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宅师-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心,我已经打听过了。”包龙图信誓旦旦道:“桥才断三天,昨天上报纸,就算相关部门有什么反应,也肯定没我们快……”
“那就好。”方元轻轻点头:“不过事不宜迟,现在就可以行动了。”
方元怕迟了生变,回到办公室就直接打电话给相关部门。他才把事情一说,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果然很感兴趣。这相当于送上门的政绩,哪个会往外推?
反正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然后就开始了串联大会……
总而言之,等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安排好了,那已经是三天以后的事情。在第四天早上,方元才算是与众人浩浩荡荡来到了断了桥梁的乡村之中。
乡村的位置比较偏远,早上出发中午才到。说实话,乡村的道路,肯定没有国道那么平坦宽敞,一路上没少坑坑洼洼、坎坷不平。
颠簸了半天,在车子停下的时刻,众人纷纷下来,吐的吐,脚步虚浮的虚浮,反正就没有哪个还依旧保持精神焕发的样子。
“辛苦了,诸位辛苦了。”
与此同时,一帮人纷纷涌了过来宽慰,而且早有预料似的,有人递碗,有人奉瓶,纷纷送上了解晕的药水、茶水、酒水。
众人喝了水,又休息了一会儿,才算是缓了过来。
这期间,也少不了相互介绍,方元才知道,带人来迎接大家的,那是当地县里的领导,还有乡村干部之类。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人家的地盘上办事,如果没有人家的配合,这事绝对办不成,所以肯定要提前打招呼。
都说了,这事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谁也不会阻挠。所以县里来人了,乡村的头头更是一个不少,还有一大帮看热闹的百姓。
不仅如此,县里的记者,还有泉州方面的记者,也来了十几个。等到大家恢复过来了,就开始收集素材,录制视频。
先是把大大小小的领导采访了一遍,然后轮到了方元登场,他特意蓄了几天的胡须没刮,又戴了一副平光眼镜,穿上衣鲜光亮的西装皮鞋,年纪起码大了十岁,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
在记者的镜头下,方元侃侃而谈,说了一堆没营养的废话,等到镜头转移开了,他才悄悄抹了把汗,然后远远走到一边。
此时此刻,他才算是看到了断的桥梁,据说这是乡村通往县城的主要道路,桥断了百姓想到县城,就需要绕一个不小的圈子,非常不便。
当然了,百姓也不蠢,在桥断期间,也砍了两根木头,再编织一些竹藤,搭建了一条简易的小桥,以代替原来的石头桥。这条竹木桥虽然不大,车辆肯定通行不了,但是行人轻松走过不成问题。
当然了,在记者的镜头之中,这条竹木桥肯定是不会出现的,他们只会拍湍急的河流,还有空荡荡的桥面。这样对比,才能够显示出重新修建石头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而且也要说实话,石桥肯定比木桥坚固耐用,保质时间长。
所以对于方元公司的“义举”,乡村百姓还是十分支持的。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一帮百姓也十分配合,说了不少感激的话。
一番忙碌,到了下午两点多,采访才算是告一段落。然后大家就在乡村干部的迎接下,纷纷来到了附近的一个山村。这里已经有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宴,就等大家入席就坐了。
觥筹交错之间,大家也吃得十分尽兴,直到太阳快下山了,这场欢宴才算是结束。然后泉州方面的来人走了,县里的领导也回去了,一帮记者也散了。
不出意料的话,刚才的采访肯定会在今天或者明天的电视、报刊上出现,之后还会有后续的跟踪报道,不过那就要等工程正式开始的时候了。
一帮人走了,方元等人却留了下来。毕竟他们是来办实事的,肯定要留下来勘察地形,特别是修桥铺路这样的工作,绝对不能有半点敷衍。
送走了这帮人,方元也轻松多了,迎着夕阳余辉观赏群山尽染的景观,然后觉得这里的自然环境还是挺不错的,当下随口问道:“对了,这乡村叫什么名字来着?”
