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代武后-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他还没开口,萧安就能继续对着刑崇开炮了,“邢将军也别客气,跟着我来一令才好。听说将军家里还有两房姨娘呢,两个姨娘也生了几个崽,加上老婆生的,崽子生崽子的,一家子也有十来口,我赌得,想来将军也赌得。邢将军不放心我,我还不放心邢将军是否跟逆贼刘家有牵连,不如你我各写一张给公子,这才显得公平?不然你个大男人,欺负我个小女人算什么本事?”

    其实这才是萧安真正的模样,说话老不好听,就跟边关的粗鄙将士一样,谁敢惹她,她就敢骂回去,骂不回去还能上手揍呢。

    刑崇这回才彻底体会了一把孔老人家的话,什么叫做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矣。

    她萧安立军令状就是看打输赢,换他刑崇就得赔上全家老小去赌刘家有没有牵扯到谋反之事,这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这赌他要是赌了他才是傻,可这会儿他下面的人竟都跟哑巴似地不知声了,他也只得闷闷,他这一开口要往哪说起走。

    萧安那张嘴,一出口就是乱跑马的。

    萧安见刑崇终于闭嘴了,才回头看了刑崇身后的几个将领,对着其中一个道:“我只带了三千精兵护送公子来六关,此时一台关紧急,公子的安危就交予萧将军了。”

    此人要说在萧家的排辈分,萧安得叫他一声十三哥,不过她向来跟萧家的人不亲,说话也没那么热络了。

    然而就算萧安说话没那么热络,被叫萧将军的人此时却是吱了声,“末将领命。”

    刘希庭才上位,还没来得及提拔自己的人,倒是让萧家的人现在捡了个便宜,虽然萧将军更想上场杀敌立功,然而萧安是魏侯的次女,眼瞅着又跟太孙显得亲近,他要不愿意那才是傻。

    准确的来说,萧安还给了他一个天大的便宜来。

    萧安见萧将军答应了,心里也就放了心,姓萧的只要不是智商有问题,此时都该知晓该站在谁那一边。

    因此萧安径直走了,魏氏看了刑崇一眼,也替刑崇默哀了一回,萧家的人怎么可能会服刘家孟家。

    柳贞也跟着走了,倒是让太孙没想到,然而单凌在太孙耳边说了几句,太孙也不好再说其他,只得任萧安几人走了个干净。

    萧安出了军营,就把三个千户招来聚了头,“叔叔们啊,别说当侄女的不给你们好处,这会儿天大的好事儿落下来了,升官发财就在眼前!你们可别给我落挑子!”

    宁千户看了萧安一眼,垂着嘴角道:“啥好事儿?”

    在他眼里,萧安就没捞过好事儿,这话十分的没可信度。

    萧安看了宁千户一眼,才小声道:“一台关之事,大家都知道吧?我下军令状了,我们三千人,去给三关的这群怂蛋看看什么叫精兵良将!”

    良将自然是萧安了,精兵就是三个千户,三个千户彼此眼对眼的互看了一回,就知道此回又被萧安坑了,十分的想揍人。

    然而此时此地不是个揍人的好地方,何况萧安有一句说在他们心里了,升官发财,就算是去跟蛮子打仗才换得来,可在哪打不是打。

    三个千户心里下了决心,宁千户就道:“军粮之事,可能解决?”没吃的,哪还用打,直接抹脖子算了。

    另一个又道:“来的是哪个部落?”部落跟部落之间自然是不同的,战斗力也大不一样,就是领兵的不同,他们的打法也不同。

    萧安耸肩,“才接到信儿,别的都不知道。军粮有简知府在呢,那老王八真想着戴罪立功,这机会他落不下。”

    她也不是什么都没想好就开口的傻子,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要粮食没准备好,她还干什么活儿。

    三个千户全明白了,只要粮草没问题,其他的就是坑也是跳得的。

    萧安再附送了一个消息,“我娘也去。”

    宁千户接口道:“你娘去作甚?”

    在他眼里,魏氏还不如萧安可靠,虽也算是自幼认识的,可魏氏都在京中二十年了,就跟在京城里的娇滴滴娘子没区别了。

    萧安只得再解释,“一台关的地形,你们谁知道?我娘记在脑子里呢,她不去谁去?”

    宁千户瞪眼,“别你也不知道吧?”

    萧安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回京三年白混的?萧家的兵法书全都背过了,就是防个万一。我要有个什么,我娘还在呢,总不能让你们一眼黑的上吧?”

