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之渣男要做大地主-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发现就宁嘉嘉一人,都要走了一小半,宋玉安不禁想,等到明年,大批的果树进入丰盛期,那才叫热闹。
  三月清明有杏子,四月有樱桃,杨梅,五月里李子,五月桃,六月七月梨,苹果,葡萄,大批桃子成熟,八月九月有柑橘,晚桃。
  宁嘉嘉那边只要罐头生意能做大,那火车每个月都要送货,除了樱桃杨梅颠簸不得,其余的水果都可以往京城运。
  剩下的水果,留出来给毕业班同学会的,往罐头厂送了一批,一批拉到了市里仓库,宋玉安全部收到空间。
  他其实到现在都没有决定去不去满洲里,一直在逃避这个问题,但还是习惯性的往空间收东西。反正到时候也能往北京卖,去年他们不就知道他有冷库的事情么。
  要做水果生产大县,那就要做到多元化,这边属于温带,能种的水果也不少,宋玉安把主意打到了叶家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树身上。
  他上辈子没有研究过石榴,这个时代的石榴甜是很甜,但仔小,核大,皮厚。
  宋玉安想看看能不能培育出后世那种大颗粒无核的石榴来。石榴这东西好活,随便砍些枝条,肖尖了斜插在土里,每天浇浇水,它就能活过来,宋玉安种了一片之后就没怎么理会。
  宝珠送走宁嘉嘉后就没闲着,除了炸鸡枞油以外,她还在实验别的东西,叶建国那边宰杀了一头牛送过来,宝珠这两天都在忙着改良香辣牛肉,和牛肉酱。
  不找点事情做啊,她这心就稳不下来。
  平时在家里也是做过的,不过都是做一斤两斤的,配料方面不好掌握。罐头厂流水线上生产的东西,那配方就必须精准,所一宝珠这次直接上大锅,就是为了确定最后的配方。
  小作坊里每天阵阵飘香,勾得附近的村民日日流口水,有本家和宝珠特别熟的,还找上门来讨食。
  宝珠也不小气,反正这些实验料是不装瓶的,自家也吃不了那么多,她原来是想放进学校食堂的,但离开学还早呢,干脆本家户族一家送一碗都送了出去。
  整个暑假就在忙忙碌碌中渡过了一半,宝珠一直揪心着的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高考成绩出来了。
  宋玉安没有记错,今年高考数学题确实是出卷老师改革,120分的题目,虽然附加题不计入分,选择题选错了要倒扣分,但全国数学单科状元92分,60分以上的不足百人,四十分就算地区高分的成绩连出卷老师自己都吓到了。
  明珠中学整体不错,在全国平均分22分的前提下,明珠中学数学单科平均分59,叶宁耀79,韩安安81,宋玉竹88。
  这在全国都是高分,更何况这三个孩子还不偏科,所以,这一届明珠中学可谓是独领风骚。
  省状元宋玉竹,探花韩安安,京城市状元叶宁耀。
  而且不仅仅是这三人,明珠中学开办的时候,初中生高中生除了湖东村湖西村的孩子,全是精英计划招来的。
  也就是说,他们这一届,还有明年参加高考的一届,大部分都是宋玉安挖过来的优等生。
  去年毕业的学姐们只听教授讲了一年课,今年的同学们却有两年的时间来准备。就说这次数学题,很多学校的老师自己都不一定会做。但明珠中学的数学老师全部是教授级别的。
  他们讲课惯常喜欢发散思维,有时还会拿奥数题来讲一讲。就像当初叶宁耀第一次在图书馆做试卷,不就有很多题不会做,没见过吗。这就是数学上教授与专科老师执教的区别。
  单单是数学这一科,明珠中学60分以上的就达到了30多人,占了全国三分之一。
  这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导致的后果就是明珠中学不仅有状元,榜眼,省前十他们占了4个,省前百他们占了26个。
  市区前十他们占了8个,县前十全部拿下。
  这样的辉煌成绩,这次的数学试卷绝对是助攻,若不是遇上这次的试卷,明珠中学也一样考得很好,却不会好到让人害怕,好到红遍大江南北,让京城的领导都注意到的地步。
  这一天,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还是从事与教育相关职业的,都在讨论一个名字