“生龙口……”旁边有人回答。(未完待续……)

   

第811章 入乡随俗
方元仿佛没听清楚,再问了一遍:“什么名字?”
“老板,这里叫生龙口。”一个员工连忙回复:“生龙口乡,下辖十六个村子,总面积为八十二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占了总面积的一半,是有名的农业乡……”
“生龙口,农业乡!”方元沉吟了下,忽然笑了:“好像挺有意思。”
说话之间,方元负着手,慢慢朝乡村方向而去。剩下的一帮员工面面相觑,也没觉得这话有什么意思啊。但是老板走了,他们也没多想,纷纷跟上。
回到了村子,自然有人给他们安排了住宿的地方。
尽管是借宿农家,但是主人家十分的热情。毕竟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也能够明辨是非,知道谁是真心帮他们办事,谁是随口忽悠人的。
毫无疑问,有县城的领导,又有一帮记者采访,自然让村中百姓明白,这事肯定要动真格的,不然也交待不过去。有人帮忙免费造桥,谁拒绝谁是傻子。
当然,接受帮忙,肯定要承人情,不能翻脸不认人。所以在村子之中,方元等人肯定享受到很高的礼遇,许多人都欢迎他们的到来。
对此,方元等人自然也很开心,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好心办事,却换来一张张冷脸吧。最重要的是,他们心里也清楚,在这时修桥也离不离村子百姓的帮助。
你需要我,我也需要你。那么大家自然是和气融融,相见恨晚……
不过话又说回来,方元一行十几人。一户人家肯定是接待不了的,所以需要分散安置。但是作为掏钱的老板,他的待遇肯定与普通员工不同。
村长亲自开口了,邀请方元到自己家里作客,他肯定不能不给这个面子。
说实在话,村长的家也不算多么豪华高档,也无非是青砖瓦房罢了。但是相对其他村民的泥瓦房来说。也算是比较舒适的“豪宅”。
不过从青砖房的沧桑古老痕迹来看,这宅子显然不是最新修建的,最起码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据村长介绍说,那是他爷爷留下来的宅子,名副其实的祖宅。
其实村长的年纪也不大,才四十左右。他的父亲还健在。那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爷子。老爷子上了岁数,身体却十分硬朗,经常下田耕种。在宅子旁边的一片菜园,就是他负责照料的。
对于方元的来到,老爷子也十分的高兴,如果不是才喝了酒,他肯定要拉着方元继续小酌几杯,叙一叙家常。
村长一家人太热情了。反而让方元感觉有些不好意思,比较生疏的应和着。村长也看出端倪来。十分善解人意,微笑引着他到客房安顿下来。
客房不算宽敞,十平方左右,摆了一张一米五的床,另外还有小巧的桌子、椅子,此外就没有什么家具了。床上有棉被和枕头,都是新的,十分干净整洁。
村长毕竟有见过世面的人,没少到县城开会,自然知道说些场面话:“寒舍简陋,要是有什么照顾不周到的地方,还请方老板多多包涵。”
“没事,这样已经很好了,是我打扰了才对。”方元摆手道,说的也是事实。毕竟在乡村之中,能够腾出一间干净整洁的客房,肯定不怎么容易。指不定村长家里的某个人,还要和谁一起挤着睡呢。
两人客气了几句,村长才退了出去,让方元休息。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方元才起来,在村长热情的款待下吃着早餐,然后包龙图就带着浩浩荡荡的卡车队来了。十几辆大卡车,就停在断桥的旁边,车上尽是堆叠如山的钢筋水泥,反正都是修建桥梁的材料。
