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揣测只是对辛德勒的‘解读’罢了,而这种解读电影里没有讲述出来,这也恰恰是电影的成功之处。
  最后,辛德勒用着自己一生的梦想——成为亿万富翁——来换取犹太人的生命,梦想是无价的,生命也是无价的。所以,辛德勒成功了,他拯救了这一群无辜的生命,也让他的人生找到了意义。
  这是一部细节决定一切的电影,所有细节都成为了电影主题的补充,就好像拼图一般,拼凑出了这部杰出的电影。
  第一块拼图就是阳台,纳粹军官阿蒙…戈斯家的阳台。以这个阳台为背景出现的画面有很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是雨果…兰开斯特破格演出的戈斯清晨赤膊站在阳台上,悠闲地瞄准下方集中营的猎物们的画面。
  戈斯一边抽着烟、一边伸着懒腰,像瞄准狩猎场里的野兔一般,又或者是像瞄准射击场里的标靶一般,精准而从容地扣动扳机,然后收割一条一条生命。等他完事之后,和床。伴聊着天,到卫生间里解决生理需求,一切就好像他只是做完早晨运动一般。
  这个画面是如此生活化,但却又如此真实如此残酷。
  除此之外,在这个阳台上还发生了无数时间,聚会喝酒的时刻,戈斯懒洋洋接受体检的时刻,戈斯睡觉、搂着女人的时刻,辛德勒和戈斯深夜交谈的时刻,这个阳台就像是一片乐土,发生着生活里一切美好而简单的时刻。但讽刺的是,仅仅一个阳台之隔,就是另一个世界,那里的人被当做一种玩物,他们的生命、自尊都不复存在,只是游戏中的一部分。
  如此可悲。
  第二块拼图就是色彩,这也是电影最强烈最直接的部分。
  电影一开场出现的是黑暗中被点燃的蜡烛,微弱的火光在周围漆黑的空间之中挣扎着燃烧,伴随着颂歌,安详、美丽、温暖,柔和的黄色火焰绕着一圈淡蓝的光晕,驱散着四周的黑暗,象征着犹太人渴望一丝空间,企图照亮整个世界,然后熄灭,化作一缕青烟。然后,灰飞烟灭之处,火车轰鸣的汽笛拖着长长的尾烟,拖曳着这个惨烈的时代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重现那段历史是不需要色彩的,因为那是一个冰冷的岁月,那种畸形的人性根本就没有色彩,只需要黑白,冷静、阴暗、沉重的黑白比任何一种色彩都更能说明那个年代。但即使如此,斯皮尔伯格还是点出了一抹红色,那个小小的红色身影是黑白年代之中唯一的色彩,这个穿着红衣的小女孩,就像是苦难的僵硬土地之中艰难而倔强生长出的一束野花,可爱而美丽,迎风飘荡,但是最终还是被整个惨淡的岁月所淹没,将这仅有的一抹红色也吞噬得一干二净。
  这也使得电影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达都达到了罕见的深度。
  在故事的最后,犹太民族终于迎来了他们的黎明,一个黑暗的时代终于终结了,遥远的地平线上走来了劫后余生的犹太人。人们也在压抑中透出了气,他们从黑暗中走来,就如同从黑夜走向黎明,一步一步走向曙光,天空慢慢地变蓝了,先是藏蓝,然后是浅蓝,最后是明艳的蔚蓝,犹太人终于走到了明亮的蓝天之下。
  从色彩到黑白再到色彩,电影对于色彩的运用象征着心境的转换,简单却深刻地融入了整个故事,滑入心底,有着无与伦比的效果。
  最后一块拼图则是配乐,可以说这也是电影之中最重要却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约翰…威廉姆斯(John。Williams)这位有可能是影史最为的配乐师,在先后四次拿到奥斯卡小金人还有无数提名席位之后,再次为我们奉献了一次经典。可以说,是这部电影改编了威廉姆斯的创作,形成了新的巅峰;也可以说,是威廉姆斯的出众配乐,加深了影片主旨。但无论如何评价,这部电影的配乐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血肉相连、是真实迸发出的完美作品!