    宁千户拍了拍萧安的头,“没大没小的。”

    然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宁千户跟其他两个千户使了使眼色,各自领兵去了。

    萧安回头见魏氏与柳贞,便上前道:“宁叔他们都没问题的,现在就是粮草之事了。”

    魏氏颔首,与萧安道:“卖个人情给简知府,他知道该怎么做。”

    萧安点头,又出了军营去寻简知府。

    简知府这会儿听说此事,自然是全权应了下来,都恨不得给萧安喊亲爹了。

    萧安看着简知府这感激的模样,也没觉得好笑,反而板着脸跟他警告道:“此一战,胜了还好,若是输了,我死了不打紧,我是无所谓的,可你简家满族的性命可都搭在你身上了!”

    简知府忙道:“这一点我知道,小将军放心大胆的去就是,我立马写折子送往京城,粮草之事,最多延迟一日就押送而来。”

    萧安点了点头,又道:“还有太孙的安危,这天下没什么比龙脉更重要的了。”

    只要不是造反,什么样的大罪,在护住龙脉的功劳下免罪不下来?

    简知府自是更为感激,是真心实意的想要萧安打个大胜仗出来,恨不得自家的祖先都拿去保佑萧安了。

    到此时,萧安才放心的跟太孙告别,领着兵前往一台关。

    太孙站在大军前,看着萧安英姿勃发的模样,心里有股说不出的酸涩,然也只说得出一句,“好好回来!”

    萧安骑在马上,对着太孙行了军礼,锤了锤胸膛,“谨遵公子令!”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女主血统还蛮管用的,三六两关通吃。

    日常剧场:

    男主:你别锤了,本来就平,再锤就凹下去了。

    女主:你滚,臭流氓。

    突然想起一个事儿了,孔子说,“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这句话在他那时候女字是通“汝”的,也就是说他说的女子是指:你这样的人。然后随着女字后面专指女性之后,这锅就被我们女性给背上啦!天了噜,太过分啦!

 第102章 089|

    萧安带着三千兵马朝着三重关而去,走到一半,却有萧将军的亲卫赶了过来,与萧安道:“将军让我跟着姑娘,好为小姐说些一台关之事。”

    “说吧。”萧安道。

    反正是弄不死她亲爹一家子的,她跟亲爹有仇,也不是跟萧家其他人有仇,对于萧家人的示好,大家互惠互利,也没拒绝的道理。

    那亲卫便跟萧安道:“守在一台关的乃是徐平举,其祖上还有过爵位,就是四十多年前京中的安平伯府,后来爵位到头,家中子孙不肖就回了祖地。徐平举是最后一个安平伯爷的二房长子,后来走了其姐夫的门路,来了六关投军。其姐夫是三年前战死的乌将军,他跟着乌将军先做的亲卫,后升了百户,再后来立功就到了千户。不过三年前乌将军战死,萧侯就又升了他的官儿,让他去了一台关。”

    萧安听明白了,这是明升暗贬,“所以他恐跟我不合?”

    萧将军的亲卫呵呵笑了一声,并不多言。乌家是三关里的另外一支势力,萧家也并不与之亲近,萧侯当初把徐平举送去一台关,当然有削弱乌家势力的因素在里头,不过也是不好拿乌家直系下手的缘故。

    “徐平举的性子不太好,在军中名声不佳,萧侯将他派去一台关也是为了他好。”亲卫又说道。

    谁又曾想到哪一日一台关会起战事,徐平举在一台关就首当其冲了。

    萧安点头,心里明白,徐平举走的其姐夫的门路,一开始就是空降百户,随后又被提拔到了千户,下面要真心服的也少,不过是被其姐夫镇压着罢了,等乌将军一死,徐平举没了依靠,少不得就要面对上军中的那些勾心斗角。

    南阳侯把这人调去一台关,当然有贬的意思在,不过倒也算是厚道,想来此人也当有几分本事在,才没被她那亲爹任由他被算计。

    想到这,萧安就道:“徐平举军功如何?”

    亲卫道:“三关这十来年少有战事,不过他之前也没有建过大功,一路上升小功却是不少。”

    那就是还是有几分本事的,且还算是稳妥。

    萧安就回头与跟自己一道并骑的魏氏道:“母亲以为呢?”

