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宅师-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适时,方元定了定神,才回头笑道:“二毛,去叫大毛出来,下去吃饭了。”
“哦。”二毛乖巧点头,马上跑到角落掀开纸皮大盒子。
刹那间,藏在大盒子中的大毛立即发出尖锐的笑声,朝方元扮成了笑脸,那是在嘲弄他找了那么久,居然没有发现自己藏在这里。
“好了,不玩了,吃饭去。”方元呵呵一笑,走过去一弯腰,双臂一搂,分别把大毛二毛抱了起来,再轻快往楼下而去。
此时楼下餐厅,桌子上已经摆好了饭菜,不仅有清蒸鱼、红烧鱼,另外还有咸香的腊肉,以及几盘时节蔬菜。
“快坐。”老人招呼起来:“粗茶淡饭而已,你们不要介意。”
“大爷太客气了,我们还要你的款待呢!”
一番推让之后,方元和包龙图坐在老人两边,而老奶奶则是照顾两个孩子。
家常菜的滋味,肯定不及大酒店那么鲜香味美,但是油多料足,却让人吃得放心,而且管饱。再加上老人自酿的糯米酒,丝丝甜意入口绵软,更是十分开胃。
一时之间,方元和包龙图赞不绝口,席间气氛十分融洽。大半个小时以后,午餐结束了,方元和包龙图要去帮忙洗碗刷盘,却被老人挡了出来。
方元和包龙图也不强求,就到客厅休息一下,顺便陪两个毛孩子玩耍。
一会儿之后,老人从厨房出来了,方元才起身说道:“大爷,我们还有事要办,就不多打扰了。回头有空的话,再过来拜访。”
“这么快?”老人一怔,微微皱眉道:“多坐一下嘛。”
“大爷,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以后我们肯定来你这里多坐。”包龙图笑眯眯道:“到时候你千万不要觉得烦就好。”
“欢迎,就怕你们不来……”老人笑呵呵道,知道两人还要考察村子的地形,随即礼送两人离开。

第230章 不简单的村子
ps:
二更了,求下月票,请多支持。
离开老人住宅之后,方元和包龙图继续在村子游走起来。
“现在中午一点多了。”适时,包龙图看了眼时间,立即提醒道:“虞先生快来了,你打算怎么和他‘偶遇’?”
“不要太刻意,村子再大也有限度,走一圈下来,总会遇上的。”方元随口道,然后不断观望村子建筑物,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
打量片刻,方元有所发现,随之伸手示意道:“包子,我们到那边看看。”
包龙图没有意见,立即跟着方元朝一个方向而去。走了片刻,只见眼前出现一栋比较古老的建筑,青色的墙砖,黑色的瓦片,传统的斗拱屋檐结构,正是虞村的祠堂。
“祠堂不错嘛。”包龙图看了一眼,忍不住称赞道:“气势不一般。”
这倒也是事实,从外面看来,祠堂就好像一个大宅院落,占地面积比较宽广,起码有两百平方米。通过没有锁牢的门缝,也可以看到祠堂的内部供奉了许多牌位,还有一些碑刻之类的东西,房脊画栋雕梁,可见以前的富丽堂皇。
尽管经过了多年的风雨侵蚀,祠堂没有那么光鲜亮丽了,但是从细节就可以知道,当年祠堂建成之时,肯定十分气派。
“大爷刚才说,虞村在清代的鼎盛时期,起码有三百户人家,是方圆百里第一村,甚至还发展成为集市贸易的地点。”这个时候,包龙图琢磨起来:“我听了,多少觉得大爷话里有几分吹牛的成分。现在看来,也有可能是真事。”
“嗯!”方元点了点头,绕着祠堂走了一圈之后,又示意道:“走,到村外看看。”
“之前不是看过了吗?”包龙图错愕道:“还看什么?”
“刚才是走马观花,没有什么印象。”方元随口道:“现在是摸底研究。印象更加深刻。”
“好吧……”包龙图耸了耸肩膀,随行而去。
不过走到了村外之后,包龙图就发现不对了,他发现方元根本不像是在观察村外的地形情况,反而像是很有目的的在搜寻什么目标。
“你在找什么?”包龙图干脆问了出来。
“没什么。”方元摇了摇头,目光由近向远,忽然眼睛一亮,然后就急步奔行而去。
“擦,这哪是没什么,分明是有什么。”包龙图反应不慢。一边跟着跑。一边问道:“你快说实话。到底在找什么?”
