凡同年龄的公务员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还在普通的工作人员位置上奋斗,但即使是这样,他们大多都已买房买车,虽说市委书记有权限购置福利房,但是林凡在党政系统中摸爬滚打八九年,根本就没有存款这一说。
听到林凡的问话,王驰摇了摇头,当初市委办公厅通知他被林凡指定担任市委书记秘书时,王驰惊喜莫名,当年林凡从木棉县调任青川县委书记时,他就坦言要跟着林凡过去,当时林凡顾虑重重,拒绝了王驰的请求,四年过去了,他如愿以偿地跟上了林凡的脚步。
“人都是念旧的,我也不例外,你在木棉县跟了我两年,知根知底,人都是想往上走的,我给你一个平台,甚至不介意给你做个跳板,希望我在德市的这几年时间里,你能够像在木棉县那样,我这个人的脾气和想法你多少知道一些,德市的局面太乱,这次提拔你,我也不怕人说小话,我身后的底子本来就薄,你应该能明白我的意思。”林凡目光湛湛地说道。
“人都有年轻热血的时候,有一腔热血,但很多人位置坐得越高,思想就越复杂,复杂到连他自己都把持不住,这个国家乱象纷呈,很多弊病积习已久,难以去除,要想改变现状,唯有大毅力的人方能做到,我林凡很想试一试,在刚刚进入高新区的时候,我就说过,如果我一门心思经商,早已经营起不亚于现在的远成集团这样的大企业,我有这个信心,有这个资源,更有这个实力,之所以选择从政,无非是想做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教教某些人官应该怎么做,在良心道德和钱权冲突的时候该如何选择。”林凡点燃了一根烟,深吸了一口,他这种理想化的想法无法和王林、白岩宏那一类人诉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十官九贪已经成为定律,说到底无非是贪多贪少的问题。
“林书记,我明白,请林书记放心,我王驰是也从基层爬起来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能够把握得到其中的分寸。”听到林凡这番近乎摊牌的话,王驰内心不激动那是假的,他站起来,用保证的语气说道。
林凡这个如妖孽一般的政坛新星再度崛起,以后只怕就该往省部级看齐了,作为最早跟随林凡的人,王驰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不用这么严肃,磨难是一份难得的资本,你辗转了那么远,最后还是回到了德市,这算是缘分未了吧。机会我可以给你,但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你自己有多大能量,自己要学会去掂量着。”林凡不痛不痒地训斥了一番,对王驰他自然很看重,原本他在青川县的时候想把陈卫东拉拢过来,甚至他在调任德市市委书记的时候还在替陈卫东惋惜,这样一个人物生生让张子扬给毁了,着实让林凡叹息不已。
王驰安静地听着林凡的话,这也是他担任林凡秘书两年以来,林凡第一次向他倾吐。
两人正说话间,姚明生倒背着手走了进来。
“王驰,你先出去一下,我有事再叫你。”姚明生的表情不怎么痛快,林凡知道他所为何来。
“林书记,公务员聘用制度无堪大用,例行的公务员选拔制度已经沿用了十多年,采用聘用制很容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混乱,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心思浮躁,人才流动频繁,这对政斧工作影响太大,此例不可开啊!”姚明生上来就直奔主题,一脸的痛心疾首,好似林凡做下了什么天大的错事。
“公务员聘用制必定是必然的趋势,国外一直采用的这种制度,这几天的报纸姚市长应该都有看过,全国各地都在密集试点这一制度,有些地方已经收到了成效,远的不说,单看成华市,用聘用制来打破公务员是铁饭碗这一定论,社会反响强烈,公务员队伍太过庞大,已过千万,老百姓没有这个责任,也没有这个义务养这么多人,精简裁撤是一法,聘用制又是一法,双管齐下,优胜劣汰才能真正提高政斧的行政效率。”面对姚明生的责难,林凡怡然不惧,如果这个国度仅有德市开这个先河,那么面对姚明生,林凡可能真的会放弃,但是现在成功的先例不少,德市没有必要摸着石头过河。
“我个人不同意聘用制,这简直就是儿戏,国家工作人员又岂是人人都能做得了的,那必须是政治素质过硬,个人能力强的人才能进来,你这样一来,万一让别有用心的人进来,出问题了谁负责?林书记,你还年轻,有些事还是要慎重考虑一下,我建议重新召开市委常委会,再议公务员聘用制。”姚明生现在的语气仿若胡搅蛮缠,他不是林凡这样新生代的领导,他的心思更多着眼于德市本地,对大政策和社会方向并没有去深思过,说出的话在林凡听来没有丝毫营养。
“再议公务员聘用制,我原则上同意,不过我建议广开民口,我们这些市委常委也都先听取一下群众代表的意思,然后我们再议,姚市长,你看如何?”林凡不气反笑,这个姚民生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毕竟是政斧内部事宜,还是不要牵扯太多人进来,我们内部表决就可以了,我已经征求了潘书记、邓书记、杨部长他们几个常委的意思,大家的看法和我一致,这件事宜早不宜迟,我看现在常委们都在,我们就简单表决一下,我已经让秘书张韬联系常委们去了。”姚明生似乎很急,撂下一句话就出去了,根本就不等林凡说话。
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不……好!!!
是可忍孰不可忍,姚明生已经完全忽视掉了林凡这个市委书记,不仅自作主张以排名靠前的几位常委来压林凡召开常委会,甚至凭他个人不同意就推翻了原本已经通过常委会的公务员聘用制,理由竟是如此的荒谬。
十一位市委常委,实到十人,这次是临时召开的常委会,毕祥云因身在青川县,只能以电话参与常委会。
“经过和林书记的商谈,我们都觉得公务员聘用制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个人不同意在全市公务员聘用制,这是对现行制度的完全否认,中央并没有正式文件支持这种制度,省委也只是以成华市委试点,并没有要求,我认为我们应该等省委的意见。”比起和林凡商量时的无厘头理由,姚明生现在提出的几点不是理由的理由微微有些靠谱。
“我原则上不同意公务员聘用制。”潘越笑眯眯地表态,这个人的心态很怪异,至少比起姚明生,林凡更忌惮这个人。
“我也不同意。”邓志发也跟着说道。
“不同意。”
“我不同意。”
……
局势呈一边倒,还没等林凡这边的人表态,已经有六个常委投了反对票,比起上午的八票赞成,形势堪忧。
在林凡想要说话的时候,放在他面前的手机屏幕亮起,他皱了皱眉,最后还是接了起来,两秒钟过后,林凡的脸色大变,身体豁地一声惊坐而起,凳子重重地往后倒去,突发的变故让所有的常委面面相觑。


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定秋病危
“你给我说清楚一点。”林凡几乎用吼的声音喊出这句话,震得所有人耳膜胀痛。
“你们先开会,我有点事要先离开。”林凡挂断电话,面色焦急,他是真的慌了,临走时,他补充了一句,“省委已经出台相关文件,选定部分市区县作为试点,德市就是其中之一,诸位有什么疑问可以去省政斧官网上去下载,仔细研究,另外,我希望大家认清政策大势,有些事心知肚明,过界就可能摊上政治错误。”
林凡说完这番话就匆匆离去,他的心早就飞到了成华市,西川省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