    魏氏对徐平举的了解也并不多,相反对他姐夫知晓得更多一些,“乌将军倒是难得的耿介之人,徐平举虽是他妻弟,要没有本事,也不会随意乱提拔。”

    军中势力复杂,谁都想安排自己的人在下面去掌控,然而军中也有一样比朝廷里的裙带关系要好,就是都是拿军功说话的,但凡能提拔的人,至少都有几分本事。

    不过,三关久不经大的战事,还是三年前那一仗露了些锋芒,这里面的人事到底也难说。但至少徐平举应该还不错。

    “你爹也不是那种会乱来的人。”魏氏又多言了一句。

    许南阳侯在女色上是有些糊涂,然而在治军上,事关五万人性命,事关大庆天下安危,他不敢有半点轻忽。

    萧安扯了扯嘴角,当着萧将军亲卫的面,并不去说自己亲爹的难听话,又去问柳贞,“柳叔以为呢?”

    柳贞道:“三关里,你娘比我清楚。”

    这话也有些假,柳贞当初再不关心三关里的商会,然对三关的将士却不会不了解,否则他还怎么成魏侯府的客卿,虽然他这个客卿的话,魏侯向来不爱听就是了,嫌弃人家不够坦荡。

    萧安看了看柳贞,又看了看自己亲娘,觉得太孙说的好像似乎有那么点道理。

    “徐平举的副手又是谁?”萧安回头来又问亲卫。

    亲卫道:“是孟岭,跟刘希庭的岳父乃是一辈,不过年纪却不过三十多,与孟家的关系倒是平平。”

    萧安道:“再平平,也当了徐平举的副手。”还是靠了孟家的势力的。

    亲卫却是道:“孟岭的军职是自己打下来的,不过他素来受打压,屡次杀敌不少都因孟家的缘故被压了下来,后来才被孟家的人弄去了一台关。”

    这又涉及到了孟家自己的内斗里了,萧安问:“孟岭在孟家什么身份?”

    亲卫道:“孟岭乃是旁支,往上要数上四五代,才能跟孟家主枝合上去。”

    然而刘希庭的岳父要没死,如今也都七八十高龄了,这往上数个四五代,还不如跟隔壁邻居的感情。

    “二木关又是谁?”萧安问道。

    亲卫回:“守着二木关的是刘家的大女婿,叫洪兴,因不太讨刘希庭的喜欢,又有些后院不宁,才被调到了二木关去。副手是赵二牛,两人脾气都有些冲,寻常有些小摩擦。”

    萧安点头,“是否会影响到联手御敌?”

    这个问题就有些难了,许多时候,一件小事藏在人心里,日后也会成为行凶的缘由,两人会不会因为平日里的小摩擦在抗敌时互相捅刀子,着实是难料。

    当然在心里,谁都不想会有那个时候,亲卫只得道:“在去二木关前,两人并未共事过,二木关也多年不曾有战事。”

    就是并不能保证了,萧安又道:“三重关的是谁?”

    亲卫立即跟上了道:“三重关的是胡飞,是胡家的主枝二房嫡子,副手乃是宁辉。听说跟六关的宁千户祖上还有亲。”

    萧安就回头对宁千户道:“宁叔叔,你家可有这么个人?”

    宁千户问明白萧安问的是谁后,就道:“上百年的破事儿了,要是他爷爷是宁喻,倒就是跟我一个祖宗。”

    亲卫立即道:“他祖上正是宁喻。”

    萧安点头,这条线上的布置都没有变动过,还是她知晓的那些人。

    萧安琢磨了一下,还是因对这六个人没有更深的了解,不敢轻易说谁可靠谁不可靠,也只得看运气了。

    行军半途,萧安下了马,道:“不用扎营,先吃上一顿热食了。”

    三千精兵里,自然还带着煮饭的伙头兵,萧安跟三个千户道:“先吃饱了,再休息一刻钟,我们连夜赶路,到葫芦口后再休息。”

    葫芦口顾名思义,那山形就好似一个葫芦,不过是葫芦口朝着三重关的,敌人不好进,可做伏击之地使用,虽敌人没那么快打过来,但在此处歇息更为安全,这是领军人当有的素质。

    宁千户却是跟萧安道:“三重关里的……”

    萧安看了宁千户一眼,“有话宁叔你可就直说,别等到了地方再说,就来不及了啊?”