“找证据。”方元扔下一句话,奔行几分钟之后,这慢慢停了下来。
半响之后,包龙图才追了上来。气喘吁吁问道:“找什么证据?”
“不好说,所以要找!”说话之间,方元眉头一皱:“不过现在看起来,好像是估计错误,没有任何发现。”
此时,方元左顾右盼,这里距离村子也有一段距离了,四周的地势依旧平坦,而且长满了一丛丛绿油油的野草。有点儿像是一片草原。
“最讨厌别人卖关子了。”包龙图不愤道:“你就不能明说吗?”
“我都没确定,怎么说呀?”方元摇头道:“如果我的判断是对的,那么在这个地方,应该有些东西才对。可是现在没有,说明我错了。”
包龙图糊涂了。不解问道:“那么你觉得,这里应该有什么东西?”
“不知道。”方元挠头道:“反正很显眼就对了,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
“一眼能够看出来。”包龙图左右看看,顺势指着一片野草道:“一眼能够看得出来的,就是这些杂草了。”
“所以我才要怀疑自己的推断嘛。”方元喃喃自语:“难道是我多心了,不应该呀。”
“……莫名其妙!”包龙图白了一眼,顺势走了几步,然后低手摘了一根草茎把玩。就在这一瞬间,他有些发愣,随之回头,兴奋叫道:“丸子,过来看看。”
“什么?”一瞬间,方元也有几分预感,急忙跑了过去。
“你看……”适时,包龙图拨开了一片草丛,只见在长长的绿草之中,却是某种建筑的残缺遗迹。
“包子,好样的。”方元称赞起来,拍了拍包龙图的肩膀,又急忙说道:“快,把这些杂草都拨开,看看这里原来是什么建筑。”
一时之间,两人忙活起来,顺着遗迹把一丛丛野草分开。十几分钟之后,断垣残壁的分布也完全显现出来了。
“感觉好像是宅子。”包龙图琢磨起来。
“不,不是宅子。”方元否决道:“宅子应该是四四方方,而这些遗迹却成圆状,应该不是宅子。”
“如果不是宅子,那你觉得会是什么?”包龙图反问起来。
“不知道。”方元干脆回答,然后笑道:“不管是什么,反正也证实我的推断没错。这个村子,恐怕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嗯?”包龙图一听,顿时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这个村子难道……埋了宝藏?”
“滚!”方元没好气道:“少做梦了,走!”
“去哪?”
“问那么多干嘛,跟来就是了。”
说话之间,方元快步而去,就在村外绕行。走了一段路程之后,就开始左顾右盼起来,又在寻找下一个目标。
与此同时,也不用方元开口了,包龙图就主动帮忙打量,不时示意道:“那电线杆是不是你要找的东西……不是?那几棵大树呢……也不是?那口井,总应该是了吧。”
“井?”方元目光一凝,立即问道:“哪里?”
“真的是井呀?”包龙图也有几分惊讶,随之连忙伸手指去:“那里呀……”
方元顺势看去,只见在几棵大树的旁边,的确有一个用砖石围起来的平台。远远看去,在平台上面有一根轱辘吊着绳子,应该是一口井无疑。
发现目标之后,两人连忙走了过去,立刻发现这是一口大井。井台痕迹斑驳,苔藓绿痕已经渗透到井砖内部,足够说明这口井的古老。不过井口密封,又用大石头压着,井绳水桶搁置一旁,看模样也已经很久没有人在这里取水了。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毕竟现在村中百姓,家家户户都已经使用上自来水,古井自然而然成为了历史,注定被遗弃在角落之中。
方元打量了片刻,眉目之间也有两分喜色,然后又招呼道:“走了,继续下一站。”
“诶,你现在能说了吧。”包龙图自然跟上,不过也更加好奇了:“你找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意?”
“不急,一会儿告诉你。”方元摆手道,又走了一段路途之后,他立即停了下来。
包龙图一眼看去,立即注意到前面有个小庙,当下明了道:“这一站的目标,就是那个小庙了吧?”