  明珠中学
  宝珠在拿到高考成绩以后直接不可置信的哭了,她一直知道这一届的孩子优秀,比上一届的都优秀,却没有想到他们能优秀到这个地步。
  她接到了来自于大学导师的电话。
  “宝珠啊,当初我一直觉得你没有听我的话,留任京大是一种损失,但是现在来看,是老师错了,优秀的孩子不管到哪里都是优秀的。老师以为为荣。”
  宝珠哭得不能自已,她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当初毕业前后,学校,导师,无数次的找她谈话,希望她能留任京大。导师还说,就算不能留任京大,也希望她能留在京城发展。
  毕竟她的家乡发展空间太小,就算有理想她也完全可以奋斗过了中年,再回去回报家乡。但宝珠拒绝了。
  她一直记得自己的初心,记得自己的理想,记得爱人那句
  “我要给宝珠建一所学校。”
  班上的同学有的笑她傻,有的恨铁不成钢生她的气,到了今天,她和她的学生们终于用实力告诉他们。
  叶宝珠不傻!十五个同学进入了京大就是叶宝珠给京大所有导师,曾经的同学一份最骄傲的回答。
  去年出了一个市状元,引来了不少领导,今年那还用说,成绩出来以后,湖东村的村民们对领导的小车都看得麻木了。
  甚至在知道孩子们的毕业会要等录取通知书下来再举行的时候,不少领导厚着脸皮表示,他们要来参加,顺便给状元颁奖。
  宋玉安数了数果园里树头上特意留着给学生们的水果,无奈的翻了个白眼。趁着天黑,开着小卡车出去从空间里放了一车拉回来。
  学生们也很无奈,谁愿意好好的同学会和一群官老爷待在一起啊,说话声音都不敢大,尤其是玉竹几个,时不时的被提名回答问题,战战兢兢地,生怕说错了什么。
  得,还是埋头吃东西吧!
  但同学们以为这就完了吗?并没有!
  领导们居然表示还要和他们一起拍毕业照!还有人问宝珠找校服的。
  醒醒啊!你们人数比我们还多好不好!想到要拿着这样一张毕业照。
  回家以后大人不断的拿着毕业照和邻居说,你们看我我儿子/我闺女的毕业照,和这么多领导一起照的呢,这是那个谁谁谁——
  同学们就生无可恋,好羞耻啊有没有!
  但有什么办法拒绝吗?反正同学们没有,宝珠没有,宋玉安也没有。
  “没事没事,等领导们走了我们重新拍一张啊。”宝珠只能安慰同学们。
  虽然同学们觉得羞耻,但这照片依旧还是拍了,并且被宝珠放大了一张,挂在学校展览馆的墙上,多年以后,这一届的学生们发现,他们不仅要面对家长的炫耀。
  还有熊孩子拍朋友圈、
  震惊!我爸/我妈当年居然和这么多领导人一起拍的毕业照。


第91章 
  “我说你们夫妻要搞事情,能不能提前给我打个招呼,我好做做准备。这不声不响的搞出这么个大新闻,领导打电话来的时候我刚刚从玉米地回来,泥巴都还沾在脚上呢,哪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出了好大一个笑话。”
  “我可没有你想的那么神通广大,能提前知道高考成绩。”
  宋玉安懒得看何耀宗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样子,明明嘴都合不拢了,还在瞎埋怨。这人脸皮真是越来越厚了。
  “领导都走了,你不赶紧回去招呼,还还留下来干啥?”
  “招呼个毛线啊招呼,夏县最近忙着收玉米呢,国家还有很多地方要调配玉安1号,我忙着下乡呢,没空招呼领导。县委又不是没人。再说了,我这藏着躲着的,是为了谁?”
  宋玉安知道何耀宗的意思,其实还是招生的事情,今天还在学校,不少领导明里暗里的就在提要送孩子来念书的事情,都被宝珠给挡回去了。
  偏偏明珠中学是私立学校,现在又出了这么大风头,他们也不敢硬来,但这些人都不是轻易放弃的性子,所以肯定会去找何耀宗。
  何耀宗不想和他们扯皮,自然不愿意回去招呼他们,宋玉安也没多说,给他安排了住的地方。
  “还是这里舒服啊,有山有水的,等以后我老了,也来这里定居,就和你做邻居,每天跑你家蹭饭。”
  “那还是算了吧,我媳妇没空做饭给外人吃。我说你这也干了好几年了,何坤那事情也早就过去了,干嘛还在夏县赖着不走。”
  宋玉安不是烦了何耀宗,他就是单纯好奇。按说何耀宗这样的,不是应该做出政绩以后,一级一级的往上爬么?