    管你家宁家有多少狗屁倒灶的事情,敢在哪时候给她闹出来,萧安可不管宁千户是她长辈,她也能当场把人砍了,好让下面的人知道,她从来不玩笑。

    宁千户哪不知道萧安的臭脾气,叹气道:“哎,祖宗辈的事儿,我们这些当子孙的,能怎么样?我就是琢磨着,到时候见面了,要有个哪和不上的,让你娘,或者是你柳叔给对方说说话,咱们内事归内事,都得等把蛮子打了再说不是。他可千万别给我背后捅刀子啊!”

    萧安听得一笑,“听这话,宁叔你祖宗给他祖宗捅过刀子?”

    宁千户拍了萧安的头,“关你屁事。”

    要不是萧安不是个脾气好的,他哪用让萧安去请魏氏跟柳贞去说和,他还真怕萧安一气不是把他砍了就是把宁辉给砍了。

    萧安叹气,“知道,知道。我娘我柳叔都比我会说话,我给他们说去。”

    宁千户这才笑了,“还不知道你,就跟你柳叔没学好的,嘴倒是会说话,就没学个有用的。人家三寸不烂之舌,学来是纵横捭阖,你就会去哄女孩子。”

    萧安心想又没哄你女儿,你不满个甚,不过还是去跟魏氏和柳叔把这事儿说了。

    柳贞跟魏氏对宁家的这门关系,倒都还知道不少,不过这时也不是说这些旧事的时候。

    魏氏问萧安,“这一仗,你要打就必须得打出个名头出来,你可想过如何打?”

    萧安想了想道:“要能用火炮,一台关可能支撑得了几日。二木关跟三重关援兵也许也来得及,我们的人到了一台关先休息半日,再上场把那几个关口的人换下来。”

    魏氏却是道:“一台关、二木关本就偏僻,又鲜少有战事,你以为一台关与二木关会有多少炮台?”

    萧安想了想,比了四根手指。

    作者有话要说:  (接上)

    魏氏看着萧安,道:“一台关与二木关合起来怕都只得四台。”

    萧安有些想骂人了,魏氏接着道:“且一台关与二木关地势不平,山间多雾,气候湿润,火药又最为忌潮,到如今火炮是否能用都还是一回事。”

    火药回潮,就难以起火,火炮一哑火,就是一堆废铁废铜,毫无用处。

    萧安折了根树枝,在泥土地上画了画,“那就徐平举跟孟岭要爷们点,就死熬两日,等二木关的援兵过去。实在撑不了还有二木关在,死守在二木关也成。反正不管这回蛮子来了多少人,就不能让他们踏进三重关一步。

    三重关后面就是风吼城,风吼城里还坐镇着天家血脉,要破了三重关,风吼城就得是个被两面饼夹着的泥巴块儿,随意揉捏了。”

    将手里的树枝画乱了泥土上的简易地图,萧安站起了身,用脚在上面踏了几脚,才不在意道:“母亲,此行要是不顺,你跟柳叔好生保重,就当没生过我这个女儿吧!”

    =========================================================================================

    这个地图就是:一台关——二木关——三重关——风吼城。

    女主要去一台关,从风吼城出发,就要过两道关口才能到一台关,三关局势比较复杂,这里面的人事必须弄清楚哇。

 第103章 089|

    风吼城里,太孙自萧安走后,隐隐有些心悸,而剩下的事情,邢崇等人才理了个线出来。

    一台关之事,有萧安带着三千兵马,正好给邢崇等准备的时机,好等一台关的具体军情到了,再来看如何调兵遣将,而风吼城外不远的马胡关却是含糊不得,要立即传信让守关的将士十二个时辰紧盯着关外,且还要派斥候前往查探敌情,以防风吼城被两面包抄。

    关键还是,胡马关守着的是刘希庭的儿子孙子们,现在突然敌袭,还不太好把人抓了,到底还是要在那呆得久的人在御敌上更有发言权,也怕引起进一步的轰动。

    自然还有军粮之事,三关这两年气候变化并不大,也才过秋收,因此军粮倒也充足,不充足就是各个商户从军户手里换去的粗粮都还不曾来得及运送到别处,到时候也能一并征用了。

    太孙更操心萧安带的那几千人的粮草问题,然而不是三关的兵,想要三关里出粮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好在简知府为了减罪,在此事上倒是十分得力。邢崇想要借简知府的手却找老百姓和商户们征粮、借粮,以防有大战,恐军中粮草不够。

    简知府却是摸着胡子,妆模作样的道:“邢将军,本官受公子之命,替萧小将军所带三千兵马筹备粮草,恐难以胜任此事。再者三关今年军粮丰盈,并未对外兑换精米,想来应该是够吃上一段时日,就是担忧不够吃,我等也可想京中求助,请陛下让户部拨粮。不知邢将军以为此法如何?”