“或许。”方元不怎么肯定:“要看庙里供奉的是什么神灵才知道是不是。”
“除了土地神,还能是什么?”包龙图随口道,但是走近之后,他却发现自己错了,错得十分离谱。因为庙里供奉的不是土地神,而是一尊财神。
“居然是财神庙。”包龙图有些惊诧,忍不住嘀咕起来:“真是稀奇啊。”
“一点也不稀奇,如果不是财神,那才稀奇呢。”方元笑逐颜开,又招呼道:“走,继续下一站。最后一站,如果目标也对的话,那么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哦!”包龙图眼睛一亮,急忙奔行道:“那还等什么,赶紧跑啊。”
两人一路小跑,不久之后速度就慢下来了,最主要是眼前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事物。如果不出意料,它就是最后的目标了。
“是它吗?”包龙图问了起来,并且抬头打量道:“应该是它吧。”
“我也觉得是。”方元轻步走近,有几分迟疑之色:“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是什么树?”
没错,眼前是一棵树,一棵参天大树。巨大的树根,或许要四五个人张开双手合抱,这才能够围成一圈。树上枝叶更是十分繁盛,树冠好像一顶巨伞,把方圆二三十米的地面都笼罩起来,形成一片阴凉的树荫。
毫无疑问,这是一棵古树。对于古树,百姓觉得它有灵性,所以在树根的底下,已经被村民插满了香枝,当成神树来供奉。
此时,包龙图在地上拾起一片半枯的树叶,再把树叶揉碎了,轻轻一嗅它的气息,然后十分肯定道:“这是桂树!”
“桂树?”方元喜形于色:“能够肯定吗?”
“废话,我家里就种有桂树,不可能认错。”包龙图点头道:“绝对是桂树,要是错了,我自挂东南枝。”
“没那么严重,我还是相信你的。”方元笑容可掬道:“这样看来,我的推断……嗯,也不算是我的推断,应该说是书上的记载果然是真的。”
“书上的记载?”包龙图又一阵惊疑:“什么书的记载?”
“就是刚才大爷的家里,我去找大毛时候,在杂物间里发现一本装线书。”方元这才解释起来:“那本书里有篇杂记,或许可以说是古代文人笔记之类。反正书的开篇,就是交待了村子的来历。”
“其实也不算什么来历,只是提到经过明末战乱之后,村子不可避免的败落了,然后村中某个子弟发奋读书,终于考中了进士,然后为官几十年以后,致仕回家造福乡里……”

第231章 梅花形风水局
ps:
月中求月票,请大家支持一下,谢谢。
“……总而言之,就是村子的中兴史。”
这个时候,方元侃侃而谈:“那个虞进士做官几十年,积累了万贯家财,等他告老还乡以后,立即大兴土木,修桥铺路、修缮祠堂……”
“当然,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书中提到,主持兴建工程的人,却是一个著名风水师。”方元摸着下巴道:“书中说,那个风水师采用相土尝水的古法,在村子住了大半年,把村子周围的情况摸透了,才重新勘定了村子的方位、朝向。”
“什么叫相土尝水法?”包龙图不解道:“尝水还比较好理解,应该是检测水质的好坏,如果水是苦涩的,肯定不合适饮用,但是相土又是怎么回事?”
“聪明。”方元赞许一句,才笑着说道:“其实所谓相土尝水的古法,说白了就是效仿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兴建苏州城的套路。”
“要知道苏州城的前身,也就是阖闾大城的规划建设,那完全是在风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方元解释道:“古书有记载,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
“尝水法,就像你说的,检测水质。以水味香清纯,冬温夏凉为吉;以水味涩苦,深浊异味则不吉。至于相土法嘛,就是用专门的秤尺称量。”
适时,方元笑道:“一斗土,六七斤为凶,*斤为吉,十斤以上则是大吉。之所以要相土尝水,主要是风水中认为,凡石要细腻可凿,土要坚实难锄,石刚燥土松散则不吉。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人。吉地不可无水。”
“也就是说,古代的相土尝水法,相当于现代的地质水文报告。”
说话之间,方元也有几分感叹:“早在几千年以前,古人就已经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很有‘科技’含量的事情了,可见在那个时候,风水才是最具权威的‘科学’!”
“不要感叹了。”包龙图饶有兴趣道:“所以你看了书以后,就觉得那个风水师在村子里布置了风水格局?”
“没错。”方元点头道:“毕竟这是要奠定一村的风水啊,谁也不敢等闲视之,免得砸了自己的招牌。那个风水师实地考察了大半年。这才敢规划动工。也算是很有实力了。要是换成普通的风水师。要是不研究两三年,估计都不敢动手。”
“有这么夸张吗?”包龙图摇头道:“我倒是觉得,要是普通的风水师,或者招摇撞骗的神棍。肯定懒得研究那么久,而是直接施展了。”
“你想得倒美。”方元笑道:“你以为古代是现在呀,没几个人懂风水精髓,被骗了也浑然不觉。要知道古代风水是常识,特别是那些读书人,基本上都有几分研究,想骗他们可没那么容易。就怕行骗不成,反而要被活生生打死……”
“好像也是!”包龙图抓了抓鼻尖,立即转移话题道:“你还没说呢。村子的风水格局到底是什么?”