乡村百姓闻风而至,看到这些材料,自然是笑逐颜开,十分高兴。说句老实话,看到这些东西了,他们才算是彻底安心。
其实百姓也不担心方元不修桥,而是怕他拖延时间,一条桥修得一年半载的,只顾捞名声而不顾百姓的迫切要求。现在看来,这点担心是多余的。毕竟材料现在的,就算方元不派人来修,那么他们也能够完成这事。
要知道偏僻的乡村之中,由于生活条件比较艰难,不少村民都是身兼数职的行家里手,下田能够耕地,上田之后会的活计可多了,反正只有与衣食住行相关,村民肯定略通。
连房子都能够自己修造,更何况是区区桥梁。
当然了,由村民自己修造的桥梁,或许没有专业工人修建的那么实用美观,但是绝对坚固耐用,轻易不会垮断。
比如说之前断掉的石头桥,那也是乡村百姓自己修的,据说是一百多年前的产物。只不过由于石头材质不好,这才风化酥脆垮断而已。现在有钢筋水泥支撑,一些村民很有信心,如果由他们修建的桥梁,起码能撑三百年不垮。
对于这样的言论,方元微微一笑之后,立即当众宣布,修建桥梁的工人,会在乡村之中直接招募,欢迎大家报名参与,工钱日结……
听到了这话,围观的百姓愣了一愣之后,立时一哄而散。
见此情形,方元呆住了,有些莫名其妙。但是没让他多等,在转眼之间,村中的青壮立刻蜂拥而来,团团把他围住,争先恐后报名。
要知道现在才入秋,离秋收还早呢,村里的老少爷们清闲下来了,正琢磨着找点什么事情来做,赚点家用。现在有一份离家近的工作摆在眼前,哪个不想参加?
一时之间,人头攒动,挤得方元差点透不过气来,幸好他也聪明,瞬间把村长推出来,表示这事交给村长负责。祸水东引,他才算是摆脱了困境。
“看不出来,你的威望还是挺高的嘛。”包龙图站在附近,幸灾乐祸的看热闹。
方元满头是汗,用纸巾抹了抹,才叹道:“没办法,人长得帅就是魅力大。”
“扯淡吧你。”包龙图鄙视起来,随之左右观望道:“这河流,也不算多湍急,只能算是流淌得比较快而已,为什么要在这地势高的位置修桥,而不是附近地势低的路段搭建?”
乡村出来,隔了两三百米,就是一段蜿蜒曲折的河流。这条河流源于山上,沿着分水岭弯弯曲曲而下,不仅灌溉的村旁的农田,更是乡村百姓洗衣淘米做饭的水源。
河流比较宽敞,至少有七八米长,而且深度也不浅,能够没过成年人的膝盖,有些甚至到达腰身的位置。从宽度与深度来看,修桥通过是必须的事情。
问题在于从地段来看,原来修桥的地方,那是整个村子地势最高的位置。而且两岸的宽度也是最长的,至少有十四五米。
在又高又宽的地方修桥,肯定增加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包龙图自然不在乎这点钱,只不过是有些弄不明白,乡村百姓为什么要舍易求难呢?
其实包龙图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却有人解答明白:“因为每隔十年八年的,山里会发大洪水。低的地方都被淹了,只有在这里修桥,才不会断了交通。”
“嗯?”
方元和包龙图回头一看,只见说话的是个老人,他半秃顶,剩下的头发十分的灰白,眼眉只剩下零星几根,手里还拿着一根至少有半米长的竹烟杆,让人过目难忘。
方元眼睛一眨,迟疑道:“老人家,您是?”
“我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老人解释道:“听说这里热闹,就来看看。”
方元审视一眼,随即笑问道:“老人家,你说村里常年有洪水盘积?”