    邢崇也不敢说就让萧安所带的三千兵马饿死了算了,也知道这狡猾的狐狸是抱上了太孙的大腿,想要跟他们这些划清界限,只得与简知府道:“就依简大人的意思了。”

    回头太孙离了军营,回到简知府的府衙,才问他道:“萧安走得急,那三千兵马的粮草可有准备好跟上?”

    简知府忙道:“还请公子放心,粮草之事,我已吩咐下面的人前去准备,最多到今晚夜里,三千兵马的半月粮草,就当能连夜出发运往三重关。”

    太孙又愁道:“辎重运送并不比骑兵速度,如何赶得上?”

    简知府才知太孙对军中并不算了解,就解释道:“公子有所不知,但凡先行兵,每人都会自带三日的自食粮以防万一。多是炒麦子炒好了装腰间袋子里随身携带,饿了抓一把吃就够了。我等所运辎重,只要萧小将军到了三重关,最多等上一两日,就能补给上,再随军一道前往二木关、一台关。就是萧小将军等不得,找其他几个关口借几日的粮食也可行。”

    太孙点了点头,“就按你说的做。”

    简知府就道:“还有一事,要请公子示下。”

    太孙看向简知府,眉头微微皱了起来,道:“就这个时候,有什么事儿,简大人只管说就是,要能担得起的,本公子也绝不推诿!”

    他倒是明白之前萧安为何要发火了,这说话不利落的人,的确是招人厌烦。

    简知府看太孙面露不满,忙道:“此事说大不大,然也不是小事。就是运送辎重的人,按理说,粮草贵重,也当有专门的将士运送。可……”

    可邢崇不满萧安带着六关里的兵在三关里嚣张,连粮草都不太愿意出,更别说出兵替萧安运送粮草了。

    太孙想明白这一点,就冷笑道:“莫不是一台关、二木关的将士就不用吃粮了?也不过顺带罢了!要是这也不肯,他也莫要当那个将军了!”

    要出兵不愿意出兵,要出力又不愿意出力,大庆的边关被这种人守着,哪敢让人放心,也亏得这些年没打大仗。

    简知府不得不再解释,道:“公子不知。一台关、二木关中本也各有军户田土,虽上等田土不多,但每年除了纳粮之后也有些许盈余。而风吼城中每三月便会押送一批粮草过去,如今最后这一回才送去半旬。”

    也就是说下一次风吼城往一台关与二木关运送粮草前往,还得等到过年之后了。

    太孙道:“那简知府的意思是找六关再借兵来押送粮食?”

    对方敢这么说,太孙就敢现在就下了他的脑袋。

    简知府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正准备开口解释,就听自家的大管事前来报告,说是萧将军求见。

    正想说曹操,曹操就到了,简知府面上一喜,忙跟太孙道:“公子可是要见萧将军?”

    太孙也想到了这个人的用处,就道:“请萧家将军进来。”

    萧将军还正是解太孙的燃眉之急来的,一进屋就跟太孙道:“末将不问自来,只为了那三千兵马的粮草运送之事,还请公子见谅。”

    太孙还没开口,简知府就在一边笑着说话了,“萧将军也是来得正好,我正跟公子举荐将军,想请将军前往押送粮草。”

    萧将军对着简知府抱拳,然后又看向了太孙吴,他心里跟明镜似地,简知府说得再多,都不如太孙吴的一句话。

    因为太孙吴是皇室血脉,他在此地最能代表圣意,他要运送粮草,需的太孙吴的首肯,甚至是一纸任命,才不会让邢崇捏住自己此行犯的擅离军中不听军令的把柄。

    皇权,从来比军权都要高。

    太孙其实并不怎么信任萧家的人,他知晓萧安让他负责自己的安危,他当时没有半分顾忌邢崇的面子就应了下来,其实选择已经很明显。

    但是萧安从来都不跟萧家的人亲,他不敢将萧安所带的几千人的性命交在这个人的身上,况对方并没有拿出足以让他信任的条件来。

    他只怕他一个不慎,就将萧安的生死交到了别人手里,然后害了她。

    要不小心有个万一,日后就是上天下地三千尺,他又去哪里寻到他的萧安来?