“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这很有可能是梅花形局。”方元沉吟道:“没错,十有*就是梅花形风水局。”
“梅花形?”包龙图惊愕道:“你怎么看出来的?”
“刚才我们不是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吗。”方元解释道:“一共发现了几种东西?”
“四种。”包龙图列举起来:“第一,断垣残壁;第二,一口古井;第三。一座财神庙;第四,就是眼前的这棵老桂树了。”
列举之后,包龙图十分不解道:“四样东西,是不是有什么寓意?”
“没错,不仅有寓意,而且寓意深长啊。”方元微笑道:“另外据我推测,那些断垣残壁,在没有倒塌之前,应该是一个高塔!”
“高塔?”包龙图眨了眨眼,迟疑道:“你为什么觉得是高塔?”
“就算不是高塔,也应该是很高很长的建筑物。”方元肯定道:“只有这样,才符合梅花形的风水布局。”
“你能不能说得明白一点。”包龙图皱眉道:“梅花形的风水布局应该是怎么样子的?”
“梅花形局,或者应该说是梅花钱局。”方元慢慢解释起来:“那是长命富贵梅花钱的变形,以塔代表长,井水是生命之源,所以代表命,而财神庙就是富的象征,至于贵,就是桂的谐音。长命富贵,全部齐全了。”
“当然,一枚标准的梅花钱,正面应该有长命守富贵五个文字,背面则为元宝、蝙蝠、鹿、寿桃、喜鹊五种吉祥图案,意为财、福、禄、寿、禧。”
听到这话,包龙图灵光一闪,直接插嘴道:“村子中间的祠堂,好像就有这些图案。”
“哈哈,我才想说呢。”方元立即点头笑道:“为什么说是长命守富贵,因为守字是关键,不管是财、福、禄、寿、禧,只有守得住,才是自己的。所以需要以祠堂为镇,聚集全村百姓的香火之力,才形成了梅花形风水局。”
说到这里,方元轻轻一叹:“不过可惜啊!”
“可惜什么?”包龙图好奇道。
“可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梅花形风水局不可避免败破了。”方元摇头叹道:“塔倒了,井封了,财神庙、祠堂冷冷清清,没有香火供奉,只剩下一棵老桂树苦苦支撑,然而独木难支,成不了气候。”
“……管他呢。”
沉默片刻之后,包龙图提醒道:“貌似已经两点多了,不知道虞先生来了没有。”
“嗯。”方元点了点头,示意道:“到村里看看吧。”
“好。”包龙图当然没意见。
一时之间,两人转身往村子方向而去,不久之后就消失在村里。他们没有回头,自然不知道在他们走远之后,在巨大的老桂树后头,立即走出来三个身影。
这三个身影,分别是一个老人,一个中年人,以及一个青年。等到方元和包龙图走到了村子深处,那个老人眼中也浮现出奇异之色,然后转头道:“刘师傅,你怎么看?”
“……长命守富贵,梅花形风水局!”中年人嘴角掠过一抹苦涩笑容,不过也不能昧着良心撒谎,只能轻叹道:“如果村中布局如他描述一致,那么就是真知灼见,后生可畏啊!”
老人沉默了下,忽然开口道:“刘师傅,陪我走一趟怎么样?”
中年人自然知道老人想做什么,但是也不好拒绝,只能点头答应了。
霎时,三人以老桂树为起点,然后在村外绕行起来。片刻之后,一栋财神庙就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正如方元所说,财神庙很冷清,枯枝败叶满地,应该很久没人过来上香了。
老人看了一眼,直接掠了过去,又继续往前走。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一口封闭起来的古井。他稍微停留打量,又继续走下去。
不久之后,三人在断垣残壁中停下,老人眼中有几分怀念之色,轻声道:“小的时候,祠堂里、大树下、小庙旁、古井边,以及这片残塔草地,那是我们的游乐园。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本来应该模糊不清的记忆,却仿佛历历在目,真是奇怪。”
中年人和青年很识趣,没有开口打扰老人追忆往事。
许久之后,老人才回身问道:“刘师傅,如果重新把塔修起来,开井取水,扩修财神庙,再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不行!”