  夏县这几年政绩够多了吧,偏偏他就是待在这里不动了。
  “嘿嘿,这你就不懂了吧!以前大领导的规划图听说过没有,咱们夏县,可不是简单的地方,瞧着吧,哥哥就是待在夏县,一样能往上走。”
  这话一般人听得一头雾水,但宋玉安却把书里后来夏县移山修路的事情结合起来,原来,那么早就有规划了吗?
  这些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啊,跟他们相比,宋玉安不过是占着知道剧情。
  何耀宗在湖东村住了一晚,第二天把宋玉安的果园溜达了个遍,还找宝珠讨了几瓶鸡枞油,香辣牛肉,估摸着领导们走了,这才开着车往县里走。
  何耀宗这头是避过了,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有钱的,有权的人总是觉得只要有钱,那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外地人发现叶宝珠油盐不进之后,本来想给教育局施压,直接换一个校长,但就和去年那群家长一样,撞了南墙。教育局直接在各大报纸上,把明珠中学的来历一清二楚的报道了出来。
  人家是自己买地盖学校请老师招生,除了办理了正规学校手续找教育局盖过章以外,人家和教育局扯不上半点关系。
  这是私人领域,你们就是跳的再厉害也没用。还能把人学校抢过来不成?
  但这些人哪里会放弃,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找空子,最后还真叫他们找到了一个空子,于是到了九月招生,不少湖东村湖西村的村们们领着自家的“侄子侄女外甥”过来办理入学手续。
  那背着新书包戴着小墨镜的白白胖胖小子,你跟我说是你侄子?报道处的老师觉得这些村民在欺负她见识少。
  招生办现在是玉梅在盯着,她在湖东村住了这几年,看一眼就知道这里头的猫腻,直接跟下面的老师说,暂时停止报名。
  然后就急匆匆的跑去找宋玉安和叶宝珠。
  “这些人太过分了,那些孩子长得白净,小小年纪就拿鼻孔看人,说是他们的侄子,倒像他们的祖宗。”
  “没事,你回去和负责报名的老师说,只有户口在湖东村的,或是直系亲属户口在湖东村的才招收,其他孩子叫他们打哪来的就回哪里去,我去把二哥和几位族老找来,他们要闹,也要看看这是不是他们能闹的地方。”
  这事儿彻底要解决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宋玉安不能叫他们在开学的这天闹出来。
  这也就是现在网络不发达了,要是在后世,以明珠中学这两天的热度,怕是早就小视频满天飞惹出一群无脑黑子了。
  湖东村和明珠中学之间的联系,他一直没有做一个统一的规范,宋玉安知道,他带着湖东村的人发家致富,不是所有人都感谢他。
  不少人心里憋着坏呢,何耀宗都和他说过好几次,有人写信到县委去,说叶保国和他官商勾结,贪污村里的公共财产。
  要不是宋玉安做事情从来都是滴水不漏,不管是石茬子地,还是板栗园月亮湖,都叫乡亲们签名按了手印表明是全村通过的,说不定还真的会惹不不少麻烦来。
  宋玉安历来最讨厌这样的人,既然有好日子不想过,那就别怪他叫他们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招生办那里果然是闹了起来,以兰花婶子为主的一群村民拿着苏凯,苏慧做筏子,叫嚣着都是湖东村的人,凭什么宋家可以他们不可以!
  “凭什么?就凭这是人家自己掏钱盖的学校!给你娃白念你还不知足,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什么嘴脸!”刘老太爷被气得肝疼,拿起拐棍冲着胡兰花就劈头盖脸的砸下去。
  “我老刘家没有你这样的媳妇儿!老刘家的脸面都叫你给丢干净了!刘十三,你要还是我刘家人,就叫你家小子和这泼妇离婚!”
  刘十三,是胡兰花的公公,比老太爷小了一辈儿,眼看叔叔点到他的名字,连忙叫儿子把胡兰花拉回家。
  刘老太爷骂了几句才停下来顺气,见他们把胡兰花拉走了,还在庆幸,幸好在刘家的儿郎还是知事的,但他没有看见刘十三父子眼里的失望之色。
  这事儿还没过去几天,他们又想出了新的办法,幼儿园忽然出现了一个小孩,顶着牛阿贵的名字来上课,但根本不是牛阿贵,上课的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好奇的看着他,老师全程黑脸。
  下了课老师直接告到了宝珠那里去。
  这方法被禁止后,有的人家直接把自己的房子户口高价卖给了别人,拿着大笔钱搬到城里住去。
  买了户口的人要落户,村委会也没办法阻拦,只得给他们落。这样一来,他们当然孩子进学校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宝珠都要被这些人气死了,这些人指的是湖东村和湖西村的居民。
  她辛辛苦苦建这所学校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可以让世代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可以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不是为了叫这些有钱人家的小孩进来镀金的!