  他用中提琴的悲怆让人忏悔那一段岁月的罪恶;他用尖锐刺耳的小提琴来诉说那一段历史的悲愤和凄凉;他用奔腾豪放的钢琴来反衬那一段肆无忌惮屠杀的残酷和冷血;他还用唱诗班演唱童谣来感悟内心的悲痛和救赎……那一份深刻的痛楚,悄悄诉说着内心的疼痛而悲伤。
  电影的海报是一只大人的手抓住了一个穿着红衣的小手,那只手是如此具有冲击力,却又势单力薄,在那个癫狂的年代,清醒的终究是少数,就如同电影里的配乐一般,那缓进缓出的背景和极富技巧性的节奏,在不断地描述,描述那一幅幅画面,麻木的眼神、麻木的动作和最后麻木得被毒气带走最后的一丝残喘。
  生命不再高贵和神秘,剥除了衣物,剥除了人类最后一张怜悯的虚伪面具,在六百万具尸体面前不动声色,就像唱诗班少女们的清唱,没有感情,甚至除了声音,感觉不到任何活着的气息。那琴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忧伤的旋律彷佛在诉说着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但细听之后,流畅的旋律中又有一些亮色和希望,正如电影开篇时的那一缕烛光。
  在电影的最后,钢琴的独奏悄悄地拉下了帷幕,所有故事都在时间之中消散,没有人忍心出生打断这压抑空旷的钢琴声,所以小提琴又悄然而至,又来升华这首充满血泪的诗歌。那一抹在黑暗之中消失的色彩,却化作音符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
  斯皮尔伯格用最朴素的镜头、最朴素的色彩、最朴素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最斑斓的故事。”
  
  第491章 绝佳表演
  
  “芝加哥太阳报”、“综艺”这两份影响力深远的媒体都为“辛德勒的名单”大唱赞歌,这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是值得借鉴的观点;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洛杉矶时报”的影响力无疑才是更加巨大的。
  尼古拉斯…麦克伦这一次也毫无疑问地撰写了影评,而出人意料却又情理之中的是,他把主要视角放在了雨果身上,这也延续了他从今年二月份以来对雨果的一贯青睐。
  “‘辛德勒的名单’首映式结束之后,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有许多观众都包围住了雨果,希望能够近距离接触这位魅力十足的演员,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与他握手,更不要说拥抱了,热闹无比的包围圈是首映式现场最为喧闹的角落之一,可看起来却又像是最冷清最理智的角落。我询问了许多观众,得到了相似的答案:他太可怕了。
  是的,电影里那个暴力血腥、冷酷残忍的纳粹军官,让每个人都产生了恐惧,他那双冰冷的眸子就好像烙印一般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之中。
  雨果…兰开斯特的帅气得到了诸多认同,无论是‘义海雄风’还是‘闻香识女人’,更不要说那部‘西雅图夜未眠’了,雨果温柔、帅气、坚毅、幽默而富有内涵的绅士外貌,赢得了无数女士的芳心。而在‘辛德勒的名单’里,他挺着一个硕大的肚腩,身穿纳粹军装,头发一丝不苟,雪茄不离手,那双平静的眼睛里隐藏着被战争时代所污染的冷酷和残暴。
  正如奥斯卡…辛德勒所说,没有人一出生就会杀人,如果没有战争,阿蒙…戈斯最多只是一个小恶霸而已,却不是杀人机器。但就是这场战争,让每一个人都变得不由自主,内心的恶魔被释放出来,肆无忌惮地毁灭这一切。
  如果说辛德勒代表的是战争年代里那一缕稀薄的希望光芒,那么阿蒙…戈斯代表的就是战争年代里在不断自我挣扎、自我迷失、自我放逐的那一批人。战争,会释放黑暗,还会让黑暗变得更加可怕。
  辛德勒和戈斯其实就是战争之中两种十分特别的群体,辛德勒精明过人、阅人无数,在党卫军高层之中如鱼得水,在各大高层之中自由游走,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了军官、吸引了女人,还吸引了犹太人,所以他成功地利用战争发财,后来也成功地利用人性的贪婪拯救了生命。