“不是常年,而是有周期的。”老人摇头道:“十年一周期,或者八年一周期,然后洪水就来了。你问问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他们肯定知道这个现象。”
“大水一来,低洼田地全部被淹没了,只有在这里修桥,大水淹不到,才会平安无事。这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经验教训,可不能随便改地方。”
老人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有几分严肃,显然是担心方元和包龙图贪图省事,另外换了修桥的位置,那以后就麻烦了。
方元顿时笑了,承诺道:“老人家,你尽管放心吧。我们修桥也没打算自作主张,向来是十分尊重当地百姓的意见,他们说修在哪里,就修在哪里……”
方元没撒谎,他真是这样想的。毕竟他们是好心做好事,可不想好心办坏事。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风情,不想招惹麻烦的话,入乡随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那就好……”老人满意点头。
就在这时,村中有百姓看了过来,立时惊喜叫道:“八公,你怎么来了?”
“八公,你下山了?”
“八公,中午到我家吃饭吧。”
一瞬间,转在村长身边的人,哗啦哗的离开一大半,然后飞快朝这边涌来。
看到这个情况,方元也有几分惊奇,没有想到眼前的老人,在村民百姓之中竟然有这么高的威望,很明显比村长的威望还要高出几条大街。
甚至连村长也要乖乖走来,笑容满面叫道:“八大爷,您来了啊?”
“闲着,听说要修桥,就下来看看。”老人随口道,看似普通平常的语气之间,却自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气度。(未完待续。。)
ps:新的一月,大家有月票的话,请投张票,谢谢了。

   

第812章 莫须有的生龙口
ps:二月份第一天,求月票支持一下,拜托各位了,谢谢。
“对,修桥,很快就修桥了。”这个时候,村长急忙点头,然后笑道:“八大爷,要不您给挑个日子时辰,看看什么时候动土比较合适?”
“是啊,八公,你选好了日子,我们立即开工。”
“八公,这是村里大事,您不可能推托啊。”
一时之间,旁边村民七嘴八舌的附和,仿佛老人才是他们的主心骨,没有他老人家的首肯,大家都不敢干活。这样的威信,不要说村长了,恐怕连乡长来了,也没有办法匹及。
见此情形,包龙图悄声道:“丸子,这老人家,恐怕不仅是赤脚医生那么简单啊。”
“嗯。”方元轻轻点头,他也听得很明白,村民让那位老人挑选动土的日子,这叫择吉,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掌握的技能。
或者有人说,择吉其实很简单,直接翻看黄历就行了。毕竟黄历上面,可是清清楚楚的标识着今天宜什么,禁忌什么,按着做肯定没问题。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黄历上的禁忌,只有一个很空泛的范围,但是对于真正的行家来说,择吉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择吉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已经传承两千多年了。
从广义上说,包括周易八卦、太乙、六壬、奇门遁甲、禽星、丛辰、建除、堪舆、风角、占星、孤虚等在内的所有数术,都可统称为择吉术。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大家所说的择吉,主要是指以干支历为基础,根据其年、月、日、时所值吉凶神煞进行计算。综合参考选择吉日吉时,确定趋避的一种方法。
注意了,这是年月日时的配合,而且由于钻研择吉术的流派很多,每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算法,以至于择吉术成为了一个纷繁复杂的综合体。