  “别怕,我不会叫他们得逞的。”宋玉安一个劲儿的安慰老婆,催着手下的人速度快一点,别到时候他这边还没弄完,就把老婆给气病了,那多得不偿失。
  这话说了一个星期,宋玉安一点动静都没有,就连听到风声的何耀宗都急匆匆的跑过来。
  “我听说来了个商人,专门联系想送孩子进明珠中学的富豪,房子户口连着土地,一家人给十几万,都卖出去三十几户人家了,你这边是个什么章程?他们这样换户口,可合法也可不合法,拦不拦的你倒是早说话啊。”
  知青回城热潮余威还在,城里到处都是没工作的人,所以国家这个时候其实是鼓励落户农村的,但土地已经分过了,落户农村了你就分不到土地,但是像湖东村这样,把宅基地卖了,包产地一次性七十年的租出去,也是一种方法。
  “没事,不用拦,过两天你就知道了。”
  的确是过两天就知道了,湖东村三百户人家,那个所谓的老板挨家挨户的询问了几遍以后,有220户人家不愿意卖这个名额,他们对湖东村有感情,现在跟着种果树也能挣到钱,更何况城里人花大价钱想进的学校,那还能不好,所以他们不愿意花钱卖孩子的前程。
  剩下的近八十户人家,全部都卖了搬走了。湖西村两百户人家,也搬走了近九十户。
  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一的人,村里的老人不听的叹气,有的人家有几个儿子,这个愿意走,那个不愿意走的,为了父母的养老问题起了争执。
  牛家那边有个老太太,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一生威风得很,平日里尽磋磨媳妇和小闺女。上了桌都是她和儿子吃干的,别人吃稀的,却没有想到她这四个儿子拿了卖房钱直接带着老婆孩子悄悄搬走了。
  独独留下她和小女儿哭天抹泪,一个劲儿的催着本家户族去帮她找儿子。
  人生百态,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湖东村的居民们看了个过瘾。
  但奇怪的是,这么多人卖房卖地,明珠中学却只增加了3个学生,其余的一百多户人家,竟然见不到踪影。
  一天,两天,三天——
  一个星期过去了,宋玉安忽然把那一百多户人家的房子土地都给接收了过来,房子该拆的全拆了,自留地里也找人去拾掇了撒上金麦1号。
  就连土地,也叫叶保国带着去一块一块的做了标记定了计划。脑子活络的人这才反应过来。
  哪里有什么大老板啊!这根本就是宋玉安见他们想出这个办法以后,自己花钱把湖东村的房子和土地都给买了过来。
  我的个乖乖,一户十几万,一百多户,那就是上千万啊!这宋玉安得多有钱啊!


第92章 
  宋玉安确实有钱,玉安1号前年就已经走出国门,作为建交礼物送了一批种子给某个小国。
  种子这东西藏不住的,别人只要有机会来华国,随便哪里都能藏下一颗两颗,还不如自己光明正大的送过去,在国际上名声好听,也能叫别人心怀感激。
  还有包括榴弹炮在内,宋玉安从苏联运回来交给国家的东西,创造的价值是难以估计的。
  这些,全部都是他为国家做的贡献。
  领导也曾经和宋玉安协商过奖励的事情,但是现在国家百废待兴,财政赤字,宋玉安自然不会开口要奖励,但什么都不要,那才是傻子。
  就着这个机会,宋玉安提了专利的事情,华国不是没有聪明人,事实上在这个时期,发明创造的东西特别特别多。
  但是因为法律不健全,专利法的缺失,改革开放以后,许多不要脸的外国人偷盗了华国人的专利去国外注册,最后华国人用的时候,还要自己买回来。
  前世宋玉安的研究院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故事在流传,听说有个老教授的花费了一生的心血改良了一种种子,最后被他儿子的英国女友偷盗了,并且对方申请了专利保护。
  事后这儿子祈求父亲原谅女友,并允许他们结婚,直接把老教授气得吐血住院,醒过来以后撑着一口气和他儿子断绝了父子关系。
  宋玉安给宁老将军讲过这些事情,不设立专利法之后会带来的损失。
  宁老将军上报之后,上面果然很重视这件事情,足足比上辈子早了四年设立专利法,宋玉安把他所有的研究成果全部整理出来申请了专利。
  和华国建立了邦交的小国在知道这件事情,并且去年玉安1号大丰收以后,特地给了宋玉安一笔钱,算是专利费。足够宋玉安支付这次的买地钱了。
  搬走的村民还有亲戚留在村里,他们很快就知道了买他们地的人是宋玉安。
  这些人的反应不一样,大多数居然还为坑了宋玉安一笔钱而沾沾自喜,心里直后悔没有多要一些。
  可是,这到底是谁坑谁,还不一定呢!像何耀宗那样有眼光的人,可不多见。
  白眼狼都走了,村里的气氛一下子和谐下来。虽然有老人在闲聊的时候感叹谁谁谁不在,但不得不提,整个村子吵架的次数降低了不少。
  宋玉安趁热打铁,就明珠中学的招生做出了一份详细的规定。
  湖东村湖西村现有的三百二十六户人家,户口在湖东村和湖西村的,直系子女可免费进入明珠中学,七十年有效。注:一旦迁出户口,则作废。