  而戈斯就是另外一个例子,草根出身、缺乏知识、粗鄙低俗,面对大场面时想要表现得体,却往往容易出丑,即使身为党卫军的军官,并且掌管整个普拉绍夫集中营,但他骨子里的自卑还是让他缺乏底气。所以戈斯一直想要融入上流社会,他渴望掌握权力、得到认可,渴望证明自己的存在。
  战争,就成为了这两个人的舞台。
  戈斯依靠着自己坚定不移的纳粹信念爬山了军官位置,所以他以折磨集中营的犹太人为乐,享受着自己掌握这一群人生杀大权的快感,他漠视生命,把射杀犹太人当做游戏,而他就是这一个世界的上帝。
  但是当戈斯遇到辛德勒时,他才知道,自己的世界太过渺小,真正的世界十分宽阔。辛德勒熟练而风趣的身影,在诸多军官之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一份自然和优雅,轻而易举地将整个世界都掌握在手中。看到这样的辛德勒,戈斯有些紧张,还有些仰慕。
  在电影里两个人初次见面时有这样一个细节,辛德勒在戈斯旁边的位置坐下进行用餐,戈斯小心而谨慎,想要强势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施展地询问到,‘那是丝绸衬衫吗?’
  ‘当然。’辛德勒迅速地回答到,他没有看向戈斯,也没有停下吃饭,因为此时的戈斯只是党卫军介绍给辛德勒合作办厂的下级军官,他并没有把戈斯放在眼里。
  戈斯注意到了辛德勒的随意,他有些尴尬又有些沉默,结结巴巴地感叹了一句‘它,它的色泽可真漂亮’,试图掩饰自己的尴尬,但不知所措的眼神和手势却泄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情绪。
  戈斯佩服的就是辛德勒这样的人,优雅、绅士、博学、深得人心,戈斯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于是,他开始学习辛德勒的行为举止,他穿上辛德勒送来的时髦衬衫,用和辛德勒一样的名贵马具,和辛德勒在同一个桌上吃饭,和辛德勒一样与同样的姑娘跳舞,他甚至开始学习辛德勒建议的皇帝权力‘我赦免你’。
  但可惜的是,辛德勒的人生观和戈斯学不来的,作为一个纳粹军人,戈斯相信纳粹帝国的美好前景,戈斯也相信犹太人就是应该被屠杀的低下人种,他相信他所做的一切,他为之奋斗的信念是正确无疑的,他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对自己所相信的一切进行否定。
  辛德勒可以‘否定’,是因为战争只是他的踏脚石,只是他的一个工具而已,所以当他清醒过来之后,他可以做出选择;当戈斯却没有清醒的可能,因为他就是战争的一部分。可即使如此,戈斯至少尝试过,他想要成为辛德勒那样的人,他对自己的信念也矛盾犹豫过,可惜最后他失败了。
  电影里就出现了这样几个矛盾的场景,让戈斯这个角色不再是简单的杀人狂魔,而逐渐成为了战争牺牲品的代表作。
  当戈斯抵达普拉绍夫集中营时,他在寻求一名女仆,他挑选了海伦,但他却因为不想把感冒传染给她而主动掩鼻后退,这样的绅士举动是多么体贴温柔;但几分钟之后,他就毫不留情地射杀了那名建筑工程师。
  当戈斯被辛德勒说服,决定用宽恕和赦免来彰显他的无上权力,他赦免了没有能够把浴缸清理干净的男孩,然后对着镜子整理一下头发,把脸撞到最完美的角度,低声说到‘我赦免你’;可这样的瞬间转瞬即逝,等男孩离开别墅走到广场上时,他射杀了男孩。
  当戈斯意识到自己对女仆海伦的爱已经无法压抑了,他语无伦次地表达着自己内心的纠结和挣扎,他想要证明自己的感情只是错觉,但可惜失败了,到最后不知所措以至于对自己愤怒不已,然后他狠狠地殴打了海伦一顿,然后逃离现场。
  当辛德勒要求把海伦也写上名单时,但无论什么条件戈斯都拒绝了,他的力量是带着海伦回维也纳,两个人一起生活,直到天荒地老!多么令人向往的情境,阿蒙的心中此时就彷佛构架了一道彩虹,帮助他和海伦走到幸福的彼岸。可惜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宁愿把她带到森林,向她后脑勺打一枪,让她安然死去。但最终,他还是妥协了,‘如果我放了她你给我多少?’