方元自问也知道怎么择吉,问题在于他择吉的方法。那是规避凶煞。也就是说,趋吉避凶四字准则,他只能够做到避凶而已。避开凶神恶煞之后。剩下的一些时日选项,他挑了其中一个感觉不错的,称之为吉。
但是这个吉,未必真的吉。只是没有凶煞罢了。要知道没有凶煞。不代表一定是吉,或许只是平常的时日而已。
连方元也觉得择吉很难,主要是源于它拥有一个庞大的神煞系统,按其不同的运动周期,划分为年、月、日、时四大神煞。
年神、月神、日神、时神,都各自拥有极其复杂分属。择吉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都有哪些神煞,其运作轨迹、性情好尚如何。力量大小与善恶轻重之程度怎样。接着,根据所要办理的事情。寻找最适宜于它的吉神,以及它最忌讳的凶神,趋吉避凶。
然而,神煞由于吉凶善恶,各不相同。几乎每年每月每日乃至每时,都是既有吉神,又有凶神,此吉彼凶,互相矛盾。如果一遇凶神就要回避,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没有可以干活的日子。
所以择吉之时,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的掌控运用了。恰恰就是这个灵活运用,最考验一个人的择吉能力。
看村民百姓对于老人的拥戴,就可以知道,他的择吉肯定非常的灵验,准确率肯定很高。毕竟但凡有多次失误,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最大程度的收拢人心。
方元若有所思,也基本上能够断定,这个老人口中的赤脚医生,估计只是他的兼职,他真正的职业,应该是风水师。
对此,方元也不觉得奇怪,毕竟广大的乡村,向来是最适宜风水师生存的土壤。哪怕是建国以后的各种运动,反封建、破四旧、扫荡牛鬼蛇神等等等等,也斩不断风水的根。
就算风水抵挡不住洪流大势,暂时性的销声匿迹了,但是却留下了种子,在等候合适的时机,肯定会再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所以说,一个乡村之中,如果没有几个地理先生,那才是咄咄怪事。
在一帮村民围着老人打转的时候,方元也没有兴趣去凑热闹,反而转头笑道:“包子,这村子景致不错,带你走走怎么样?”
“随便。”包龙图无所谓:“反正也就是这样子而已,不见得比泉州风景区好多少。”
“未必。”方元一边招手引路,一边神秘笑道:“这里的景致,或许比不上泉州风景区,但是也别有一番洞天。最重要的是,这里可能存在一块风水宝地。”
“什么?”包龙图呆愣了下,急忙跟上来问道:“你怎么知道的?看出来了?风水宝地在哪?”
方元笑问道:“你知不知道,这里叫什么名字?”
“生龙口啊。”包龙图莫名其妙道:“报纸上不是写着了吗。”
“呃……”方元有些尴尬,他总不能承认,是自己粗心大意,没有留意吧。为避免包龙图的嘲笑,他急忙转移话题,点头道:“没错,就是生龙口。这个名字,就是你刚才那些问题的答案。”
“啥?”包龙图又是一愣:“名字就是答案?”
“没错。”方元笑道:“一是名字,二是刚才那位老人家所说的周期性洪水,让我确定这里存在风水宝地的可能性很大。”
“怎么说?”包龙图自然十分好奇,饶有兴趣道:“总不能由于地名有龙字,就说明这里有龙脉吧。”
“你也别说,有时候地名,往往就是征兆。”方元解释道:“每个地名,几乎都有一定的寓意。以泉州为例子,它曾叫温陵,又叫鲤城、刺桐城。温陵,说明泉州的气候;鲤城,说明泉州的外观;刺桐城,自然是说明泉州代表性的植物……”
“不同的称呼,侧重点自然不一样。”
方元娓娓而谈:“眼下这个生龙口,名称比较奇特。这可不是石家庄、张家界、驻马店之类的俗称,严格来说,这应该属于风水的称谓。”
“那你解释清楚呀。”包龙图催促道:“不要卖关子。”
“我在解释啊。”方元笑道:“只不过,这事有点玄,怕你不信而已。”
“切,再玄的事情,我也见了不少。”包龙图现在也算是见多识广,自然摆出超然于物的神态来:“就算现在有条活生生的龙飞到我眼前,我也岿然不动,傲然屹立……”
“活生生的龙,那肯定是没有了。”方元轻笑道:“但是活生生的龙穴,那么或许存在。”
“活生生的龙穴?”包龙图微微一惊:“龙穴还有活的?”
方元一笑,淡然道:“莫须有!”
“……滚!”包龙图咬牙切齿:“戏耍我,很好玩吗?”
“别急啊。”方元笑道:“你知不知道,莫须有是什么意思?”