  明珠中学的教职工(不论退休与否)直系子女,可免费进入明珠中学就读。注:一旦离职则作废。
  明珠集团旗下的员工,子女报考明珠中学的,可在普通学生录取分数线上减去二十分。凡在企业干满三十年的,直系孙辈可有四个名额进入明珠中学。干满五十年的,直系六个名额免费进入明珠中学。
  凡明珠中学毕业,高考进入省前十名的学生,以后直系子女可入明珠中学就读。
  条款有些丧心病狂,且和明珠集团的利益绑在了一起。
  但还是那句话,这是宋玉安和叶宝珠的私人财产,只要不违法,人家想怎么干,那是人家的事情。
  不服?不服也得憋着!除非你看不上明珠中学,把孩子送别的地方去。
  买到村里房子土地的那几户人家,宋玉安也没为难他们,既然花了钱,这样的望子成龙,那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吧,反正也就这一次。
  不过宝珠还是把几家的家长都叫来开了一个会,着重讲了如果孩子在学校有横行霸道,欺压同学的行为,明珠中学有权开除学生。
  之后还一家给了一本校训。
  花了十几万,哪里能叫别人开除,但他们倾家荡产的才买了房子吗,再看看人家,眼皮子都不眨的就能买下几百户,他们哪里还敢看不上宋玉安,回家就逼着孩子背校训。
  千叮咛万嘱咐的交代。
  “老子花了十几万还成了农村人才把你送进去,你给老子好好读书!不准惹事,否则老子打断你的腿!听见没有!”
  他们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富起来的,生意做的越大,越是发觉文化的重要性。
  反正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对他们做生意都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才想尽办法移民到湖东村。
  而那些有工作的领导,是不屑于这条路的。
  因为家长管得严格,这几个孩子倒是比在原来的学校规矩了不少。
  且明珠中学的教学质量在那里呢,一时间成绩都有了提高,几位家长纷纷感叹,名校就是名校!这钱果然没白花。
  猛然间多了上千亩土地,宋玉安一下子忙得不得了。
  “安子啊,这么多地,你这要咋整啊?”三婶坐在石榴树底下给娃做布鞋,见宋玉安过来,担心的问道。
  “没事儿,婶,咱们自个儿种不了,可以找人来种。”宋玉安早就想好了,村里剩下的这些村民都是好说话的,他打算用自己的地和别人换一换,争取把这一大片土地连起来。
  远处的山地,全部种上果树,隔个几十亩,就盖一栋屋,到时候请人去看果园,外村里有的是一家几兄弟结了婚还挤在低矮小草房里的,包吃包住,按月发工资,他们应该乐意来。
  “管理这方面我也想好了,长工那肯定是要请的,请上十来个,浇水施肥的,再另外请人,先挨过这几年吧。”
  等过几年,自动化灌溉的成本再低一些,他就全部换成自动灌溉,能省下来不少事情。
  “你有计划就中。”
  宋玉安当然有计划,村里不稳定的都给清出去了,剩下的这些,不论他们是真的对故乡有感情,还是道德感强烈,总之过了这场试探,那宋玉安就愿意继续带着他们发财。
  他这段时间也叫叶保国挑了几个小伙子出来跟着他,以后打算把果园交给他们照顾。
  穿越了这么多年,宋玉安早就从一开始想要平稳的生活,变成了想要发展一份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事业。
  他想当新时代的大地主,想要自己居住的环境可以任由自己指手画脚,可是他又不愿意占国家的便宜,所以这需要花很多钱。
  而且经过这一年,他也想通了,哪里来的绝对安全,不说满洲里了,就是他待在湖东村,像叶大伯那样无害,都还会遇到李小玲那样丧心病狂的人呢。
  宋玉安还是想出去的,说白了,他骨子里也有冒险精神,否则当初也不会疯狂的对赛车着迷,只是前世亲人的死亡吓到了他。
  再加上这一世直面生死,害怕的情绪在段时间内把冒险因子压得死死的,但时间久了,太平的日子过多了,冒险因子又冒出来了。
  这一次,他有个新计划,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他打算不仅仅去满洲里。
  剩下的时间,宋玉安在果园,县城工地之间来回奔波,又带着罐头厂的销售主任熟悉了宁嘉嘉那边的负责人,剩下的时间要么收货,要么陪老婆。
  就在明珠中学开学的前几天,宋玉安和宝珠说了要离开的事情。
  “今年怎么去的这么早?”宝珠拉着他的手,不舍的问道。
  “今年有新的计划,可能会多跑几个地方,等跑过了这几年,以后就不跑了。”一旦监控设备出世,那他也跑不了了。
  “行吧,嘱咐的话我也不说了,你要照顾好自己,要记着,和孩子在家等你。”
  过了一会儿,宝珠又冒出来一句
  “不许看别的小姑娘!”她可是知道的,县城里,村里好些小姑娘喜欢宋玉安呢!