  可怜的戈斯,他的人生是一个悲剧,他有理想,与那些花天酒地、人性尽失的同党不同,可以想象一个被纳粹洗脑的热血青年,在这种人性和他曾经追求过的纳粹帝国理想之间来回挣扎的痛苦,可惜他还不够成熟,没有足够的能力回复清醒。
  在戈斯的心中,有一个魔鬼,也有一个天使,天使和魔鬼之间的战斗如此惨烈,可惜在战争的大环境里,天使的力量太过薄弱,天使的呼唤太过微弱,以至于魔鬼轻而易举地就把她消灭了。
  最后,戈斯被送上了绞刑架,他脚下的凳子被踢了四脚,还是牢固地粘在他脚下,直至凳子被踢碎了,戈斯的生命才宣告结束。他对这个世界是如此留恋。
  被纳粹思想迫害的不仅仅是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戈斯无边的痛苦可以作证。所有人都知道,阿蒙…戈斯是一个超级大坏蛋,毋庸置疑,但在这部电影之中,戈斯却不仅仅是一个坏蛋,他更是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人,哪怕他的罪恶难以数清,但从他身上折射出整个战争时代背景的罪恶更加引人深思。
  这也使得阿蒙…戈斯这个角色成为整部电影里最深刻的一部分,因为他身上所反映的,就是一个普通人在战争之中,被战争将自己内心所有深刻的欲望都引发出来,然后堕入黑暗,无法自拔的整个过程。他的挣扎,他的反抗,他的矛盾,让战争的反思来得更加汹涌。
  兰开斯特在电影之中,用他细腻、真实、邪恶的表演将戈斯这个角色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他的一举一动、他的一言一行都彷佛是天然雕琢出来一般,彷佛戈斯这个杀人狂魔就活生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兰开斯特的那双眸子,冰冷、阴郁、邪魅、错杂、深沉,甚至还有一点天真,将人性用最细微却最准确的方式呈现了出来。每一场表演,甚至是每一帧画面,兰开斯特都堪称完美。
  难以想象,之前一向以正义、阳光、温暖形象示人的兰开斯特,居然奉献上了如此破格的一次演出,而演出效果却又如此惊艳,这毫无疑问是兰开斯特演员生涯最大的一次突破,他酣畅淋漓的表演为整部电影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也让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对‘辛德勒的名单’的故事进行了更加深刻而悠远的挖掘,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
  感谢雨果…兰开斯特演绎了这样一个富有个性、充满矛盾、拥有情感、令人发指、深恶痛绝的绝世杀人狂魔!”
  毫无疑问,雨果将凭借着阿蒙…戈斯这个角色,迎来他演员事业的又一高峰,让之前连续三部电影的成功帽子戏法延续到惊人的大四喜!