“废话,肯定知道啊。”包龙图白眼道:“真当我不学无术?不知道这是大奸臣秦桧构陷岳飞的罪名,莫须有就是凭空捏造的意思。”
“这话,只对一半。”方元摇头道:“莫须有在后来,才算是凭空捏造的意思。但是它的原意,那是可能有、或许有、应该有的意思。就像传说中的生龙口一样,可能有,可能不存在,我也确定不了。”
“咦?”包龙图错愕道:“你也不确定?”
“是啊,不确定。”方元解释道:“关于生龙口的传说很多,但是貌似也没有什么人亲眼看见过,所以也让我怀疑事物的真假。或许是确有其事,或许只是附会的传说,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样啊。”包龙图更加感兴趣了:“那你赶紧说说看,这生龙口究竟是什么玩意?”
“生龙口,一般指风水龙脉结穴的位置奇特,如石山泥穴,泥山石穴。所谓口,就是葬口位置不大,或方或圆,大的刚好葬下一个棺材,小的只能葬下一个金坛。”
方元侃侃而谈:“传说之中,在生龙口处,穴位中有天然泥浆,闻之不臭,摸之细滑,叫做龙髓。只要将泥浆取出,刚好放进金瓮,再将泥浆盖在外面,水不能进瓮。”
“另外还有一种龙泉穴,就是结在泉眼里,刚好放进一瓮。只要把瓮放到泉眼之中,泉水就会自动枯歇,然后就能够起坟了。”
方元顿了一顿,语气变得愈加神秘:“当然了,生龙口最神奇的传说,那是有人信誓旦旦的表示,生龙口其实是一个石洞,在地花开的时候,会张开一个口,刚巧有人把尸体和骸骨放进去,或者人走进去后,洞会自然合上。”
“对了,还有龙泉穴的升级版。传说中有一种水中穴,地花开的时候,能张开一个洞,里面发出光,水面形成一个漩涡,如果及时把骸骨丢进去,洞穴把骸骨吞入后,洞口就会自动的合闭,水却继续流淌。”
方元嘿嘿笑道:“怎么样,听起来神奇吧。”
包龙图眉头一扬,哼声道:“这算什么,我看书的时候,还看过书里有记载,有人死在路边,或尸骨停放在某个地方,会有蚂蚁衔泥把尸骨掩盖掉,形成一个天然的坟包。这还有个名堂,叫什么蚂蚁圆坟,看起来和那个生龙口差不多嘛。”
“嗯,确实差不多。”方元承认道:“其实生龙口,就是生龙开口的意思,与凤凰点穴,蚂蚁圆坟,雷击合穴等等事例一样,附会的痕迹太严重了,自然惹人生疑……”(未完待续。。)

   

第813章 回魂汤,恶客临门!
此时,包龙图迟疑道:“那你的意思是,生龙口只是传说,假的?”
“不确定啊。”方元耸肩道:“毕竟有些地穴,真的比较奇特。平时是隐藏起来的,等到洪水一来,冲开了堆积的泥土,就显露了出来。不过洪水退后,淤泥重新堆积,自然又隐藏起来了。要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你觉得生龙口一定不存在吗?”。
“呃?”包龙图认真想了想,最终摇头道:“的确是不好肯定。”
“是啊,所以我才说莫须有嘛。”方元笑道:“或许有,或许没有。总而言之,未知数比较大,很难得出肯定的答复。”
“既然不确定,那么这里为什么被称为生龙口?”包龙图十分机灵,马上就发现了破绽:“这名称的由来,总应该有一番缘故吧。”
“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我才说这里存在生龙口的可能性很大呀。(无—”方元笑道:“最起码是在好久以前,乡村的百姓都坚信,这里肯定存在生龙口,所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地名。”
“有道理。”包龙图轻轻点头,然后好奇道:“那么在你看来,这里的风水形势怎么样?是不是存在了风水龙脉?”