知道老人想说什么,中年人毫不犹豫摇头道:“风水轮流转,败破了的风水局,元气已经发生了偏移,不是把塔重新立起来,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老人沉默了,半响之后才问道:“真的没有半点办法?”
“覆水难收。”中年人苦笑道:“回天乏术啊。”
“也对,是我强人所难了。”老人点了点头,忽然问道:“刘师傅,你觉得那个年轻人有没有主意?”
中年人眼皮一跳,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复。要说对方有办法吧,那岂不是显得自己的无能,要说对方没有办法,想到最近打听到的惊人事迹,他又不敢肯定……
看到中年人久久没有回应,老人心里多少有些惊异,随之若有所思起来:“刘师傅,看模样你好像认识他呀。”
“不……”中年人本能的摇头,然后就意识到自己的失态,顿时苦笑道:“对,认识,想忽略都难啊。”
感觉中年人的语气不对,老人忍不住试问道:“听刘师傅的意思,你与他的关系,好像不怎么友好啊。”
“恰恰相反。”中年人摇头道:“我与他有一面之缘,大家脾性相近,倒也很聊得来。”
“不对吧,我怎么感觉刘师傅不太想见到他似的。”老人笑道,到了他现在的身份地位,基本上可以言行无忌了。至少在中年人面前,他不用有什么顾虑。
中年人一叹,坦诚道:“如果在别的地方,我倒是很希望与他把手言欢,仔细交流一番。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却很希望他立即淡出我的视线,免得又坏了我的好事。”
“为什么说又?”老人很感兴趣。
“说来话长。”中年人摇头道:“我现在有些怀疑,他是不是我的天生克星,怎么走到哪里都能遇上他……”

第232章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天生克星?”老人一听,顿时惊诧道:“刘师傅,不至于吧。”
这个时候,中年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失言,当下连忙转移话题道:“虞丈夫,听意思他们好像是专程来找你的。据我所知,他应该返回泉州了呀,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个,我也感到奇怪。”老人惊异道:“你也知道,我打算推平村子重建,所以请了一些设计师帮忙设计布局。那个年轻人,就是我一个老朋友推荐给我的,说是很有想法,很有水平的设计师。老朋友的面子,我不能不给,就让他参与进来了。”
“没有想到,他不仅是设计师,更是风水师啊。”说话之间,老人也有几分惊叹:“而且看起来,风水实力似乎似乎也不差啊。”
“何止不差,简直就是高深莫测。”中年人暗叹:“就是和自己犯冲,让人不爽。”
心里嘀咕之余,中年人一咬牙,突然说道:“虞丈夫,如果你真有这方面的心思,我可以留下来帮你重新勘定村子的风水。不过,时间要比较久,不知道虞丈夫能不能等了。”
“嗯?”老人一怔,连忙问道:“需要多长时间?”
中年人估算了下,斩钉截铁道:“半年!”
“这么快?”老人有点儿惊讶,毕竟他多少也了解一些风水知识,知道想要堪舆一个地方的风水情况,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得了的事情。
一家一户。一栋大楼的风水,范围有几分局限性,或许还比较容易堪舆。但是一个村落却不同,不仅是村落本身的面积,另外还要扩展到方圆几十公里。
以村落为中心,四周几十公里的范围内,都属于村落的风水格局。不把其中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根本不可能勘定村子的风水。
也就是说,如果中年人要接手这件事情。那么肯定要花几个月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去摸索,一点一点地去研究。等到熟悉这片区域的形势之后,才能够对症下药,着手布置村落的风水福址。
“慢则半年,快则三四个月。”中年人肯定道:“毕竟这是平洋地。山地少多是平原地带。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行到平洋莫问踪,但看水缠是真龙,只要研究江河的走向,追根溯源,自然知道一方风水的状况。”
老人眼睛一亮,立即说道:“刘师傅,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回去细谈……”
“好。”中年人欣然点头。巴不得立即离开。
说话之间,老人和中年人走了。一直默不作声的青年见状,稍微犹豫就急忙跟上。不久之后,三人上了一豪车,很快就消失在公路的尽头。
与此同时,方元和包龙图还在村子转悠,却没有看到虞越的踪影。
“是不是不来了?”包龙图察看时间,顿时皱眉道:“都快将近三点了,还不来吗?”。
“不要急,该来的,肯定会来……”方元比较淡定,继续研究村里的地形情况。
“就你宽心。”包龙图白了一眼,继续翻看手机道:“要不要给小龙发个短信,询问一下情况呢?”