  
  第492章 雨果崛起
  
  正如“洛杉矶时报”尼古拉斯的影评所说,雨果饰演的阿蒙…戈斯引起了一片轰动。
  许多犹太人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表示了强烈的谴责,因为他们认为电影美化了阿蒙…戈斯,在真实的历史之中,阿蒙就是一个冷血的杀人狂魔,根本不值得怜悯。这是对那些逝去生命的不尊重,甚至是对奥斯卡…辛德勒的不尊重。
  这些谴责从侧面来看,也证明了雨果表演的成功,因为他所饰演的阿蒙,一方面真实可怕得吓人,有不少集中营幸存者们看到大屏幕上的雨果甚至被吓得瑟瑟发抖,以至于根本无法行走;而在首映式结束之后,许多犹太人都上前表达了对雨果的敬佩,但他们却怎么都不愿意与雨果握手、拥抱——因为他们太过害怕,害怕眼前那个带着温暖笑容的年轻人下一刻就会化身成为食人恶魔。
  另一方面却又展现了无与伦比的邪恶魅力,就好像尼古拉斯所说,每一个人都知道阿蒙是邪恶的是可怕的,纳粹的罪行更是罄竹难书,但在“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屏幕上,雨果所饰演的阿蒙是如此复杂而脆弱,又是如此卑微而深刻,即使阿蒙挺着一个糟糕的啤酒肚,即使阿蒙以杀人为乐,即使阿蒙用暴力来表达了自己对海伦的爱,但这都无法阻止人们被阿蒙…戈斯的魅力所震撼。
  雨果对阿蒙…戈斯的演绎,是如此细腻而真实,却又魅力十足,就好像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般,明知道对方是坏蛋,还是十恶不赦的超级大坏蛋,但依旧无法拒绝内心对他的渴望。
  特别是由雨果这样一个阳光明朗的年轻人来饰演,那种反差的冲击力就更加明显了。许多人在首映式之后都没有认出大屏幕上那个可怕的刽子手就是“闻香识女人”里那个忠厚可爱的查理,或者是“义海雄风”里那个义正言辞的丹尼尔,亦或者是“西雅图夜未眠”里那个温柔可靠的山姆,这……简直就不可想象。
  不仅是“洛杉矶时报”,“好莱坞报道”也是如此认为的。
  “雨果…兰开斯特在‘辛德勒的名单’里的表演绝对堪称是整部电影的最大亮点,他对于阿蒙…戈斯内心的黑暗、血腥、残暴、挣扎、痛苦、自卑等情感的把握,通过那双眸子清澈而细腻地传递了出来,照亮了整个大屏幕。
  对于电影之中印象最深刻的几场戏永远都是阿蒙没有任何台词,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那双眸子里诉说着千言万语,在心底久久回荡。比如说阿蒙初登场坐在敞篷轿车里巡视集中营时疏离而冷漠的眼神,比如说阿蒙将斯泰恩变成自己会计时质问斯泰恩忠诚的眼神,比如说阿蒙倾听着辛德勒关于‘皇帝权力’理论时深邃而玩味的眼神……那一个个眼神就好像是一个个坐标,将阿蒙内心的所有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毫无疑问,这是兰开斯特至今为止最为颠覆的一次表演,同时也是最为成功最为出色最为破格的一次表演!”
  作为业界最具影响力的专业杂志,“好莱坞报道”的赞许无疑是对雨果表现的最大肯定,除此之外,“电影评论(Film。Comment)”也专门撰写了关于雨果的评论。这本由纽约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出版的杂志,在东海岸拥有十分庞大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专业电影杂志之中的翘楚。
  “雨果的表演有一种摄魂的魅力,他那双纯真而干净的眼睛赋予了角色太多的内涵,而当陷入愤怒时,那种浑身上下散发着鬼神附体似的压迫感却又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恐惧。在雨果的表演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出色的控制,多一分太满少一分不足的控制,这种掌控力伴随着时间的推进、作品的累积正在一点点改造着雨果的表演。
  其实阿蒙…戈斯这个角色给予雨果的发挥空间十分有限,因为他就是一个邪恶的魔鬼,如此简单。阿蒙没有辛德勒内心的激烈转换,也没有斯泰恩处于被压迫情况下的艰辛,更没有海伦如同走钢丝般的惶恐,他就是一个简单的纳粹军官,坚决地执行着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任务。但雨果却赋予了这个角色灵魂,在剧本那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将这个魔鬼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没有人会忘记路西法那绝美的面容,没有人会忘记撒旦那诱惑的声音,没有人会忘记魔鬼那无法拒绝的交易……恶魔的可怕和邪恶,却又往往代表着致命的吸引力。这一点,雨果用自己的表演将阿蒙…戈斯推向了一个巅峰。
  历史会铭记住辛德勒,历史也会铭记住犹太人的灾难和纳粹的罪行;而‘辛德勒的名单’则会铭记住雨果…兰开斯特那惊艳的眼眸。”
  事实上,“辛德勒的名单”首映式结束之后,电影才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几乎所有讨论的话题都是围绕电影本身展开的,在这些话题之中,对雨果表演的讨论其实并不多,除了“洛杉矶时报”、“好莱坞报道”和“电影评论”之外,首批评论的其他媒体都没有对雨果的表演进行太多的讨论,毕竟这部电影才是焦点,而且这部电影也配得上焦点的分量。
  但是“综艺”杂志在自己影评末端的一句话,却代表了第一批评论之中所有人对雨果的看法:“我根本就忘记了那个杀人狂魔就是雨果…兰开斯特!”