“我还没有研究呢。”方元据实道:“昨天过来,就被灌了几瓶酒,早早就睡了。今天早上起来,你们就到了,没时间观察山形地势。”
“那还等什么,赶紧走走看看呀。”包龙图兴致勃勃道:“说不定运气好。立马就发现了生龙口,那就赚大了。”
“哪有这么容易。”方元摇头道:“都说了,生龙口非常隐秘。风水界有句俗话。叫做龙神不开口,神仙难下手,说的就是寻找生龙口的困难程度。不到机缘,生龙口不开,再厉害的风水师,也锁定不了目标。”
“其他风水师不行,不代表你不行啊。”包龙图鼓动道:“我看好你哦。上吧。”
就在这时,被村民围住的老人,不知道什么时候钻了出来。悄无声息来到两人身边,笑问道:“两位准备上哪,需要我带路吗?”。
方元眼睛一眨,立即想到了理由。指着包龙图道:“……他有些晕车。想上山看看,透一下气。”
“对,一路颠簸,真不舒服。”包龙图配合默契,而且说的也是实话。乡村道路坑坑洼洼的,至少震晕了好几个人。
“这好办。”老人笑呵呵道:“我就住在山上,平时自己采摘草药熬茶,今早恰好就熬了一大锅。能够解晕定神。你们看看还有谁晕车,都叫过来跟我上山喝点茶汤。三分钟见效,立马没事……”
“真的?”包龙图有些怀疑。
霎时,村长凑了过来,笑着说道:“八大爷的话肯定没错,昨天我们给大家准备的茶水,就是八大爷熬制的,方老板也尝过了,应该知道效果。”
“效果的确明显。”方元承认道:“而且不苦……”
这样起关键作用的一句话,包龙图一听二话不说,立马回头叫唤道:“刚才谁晕车了,赶紧过来上山休息一会儿。”
招呼一声,立马就有几个脸色苍白的人冒了出来,都是公司的员工。他们也算是生活比较优沃的上班族白领,平时最多是挤挤公车而已,哪里经受过这样颠簸的体验。
反正一路过来,不少人晕得差点连肠子都要吐出来了,折磨啊。
“大家放心,很快就好的。”老人笑道,然后引着众人上山而去。
在村子旁边,那是绵延起伏的山头,整个村子那是依山而建的,在数十代村民的辛勤劳动下,村边的几个山头,都已经化成了一块块梯田。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不发达,粮食生产收获有限,而平原土地资源又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为了填饱肚子,古代的劳动人民自然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开山辟田行动。
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在深山野岭之间,经常可以见到梯田的存在。
当然了,时至今日,梯田的种植对于人力的消耗相比平原要高出很多,而产量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对于丘陵地带的植被破坏很严重,所以这一耕作方式逐渐被淘汰。
这个村子也是这样,绵延几个山头的梯田,极少种粮食水稻了,而是种植玉米、油菜之类的经济作物。可见在社会商业化逐渐加深的今天,再偏远的山区也不能免俗,根本逃离不了资本的影响。
不说村民百姓了,就是自己等人,为了求名图利,不是照样不辞劳苦来到这里了么?
在方元的暗叹之中,大家也走过了梯田,来到了更高的一座山头。这个山头草木繁茂,没有开荒辟田的痕迹,还保留了郁郁葱葱的风貌,生机盎然。
在葱笼的草木之间,隐约可以看到一栋宅屋的一角。
宅屋就在高山上的另外一侧,恰好是山坳的偏上方。在那个地方建宅,不仅可以防风,更能够避水,地理环境不错。
但是实事求是的说,这里距离村子也有一段距离,而且整个山头就一间屋子。如果住在里头的人要是有什么意外状况,村子底下的人肯定听不到什么动静。
如果老人与家人同住,那倒没什么大问题。要是孤身独住,肯定容易出事。
想到这里,方元忍不住回头道:“八……爷,平常就您住在那里?”
“是啊。”老人笑道:“住了几十年了。”
“……这样跑上跑下的,是不是不怎么方便?”方元字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