  “那我要多看看我媳妇儿,我媳妇儿天仙一样,别人哪里看得入眼。”宋玉安说着就去亲宝珠,时光在流逝,可在他眼里,宝珠却越发美丽动人。
  离别在即,不管是宋玉安还是宝珠,心里都很不舍,白日里两人如胶似漆,做什么都要拉着手一起,到了晚上就抵死缠绵。
  鉴于去年的事情,宋玉安很正式的孩子进行了一次谈话,跟他们说了要出远门的事情,而且因为这次去的地方比较多,归期不定。
  “我会按时打电话回来,你们在家要照顾好妈妈,听妈妈的话。”
  聪聪和灵灵长大了一岁,比去年懂事了很多,他们也知道爸爸刚刚花了一大笔钱,脑补出家里已经没钱了,爸爸要出去辛苦挣钱的画面,虽然不舍,但还是很懂事的同意了。
  宋玉安没有直接北上,先去了几个粮食生产大基地,这两年风调雨顺,华国粮食产量不低,再加上玉安1号,金麦1号和杂交水稻的推广,市场上粮食不少,宋玉安收了一批面粉,大米,红薯粉,粉丝,玉米粉
  紧接着,他又去王发财那里弄了好大一批白糖。并且打电话给罐头厂厂长,让他往王发财这里送一批罐头过来。
  罐头过来之前,宋玉安也没闲着,他接着南下到了沿海地区,把这些东西换成了电子产品,自行车,摩托车,手表,收音机,缝纫机,电视机,洗衣机,等等东西,凡是这个年代西南边境不好买的东西,他能换的都换了。
  海边土地不多,粮食价格还算不错,宋玉安这一大批货物着实换到了不少东西。
  等宋玉安折返,厂长已经把罐头送到王发财这里,宋玉安给了王发财一半,剩下的自己全都收了起来,这才坐上了开往西南边境的火车。


第93章 
  宋玉安想搞一批机器回来,但满洲里得靠运气,还是港城最合适,只要有钱,什么都能搞到。
  但他不知道那边现在用不用人民币,黄金古董那边肯定是有市场的。但他不想把这些东西流通出去,还是英租界呢。这些都是瑰宝,后世不少富豪花大把的钱拍卖回来捐给国家,就是为了传承。
  最合适的就是珍珠翡翠了,宋玉安把眼光放到了中缅边境。
  西南边境腾冲县,这是一个充满了传奇的地方,四十年代之前,世界百强的企业大多在这里开设有铺面,就是为了腾冲翡翠而来。
  但在日本侵略华国以后,腾冲曾经被日军占领了两年,这期间,他们无恶不作,所有的外企都关门大吉了。
  一直到解放军收复了腾冲,企业家们又回到了这个小县城,但是这个小县城再不复先前的繁华,它变得满目疮痍,什么都毁了。
  企业家们最终放弃了这里,腾冲渐渐荒凉下来。十年浩劫里,玉石交易被扣上了资本主义的毒瘤,除了地下黑市,没有人敢进行玉石交易。甚至还要把家里的翡翠埋起来,或是扔了。
  而那些精湛的雕刻技艺,就只有在国立美术厂这样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