  这句最简单却也是最真实最直接的评论,清楚地表达了所有媒体对雨果表演的认可和赞同,这也让雨果继去年之后,今年再次惊艳了整个电影市场,金酸莓奖之后,雨果连续奉献四部佳作、四次出色演出的表现,足以让雨果真正地跻身一线行列,更不要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对雨果也是赞不绝口了!
  史蒂文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到,“哦,不,雨果当然不是我的第一人选,上帝,除非是我疯了,否则我怎么可能会选择雨果来出演阿蒙这个角色呢,这实在太大胆了。但是,因为一次意外的机会,我和雨果有了见面的场合,然后,雨果说服我了。更为准确地说,雨果让我立刻就倾倒了。”
  这是史蒂文第一次表达自己对雨果的看法,同时也通过“洛杉矶时报”的采访传播了出去,尼古拉斯显然对于雨果的试镜表现十分好奇,于是他代替无数观众提出了这个问题,“雨果是做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吗?还是他进行了什么惊世骇俗的表演?”
  “如果要比惊人,再怎么样也比不上阿蒙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所以雨果是不可能超越的,他可没有在我面前亲手沾上血腥的打算。”史蒂文接受采访时就在中。国剧院的后台,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情有些沉重,但更多还是一种松懈,所以语言也比较轻松,“事实上,雨果在试镜时只给了我一个眼神,如果你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眼神,我建议你去看电影。”
  这就是史蒂文的回答,这也让雨果的表演刹那间引起了无数热议,同时也吸引了记者们在围堵雨果时纷纷把焦点放在了这方面。在采访的最后,史蒂文还对尼古拉斯表达了自己对雨果的欣赏。
  “在整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雨果无疑是整个剧组最辛苦的那个人,甚至比我还要辛苦,因为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但却要饰演一名杀人恶魔,他必须把内心的善良都隐藏起来,然后呈现出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可怕角色,雨果所付出的努力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作为一名导演,我很佩服雨果这样的演员,我更喜欢雨果这样的演员,如果下次还有合作机会,我会毫不犹豫地发出邀请。”
  在这样铺天盖地的赞誉之中,雨果将暑假“西雅图夜未眠”所带来的瞩目延续了下来,同时也标志着雨果完成了真正的蜕变,如果现在再发生金球奖事件的话,想必雨果面对的局面就会截然不同了,因为现在雨果已经用硬实力证明了自己,更不要说他那让人垂涎的票房号召力了。两年的时间、四部作品的累积,雨果终于迈出了这重要的一步,从二线到一线这一层阻隔了多少演员一辈子事业的隔膜,就这样被雨果冲破了!
  “辛德勒的名单”首映式结束之后,第一批十三篇影评的赞誉之声就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堪称是无死角的全面好评,所有十三家媒体都清一色地送上了自己的赞誉,最低评分也仅仅是一个九十分,满分多达九个!