    萧将军见太孙看着自己就不说话,心里也在猜测太孙会在想什么,为何会犹豫,最后试探着道:“公子,我与萧安同宗同族,本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萧安由魏侯养大,那也改变不了她身上流着萧家的血,姓着萧家的姓,是南阳侯的女儿,是我萧家的贵女。由末将的人给萧安运送军粮,实实在在是最适合不过。”

    简知府插嘴道:“萧将军不亲自去?”

    萧将军回道:“我既答应了萧安要护着公子的安危,自然就以公子的安危为重。我手下副手,也是萧家人,其母受先魏夫人大恩。”

    所以这个人比他还要可信,因其中有恩义在。

    铁矿之事萧家真的清白吗?

    太孙在自己心中自问,然后也明白过来,他对萧家的不信任,并非只是因萧安与萧家关系冷淡,更多的缘由还是在铁矿之事到底有没有萧家插手这里。

    他不相信萧家没有插手,而萧安一来只是个姑娘,二来与萧家从小就不亲近,他们牺牲掉萧安起来,不会有半分的不舍。

    他不想要冒这个险,所以正正是萧家人跑来说主动运送军粮,才让他不放心下来。

    好在太孙的犹豫也没多久,杨三爷与南魏魏九重从将军府到了府衙。

    太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稚嫩,在看到了杨三爷和南魏魏九重那一刻,他在萧安与魏氏几人离开后便吊起来的心才落定了下来。

    太孙将萧安带着三千兵马前往一台关,简知府所说的押送粮草之事说了出来,与杨三爷及魏九重道:“还不知舅公与魏先生有何看法?”

    杨三爷不说了,就魏九重还是萧安的舅舅,南魏还要给北魏翻案的,这两个人都要比萧家的人来得可靠。

    杨三爷沉吟一番,看向了魏九重。

    魏九重却是叹气道:“公子,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不该萧安多管闲事的。三关有三关的规矩,她带着六关里的人,怎能贸贸然前往?”

    杨三爷才跟着道:“是啊,三关就算是刘希庭死了,副将还在,哪有让她带兵去的道理?”

    两人心里都明白,肯定是跟三关里的副将没能勾兑好,然后被人给欺负了,粮草跟不上。但是读书人也要讲个明事理,萧安这明显就是不讲规矩。

    没规矩,不成方圆。怎么看,萧安此举,都是要被狠狠批判才行。这明晃晃的是在往三关副将手里□□。

    两人话这么一对,就让太孙觉得有些不是滋味,觉得所有人之中,竟是只有萧安一个人在为他着想。

    萧安为何要领兵前往的缘由,太孙也不想多说,“不论如何,人已经走了,三千精兵的粮草却是半点差错都出不得。否则,此事该如何收尾?”

    “萧将军之前正说到想让自己的副手运送粮草前往,也不知是否妥当。舅公与魏先生阅历深厚,见多识广,还望指点一二。”太孙十分客气地再请问了一回。

    太孙心里终于明白萧安为何也不太喜欢杨三爷和南魏的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  (接上)他们确实不是一路人,萧安比坐着的这两个人都要耿介利落许多,就是魏氏于柳贞张公公等人,也没他们这么端着的。

    其实也不是魏九重不够利落,实在是被萧安做的这事儿给吓到了。

    蛮夷来袭,刘希庭被张公公给弄死了,不论刘希庭是罪有应得还是无辜丧命,一个合格的副将,都要先将蛮夷入侵之事为重。

    太孙的身份,当然是代表天家血脉,然而军事上最好还是要闭嘴为好,三关里的军事,只有三关里的将士更为清楚,没听过对着一地一无所知还能打胜仗的。

    可萧安偏偏把这事儿从三关副将手里枪过来了,让太孙一个毛都没长齐的,也没在边关里呆过,对三关毫无所知的太孙来当此事的主导。

    这不是坏事儿是什么?

    他倒是想说呢,可萧安还是自己的侄女,他该老实说还是护着自己侄女?

    杨三爷也是个王八蛋,尽推在了他身上!

    他要早知道萧安要借机在三关里抢军权,他就先把萧安的腿给打断了!

    =========================================================================================

    唉,杨三爷跟南魏的魏九重呢,还是没有多把男主看在眼里,就算是石奎也来插一手了。太孙之前的小心思在他们这种人这里完全行不通,毕竟这些才是太孙以后要打交道的人,跟魏氏柳贞他们这些完全不一样,心思多去了,也会挤兑人多去了。怜爱男主30S,以后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今天下雪了,但是没积雪~~~~

 第104章 099|

    魏九重先是在心里把萧安抱怨了一番,然后才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