“千万不要。”方元急忙阻止:“你想害他丢工作呀。”
“也对。”包龙图立时反应过来,不好意思笑道:“是我错了,有欠考虑。”
“你要相信他,如果有什么变数,现在来不及通知我们,到了晚上再问也不迟嘛。”方元随口道,然后招呼起来:“大爷,您这是要去哪呀?”
此时,刚才款待过两人的老人提着一个竹篮走了过来,笑眯眯道:“去摘菱角,你们要去吗?”。
“摘菱角?”包龙图立即来了兴趣,拍了拍方元的肩膀,撺掇道:“去看看怎么样?”
“随便。”方元无所谓,毕竟刚才在村外走了一圈,他也大概了解四周的情况,知道村东方向有一片长满了水草植物的湖塘。
地方不远,而且湖塘的旁边就是村子入口,如果外面有人来了,也能够第一时间看见。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一边摘菱角,一边等人,也算是劳逸结合了。
想到这里,方元立即上前帮老人提竹篮,然后一同往村东方向而去。
走了两三分钟,村外就是一片湖塘了,村口旁边就有一个小渡口,一条小舟就系在渡口沿边。老人来到之后,立即跃上小舟,顺手解开绳子招呼道:“你们两个,快上来呀。”
方元和包龙图面面相觑,打量着在水中晃荡的一叶小舟,难免有些迟疑。
“大爷,这小船能坐三个人吗?”。此时,包龙图有些担心道:“要不你们坐,我在岸边走下去帮忙就可以了。”
“放心,绝对没问题。”老人笑呵呵道:“不要说三个人了,就是四五个人都不成问题。你们不用担心,快点上来吧。”
在老人的催促下,方元和包龙图战战兢兢的上船,发现小舟只是微微一沉,并没有坠落下去,才有几分安心。
“坐稳了。”就在这时,老人抄起木桨,然后轻轻划动,小舟立即缓缓离开岸边,然后轻轻的推开了水波,慢慢地前行。
小舟顺水下去,然后微微绕了个小弯,就来到了一片菱角茂密的地方。老人经验丰富,在快要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木桨就不动了,而小舟由于惯性的力量,慢慢地滑行一段距离,就精准的一片菱角旁边停了下来。
包龙图在帮忙摘菱角的时候,也好奇问道:“大爷,刚才你说,那边小河的鱼是你养的,难道说这些菱角也是你种的?”
“这倒不是。”老人摇头道:“菱角算是野生的,谁想吃就自己过来摘。早些年的时候,村子人多,菱角一长出来,就被大家摘光了。可是现在,却没多少人吃了……”
看到老人又感慨起来,方元连忙转移话题,环视左右道:“这片湖塘水质蛮好的嘛,而且看起来挺大,一样可以养鱼呀。难道就没人承包下来,养些湖鲜什么的?”
“不行,不行。”老人连连摇头道:“这里的地势不高,等到秋汛一起,旁边江河的水立即淹没过来,到时候养的鱼虾肯定趁机跑了,那就亏大了。”
“真的?”方元尴尬一笑,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羞赧。
“那当然。”老人微笑解释道:“其实这里原来不是湖塘的,而是一条江河。诺,就是村西头的那条江河。我记得好几十年前,那条江河是环着我们村子绕了一个大圈,然后才顺着下游而去。可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江河水就不绕圈子了,而是从西往东,直流而过。”
听到这话,方元立即脱口而出:“牛轭湖!”
“什么牛轭湖?”包龙图有些不解。
“大爷刚才说的情形,就是牛轭湖形成的成因呀。”方元笑着说道:“以前我曾经看过一本地理杂志,上面的牛轭湖的介绍。”
“所谓牛轭湖,就是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由于河曲的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从而形成湖泊。”
方元比划起来:“类似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所以称之为牛轭湖。”
“原来如此。”包龙图对比村子河湖情况,立即恍然大悟。
“说起来,这个现象,还有一个更加形象的比喻。”方元微叹道:“我们经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就是这个状况了。”
“嗯?”包龙图一愣:“怎解?”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是黄河的谚语。”方元解释道:“你也知道,由于水土流失等等原因,古代的黄河河道从来不固定,经常会改道。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不过在若干年后,由于黄河水流改道,这个地方会变为在河的西面。”
“比如说像这个村子,河道由西绕了一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