  首批评论就刹那间将“辛德勒的名单”送上了舆论的巅峰,几乎所有影评人都在强调着一个事实,那就是:这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有史以来最棒的一部电影!这也使得所有人都对这部电影充满了期待,可以想象,首映周末将会有无数观众一窝蜂地涌进电影院,希望亲自观赏这部电影,是好是坏,总是需要观众的亲自评判。
  “辛德勒的名单”首批评论的赞誉,雨果的强势崛起,对于特蕾西…雅各布斯和布拉德…皮特来说却不是好消息,甚至可以说是再糟糕不过的消息了!
  
  第493章 女人仇恨
  
  特蕾西暴走了!“辛德勒的名单”首映式结束之后,特蕾西简直是手刃雨果的心都有了。
  当初业内人士都还在观望的时候,特蕾西就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这个提案充满了信心,她认为史蒂文花费十年进行筹备的项目,不管别人怎么看,史蒂文自己都会竭尽全力将这部电影拍摄完美!要知道,史蒂文是如此渴望将这部电影完美呈现,以至于他宁愿将导筒交给心目中的最佳人选,而且对剧本的挑剔更是持续了十年,所以史蒂文一定不会让这部作品毁在自己手上的,这是一种信念,对自己民族根源、对自己人生信仰坚定不移的信念。
  特蕾西很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只要有无法动摇的信念,人类可以创造出来的奇迹远远超出想象!
  于是,特蕾西围绕着“辛德勒的名单”这个项目做出了一系列的策划,她对此十分有信心,因为当年合作“紫色”的时候,特蕾西就和史蒂文有不错的合作交情。只要她成为剧组的一员,她就可以依靠着这部电影跻身顶尖制作人的行列,未来她就将成为雨果只能仰视的存在。
  事实也证明了特蕾西的眼光,“辛德勒的名单”成功了,史蒂文十年磨一剑的这部作品在首映式之后,就迎来了狂风骤雨的赞誉之声,将史蒂文一举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峰,而“辛德勒的名单”更是被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将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部作品。
  仅仅在首映式之后不到十二个小时时间里,特蕾西就听到圈内有不少人在传言,认为“辛德勒的名单”足以媲美“猎鹿人”、“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Of。Arabia)”、“宾虚(Ben…Hur)”这样的史诗佳作。虽然圈内人和影评人的视角还是略有不同的,但可见圈内人这一次和影评人也站在了同一立场上,对“辛德勒的名单”赞不绝口。
  原本特蕾西可以成为这辉煌之中的一份子,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毁了,因为那个叫做雨果…兰开斯特的男人毁了!
  如果不是雨果在最后时刻逆袭进入了剧组,如果不是雨果打破了她对金球奖事件的部署,如果不是雨果背叛了她毁了1991年整个年份……那么她现在就不会如此成为“辛德勒的名单”巨大成功的旁观者了!
  十八日早晨,特蕾西阅读了“辛德勒的名单”首批评论之后,就将桌面上的咖啡壶直接砸了,还有咖啡杯,还有整张茶几……周围能砸的东西都被她砸了。
  布拉德抵达特蕾西公寓时,看到的就是屋子里一片狼藉的模样,而眼前那个面容扭曲、被愤怒支配行动的丑陋可怕女人,根本就不是他所认识的特蕾西,这让他被完全吓得呆住了。不要说他了,就连站在他身后的马丁…鲍姆都被吓了一跳。
  他们两个人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因为满地的碎片让他们根本找不到地方落脚,可就是他们犹豫的这一瞬间,一个花瓶就砸了过来,直接从布拉德身边一步远的位置飞了过去,与墙壁发生撞击之后,碎成了无数片,特蕾西那尖锐而失真的声音冒了出来,“滚,都给我滚出去!”那声音就好像指尖在黑板上狠狠摩擦的尖锐声响,也好像是猫被掐住脖子尖叫的声音,让人不寒而栗。
  马丁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